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那些話,我本以為應該說的,我都已經說了,想不到這才剛剛開始!一向執著且非常激烈的格勞孔,很不認同色拉敘馬赫斯輕而易舉便服輸了。)
格勞孔:蘇格拉底,你說不管在什麽情況下,跟不正義相比,正義都更好,你是由衷的,還是假裝想讓我們信服?
蘇格拉底:我是由衷想這樣做,隻要我可以自主選擇。
格勞孔:你並未這樣做,隻是這樣想而已。我們願意得到某種善,不是得到其後果,而是得到其自身,你是否認同,這種善是存在的?比如快樂和沒有害處的消遣,僅僅是歡樂,不會帶來後果。
蘇格拉底:是的,這種善是存在的。
格勞孔:另有一種善,我們是因為其自身和後果這兩個原因,才對其懷有喜愛之情。聰明的大腦、良好的視力、健壯的身體,都是如此。我們是因為兩方麵的原因才喜愛它們,這便是我的觀點。
蘇格拉底:是這樣的。
格勞孔:還有第三種善,你有沒有看到過?比如鍛煉身體,有病治病,從而誕生了醫術,概括起來,這種善就是賺錢技術。提到這些,都是很辛苦的,卻能帶來利益。我們是因為它們帶來的酬勞,以及由此產生的其餘獲利,才喜愛它們,跟它們自身沒有關係。
蘇格拉底:啊!的確還有第三種善,你說得沒錯,但是又如何呢?
格勞孔:根據你的意見,要將正義歸入哪一種?
蘇格拉底:我認為是最好的那一種。人要喜愛這種善,才能獲得快樂。而這種喜愛是因為這種善自身及其後果這兩方麵。
格勞孔:在普通人看來,正義是種很辛苦的工作,他們並不會有這種想法。他們是貪圖正義能帶來的聲名與財富,才被逼做正義之事。他們很畏懼正義自身,極力想要逃避。
蘇格拉底:普通人的這種想法,我也很清楚。色拉敘馬赫斯讚美不正義,就是因為一早就把這些了解透徹了。不過,就算我想效仿他,也是不可能的,可能我太蠢笨了。
格勞孔:我還有幾句話要說,你聽一聽,再決定是否認同。我認為,你把色拉敘馬赫斯弄暈了,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就讓他臣服了,這就好比用魔法迷惑了一條蛇。不過,我並不滿意你對正義和不正義做出的論述。究竟何謂正義和不正義,在心靈中,二者各自具備何種獨特的能力,這是我希望了解的。而我認為,暫時不用理會正義和不正義帶來的酬勞與後果。你若沒有異議,我們就這樣做。針對色拉敘馬赫斯提出的論述,我準備做一番革新。首先說說在普通人心目中,正義的實質與源頭是什麽。然後說說一切在行為中堅持正義的人,都不是基於正義自身的善而甘願這麽做的,而是被逼無奈。最後說說根據這些人所說的話,他們的確認為跟正義之人相比,不正義之人的生活要優越許多,因此他們對正義懷有這樣的看法,並不是全無依據。這並非我本人的觀點,蘇格拉底,你不要誤會。不過,這種議論卻充斥了我的耳朵,色拉敘馬赫斯和其餘很多人都這樣說,我因此不知所措。反過來,我從未聽過誰為正義所做的辯解能讓我滿意,誰能為正義比不正義優越提供證據。我的確很想聽聽!這一點除了你,好像沒人能做到。我為此竭盡所能讚頌不正義的生活,以此為你提供範例,讓你之後也可以這樣批判不正義,讚頌正義。我采取這種做法,你讚同嗎?
蘇格拉底:我實在太快樂了,能讓有智慧的人快快樂樂地說了又說,聽了又聽的,還會有別的什麽問題呢?
格勞孔:真是太好了。先聽我說說正義的實質與源頭,也就是剛剛提到的第一點。做不正義之事會獲利,被不正義對待會受損,後者的程度比前者更甚,世人這樣說。因此,在相互往來的過程中,大家都遭受過做不正義之事帶來的好處和被不正義對待帶來的折磨。不能隻要前者不要後者的人,會在遭受過這兩種待遇後萌生一種念頭:訂立一項契約,讓大家同時避免不正義帶來的利益和損失,是最佳做法。世人從這時開始製定法律和契約。遵守法律和契約,便是他們所謂的合法與正義。正義的實質與源頭就是如此。在作惡不受處罰的最好,以及受害不能複仇的最壞之間找一個中間點,這個中間點便是正義的實質。大家表示,作為這二者的中間點,正義並非因為自身真正的善,而是因為大家無力做不正義之事,所以才被接納、讚同。要不是本身神誌不清了,所有真正有能力做壞事的人,都斷然不可能同意跟人訂立契約,承諾不加害別人,不被人加害。所以大家認為,這就是正義的實質與源頭,蘇格拉底。
再來說說第二點,人們隻是因為自身力量不足以做壞事,而不是因為自己甘願這樣做,才去做正義之事。我們可以用以下假設,為此做出最清晰的解釋:有正義和不正義的兩個人在我們麵前,我們賦予他們權力,讓他們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接下來,我們追蹤他們,觀察他們會被各自的欲望導向何處。我們馬上便會發現,正義之人也跟不正義之人那樣,做不正義之事。人們都是自私自利的!大家之所以會走上尊敬、平等之路,純粹是法律逼迫的結果。我在這裏談到的想做什麽就做什麽,跟某種權力最為相像,相傳這種權力屬於呂底亞人古格斯的先人。據說此人在為呂底亞當時的統治者放羊。一天,天地間掀起了暴風驟雨,過後又開始地震。他放羊的地方出現了一個洞,深不見底,原來是地殼破裂了。看到這一幕,他很吃驚,卻走進了洞中。故事還在繼續,在洞中,他發現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兒,還有一匹身上開著小窗、內裏空心的銅馬。他偷偷看了一眼,發現其中有一具大過常人的屍體,全身空無一物,隻有手上戴了一枚金戒指。他拿下金戒指,離開了此處。為了向國王匯報羊群的狀況,牧羊者每個月都要聚在一起開會。開會時,他還戴著那枚金戒指。和大家一起坐下後,他轉動了一下戒指上的寶石,恰好把寶石轉到了手心,其餘人就看不到他了,還以為他離開了。他也不知道這是怎麽迴事,之後又出現在大家麵前,是因為他碰巧又把寶石轉到外麵來了。此後,他為了確定自己究竟能不能隱身,做了很多試驗。最終,他意識到,把寶石往裏轉就能隱身,往外轉就停止隱身。這樣確定以後,他想盡辦法成為一名使臣,可以去拜見國王。他接近國王後,引誘了王後,與她合夥殺死國王,自己登上了王位。如此說來,如果這種戒指有兩枚,正義之人戴一枚,不正義之人戴一枚,那麽能夠想象,所有正義之人都無法一直堅持做正義之事,無法控製自己不將他人的財富據為己有。若一個人能像無所不能的神明般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比如能在市場中隨意拿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用不著感到恐慌,能跑到別人家裏,戲弄女子,殺人越獄,而不受任何約束,那此人便會跟不正義之人做完全相同的事,沒有任何差異。所以這可以作為一項強大的證據,證實正義之事都是大家受到逼迫才去做的,沒人甘願去做這種事,認為其會給自己帶來好處。隻要有作惡的條件,大家便會作惡,不管在什麽環境中都是如此。一個人從不正義中得到的利益,超過了其從正義中得到的利益,這點顯而易見。任何人隻要堅持這一觀點,就能理直氣壯地說出很多依據。要是有個人擁有了這一權力,卻不願作惡,搶奪別人的財富,那麽盡管在他本人麵前,一切留意到這點的人都會誇讚他——大家總是這樣彼此欺騙,生怕自己會遭受損失——但大家會認為他是全世界最愚蠢的人,他的行為匪夷所思。這點暫時就說這麽多吧。
最後,我們來為這兩種人的生活做出判定。我們若能區分最正義之人和最不正義之人,就能正確判斷這兩種人的生活。如若不然,便做不到這一點。那該如何區分呢?要讓這兩種人分別竭盡所能做自己的事,發揮自己的能力,不要減少不正義之人的不正義或正義之人的正義。
第一,要讓不正義之人做事時,跟有能力和專業技術的人達成統一。在自己的技術範疇中,有能力分辨可能與不可能,拋棄不可能,選擇可能,就跟技術最高超的掌舵者或是醫生沒什麽兩樣。對這種人來說,偶爾出現失誤,也是能夠彌補的。若某人準備成為最不正義之人,那他若想作惡而不留下任何破綻,就要避免被任何人發現,也是一樣的道理。務必要把被人發現的人,當成低水準的不正義之人。看起來正義,實則不正義,是不正義的至高水準。因此,務必要給予徹底的不正義之人不折不扣徹底的不正義,並準許他在做最嚴重的壞事時,獲得最正義的良好聲譽,還要讓他有能力彌補自己露出的馬腳。若他作惡被人揭露出來了,就要讓他用良好的口才說服別人。他還有足夠的勇氣與力量、財富與同夥做靠山,就算要動用武力,也沒有問題。
以理論為依據,我們在塑造了這個不正義之人的形象後,還要在其身邊塑造一個正義之人的形象,也就是一個樸實、高尚的人,“是真正意義上的好人,而非隻是表麵上的好人”,詩人埃斯庫羅斯[ 埃斯庫羅斯(前525年—前456年),古希臘悲劇詩人,被譽為“悲劇之父”。
——譯者注]這樣說。所以“表麵的”一詞,我們一定要刪除,因為被視為正義之人會給人帶來聲名和財富,這樣會混淆他的正義到底是為了聲名和財富,還是為了正義本身。因此,要跟之前那個表麵的好人、真正的壞人做比較,就務必要摒棄他所有的外在表現,隻留下正義。要考驗他的正義,必須讓他明明沒有作惡,卻背負著大奸大惡的名聲。他在所有民眾都說要殺死他的情況下,依然毫不妥協,堅持正義,甘願為正義獻出生命,一生都不會改變。借助這種方式,我們得到了極端的正義,以及極端的不正義,這樣再判斷其中哪種人更快樂,就比較容易了。
蘇格拉底:天哪!親愛的格勞孔,這兩尊人像幾乎跟拿去比賽的藝術雕塑差不多,你為了雕琢它們,花費了多少心血?
格勞孔:我隻是盡我所能。若這便是這兩種人的天性,那麽我認為我們再討論其生活前景的難度就會降低了,因此我要繼續說下去才行。蘇格拉底,要是我的話語很粗魯,那是因為說話者是貶低正義、讚頌不正義的人,而不是我,你不要誤會。這些人會說,在那樣的條件下,正義之人會遭受各種各樣的折磨,包括嚴刑拷打,鐐銬禁錮,燒壞雙眼,到了最後,還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在臨死前終於明白,應成為看起來正義的人,而非真正正義的人。對不正義之人來說,埃斯庫羅斯的詩仿佛更加適用。大家表示,不正義之人活在世上,才真是不為虛無的名聲,隻求真實的利益——他希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不正義之人,而非“表麵上”的這種人。“他的內心是富饒豐厚的土壤,長出飽滿的果實,長出聰明的主張。”[ 摘自埃斯庫羅斯的戲劇作品《七將攻忒拜》。——譯者注
]有了正義的名聲,他先要成為治理國家的官員,然後迎娶自己鍾情的名門淑女,還要安排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看重的名門通婚,另外,他還要跟所有他覺得適合的人一起做生意。由於他完全不在乎別人評價他不正義,因此他會從上述所有事情中謀求各種獲利。大家覺得,不正義之人能在一切涉及公務或私事的訴訟中獲勝。這種圓滑世故會不斷增加他的財富。他會給朋友帶來利益,給仇敵帶來傷害。他會為眾神舉行盛大的獻祭儀式,擺上各種各樣的祭品。隻要他喜歡,就能在對待神明或世人時,表現得比正義之人好得多。如此一來,神明對他的恩典,自然會超過對正義之人的恩典。因此,蘇格拉底,大家會說神明和世人為正義之人安排的生活,根本比不上他們為不正義之人所做的安排。
(格勞孔的發言結束了,他兄弟阿德曼托斯過來插話,我正準備說的一些話也不能說了。)
阿德曼托斯:蘇格拉底,你肯定覺得這個問題還沒說透吧?
蘇格拉底:除了這些,還需要說什麽?
