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路難行步,苦海無崖自揚帆。
***
胡氏身為太後,位尊一國之主,不是皇帝卻麵南稱“朕”。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對她躬首稱謂“陛下”,百國之中尊為坤首,舉止行動受千萬眾仰目。她的社會地位至高無上,生活環境當然更是十分優越。對她這個一直不曾得意的女人來說,真是一步登上了九重天,開始了人間仙人的生活。
然而,她畢竟是一個而立之年的少婦,和別人一樣食的是人間五穀雜糧,有一般人都有的七情六欲。她那天生麗質加上這個豐韻有餘,意氣風發的歲華,思春之心是無論如何也掩蓋不了的。尤其當她麵對那些氣宇軒昂的少年王公、風流才子們時,真不知她是如何把自己控製得十分得體,不露出一點綿綿私情、留連情色的。
再說那些階下文武百官們,每當他們啟稟奏章,麵對這樣的佳人主子,跪於她的裙下腳側的時候,難道心中總是那麽十分安定,不出遐想,想的就隻有奏章上的一個問題不成?難道說他們個個都是十足的柳下惠不成?
馮贏一直跟隨在胡太後的身旁,對她忠心耿耿,每天晚上太後不睡,她是不會離去的。偏這天她去西柏堂閱卷時間長了,直到撐燈後才迴來。剛走近崇訓宮的殿門,就聽裏麵胡太後的聲音:
“……含歌攬涕恆抱愁,人間幾時得為樂?寧作野中之雙鳧,不願雲頭之別鶴。”
馮贏站住了腳步,立在門外,心內湧起另一番感覺。她知道,這是七八十年前南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寫的七言詩,可這位年輕的太後已經不隻一次地朗讀這首詩了。接著,她又聽到胡太後在念自己寫的一首《楊白花歌》:
陽春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秋去春來雙燕子,願含楊花入巢裏。
這是她隨胡太後春遊洛水時,兩人站在河北岸,看著河北麵的楊樹花隨風飄落到河南麵。一時間,引出人間生離死別的孤苦零丁。惶惶然的心情,胡太後心血來潮,隨意而作的。
馮贏在門外歎了口氣,然後推門進來,一言不發,心有所感地看著太後。
胡太後好奇地看著她問:“怎麽了,想必你也有了什麽不順心的事?”
馮贏不敢抬頭,把臉扭到一邊去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胡太後說:“朕倒要聽聽你有什麽情,盡管講來。”
馮贏說:“我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太後歎的這口氣。”
“你為朕歎什麽氣?”“太後雖然貴為陛下天子,可終究是人生三十多年已經過去。自十六歲入宮以來,共有幾天人生歡笑?雖說現在好了些,可每天忙完朝政,隻能麵對明月星空,孤獨床榻。讓我們這些下人看著也覺得心中難受,又不能為陛下分憂,實在恨自己無用。”
胡太後沒有迴答任何話,馮贏靜默了一會,又對太後說:“陛下是魏國之主,不能讓一國之主高興的國家是沒有的。陛下難道非要苦著自己嗎?”
太後打斷了她的話說:“你所說的話,朕是理解的,也知道你還想說什麽。但朕身為國母,凡事必須以身作則,才能樹範於天下。今後,再有這樣的言語就不要說了。”
馮贏看了看太後,頓了一下之後又不管不顧地說:“難道國母就不是女人?難道當了國母就成了神仙?太後心中的苦太多了,不應該總是讓自己在苦難中生活。過去聽天由命,現在可以自主了,難道還這樣膽怯嗎?”
胡太後不再說什麽,也不理她,閉上眼睛坐在那裏,馮贏眼睛盯著太後也不再說什麽。其實,胡太後的心中也巴不得能過上一個正常女人的生活,何況她是一個能夠左右一切的女人呢。
她自己知道,那正常的身體裏,生理的欲望像無垠的夜空,生靈的啟盼似夏日的烈焰。白天公事繁忙的時候,還可以忘掉自己;可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才真正是心裏難熬的時刻。
她對自己也很納悶,怎麽有時就那麽不能自控?每次臨朝時,不管她怎樣裝腔作勢,眼睛卻總是情不自禁地要往皇叔元懌身上看。這決不僅僅是因為要依靠皇叔拿主意,而是心中總有一股自己也說不出的情來。有時,她在心中下定決心不再看他一眼,可是事到臨頭還是照樣管不住自己的眼睛。有時她想,是不是因為元懌儀容豐美,年輕瀟灑,真誠待人,並且他從很早就一直暗中照料自己,對他有感恩的心情?可仔細一想,也不全是。
不管怎樣,反正自己一見到元懌的身影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那是一種體驗得到。又說不出的滋味。其實,這些情況決不單單是元懌這個人的因素所至,更主要的是自己心中和身體中的生理因素所至。
***********************
一直跟在身邊的馮贏雖然未經過男女之道,可也是從那無名的烈火中熬出來的,自然把主子的一切都看在眼裏,心中早有撮合她們倆人的意思。她曾利用交接文書的機會,試探著對元懌說:“王爺不要隻在有事的時候才見陛下,閑著沒事時候也來陪陪陛下,這朝庭的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全靠著王爺呢。”元懌隻對她笑笑說:“馮貴人說著輕巧,要有閑時就好了。”
馮贏也笑著說:“那我讓陛下少給你點事做,也好有點時間到宮裏玩玩。”
元懌忙向她搖手說:“不可,不可。做臣子的豈能對不起朝庭和國家?隻要我們的心力用盡,朝庭萬年,國家富強,陛下高興,臣累死也在所不辭。”
馮贏不好再說什麽,笑笑走了。
說句老實話,一個有血有肉的年輕王爺,要說沒有花心是不可能的。對元懌而言,胡太後——比自己歲數還小的皇嫂,在他麵前常常表露出的那種火辣辣的情感,他豈能不知?他明顯地覺察出,隻要是兩個人單獨在一起的時候,皇嫂那種女人的溫柔和順從就會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來,她常常用脈脈含情的眼神看著自己。而自己那種難以抑製的心中搔動,對她的那種好感也會自然地表露出來。可他畢竟是個正人君子,更不想在自己的皇嫂身上打主意。他一心精忠為國,胸懷也就自然坦蕩寬敞。每次他感覺到皇嫂那種熱烈的目光時,雖然感覺不太自然,可他總是忍耐著自己心中的妄想,裝作不覺察,他要對得起皇天厚土,對得起自己的皇上侄子。他把一切兒女情長全都拋到腦後,盡全力為皇嫂出力,用心地做皇嫂宏基偉業的基石。
