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利最近比較煩,因為他發現,袁熙當初對東鮮卑的承諾實行起來,和自己最初的預想不太一樣。
晉國那邊確實是在名分和後勤上,對素利所在的部落進行了一定援助,但這些東西遠不足以讓素利部族重新崛起。
而且素利為了避免部落卷入中鮮卑的大戰紛爭,下的命令是自己族人禁止離開大鮮卑山的距離,讓其他部落去摻和草原上的廝殺爭鬥。
他的想法倒也是合情合理,誰也不知道這種大規模爭鬥要持續多久,要是卷入太深,不僅拿不到好處,反而會讓部族持續失血。
然而事態發展出乎他的意料,草原上洗牌比預想要快的多,素利部族沒有來得及在裏麵撈取好處,戰火就已經開始平息了。
相比之下,先前就有一定實力的宇文部慕容部,卻是早早就加入到了爭搶中,短短一年之內,族人就膨脹了不少。
此消彼長,素利在東鮮卑中的話語權受到了不少影響,他開始擔憂這樣下去,其他諸部族壯大之後,遲早會取代自己的位置。
而此時消息傳來,晉國開始募集開拓草原,擴張疆土的部族,路線是從中鮮卑靠近關塞的南部開始,一直北上,直到達到極北之地。
而這次開拓,參與的不止是晉國選出的兵士百姓,還有邊塞的各種勢力,匈奴烏桓,丁零高句麗,甚至是鮮卑投靠的部族,皆是參與進去。
素利聽到之後,不禁有些驚疑不定,那兇虎最初的時候,可是沒說要直接介入草原啊
對此他的部下說道:“大王怕是被那兇虎騙了,他們確實沒說過介入,但也沒有說過不介入。”
別的部下氣憤道:“漢人也太狡猾了,他們是想擠壓我們的生存之地,讓我們逐漸滅亡嗎”
另外有人道:“如今情勢未明,我們必須要首先確認,晉國到底對我們的態度如何,若其真的想滅亡我們,那我們還不如和他們拚了了!”
於是在群臣勸諫之下,素利派出了自己的族弟和大臣為使節,去薊城謁見袁熙,提出了心中擔憂。
對此袁熙說道:“諸位不必擔心,我不會違背承諾的。”
“我這麽做,隻是徹底根除不死心的中鮮卑抵抗勢力而已。”
“而且這次開拓雖然以晉國為主,但並不是一家獨大,而是各族都可以參與,其中好處多勞多得,這也是一次全新的嚐試。”
“至於為什麽沒有邀請東西鮮卑,是怕兩邊誤會,因為畢竟聯盟以我為統領,必然是從語言交流,到器具形製,都要遵從漢人文字和規矩。”
“東西鮮卑對祖製很是敏感,對此我也給與足夠的尊重,所以才沒有邀請兩邊參與。”
“至於向北拓荒,隻是屬於我自己的一份執著,我隻是想看看天地之間,最北麵到底是什麽而已,不會因此侵占東西鮮卑的土地。”
對於這種說辭,使節團也挑不出毛病,其族老出聲道:“若我們也想參與的話,是不是隻要派出通曉漢人文字,依照晉國規矩行事,便能得到好處”
袁熙點頭道:“沒錯,論功行賞,朕絕不偏頗,要是立下大功,朕不吝於封賞王號,包括鮮卑部族在內。”
族老心中卻是一緊,這對於東鮮卑來說,其實並不是好事,因為東鮮卑是最為頑固的那一批,如果故步自封下去,萬一哪個鮮卑小部族得到王號崛起,東鮮卑的單於之位,會不會就此易主
使節團便離開薊城,急匆匆趕迴去給素利報信,這消息自然是對素利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在召集族商議之後,素利便做出決定,向晉國上表,同時派人加入開拓團的行列。
袁熙得到消息後,對魯肅等人道:“事情成了大半,剩下就看步度根那邊的態度了。”
辛評站在地圖旁邊,望著那條巨大的箭頭,也不由歎道;“陛下真是奇思妙想啊。”
“這道百千裏的通道,阻止了東西鮮卑融合的可能性,而是以漢人習俗為主導,將來各族融合,在關外這個地區,等於是晉國勢力的延伸。”
“其不斷擴大的勢力範圍,也會逐漸影響到相鄰的關外部族,丁零羌人,也會逐漸融入進來,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帶著頑固的鮮卑加入進來。”
“他們想要從中得到好處,卻沒有想到,陛下要的是他們拋棄自己的傳統啊。”
張昭道:“這計劃妙在,明知是餌,他們也要吃下去,不然隻會被飛速前進的其他部族遠遠拉在後麵。”
“這北上開拓的舉措,同時也能對新進形成的幾個侵略性很強的部族造成壓力,他們若不想融合,那晉國自然有了打壓他們的名分。”
“這次是典型的晉國出錢,他們出力,到了最後,他們的人力也保不住。”
“不過初期的花費,隻怕也不是個小數字啊。”
袁熙出聲道:“相比放棄關外,讓鮮卑養蠱再出現個心腹大患造成的危害,這點錢實在算不了什麽。”
“我當初對東漢徙邊的政策就很不讚同,怎麽能以內北地艱苦,花費巨大就放棄”