阿德曼托斯:你們還沒談到至關重要的問題呢。
蘇格拉底:我了解了,你可以幫他補充他落下的內容,俗話說“兄弟同心”嘛!不過,我已經被他這些話折服了,完全無力為正義提供援助了。
阿德曼托斯:聽我往下說吧,這些沒用的話就不用多說了。要更加明確我理解中的格勞孔的意思,一定要羅列出人們讚頌正義、批判不正義的所有說法。做人一定要正義,父親這樣教育兒子,所有教育責任的承擔者都發出了這種忠告。不過,這些人的忠告僅僅是讚頌正義帶來的美好名聲,而非正義自身。因為這種所謂正義的美好名聲能讓他獲得格勞孔剛剛提到的,不正義之人能從美好名聲中得到的各種甜頭,包括很高的社會地位,跟名門望族聯姻。大家還就美好的名聲說了很多,比如在人類的美好名聲和眾神之間建立關聯,談到敬重神明的人能從眾神那裏得到大量恩賜,都是很好的東西。尊貴的赫西俄德[ 赫西俄德(生卒年不詳),古希臘詩人。——譯者注
],以及荷馬都曾提到這點。赫西俄德說:“為了正義之人,眾神讓橡樹枝上長出了橡實,蜜蜂在樹木之間鳴叫,綿羊長出了厚實的羊毛。”[ 摘自赫西俄德的長詩《工作與時日》。——譯者注
]他還提到了正義之人其餘快樂的事,都跟這些差不多。荷馬所言跟他沒有區別:“明君敬重眾神,堅持正義,肥沃的土地上,糧食豐收,果樹長滿果實,海域廣闊,魚類眾多,羊群不斷繁衍。”[ 摘自荷馬的史詩《奧德賽》。——譯者注
]
墨塞厄斯與其子用更美妙的詩句,讚頌了眾神對正義之人的恩賜。他們表示,眾神在冥府中設宴,引領正義之人過來飲宴,讓他們斜靠在長椅上,戴著花環,飲酒唱詠以消磨無盡的時間,好像不斷飲酒,便是對美德的最佳獎勵。眾神給予美德的恩典,在某些人的說法中更加綿長。這些人表示,對眾神虔誠的人以及遵守誓言的人會子孫綿延,百世不衰。他們就是這樣向正義之人表達讚美的。反觀褻瀆神明之人和不正義之人,卻會被他們埋葬到冥府的土壤中,並被逼迫做用籃子提水這樣的無用功。而這些人還活在世上時,便會受到格勞孔羅列的正義之人被誤認為不正義時遭受的懲處,身敗名裂。詩人針對不正義之人,就說了這麽多,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了。這便是對正義之人的所有讚賞,對不正義之人的所有批判。
蘇格拉底,針對正義和不正義,詩人和普通人還有一種言論,請你再思考一下。他們全都不約而同且翻來覆去地表示,克製與正義美而艱辛,放縱和不正義卻快樂且簡單,庸俗之人誇誇其談時,才會將不正義批判為不知羞恥。他們表示,一般說來,跟正義相比,不正義能帶來更多利益。他們公開表示,富足且有權勢的壞人很幸運,自己羨慕有加,並心甘情願在人前人後敬重這些壞人,根本不想想這樣做是否恰當。盡管他們內心很清楚,在某個方麵很弱小的人和窮人比那些壞人要好,但他們卻羞辱這些弱者和窮人,看不起他們。而他們對眾神與美德的觀點,是他們的觀點中最讓人驚訝的。他們表示,很多好人之所以遭受不幸,終生坎坷,很多壞人之所以擁有各種快樂,恰恰是眾神帶來的結果。流浪的祭司和巫師不斷走進有錢人家,說服主人相信,借助獻祭與符咒,就算主人或是主人的先人做過壞事,一樣能得到眾神的恩典,借助樂神的比賽,可以贖清罪過,消除災禍。若想報複仇敵,不管對方是不正義之人還是正義之人,隻需幾道符咒,幾段咒語,便能召來眾神幫忙,所需的費用並不多。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們援引了描述作惡有多簡單,行善之路又有多漫長、艱難的詩句:“作惡之人那麽多,一抬腳便可走上作惡的坦途,行善之路卻如此坎坷,步履維艱。”另有人為了證明世人能夠引誘眾神,援引了荷馬的詩句:“世人不必擔心自己的罪惡,向眾神獻祭酒和貢品,即可取悅眾神,安然無恙。”這些人還表示,墨塞厄斯和俄爾普斯是樂神與藝術之神的後人,他們據此創作了大量關於獻祭、消災儀式規範的書,謊稱是墨塞厄斯、俄爾普斯所寫,以此說服民眾與整座城邦,借助獻祭與樂神的比賽,能贖清在生之人的罪惡,使其變得幹幹淨淨,就算是死去之人的罪惡,也能借助為其舉行的所謂秘密獻祭,獲得寬恕。若人們拒絕獻祭神明,便會有恐怖的遭遇。
我親愛的蘇格拉底,我們應該覺得,那些天生聰慧,能根據自己聽到的所有內容迅速做出推理的青年,其心靈會因這些人針對神明和人類都很重視的善與惡的問題,提出的類似觀點,發生怎樣的變化?根據這些觀點,他們能不能推導出要走過最具意義的人生,需要成為什麽人,選擇什麽路?大部分青年在向自己提問時,會援引品達提出的問題:“要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依靠真正的正義,還是借助陰謀,讓自己的地位不斷提升,擁有一處容身之所。”那些人所說的話清清楚楚地表明,如果無法獲得正義的名聲,那成為正義之人便隻能帶來辛勞與損失,不會有半分獲益。反過來,人們會說,雖然不正義,卻擁有正義的名聲,這種人的生活會很快樂,簡直能跟神明相比。這些智者已經清楚表明,跟“真的”相比,“看似真的”要優越許多,要獲得幸福,秘訣就在於此。既然這樣,為什麽不將所有精力都用於追逐假象呢?外表一本正經,背後跟著狡詐的狐狸,就是阿爾赫羅霍斯筆下的那一隻。作惡要一直不被發現,難度相當高,部分人這樣表示。我們想說的是,世間所有了不起的事,有哪一件做起來很簡單?但一切證明的結論都表明,這是獲得幸福的唯一路徑。我們拉幫結夥,用派係和政黨為自己打掩護。為了在議會法庭上享盡好處,免受懲處,一些辯論高手教我們演講的藝術,在法庭上發表軟硬兼施的演講。一些人表示,不可以欺騙眾神,也不可以逼迫眾神。為什麽不可以?要是眾神不存在或對人世間發生的事不關注,那就算眾神發現人們作惡,也不會產生什麽後果。要是眾神存在且真的關注人們,傳說以及詩人談到的神明的曆史,便是我們了解神明的唯一源頭。另外,我們也從傳說中得知,要說服、籠絡神明,借助獻祭、祈禱、供品,即可做到。我們要不就完全相信詩人的說法,要不就完全不相信。相信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作惡,再從作惡獲取的財富中取出一些來,為神明獻祭。眾神自然不會懲處正義之人,但如有不正義的獲利,正義之人是不能接納的。而不正義之人卻能得到這種獲利,通過向眾神祈禱,便可不必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任何代價。有些人會這樣表示,雖然是這樣,但人死了以後,生前的罪惡便會遭到審判,自己或是自己的後人便將受到懲處。而工於心計之人會表示,沒事的,朋友,無論是有效的秘密儀式,還是隻想寬恕世人罪惡的眾神,在我們這兒都能找到。最大的城邦和眾神之子都這樣表示,代表詩人與眾神在私下裏宣稱,這些都是真的。
除此之外,我們拋開極端的不正義,堅持正義,還有何依據?若隻用正義裝點自己一本正經的假象,那無論在生時還是去世後,我們的行為都不必有任何顧忌。平民百姓和最高階層都表示,是這麽迴事。蘇格拉底,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讓智慧、財富、體力、背景兼備的人對正義懷有敬重,拒絕輕視一切對正義的讚美?實際上,由衷相信正義是最好的,表示我們的話全都是錯誤的,這種人同樣不會恨不正義之人,會覺得後者是值得體諒的。因為他內心很清楚,任何人都不會心甘情願成為正義之人,除非他天生就擁有聖潔的特性,對做壞事的人心懷憎惡,或是能夠用真知掌控自己,不要做壞事。還有一種人也會批判做壞事的人,可這是因為這種人無力做壞事,他們都有膽怯、衰老之類的缺陷。如果他們之中有一個成為掌權者,馬上就會開始做壞事,且不遺餘力。我跟我的朋友在這場答辯中的最初觀點,便是該問題整體僅有的源頭。我們曾跟你說:“蘇格拉底,你們以正義擁戴者自居,但從史書中收錄其言談的古代英雄人物到現在的一般人,無一真正能做到批判不正義,讚美正義,願意這麽做的人也不過是為了聲名、榮耀,以及從中得到的獲利,這可真是奇怪。不管是詩歌還是私人交談,都從未出現過對以下問題的詳細論述:何謂正義?何謂不正義?正義與不正義擁有何種力量?在神明和人類都未察覺之際,二者對人類心靈有何影響?另外,不正義是心靈至高無上的惡,正義則是心靈至高無上的善,這點也從未有人點明。眼下,我們全都很擔心自己會作惡,且是最嚴重的罪惡,因此對彼此懷有強烈的戒心,生怕自己會被人所傷,盡可能保護自己,而我們原本不必如此。可惜你們沒有在一開始,在我們還很年輕時,說出以上內容,並讓我們相信。蘇格拉底,色拉敘馬赫斯以及其餘人必然會針對正義與不正義,說出這些,更有甚者,他們會說得更過火一些!我認為,這樣說徹底顛覆了正義與不正義的實際力量。而我自己已盡可能把問題說得很明白了,這樣才能聽到你的辯駁,這一點我用不著向你隱瞞。請你務必解釋清楚,對正義之人和不正義之人來說,正義和不正義能帶來何種利益和弊端。不要隻對正義更在不正義之上做一番論述,就算完成任務了,而需要舍棄雙方的聲譽,就像格勞孔說的那樣。因為你若不舍棄真正的聲譽,反過來還賦予其虛假的聲譽,那我們便會認為,你是在讚美正義的表象,而非正義本身,你是在批判不正義的表象,而非不正義本身,你僅僅是在勸說不正義之人,別讓其餘人發現了他們的不正義。這樣在我們看來,你的觀點便跟色拉敘馬赫斯達成了統一。不正義會給自己帶來利益,給弱者帶來傷害,正義卻是屬於強者的利益,會讓他人獲利。正義在你看來,能歸入最好的事物。這種事物就像好視力、好聽力、聰明、健康等德行一樣,能借助自身實質,而非借助跟實際不符的聲譽,得到好的結果,特別是好的自身。我希望讚美的正義,便是如此。由於自身實質,正義給正義之人帶來了利益;同樣是由於自身實質,不正義給不正義之人帶來了災禍。其餘人想讚美聲譽與財富,就讓他們讚美吧。既然你已將一生的精力都用於研究正義與不正義,那麽若收不到你的命令,我便不會接受你對正義的讚美和對不正義的批判,以及對正義與不正義的聲譽、迴報的讚頌或是譏諷,但我能從其餘人處接受這些。辯論期間,我希望你能在證實正義更在不正義之上的同時,證實雙方的實質分別對雙方的擁有者產生了何種影響,讓正義更善,讓不正義更惡,無論神明和人類有沒有發現這點,都無所謂。”
(一直以來,我都很敬佩格勞孔和阿德曼托斯的天分,但今天聽到他們這番話,我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悅。)
蘇格拉底:作為你們那有名的父親的兒子,你們兄弟倆真是當之無愧。為了讚頌在麥加拉一戰中,你們立下的大功,格勞孔的好友寫過這樣一首詩,開篇便說你們“父親名叫‘最好’,鼎鼎大名,一對流淌著神聖血液的患難兄弟”。的確如此,朋友們。你們必然得到了神明的幫助,才會在為不正義做出如此井井有條的辯解之餘,又不願承認跟正義相比,不正義要更好。我根據你們的品性,判定你們雖然這樣說,但其實並不是這樣想的。我對你們的辯證持質疑態度,可隨著我對你們的信賴不斷加深,我越來越不知所措,不知道若想幫助你們,應該做些什麽,我對此無能為力,這是事實。在我看來,我跟色拉敘馬赫斯說的話已為正義比不正義更好提供了證明,但是你們卻不願意接納。如果現在拒絕為你們提供幫助,具體該做些什麽,我也實在搞不清楚。可對我而言,隻要我還活著,還能辯論,那麽當正義遭到毀謗時,我就不能置身事外,否則便會因此犯罪,並蒙受巨大的恥辱。如此說來,竭盡所能維護正義,依然是我的上佳之選。
(格勞孔等人懇求我別放棄這場辯論,不管怎樣都要幫幫他們。他們懇求我,徹底搞清雙方的實質與真正的利益。我便說出了我的想法。)
蘇格拉底:眼下,我們正在展開一場非同一般的辯論,我們的目光要靈敏,這是我的觀點。不過,我認為,最佳做法是討論以下內容,畢竟我們算不上智慧出眾。要是我們視力欠佳,卻被要求讀出寫在很遠的地方、字體很小的字,此時若在別的地方,用字體很大的字寫了相同的內容,那我們便能先讀後者,再對比其是否與前者一致,對我們來說,這是很幸運的。
阿德曼托斯:是這樣的,可對比對正義的討論,二者有相像的地方嗎?
蘇格拉底:請聽我說,我認為,隻要存在個人的正義,便會存在整座城邦的正義,這種說法是能夠成立的。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那好,跟某個人相比,某座城邦是否更大?
阿德曼托斯:要大很多!
蘇格拉底:在更大的事物中,可能會存在更多且更易理解的正義。我們先來討論城邦中的正義是什麽樣的,再來研究某個人身上的正義是什麽樣的,從大到小,你有意見嗎?
阿德曼托斯:這樣做很不錯。
蘇格拉底:要是我們能想象一座城邦的成長,那是否也能想象正義與不正義在其中的成長?
阿德曼托斯:應該可以吧。
蘇格拉底:這樣我們便有可能找到我們追逐的對象,而不會遭遇什麽困難了。
阿德曼托斯:是的,很有可能。
蘇格拉底:我們可以開始了嗎?我認為,你應該認真考慮一下,畢竟這不是什麽小事。
阿德曼托斯:用不著瞻前顧後,開始吧!我們都想清楚了。
蘇格拉底:好。我認為,所有人都有很多需求,無法隻依靠自己的力量滿足自己,這就是我們要設立城邦的原因。除此之外,設立城邦還有什麽原因,你們能夠想到嗎?
阿德曼托斯:想不到了。
蘇格拉底:所以為滿足自己的種種需求,我們將各色人等集中在了一起。我們邀請很多人跟我們共同生活,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同伴,因為我們有很多需求,他們能幫我們得到滿足。我們便將這種公共居住區域稱為城邦,這種說法成立嗎?
阿德曼托斯:自然成立。
蘇格拉底:那所有人都認為,大家分給別人少許東西,或從別人處得到少許東西,如此來來往往,便能讓自己獲利。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我們再來想象一座城邦建立的全過程,找出其創立者的需求。
阿德曼托斯:好。
蘇格拉底:第一,要生存下去,一定要有糧食,因此糧食至關重要。
阿德曼托斯:這是一定的。
蘇格拉底:其次是房屋,再次是衣服之類。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然後,我要問,要讓這一切供給充足,城邦應該如何做?是否需要農民、泥水匠、紡織工、鞋匠,以及其餘滿足身體需求的人?
阿德曼托斯:自然需要。
蘇格拉底:這樣一來,規模最小的城邦,至少也要有四五個人才行。
阿德曼托斯:沒錯,這很明顯。
蘇格拉底:然後呢?城邦中的所有人要采取以下兩種做法中的哪一種?第一,將自己的工作成果獻給大家,也就是農民要花費四倍的時間與精力,種植四人份的糧食,跟大家分享;第二,隻種植自己那一份糧食,不理會其餘人,把時間分成四份,一份花在為自己種植糧食上,其餘三份分別用來建造房屋、縫製衣服和製造鞋子,隻滿足自己的需求,不與其餘人交換。
阿德曼托斯:蘇格拉底,第一種做法應該更加方便。
蘇格拉底:這根本不奇怪,宙斯可為此提供證明。我聽到你這樣說,便想起所有人生來都是有差異的,不同的天分決定了他們適合不同的工作,是這樣嗎?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以下兩種做法哪種更好?一是一個人從事好幾種技術工作,二是一個人隻從事一種技術工作。
阿德曼托斯:後者更好。
蘇格拉底:在我看來,還有一點同樣非常清晰:任何工作都會因錯失良機,浪費掉之前所有的努力。
阿德曼托斯:的確非常清晰。
蘇格拉底:我認為人不應該有空閑才去工作,工作隨意、敷衍是不行的,應將其視為自己最重要的任務,為其付出全部精力才行。
阿德曼托斯:一定要這樣做才行。
蘇格拉底:所以要提高所有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並大大降低難度,隻有一種選擇,就是選擇合適的時機,讓人從事跟自己的天分相符的工作,並專注於此,不涉獵其餘類型的工作。
阿德曼托斯:完全正確。
蘇格拉底:阿德曼托斯,這樣一來,要滿足我們剛剛談到的需求,城邦便不隻需要四個人了。農民要是想要好犁頭,單憑自己的力量,好像製造不出來,而其要用到的鋤頭等農具,也是一樣。同樣如此的還要用到大量工具的建築工,以及紡織工和鞋匠。
阿德曼托斯: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這座小城邦便會有木匠、鐵匠等很多工匠加入,因此愈發擴張。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不過,如此一來,這依舊不能算是一座大城邦。為了讓農民拉犁耕作時,有牛幫忙,讓建築工、農民運輸物品時,有牲畜幫忙,讓紡織工、鞋匠工作時,有毛皮可以用,還需要讓牛、羊等牲畜的飼養者加入城邦。
阿德曼托斯:這樣城邦的規模就不小了!
蘇格拉底:另外,我們基本不可能在對進口沒有需求的地方,設立一座城邦。
阿德曼托斯:的確。
蘇格拉底:這樣一來,為了去其餘城邦進口自己需要的東西,城邦還要用到一些人手。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可若是我們委派去其餘城邦的人不能帶著對方需要的東西,跟對方能提供的東西進行交換,那這些人會不會空手而迴?