很明顯地看出,他們都奉行一個大原則,那就是:不能以個人私欲淩駕國家大事之上。可是,人誰無欲,無欲豈能為人?他們倆人都是活生生的皇族王侯,必有他們的人本之性。
*
元懌和他的哥哥宣武皇帝有個二姐,被封為蘭陵公主,嫁給了劉昶的孫子劉暉。劉暉與一個侍女有情,並發生了關係,致使侍女有了身孕。蘭陵公主發現後惱羞成怒,令人把劉暉抓來,當著劉暉的麵,命令下人把侍女活活打死,又剖開肚子把小孩也支解了,然後用雜草塞進死者的肚子。劉暉嚇得要命,哆哆嗦嗦地站在一旁閉著眼睛、裂著嘴不敢說話。侍女的父母也是劉昶王府中的人,他們悲憤得站在街道上嗥啕大哭,過往行人無不痛心。
這件事傳到了胡太後的耳中,胡太後很氣憤。
她召來元懌對他說:“你的二姐這樣殘忍,是決不能留情的,你必須把這件事徹底查清,然後依法辦理,決不準徇私枉法,否則以你是問。”
元懌早聽說了這件事,他曾去劉府當著眾人的麵指責了自己的二姐,可現在真的要查辦蘭陵公主,他還確實心中為難。出了宮他沒有去自己的衙門辦公,而是迴了自己的王府,挖空了心思也沒想出什麽兩全齊美的好法子來。
他找來元雍、元澄,和兄弟元懷、元悅等皇親重臣,幾個人一連研究了好幾天。然後找來蘭陵公主和劉暉分別進行了詢問,征求了兩人意見,最後由這五個王爺聯名,共同向胡太後申奏:“劉暉和蘭陵公主長期感情不合,劉暉縱容侍女淩辱公主,以至造成這種結果。我們的意見是:削除公主封號,判與劉暉離婚,永不準進宮。”
胡太後說:“卿等這樣處理,能讓百姓心服嗎?”
元悅奏說:“自古仕族高於平民,是故聖人曰:刑不上大夫,何況皇族?再說,一個侍女有何冤枉?”
太後怒曰:“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我朝先皇曆來以民為重,到了我們這裏就不以民為重了?百姓的冤屈必須給予申雪!”
元懌和元雍、元澄、元懷、元悅五人互相看了一眼,便齊刷刷地跪在太後麵前一齊奏道:“人死無法再生,即使懲辦了公主,也已經與死者無補。而百姓人家,多是主張實惠的,隻有多多給侍女父母錢財,但願息事寧人。”
太後見眾人如此說情,沉默了好長時間才歎口氣說:“侍女雙親要好好撫恤,償萬兩白銀,賜其迴祖地養老。隻有這樣,才能準奏。”
眾人見這樣兩全其美,樂得求之不得,豈有不痛痛快快地辦事?當天便把那侍女雙親樂樂嗬嗬地送迴了老家。
這件事,表麵上是一個侍女生命的事,實際上是涉及皇家、官家、百姓各方麵的人命關天大事。百姓無奈,可是皇家如何?劉家如何?國法何置?做到這個程度,這件事也許沒人說話了,可是,能就此結束嗎?
***********************
熙平二年初,正月元霄節前的日子,胡太後大宴群臣。席上眾人盡情暢飲,小皇帝的三個叔叔,元懷、元懌、元悅陪在小皇帝的身邊,與小皇帝一邊玩一邊說笑。胡太後一麵應酬著文武百官,一麵看著這歡樂的場麵心中高興,她頻頻舉著酒杯向每一個皇族、重臣示意,有時也對大家說些祝福的話。群臣多次向胡太後和小皇帝致敬:“陛下和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馮贏乘著眾臣向太後祝酒的空,端著一個金杯來到元懌身邊說:“這一段時間,公事繁忙,把清河王累壞了。陛下多次說,滿朝文武就屬清河王最累,說要和皇上好好地謝謝皇叔。奴才奉陛下懿旨,也算是借這個機會借花獻佛,在這裏先敬清河王一杯。”
元懌不好推辭,口中說:“犬馬之勞,些小事物,不足掛齒,多謝陛下和貴人抬舉。”然後把自己杯中酒一飲而盡。
元懷向來不願說話,也更不願意在這種場麵出頭,他坐在原處把頭扭到了一邊去,和小皇帝對起了杯。
元悅站起來說:“難道隻有四皇兄一人辛苦不成?”
馮贏連忙道歉,說自己不會說話,請王爺恕罪。元懌聽自己的兄弟發難,不免站起來,替馮贏開脫一番。元悅卻借著酒勁又向著元懌說:“我也想為皇嫂出力,可我沒有你那麽大的能力……。
幾個人正半真半假地說著,胡太後笑著走過來說:“朕聽你們這邊的聲音最大,也湊過來聽聽,看有什麽好消息沒有。”
元懌等人忙站起身來說:“不知陛下駕到,請恕罪。剛才臣等正說著今年盛況已現,全托陛下的福蔭,大家都會有錢花,眾人高興,所以喧嘩。”
太後說:“國富民強才有錢花。”
這時,任城王元澄湊過前來說:“剛才陛下說到錢字,臣正有一個關於錢的折子原想啟奏,見今天氣氛正盛,沒敢拿出來。”
胡太後說:“關於錢的折子?這是好事,何不拿來看看。”
元澄見說,從懷中取出折子雙手捧上。
馮贏見狀忙給眾人使個眼色,走上前接過折子揣在自己的懷裏說:“此折並非八百裏急件,待奴卑保存,過後再呈給陛下。現在,請陛下與各位大人共樂今霄。”
*
第二天,馮贏把折子呈給太後,折上寫道:過去國家規定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銅錢,但由於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有些地方曆史上就沒有流通過銅錢,而洛陽的錢與各地都不相同,造成通商、交易、流通等活動很難展開,請求國家統一發行和鑄造銅錢。請在目前這種形式下,暫時充許各種地方錢幣流通上市;但必須製定有關法律、法令,用來懲辦那些專門鑄造又薄又小的錢、鑿邊的錢,及大錢化小錢等舞弊現象;對違法盜鑄錢幣的人,一定要嚴格懲治。
胡太後看了以後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應該立即辦理,就把它交給元懌去辦。並對元懌說:“為了國家的富足,要盡快把這件事辦好,爭取用一年的時間把全國的錢幣統一起來,到年底時卿再向朕說說情況,好嗎?”
