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偵探不易做11
[綜名著]名偵探瑪麗 作者:紅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51
瑪麗迷迷糊糊地說出自己定下來的新線索, 然後就迴去睡覺了。
她解決了一個大心事,睡得格外香甜, 可沒頭沒尾拋下一句話, 讓凱瑟琳抓心抓肺的好奇。班納特家的四姑娘輾轉反側一整個晚上,硬是沒想明白瑪麗所說的“死亡天使”是什麽意思。
第二天一大早, 凱瑟琳就急不可耐地問道:“瑪麗,你到底想到了什麽新故事?”
瑪麗正忙著梳頭發呢:“嗯?”
凱瑟琳:“‘死亡天使’到底代表著什麽呀?”
啊……
瑪麗昨天太困了,險些不記得自己說過什麽。凱瑟琳這麽一提醒她才恍然想起了昨晚的事情。
“兇手是一名藥劑師。”瑪麗迴答。
“死亡天使”在刑偵中也算是一個特有名詞了。這樣的案件在全世界各地屢見不鮮——罪犯多數是醫護人員,而受害者多數是沒有自主行為能力的孤寡病弱, 他們活得淒慘或者痛苦,出於“幫助他人解脫”的目的, 罪犯選擇殺人。
天使,指的是這類兇手往往是幫助他人,緩解他人痛苦的人。而這樣的人自詡仁慈的名義行兇,自然就是死亡天使了。
曆史上著名的幾樁死亡天使案件, 犯下罪惡的多數是護士。瑪麗最初的打算也是寫護士,後來她轉念一想, 這不合適。
護理學的創始人南丁格爾女士,和瑪麗是同時代的人,現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護士”出現呢。而且未來的護理專業多數是女性,一來《支票佳人》的反派就是女性,瑪麗不打算在連著寫兩本女性反派, 在這個年代太過驚世駭俗了;二來, 護理學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剛剛起步, 她的科學知識不算豐富,幫不上什麽忙就罷了,起碼別拖後腿,汙名化一個在未來如此重要的學科和職業。
所以,最後瑪麗將罪犯的職業定位藥劑師。
“藥劑師。”
凱瑟琳看了這麽多本書,也多少有了一些小說經驗了。她猛然瞪大眼睛:“那他要想謀殺什麽人,可真是太方便了。”
瑪麗勾起嘴角:“思路很對,凱蒂,你現在也可以去寫作啦!”
凱瑟琳臉一紅:“少那我打趣。”
選擇藥劑師確實有這部分考量,當然另外一部分是……在維多利亞時代,不僅僅是護理學剛剛出現,連現代醫學也是剛剛起步。雖說更多的醫生或者藥劑師,還是像約翰·華生一樣善良正直、學識紮實,但當下的職業環境到底是不規範,也不乏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人,甚至是在偏遠地區,醫學仍然和煉金術劃等號呢。
當然,瑪麗不是歧視他們,畢竟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和條件接觸科學知識的。隻是有善心的人不一定聰明,而愚昧者往往會好心辦壞事。
“所以,”凱瑟琳望文生義,大膽猜道,“你說兇手是‘死亡天使’,難道他是去毒殺有罪的人了嗎?”
“怎麽。”
瑪麗揶揄道:“毒殺有罪的人,在你眼中就是做好事了嗎?”
這可把凱瑟琳問住了。
她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答案,支支吾吾半天,既不放瑪麗走,又不知道該怎麽作答。姐妹之間一邊鬧一邊胡扯,梳洗的動作大大減慢了,慢到早就起床的莉迪亞和艾琳忍不住過來瞧瞧是怎麽迴事。
“早飯都要上桌了,”艾琳催促道,“怎麽還不換好衣服?”
“艾琳!”
凱瑟琳就像是看到救兵一般站了起來,抓住艾琳的衣袖不放手:“瑪麗在和我講她新故事的思路呢。我問問你,如果下一個故事的兇手毒殺的是有罪的人,他算有罪還是無罪呢?”
