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溫惟得知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也是始料未及,但沉下心來想想,朝廷此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這兩年多來,溫惟開始著手東平的大小事務,礙於身份大多時候不方便拋頭露麵,但東平推行的許多政令,明麵上出自於溫莛知的親令,實則多出於這個年方二十小女子的真知灼見。

    隨師父玄弘外出遊曆那兩年,走南闖北,跋山涉水,曆經世事,覽人生百態,體人間疾苦。

    遇事、心性也沉靜內斂了不少。

    對於外力,她心如沉水,波瀾不驚。

    明知不可抗,不如從容接納。為今之計隻能順水推舟,走一步看一步。

    年過半百宦海浮沉幾十年的溫莛知這些時日卻寢食難安,如坐針氈。他如今就這麽一個女兒了,甭說封個女官,就連炙手可熱的攝政王夫人的位子,他也瞧不上,溫莛知不舍得也不放心讓女兒隻身前往京都。更不願讓女兒做政治婚姻的犧牲品,身陷那個勾心鬥角吃人不吐骨頭肮髒的權利漩渦裏。

    溫惟了解自己的父親,雖然平時不苟言笑色厲內荏,為人刻板無趣又不講人情,其實心中對自己關懷備至,護犢情深。

    看著昏暗燈光下已青絲染鬢皓首蒼顏的父親,心中一陣酸楚。她知父親不願她背井離鄉去往京都做官和親,美其名曰冠以厚利,不如說從此困為人質不得自由。

    見父親久久未開口,溫惟鄭聲道:“我知父親心意如何,但女兒心中已決斷此事。”溫惟語氣堅定,沒有猶疑之色,麵上更不見半點惆悵抑鬱。

    溫莛知眉頭緊鎖,漠然歎了口長氣道:“為父實在不忍心眼睜睜地看你身陷囹圄,淪為這籠中之鳥。若你不願,我可上書另尋他由拒了此事。”

    “父親以為當今的朝廷能兼聽采納諫言麽?現如今各地藩王節度使早已與皇權分道揚鑣,明裏俯首稱臣,知禮守節,私下各自為王,擁兵自重勢力日漸強大。表麵看似一片祥和,其實靜水深流,暗流湧動。眼下朝廷對削藩有心無力,又不甘心放縱不顧。隻能通過這些小恩小惠來加以安撫籠絡,再利用各藩地之間的權利角逐,彼此互相製衡。

    朝廷本就忌憚我東平,視我們如豺狼虎豹,隻是力不能及,心有不逮。與其日後兵戎相近,倒不如以禮相待,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溫莛知不置可否,微微頷首,目光晦暗。

    “女兒認為,朝廷為什麽獨選東平,其由不外乎各中幾個

    ——

    其一、整體看各地節度使勢力日漸膨脹,在其管轄區擴充軍隊,擁兵屯田,壟斷地方商業經貿早已經司空見慣,但各藩地發展現狀參差不齊。多數都是見風使舵靜觀其變,就算有點想法,也是有心沒膽。審時度勢,能對皇權構成威脅的不外乎有二者。

    一者是居河西道鎮州昭陽節度使趙翀,另一人顯而易見就是父親您。再往細裏說,我東平之地盛產銀礦,就單說白銀每年向朝廷上貢的數量之大,我粗略累算朝廷所入銀兩四成來自於東平,雖說各地銀礦管轄權歸皇家所有,嚴令不得私自開礦占為己有。但以現在東平實力就算折數,將部分銀礦占為私有,朝廷對此也是束手無策,逼得太緊反而適得其反。

    而昭陽主要靠農業振興,以農養軍,因地製宜毗鄰河西走廊商貿也漸有起色,近幾年管轄下的各郡縣也算井然有序。雖然論軍隊規模整體實力獨占鼇頭,甚至超於我們,但顧此失彼,軍費開支消耗巨大,單靠賦稅與商貿斂財,並不是長久之計。朝廷忌憚昭陽的軍力,所以靠控製河西走廊西部商貿牽製於它,敢反就斷他財路。

