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太極殿中,禮部尚書李綱在匯報工作。
殿中還有大理寺少卿長孫無忌,中書侍郎劉政會等人。
李綱說了許久,最終道:“臣最憂慮之處在於,北邊殘破如此,賢才凋零,尤其是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十室九空,連東都也已沒落。
至此選才之際,郡縣應者寥寥,反而是關西,晉地,蜀中人才頗盛,再有就是江南向來是文風鼎盛之所在,舉試之後,定呈南重北輕之局,臣以為要早做準備,以免有人詬病。”
李碧端坐在那裏,靜靜的聽著,科舉是她監國之後遇到的第一件大事,丈夫為此準備了很長的時間,把一個禮部尚書差點都給流放出去,可見其艱難。
李靖說了很多,南邊文人多,在科舉中占據絕對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之前有很多人都已經提到過,並不新鮮。
隻是李綱到底身份不同,由他說來便很有分量,而且他們擔心的不無道理。
北人和南人的隔閡也是一言難盡,前隋時有所緩解,天下割據這些年,又被打迴原形。
如果科舉的結果出來,是南人占據了絕對優勢,那就很不美妙了,別說有人會跳出來指責科舉不公,即便是朝中的臣下們也會覺得很不舒服。
畢竟大唐是由北向南形成一統的,北人在心理上估計就無法接受這樣一個結果。
可如果你照顧北人的想法,南邊的人恐怕也會跳腳,所以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而是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當然了,這還隻是科舉麵臨的困難之一,需要查缺補漏的地方還有很多,李綱在之前都一一列舉了出來。
……………………
等李綱說完,李碧環視殿中眾人,不急不緩的道:“選才大事,朝中已經準備多時,其中缺漏早有預見。
禮部拿出這些來給本宮聽,大可不必,解決之法才是入耳之言,科舉之後,禮部和中書最好商量一下,再報給本宮聽吧。”
李綱臉上火辣辣的,其實他本打算用這些求得皇後的支持,科舉不是禮部一個衙門的事情,其他各部都需要共同承擔。
在這個上麵進行的不很順利,因為他接掌禮部不久,又是李淵降人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跟那些開國功臣們打起交道來,本身就有礙難。
可皇後一張嘴就是隻看結果,不看過程的姿態,他再要辯駁,怕是隻能顯得他李文紀太過無能。
一句話的工夫,差點噎的這位數朝老臣翻白眼。
可見李碧的作風要比丈夫強悍的多,當然了,這也是由於她以女子之身監國,刻意為之所致。
她必須強硬起來,才能震懾住臣下,不管古今,其實女子當權大多都要比男人淩厲許多,其因就在於此。
李碧轉眼看向長孫無忌,“今年報決的人會很多,大理寺怎麽看?”
年輕的長孫無忌不由自主的挺了挺胸膛,他有點倒黴,自他降唐之後好幾年了,這是他頭一次進入到太極殿中,卻碰上了皇後監國。
更倒黴的是他日子現在不好過,和叔父長孫順德撕破臉皮之後,他徹底失去了倚仗,明裏暗裏找他麻煩的人瞬間多了起來。
他為李世民效力的時候得罪的人就不少,當上長安令之後,就更是如此,而升任大理寺少卿後,又是一個需要板起臉來,狠狠得罪人的職位。
他的把柄不太好找,可隨著大理寺少卿任期的延續,彈劾他的聲音可謂是此起彼伏。
這些他已經預料到了,倒不用太過在意,東都舊人以前為其援手,現在大多變成了仇敵,自然會受人攻訐。
可他大理寺少卿的職位乃是皇帝欽許,這種公報私仇,黨同伐異的參劾隻會讓他那位心胸狹窄,沒有臉皮的叔父自曝其短,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罷官去職了呢。
隻是他前些時按捺不住怨恨,終是將長孫安世兄弟弄進了大理寺牢獄,算是給人留下了把柄。
不但沒有把那兄弟倆一棒子敲死,反而捅了馬蜂窩。
工部尚書雲定興向皇帝求了情,親自去大理寺牢中把長孫安世兄弟接了出去,禦史台那邊也順勢開始參劾於他。
前些時弄的他很是灰頭土臉。
最近刑部郎中戴胄轉任大理寺少卿的事情已得到吏部核準,即將上任,對他來說也不是什麽好消息。
像他這種世族子弟,失去了家族的支持,而且還反目成仇,手腳其實就已經被砍去了一半。
身邊再有戴胄那樣的人掣肘,那就不是一點半點的難受了。
還有就是禦史台那班人,也有監察百官之責,和大理寺的職責有所重疊,一直在盯著他們。
好吧,也就是長孫無忌心情沉穩,堅忍不拔,換個其他人這會許就得琢磨著,情勢如此不妙,是不是請辭先外放一任緩一緩再說?
