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作與人的整體素質


    無論寫散文還是寫其他文字作品,首先要看是誰在寫。我們寫作的時候,並不是作為一個作家或者一個別的什麽身份在寫,也不是作為當下的一個孤立的人在寫,而是作為整體的人在寫。所以,你作為一個人的整體精神素質基本上決定了你的作品所能達到的水平。文章並不是在你寫的時候憑空出現的,實際上是你的整體精神狀態通過寫文章表現了出來。因此,即使從寫作來說,最重要的也是做人,作文的境界取決於做人的境界。寫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而這些並不是在寫作的時候才突然產生的,而是要靠平時的醞釀和積累。陸遊說“功夫在詩外”,散文的功夫也是在散文之外。我們都說文如其人,好像這是一句讚揚的話,其實文如其人是必然的,人的格局小,文章的格局一定也小,人的整體素質好,文章就差不到哪裏去。和人的整體素質相比,技巧是次要的。


    所謂整體素質,從寫作來說,有兩個東西很重要,一個是心靈豐富,有敏銳的感受力,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另一個是頭腦活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我自己體會,在這兩方麵要有所提高,有兩個重要的途徑。在座的都是中學語文老師,我迴想我的中學時代,對我後來的寫作最有意義的是什麽?就是兩個事情,一個是課外閱讀,另一個是寫日記。可以說從高中到大學,這是我的兩門主課。語文教學的目標是什麽?無非是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能力。那麽,正是通過課外閱讀,我有了前一種興趣和能力,通過寫日記,我有了後一種興趣和能力。


    對一個寫作者來說,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倒不一定是讀一些教你怎麽寫作的書,這種書我是根本不讀的。也不一定隻讀文學書,比如說你要寫散文,就去看許多散文,這樣你未必能寫出好散文來。閱讀的麵要寬一些,文史哲的書都可以讀,自然科學的書不妨也讀一點。閱讀的目的是讓你經常處於精神活潑的狀態,過一種精神生活。這樣的閱讀對寫作的助益是整體性的,而不是枝節性的。真正說來,寫作也是讓你過一種精神生活,閱讀和寫作隻是精神生活的不同方式而已,要把它們打通。經常有人問我,說周老師你是研究哲學的,為什麽要讀文學書,為什麽要寫散文。我覺得這種問題很奇怪。作為一個人來說,精神生活是不分界限的。我讀文學書,那些大的文學家,比如歌德、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們對人生有很深刻的思考,他們的作品裏有很深刻的哲學,對於我的哲學很有好處。我讀哲學書,那些大的哲學家,比如柏拉圖、叔本華、尼采,他們的文采特別好,對於我的文學又很有好處。所以,不要去分那些界限。閱讀範圍廣一點,讓你的精神世界寬廣、豐富,這樣的話,當你寫作的時候,這些東西自然會發生作用的。


    僅僅為了當作家和發表文章,或者學生僅僅為了交作文卷子,這樣去寫作,動力就太弱了。你真正感到讀書和寫作是自己精神上的需要,這樣才有可能讀得好、寫得好。不要把目標局限在寫好的文章,這個目標太渺小了。要做一個精神上優秀的人,寫好的文章僅僅是優秀的一個表現而已。如果這樣來擺位置,很可能你不去追求反而就得到了。我這個人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要成為一個所謂的作家、所謂的散文家,從來沒有,我就是喜歡看書,喜歡寫東西。這樣反而好,你會覺得得來全不費功夫,心態很輕鬆,不會太在乎。


    閱讀一個是麵要寬一點,還有一個是質量要高一點,一定要讀好書。我讀書以經典著作為主,文學和哲學都是這樣。真正讀進去了,再迴過頭去看那些一般的書,真的是看不上眼了,區別太大。一定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平庸的書上,世界上平庸的書占大多數。你們當老師的自己應該多讀經典作品,然後選一些你喜歡的、讀了有收穫的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也讀。讀什麽書對你的寫作會有直接影響,閱讀的檔次基本上決定了寫作的檔次。閱讀是在吸取精神營養,你老是吃營養差的食物,精神發育不良,內心貧乏,頭腦不活躍,怎麽可能寫出好東西,不可能的。