艾琳·艾德勒女士可不是天真可愛的鄉下姑娘,她一聽這問題,先是一怔,而後看向瑪麗。
“我知道,”她笑了笑,“在凱蒂心中,殺死有罪的人,可能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說中心事的凱瑟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後開口:“是這樣。我看好多偵探小說,明明兇手就是有罪,卻無法將他們逮捕,我好生氣呀。”
莉迪亞:“但殺罪人也是殺人呀。”
凱瑟琳:“所以我也不知道,算有罪還是無罪。”
“依我看來,”艾琳總結道,“行俠仗義固然大快人心,然而卻也是實打實的違背法律。既然我們的社會按照法律運行,那麽每個人都應該遵循法律,殺罪人也是殺人,也應該按照法律行事。否則的話,生活豈不是亂套了?”
“路德也是這麽想的。”瑪麗點了點頭。
而且,三個故事下來塑造出的菲利普·路德剛正不阿、富有原則,他不是個好脾氣的人,雖然大部分情況下不會發火耍橫,但也是個不會退讓的人。
路德不僅覺得殺罪人有罪,他甚至覺得自詡淩駕於法律之上,代替上帝行事、宣判他人生死的人非常可惡。
“下一個故事,”瑪麗這才解釋道,“我打算寫菲利普·路德辭職的事情。死亡天使正是他離開警局的那起案件。”
凱瑟琳一聽這個,先是雙眼一亮,而後又困惑起來。
“可是,”凱瑟琳反問道,“你在《支票佳人》裏寫,路德偵探是同上司起了矛盾,但是既然路德認為‘死亡天使’有罪,那警局更不能讓步了呀。”
“是的。”
瑪麗笑了笑:“我再給你一個假設,凱蒂。一名十惡不赦的謀殺犯即將在你眼前死去,隻有你能救他,你救還是不救?”
凱瑟琳:“我當然是……”
她說一半,卡住了。因為這又涉及到了之前的問題。
隻有法律能夠宣布一個人有罪或者無罪,身為警察,即使巴不得罪犯去死,可出於職責,他也應該救下危機當中的罪犯,然後親自將他送上法庭。
“路德沒有救。”
瑪麗平靜地說道:“並且他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沒有救。”
這也就意味著,不論罪犯到底是誰,出於什麽目的犯罪,具體的情節到底如何展開,故事中又會出現什麽樣的輿論和波折,最終結果就是,因為個人情緒,菲利普·路德放任一個活人死在了他的麵前。
“這讓很多人懷疑他也是個個人執法者,”瑪麗說,“甚至懷疑是他殺死了罪犯。”
而這樣的情節,足以菲利普·路德同上司發生矛盾了。
瑪麗直接將故事最值得關注的情節拋出來,凱瑟琳的注意力理所當然地轉移走了。
在菲利普·路德的抉擇麵前,死亡天使到底是誰,他究竟是像未來案件例子中的兇手一樣謀殺病人老人,還是將□□灌進他斷定“有罪”的壞人喉嚨裏,對於凱瑟琳來說都不再重要了。她露出焦急的神情:“路德一定是被冤枉的吧!”
瑪麗:“你能否認他當時確實想罪犯死嗎?”