    其二,我東平論軍隊規模,遂數量不及昭平,但每隻軍隊都是虎狼精銳之師,能人輩出。我軍麾下的韓略、嚴錚二人更是威名遠播,能征慣戰,所向披靡。此次東征奴國賊寇,韓略不負眾望,勝戰而歸,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昭陽軍隊貴在數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架不住人家量多援軍充足,趙翀本人老奸巨猾,頭腦清明善治善能,但他的那兩個兒子卻與他行事風格大相徑庭。有勇無謀,不成氣候。”

    溫惟神色舒緩,訕然一笑。

    “傳言、長子趙逕有次出兵平定地方匪患,因戀戰追擊不成反被俘虜,本來那些個窮鄉惡民都是些視財如命的人,最後匪患沒絞殺徹底,趙翀還花大把銀子將兒子趙逕贖迴,見到人的時候,被扒光了衣服裝進柴籠扔在了豬圈裏,當時所見之人皆目瞪口呆,後被要麵子的趙翀以各種方式封了口,下令胡亂傳言者皆杖斃,於是乎眾人對此事三緘其口。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種糗事更是不脛而走,倒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背地裏的笑話。”

    “其三……”

    溫惟侃侃而談,有條不紊思路清晰,對當下紛繁複雜的時局針砭時弊抽絲剝繭,理性深刻的認識,她所想的與溫莛知不謀而合。

    她走到桌案前,拿起茶壺往茶杯裏倒了杯水,遞與溫莛知,又倒了一杯,一飲而盡。

    又接著道“其三……

    ”

    “其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還沒等溫惟繼續說下去,溫莛知接過話茬。

    父女倆相視而笑,因為某種不言而喻的默契。

    溫莛知接著說“朝廷明裏暗裏監視我東平,怕的就是地方節度使起兵造反,東平與昭陽兩者相較,誰對皇權的威脅更大顯而易見。尤其近兩年,東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日新月異變化有目共睹,雖然我們想做的不顯山不露水,但時間一長,猶如明珠在手不可去其芒,東平的羽翼漸豐,除了眾人朋心合力群策群力的結果,幕後還有一個最直接最精準的推動力,那就是你。看得出,朝廷急於招你入京,目的以你為質,用你來牽製我東平,以你的才華再授予官職,雖然是個不大不小的閑賦官職,但可以人盡其用。

    真正要把你變成“自己人”,封個官是遠遠不夠的,聯姻的方式最直接可靠。

    放眼望去,朝堂之上,李榮賑是皇家聯姻最合適的人選。

    李榮賑眾人皆知,因其長兄李榮頎死於隴懷與中榮國的聯合叛亂中,本人極力主張削藩,近幾年除了征戰西部戰場,也對各地節度使勢力旁敲側擊,對外守疆衛國安定四方,對內勵精圖治平定內亂。”

    溫莛知雙手背於身後,來迴又踱了幾步,停住,意味深長的看向女兒。

    又道:“既然李榮賑對這種傭兵自重,地方政權自治的藩鎮一向眼裏不容沙,甚至說是恨之入骨,那為何還同意此婚事,自然是另有所謀。若你你死心塌地追隨於他,東平安分守己,他大可不必費一兵一卒針對於我們,也可趁機轉移兵力先針對他方。但這不代表東平可以就此高枕無憂了,隻是他借助婚姻的緩兵之計而已。反之,眼皮子底下若有什麽風吹草動異心之舉,以他的行事作風他絕不會顧及什麽聯姻之情。”

    溫惟靜默地聽著,良久道:“今年入冬的時候趙翀把自己唯一的女兒送給了李榮賑,李榮賑人也見過了卻沒有任何表態,留與去未言明,過了沒幾天李榮賑就出兵西行迎戰。至今趙翀這個掌上明珠在府中不上不下地位極是尷尬。”

    溫惟輕描淡寫說著有關李榮賑的個人私事,神情自若,好像是在閑聊別人的家常裏短。似乎與自己毫不想幹。

    “此事我亦略知一二,自古有言最是無情帝王家,像李榮賑這樣身居高位的人,需要的不是妻子,而是助他成事的棋子。

    即便一生榮華富貴享用不盡,父親亦不願你與他人共侍一夫、違心嫁與一個

    毫無感情之人。於高牆宮闈中蹉跎此生,用你一生的幸福來換取東平上下的苟且偷生。為父知你心性,你也絕不會甘心如此!”