元懌接受了這項任務以後,又對太後說:“關於整理政務的事,臣還有一件事想順便說一下,不知可否?”
胡太後說:“不用請示,卿盡管說好了,朕向來是仔細聽卿說話的。”
元懌說:“臣發現,在以前的功勞薄上,有人造假、冒功,巧取官位的事。”
胡太後說:“卿說的對,朕也早就發現這事了,不過是沒有時間處理罷了。現在,卿既然已經提了出來,那就現在辦好了,不過這件事朕要交給吏部去做。卿先辦銅錢的事吧,朕不能把所有的事都壓在卿的身上,不能讓卿太勞累了,保重王爺的身體要緊。”
元懌說:“陛下這麽說話,臣不勝惶恐。”
太後看著他的樣子,微微一笑。可是當兩人的目光接觸到一起時,卻都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非常心裏。
吏部按照太後的指令,把過去的功勞薄重新認真地審核了一遍,發現有三百多名冒充軍功,領取官位的人。他們把這些人的情況,寫了個詳細的折子報上來。
胡太後看完很生氣,下令:“集中吏部和中兵二局的功勞薄,再細致地審核一遍,將核對後的文件抄寫兩份,一份送吏部,一份放在兵局。冒功者一律罷黜,永不錄用。今後在軍隊裏立功,可提升的人由行台軍司頒發證書,證書從中間豎著分開一式兩份,一份交給立功的人,一份交給門下省,防止耍花招作假。”
詔令一下,有些人稱心說快,有些人惶惶不安,一時間在朝庭上引起不小的波瀾,各處議論紛紛。
元匡上折說:“既然已經查了近年的功勞薄,甘脆就把景明元年以來的功勞薄都查一下,徹底肅清汙穢。”
太後正要準奏,元澄又上奏折說:“律法最怕繁雜苛刻,治政貴在清平簡約,懲罰的事情宜少不宜多,不能過多地為自己樹立敵對勢力。禦史台的職責在於有所風聞就可以上奏,如果知道有冒功撈官者,可從一本簿籍查驗實情,然後繩之以法就可以了。怎麽能把尚書省的全部資料都拿出來審查,找二十四年以前的舊帳?這樣找錯,查人者和被查者都受不了,會給朝政帶來很多麻煩。”
胡太後考慮了一下說:“此事就局限在前麵查出的情況內處理,不要再擴大化了。”
元匡很不滿意胡太後沒有采納自己的建議,第二天上朝時,對太後說:“臣年事已高,混庸無能,常提出些沒有用處的意見,情陛下不要在意。”
胡太後知道元匡是因多次上奏都未被采納,心中不服,就對他說:“卿是我朝元老,對國家功勞累累,朕以有卿這樣的重臣而高興,哪能不重視卿的意見呢?朕早已經決定加封卿為東平王。鎮東將軍。”
元懌站在一旁向著元匡點了點頭,出朝時,元懌對元匡說:“這個官銜對你來說雖然沒有什麽太大意義,卻是皇恩深重,充分說明陛下對你多次上奏未被采納的事耿耿於心。看來,陛下怕你有想法,才又給你加上這麽個官銜。”
元匡說:“陛下之心,臣下已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四月,胡太後親自到龍門石窟視察佛雕開鑿工程。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因前些時間無暇顧及此事,工程中很多事情未能解決,進展速度不快。胡太後看後,心中很是著急,她說:“這是先皇和先太皇一直掛念著的事情,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一定要好好地完成這項工程。”
當天,她一直在工地留連忘返,說說佛像雕刻要注意什麽,指指碑文應如何完善,改改工程中的一些問題,聽聽工匠們的一些說法……。很晚了也沒有走的意思。馮贏便和隨行的胡國珍商量,決定不像往常那樣乘夜迴宮,當晚就住在伊闕石窟寺中,以便太後能有多一些時間研究這項工程。
晚餐過後,胡國珍對太後提了很多工程中的意見。他說:“我們的雲崗石窟佛像很不豐滿,現在的龍門石窟佛像應該在這方麵多下些功夫,把佛像雕得圓潤豐滿一些。雕刻文字的字體應有統一的規定,最好有一個自己獨特的字體,使龍門石窟與其它任何石雕群都不一樣,才會使後人清楚地記得這個工程。”
胡太後覺得很有道理,當即下詔增加人役,特別是要在各處訪求更好的雕刻工匠。並加封胡國珍為司徒,專門監工龍門石窟工程,讓他按新的雕刻方案尋訪人才和工匠,按他們新研究的路子管理龍門石窟的工程。從此,龍門石窟的工程規模越來越大,工程進度也越來越快。
歸屬北魏,處於附屬地位的一些國家都在周邊地區,它們經常是若即若離,很難駕馭。這時見北魏的朝政日益改善,也不像以往那樣敢於慢待北魏,時時主動派遣使臣前往魏國朝貢,遵從朝庭意圖行動。
契丹國的使臣耶律初真帶著三十多人的使團前來朝拜,胡太後特意在太極殿上舉辦國宴,隆重的接待了他們。還親自領著他們參觀朝庭珍品和中原特產的供設堂,給他們點評北魏的富有。這些契丹人多在荒蠻之地,哪有機會看到這麽多的稀世奇寶?一個個邊看邊讚不絕口地驚歎中原大國的富強。
耶律初真走到擺設著上好青氈的地方,對太後說:“真是天朝大國,讓人羨慕。這些青氈特產本是北方物產,可我們那裏的產品遠沒有你們這裏的好。我們契丹人視之如珍珠寶物,隻在婚嫁的時候,還要是上好的人家才有青氈做嫁娶物,天朝大國真是讓人羨慕。”
胡太後聽此,笑著說:“既然是你們那裏稀有的產品,就每人帶走兩匹好了。”說完便令人去後宮取來六十匹青氈當麵賞給每人兩匹。
喜得耶律初真等三十人齊齊地跪在太後麵前高聲謝恩,胡太後笑著對他們說:“都起來吧,你們也是朕的子民,不能富了中原人,窮了邊遠的人。今後你們有什麽困難就來朝庭找朕好了。”
七月末,太後帶著馮贏去高陽王元雍府邸探望,迴宮時見一個婦人坐在街上啼哭,便停車詢問。婦人說:“丈夫本是汝南王元悅的仆人,不知何因突然死去。自己去王府又問不出個緣由,因悲傷過渡,才在此啼哭。”胡太後令人將那女子帶迴宮中,當晚急召元懌進宮,令他秘密查訪,如實稟告。
第二天,元懌來報說:“此事已經查明,係元悅府中兩個下人打仗鬥毆致死,元悅已將另一人送交洛陽府衙,聽憑官家處理。所以此事與元悅無關,但有一事想要稟報,不知陛下聽否?”