凱瑟琳好像並不太接受這點,可是她也找不出反駁的話來,糾結了半天,最終隻是嘀咕道:“都是霍爾主編的錯,非要寫謀殺案,一寫起來就那麽沉重。”
可是關乎生命的事情就是很沉重嘛。
瑪麗能明白凱瑟琳為什麽出口抱怨,《狂歡之王》中頗為自戀的普魯托加上戲劇化的場景,讓整個故事顯得綺麗浪漫;《支票佳人》裏的格蕾絲女士手段傳奇,即使路德讚落下風,在對手是一位美貌佳人的情況下,倒也顯得並不吃虧。
而《支票佳人》的故事還沒結束呢,瑪麗就決定下個故事迴歸最開始創作時冷峻肅穆,還帶著道德審判意味的風格,閱讀體驗落差極大。
不過嘛,瑪麗倒是覺得霍爾主編的建議很對。
所以瑪麗笑吟吟開口:“我倒是覺得迴歸最初的創作思路,倒是一件好事。”
不說別的,風格類似的故事寫多了,作者自己是會審美疲勞的。《狂歡之王》之後瑪麗遲遲沒有寫出新故事,重要原因在於忙著光照會一案,但她不會否認,那時的自己確實沒什麽特別想寫的故事。
這種感覺在《支票佳人》完稿後更為強烈了:兩個風格近似的連載下來,瑪麗已經得心應手,但她寫起來卻沒那麽多熱情了。
霍爾主編建議她迴歸《連環殺手棋局》的風格,倒是給了瑪麗不少啟發。至少在考慮死亡天使的具體情節時,她隱隱感覺自己放下了一副重擔。
更遑論,瑪麗並不想讓菲利普·路德的故事成為“趣味”的代名詞。在瑪麗看來,開拓想要表達的領域和題材,對於作者來說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好吧。”
見瑪麗興致勃勃,凱瑟琳也隻得作罷。不過一想,這樣說來,證明瑪麗自己很滿意於新故事的構思,她又打起了精神。
“隻要你喜歡就好,”凱瑟琳期待地說道,“作者喜歡,那一定是個好故事。”
“接下來我就要想想該如何創作了。”瑪麗說。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明明莫裏亞蒂就在身邊,瑪麗反而閑了下來。在艾琳的帶路下,班納特三姐妹總算是有機會好好逛了逛巴黎。
十九世紀末的巴黎和二十一世紀的巴黎,既有極其相似的地方,又截然不同。埃菲爾鐵塔剛剛完工,玻璃金字塔連影子都沒有,這讓瑪麗感到格外新奇。
至於凱瑟琳和莉迪亞更是對巴黎的一切都感到好奇。
與倫敦全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和風土人情讓兩位妹妹大開眼界,更重要的是,相比較之下,巴黎的上流社會沒有那麽多束縛。之前因為劇院謀殺案失約伯爵的聚會沙龍,艾琳到底是做出了彌補。同時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將波洛先生和班納特家的姑娘們介紹給了沙龍的賓客們。
而直到此時,瑪麗才終於得到機會,見到了《歌劇魅影》原著中的男二,真正與克裏斯汀小姐兩情相悅的勞爾子爵。
沙龍裏會說英語的不多,好在有幾位夫人去過倫敦,她們蹩腳的英語和瑪麗蹩腳的法語加起來,勉勉強強能夠幫助凱瑟琳和莉迪亞與他人溝通。但再多的語言隔閡也阻擋不了女士們對漂亮衣服的熱情——特別是巴黎的女士們。一聽說莉迪亞給倫敦的貴婦人們設計了不少漂亮衣服,不管能不能交流,一聽到“衣服”她們就七嘴八舌起來。
這可苦了瑪麗,她頓時感覺自己就像是進入了語言等級考試的聽力階段,滿腦子高低不同的法語搞得瑪麗暈頭轉向,而凱瑟琳和莉迪亞又基本約等於不懂法語,就在她打起退堂鼓準備找艾琳救命時,一個忍著笑意的青年及時解圍。
“諸位夫人有什麽問題,”他用法語開口,“我來代為翻譯好了。”
說完,他又好奇地看向班納特家的三姐妹,換上了還算標準的英語:“你們是克裏斯汀的朋友嗎?”
“勞爾子爵!”
一名衣著華貴的婦人笑道:“你還是那麽善解人意。”
勞爾子爵?
瑪麗一頓,這才正視起身邊的好心青年。
原本瑪麗都以為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勞爾子爵來著——“克裏斯汀小姐”都成了艾琳·艾德勒,還和魅影秘密結為夫婦,再出現什麽魔改瑪麗都不意外了。
不過這位勞爾子爵……
瑪麗迅速打量他一眼:身材高挑,容貌英俊,帶著笑意的神情看起來親切又熱心,還直唿艾琳為‘克裏斯汀’,看起來和原著中倒是沒什麽區別。
隻是,他可注定追求不到艾琳了呀?