阿德曼托斯:應該會的。
蘇格拉底:城邦居民生產的產品,就必須在滿足城邦內部需求之餘,還能滿足作為交換方的其餘城邦的需求,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說都是如此。
阿德曼托斯:理應這樣。
蘇格拉底:因此,城邦對農民和其餘技術工人的需求就更大了。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進出口生意要另外安排人手,也就是商人負責,我這種想法正確嗎?
阿德曼托斯:正確。
蘇格拉底:所以城邦還要有商人。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若進出口涉及海外貿易,那大批相關專業人才,同樣會成為城邦需要的。
阿德曼托斯: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合作設立城邦,原本是為了產品交換,既然如此,那我們在城邦中交換各自的產品時,具體是怎樣做的?
阿德曼托斯:很明顯是借助買賣。
蘇格拉底:市場和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就這樣誕生了。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若農民或工匠來到市場,想用自己製造的產品跟需要這些產品的人交換,但對方尚未趕到市場,那麽此人是否需要犧牲自己的工作時間,坐在市場中等?
阿德曼托斯:不需要,這時候,市場會有專門的負責人來幫他處理。體力最差,無法勝任其餘工作的人,會在那些治理有道的城邦中擔任這種工作。這些人在市場中出錢買下別人的商品,再賣給有需要的人,將商品換成錢。
蘇格拉底:這種需求導致我們的城邦中出現了一些店主。我們以店主或小商人稱唿常年在市場中做生意的人,並以大商人稱唿在不同城邦間做生意的人,是這樣嗎?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我覺得,服務於我們的人還不隻這些,還有一種人力氣很大,能幹很重的體力活,但智慧卻不足以跟我們匹配。這種人出售自己的勞動力,標出自己的價格,這便是所謂薪酬。我認為,他們被稱為薪酬賺取人,原因就在於此,是這樣嗎?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這樣一來,我們的城邦又多了薪酬賺取人。
阿德曼托斯:是這樣。
蘇格拉底:阿德曼托斯,到了這時,我們的城邦是否已經很完善了?
阿德曼托斯:應該是的。
蘇格拉底:正義與不正義存在於城邦哪個地方?我們之前談到的那些人中的哪一種,將正義與不正義引入了我們的城邦?
阿德曼托斯:蘇格拉底,這我就不清楚了。原因也可能是,每種類型的人都對其餘類型的人存在需求。
蘇格拉底:你說得可能非常正確。我們不可以後退,一定要對此展開研究。我們先來思考,大家將在上述各種安排結束後,迎來怎樣的生活?大家是不是需要做飯、釀酒、做衣服鞋子、建造房屋?是不是大部分人夏季工作時,會光著上身,赤著雙腳,冬日工作時,卻會穿著厚厚的衣服和鞋子?是不是需要麥片和麵粉,用於做粥、點心、薄餅,將蘆葦葉或樹葉洗幹淨後,便將食物擺在上麵?是不是會在小床上鋪上紫衫樹葉、桃金娘樹葉,斜倚在上麵,跟孩子們一起舉辦宴會,酣暢飲酒,戴著花環大聲唱詩,讚美神明?是不是會根據自己的財富,決定生育多少子女,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避開貧窮,也避開戰爭?
(格勞孔忽然插進來發表意見。)
格勞孔:在你舉行的宴會上,似乎沒有調味料供應。
蘇格拉底:的確,我都忘了這迴事了。不過,他們會得到調味料的,另有鹽、橄欖、奶酪,還有洋蔥和菜,後者在鄉下時常被烹煮作為食物。此外,我們還會供應他們無花果、鷹嘴豆、豌豆這些甜食,並準許他們把嘉寶果、橡實放在火上烤著吃,讓他們喝一些酒,但不會過量,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健康、安然走完自己的人生,在很老的時候才死去,不過是老死,而非病死,同時讓他們的子孫繼承這種生活方式。
格勞孔:蘇格拉底,你若想設立一座豬的城邦,那你會提供其餘養料嗎?
蘇格拉底:你還希望得到什麽呢,格勞孔?
格勞孔:某些常見的東西也是要有的。我認為,現代人都擁有的東西,比如有靠背、能斜倚著的椅子,吃飯的桌子,喝酒時吃的菜肴,吃完飯後吃的甜點之類,他們都要有,除非他們不想過更舒適的生活。
蘇格拉底:我知道你的意思了。這麽說來,我們思考的就不隻是一座城邦,而似乎是一座奢侈的城邦要如何建立了。由於我們或許能從這種城邦中找到,正義與不正義在一座城邦中誕生的方式,因此你這個建議未必不好。在我看來,我們剛剛提到的那座城邦,可稱其為健康城邦,便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邦。我們還可以思考何謂發燒城邦,隻要你們有這種意向。因為麵對剛剛的菜單或是生活方式,部分人似乎很不滿足,要另外補充各種家具,包括靠背椅、桌子等,以及喝酒時吃的菜肴,還有香料、香水、歌姬、點心等所有類似的事物。一開始,我們提到了房子、服裝、鞋子這些必不可少的事物,但這些是否還不足夠,我們是否還要畫畫、繡花,尋找黃金、象牙等同類型裝飾?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我們還要再擴張城邦嗎?我們必須將原先那座健康城邦擴張少許,因為其本身還有所欠缺。我們要在其中加入很多人,他們對城邦來說並不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獵人、大批藝術家——能描摹出形象與顏色,大批音樂家,大批詩人及其助手——包括朗誦者、表演者、合唱隊、舞蹈隊、管理者和各類用具的製造者,以及更多的仆人,而製造女性飾物的人則是這些人中最重要的。至於家庭教師、乳娘、保姆、理發師、廚子,你覺得我們沒有需求嗎?養豬人也是我們需要的。我們在原先的城邦中用不到豬,所以它們沒出現在那裏,但如今這座城邦卻會用到。此外,為了滿足我們對食用肉類的需求,我們還需要其餘很多牲畜,是這樣嗎?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跟過去相比,我們處在這種生活中,會對醫生產生更大的需求,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而足以讓過去所有人維持生計的土地,對現在這些人來說,會顯得很少,不夠用,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從鄰居那裏搶奪土地,是我們為獲得充足的耕地與牧地,必然會做出的選擇。若我們的鄰居同樣不滿足於基本生活資料,必然也會搶奪我們的土地,以滿足他們對財富的無限渴望。
格勞孔:蘇格拉底,肯定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格勞孔,接下來是不是要爆發戰爭了?
格勞孔:沒錯,是要爆發戰爭了。
蘇格拉底:戰爭的源頭我們已經找出來了,至於戰爭結果的好與壞,我們先不討論。於公於私,戰爭的爆發都會讓城邦遭受巨大的災禍。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我的朋友,我們便要大規模擴張城邦,增加一支完整的軍隊,能保護我們所有的財富,以及我們剛剛羅列的奢侈物品,將來犯的敵人趕走。
格勞孔:為什麽要這樣?隻靠原先的居民,還不足以做到這點嗎?
蘇格拉底:不足以做到這點。你跟我們所有人都在城邦設立時達成統一,同一個人無法同時長於多種技術,你對此應該還有印象。
格勞孔:是還有印象。
蘇格拉底:那在你看來,在戰爭中取勝難道不是一種技術?
格勞孔:絕對是的。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我們對製鞋技術的重視,是否應超過對作戰技術的重視?
格勞孔:不,不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我們安排鞋匠專心製作鞋子,不要參與農民、紡織工、泥水匠的工作,目的就是讓他能幫人們做出很好的鞋子。在其餘人才的選拔上,我們同樣根據他們各自的天分,為他們安排工作,揚長避短,讓他們把握機會,一生專注於同一種工作,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術。既然這樣,我們要想在戰爭中取勝,又怎能不看重打仗呢?又或者農民、鞋匠等所有行業的人,都能丟開自己的工作趕赴戰場,而不會有任何困難,因為打仗實在太簡單了?以下棋為例,要精通棋藝,就要自幼開始練習,不能隻把下棋當成一項娛樂活動。莫非你拿起盾牌等武器後,隻需一天時間便能在重武裝戰爭等類型的戰爭中表現得遊刃有餘?其餘工具也是相同的情況。一拿起某種工具,馬上就能成為專業技術人員或運動員,這是不可能的。對個人來說,對工具毫無了解,更未勤奮訓練,便不可能從中獲利。
格勞孔:的確,若不是這樣,工具就會變成價值連城的寶貝了。
蘇格拉底:若保衛者要承擔最重要的工作,那他就需要獲得最充足的相關知識與訓練,因此跟其餘人相比,他就需要更多的時間。
格勞孔:我的想法也是如此。
蘇格拉底:能適應這份工作的天分也是很有必要的,對不對?
格勞孔:對。
蘇格拉底:這樣說來,我們的責任便是竭盡所能選拔有天分之人,參與城邦的保衛工作。
格勞孔:的確如此。
蘇格拉底:天哪!這可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我們可不能畏首畏尾,要為此付出全部精力。
格勞孔:沒錯,畏首畏尾是不行的。
蘇格拉底:一條品種優良的狗,一個出色的年輕人,你認為這二者保衛城邦的天分有何差異?
格勞孔:你到底想說什麽?
蘇格拉底:我想說,這二者都要有敏銳的感官,要能迅速追逐行蹤敗露的敵人,並能兇猛地與之搏鬥,隻要有這種需求。
格勞孔:沒錯,二者都需要具備這些品性。
蘇格拉底:另外,他們一定要有勇氣,除非他們無法打倒對方。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若沒有奮發向上的精神,那馬、狗等各種動物會表現勇敢嗎?奮發向上的精神多麽戰無不勝,能讓一切心靈不再畏怯,所向披靡,你是否曾留意到?
格勞孔:留意到了。
蘇格拉底: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明確保衛者應具備何種身體素質了。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也能明確其心靈應具備奮發向上的精神了。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格勞孔,既然擁有這種天生的品性,那這種人要如何避免跟彼此或其餘公民發生爭執?
格勞孔:天哪!這確實不簡單。
蘇格拉底:那我們該如何是好?擁有平和與激烈這種截然相反的本性,這種人在什麽地方能找到?
格勞孔:這兩種本性很明顯是截然相反的。
蘇格拉底:可一名出色的保衛者,必須要二者兼備才行,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不可能找到出色的保衛者。
格勞孔:好像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我都迷糊了。但朋友,我認為我們活該會迷糊,我們忘掉了之前那個比較[ 即前文中比較品種優良的狗和出色的年輕人。——譯者注
],再重新思考之前那些談話內容,就能發現這一點。
格勞孔:你在說什麽?
蘇格拉底:我們沒有留意,先前我們覺得不存在兼具兩種相反天分的情況,可事到如今,我們卻發現這是存在的。
格勞孔:存在嗎?在哪裏?
蘇格拉底:存在於其餘動物,尤其是我們用其跟保衛者相比的動物那裏。好狗都擁有這樣一種脾性,對自己家的人和熟識的人相當友善,對陌生人卻剛好相反,這點你應該很清楚。
格勞孔:沒錯,我是很清楚。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那件事就不是沒可能的。尋找這種保衛者,就不算對事物本性的違背。
格勞孔:好像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在激烈的本性以外,我們的保衛者要想成為保衛者,還要擁有喜愛智慧的性格,你覺得呢?
格勞孔:為什麽?你是什麽意思,我搞不清楚。
蘇格拉底:你會發現,狗也會這樣。動物會有這種表現,讓人很驚訝。
格勞孔:什麽叫“這樣”?
蘇格拉底:看到陌生人,哪怕對方並未動手打它,狗也會憤怒地大叫。看到熟識的人,哪怕對方並未對它表現出友善,狗也會搖著尾巴示好。難道你從未吃驚於狗會有這種表現嗎?
格勞孔:我之前從未留意過,但很明顯,狗的確是這麽做的。
蘇格拉底:不過,這確實展現出了狗感情細膩的本性和對智慧由衷的喜愛。
格勞孔:你這種想法的依據是什麽?
蘇格拉底:依據是,狗在區分敵人和朋友時,隻根據自己與其是否認識,認識便是朋友,否則便是仇敵。能通過認識與否,判定對方是否屬於自己家,這樣的動物你能說它不喜歡學習嗎?
格勞孔:肯定不能。
蘇格拉底:喜歡學習與喜歡智慧,在你看來是一樣的嗎?
格勞孔:是一樣的。
蘇格拉底:那我們同樣能夠確定,能友善對待家人和熟識的人,這種人必然擁有喜歡學習與智慧的本性,是這樣嗎?
格勞孔:權且這樣說吧。
蘇格拉底:如此一來,在要達到美與善的城邦保衛者的本性中,我們就能把對智慧的喜愛和以下品性融為一體了:激烈、敏銳、強大。
格勞孔:這是毋庸置疑的。
蘇格拉底:大致說來,這便是保衛者本性的基礎了。可我們的保衛者在接受訓練與教育時,又該做些什麽?對該問題的探討,能否幫我們搞清楚城邦中的正義與不正義是如何誕生的這一整體討論的目標?我們的討論要充足,同時又不至於拖到讓人厭惡的長度。
(這時,格勞孔的兄弟阿德曼托斯插話了。)
阿德曼托斯:沒錯,要是這一討論能幫我們逐漸向目標靠攏就好了。
蘇格拉底:那我親愛的阿德曼托斯,就算這次的討論有些漫長,我們也要耐下心來,絕不能半途而廢。
阿德曼托斯:沒錯,絕不能半途而廢!
蘇格拉底:再來討論對這些保衛者的教育該如何進行吧。我們可以不慌不忙地討論這個問題,就跟說故事一樣。
阿德曼托斯:是的。
蘇格拉底:這種教育到底是什麽樣的?我們一早發現了一種教育,即通過體操鍛煉身體,通過音樂影響心靈。要找出比這更優秀的教育,好像的確非常困難。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我們的教育從音樂開始,之後再教授體操,這樣可以嗎?
阿德曼托斯:可以。
蘇格拉底:你是不是要在音樂聲中說故事?
阿德曼托斯:是。
蘇格拉底:是不是有真實與虛構這兩種故事類型?
阿德曼托斯:是。
蘇格拉底: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用到這兩種故事類型才行,那是不是要從虛構的故事類型開始呢?
阿德曼托斯:你是什麽意思?
蘇格拉底:難道你不明白?我們會在教授孩子體操前,先教授他們故事。整體而言,故事都是虛假的,不過也包含真實的成分。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我說先教授音樂,再教授體操,就是這個意思。
阿德曼托斯:這種安排再正確不過了。
蘇格拉底:無論什麽事,最關鍵的都是開頭,這點你很清楚。生物尤其如此,在脆弱的初始階段最易受到影響,你可以隨心所欲塑造它們。
阿德曼托斯:你說得完全正確。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任由孩子聽不恰當之人說不恰當的故事,任由其心靈接納大量觀點,而在我們看來,成年後的他們不應持有這些觀點,這是我們應當采取的做法嗎?
阿德曼托斯:肯定不是。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一開始,我們就應留意編故事的人,摒棄壞故事,接納好故事。已被審核通過的故事,我們會鼓勵母親、保姆說給孩子聽,以此塑造他們的心靈。跟用手塑造孩子們的身體相比,這種行為需要更細密的心思。我們務必要摒棄他們當前講述的大部分故事才行。
阿德曼托斯:哪種類型的故事?