太後說:“但講無妨。”
元懌說:“近來,元悅做得也太過了些,他在自己的府裏寵幸男伎,與自己的王妃鬧得不可開交,昨日因一點小事便將王妃打得遍體鱗傷,還把王妃趕出王府,不讓迴來。”
胡太後一聽氣得站起來說:“自己府中下人鬥毆致死,本是府中管教不嚴,又無端打傷王妃,還趕出府中,真是趕盡殺絕。朝庭要是再不過問,豈不是我天朝大國沒有王法了嗎?不能任這等人以勢欺人,必要懲處。即日下詔:革去元悅的王爵,限期痛改前非,將王妃領迴府中。今後元悅府中諸事統由王妃主事,元悅要聽從王妃的。”
八月初,胡太後召集皇室宗親十五歲以上的男人全部到顯陽殿開會。太後以家族的禮節,按尊長輩分招待他們。然後把元悅毆打自己的妻子致傷,府中下人打仗致死的例子公布於眾,懲戒眾人。最後又說些勉勵的話,讓大家同心同德,互相聯係,友好相處。要求皇室宗親要以禮待人,奉公守法。
還對大家說:“今後皇家各府親屬夫人有病傷者,凡臥床三月以上,必須申報,否則撤職查辦。”
會後,胡太後帶著馮贏及眾皇室貴戚等女眷去看望了元悅的夫人,見她傷得很重,心痛得流出了眼淚,急召皇宮太醫前來診治,令宮人每日從皇宮中送來食膳為王妃調養。
***********************
年底,元懌在明光殿向太後稟報關於鑄錢通商的事時說:“市麵上銅錢流通的事情已經基本弄清,並且已經派崔亮負責到王屋山采銅鑄錢,還頒布了禁止在民間私自鑄錢的命令。這些情況都寫在奏折上,請陛下審閱。”
胡太後說:“隻是下個命令禁止這件事不行,必將禁而不止。要下發一個詳細的禁止辦法,還要使老百姓知道在哪裏頒發錢幣,由誰管理錢幣,錢幣如何在市場上流通等規定。待這些事情都做好了,才能杜絕假幣和偽幣。”
聽了太後的提醒,元懌忽然在心中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他把自己的設計詳詳細細地向太後說了一遍,太後也很感興趣,又在他說的基礎上再補充了一些相關的問題。
這明光殿是皇室處理日常業務的地方,進了殿門的中廳是東西兩麵內廳。內廳是東西開門,南麵是桌案和龍椅等物,北麵有一鋪通長大炕,天冷時燒火,炕上和全室都暖和,也有各種日用臥具,辦公人員也可在殿中住宿過夜。
元懌進殿的時候已經傍晚,他原以為事情說過後便可出宮迴家,可是兩人坐在桌案兩邊,你說一點,我說一些,竟然提出了很多事來。特別是如何發展經濟的問題,是個很複雜的事,兩人都覺得有話要說。於是兩人就在殿中邊談邊吃了頓便餐,飯後又繼續說下去。一個新的搞活國家經濟的方案,在兩人的議論中逐漸完善起來。直到他們都感到滿意的時候,已是三更過後。
元懌起身說:“夜已過半,請陛下歇息,臣要告別出宮。”
胡太後見他那種必恭必敬。一臉虔誠的樣子,不知怎麽,突然覺得自己身體裏有一股熱血在騷動,燒得她混身發癢。臉上發燒,唿吸急促起來。她覺得心中有很多話要對他說,可全都噎在了嗓眼中。很快,她又覺得自己進入一種意境,也不知是什麽力量推得她站起身,走到元懌的身邊對他說:“難道時間對你是那麽重要嗎?”
邊說邊用手拉起元懌的袖頭,把他拉到殿中的大炕邊,讓他坐在炕桌的對麵,自己則坐在另一麵,對他說:“外麵很冷,卿坐在炕邊暖和一些,也好安心地和朕說說話。”
元懌道:“臣立誌一生為國獻身,豈能以時間為重要?不過是太晚了會影響陛下休息,臣將罪大於功勞了。”
太後說:“難道卿的心中除了政務之外,就不能和朕說點別的事情嗎?”
元懌說:“請太後賜教。”
太後說:“除去君臣的關係之外,我們還是致親,早就有很多話要對咱們這些親人們說說,總是沒有時間。近日朕常徹夜難眠,思緒混亂,自己也說不清是怎麽一迴事。朕常想,難道一個原本是很普通的人,一旦當了皇帝或皇族,就與正常的人不一樣了嗎?”
元懌說:“自古以來,皇族與百姓就是不一樣的。若一樣了,豈不就沒有天,沒有地,沒有皇上了嗎?”