瑪麗迷迷糊糊地說出自己定下來的新線索, 然後就迴去睡覺了。
她解決了一個大心事,睡得格外香甜, 可沒頭沒尾拋下一句話, 讓凱瑟琳抓心抓肺的好奇。班納特家的四姑娘輾轉反側一整個晚上,硬是沒想明白瑪麗所說的“死亡天使”是什麽意思。
第二天一大早, 凱瑟琳就急不可耐地問道:“瑪麗,你到底想到了什麽新故事?”
瑪麗正忙著梳頭發呢:“嗯?”
凱瑟琳:“‘死亡天使’到底代表著什麽呀?”
啊……
瑪麗昨天太困了,險些不記得自己說過什麽。凱瑟琳這麽一提醒她才恍然想起了昨晚的事情。
“兇手是一名藥劑師。”瑪麗迴答。
“死亡天使”在刑偵中也算是一個特有名詞了。這樣的案件在全世界各地屢見不鮮——罪犯多數是醫護人員,而受害者多數是沒有自主行為能力的孤寡病弱, 他們活得淒慘或者痛苦,出於“幫助他人解脫”的目的, 罪犯選擇殺人。
天使,指的是這類兇手往往是幫助他人,緩解他人痛苦的人。而這樣的人自詡仁慈的名義行兇,自然就是死亡天使了。
曆史上著名的幾樁死亡天使案件, 犯下罪惡的多數是護士。瑪麗最初的打算也是寫護士,後來她轉念一想, 這不合適。
護理學的創始人南丁格爾女士,和瑪麗是同時代的人,現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護士”出現呢。而且未來的護理專業多數是女性,一來《支票佳人》的反派就是女性,瑪麗不打算在連著寫兩本女性反派, 在這個年代太過驚世駭俗了;二來, 護理學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剛剛起步, 她的科學知識不算豐富,幫不上什麽忙就罷了,起碼別拖後腿,汙名化一個在未來如此重要的學科和職業。
所以,最後瑪麗將罪犯的職業定位藥劑師。
“藥劑師。”
凱瑟琳看了這麽多本書,也多少有了一些小說經驗了。她猛然瞪大眼睛:“那他要想謀殺什麽人,可真是太方便了。”
瑪麗勾起嘴角:“思路很對,凱蒂,你現在也可以去寫作啦!”
凱瑟琳臉一紅:“少那我打趣。”
選擇藥劑師確實有這部分考量,當然另外一部分是……在維多利亞時代,不僅僅是護理學剛剛出現,連現代醫學也是剛剛起步。雖說更多的醫生或者藥劑師,還是像約翰·華生一樣善良正直、學識紮實,但當下的職業環境到底是不規範,也不乏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人,甚至是在偏遠地區,醫學仍然和煉金術劃等號呢。
當然,瑪麗不是歧視他們,畢竟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和條件接觸科學知識的。隻是有善心的人不一定聰明,而愚昧者往往會好心辦壞事。
“所以,”凱瑟琳望文生義,大膽猜道,“你說兇手是‘死亡天使’,難道他是去毒殺有罪的人了嗎?”
“怎麽。”
瑪麗揶揄道:“毒殺有罪的人,在你眼中就是做好事了嗎?”
這可把凱瑟琳問住了。
她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答案,支支吾吾半天,既不放瑪麗走,又不知道該怎麽作答。姐妹之間一邊鬧一邊胡扯,梳洗的動作大大減慢了,慢到早就起床的莉迪亞和艾琳忍不住過來瞧瞧是怎麽迴事。
“早飯都要上桌了,”艾琳催促道,“怎麽還不換好衣服?”
“艾琳!”
凱瑟琳就像是看到救兵一般站了起來,抓住艾琳的衣袖不放手:“瑪麗在和我講她新故事的思路呢。我問問你,如果下一個故事的兇手毒殺的是有罪的人,他算有罪還是無罪呢?”
