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同樣睡不著覺的還有湯二爺老兩口。湯老太婆被湯二爺輾轉反側不睡覺折騰的終於發了火。惡狠狠的質問湯二爺:“死老頭子,你翻騰啥?”

    湯二爺又在床上重重翻了個身,鼻孔裏隻是粗重的哼了一聲,沒有迴答。

    天亮後,湯二爺一隻手顫巍巍的端著半瓢秕穀走進茅房。在這裏順便說一下,南方的茅房跟北方的茅房是有區別的。北方很多農村住戶的茅房隻是一個土坑,在土坑的旁邊堆著從土坑裏挖出來的散土,人上完茅房後,順手拿起靠在牆邊的一把鐵鍬,鏟上幾鐵鍬黃土往坑裏揚撒,直到蓋住剛才拉出來的糞便為止。種莊稼需要家肥了,再把土坑裏和著糞便的黃土挖出來,一車一車送到莊稼地裏就是肥料。

    南方農村的茅房不是這樣的,都是糞池子,裏麵的農家肥都是液態的。莊稼地需要農家肥了,就用扁擔挑來一對木頭做的糞桶放在糞池子邊上,用一柄長長的木頭糞勺一勺一勺從池子裏舀出糞便倒進糞桶,一挑挑擔到莊稼地,然後用一柄稍短稍小一些的木勺再一勺一勺舀出來,直接澆到禾苗的根部土壤上。

    茅房一般都是在房屋的後頭,也有在房屋側麵的。茅房內是個大糞池子,糞池子上用兩米多長大青石板棚蓋起來,然後用結實的木欄圍起來用來養豬。

    茅房牆角也會被充分利用上,用垀砌砌圍起來,上麵棚蓋上一根根細竹棍,或者是將粗竹子從中劈成兩半棚蓋在上麵。做好後,下麵是雞圈,雞圈裏鋪上一層草灰。竹棍上麵放個蔑框,裏麵放些稻草做成雞窩,是給母雞下蛋用的。

    可這群母雞很少能真正上到雞窩裏下蛋,基本上不是下到屋後草叢裏,就是直接下在雞圈裏。這些雞蛋經過雞群在雞圈裏一夜的踩踏拉屎,又在雞圈裏滾來滾去,髒的不成樣子。

    湯二爺每次從雞圈扒拉出來雞蛋都要拿到門前水溝裏洗幹淨,才用手掌小心奕奕的握著拿迴家。進屋拉開黑漆大衣櫃,衣櫃裏有個小木頭匣子,然後將雞蛋輕輕放進去,再關上衣櫃門,怕衣櫃門沒有關好,不放心,還要在用力再壓壓。

    湯二爺走進茅房,拿開擋在雞圈門前的木板,嘴裏咕咕叫著,就聽見雞圈裏一陣撲棱聲。先是幾隻瘦小母雞爭先恐後伸長脖子擠出雞圈門,然後一隻雪白羽毛,大紅冠子,金黃爪子大公雞慢慢踱了出來,緊跟在這隻公雞後麵的是幾隻老母雞。

    這些雞群從雞圈出來後就直奔茅房外麵牆根下的石槽,急不可耐伸長脖子一邊咯噠咯噠叫喚,一邊偏著腦袋撲棱著翅膀望著蹣跚在它們後麵的湯二爺,有幾隻雞等不住了,直接飛跳起來,從湯二爺的手中搶食吃。

    湯二爺把瓢裏的秕穀倒進雞槽,順手將瓢倒扣在茅房窗戶的窗台上,邁著小步走進牛圈,牽出老黃牛。走出牛圈一伸手,撈起地上一個大背簍甩到背後,再彎腰拾起地上的鐮刀,上山放牛去了。

    此時正值清明前後,門前水溝邊到處堆的的都是從溝底挖上來的爛泥,被翻修掏過的水溝上遊引流下來的河水清幽幽的,流的嘩嘩響。

    農諺裏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同時也是培育秧苗的季節。將選好的稻種用溫水泡上一夜,然後控水撈出來,裝進大塑料袋裏,將口紮上,放在地爐裏一個小板凳上,蓋上地爐木板。這時地爐裏的溫度不能過高,不然就燒了稻芽,稻種算是白培育了。溫度低了也不行,不發芽也算糟蹋了種子。