太後說:“要真是這樣,朕不但不能高興,反倒會心灰意冷了。”
“陛下日理萬機,實在辛苦。”元懌應付著說。
太後說:“如果朕還是現
***
胡氏身為太後,位尊一國之主,不是皇帝卻麵南稱“朕”。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對她躬首稱謂“陛下”,百國之中尊為坤首,舉止行動受千萬眾仰目。她的社會地位至高無上,生活環境當然更是十分優越。對她這個一直不曾得意的女人來說,真是一步登上了九重天,開始了人間仙人的生活。
然而,她畢竟是一個而立之年的少婦,和別人一樣食的是人間五穀雜糧,有一般人都有的七情六欲。她那天生麗質加上這個豐韻有餘,意氣風發的歲華,思春之心是無論如何也掩蓋不了的。尤其當她麵對那些氣宇軒昂的少年王公、風流才子們時,真不知她是如何把自己控製得十分得體,不露出一點綿綿私情、留連情色的。
再說那些階下文武百官們,每當他們啟稟奏章,麵對這樣的佳人主子,跪於她的裙下腳側的時候,難道心中總是那麽十分安定,不出遐想,想的就隻有奏章上的一個問題不成?難道說他們個個都是十足的柳下惠不成?
馮贏一直跟隨在胡太後的身旁,對她忠心耿耿,每天晚上太後不睡,她是不會離去的。偏這天她去西柏堂閱卷時間長了,直到撐燈後才迴來。剛走近崇訓宮的殿門,就聽裏麵胡太後的聲音:
“……含歌攬涕恆抱愁,人間幾時得為樂?寧作野中之雙鳧,不願雲頭之別鶴。”
馮贏站住了腳步,立在門外,心內湧起另一番感覺。她知道,這是七八十年前南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寫的七言詩,可這位年輕的太後已經不隻一次地朗讀這首詩了。接著,她又聽到胡太後在念自己寫的一首《楊白花歌》:
陽春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秋去春來雙燕子,願含楊花入巢裏。
這是她隨胡太後春遊洛水時,兩人站在河北岸,看著河北麵的楊樹花隨風飄落到河南麵。一時間,引出人間生離死別的孤苦零丁。惶惶然的心情,胡太後心血來潮,隨意而作的。
馮贏在門外歎了口氣,然後推門進來,一言不發,心有所感地看著太後。
胡太後好奇地看著她問:“怎麽了,想必你也有了什麽不順心的事?”
馮贏不敢抬頭,把臉扭到一邊去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胡太後說:“朕倒要聽聽你有什麽情,盡管講來。”
馮贏說:“我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太後歎的這口氣。”
“你為朕歎什麽氣?”“太後雖然貴為陛下天子,可終究是人生三十多年已經過去。自十六歲入宮以來,共有幾天人生歡笑?雖說現在好了些,可每天忙完朝政,隻能麵對明月星空,孤獨床榻。讓我們這些下人看著也覺得心中難受,又不能為陛下分憂,實在恨自己無用。”
胡太後沒有迴答任何話,馮贏靜默了一會,又對太後說:“陛下是魏國之主,不能讓一國之主高興的國家是沒有的。陛下難道非要苦著自己嗎?”
太後打斷了她的話說:“你所說的話,朕是理解的,也知道你還想說什麽。但朕身為國母,凡事必須以身作則,才能樹範於天下。今後,再有這樣的言語就不要說了。”
馮贏看了看太後,頓了一下之後又不管不顧地說:“難道國母就不是女人?難道當了國母就成了神仙?太後心中的苦太多了,不應該總是讓自己在苦難中生活。過去聽天由命,現在可以自主了,難道還這樣膽怯嗎?”
胡太後不再說什麽,也不理她,閉上眼睛坐在那裏,馮贏眼睛盯著太後也不再說什麽。其實,胡太後的心中也巴不得能過上一個正常女人的生活,何況她是一個能夠左右一切的女人呢。
她自己知道,那正常的身體裏,生理的欲望像無垠的夜空,生靈的啟盼似夏日的烈焰。白天公事繁忙的時候,還可以忘掉自己;可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才真正是心裏難熬的時刻。
她對自己也很納悶,怎麽有時就那麽不能自控?每次臨朝時,不管她怎樣裝腔作勢,眼睛卻總是情不自禁地要往皇叔元懌身上看。這決不僅僅是因為要依靠皇叔拿主意,而是心中總有一股自己也說不出的情來。有時,她在心中下定決心不再看他一眼,可是事到臨頭還是照樣管不住自己的眼睛。有時她想,是不是因為元懌儀容豐美,年輕瀟灑,真誠待人,並且他從很早就一直暗中照料自己,對他有感恩的心情?可仔細一想,也不全是。
不管怎樣,反正自己一見到元懌的身影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那是一種體驗得到。又說不出的滋味。其實,這些情況決不單單是元懌這個人的因素所至,更主要的是自己心中和身體中的生理因素所至。
***********************
一直跟在身邊的馮贏雖然未經過男女之道,可也是從那無名的烈火中熬出來的,自然把主子的一切都看在眼裏,心中早有撮合她們倆人的意思。她曾利用交接文書的機會,試探著對元懌說:“王爺不要隻在有事的時候才見陛下,閑著沒事時候也來陪陪陛下,這朝庭的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全靠著王爺呢。”元懌隻對她笑笑說:“馮貴人說著輕巧,要有閑時就好了。”
馮贏也笑著說:“那我讓陛下少給你點事做,也好有點時間到宮裏玩玩。”
元懌忙向她搖手說:“不可,不可。做臣子的豈能對不起朝庭和國家?隻要我們的心力用盡,朝庭萬年,國家富強,陛下高興,臣累死也在所不辭。”
馮贏不好再說什麽,笑笑走了。
說句老實話,一個有血有肉的年輕王爺,要說沒有花心是不可能的。對元懌而言,胡太後——比自己歲數還小的皇嫂,在他麵前常常表露出的那種火辣辣的情感,他豈能不知?他明顯地覺察出,隻要是兩個人單獨在一起的時候,皇嫂那種女人的溫柔和順從就會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來,她常常用脈脈含情的眼神看著自己。而自己那種難以抑製的心中搔動,對她的那種好感也會自然地表露出來。可他畢竟是個正人君子,更不想在自己的皇嫂身上打主意。他一心精忠為國,胸懷也就自然坦蕩寬敞。每次他感覺到皇嫂那種熱烈的目光時,雖然感覺不太自然,可他總是忍耐著自己心中的妄想,裝作不覺察,他要對得起皇天厚土,對得起自己的皇上侄子。他把一切兒女情長全都拋到腦後,盡全力為皇嫂出力,用心地做皇嫂宏基偉業的基石。