艾琳·艾德勒女士可不是天真可愛的鄉下姑娘,她一聽這問題,先是一怔,而後看向瑪麗。
“我知道,”她笑了笑,“在凱蒂心中,殺死有罪的人,可能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說中心事的凱瑟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後開口:“是這樣。我看好多偵探小說,明明兇手就是有罪,卻無法將他們逮捕,我好生氣呀。”
莉迪亞:“但殺罪人也是殺人呀。”
凱瑟琳:“所以我也不知道,算有罪還是無罪。”
“依我看來,”艾琳總結道,“行俠仗義固然大快人心,然而卻也是實打實的違背法律。既然我們的社會按照法律運行,那麽每個人都應該遵循法律,殺罪人也是殺人,也應該按照法律行事。否則的話,生活豈不是亂套了?”
“路德也是這麽想的。”瑪麗點了點頭。
而且,三個故事下來塑造出的菲利普·路德剛正不阿、富有原則,他不是個好脾氣的人,雖然大部分情況下不會發火耍橫,但也是個不會退讓的人。
路德不僅覺得殺罪人有罪,他甚至覺得自詡淩駕於法律之上,代替上帝行事、宣判他人生死的人非常可惡。
“下一個故事,”瑪麗這才解釋道,“我打算寫菲利普·路德辭職的事情。死亡天使正是他離開警局的那起案件。”
凱瑟琳一聽這個,先是雙眼一亮,而後又困惑起來。
“可是,”凱瑟琳反問道,“你在《支票佳人》裏寫,路德偵探是同上司起了矛盾,但是既然路德認為‘死亡天使’有罪,那警局更不能讓步了呀。”
“是的。”
瑪麗笑了笑:“我再給你一個假設,凱蒂。一名十惡不赦的謀殺犯即將在你眼前死去,隻有你能救他,你救還是不救?”
凱瑟琳:“我當然是……”
她說一半,卡住了。因為這又涉及到了之前的問題。
隻有法律能夠宣布一個人有罪或者無罪,身為警察,即使巴不得罪犯去死,可出於職責,他也應該救下危機當中的罪犯,然後親自將他送上法庭。
“路德沒有救。”
瑪麗平靜地說道:“並且他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沒有救。”
這也就意味著,不論罪犯到底是誰,出於什麽目的犯罪,具體的情節到底如何展開,故事中又會出現什麽樣的輿論和波折,最終結果就是,因為個人情緒,菲利普·路德放任一個活人死在了他的麵前。
“這讓很多人懷疑他也是個個人執法者,”瑪麗說,“甚至懷疑是他殺死了罪犯。”
而這樣的情節,足以菲利普·路德同上司發生矛盾了。
瑪麗直接將故事最值得關注的情節拋出來,凱瑟琳的注意力理所當然地轉移走了。
在菲利普·路德的抉擇麵前,死亡天使到底是誰,他究竟是像未來案件例子中的兇手一樣謀殺病人老人,還是將□□灌進他斷定“有罪”的壞人喉嚨裏,對於凱瑟琳來說都不再重要了。她露出焦急的神情:“路德一定是被冤枉的吧!”
瑪麗:“你能否認他當時確實想罪犯死嗎?”