    兩年來溫惟致力於興修水利,躬勸農桑,擴開采礦,開建學堂,修典吏法清肅吏治,練兵屯田建造軍械,暗裏厲兵秣馬,枕戈以待,精幹卓識行事效率之高連溫莛知都自歎不如。

    雖很多法令由節度使溫莛知親自頒布督促實施,實則多數出自於溫惟的署意。隻是礙於自己女兒家身份,很多事自然不方便過明麵。朝中早於東平境內的安插耳目,縱然韞玉藏珠做得的再低調隱蔽,時間一久難掩其騰焰飛芒。

    溫莛知的話讓溫惟的心裏油然升起一絲絲難言的苦澀,生逢這亂世之中,生在王侯將相之家,想隨心所欲的活著有多難。

    但這一切,她必須直麵。

    她苦笑了一下,沉聲道:“此事我若抗旨不尊,那我東平勢必淪為眾矢之的,你我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勢必給朝廷發兵的正當理由,我東平境內雖然東海登州之戰平定賊寇,但對內,西有昔日之主家族勢力依舊根深葉茂的濟州袁崇,濟州又有東川最大的銀礦區,舊部軍隊早年也遷至此地,一旦戰事興起,難免不會倒戈叛變。對外有代表的朝廷李榮賑,萬一再與昭陽聯手開來,敢問父親勝算多少?可有把握全身而退?”

    溫惟迎著窗外的一輪皎月,皎月雖明,但在這如墨般濃重的夜色裏,似螢流之光。

    溫莛知沉默著,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父親,您可甘心永遠安於一隅,任人宰割,自兩年之前,就應該領略到現實的錐心刺骨,我兄長是怎麽死的,我每每想起猶如挖心掏股,殺兄之仇未報。我怎甘心受製於人,有些事你不做會有人逼你去做,有些路你現在不走以後就變成絕路,有些人你不殺它日便會死於他之手,我溫家自問也是一門忠烈對朝廷忠心耿耿,固守邊塞十餘載,身先士卒,血灑疆場,於刀光劍影兵荒馬亂中一腔熱血安行疾鬥,最後多少將士落得個馬革裹屍殉節報國,我兄長……。然、這個昏弱無能的枯株朽木朝廷是怎麽對待我們的!”

    溫惟說到最後,雙目酸澀,雙拳緊握青筋蹦出,聲音微顫再難掩激動之情

    “父親,您以為女兒這兩年櫛風沐雨,朝乾夕惕,事事皆親曆躬行,夜以繼日一刻也未敢懈怠,為的是什麽?”

    “我為的不是貪圖一時的苟延殘喘,更不是我溫家流芳千古一世英明的虛名,我為的是有朝一日我們不

    再受製於人,將這萬惡之源的命運枷鎖打破,讓這個世道盡可能的變成我們想看到的樣子,讓這萬千的烝民百姓得以安身立命免於征戰流離,為的是讓我兄長死得其所,讓那些高高在上的奸佞小人付出應得的報應。那麽、身為掌權者能做的就是,成為強者、獨一無二的強者。

    所以,東平,扶天綱,立地紀,大勢所趨也。”

    溫惟雙目炯炯有神,長身而立仰望著那幅懸於頭頂之上的牌匾。

    “自在”——如今再看,說起來多麽輕巧但又可望不可及的兩個字。

    若她此行入京聯親,能為東平爭取更多的時間,為日後白刃相接的戰爭贏得更大的勝算。

    那麽,她縱以一敵百深入龍潭虎穴,吾往矣,何來懼?

    溫莛知看著眼前的這個不過年方二十的女兒,陌生又心生畏然,她的勇氣,她的膽識、她的野心、她的一切或許都將為這世間禮法所不容,但他身為長者竟找不到任何理由去說服勸阻她,或許這個年輕人隻是講出了,一直桎梏在自己心中敢想卻不敢做的事而已。

    溫惟決意去京都,除了奉召,還有一件一直深紮於心中懸而未做的事——

    如今、時機終於來了!

    她要讓害死兄長的那個人血債血償,善惡有報!

    此仇,此恨,定要如數奉還。

    ……

    父女倆除了談及朝廷此事,另有一事溫惟向溫莛知另行會報,事關於東海海衛司指揮使——衛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朝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知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知希並收藏春朝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