很明顯地看出,他們都奉行一個大原則,那就是:不能以個人私欲淩駕國家大事之上。可是,人誰無欲,無欲豈能為人?他們倆人都是活生生的皇族王侯,必有他們的人本之性。
*
元懌和他的哥哥宣武皇帝有個二姐,被封為蘭陵公主,嫁給了劉昶的孫子劉暉。劉暉與一個侍女有情,並發生了關係,致使侍女有了身孕。蘭陵公主發現後惱羞成怒,令人把劉暉抓來,當著劉暉的麵,命令下人把侍女活活打死,又剖開肚子把小孩也支解了,然後用雜草塞進死者的肚子。劉暉嚇得要命,哆哆嗦嗦地站在一旁閉著眼睛、裂著嘴不敢說話。侍女的父母也是劉昶王府中的人,他們悲憤得站在街道上嗥啕大哭,過往行人無不痛心。
這件事傳到了胡太後的耳中,胡太後很氣憤。
她召來元懌對他說:“你的二姐這樣殘忍,是決不能留情的,你必須把這件事徹底查清,然後依法辦理,決不準徇私枉法,否則以你是問。”
元懌早聽說了這件事,他曾去劉府當著眾人的麵指責了自己的二姐,可現在真的要查辦蘭陵公主,他還確實心中為難。出了宮他沒有去自己的衙門辦公,而是迴了自己的王府,挖空了心思也沒想出什麽兩全齊美的好法子來。
他找來元雍、元澄,和兄弟元懷、元悅等皇親重臣,幾個人一連研究了好幾天。然後找來蘭陵公主和劉暉分別進行了詢問,征求了兩人意見,最後由這五個王爺聯名,共同向胡太後申奏:“劉暉和蘭陵公主長期感情不合,劉暉縱容侍女淩辱公主,以至造成這種結果。我們的意見是:削除公主封號,判與劉暉離婚,永不準進宮。”
胡太後說:“卿等這樣處理,能讓百姓心服嗎?”
元悅奏說:“自古仕族高於平民,是故聖人曰:刑不上大夫,何況皇族?再說,一個侍女有何冤枉?”
太後怒曰:“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我朝先皇曆來以民為重,到了我們這裏就不以民為重了?百姓的冤屈必須給予申雪!”
元懌和元雍、元澄、元懷、元悅五人互相看了一眼,便齊刷刷地跪在太後麵前一齊奏道:“人死無法再生,即使懲辦了公主,也已經與死者無補。而百姓人家,多是主張實惠的,隻有多多給侍女父母錢財,但願息事寧人。”
太後見眾人如此說情,沉默了好長時間才歎口氣說:“侍女雙親要好好撫恤,償萬兩白銀,賜其迴祖地養老。隻有這樣,才能準奏。”
眾人見這樣兩全其美,樂得求之不得,豈有不痛痛快快地辦事?當天便把那侍女雙親樂樂嗬嗬地送迴了老家。
這件事,表麵上是一個侍女生命的事,實際上是涉及皇家、官家、百姓各方麵的人命關天大事。百姓無奈,可是皇家如何?劉家如何?國法何置?做到這個程度,這件事也許沒人說話了,可是,能就此結束嗎?
***********************
熙平二年初,正月元霄節前的日子,胡太後大宴群臣。席上眾人盡情暢飲,小皇帝的三個叔叔,元懷、元懌、元悅陪在小皇帝的身邊,與小皇帝一邊玩一邊說笑。胡太後一麵應酬著文武百官,一麵看著這歡樂的場麵心中高興,她頻頻舉著酒杯向每一個皇族、重臣示意,有時也對大家說些祝福的話。群臣多次向胡太後和小皇帝致敬:“陛下和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馮贏乘著眾臣向太後祝酒的空,端著一個金杯來到元懌身邊說:“這一段時間,公事繁忙,把清河王累壞了。陛下多次說,滿朝文武就屬清河王最累,說要和皇上好好地謝謝皇叔。奴才奉陛下懿旨,也算是借這個機會借花獻佛,在這裏先敬清河王一杯。”
元懌不好推辭,口中說:“犬馬之勞,些小事物,不足掛齒,多謝陛下和貴人抬舉。”然後把自己杯中酒一飲而盡。
元懷向來不願說話,也更不願意在這種場麵出頭,他坐在原處把頭扭到了一邊去,和小皇帝對起了杯。
元悅站起來說:“難道隻有四皇兄一人辛苦不成?”
馮贏連忙道歉,說自己不會說話,請王爺恕罪。元懌聽自己的兄弟發難,不免站起來,替馮贏開脫一番。元悅卻借著酒勁又向著元懌說:“我也想為皇嫂出力,可我沒有你那麽大的能力……。
幾個人正半真半假地說著,胡太後笑著走過來說:“朕聽你們這邊的聲音最大,也湊過來聽聽,看有什麽好消息沒有。”
元懌等人忙站起身來說:“不知陛下駕到,請恕罪。剛才臣等正說著今年盛況已現,全托陛下的福蔭,大家都會有錢花,眾人高興,所以喧嘩。”
太後說:“國富民強才有錢花。”
這時,任城王元澄湊過前來說:“剛才陛下說到錢字,臣正有一個關於錢的折子原想啟奏,見今天氣氛正盛,沒敢拿出來。”
胡太後說:“關於錢的折子?這是好事,何不拿來看看。”
元澄見說,從懷中取出折子雙手捧上。
馮贏見狀忙給眾人使個眼色,走上前接過折子揣在自己的懷裏說:“此折並非八百裏急件,待奴卑保存,過後再呈給陛下。現在,請陛下與各位大人共樂今霄。”
*
第二天,馮贏把折子呈給太後,折上寫道:過去國家規定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銅錢,但由於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有些地方曆史上就沒有流通過銅錢,而洛陽的錢與各地都不相同,造成通商、交易、流通等活動很難展開,請求國家統一發行和鑄造銅錢。請在目前這種形式下,暫時充許各種地方錢幣流通上市;但必須製定有關法律、法令,用來懲辦那些專門鑄造又薄又小的錢、鑿邊的錢,及大錢化小錢等舞弊現象;對違法盜鑄錢幣的人,一定要嚴格懲治。
胡太後看了以後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應該立即辦理,就把它交給元懌去辦。並對元懌說:“為了國家的富足,要盡快把這件事辦好,爭取用一年的時間把全國的錢幣統一起來,到年底時卿再向朕說說情況,好嗎?”