“就像當初漢武帝不打匈奴的話,那現在北地會變成什麽樣子”
“也許匈奴繼續強盛下去,將漢朝滅了也未可知。”
“這個戰場,你讓出來,就必然有人占據,所以我大晉的國策,便是主動出擊,將自主權永遠握在手裏,而不是期望關外異族變成甘心放牧的和平民族。”
“所以關外拓展領地,即使是個虧本買賣,也要一直投資下去,國家獲得好處,不止在於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安定強大,百姓遠離病災,就是最大最賺錢的買賣。”
“所以爾等記住,固步自封是滅亡之道,隻有向外不斷拓展,播撒華夏文明的種子,才是我漢人存續下去的最有力的保障。”
“我之所以將諸位都調到幽州邊境,便是開拓過程中,需要你們群策群力,解決一道道即將出現的難題,而我也將會一直陪著你們,應對未來那不可預知的風險。”
“君臣百姓,上下齊心,方是我晉國生存之道,銳意進取,擁抱未來,便是華夏永存的精神!”
眾人聽了,紛紛俯身拜道:“願為陛下,願為華夏,勠力同心,鞠躬盡瘁!”
袁熙微微點頭,心中升起了一股滿足感,他深切感受到了自己正在改變這個時代的步伐,將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的天下人的普遍心理,扭轉到了積極麵對疆域之外,不可知未來的探索求知,融合擴張的欲望,從此之後,這條走向天下的道路,會越來越寬,遲早有一天,會將華夏文明播撒到全世界。
接下來的日子,關外上百萬異族,在晉國的引導下,開始將開拓的方向轉向北麵,在薊城北麵燕山山脈出發,一道橫跨千裏的巨大箭頭,以開拓團的形式,逐漸向著北麵延伸,去探索那不可知之地,尋找新的未來。
魯肅看到每天傳迴來的竹簡,對張昭歎道:“陛下的這個想法,實在是可以載入史冊了。”
張昭點頭道:“確實,其意義重大,堪比大禹治水。”
魯肅來了興趣,出聲道:“子布的這個比喻,真是妙啊。”
“同是堵不如疏,大禹疏通河道,將洪水導向安全方向,而如今晉國也不是加強邊塞防守,而是主動走出去,引導甚至帶領關外異族向著其他方向開拓,等於是變相保護了華夏。”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壯舉啊。”
張昭歎道:“前人不是沒想過,隻是沒有陛下這麽大的魄力而已。”
“怕是隻有陛下這種殺伐果斷,冷酷無情的人才能做到吧。”
魯肅出聲道:“冷酷無情”
“這肅不同意子布的意見,彼時天下,除了劉玄德,還有誰能比陛下更為仁義的”
張昭出聲道:“心懷仁義,和冷酷無情並不衝突。”
“在我眼中,陛下確實仁義當世無人能比,不然也不會心懷天下,親自坐鎮邊關。”
“但另外一方麵,陛下之決絕冷酷,也是獨步天下,在我看來,甚至遠超曹孟德和大王……孫仲謀。”
魯肅驚訝道:“子布何出此言”
張昭冷笑道:“子敬不會有以為,能讓晉國能走到今天的陛下,真的是個大善人吧”
“你可以想想,陛下一路走來,每次到了大事決斷的時候,何嚐為人情所困”
“且不說別的,就是孫仲謀到北地後叛逃軻比能,後一同被炸死這件事情,哪有這麽湊巧”
“還有那被交換迴來的劉夫人,跟著魏國好幾年也沒自殺,怎麽偏偏迴來路上自殺了”
“吳夫人身體一直尚好,怎麽會聽到孫仲謀死去的消息,便一病不起了”
“當然,這未必是陛下做的,但隻有了解他的人,怕是知道該怎麽選,這才是最好的結局吧。”
魯肅睜大了眼睛,“子布你這都是臆測,小心禍從口出啊。”
“你在江東是這樣,總是出言犯忌,如今還是謹言慎行啊。”
張昭嗬嗬笑了起來,“子敬啊,人生在世不敢說話,是何等痛苦的事情。”
“其實我倒是很欣賞陛下,大事冷酷決斷,才是對天下負責,相比之下,孫仲謀氣量就遠遠不如了,除了會燒我房門,處處透著一股小家子氣。”
“如今大王真要是發怒把我殺了,比之死在孫仲謀手下,可有臉麵多了。”
魯肅無語,你真的就這麽想找死嗎
晉國那邊確實是在名分和後勤上,對素利所在的部落進行了一定援助,但這些東西遠不足以讓素利部族重新崛起。
而且素利為了避免部落卷入中鮮卑的大戰紛爭,下的命令是自己族人禁止離開大鮮卑山的距離,讓其他部落去摻和草原上的廝殺爭鬥。
他的想法倒也是合情合理,誰也不知道這種大規模爭鬥要持續多久,要是卷入太深,不僅拿不到好處,反而會讓部族持續失血。
然而事態發展出乎他的意料,草原上洗牌比預想要快的多,素利部族沒有來得及在裏麵撈取好處,戰火就已經開始平息了。
相比之下,先前就有一定實力的宇文部慕容部,卻是早早就加入到了爭搶中,短短一年之內,族人就膨脹了不少。
此消彼長,素利在東鮮卑中的話語權受到了不少影響,他開始擔憂這樣下去,其他諸部族壯大之後,遲早會取代自己的位置。