凱瑟琳好像並不太接受這點,可是她也找不出反駁的話來,糾結了半天,最終隻是嘀咕道:“都是霍爾主編的錯,非要寫謀殺案,一寫起來就那麽沉重。”
可是關乎生命的事情就是很沉重嘛。
瑪麗能明白凱瑟琳為什麽出口抱怨,《狂歡之王》中頗為自戀的普魯托加上戲劇化的場景,讓整個故事顯得綺麗浪漫;《支票佳人》裏的格蕾絲女士手段傳奇,即使路德讚落下風,在對手是一位美貌佳人的情況下,倒也顯得並不吃虧。
而《支票佳人》的故事還沒結束呢,瑪麗就決定下個故事迴歸最開始創作時冷峻肅穆,還帶著道德審判意味的風格,閱讀體驗落差極大。
不過嘛,瑪麗倒是覺得霍爾主編的建議很對。
所以瑪麗笑吟吟開口:“我倒是覺得迴歸最初的創作思路,倒是一件好事。”
不說別的,風格類似的故事寫多了,作者自己是會審美疲勞的。《狂歡之王》之後瑪麗遲遲沒有寫出新故事,重要原因在於忙著光照會一案,但她不會否認,那時的自己確實沒什麽特別想寫的故事。
這種感覺在《支票佳人》完稿後更為強烈了:兩個風格近似的連載下來,瑪麗已經得心應手,但她寫起來卻沒那麽多熱情了。
霍爾主編建議她迴歸《連環殺手棋局》的風格,倒是給了瑪麗不少啟發。至少在考慮死亡天使的具體情節時,她隱隱感覺自己放下了一副重擔。
更遑論,瑪麗並不想讓菲利普·路德的故事成為“趣味”的代名詞。在瑪麗看來,開拓想要表達的領域和題材,對於作者來說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好吧。”
見瑪麗興致勃勃,凱瑟琳也隻得作罷。不過一想,這樣說來,證明瑪麗自己很滿意於新故事的構思,她又打起了精神。
“隻要你喜歡就好,”凱瑟琳期待地說道,“作者喜歡,那一定是個好故事。”
“接下來我就要想想該如何創作了。”瑪麗說。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明明莫裏亞蒂就在身邊,瑪麗反而閑了下來。在艾琳的帶路下,班納特三姐妹總算是有機會好好逛了逛巴黎。
十九世紀末的巴黎和二十一世紀的巴黎,既有極其相似的地方,又截然不同。埃菲爾鐵塔剛剛完工,玻璃金字塔連影子都沒有,這讓瑪麗感到格外新奇。
至於凱瑟琳和莉迪亞更是對巴黎的一切都感到好奇。
與倫敦全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和風土人情讓兩位妹妹大開眼界,更重要的是,相比較之下,巴黎的上流社會沒有那麽多束縛。之前因為劇院謀殺案失約伯爵的聚會沙龍,艾琳到底是做出了彌補。同時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將波洛先生和班納特家的姑娘們介紹給了沙龍的賓客們。
而直到此時,瑪麗才終於得到機會,見到了《歌劇魅影》原著中的男二,真正與克裏斯汀小姐兩情相悅的勞爾子爵。
沙龍裏會說英語的不多,好在有幾位夫人去過倫敦,她們蹩腳的英語和瑪麗蹩腳的法語加起來,勉勉強強能夠幫助凱瑟琳和莉迪亞與他人溝通。但再多的語言隔閡也阻擋不了女士們對漂亮衣服的熱情——特別是巴黎的女士們。一聽說莉迪亞給倫敦的貴婦人們設計了不少漂亮衣服,不管能不能交流,一聽到“衣服”她們就七嘴八舌起來。
這可苦了瑪麗,她頓時感覺自己就像是進入了語言等級考試的聽力階段,滿腦子高低不同的法語搞得瑪麗暈頭轉向,而凱瑟琳和莉迪亞又基本約等於不懂法語,就在她打起退堂鼓準備找艾琳救命時,一個忍著笑意的青年及時解圍。
“諸位夫人有什麽問題,”他用法語開口,“我來代為翻譯好了。”
說完,他又好奇地看向班納特家的三姐妹,換上了還算標準的英語:“你們是克裏斯汀的朋友嗎?”
“勞爾子爵!”
一名衣著華貴的婦人笑道:“你還是那麽善解人意。”
勞爾子爵?
瑪麗一頓,這才正視起身邊的好心青年。
原本瑪麗都以為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勞爾子爵來著——“克裏斯汀小姐”都成了艾琳·艾德勒,還和魅影秘密結為夫婦,再出現什麽魔改瑪麗都不意外了。
不過這位勞爾子爵……
瑪麗迅速打量他一眼:身材高挑,容貌英俊,帶著笑意的神情看起來親切又熱心,還直唿艾琳為‘克裏斯汀’,看起來和原著中倒是沒什麽區別。
隻是,他可注定追求不到艾琳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