蘇格拉底:不管是大故事還是小故事,都必然屬於同一種類型,能產生相同的影響,所以故事同樣能展現大道理,你覺得呢?
阿德曼托斯:沒錯,不過,何謂你所說的大故事,我並沒有搞清楚。
蘇格拉底:所謂大故事便是赫西俄德、荷馬等詩人說的故事。他們說給大家聽的故事都是他們自己編的,而直到今天,這些編出來的故事還在流傳。
阿德曼托斯:這是些什麽故事?你從中發現了什麽缺陷?
蘇格拉底:虛假且醜陋的故事,是我們一定要狠狠批判的第一目標。
阿德曼托斯:這種故事是什麽樣的?
蘇格拉底:一如畫家想把自己想畫的事物畫出來,結果卻跟原物相差甚遠,詩人未能將眾神和英雄真正的天性,通過語言描述出來,於是便有了這種故事。
阿德曼托斯:對這種故事加以批判,是理所應當的。可要解釋該問題,有沒有哪個例子能借用呢?
蘇格拉底:第一,將最了不起的神明描繪得十分醜陋,是最荒誕的。這類故事包括赫西俄德筆下烏拉諾斯[ 古希臘神話中第一代眾神之王。——譯者注
]的做法,克洛諾斯[ 古希臘神話中第二代眾神之王,天空之神烏拉諾斯的兒子,他推翻了父親的殘暴統治,後來又被自己的兒子宙斯推翻。——譯者注
]對其的報複和其餘種種做法,以及克洛諾斯之子[ 即宙斯,古希臘神話中第三代眾神之王。——譯者注
]給父親帶來的折磨等。在我看來,就算真有這些事,也不應在純真的青年麵前隨隨便便說出來。杜絕講述這種故事,是最佳選擇。就算一定要說,也要事先偷偷宣誓、獻祭,且祭品要是很難捕獲的巨大動物,而不能僅用一頭豬充數,通過這種方式,盡量減少聽故事的人數,對其加以嚴格控製。
阿德曼托斯:沒錯,說這樣的故事是非常困難的。
蘇格拉底:阿德曼托斯,在我們的城邦中說這樣的故事,應當被禁止。聽到這樣的故事,青年們會覺得,有最了不起的眾神之王做榜樣,不用吃驚一個人會叛逆到,為了狠狠懲處犯錯的父親,不惜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青年們產生這樣的念頭,是很不應該的。
阿德曼托斯:啊,我也覺得,我們不應該說這樣的故事。
蘇格拉底:我們若想讓未來的保衛者將玩弄心機與陰謀視為巨大的恥辱,就絕對不應讓虛構的眾神鉤心鬥角的故事,傳到青年們耳朵裏。而在故事、繡花的選題方麵,更應摒棄眾神或巨人間的衝突,眾神和英雄人物對親朋好友的各種怨恨。這樣才能說服青年們相信,一直以來,城邦公民彼此間都不存在半分敵對,否則便於理不合。所以無論在孩子們還很小的時候,還是他們稍微長大以後,老人們都應這樣跟他們說。此外,還務必迫使詩人在創作過程中也這樣做。斷然不能讓以下故事在我們的城邦中傳播:赫拉被自己的兒子捆綁起來;看到母親被打,赫淮斯托斯[ 古希臘神話中的工匠之神,天神宙斯與天後赫拉之子。——譯者注
]趕去救她,卻被父親從天上打得跌落人間;荷馬筆下的眾神之間發生的戰爭,以及諸如此類的內容。無論其傳播時是否被當成寓言,都是不允許的。因為何謂寓言和非寓言,青年們是辨別不出來的。早期接受的觀點,以後再想糾正會相當困難,因為其紮根已經非常深了。所以一開始應為孩子們講述最具美與善的故事,以培育他們的美德,這點可能格外需要留意。
阿德曼托斯:你說得很對,確實是這樣的。可要是有人要求我們清楚指明這些故事,我們該怎麽做?
蘇格拉底:親愛的阿德曼托斯,我們在此發表意見,是以城邦建造者的身份,而非詩人的身份。城邦建造者不用親手創作故事,但應了解詩人在創作故事時,應采取何種方式,並應禁止詩人創作違背規則的故事。
阿德曼托斯:非常正確。可這種東西應該是什麽樣的?我是指正確描繪眾神的方式或者說標準。
蘇格拉底:大體說來就是務必要按照神明本來的模樣描繪他們。這種方式對史詩、抒情詩、悲劇詩全都適用。
阿德曼托斯:沒錯,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我們能確定神明以善為天性,不是嗎?無論何時,都應把故事中的他們塑造成善的,不是嗎?
阿德曼托斯:自然是的。
蘇格拉底:另外,是不是一切善人都不會帶來危害?
阿德曼托斯:我認為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既然不會帶來危害,那麽會作惡嗎?
阿德曼托斯:不會。
蘇格拉底:既然不會作惡,會引發任何壞事嗎?
阿德曼托斯:怎麽可能?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善人是不是能帶來利益?
阿德曼托斯:是的。
蘇格拉底:所以這便成了好事的起因,是這樣嗎?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所以善人不是壞事的起因,而僅僅是好事的起因,因此不能說其是所有事情的起因。
阿德曼托斯: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所以作為善人,神明便不會像很多人談到的那樣,成為所有事情的起因。神明對人而言,並非大部分事情的起因,而僅僅是小部分事情的起因。跟壞事相比,人間的好事要少很多,談到好事的起因,一定是神明。而壞事的起因卻不能在神明處尋找,隻能到其餘地方尋找。
阿德曼托斯:我認為你說得完全正確。
蘇格拉底:如此一來,荷馬等詩人對眾神的錯誤觀點,我們便無法接受了。比如在接下來這首詩中,荷馬表示:“兩個銅壺並列在宙斯的大廳中,壺中裝著或好或壞相差巨大的命運。宙斯隨心所欲賜予世人兩種命運。”若某人從宙斯那裏得到了混雜的命運,那此人便“在災禍與幸福中來迴穿梭”。若某人從宙斯那裏得到了單一的惡劣命運,那此人便將“生活在無窮的饑餓與浪蕩中”。至於“宙斯是變化無常的命運主宰者”的觀點,同樣不要相信。
我斷然不會認同這樣一種說法,潘達羅斯是受了雅典娜與宙斯的鼓動,才會背棄誓言,重新挑起戰爭。我們同樣不能認同這樣一種說法,若非宙斯和泰彌斯的捉弄,眾神也不會發生衝突,四分五裂。埃斯庫羅斯表示:“神明會利用底層民眾毀滅上層階級。”這話我們同樣不能說給青年們聽。
我們務必要禁止詩人將尼俄伯[ 古希臘神話中的女性人物,她有七個英俊的兒子和七個美麗的女兒,因此輕視隻有一子一女的女神勒托,惹惱了勒托。勒托命令自己的兒子太陽神阿波羅、女兒月亮與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殺掉了尼俄伯的七個兒子和七個女兒。尼俄伯悲痛欲絕,化為噴泉,不斷湧出悲痛的淚水。——譯者注
]的痛苦——埃斯庫羅斯用抑揚格詩歌描繪過這種痛苦,佩洛普斯後代的傳說,特洛伊戰爭等傳說,說成是神明的安排。他們若非說這是神明的安排不可,一定要說神明之所以會這樣,是為了讓懲處的對象從懲處中獲益,因此這是種很好的安排,很符合正義,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追逐的依據。不管怎麽樣,都不能任由詩人說懲處對象生活苦不堪言,且是神明的安排。不過,詩人若說壞人生活艱難,是因為其應遭受懲處,而神明懲處他們,目的在於讓他們改好,這種說法卻是被允許的。一定要正麵迴擊以下謊話:本身良善的神明卻是某人作惡的起因。要避免城邦中的老人、小孩兒,所有的人聽到這樣的故事,否則城邦便不可能治理好。因為這樣的故事會褻瀆神明,危害世人,從理論方麵說,其內部還存在矛盾。
阿德曼托斯:這項法律規定我非常欣賞,跟你一樣,我也會為其投讚成票。
蘇格拉底:非常好。我們製定的跟眾神相關的法律與標準中,會包含這項內容。神明並非所有事情的起因,而隻是好事的起因,這是所有故事和詩歌的標準。
阿德曼托斯:說得再準確不過了。
蘇格拉底:你對這項法律的第二項內容有什麽看法?在你看來,神明是不是魔術師?能不能在各種時間,隨心所欲展現出各不相同的外表?能不能偶爾改變自己的外表,蒙騙世人?或者說,神明最不會喪失本來麵目,隻有唯一一種形象?
阿德曼托斯:短時間內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蘇格拉底:那就請你認真思考一下吧。現在先迴答我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一旦脫離了自己的本來麵目,所有事物都必然會發生改變,要麽被自身改變,要麽被其餘事物改變?
阿德曼托斯:肯定是的。
蘇格拉底:最不易被其餘事物改變或是作用的,是處在最佳狀態中的事物,比如當食物、辛勞作用於身體,陽光、風、雨露等作用於植物時,最不易發生改變的,是不是其中最健康、強大的對象?
阿德曼托斯:當然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同樣如此的還有心靈,不是嗎?最不易被外界作用打攪或是改變的,是最富勇氣與智慧的心靈。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所有通過組合得到的事物,必然也是一樣,二者是相同的道理。質量上乘的家具、房子、衣服,被時間等作用的可能性最小。
阿德曼托斯:確實。
蘇格拉底:所有事物都是如此。最不易被其餘事物改變的,是處在最佳狀態中的事物,包括天生便是最好的或後天製造得最好的,以及二者兼具的事物。
阿德曼托斯:應該沒錯。
蘇格拉底:不管怎麽樣,神明和神明擁有的所有事物都必然處在最佳狀態中。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所以神明擁有多種形象的可能性是最小的。
阿德曼托斯:的確如此。
蘇格拉底:可神明能夠借助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的形象嗎?
阿德曼托斯:很明顯能,隻要神明能被別人改變。
蘇格拉底:神明會怎樣改變自己,改得美好還是醜惡?
阿德曼托斯:由於神明的美與善必然已經很完美了,因此若改變肯定是後者。
蘇格拉底:完全正確。阿德曼托斯,你想象一下,任何達到這種完美程度的神明或是人類,會不會心甘情願把自己變壞哪怕是少許?
阿德曼托斯:絕對不會。
蘇格拉底:如此說來,神明甚至無法擁有這種改變自身的心願。所以已經達成完美的神明,便隻能定格在唯一且確定的形式中,無論何時都不會發生改變。
阿德曼托斯:在我看來,除此之外,不可能再有別的結論了。
蘇格拉底:明智的朋友,這樣我們就用不著以下謊言了:詩人說“眾神時常改變自己的形象,化身為異邦人,偷偷走訪各座城邦”;人們講述跟普羅透斯[ 古希臘神話中的海神。——譯者注
]、忒提絲[ 古希臘神話中的海洋女神。——譯者注
]相關的謊言;悲劇和詩歌說赫拉假扮成女祭司,挨家挨戶化緣,幫助“因阿戈斯的伊那赫斯河賜福而降生的孩子”。身為人母,不要相信這些謊話,講述一些神明夜間四處遊逛,好像各色異邦人的惡劣故事。此舉在瀆神的同時,還會把孩子們嚇得十分懦弱,我們要禁止這種行為。
阿德曼托斯:要徹底禁止。
蘇格拉底:盡管眾神不能改變,但他們會不會在我們麵前製造各種奇怪的幻影,讓我們誤以為那便是他們的形象?
阿德曼托斯:可能吧。
蘇格拉底:為什麽?難道神明會情願在言談舉止方麵欺騙世人嗎?
阿德曼托斯:我也不清楚。
蘇格拉底:你難道不懂——一切神明與人都厭惡真實中的虛假——要是這種虛假真的存在的話?
阿德曼托斯:你在說什麽?
蘇格拉底:我在說,任何人都最不希望、最畏懼一種事物會留在自己至關重要的身體部位和至關重要的事情中,這種事物便是虛假。
阿德曼托斯:我還是不明白你在說什麽。
蘇格拉底:因為你覺得我這番話另有深意。但我不過是說,所有人最不希望且最厭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便是被欺騙,在心靈中接納、保留虛假,而對真實沒有任何認知。
阿德曼托斯:的確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可像我剛剛那樣,以真實中的虛假代替被騙之人心靈中的愚昧,必然不會犯任何錯誤。畢竟語言方麵的虛假並非完全的虛假,而僅僅是種間接的形象,是對心靈虛假的模仿,是這樣嗎?
阿德曼托斯: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所以無論神明還是人類,都非常痛恨真實中的虛假。
阿德曼托斯:我也相信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但語言方麵的虛假呢?何時、針對何人采用這種虛假,才不至於讓人厭惡?針對仇敵可以嗎?若我們所謂的朋友或是因為瘋癲,或是因為愚蠢而想要作惡,那虛假的話語能避免他們這樣做,變成一種有效藥物嗎?因為對古代的真相缺乏了解,所以我們才在剛剛討論的故事中用假的傳說充當真的,以達成訓誡的目的。
阿德曼托斯:這樣做自然沒有問題。
蘇格拉底:假話能在以上哪種情況中,對神明發揮作用?他們之所以會把假的看成真的,是因為對古代發生的事缺乏了解嗎?
阿德曼托斯:這個念頭太荒謬了。
蘇格拉底:有沒有一位神明是會說謊的詩人?
阿德曼托斯:我認為應該沒有。
蘇格拉底:對仇敵的畏懼會不會讓神明說謊?
阿德曼托斯:肯定不會。
蘇格拉底:朋友的瘋癲與愚蠢會不會讓神明說謊?
阿德曼托斯:不會,瘋癲、愚蠢之人不會成為神明的朋友。
蘇格拉底:這說明神明沒有說謊的理由。
阿德曼托斯:是的。
蘇格拉底:所以心靈與神性都不涉及虛假,有無數證據能證明這點。
阿德曼托斯:這是毋庸置疑的。
蘇格拉底:所以在言談舉止上,神明都是統一且真實的,不會改變自身,或在白天、夜晚給世人預兆,玩弄大家。
阿德曼托斯:我在聽完你的說法後,也覺得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那禁止故事、詩歌在提及神明時,將其描繪為能改變形象的魔術師,能在言談舉止方麵蒙騙、誤導世人,將這作為第二項標準,你是否認同?
阿德曼托斯:認同。
蘇格拉底:盡管荷馬史詩中存在大量值得讚頌的內容,但不包括宙斯向阿伽門農[ 古希臘邁錫尼國王。——譯者注
]托夢的情節。在埃斯庫羅斯的一首詩中,忒提絲提到,阿波羅在她的婚禮上高唱頌歌:“他祝願我的後代長命百歲,福壽安康。為了助興,為了讓我更有自信,他還公然說神明會庇護我的命運。福玻斯[ 即阿波羅。——譯者注
]有那麽多預言,我認為隻要他說出口,都會變為現實。誰知我的親生骨肉就死在他——這位在我的婚禮上唱頌歌的神明手中。”我們同樣不能讚頌這首詩。我們會痛恨所有這樣毀謗眾神的詩人。為了讓城邦未來的保衛者在人性許可範圍內敬重眾神,我們將禁止這些詩人建立劇團表演,禁止學校裏的老師教授青少年學習他們的詩歌。
阿德曼托斯:這是必須的。你提出的兩項標準,我都很認同,希望能在立法時加入這兩項內容。
格勞孔:蘇格拉底,你說不管在什麽情況下,跟不正義相比,正義都更好,你是由衷的,還是假裝想讓我們信服?