    泡好的稻種基本上一天一夜就能破嘴冒芽。湯龍山一大早將培植好的稻種輕輕抖到進瓷盆裏,挽起褲腿下了芽子田。

    芽子田早在前天就被湯龍山整理過,湯龍山先將整塊水田順長分成一米寬的小平台,然後再用手掏出用腳踩出來的水溝裏的稀泥堆在平台上,用一塊平木板作成的抹子抹平這些稀泥。

    平台上這些稀泥太稀太濕,湯龍山怕稻芽撒進去被稀泥糊住嫩芽毀了稻種,就放掉水田裏多餘的泥水,讓抹平整理好的這些平台裸露出來,晾曬了一天半。

    大清早芽子田裏的泥水比較冷,湯龍山一手將瓷盆卡在腰上。一手四指略微分開,小心翼翼輕輕抓起一把稻種,一邊往前走,一邊靠手指裏的縫隙往芽子田裏的平台上均勻的播撒著稻芽。

    撒完這些稻種後,湯龍山再從田中水溝裏撈捧了幾把泥水撒在平台上,用木抹子輕輕抹壓稻種,以起到固定穀中的作用。

    抹壓完平台上的稻種,湯龍山上了田埂,這時太陽已經上了三杆。

    湯龍山在田埂上走了一圈,轉身迴家砍了幾根細長毛竹,在竹園裏挑揀了幾個比較大的竹筍葉。

    湯龍山拿著這些東西走進門,看到陳慧娥睡眼朦朧的剛起床就是一肚子火,啪的一聲將手中東西扔到陳慧娥腳下:“睡睡睡,一天到晚光知道睡!做幾個鷂子。”

    陳慧娥對湯龍山粗魯的動作隻是翻了個白眼,狠狠瞪了湯龍山一眼,然後一甩手進了睡房。

    湯龍山一看陳慧娥轉身進了睡房,氣惱的也寧轉身走出堂屋一頭鑽進茅房,邊走嘴裏邊罵罵咧咧:“媽的,忙了一早上,都快把老子憋死了。。。”

    陳慧娥再次從睡房走出來時手裏拿了個針線簸箕,順手拖過來一把椅子塞到自己的屁股底下,彎腰拾起地上的竹筍葉。

    陳慧娥的手很巧,兩個竹筍葉成十字縫在一起,帶上一根長長的細線,細線的另一頭就拴在毛竹梢上。

    做好一個假鷂子,陳慧娥拿在手裏端詳了一下,然後起身去了廚房,出來後手裏多了把紅色朝天椒。陳慧娥將紅色朝天椒縫在竹筍葉的尖頭,這時再拿起一根毛竹,隻見毛竹下一隻不停晃動的假鷂子活靈活現。

    等湯龍山從茅房出來,陳慧娥已經做好三隻鷂子。他看了一眼陳慧娥手中的鷂子,又看了一眼陳慧娥,心裏嘀咕著:“這婆娘手挺巧的。”

    湯龍山拿起這些假鷂子直奔芽子田,先在芽子田的兩個田角各插上一個假鷂子,然後在芽子田的另一邊中間插上一個假鷂子,三個假鷂子隨著田間微風擺動不停。他站在田邊上看了看,又將毛竹上的細繩調整了一下長度。

    做完所有這一切,湯龍山仰臉望向空中。一群麻雀正在上空盤旋,湯龍山怕這些假鷂子起不到震懾麻雀的功效,就走到離芽子田不願的田埂上站住,遠遠望著自己的芽子田。

    那群麻雀一看水田邊沒有人了,轟一聲就飛了過來,可還沒落到芽子田就被三個不明飛行物嚇的轟一聲又飛了起來,並快速飛離了湯龍山的芽子田。

    湯龍山看著麻雀飛過來,又看著麻雀被假鷂子嚇的飛走,裂開嘴吧嘿嘿幹笑了兩聲,一縱身,跳進了水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孽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摸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摸兒並收藏孽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