長孫無忌則倔強的很,他還就要在大理寺任上坐穩了,讓那些鬼祟之徒看一看他長孫輔機是怎樣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嗯,大丈夫來到太極殿,見皇後娘娘如此威嚴果敢,說起勾決之事來輕描淡寫,很有些要大開殺戒的樣子,頓時加了許多的小心。
“迴娘娘,臣以為選才大事,重無可重,當令行禁止,以儆效尤,臣與大理寺眾人皆以商量過了,凡在此期間,明知故犯者,都應從重論處。
無謂官職,該殺則殺,不能姑息養奸,以免之後有人不知輕重,擾了朝廷大事。”
李碧滿意的點了點頭,心說這人還算有些擔當,就是不知他那妹子在楚國夫人府過的好不好,聽說是個心懷錦繡,顛倒眾生的美人呢。
抽空倒是要見識一下,唉,躲在那裏的女人越來越多了,他總去那邊遊逛,哼,早晚怕是要鬧出事來。
“卿說的在理,不過人命關天,還是要和刑部那邊核準一下,陛下嚐言,不能無故罪於臣下,更不能濫殺以逞兇威。
煌煌之道,在於光明正大,天威之下,定懲有罪之人,諸卿都要理會此意,切記不能徇私枉法。”
殿中還有大理寺少卿長孫無忌,中書侍郎劉政會等人。
李綱說了許久,最終道:“臣最憂慮之處在於,北邊殘破如此,賢才凋零,尤其是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十室九空,連東都也已沒落。
至此選才之際,郡縣應者寥寥,反而是關西,晉地,蜀中人才頗盛,再有就是江南向來是文風鼎盛之所在,舉試之後,定呈南重北輕之局,臣以為要早做準備,以免有人詬病。”
李碧端坐在那裏,靜靜的聽著,科舉是她監國之後遇到的第一件大事,丈夫為此準備了很長的時間,把一個禮部尚書差點都給流放出去,可見其艱難。
李靖說了很多,南邊文人多,在科舉中占據絕對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之前有很多人都已經提到過,並不新鮮。
隻是李綱到底身份不同,由他說來便很有分量,而且他們擔心的不無道理。
北人和南人的隔閡也是一言難盡,前隋時有所緩解,天下割據這些年,又被打迴原形。
如果科舉的結果出來,是南人占據了絕對優勢,那就很不美妙了,別說有人會跳出來指責科舉不公,即便是朝中的臣下們也會覺得很不舒服。
畢竟大唐是由北向南形成一統的,北人在心理上估計就無法接受這樣一個結果。
可如果你照顧北人的想法,南邊的人恐怕也會跳腳,所以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而是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當然了,這還隻是科舉麵臨的困難之一,需要查缺補漏的地方還有很多,李綱在之前都一一列舉了出來。
……………………
等李綱說完,李碧環視殿中眾人,不急不緩的道:“選才大事,朝中已經準備多時,其中缺漏早有預見。
禮部拿出這些來給本宮聽,大可不必,解決之法才是入耳之言,科舉之後,禮部和中書最好商量一下,再報給本宮聽吧。”
李綱臉上火辣辣的,其實他本打算用這些求得皇後的支持,科舉不是禮部一個衙門的事情,其他各部都需要共同承擔。
在這個上麵進行的不很順利,因為他接掌禮部不久,又是李淵降人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跟那些開國功臣們打起交道來,本身就有礙難。
可皇後一張嘴就是隻看結果,不看過程的姿態,他再要辯駁,怕是隻能顯得他李文紀太過無能。
一句話的工夫,差點噎的這位數朝老臣翻白眼。
可見李碧的作風要比丈夫強悍的多,當然了,這也是由於她以女子之身監國,刻意為之所致。
她必須強硬起來,才能震懾住臣下,不管古今,其實女子當權大多都要比男人淩厲許多,其因就在於此。
李碧轉眼看向長孫無忌,“今年報決的人會很多,大理寺怎麽看?”