蘇格拉底:我是由衷想這樣做,隻要我可以自主選擇。
格勞孔:你並未這樣做,隻是這樣想而已。我們願意得到某種善,不是得到其後果,而是得到其自身,你是否認同,這種善是存在的?比如快樂和沒有害處的消遣,僅僅是歡樂,不會帶來後果。
蘇格拉底:是的,這種善是存在的。
格勞孔:另有一種善,我們是因為其自身和後果這兩個原因,才對其懷有喜愛之情。聰明的大腦、良好的視力、健壯的身體,都是如此。我們是因為兩方麵的原因才喜愛它們,這便是我的觀點。
蘇格拉底:是這樣的。
格勞孔:還有第三種善,你有沒有看到過?比如鍛煉身體,有病治病,從而誕生了醫術,概括起來,這種善就是賺錢技術。提到這些,都是很辛苦的,卻能帶來利益。我們是因為它們帶來的酬勞,以及由此產生的其餘獲利,才喜愛它們,跟它們自身沒有關係。
蘇格拉底:啊!的確還有第三種善,你說得沒錯,但是又如何呢?
格勞孔:根據你的意見,要將正義歸入哪一種?
蘇格拉底:我認為是最好的那一種。人要喜愛這種善,才能獲得快樂。而這種喜愛是因為這種善自身及其後果這兩方麵。
格勞孔:在普通人看來,正義是種很辛苦的工作,他們並不會有這種想法。他們是貪圖正義能帶來的聲名與財富,才被逼做正義之事。他們很畏懼正義自身,極力想要逃避。
蘇格拉底:普通人的這種想法,我也很清楚。色拉敘馬赫斯讚美不正義,就是因為一早就把這些了解透徹了。不過,就算我想效仿他,也是不可能的,可能我太蠢笨了。
格勞孔:我還有幾句話要說,你聽一聽,再決定是否認同。我認為,你把色拉敘馬赫斯弄暈了,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就讓他臣服了,這就好比用魔法迷惑了一條蛇。不過,我並不滿意你對正義和不正義做出的論述。究竟何謂正義和不正義,在心靈中,二者各自具備何種獨特的能力,這是我希望了解的。而我認為,暫時不用理會正義和不正義帶來的酬勞與後果。你若沒有異議,我們就這樣做。針對色拉敘馬赫斯提出的論述,我準備做一番革新。首先說說在普通人心目中,正義的實質與源頭是什麽。然後說說一切在行為中堅持正義的人,都不是基於正義自身的善而甘願這麽做的,而是被逼無奈。最後說說根據這些人所說的話,他們的確認為跟正義之人相比,不正義之人的生活要優越許多,因此他們對正義懷有這樣的看法,並不是全無依據。這並非我本人的觀點,蘇格拉底,你不要誤會。不過,這種議論卻充斥了我的耳朵,色拉敘馬赫斯和其餘很多人都這樣說,我因此不知所措。反過來,我從未聽過誰為正義所做的辯解能讓我滿意,誰能為正義比不正義優越提供證據。我的確很想聽聽!這一點除了你,好像沒人能做到。我為此竭盡所能讚頌不正義的生活,以此為你提供範例,讓你之後也可以這樣批判不正義,讚頌正義。我采取這種做法,你讚同嗎?
蘇格拉底:我實在太快樂了,能讓有智慧的人快快樂樂地說了又說,聽了又聽的,還會有別的什麽問題呢?
格勞孔:真是太好了。先聽我說說正義的實質與源頭,也就是剛剛提到的第一點。做不正義之事會獲利,被不正義對待會受損,後者的程度比前者更甚,世人這樣說。因此,在相互往來的過程中,大家都遭受過做不正義之事帶來的好處和被不正義對待帶來的折磨。不能隻要前者不要後者的人,會在遭受過這兩種待遇後萌生一種念頭:訂立一項契約,讓大家同時避免不正義帶來的利益和損失,是最佳做法。世人從這時開始製定法律和契約。遵守法律和契約,便是他們所謂的合法與正義。正義的實質與源頭就是如此。在作惡不受處罰的最好,以及受害不能複仇的最壞之間找一個中間點,這個中間點便是正義的實質。大家表示,作為這二者的中間點,正義並非因為自身真正的善,而是因為大家無力做不正義之事,所以才被接納、讚同。要不是本身神誌不清了,所有真正有能力做壞事的人,都斷然不可能同意跟人訂立契約,承諾不加害別人,不被人加害。所以大家認為,這就是正義的實質與源頭,蘇格拉底。
再來說說第二點,人們隻是因為自身力量不足以做壞事,而不是因為自己甘願這樣做,才去做正義之事。我們可以用以下假設,為此做出最清晰的解釋:有正義和不正義的兩個人在我們麵前,我們賦予他們權力,讓他們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接下來,我們追蹤他們,觀察他們會被各自的欲望導向何處。我們馬上便會發現,正義之人也跟不正義之人那樣,做不正義之事。人們都是自私自利的!大家之所以會走上尊敬、平等之路,純粹是法律逼迫的結果。我在這裏談到的想做什麽就做什麽,跟某種權力最為相像,相傳這種權力屬於呂底亞人古格斯的先人。據說此人在為呂底亞當時的統治者放羊。一天,天地間掀起了暴風驟雨,過後又開始地震。他放羊的地方出現了一個洞,深不見底,原來是地殼破裂了。看到這一幕,他很吃驚,卻走進了洞中。故事還在繼續,在洞中,他發現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兒,還有一匹身上開著小窗、內裏空心的銅馬。他偷偷看了一眼,發現其中有一具大過常人的屍體,全身空無一物,隻有手上戴了一枚金戒指。他拿下金戒指,離開了此處。為了向國王匯報羊群的狀況,牧羊者每個月都要聚在一起開會。開會時,他還戴著那枚金戒指。和大家一起坐下後,他轉動了一下戒指上的寶石,恰好把寶石轉到了手心,其餘人就看不到他了,還以為他離開了。他也不知道這是怎麽迴事,之後又出現在大家麵前,是因為他碰巧又把寶石轉到外麵來了。此後,他為了確定自己究竟能不能隱身,做了很多試驗。最終,他意識到,把寶石往裏轉就能隱身,往外轉就停止隱身。這樣確定以後,他想盡辦法成為一名使臣,可以去拜見國王。他接近國王後,引誘了王後,與她合夥殺死國王,自己登上了王位。如此說來,如果這種戒指有兩枚,正義之人戴一枚,不正義之人戴一枚,那麽能夠想象,所有正義之人都無法一直堅持做正義之事,無法控製自己不將他人的財富據為己有。若一個人能像無所不能的神明般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比如能在市場中隨意拿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用不著感到恐慌,能跑到別人家裏,戲弄女子,殺人越獄,而不受任何約束,那此人便會跟不正義之人做完全相同的事,沒有任何差異。所以這可以作為一項強大的證據,證實正義之事都是大家受到逼迫才去做的,沒人甘願去做這種事,認為其會給自己帶來好處。隻要有作惡的條件,大家便會作惡,不管在什麽環境中都是如此。一個人從不正義中得到的利益,超過了其從正義中得到的利益,這點顯而易見。任何人隻要堅持這一觀點,就能理直氣壯地說出很多依據。要是有個人擁有了這一權力,卻不願作惡,搶奪別人的財富,那麽盡管在他本人麵前,一切留意到這點的人都會誇讚他——大家總是這樣彼此欺騙,生怕自己會遭受損失——但大家會認為他是全世界最愚蠢的人,他的行為匪夷所思。這點暫時就說這麽多吧。
最後,我們來為這兩種人的生活做出判定。我們若能區分最正義之人和最不正義之人,就能正確判斷這兩種人的生活。如若不然,便做不到這一點。那該如何區分呢?要讓這兩種人分別竭盡所能做自己的事,發揮自己的能力,不要減少不正義之人的不正義或正義之人的正義。
第一,要讓不正義之人做事時,跟有能力和專業技術的人達成統一。在自己的技術範疇中,有能力分辨可能與不可能,拋棄不可能,選擇可能,就跟技術最高超的掌舵者或是醫生沒什麽兩樣。對這種人來說,偶爾出現失誤,也是能夠彌補的。若某人準備成為最不正義之人,那他若想作惡而不留下任何破綻,就要避免被任何人發現,也是一樣的道理。務必要把被人發現的人,當成低水準的不正義之人。看起來正義,實則不正義,是不正義的至高水準。因此,務必要給予徹底的不正義之人不折不扣徹底的不正義,並準許他在做最嚴重的壞事時,獲得最正義的良好聲譽,還要讓他有能力彌補自己露出的馬腳。若他作惡被人揭露出來了,就要讓他用良好的口才說服別人。他還有足夠的勇氣與力量、財富與同夥做靠山,就算要動用武力,也沒有問題。
以理論為依據,我們在塑造了這個不正義之人的形象後,還要在其身邊塑造一個正義之人的形象,也就是一個樸實、高尚的人,“是真正意義上的好人,而非隻是表麵上的好人”,詩人埃斯庫羅斯[ 埃斯庫羅斯(前525年—前456年),古希臘悲劇詩人,被譽為“悲劇之父”。
——譯者注]這樣說。所以“表麵的”一詞,我們一定要刪除,因為被視為正義之人會給人帶來聲名和財富,這樣會混淆他的正義到底是為了聲名和財富,還是為了正義本身。因此,要跟之前那個表麵的好人、真正的壞人做比較,就務必要摒棄他所有的外在表現,隻留下正義。要考驗他的正義,必須讓他明明沒有作惡,卻背負著大奸大惡的名聲。他在所有民眾都說要殺死他的情況下,依然毫不妥協,堅持正義,甘願為正義獻出生命,一生都不會改變。借助這種方式,我們得到了極端的正義,以及極端的不正義,這樣再判斷其中哪種人更快樂,就比較容易了。
蘇格拉底:天哪!親愛的格勞孔,這兩尊人像幾乎跟拿去比賽的藝術雕塑差不多,你為了雕琢它們,花費了多少心血?
格勞孔:我隻是盡我所能。若這便是這兩種人的天性,那麽我認為我們再討論其生活前景的難度就會降低了,因此我要繼續說下去才行。蘇格拉底,要是我的話語很粗魯,那是因為說話者是貶低正義、讚頌不正義的人,而不是我,你不要誤會。這些人會說,在那樣的條件下,正義之人會遭受各種各樣的折磨,包括嚴刑拷打,鐐銬禁錮,燒壞雙眼,到了最後,還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在臨死前終於明白,應成為看起來正義的人,而非真正正義的人。對不正義之人來說,埃斯庫羅斯的詩仿佛更加適用。大家表示,不正義之人活在世上,才真是不為虛無的名聲,隻求真實的利益——他希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不正義之人,而非“表麵上”的這種人。“他的內心是富饒豐厚的土壤,長出飽滿的果實,長出聰明的主張。”[ 摘自埃斯庫羅斯的戲劇作品《七將攻忒拜》。——譯者注
]有了正義的名聲,他先要成為治理國家的官員,然後迎娶自己鍾情的名門淑女,還要安排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看重的名門通婚,另外,他還要跟所有他覺得適合的人一起做生意。由於他完全不在乎別人評價他不正義,因此他會從上述所有事情中謀求各種獲利。大家覺得,不正義之人能在一切涉及公務或私事的訴訟中獲勝。這種圓滑世故會不斷增加他的財富。他會給朋友帶來利益,給仇敵帶來傷害。他會為眾神舉行盛大的獻祭儀式,擺上各種各樣的祭品。隻要他喜歡,就能在對待神明或世人時,表現得比正義之人好得多。如此一來,神明對他的恩典,自然會超過對正義之人的恩典。因此,蘇格拉底,大家會說神明和世人為正義之人安排的生活,根本比不上他們為不正義之人所做的安排。
(格勞孔的發言結束了,他兄弟阿德曼托斯過來插話,我正準備說的一些話也不能說了。)
阿德曼托斯:蘇格拉底,你肯定覺得這個問題還沒說透吧?
蘇格拉底:除了這些,還需要說什麽?