而此時消息傳來,晉國開始募集開拓草原,擴張疆土的部族,路線是從中鮮卑靠近關塞的南部開始,一直北上,直到達到極北之地。
而這次開拓,參與的不止是晉國選出的兵士百姓,還有邊塞的各種勢力,匈奴烏桓,丁零高句麗,甚至是鮮卑投靠的部族,皆是參與進去。
素利聽到之後,不禁有些驚疑不定,那兇虎最初的時候,可是沒說要直接介入草原啊
對此他的部下說道:“大王怕是被那兇虎騙了,他們確實沒說過介入,但也沒有說過不介入。”
別的部下氣憤道:“漢人也太狡猾了,他們是想擠壓我們的生存之地,讓我們逐漸滅亡嗎”
另外有人道:“如今情勢未明,我們必須要首先確認,晉國到底對我們的態度如何,若其真的想滅亡我們,那我們還不如和他們拚了了!”
於是在群臣勸諫之下,素利派出了自己的族弟和大臣為使節,去薊城謁見袁熙,提出了心中擔憂。
對此袁熙說道:“諸位不必擔心,我不會違背承諾的。”
“我這麽做,隻是徹底根除不死心的中鮮卑抵抗勢力而已。”
“而且這次開拓雖然以晉國為主,但並不是一家獨大,而是各族都可以參與,其中好處多勞多得,這也是一次全新的嚐試。”
“至於為什麽沒有邀請東西鮮卑,是怕兩邊誤會,因為畢竟聯盟以我為統領,必然是從語言交流,到器具形製,都要遵從漢人文字和規矩。”
“東西鮮卑對祖製很是敏感,對此我也給與足夠的尊重,所以才沒有邀請兩邊參與。”
“至於向北拓荒,隻是屬於我自己的一份執著,我隻是想看看天地之間,最北麵到底是什麽而已,不會因此侵占東西鮮卑的土地。”
對於這種說辭,使節團也挑不出毛病,其族老出聲道:“若我們也想參與的話,是不是隻要派出通曉漢人文字,依照晉國規矩行事,便能得到好處”
袁熙點頭道:“沒錯,論功行賞,朕絕不偏頗,要是立下大功,朕不吝於封賞王號,包括鮮卑部族在內。”
族老心中卻是一緊,這對於東鮮卑來說,其實並不是好事,因為東鮮卑是最為頑固的那一批,如果故步自封下去,萬一哪個鮮卑小部族得到王號崛起,東鮮卑的單於之位,會不會就此易主
使節團便離開薊城,急匆匆趕迴去給素利報信,這消息自然是對素利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在召集族商議之後,素利便做出決定,向晉國上表,同時派人加入開拓團的行列。
袁熙得到消息後,對魯肅等人道:“事情成了大半,剩下就看步度根那邊的態度了。”
辛評站在地圖旁邊,望著那條巨大的箭頭,也不由歎道;“陛下真是奇思妙想啊。”
“這道百千裏的通道,阻止了東西鮮卑融合的可能性,而是以漢人習俗為主導,將來各族融合,在關外這個地區,等於是晉國勢力的延伸。”
“其不斷擴大的勢力範圍,也會逐漸影響到相鄰的關外部族,丁零羌人,也會逐漸融入進來,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帶著頑固的鮮卑加入進來。”
“他們想要從中得到好處,卻沒有想到,陛下要的是他們拋棄自己的傳統啊。”
張昭道:“這計劃妙在,明知是餌,他們也要吃下去,不然隻會被飛速前進的其他部族遠遠拉在後麵。”
“這北上開拓的舉措,同時也能對新進形成的幾個侵略性很強的部族造成壓力,他們若不想融合,那晉國自然有了打壓他們的名分。”
“這次是典型的晉國出錢,他們出力,到了最後,他們的人力也保不住。”
“不過初期的花費,隻怕也不是個小數字啊。”
袁熙出聲道:“相比放棄關外,讓鮮卑養蠱再出現個心腹大患造成的危害,這點錢實在算不了什麽。”
“我當初對東漢徙邊的政策就很不讚同,怎麽能以內北地艱苦,花費巨大就放棄”
“就像當初漢武帝不打匈奴的話,那現在北地會變成什麽樣子”
“也許匈奴繼續強盛下去,將漢朝滅了也未可知。”
“這個戰場,你讓出來,就必然有人占據,所以我大晉的國策,便是主動出擊,將自主權永遠握在手裏,而不是期望關外異族變成甘心放牧的和平民族。”
“所以關外拓展領地,即使是個虧本買賣,也要一直投資下去,國家獲得好處,不止在於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安定強大,百姓遠離病災,就是最大最賺錢的買賣。”
“所以爾等記住,固步自封是滅亡之道,隻有向外不斷拓展,播撒華夏文明的種子,才是我漢人存續下去的最有力的保障。”
“我之所以將諸位都調到幽州邊境,便是開拓過程中,需要你們群策群力,解決一道道即將出現的難題,而我也將會一直陪著你們,應對未來那不可預知的風險。”
“君臣百姓,上下齊心,方是我晉國生存之道,銳意進取,擁抱未來,便是華夏永存的精神!”