元懌接受了這項任務以後,又對太後說:“關於整理政務的事,臣還有一件事想順便說一下,不知可否?”
胡太後說:“不用請示,卿盡管說好了,朕向來是仔細聽卿說話的。”
元懌說:“臣發現,在以前的功勞薄上,有人造假、冒功,巧取官位的事。”
胡太後說:“卿說的對,朕也早就發現這事了,不過是沒有時間處理罷了。現在,卿既然已經提了出來,那就現在辦好了,不過這件事朕要交給吏部去做。卿先辦銅錢的事吧,朕不能把所有的事都壓在卿的身上,不能讓卿太勞累了,保重王爺的身體要緊。”
元懌說:“陛下這麽說話,臣不勝惶恐。”
太後看著他的樣子,微微一笑。可是當兩人的目光接觸到一起時,卻都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非常心裏。
吏部按照太後的指令,把過去的功勞薄重新認真地審核了一遍,發現有三百多名冒充軍功,領取官位的人。他們把這些人的情況,寫了個詳細的折子報上來。
胡太後看完很生氣,下令:“集中吏部和中兵二局的功勞薄,再細致地審核一遍,將核對後的文件抄寫兩份,一份送吏部,一份放在兵局。冒功者一律罷黜,永不錄用。今後在軍隊裏立功,可提升的人由行台軍司頒發證書,證書從中間豎著分開一式兩份,一份交給立功的人,一份交給門下省,防止耍花招作假。”
詔令一下,有些人稱心說快,有些人惶惶不安,一時間在朝庭上引起不小的波瀾,各處議論紛紛。
元匡上折說:“既然已經查了近年的功勞薄,甘脆就把景明元年以來的功勞薄都查一下,徹底肅清汙穢。”
太後正要準奏,元澄又上奏折說:“律法最怕繁雜苛刻,治政貴在清平簡約,懲罰的事情宜少不宜多,不能過多地為自己樹立敵對勢力。禦史台的職責在於有所風聞就可以上奏,如果知道有冒功撈官者,可從一本簿籍查驗實情,然後繩之以法就可以了。怎麽能把尚書省的全部資料都拿出來審查,找二十四年以前的舊帳?這樣找錯,查人者和被查者都受不了,會給朝政帶來很多麻煩。”
胡太後考慮了一下說:“此事就局限在前麵查出的情況內處理,不要再擴大化了。”
元匡很不滿意胡太後沒有采納自己的建議,第二天上朝時,對太後說:“臣年事已高,混庸無能,常提出些沒有用處的意見,情陛下不要在意。”
胡太後知道元匡是因多次上奏都未被采納,心中不服,就對他說:“卿是我朝元老,對國家功勞累累,朕以有卿這樣的重臣而高興,哪能不重視卿的意見呢?朕早已經決定加封卿為東平王。鎮東將軍。”
元懌站在一旁向著元匡點了點頭,出朝時,元懌對元匡說:“這個官銜對你來說雖然沒有什麽太大意義,卻是皇恩深重,充分說明陛下對你多次上奏未被采納的事耿耿於心。看來,陛下怕你有想法,才又給你加上這麽個官銜。”
元匡說:“陛下之心,臣下已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四月,胡太後親自到龍門石窟視察佛雕開鑿工程。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因前些時間無暇顧及此事,工程中很多事情未能解決,進展速度不快。胡太後看後,心中很是著急,她說:“這是先皇和先太皇一直掛念著的事情,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一定要好好地完成這項工程。”
當天,她一直在工地留連忘返,說說佛像雕刻要注意什麽,指指碑文應如何完善,改改工程中的一些問題,聽聽工匠們的一些說法……。很晚了也沒有走的意思。馮贏便和隨行的胡國珍商量,決定不像往常那樣乘夜迴宮,當晚就住在伊闕石窟寺中,以便太後能有多一些時間研究這項工程。
晚餐過後,胡國珍對太後提了很多工程中的意見。他說:“我們的雲崗石窟佛像很不豐滿,現在的龍門石窟佛像應該在這方麵多下些功夫,把佛像雕得圓潤豐滿一些。雕刻文字的字體應有統一的規定,最好有一個自己獨特的字體,使龍門石窟與其它任何石雕群都不一樣,才會使後人清楚地記得這個工程。”
胡太後覺得很有道理,當即下詔增加人役,特別是要在各處訪求更好的雕刻工匠。並加封胡國珍為司徒,專門監工龍門石窟工程,讓他按新的雕刻方案尋訪人才和工匠,按他們新研究的路子管理龍門石窟的工程。從此,龍門石窟的工程規模越來越大,工程進度也越來越快。
歸屬北魏,處於附屬地位的一些國家都在周邊地區,它們經常是若即若離,很難駕馭。這時見北魏的朝政日益改善,也不像以往那樣敢於慢待北魏,時時主動派遣使臣前往魏國朝貢,遵從朝庭意圖行動。
契丹國的使臣耶律初真帶著三十多人的使團前來朝拜,胡太後特意在太極殿上舉辦國宴,隆重的接待了他們。還親自領著他們參觀朝庭珍品和中原特產的供設堂,給他們點評北魏的富有。這些契丹人多在荒蠻之地,哪有機會看到這麽多的稀世奇寶?一個個邊看邊讚不絕口地驚歎中原大國的富強。
耶律初真走到擺設著上好青氈的地方,對太後說:“真是天朝大國,讓人羨慕。這些青氈特產本是北方物產,可我們那裏的產品遠沒有你們這裏的好。我們契丹人視之如珍珠寶物,隻在婚嫁的時候,還要是上好的人家才有青氈做嫁娶物,天朝大國真是讓人羨慕。”
胡太後聽此,笑著說:“既然是你們那裏稀有的產品,就每人帶走兩匹好了。”說完便令人去後宮取來六十匹青氈當麵賞給每人兩匹。
喜得耶律初真等三十人齊齊地跪在太後麵前高聲謝恩,胡太後笑著對他們說:“都起來吧,你們也是朕的子民,不能富了中原人,窮了邊遠的人。今後你們有什麽困難就來朝庭找朕好了。”
七月末,太後帶著馮贏去高陽王元雍府邸探望,迴宮時見一個婦人坐在街上啼哭,便停車詢問。婦人說:“丈夫本是汝南王元悅的仆人,不知何因突然死去。自己去王府又問不出個緣由,因悲傷過渡,才在此啼哭。”胡太後令人將那女子帶迴宮中,當晚急召元懌進宮,令他秘密查訪,如實稟告。
第二天,元懌來報說:“此事已經查明,係元悅府中兩個下人打仗鬥毆致死,元悅已將另一人送交洛陽府衙,聽憑官家處理。所以此事與元悅無關,但有一事想要稟報,不知陛下聽否?”