阿德曼托斯:你們還沒談到至關重要的問題呢。
蘇格拉底:我了解了,你可以幫他補充他落下的內容,俗話說“兄弟同心”嘛!不過,我已經被他這些話折服了,完全無力為正義提供援助了。
阿德曼托斯:聽我往下說吧,這些沒用的話就不用多說了。要更加明確我理解中的格勞孔的意思,一定要羅列出人們讚頌正義、批判不正義的所有說法。做人一定要正義,父親這樣教育兒子,所有教育責任的承擔者都發出了這種忠告。不過,這些人的忠告僅僅是讚頌正義帶來的美好名聲,而非正義自身。因為這種所謂正義的美好名聲能讓他獲得格勞孔剛剛提到的,不正義之人能從美好名聲中得到的各種甜頭,包括很高的社會地位,跟名門望族聯姻。大家還就美好的名聲說了很多,比如在人類的美好名聲和眾神之間建立關聯,談到敬重神明的人能從眾神那裏得到大量恩賜,都是很好的東西。尊貴的赫西俄德[ 赫西俄德(生卒年不詳),古希臘詩人。——譯者注
],以及荷馬都曾提到這點。赫西俄德說:“為了正義之人,眾神讓橡樹枝上長出了橡實,蜜蜂在樹木之間鳴叫,綿羊長出了厚實的羊毛。”[ 摘自赫西俄德的長詩《工作與時日》。——譯者注
]他還提到了正義之人其餘快樂的事,都跟這些差不多。荷馬所言跟他沒有區別:“明君敬重眾神,堅持正義,肥沃的土地上,糧食豐收,果樹長滿果實,海域廣闊,魚類眾多,羊群不斷繁衍。”[ 摘自荷馬的史詩《奧德賽》。——譯者注
]
墨塞厄斯與其子用更美妙的詩句,讚頌了眾神對正義之人的恩賜。他們表示,眾神在冥府中設宴,引領正義之人過來飲宴,讓他們斜靠在長椅上,戴著花環,飲酒唱詠以消磨無盡的時間,好像不斷飲酒,便是對美德的最佳獎勵。眾神給予美德的恩典,在某些人的說法中更加綿長。這些人表示,對眾神虔誠的人以及遵守誓言的人會子孫綿延,百世不衰。他們就是這樣向正義之人表達讚美的。反觀褻瀆神明之人和不正義之人,卻會被他們埋葬到冥府的土壤中,並被逼迫做用籃子提水這樣的無用功。而這些人還活在世上時,便會受到格勞孔羅列的正義之人被誤認為不正義時遭受的懲處,身敗名裂。詩人針對不正義之人,就說了這麽多,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了。這便是對正義之人的所有讚賞,對不正義之人的所有批判。
蘇格拉底,針對正義和不正義,詩人和普通人還有一種言論,請你再思考一下。他們全都不約而同且翻來覆去地表示,克製與正義美而艱辛,放縱和不正義卻快樂且簡單,庸俗之人誇誇其談時,才會將不正義批判為不知羞恥。他們表示,一般說來,跟正義相比,不正義能帶來更多利益。他們公開表示,富足且有權勢的壞人很幸運,自己羨慕有加,並心甘情願在人前人後敬重這些壞人,根本不想想這樣做是否恰當。盡管他們內心很清楚,在某個方麵很弱小的人和窮人比那些壞人要好,但他們卻羞辱這些弱者和窮人,看不起他們。而他們對眾神與美德的觀點,是他們的觀點中最讓人驚訝的。他們表示,很多好人之所以遭受不幸,終生坎坷,很多壞人之所以擁有各種快樂,恰恰是眾神帶來的結果。流浪的祭司和巫師不斷走進有錢人家,說服主人相信,借助獻祭與符咒,就算主人或是主人的先人做過壞事,一樣能得到眾神的恩典,借助樂神的比賽,可以贖清罪過,消除災禍。若想報複仇敵,不管對方是不正義之人還是正義之人,隻需幾道符咒,幾段咒語,便能召來眾神幫忙,所需的費用並不多。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們援引了描述作惡有多簡單,行善之路又有多漫長、艱難的詩句:“作惡之人那麽多,一抬腳便可走上作惡的坦途,行善之路卻如此坎坷,步履維艱。”另有人為了證明世人能夠引誘眾神,援引了荷馬的詩句:“世人不必擔心自己的罪惡,向眾神獻祭酒和貢品,即可取悅眾神,安然無恙。”這些人還表示,墨塞厄斯和俄爾普斯是樂神與藝術之神的後人,他們據此創作了大量關於獻祭、消災儀式規範的書,謊稱是墨塞厄斯、俄爾普斯所寫,以此說服民眾與整座城邦,借助獻祭與樂神的比賽,能贖清在生之人的罪惡,使其變得幹幹淨淨,就算是死去之人的罪惡,也能借助為其舉行的所謂秘密獻祭,獲得寬恕。若人們拒絕獻祭神明,便會有恐怖的遭遇。
我親愛的蘇格拉底,我們應該覺得,那些天生聰慧,能根據自己聽到的所有內容迅速做出推理的青年,其心靈會因這些人針對神明和人類都很重視的善與惡的問題,提出的類似觀點,發生怎樣的變化?根據這些觀點,他們能不能推導出要走過最具意義的人生,需要成為什麽人,選擇什麽路?大部分青年在向自己提問時,會援引品達提出的問題:“要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依靠真正的正義,還是借助陰謀,讓自己的地位不斷提升,擁有一處容身之所。”那些人所說的話清清楚楚地表明,如果無法獲得正義的名聲,那成為正義之人便隻能帶來辛勞與損失,不會有半分獲益。反過來,人們會說,雖然不正義,卻擁有正義的名聲,這種人的生活會很快樂,簡直能跟神明相比。這些智者已經清楚表明,跟“真的”相比,“看似真的”要優越許多,要獲得幸福,秘訣就在於此。既然這樣,為什麽不將所有精力都用於追逐假象呢?外表一本正經,背後跟著狡詐的狐狸,就是阿爾赫羅霍斯筆下的那一隻。作惡要一直不被發現,難度相當高,部分人這樣表示。我們想說的是,世間所有了不起的事,有哪一件做起來很簡單?但一切證明的結論都表明,這是獲得幸福的唯一路徑。我們拉幫結夥,用派係和政黨為自己打掩護。為了在議會法庭上享盡好處,免受懲處,一些辯論高手教我們演講的藝術,在法庭上發表軟硬兼施的演講。一些人表示,不可以欺騙眾神,也不可以逼迫眾神。為什麽不可以?要是眾神不存在或對人世間發生的事不關注,那就算眾神發現人們作惡,也不會產生什麽後果。要是眾神存在且真的關注人們,傳說以及詩人談到的神明的曆史,便是我們了解神明的唯一源頭。另外,我們也從傳說中得知,要說服、籠絡神明,借助獻祭、祈禱、供品,即可做到。我們要不就完全相信詩人的說法,要不就完全不相信。相信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作惡,再從作惡獲取的財富中取出一些來,為神明獻祭。眾神自然不會懲處正義之人,但如有不正義的獲利,正義之人是不能接納的。而不正義之人卻能得到這種獲利,通過向眾神祈禱,便可不必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任何代價。有些人會這樣表示,雖然是這樣,但人死了以後,生前的罪惡便會遭到審判,自己或是自己的後人便將受到懲處。而工於心計之人會表示,沒事的,朋友,無論是有效的秘密儀式,還是隻想寬恕世人罪惡的眾神,在我們這兒都能找到。最大的城邦和眾神之子都這樣表示,代表詩人與眾神在私下裏宣稱,這些都是真的。
除此之外,我們拋開極端的不正義,堅持正義,還有何依據?若隻用正義裝點自己一本正經的假象,那無論在生時還是去世後,我們的行為都不必有任何顧忌。平民百姓和最高階層都表示,是這麽迴事。蘇格拉底,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讓智慧、財富、體力、背景兼備的人對正義懷有敬重,拒絕輕視一切對正義的讚美?實際上,由衷相信正義是最好的,表示我們的話全都是錯誤的,這種人同樣不會恨不正義之人,會覺得後者是值得體諒的。因為他內心很清楚,任何人都不會心甘情願成為正義之人,除非他天生就擁有聖潔的特性,對做壞事的人心懷憎惡,或是能夠用真知掌控自己,不要做壞事。還有一種人也會批判做壞事的人,可這是因為這種人無力做壞事,他們都有膽怯、衰老之類的缺陷。如果他們之中有一個成為掌權者,馬上就會開始做壞事,且不遺餘力。我跟我的朋友在這場答辯中的最初觀點,便是該問題整體僅有的源頭。我們曾跟你說:“蘇格拉底,你們以正義擁戴者自居,但從史書中收錄其言談的古代英雄人物到現在的一般人,無一真正能做到批判不正義,讚美正義,願意這麽做的人也不過是為了聲名、榮耀,以及從中得到的獲利,這可真是奇怪。不管是詩歌還是私人交談,都從未出現過對以下問題的詳細論述:何謂正義?何謂不正義?正義與不正義擁有何種力量?在神明和人類都未察覺之際,二者對人類心靈有何影響?另外,不正義是心靈至高無上的惡,正義則是心靈至高無上的善,這點也從未有人點明。眼下,我們全都很擔心自己會作惡,且是最嚴重的罪惡,因此對彼此懷有強烈的戒心,生怕自己會被人所傷,盡可能保護自己,而我們原本不必如此。可惜你們沒有在一開始,在我們還很年輕時,說出以上內容,並讓我們相信。蘇格拉底,色拉敘馬赫斯以及其餘人必然會針對正義與不正義,說出這些,更有甚者,他們會說得更過火一些!我認為,這樣說徹底顛覆了正義與不正義的實際力量。而我自己已盡可能把問題說得很明白了,這樣才能聽到你的辯駁,這一點我用不著向你隱瞞。請你務必解釋清楚,對正義之人和不正義之人來說,正義和不正義能帶來何種利益和弊端。不要隻對正義更在不正義之上做一番論述,就算完成任務了,而需要舍棄雙方的聲譽,就像格勞孔說的那樣。因為你若不舍棄真正的聲譽,反過來還賦予其虛假的聲譽,那我們便會認為,你是在讚美正義的表象,而非正義本身,你是在批判不正義的表象,而非不正義本身,你僅僅是在勸說不正義之人,別讓其餘人發現了他們的不正義。這樣在我們看來,你的觀點便跟色拉敘馬赫斯達成了統一。不正義會給自己帶來利益,給弱者帶來傷害,正義卻是屬於強者的利益,會讓他人獲利。正義在你看來,能歸入最好的事物。這種事物就像好視力、好聽力、聰明、健康等德行一樣,能借助自身實質,而非借助跟實際不符的聲譽,得到好的結果,特別是好的自身。我希望讚美的正義,便是如此。由於自身實質,正義給正義之人帶來了利益;同樣是由於自身實質,不正義給不正義之人帶來了災禍。其餘人想讚美聲譽與財富,就讓他們讚美吧。既然你已將一生的精力都用於研究正義與不正義,那麽若收不到你的命令,我便不會接受你對正義的讚美和對不正義的批判,以及對正義與不正義的聲譽、迴報的讚頌或是譏諷,但我能從其餘人處接受這些。辯論期間,我希望你能在證實正義更在不正義之上的同時,證實雙方的實質分別對雙方的擁有者產生了何種影響,讓正義更善,讓不正義更惡,無論神明和人類有沒有發現這點,都無所謂。”
(一直以來,我都很敬佩格勞孔和阿德曼托斯的天分,但今天聽到他們這番話,我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悅。)
蘇格拉底:作為你們那有名的父親的兒子,你們兄弟倆真是當之無愧。為了讚頌在麥加拉一戰中,你們立下的大功,格勞孔的好友寫過這樣一首詩,開篇便說你們“父親名叫‘最好’,鼎鼎大名,一對流淌著神聖血液的患難兄弟”。的確如此,朋友們。你們必然得到了神明的幫助,才會在為不正義做出如此井井有條的辯解之餘,又不願承認跟正義相比,不正義要更好。我根據你們的品性,判定你們雖然這樣說,但其實並不是這樣想的。我對你們的辯證持質疑態度,可隨著我對你們的信賴不斷加深,我越來越不知所措,不知道若想幫助你們,應該做些什麽,我對此無能為力,這是事實。在我看來,我跟色拉敘馬赫斯說的話已為正義比不正義更好提供了證明,但是你們卻不願意接納。如果現在拒絕為你們提供幫助,具體該做些什麽,我也實在搞不清楚。可對我而言,隻要我還活著,還能辯論,那麽當正義遭到毀謗時,我就不能置身事外,否則便會因此犯罪,並蒙受巨大的恥辱。如此說來,竭盡所能維護正義,依然是我的上佳之選。
(格勞孔等人懇求我別放棄這場辯論,不管怎樣都要幫幫他們。他們懇求我,徹底搞清雙方的實質與真正的利益。我便說出了我的想法。)
蘇格拉底:眼下,我們正在展開一場非同一般的辯論,我們的目光要靈敏,這是我的觀點。不過,我認為,最佳做法是討論以下內容,畢竟我們算不上智慧出眾。要是我們視力欠佳,卻被要求讀出寫在很遠的地方、字體很小的字,此時若在別的地方,用字體很大的字寫了相同的內容,那我們便能先讀後者,再對比其是否與前者一致,對我們來說,這是很幸運的。
阿德曼托斯:是這樣的,可對比對正義的討論,二者有相像的地方嗎?
蘇格拉底:請聽我說,我認為,隻要存在個人的正義,便會存在整座城邦的正義,這種說法是能夠成立的。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那好,跟某個人相比,某座城邦是否更大?
阿德曼托斯:要大很多!
蘇格拉底:在更大的事物中,可能會存在更多且更易理解的正義。我們先來討論城邦中的正義是什麽樣的,再來研究某個人身上的正義是什麽樣的,從大到小,你有意見嗎?
阿德曼托斯:這樣做很不錯。
蘇格拉底:要是我們能想象一座城邦的成長,那是否也能想象正義與不正義在其中的成長?
阿德曼托斯:應該可以吧。
蘇格拉底:這樣我們便有可能找到我們追逐的對象,而不會遭遇什麽困難了。
阿德曼托斯:是的,很有可能。
蘇格拉底:我們可以開始了嗎?我認為,你應該認真考慮一下,畢竟這不是什麽小事。
阿德曼托斯:用不著瞻前顧後,開始吧!我們都想清楚了。
蘇格拉底:好。我認為,所有人都有很多需求,無法隻依靠自己的力量滿足自己,這就是我們要設立城邦的原因。除此之外,設立城邦還有什麽原因,你們能夠想到嗎?
阿德曼托斯:想不到了。
蘇格拉底:所以為滿足自己的種種需求,我們將各色人等集中在了一起。我們邀請很多人跟我們共同生活,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同伴,因為我們有很多需求,他們能幫我們得到滿足。我們便將這種公共居住區域稱為城邦,這種說法成立嗎?
阿德曼托斯:自然成立。
蘇格拉底:那所有人都認為,大家分給別人少許東西,或從別人處得到少許東西,如此來來往往,便能讓自己獲利。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我們再來想象一座城邦建立的全過程,找出其創立者的需求。
阿德曼托斯:好。
蘇格拉底:第一,要生存下去,一定要有糧食,因此糧食至關重要。
阿德曼托斯:這是一定的。
蘇格拉底:其次是房屋,再次是衣服之類。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然後,我要問,要讓這一切供給充足,城邦應該如何做?是否需要農民、泥水匠、紡織工、鞋匠,以及其餘滿足身體需求的人?
阿德曼托斯:自然需要。
蘇格拉底:這樣一來,規模最小的城邦,至少也要有四五個人才行。
阿德曼托斯:沒錯,這很明顯。
蘇格拉底:然後呢?城邦中的所有人要采取以下兩種做法中的哪一種?第一,將自己的工作成果獻給大家,也就是農民要花費四倍的時間與精力,種植四人份的糧食,跟大家分享;第二,隻種植自己那一份糧食,不理會其餘人,把時間分成四份,一份花在為自己種植糧食上,其餘三份分別用來建造房屋、縫製衣服和製造鞋子,隻滿足自己的需求,不與其餘人交換。
阿德曼托斯:蘇格拉底,第一種做法應該更加方便。
蘇格拉底:這根本不奇怪,宙斯可為此提供證明。我聽到你這樣說,便想起所有人生來都是有差異的,不同的天分決定了他們適合不同的工作,是這樣嗎?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以下兩種做法哪種更好?一是一個人從事好幾種技術工作,二是一個人隻從事一種技術工作。
阿德曼托斯:後者更好。
蘇格拉底:在我看來,還有一點同樣非常清晰:任何工作都會因錯失良機,浪費掉之前所有的努力。
阿德曼托斯:的確非常清晰。
蘇格拉底:我認為人不應該有空閑才去工作,工作隨意、敷衍是不行的,應將其視為自己最重要的任務,為其付出全部精力才行。
阿德曼托斯:一定要這樣做才行。
蘇格拉底:所以要提高所有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並大大降低難度,隻有一種選擇,就是選擇合適的時機,讓人從事跟自己的天分相符的工作,並專注於此,不涉獵其餘類型的工作。
阿德曼托斯:完全正確。
蘇格拉底:阿德曼托斯,這樣一來,要滿足我們剛剛談到的需求,城邦便不隻需要四個人了。農民要是想要好犁頭,單憑自己的力量,好像製造不出來,而其要用到的鋤頭等農具,也是一樣。同樣如此的還要用到大量工具的建築工,以及紡織工和鞋匠。
阿德曼托斯: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這座小城邦便會有木匠、鐵匠等很多工匠加入,因此愈發擴張。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不過,如此一來,這依舊不能算是一座大城邦。為了讓農民拉犁耕作時,有牛幫忙,讓建築工、農民運輸物品時,有牲畜幫忙,讓紡織工、鞋匠工作時,有毛皮可以用,還需要讓牛、羊等牲畜的飼養者加入城邦。
阿德曼托斯:這樣城邦的規模就不小了!
蘇格拉底:另外,我們基本不可能在對進口沒有需求的地方,設立一座城邦。
阿德曼托斯:的確。
蘇格拉底:這樣一來,為了去其餘城邦進口自己需要的東西,城邦還要用到一些人手。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可若是我們委派去其餘城邦的人不能帶著對方需要的東西,跟對方能提供的東西進行交換,那這些人會不會空手而迴?