年輕的長孫無忌不由自主的挺了挺胸膛,他有點倒黴,自他降唐之後好幾年了,這是他頭一次進入到太極殿中,卻碰上了皇後監國。
更倒黴的是他日子現在不好過,和叔父長孫順德撕破臉皮之後,他徹底失去了倚仗,明裏暗裏找他麻煩的人瞬間多了起來。
他為李世民效力的時候得罪的人就不少,當上長安令之後,就更是如此,而升任大理寺少卿後,又是一個需要板起臉來,狠狠得罪人的職位。
他的把柄不太好找,可隨著大理寺少卿任期的延續,彈劾他的聲音可謂是此起彼伏。
這些他已經預料到了,倒不用太過在意,東都舊人以前為其援手,現在大多變成了仇敵,自然會受人攻訐。
可他大理寺少卿的職位乃是皇帝欽許,這種公報私仇,黨同伐異的參劾隻會讓他那位心胸狹窄,沒有臉皮的叔父自曝其短,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罷官去職了呢。
隻是他前些時按捺不住怨恨,終是將長孫安世兄弟弄進了大理寺牢獄,算是給人留下了把柄。
不但沒有把那兄弟倆一棒子敲死,反而捅了馬蜂窩。
工部尚書雲定興向皇帝求了情,親自去大理寺牢中把長孫安世兄弟接了出去,禦史台那邊也順勢開始參劾於他。
前些時弄的他很是灰頭土臉。
最近刑部郎中戴胄轉任大理寺少卿的事情已得到吏部核準,即將上任,對他來說也不是什麽好消息。
像他這種世族子弟,失去了家族的支持,而且還反目成仇,手腳其實就已經被砍去了一半。
身邊再有戴胄那樣的人掣肘,那就不是一點半點的難受了。
還有就是禦史台那班人,也有監察百官之責,和大理寺的職責有所重疊,一直在盯著他們。
好吧,也就是長孫無忌心情沉穩,堅忍不拔,換個其他人這會許就得琢磨著,情勢如此不妙,是不是請辭先外放一任緩一緩再說?
長孫無忌則倔強的很,他還就要在大理寺任上坐穩了,讓那些鬼祟之徒看一看他長孫輔機是怎樣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嗯,大丈夫來到太極殿,見皇後娘娘如此威嚴果敢,說起勾決之事來輕描淡寫,很有些要大開殺戒的樣子,頓時加了許多的小心。
“迴娘娘,臣以為選才大事,重無可重,當令行禁止,以儆效尤,臣與大理寺眾人皆以商量過了,凡在此期間,明知故犯者,都應從重論處。
無謂官職,該殺則殺,不能姑息養奸,以免之後有人不知輕重,擾了朝廷大事。”
李碧滿意的點了點頭,心說這人還算有些擔當,就是不知他那妹子在楚國夫人府過的好不好,聽說是個心懷錦繡,顛倒眾生的美人呢。
抽空倒是要見識一下,唉,躲在那裏的女人越來越多了,他總去那邊遊逛,哼,早晚怕是要鬧出事來。
“卿說的在理,不過人命關天,還是要和刑部那邊核準一下,陛下嚐言,不能無故罪於臣下,更不能濫殺以逞兇威。
煌煌之道,在於光明正大,天威之下,定懲有罪之人,諸卿都要理會此意,切記不能徇私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