眾人聽了,紛紛俯身拜道:“願為陛下,願為華夏,勠力同心,鞠躬盡瘁!”
袁熙微微點頭,心中升起了一股滿足感,他深切感受到了自己正在改變這個時代的步伐,將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的天下人的普遍心理,扭轉到了積極麵對疆域之外,不可知未來的探索求知,融合擴張的欲望,從此之後,這條走向天下的道路,會越來越寬,遲早有一天,會將華夏文明播撒到全世界。
接下來的日子,關外上百萬異族,在晉國的引導下,開始將開拓的方向轉向北麵,在薊城北麵燕山山脈出發,一道橫跨千裏的巨大箭頭,以開拓團的形式,逐漸向著北麵延伸,去探索那不可知之地,尋找新的未來。
魯肅看到每天傳迴來的竹簡,對張昭歎道:“陛下的這個想法,實在是可以載入史冊了。”
張昭點頭道:“確實,其意義重大,堪比大禹治水。”
魯肅來了興趣,出聲道:“子布的這個比喻,真是妙啊。”
“同是堵不如疏,大禹疏通河道,將洪水導向安全方向,而如今晉國也不是加強邊塞防守,而是主動走出去,引導甚至帶領關外異族向著其他方向開拓,等於是變相保護了華夏。”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壯舉啊。”
張昭歎道:“前人不是沒想過,隻是沒有陛下這麽大的魄力而已。”
“怕是隻有陛下這種殺伐果斷,冷酷無情的人才能做到吧。”
魯肅出聲道:“冷酷無情”
“這肅不同意子布的意見,彼時天下,除了劉玄德,還有誰能比陛下更為仁義的”
張昭出聲道:“心懷仁義,和冷酷無情並不衝突。”
“在我眼中,陛下確實仁義當世無人能比,不然也不會心懷天下,親自坐鎮邊關。”
“但另外一方麵,陛下之決絕冷酷,也是獨步天下,在我看來,甚至遠超曹孟德和大王……孫仲謀。”
魯肅驚訝道:“子布何出此言”
張昭冷笑道:“子敬不會有以為,能讓晉國能走到今天的陛下,真的是個大善人吧”
“你可以想想,陛下一路走來,每次到了大事決斷的時候,何嚐為人情所困”
“且不說別的,就是孫仲謀到北地後叛逃軻比能,後一同被炸死這件事情,哪有這麽湊巧”
“還有那被交換迴來的劉夫人,跟著魏國好幾年也沒自殺,怎麽偏偏迴來路上自殺了”
“吳夫人身體一直尚好,怎麽會聽到孫仲謀死去的消息,便一病不起了”
“當然,這未必是陛下做的,但隻有了解他的人,怕是知道該怎麽選,這才是最好的結局吧。”
魯肅睜大了眼睛,“子布你這都是臆測,小心禍從口出啊。”
“你在江東是這樣,總是出言犯忌,如今還是謹言慎行啊。”
張昭嗬嗬笑了起來,“子敬啊,人生在世不敢說話,是何等痛苦的事情。”
“其實我倒是很欣賞陛下,大事冷酷決斷,才是對天下負責,相比之下,孫仲謀氣量就遠遠不如了,除了會燒我房門,處處透著一股小家子氣。”
“如今大王真要是發怒把我殺了,比之死在孫仲謀手下,可有臉麵多了。”
魯肅無語,你真的就這麽想找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