阿德曼托斯:應該會的。
蘇格拉底:城邦居民生產的產品,就必須在滿足城邦內部需求之餘,還能滿足作為交換方的其餘城邦的需求,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說都是如此。
阿德曼托斯:理應這樣。
蘇格拉底:因此,城邦對農民和其餘技術工人的需求就更大了。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進出口生意要另外安排人手,也就是商人負責,我這種想法正確嗎?
阿德曼托斯:正確。
蘇格拉底:所以城邦還要有商人。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若進出口涉及海外貿易,那大批相關專業人才,同樣會成為城邦需要的。
阿德曼托斯: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合作設立城邦,原本是為了產品交換,既然如此,那我們在城邦中交換各自的產品時,具體是怎樣做的?
阿德曼托斯:很明顯是借助買賣。
蘇格拉底:市場和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就這樣誕生了。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若農民或工匠來到市場,想用自己製造的產品跟需要這些產品的人交換,但對方尚未趕到市場,那麽此人是否需要犧牲自己的工作時間,坐在市場中等?
阿德曼托斯:不需要,這時候,市場會有專門的負責人來幫他處理。體力最差,無法勝任其餘工作的人,會在那些治理有道的城邦中擔任這種工作。這些人在市場中出錢買下別人的商品,再賣給有需要的人,將商品換成錢。
蘇格拉底:這種需求導致我們的城邦中出現了一些店主。我們以店主或小商人稱唿常年在市場中做生意的人,並以大商人稱唿在不同城邦間做生意的人,是這樣嗎?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我覺得,服務於我們的人還不隻這些,還有一種人力氣很大,能幹很重的體力活,但智慧卻不足以跟我們匹配。這種人出售自己的勞動力,標出自己的價格,這便是所謂薪酬。我認為,他們被稱為薪酬賺取人,原因就在於此,是這樣嗎?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這樣一來,我們的城邦又多了薪酬賺取人。
阿德曼托斯:是這樣。
蘇格拉底:阿德曼托斯,到了這時,我們的城邦是否已經很完善了?
阿德曼托斯:應該是的。
蘇格拉底:正義與不正義存在於城邦哪個地方?我們之前談到的那些人中的哪一種,將正義與不正義引入了我們的城邦?
阿德曼托斯:蘇格拉底,這我就不清楚了。原因也可能是,每種類型的人都對其餘類型的人存在需求。
蘇格拉底:你說得可能非常正確。我們不可以後退,一定要對此展開研究。我們先來思考,大家將在上述各種安排結束後,迎來怎樣的生活?大家是不是需要做飯、釀酒、做衣服鞋子、建造房屋?是不是大部分人夏季工作時,會光著上身,赤著雙腳,冬日工作時,卻會穿著厚厚的衣服和鞋子?是不是需要麥片和麵粉,用於做粥、點心、薄餅,將蘆葦葉或樹葉洗幹淨後,便將食物擺在上麵?是不是會在小床上鋪上紫衫樹葉、桃金娘樹葉,斜倚在上麵,跟孩子們一起舉辦宴會,酣暢飲酒,戴著花環大聲唱詩,讚美神明?是不是會根據自己的財富,決定生育多少子女,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避開貧窮,也避開戰爭?
(格勞孔忽然插進來發表意見。)
格勞孔:在你舉行的宴會上,似乎沒有調味料供應。
蘇格拉底:的確,我都忘了這迴事了。不過,他們會得到調味料的,另有鹽、橄欖、奶酪,還有洋蔥和菜,後者在鄉下時常被烹煮作為食物。此外,我們還會供應他們無花果、鷹嘴豆、豌豆這些甜食,並準許他們把嘉寶果、橡實放在火上烤著吃,讓他們喝一些酒,但不會過量,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健康、安然走完自己的人生,在很老的時候才死去,不過是老死,而非病死,同時讓他們的子孫繼承這種生活方式。
格勞孔:蘇格拉底,你若想設立一座豬的城邦,那你會提供其餘養料嗎?
蘇格拉底:你還希望得到什麽呢,格勞孔?
格勞孔:某些常見的東西也是要有的。我認為,現代人都擁有的東西,比如有靠背、能斜倚著的椅子,吃飯的桌子,喝酒時吃的菜肴,吃完飯後吃的甜點之類,他們都要有,除非他們不想過更舒適的生活。
蘇格拉底:我知道你的意思了。這麽說來,我們思考的就不隻是一座城邦,而似乎是一座奢侈的城邦要如何建立了。由於我們或許能從這種城邦中找到,正義與不正義在一座城邦中誕生的方式,因此你這個建議未必不好。在我看來,我們剛剛提到的那座城邦,可稱其為健康城邦,便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邦。我們還可以思考何謂發燒城邦,隻要你們有這種意向。因為麵對剛剛的菜單或是生活方式,部分人似乎很不滿足,要另外補充各種家具,包括靠背椅、桌子等,以及喝酒時吃的菜肴,還有香料、香水、歌姬、點心等所有類似的事物。一開始,我們提到了房子、服裝、鞋子這些必不可少的事物,但這些是否還不足夠,我們是否還要畫畫、繡花,尋找黃金、象牙等同類型裝飾?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我們還要再擴張城邦嗎?我們必須將原先那座健康城邦擴張少許,因為其本身還有所欠缺。我們要在其中加入很多人,他們對城邦來說並不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獵人、大批藝術家——能描摹出形象與顏色,大批音樂家,大批詩人及其助手——包括朗誦者、表演者、合唱隊、舞蹈隊、管理者和各類用具的製造者,以及更多的仆人,而製造女性飾物的人則是這些人中最重要的。至於家庭教師、乳娘、保姆、理發師、廚子,你覺得我們沒有需求嗎?養豬人也是我們需要的。我們在原先的城邦中用不到豬,所以它們沒出現在那裏,但如今這座城邦卻會用到。此外,為了滿足我們對食用肉類的需求,我們還需要其餘很多牲畜,是這樣嗎?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跟過去相比,我們處在這種生活中,會對醫生產生更大的需求,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而足以讓過去所有人維持生計的土地,對現在這些人來說,會顯得很少,不夠用,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從鄰居那裏搶奪土地,是我們為獲得充足的耕地與牧地,必然會做出的選擇。若我們的鄰居同樣不滿足於基本生活資料,必然也會搶奪我們的土地,以滿足他們對財富的無限渴望。
格勞孔:蘇格拉底,肯定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格勞孔,接下來是不是要爆發戰爭了?
格勞孔:沒錯,是要爆發戰爭了。
蘇格拉底:戰爭的源頭我們已經找出來了,至於戰爭結果的好與壞,我們先不討論。於公於私,戰爭的爆發都會讓城邦遭受巨大的災禍。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我的朋友,我們便要大規模擴張城邦,增加一支完整的軍隊,能保護我們所有的財富,以及我們剛剛羅列的奢侈物品,將來犯的敵人趕走。
格勞孔:為什麽要這樣?隻靠原先的居民,還不足以做到這點嗎?
蘇格拉底:不足以做到這點。你跟我們所有人都在城邦設立時達成統一,同一個人無法同時長於多種技術,你對此應該還有印象。
格勞孔:是還有印象。
蘇格拉底:那在你看來,在戰爭中取勝難道不是一種技術?
格勞孔:絕對是的。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我們對製鞋技術的重視,是否應超過對作戰技術的重視?
格勞孔:不,不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我們安排鞋匠專心製作鞋子,不要參與農民、紡織工、泥水匠的工作,目的就是讓他能幫人們做出很好的鞋子。在其餘人才的選拔上,我們同樣根據他們各自的天分,為他們安排工作,揚長避短,讓他們把握機會,一生專注於同一種工作,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術。既然這樣,我們要想在戰爭中取勝,又怎能不看重打仗呢?又或者農民、鞋匠等所有行業的人,都能丟開自己的工作趕赴戰場,而不會有任何困難,因為打仗實在太簡單了?以下棋為例,要精通棋藝,就要自幼開始練習,不能隻把下棋當成一項娛樂活動。莫非你拿起盾牌等武器後,隻需一天時間便能在重武裝戰爭等類型的戰爭中表現得遊刃有餘?其餘工具也是相同的情況。一拿起某種工具,馬上就能成為專業技術人員或運動員,這是不可能的。對個人來說,對工具毫無了解,更未勤奮訓練,便不可能從中獲利。
格勞孔:的確,若不是這樣,工具就會變成價值連城的寶貝了。
蘇格拉底:若保衛者要承擔最重要的工作,那他就需要獲得最充足的相關知識與訓練,因此跟其餘人相比,他就需要更多的時間。
格勞孔:我的想法也是如此。
蘇格拉底:能適應這份工作的天分也是很有必要的,對不對?
格勞孔:對。
蘇格拉底:這樣說來,我們的責任便是竭盡所能選拔有天分之人,參與城邦的保衛工作。
格勞孔:的確如此。
蘇格拉底:天哪!這可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我們可不能畏首畏尾,要為此付出全部精力。
格勞孔:沒錯,畏首畏尾是不行的。
蘇格拉底:一條品種優良的狗,一個出色的年輕人,你認為這二者保衛城邦的天分有何差異?
格勞孔:你到底想說什麽?
蘇格拉底:我想說,這二者都要有敏銳的感官,要能迅速追逐行蹤敗露的敵人,並能兇猛地與之搏鬥,隻要有這種需求。
格勞孔:沒錯,二者都需要具備這些品性。
蘇格拉底:另外,他們一定要有勇氣,除非他們無法打倒對方。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若沒有奮發向上的精神,那馬、狗等各種動物會表現勇敢嗎?奮發向上的精神多麽戰無不勝,能讓一切心靈不再畏怯,所向披靡,你是否曾留意到?
格勞孔:留意到了。
蘇格拉底: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明確保衛者應具備何種身體素質了。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也能明確其心靈應具備奮發向上的精神了。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格勞孔,既然擁有這種天生的品性,那這種人要如何避免跟彼此或其餘公民發生爭執?
格勞孔:天哪!這確實不簡單。
蘇格拉底:那我們該如何是好?擁有平和與激烈這種截然相反的本性,這種人在什麽地方能找到?
格勞孔:這兩種本性很明顯是截然相反的。
蘇格拉底:可一名出色的保衛者,必須要二者兼備才行,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不可能找到出色的保衛者。
格勞孔:好像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我都迷糊了。但朋友,我認為我們活該會迷糊,我們忘掉了之前那個比較[ 即前文中比較品種優良的狗和出色的年輕人。——譯者注
],再重新思考之前那些談話內容,就能發現這一點。
格勞孔:你在說什麽?
蘇格拉底:我們沒有留意,先前我們覺得不存在兼具兩種相反天分的情況,可事到如今,我們卻發現這是存在的。
格勞孔:存在嗎?在哪裏?
蘇格拉底:存在於其餘動物,尤其是我們用其跟保衛者相比的動物那裏。好狗都擁有這樣一種脾性,對自己家的人和熟識的人相當友善,對陌生人卻剛好相反,這點你應該很清楚。
格勞孔:沒錯,我是很清楚。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那件事就不是沒可能的。尋找這種保衛者,就不算對事物本性的違背。
格勞孔:好像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在激烈的本性以外,我們的保衛者要想成為保衛者,還要擁有喜愛智慧的性格,你覺得呢?
格勞孔:為什麽?你是什麽意思,我搞不清楚。
蘇格拉底:你會發現,狗也會這樣。動物會有這種表現,讓人很驚訝。
格勞孔:什麽叫“這樣”?
蘇格拉底:看到陌生人,哪怕對方並未動手打它,狗也會憤怒地大叫。看到熟識的人,哪怕對方並未對它表現出友善,狗也會搖著尾巴示好。難道你從未吃驚於狗會有這種表現嗎?
格勞孔:我之前從未留意過,但很明顯,狗的確是這麽做的。
蘇格拉底:不過,這確實展現出了狗感情細膩的本性和對智慧由衷的喜愛。
格勞孔:你這種想法的依據是什麽?
蘇格拉底:依據是,狗在區分敵人和朋友時,隻根據自己與其是否認識,認識便是朋友,否則便是仇敵。能通過認識與否,判定對方是否屬於自己家,這樣的動物你能說它不喜歡學習嗎?
格勞孔:肯定不能。
蘇格拉底:喜歡學習與喜歡智慧,在你看來是一樣的嗎?
格勞孔:是一樣的。
蘇格拉底:那我們同樣能夠確定,能友善對待家人和熟識的人,這種人必然擁有喜歡學習與智慧的本性,是這樣嗎?
格勞孔:權且這樣說吧。
蘇格拉底:如此一來,在要達到美與善的城邦保衛者的本性中,我們就能把對智慧的喜愛和以下品性融為一體了:激烈、敏銳、強大。
格勞孔:這是毋庸置疑的。
蘇格拉底:大致說來,這便是保衛者本性的基礎了。可我們的保衛者在接受訓練與教育時,又該做些什麽?對該問題的探討,能否幫我們搞清楚城邦中的正義與不正義是如何誕生的這一整體討論的目標?我們的討論要充足,同時又不至於拖到讓人厭惡的長度。
(這時,格勞孔的兄弟阿德曼托斯插話了。)
阿德曼托斯:沒錯,要是這一討論能幫我們逐漸向目標靠攏就好了。
蘇格拉底:那我親愛的阿德曼托斯,就算這次的討論有些漫長,我們也要耐下心來,絕不能半途而廢。
阿德曼托斯:沒錯,絕不能半途而廢!
蘇格拉底:再來討論對這些保衛者的教育該如何進行吧。我們可以不慌不忙地討論這個問題,就跟說故事一樣。
阿德曼托斯:是的。
蘇格拉底:這種教育到底是什麽樣的?我們一早發現了一種教育,即通過體操鍛煉身體,通過音樂影響心靈。要找出比這更優秀的教育,好像的確非常困難。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我們的教育從音樂開始,之後再教授體操,這樣可以嗎?
阿德曼托斯:可以。
蘇格拉底:你是不是要在音樂聲中說故事?
阿德曼托斯:是。
蘇格拉底:是不是有真實與虛構這兩種故事類型?
阿德曼托斯:是。
蘇格拉底: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用到這兩種故事類型才行,那是不是要從虛構的故事類型開始呢?
阿德曼托斯:你是什麽意思?
蘇格拉底:難道你不明白?我們會在教授孩子體操前,先教授他們故事。整體而言,故事都是虛假的,不過也包含真實的成分。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我說先教授音樂,再教授體操,就是這個意思。
阿德曼托斯:這種安排再正確不過了。
蘇格拉底:無論什麽事,最關鍵的都是開頭,這點你很清楚。生物尤其如此,在脆弱的初始階段最易受到影響,你可以隨心所欲塑造它們。
阿德曼托斯:你說得完全正確。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任由孩子聽不恰當之人說不恰當的故事,任由其心靈接納大量觀點,而在我們看來,成年後的他們不應持有這些觀點,這是我們應當采取的做法嗎?
阿德曼托斯:肯定不是。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一開始,我們就應留意編故事的人,摒棄壞故事,接納好故事。已被審核通過的故事,我們會鼓勵母親、保姆說給孩子聽,以此塑造他們的心靈。跟用手塑造孩子們的身體相比,這種行為需要更細密的心思。我們務必要摒棄他們當前講述的大部分故事才行。
阿德曼托斯:哪種類型的故事?
蘇格拉底:不管是大故事還是小故事,都必然屬於同一種類型,能產生相同的影響,所以故事同樣能展現大道理,你覺得呢?