    事實上,中國作家是有讀書傳統的,作家同時是讀書人和學者,所以籠統稱作文人,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傳統。在中國歷史上,你看唐宋八大家,這些大散文家其實就是讀書人。中國古代的文人普遍有這個習慣,讀書有什麽感想,生活中有什麽見聞,隨時記下來,也不叫散文,就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你看魯迅、周作人、郭沫若、葉聖陶、林語堂、梁實秋、葉靈鳳這些人,散文都寫得好,讀書也讀得好,同時就是學者,寫出很有分量的學術著作,比如魯迅的《中國小說史》,郭沫若的史學著作,葉聖陶的《十三經註疏》。他們許多人還是翻譯家,魯迅翻譯了很多作品,梁實秋翻譯了莎士比亞的全部劇本。那一代人是不受學科限製的,治學、寫作、翻譯是一體的,對此我特別欣賞。


    可是,現在這個傳統已經丟了。我曾經寫過一段調侃的話,大概意思是:學者是以讀書為職業的人,為了維持這個職業,他們有時候也寫作;作家是以寫作為職業的人,為了維持這個職業,他們有時候也讀書。(笑聲)讀書和寫作成了兩個不同的職業,這不對。經常有人問我:在作家、學者、哲學家這幾個身份裏麵,你最看重哪個?我很不喜歡這樣的問題,為什麽要分得這麽清楚?你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一個靈魂,沒有必要受這個限製,隻要你是在過一種自己感到充實的心靈生活,這就行了,用什麽形式是次要的,都可以。我們現在很多作家,包括很多出名的作家,他們的作品沒有靈魂,就是給你講個故事,發點議論,但是沒有深度,你讀了以後不能讓你震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很多作家是不讀書的,不思考的,是沒有內心生活的,沒有自己要解決的問題的。


    對於我的寫作來說,另一個重要的東西是寫日記。我從小就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受益無窮。我覺得,對於每個人來說,最寶貴的財富是你的經歷,你在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日子你是留不住,但是你在生活過程中的感受和思考是能夠留住的。通過寫日記,你的積累會越來越多,你的精神的儲藏會越來越豐富。而且我相信,通過寫日記,你可以站得比你的外部經歷更高,在人的高度上越走越高。寫日記的時候,實際上是你的靈魂在審視你的軀體的生活,你有了一個更高的自我,就是你的精神的自我。普魯斯特說,寫作的時候,是你的另一個自我在寫,這另一個自我其實就是精神的自我。軀體的自我受你的現實生活的限製,精神的自我是自由的,它可以超越你的現實生活,漫遊在想像的世界裏,而這就是文學。一個人如果他的這個精神的自我不覺醒的話,這個人是很可憐的,他完全被外部生活所支配,永遠是身體的自我在外部世界裏折騰,他的生活中沒有文學,沒有哲學,真的非常可憐。


    所以我想,我這個人即使後來沒有當作家,也是一定會堅持寫作的。我相信一個作家的真正的寫作是從寫日記開始的,他無非是一個改不掉寫日記習慣的人而已,他把他寫的東西拿一部分出來發表,於是人們就稱他為作家。他一定有大量的東西是不發表的,一定有自己精神生活的密室,我認為這非常重要。一個人首先應該為自己寫,寫自己真正想寫的東西,而不應該以發表為目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寫的東西根本不能發表,文革和文革後一段時間是沒有地方能發表,包括後來還沒有出名的時候,也是不知道該拿到哪裏去發表,但我一直在寫,寫給自己看。正是那個時候寫的東西非常真實,後來發表出來也是大家最喜歡的。現在我無論寫什麽,我都知道是一定能夠發表的,你還沒有寫出來,人家就在等著了,我覺得這種狀態並不好,寫出來的東西往往也比較差。所以,我盡量排除這樣的幹擾,絕對不接受約稿,我說你們不要來煩我,我寫我自己想的東西,寫完了再考慮給哪個出版商,我基本上抱這樣的態度,不讓外部因素來幹擾寫作的純粹性。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幸福的哲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幸福的哲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