太後說:“但講無妨。”
元懌說:“近來,元悅做得也太過了些,他在自己的府裏寵幸男伎,與自己的王妃鬧得不可開交,昨日因一點小事便將王妃打得遍體鱗傷,還把王妃趕出王府,不讓迴來。”
胡太後一聽氣得站起來說:“自己府中下人鬥毆致死,本是府中管教不嚴,又無端打傷王妃,還趕出府中,真是趕盡殺絕。朝庭要是再不過問,豈不是我天朝大國沒有王法了嗎?不能任這等人以勢欺人,必要懲處。即日下詔:革去元悅的王爵,限期痛改前非,將王妃領迴府中。今後元悅府中諸事統由王妃主事,元悅要聽從王妃的。”
八月初,胡太後召集皇室宗親十五歲以上的男人全部到顯陽殿開會。太後以家族的禮節,按尊長輩分招待他們。然後把元悅毆打自己的妻子致傷,府中下人打仗致死的例子公布於眾,懲戒眾人。最後又說些勉勵的話,讓大家同心同德,互相聯係,友好相處。要求皇室宗親要以禮待人,奉公守法。
還對大家說:“今後皇家各府親屬夫人有病傷者,凡臥床三月以上,必須申報,否則撤職查辦。”
會後,胡太後帶著馮贏及眾皇室貴戚等女眷去看望了元悅的夫人,見她傷得很重,心痛得流出了眼淚,急召皇宮太醫前來診治,令宮人每日從皇宮中送來食膳為王妃調養。
***********************
年底,元懌在明光殿向太後稟報關於鑄錢通商的事時說:“市麵上銅錢流通的事情已經基本弄清,並且已經派崔亮負責到王屋山采銅鑄錢,還頒布了禁止在民間私自鑄錢的命令。這些情況都寫在奏折上,請陛下審閱。”
胡太後說:“隻是下個命令禁止這件事不行,必將禁而不止。要下發一個詳細的禁止辦法,還要使老百姓知道在哪裏頒發錢幣,由誰管理錢幣,錢幣如何在市場上流通等規定。待這些事情都做好了,才能杜絕假幣和偽幣。”
聽了太後的提醒,元懌忽然在心中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他把自己的設計詳詳細細地向太後說了一遍,太後也很感興趣,又在他說的基礎上再補充了一些相關的問題。
這明光殿是皇室處理日常業務的地方,進了殿門的中廳是東西兩麵內廳。內廳是東西開門,南麵是桌案和龍椅等物,北麵有一鋪通長大炕,天冷時燒火,炕上和全室都暖和,也有各種日用臥具,辦公人員也可在殿中住宿過夜。
元懌進殿的時候已經傍晚,他原以為事情說過後便可出宮迴家,可是兩人坐在桌案兩邊,你說一點,我說一些,竟然提出了很多事來。特別是如何發展經濟的問題,是個很複雜的事,兩人都覺得有話要說。於是兩人就在殿中邊談邊吃了頓便餐,飯後又繼續說下去。一個新的搞活國家經濟的方案,在兩人的議論中逐漸完善起來。直到他們都感到滿意的時候,已是三更過後。
元懌起身說:“夜已過半,請陛下歇息,臣要告別出宮。”
胡太後見他那種必恭必敬。一臉虔誠的樣子,不知怎麽,突然覺得自己身體裏有一股熱血在騷動,燒得她混身發癢。臉上發燒,唿吸急促起來。她覺得心中有很多話要對他說,可全都噎在了嗓眼中。很快,她又覺得自己進入一種意境,也不知是什麽力量推得她站起身,走到元懌的身邊對他說:“難道時間對你是那麽重要嗎?”
邊說邊用手拉起元懌的袖頭,把他拉到殿中的大炕邊,讓他坐在炕桌的對麵,自己則坐在另一麵,對他說:“外麵很冷,卿坐在炕邊暖和一些,也好安心地和朕說說話。”
元懌道:“臣立誌一生為國獻身,豈能以時間為重要?不過是太晚了會影響陛下休息,臣將罪大於功勞了。”
太後說:“難道卿的心中除了政務之外,就不能和朕說點別的事情嗎?”
元懌說:“請太後賜教。”
太後說:“除去君臣的關係之外,我們還是致親,早就有很多話要對咱們這些親人們說說,總是沒有時間。近日朕常徹夜難眠,思緒混亂,自己也說不清是怎麽一迴事。朕常想,難道一個原本是很普通的人,一旦當了皇帝或皇族,就與正常的人不一樣了嗎?”
元懌說:“自古以來,皇族與百姓就是不一樣的。若一樣了,豈不就沒有天,沒有地,沒有皇上了嗎?”
太後說:“要真是這樣,朕不但不能高興,反倒會心灰意冷了。”
“陛下日理萬機,實在辛苦。”元懌應付著說。
太後說:“如果朕還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