阿德曼托斯:沒錯,不過,何謂你所說的大故事,我並沒有搞清楚。
蘇格拉底:所謂大故事便是赫西俄德、荷馬等詩人說的故事。他們說給大家聽的故事都是他們自己編的,而直到今天,這些編出來的故事還在流傳。
阿德曼托斯:這是些什麽故事?你從中發現了什麽缺陷?
蘇格拉底:虛假且醜陋的故事,是我們一定要狠狠批判的第一目標。
阿德曼托斯:這種故事是什麽樣的?
蘇格拉底:一如畫家想把自己想畫的事物畫出來,結果卻跟原物相差甚遠,詩人未能將眾神和英雄真正的天性,通過語言描述出來,於是便有了這種故事。
阿德曼托斯:對這種故事加以批判,是理所應當的。可要解釋該問題,有沒有哪個例子能借用呢?
蘇格拉底:第一,將最了不起的神明描繪得十分醜陋,是最荒誕的。這類故事包括赫西俄德筆下烏拉諾斯[ 古希臘神話中第一代眾神之王。——譯者注
]的做法,克洛諾斯[ 古希臘神話中第二代眾神之王,天空之神烏拉諾斯的兒子,他推翻了父親的殘暴統治,後來又被自己的兒子宙斯推翻。——譯者注
]對其的報複和其餘種種做法,以及克洛諾斯之子[ 即宙斯,古希臘神話中第三代眾神之王。——譯者注
]給父親帶來的折磨等。在我看來,就算真有這些事,也不應在純真的青年麵前隨隨便便說出來。杜絕講述這種故事,是最佳選擇。就算一定要說,也要事先偷偷宣誓、獻祭,且祭品要是很難捕獲的巨大動物,而不能僅用一頭豬充數,通過這種方式,盡量減少聽故事的人數,對其加以嚴格控製。
阿德曼托斯:沒錯,說這樣的故事是非常困難的。
蘇格拉底:阿德曼托斯,在我們的城邦中說這樣的故事,應當被禁止。聽到這樣的故事,青年們會覺得,有最了不起的眾神之王做榜樣,不用吃驚一個人會叛逆到,為了狠狠懲處犯錯的父親,不惜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青年們產生這樣的念頭,是很不應該的。
阿德曼托斯:啊,我也覺得,我們不應該說這樣的故事。
蘇格拉底:我們若想讓未來的保衛者將玩弄心機與陰謀視為巨大的恥辱,就絕對不應讓虛構的眾神鉤心鬥角的故事,傳到青年們耳朵裏。而在故事、繡花的選題方麵,更應摒棄眾神或巨人間的衝突,眾神和英雄人物對親朋好友的各種怨恨。這樣才能說服青年們相信,一直以來,城邦公民彼此間都不存在半分敵對,否則便於理不合。所以無論在孩子們還很小的時候,還是他們稍微長大以後,老人們都應這樣跟他們說。此外,還務必迫使詩人在創作過程中也這樣做。斷然不能讓以下故事在我們的城邦中傳播:赫拉被自己的兒子捆綁起來;看到母親被打,赫淮斯托斯[ 古希臘神話中的工匠之神,天神宙斯與天後赫拉之子。——譯者注
]趕去救她,卻被父親從天上打得跌落人間;荷馬筆下的眾神之間發生的戰爭,以及諸如此類的內容。無論其傳播時是否被當成寓言,都是不允許的。因為何謂寓言和非寓言,青年們是辨別不出來的。早期接受的觀點,以後再想糾正會相當困難,因為其紮根已經非常深了。所以一開始應為孩子們講述最具美與善的故事,以培育他們的美德,這點可能格外需要留意。
阿德曼托斯:你說得很對,確實是這樣的。可要是有人要求我們清楚指明這些故事,我們該怎麽做?
蘇格拉底:親愛的阿德曼托斯,我們在此發表意見,是以城邦建造者的身份,而非詩人的身份。城邦建造者不用親手創作故事,但應了解詩人在創作故事時,應采取何種方式,並應禁止詩人創作違背規則的故事。
阿德曼托斯:非常正確。可這種東西應該是什麽樣的?我是指正確描繪眾神的方式或者說標準。
蘇格拉底:大體說來就是務必要按照神明本來的模樣描繪他們。這種方式對史詩、抒情詩、悲劇詩全都適用。
阿德曼托斯:沒錯,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我們能確定神明以善為天性,不是嗎?無論何時,都應把故事中的他們塑造成善的,不是嗎?
阿德曼托斯:自然是的。
蘇格拉底:另外,是不是一切善人都不會帶來危害?
阿德曼托斯:我認為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既然不會帶來危害,那麽會作惡嗎?
阿德曼托斯:不會。
蘇格拉底:既然不會作惡,會引發任何壞事嗎?
阿德曼托斯:怎麽可能?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善人是不是能帶來利益?
阿德曼托斯:是的。
蘇格拉底:所以這便成了好事的起因,是這樣嗎?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所以善人不是壞事的起因,而僅僅是好事的起因,因此不能說其是所有事情的起因。
阿德曼托斯: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所以作為善人,神明便不會像很多人談到的那樣,成為所有事情的起因。神明對人而言,並非大部分事情的起因,而僅僅是小部分事情的起因。跟壞事相比,人間的好事要少很多,談到好事的起因,一定是神明。而壞事的起因卻不能在神明處尋找,隻能到其餘地方尋找。
阿德曼托斯:我認為你說得完全正確。
蘇格拉底:如此一來,荷馬等詩人對眾神的錯誤觀點,我們便無法接受了。比如在接下來這首詩中,荷馬表示:“兩個銅壺並列在宙斯的大廳中,壺中裝著或好或壞相差巨大的命運。宙斯隨心所欲賜予世人兩種命運。”若某人從宙斯那裏得到了混雜的命運,那此人便“在災禍與幸福中來迴穿梭”。若某人從宙斯那裏得到了單一的惡劣命運,那此人便將“生活在無窮的饑餓與浪蕩中”。至於“宙斯是變化無常的命運主宰者”的觀點,同樣不要相信。
我斷然不會認同這樣一種說法,潘達羅斯是受了雅典娜與宙斯的鼓動,才會背棄誓言,重新挑起戰爭。我們同樣不能認同這樣一種說法,若非宙斯和泰彌斯的捉弄,眾神也不會發生衝突,四分五裂。埃斯庫羅斯表示:“神明會利用底層民眾毀滅上層階級。”這話我們同樣不能說給青年們聽。
我們務必要禁止詩人將尼俄伯[ 古希臘神話中的女性人物,她有七個英俊的兒子和七個美麗的女兒,因此輕視隻有一子一女的女神勒托,惹惱了勒托。勒托命令自己的兒子太陽神阿波羅、女兒月亮與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殺掉了尼俄伯的七個兒子和七個女兒。尼俄伯悲痛欲絕,化為噴泉,不斷湧出悲痛的淚水。——譯者注
]的痛苦——埃斯庫羅斯用抑揚格詩歌描繪過這種痛苦,佩洛普斯後代的傳說,特洛伊戰爭等傳說,說成是神明的安排。他們若非說這是神明的安排不可,一定要說神明之所以會這樣,是為了讓懲處的對象從懲處中獲益,因此這是種很好的安排,很符合正義,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追逐的依據。不管怎麽樣,都不能任由詩人說懲處對象生活苦不堪言,且是神明的安排。不過,詩人若說壞人生活艱難,是因為其應遭受懲處,而神明懲處他們,目的在於讓他們改好,這種說法卻是被允許的。一定要正麵迴擊以下謊話:本身良善的神明卻是某人作惡的起因。要避免城邦中的老人、小孩兒,所有的人聽到這樣的故事,否則城邦便不可能治理好。因為這樣的故事會褻瀆神明,危害世人,從理論方麵說,其內部還存在矛盾。
阿德曼托斯:這項法律規定我非常欣賞,跟你一樣,我也會為其投讚成票。
蘇格拉底:非常好。我們製定的跟眾神相關的法律與標準中,會包含這項內容。神明並非所有事情的起因,而隻是好事的起因,這是所有故事和詩歌的標準。
阿德曼托斯:說得再準確不過了。
蘇格拉底:你對這項法律的第二項內容有什麽看法?在你看來,神明是不是魔術師?能不能在各種時間,隨心所欲展現出各不相同的外表?能不能偶爾改變自己的外表,蒙騙世人?或者說,神明最不會喪失本來麵目,隻有唯一一種形象?
阿德曼托斯:短時間內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蘇格拉底:那就請你認真思考一下吧。現在先迴答我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一旦脫離了自己的本來麵目,所有事物都必然會發生改變,要麽被自身改變,要麽被其餘事物改變?
阿德曼托斯:肯定是的。
蘇格拉底:最不易被其餘事物改變或是作用的,是處在最佳狀態中的事物,比如當食物、辛勞作用於身體,陽光、風、雨露等作用於植物時,最不易發生改變的,是不是其中最健康、強大的對象?
阿德曼托斯:當然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同樣如此的還有心靈,不是嗎?最不易被外界作用打攪或是改變的,是最富勇氣與智慧的心靈。
阿德曼托斯:沒錯。
蘇格拉底:所有通過組合得到的事物,必然也是一樣,二者是相同的道理。質量上乘的家具、房子、衣服,被時間等作用的可能性最小。
阿德曼托斯:確實。
蘇格拉底:所有事物都是如此。最不易被其餘事物改變的,是處在最佳狀態中的事物,包括天生便是最好的或後天製造得最好的,以及二者兼具的事物。
阿德曼托斯:應該沒錯。
蘇格拉底:不管怎麽樣,神明和神明擁有的所有事物都必然處在最佳狀態中。
阿德曼托斯: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所以神明擁有多種形象的可能性是最小的。
阿德曼托斯:的確如此。
蘇格拉底:可神明能夠借助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的形象嗎?
阿德曼托斯:很明顯能,隻要神明能被別人改變。
蘇格拉底:神明會怎樣改變自己,改得美好還是醜惡?
阿德曼托斯:由於神明的美與善必然已經很完美了,因此若改變肯定是後者。
蘇格拉底:完全正確。阿德曼托斯,你想象一下,任何達到這種完美程度的神明或是人類,會不會心甘情願把自己變壞哪怕是少許?
阿德曼托斯:絕對不會。
蘇格拉底:如此說來,神明甚至無法擁有這種改變自身的心願。所以已經達成完美的神明,便隻能定格在唯一且確定的形式中,無論何時都不會發生改變。
阿德曼托斯:在我看來,除此之外,不可能再有別的結論了。
蘇格拉底:明智的朋友,這樣我們就用不著以下謊言了:詩人說“眾神時常改變自己的形象,化身為異邦人,偷偷走訪各座城邦”;人們講述跟普羅透斯[ 古希臘神話中的海神。——譯者注
]、忒提絲[ 古希臘神話中的海洋女神。——譯者注
]相關的謊言;悲劇和詩歌說赫拉假扮成女祭司,挨家挨戶化緣,幫助“因阿戈斯的伊那赫斯河賜福而降生的孩子”。身為人母,不要相信這些謊話,講述一些神明夜間四處遊逛,好像各色異邦人的惡劣故事。此舉在瀆神的同時,還會把孩子們嚇得十分懦弱,我們要禁止這種行為。
阿德曼托斯:要徹底禁止。
蘇格拉底:盡管眾神不能改變,但他們會不會在我們麵前製造各種奇怪的幻影,讓我們誤以為那便是他們的形象?
阿德曼托斯:可能吧。
蘇格拉底:為什麽?難道神明會情願在言談舉止方麵欺騙世人嗎?
阿德曼托斯:我也不清楚。
蘇格拉底:你難道不懂——一切神明與人都厭惡真實中的虛假——要是這種虛假真的存在的話?
阿德曼托斯:你在說什麽?
蘇格拉底:我在說,任何人都最不希望、最畏懼一種事物會留在自己至關重要的身體部位和至關重要的事情中,這種事物便是虛假。
阿德曼托斯:我還是不明白你在說什麽。
蘇格拉底:因為你覺得我這番話另有深意。但我不過是說,所有人最不希望且最厭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便是被欺騙,在心靈中接納、保留虛假,而對真實沒有任何認知。
阿德曼托斯:的確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可像我剛剛那樣,以真實中的虛假代替被騙之人心靈中的愚昧,必然不會犯任何錯誤。畢竟語言方麵的虛假並非完全的虛假,而僅僅是種間接的形象,是對心靈虛假的模仿,是這樣嗎?
阿德曼托斯: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所以無論神明還是人類,都非常痛恨真實中的虛假。
阿德曼托斯:我也相信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但語言方麵的虛假呢?何時、針對何人采用這種虛假,才不至於讓人厭惡?針對仇敵可以嗎?若我們所謂的朋友或是因為瘋癲,或是因為愚蠢而想要作惡,那虛假的話語能避免他們這樣做,變成一種有效藥物嗎?因為對古代的真相缺乏了解,所以我們才在剛剛討論的故事中用假的傳說充當真的,以達成訓誡的目的。
阿德曼托斯:這樣做自然沒有問題。
蘇格拉底:假話能在以上哪種情況中,對神明發揮作用?他們之所以會把假的看成真的,是因為對古代發生的事缺乏了解嗎?
阿德曼托斯:這個念頭太荒謬了。
蘇格拉底:有沒有一位神明是會說謊的詩人?
阿德曼托斯:我認為應該沒有。
蘇格拉底:對仇敵的畏懼會不會讓神明說謊?
阿德曼托斯:肯定不會。
蘇格拉底:朋友的瘋癲與愚蠢會不會讓神明說謊?
阿德曼托斯:不會,瘋癲、愚蠢之人不會成為神明的朋友。
蘇格拉底:這說明神明沒有說謊的理由。
阿德曼托斯:是的。
蘇格拉底:所以心靈與神性都不涉及虛假,有無數證據能證明這點。
阿德曼托斯:這是毋庸置疑的。
蘇格拉底:所以在言談舉止上,神明都是統一且真實的,不會改變自身,或在白天、夜晚給世人預兆,玩弄大家。
阿德曼托斯:我在聽完你的說法後,也覺得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那禁止故事、詩歌在提及神明時,將其描繪為能改變形象的魔術師,能在言談舉止方麵蒙騙、誤導世人,將這作為第二項標準,你是否認同?
阿德曼托斯:認同。
蘇格拉底:盡管荷馬史詩中存在大量值得讚頌的內容,但不包括宙斯向阿伽門農[ 古希臘邁錫尼國王。——譯者注
]托夢的情節。在埃斯庫羅斯的一首詩中,忒提絲提到,阿波羅在她的婚禮上高唱頌歌:“他祝願我的後代長命百歲,福壽安康。為了助興,為了讓我更有自信,他還公然說神明會庇護我的命運。福玻斯[ 即阿波羅。——譯者注
]有那麽多預言,我認為隻要他說出口,都會變為現實。誰知我的親生骨肉就死在他——這位在我的婚禮上唱頌歌的神明手中。”我們同樣不能讚頌這首詩。我們會痛恨所有這樣毀謗眾神的詩人。為了讓城邦未來的保衛者在人性許可範圍內敬重眾神,我們將禁止這些詩人建立劇團表演,禁止學校裏的老師教授青少年學習他們的詩歌。
阿德曼托斯:這是必須的。你提出的兩項標準,我都很認同,希望能在立法時加入這兩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