第三十九章


    昭瑾幾乎要把青竹忘了,昭宛還在時,青竹在昭宛身邊,並不顯得出眾,昭瑾對她並無什麽印象,待到昭宛落水不見了,青竹向她請命前去尋找昭宛時,她才正眼看她一眼,不過,她對這個小女娘能找到昭宛這件事並不抱什麽希望,甚至她身邊的婢女說青竹請命去找人,不過是想拿著主人的財物離開而已。


    在這個世道,忠仆固然不少,但仆婢叛主之事,也時有發生。


    所以當初昭瑾給錢財給青竹,讓她去找人時,隻是想著她曾經伺候過昭宛,如果她真的要離開,她看在昭宛麵子上,就放她離開。


    她哪曾想到,那麽多人尋找昭宛都沒有結果,而這個瘦瘦小小的小女娘能帶迴消息呢。


    昭瑾激動得幾乎落下淚來,她啞著嗓子道:“快說,二娘到底如何了?”


    是生是死,總該有個消息。


    她強忍著眼淚,扶著身邊的婢女的胳膊,才能勉強支撐住自己。


    青竹道:“小婢被賣身之前,曾在船上討過生活,知道若是有女娘落水被船上的人救了,船工很可能會把女子藏起來給自己生孩子,或者賣掉她們,若是這樣,即使去找,也找不到人。”


    昭瑾一聽,臉色變得蒼白,“你為何不早說。二娘遇上了這樣的歹人嗎?”


    青竹顫著聲音道:“小婢以為大家都知道”


    昭瑾其實心裏明白,昭信定然更明白,昭瑾白著臉道:“二娘到底在哪裏,她怎麽了?不管她遇到什麽事,以後我都能護著她了。”


    青竹說:“我沿著蔡河乘船,一路詢問河上的船工船娘,蔡河和穎水上的船,我幾乎都問過了,總算得到了一些消息,有一仆婦說,曾有一個姓郭的商人,他從水裏救過一個女娘,形容和二娘子非常相似,且說那女娘會武藝,射箭很厲害,被救時穿著的衣裳正是二娘子所穿。”


    “二娘沒事,她為何不迴家或者來找我?”昭瑾問。


    “她說二娘子在水裏撞了腦袋,不記得前事了,就認了那郭姓商人為主人,隨著那郭姓商人在汴梁上了岸,之後她就和二娘子分開了。”這些話,青竹在心裏打了很多腹稿,此時有條有理說出來,她便也覺得自己能對大娘子交代了。


    昭瑾震驚不已,又喃喃道:“原來沒有死,她還活著……”


    隨即,她又笑起來,道:“沒死就好,沒死就好。那郭姓商人是汴梁人嗎?叫什麽名?”


    青竹說:“那仆婦不知那郭姓商人叫什麽名,隻說聽商隊的人說,他們不是汴梁人,是太原人,他們要趕在下雪之前從澤州潞州迴太原去。”


    “二娘隨著他們一起去了嗎?”


    “應當是的。小婢一人實在無力去太原,這才迴來告知大娘您此事。”青竹說。


    昭瑾上前扶住青竹,拉她起來,說:“你是好樣的,你的忠心,二娘和我都記在心裏,我自會重賞你。既然知道二娘去了太原,我會派人去找她,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我不用休息,我可以去太原找二娘,隻是我不知道前去太原的路。”青竹急切道。


    昭瑾說:“太原很遠,如今北方已經下雪了,路上怕是很不好走,我會安排的,如果你真要一起去太原,你便下去好好休息,養一養身體,過幾日再出發。”


    暫且按下汴梁劉府之事,此時的太原,小雪斷斷續續下了數日,整個大地變得白茫茫一片。


    白可久已經隨著白承福迴到了石州,而他派去契丹國聯絡的親信,暫時還沒有迴來。


    郭榮一直監視著白可久的親信出了代州進了契丹國,他才離開代州,轉而迴了太原。


    在月前,他還隻是一介商人,如今,他已經算是入了北平王劉知遠的眼,雖然沒有正式給他軍職,但是他跟在父親郭威跟前做事,又是劉承訓的人,以後的前途自然不差。


    他迴了太原,同郭威打了一個照麵,說了一下情況,就趕去了劉府向劉知遠匯報情況。


    其實郭榮生為郭威的兒子,大可不必親自去監視白可久的動向,不過,他如今剛剛到劉知遠跟前效力,自是賣力地親力親為更好。


    劉知遠自己是賣命靠著軍功一點一點爬上如今地位的人,所以他很賞識腳踏實地做實事的人,他身邊的將帥幕賓,雖然有治世之能的大才幹的人少,但是隻是靠著諂媚上位的人,卻也沒有。


    郭榮對劉知遠詳細匯報了白可久的動向,又說了吐穀渾部族的情況,又道:“白可久如今深恨主公,要是白可久真去了契丹,以後怕是會帶人迴來複仇,對主公不利。”


    劉知遠道:“恨我之人又豈止他白可久,若是我這麽輕易被殺,又如何能有今日。”


    “是。”郭榮應後,便退了出去。


    青青人緣好,在劉府之中消息靈通,連郭榮前來劉府去拜見劉知遠的事,她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劉承訓每日事務繁忙,但隻要他閑下來,他就喜歡將昭宛叫到自己跟前,昭宛最初以為他是想看自己的劍法,之後發現他就隻是需要自己在一邊待著而已。


    作為一個護衛,這是她的本職工作,所以她便也沒有覺得劉承訓的這個要求不合理。


    劉承訓坐在桌案後看書,他的幕賓坐在他的對麵和他討論論語中的“子路問政”,昭宛一身玄衣跪坐在靠門邊的位置,隱在幕帳之後,若是不專門去看她,根本無法注意到她的存在。


    但劉承訓看一會兒書,就會抬頭朝昭宛的位置瞄一眼,昭宛心想自己又沒有偷懶,他何必總看過來,她本來想打會兒瞌睡,也隻好強忍住了。


    這時候,小婢在門外詢問是否送茶進來,劉承訓應了一聲,兩個小婢便端了茶進來,放在劉承訓和幕賓麵前的桌案上後,小婢退出去時,就朝昭宛使了個眼色,昭宛於是起身對劉承訓說:“世子,我暫請告退。”


    劉承訓想問她有什麽事,不過想想後就沒問,隻是頷首道:“你先退下休息吧。”


    “多謝世子。”昭宛行完禮便退出去了。


    雖然昭宛很得劉承訓看重,但劉承訓的幕賓們對昭宛卻沒有什麽嫉妒之情,大約是因為昭宛是劍士,而這些幕賓們是文士。


    這個陪劉承訓看書的幕賓甚至誇讚昭宛道:“郭小郎頗有古劍士之風。”


    劉承訓頷首說:“正是,同她在一處,便頗有處山清水秀之地之感。”


    昭宛一出來,青青就上前來,對她說悄悄話,“郭相公迴來了,他方才去了劉公處。”


    青青這麽貼心地來找昭宛說這話,是她看得出這幾日昭宛心神不寧,怕是在擔心出城去辦事的郭榮,既然郭榮完好無缺地迴來了,她就第一時間來找昭宛說這件事了。


    昭宛再鎮定,此時也眼睛一亮,道:“他拜見完劉公,會再來世子處嗎?”


    “婢子哪裏得知這個,或者我們去門口等一等。”


    昭宛一想,便點頭道:“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枝並收藏王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