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李禪畫好了《嬪妃對弈圖》,本應送皇上禦覽,突然他思忖何不借此機會跟皇上請求與淩樞一同南下揚州呢?揚州是李禪的故鄉,自從入朝為官,很難見得家鄉的父老。話怎麽跟皇上說,說的不好會以為假公濟私。他想到了允禧貝勒,允禧雖說不是朝中重臣,但他與皇上年歲差不離,從小一塊長大,相互的脾性都摸的透,看允禧怎麽給自己出點子。

    “千歲您知道嗎,皇上要南巡。”李禪給引到允禧的書房,剛見麵他就開門見山說出了主題。

    “哦,何時?”允禧問道。

    “明年春天,具體時間沒說。前站打點是禮部侍郎淩樞。”

    “是嗎?看樣子李大人有念頭。”允禧笑說。

    “我很想去吳地,尤其是揚州,那裏文人墨客麋集,詩書畫富甲天下。”李禪動情地說:“大人也見過鄭板橋他們的東西,我很想去多見見。”

    “宮裏有人散風說鄭板橋他們是標新立異,非正宗畫派推舉之人。你也知道,他們的勢頭不小。你還是先看了以後再說吧,盡量少說,不要討得皇上不悅。”允禧勸說道。

    “大人的意思現在不宜跟皇上說這件事?”

    “不。”允禧合了下眼簾,“讓我想想再說。”

    允禧把目光注視到李禪的畫子上,這是一幅用心畫出的美人對弈圖,人物栩栩如生,神態唿之欲出,尤其那個美人兒淩琳,畫得格外的醒目動人。李禪也是一個有心計的人,他隱隱約約聽說乾隆與淩琳的傳聞,淩琳不久前從宮女中脫穎而出,被禦封為“玉妃”,足見傳聞非是謠傳的了。更有那天親眼所見,乾隆與淩樞玩笑輕鬆之極,遠非其他近臣所能相熱的。李禪當時對那個“玉妃”有意識地多看了幾眼,入到畫中來自然神采上就多了一些韻意。

    “有了。”允禧高興地大聲道,“你把玉妃畫得象極了。她是皇上現在的寵妃,皇上見了,必定龍顏大開。記住,這時候你不要錯過了機會。”

    下午,乾隆在西暖閣召見了李禪。

    紫禁城養心殿中的西暖閣是乾隆書房兼與軍機大臣、親信人員商談機要之處。堂西南側設坐榻,坐榻上方的牆上懸有雍正皇帝寫的匾額“勤政親賢”,其聯為“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西側小間就是著名的“三希堂”,乾隆在此收藏了王羲之《快雪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洵《伯遠帖》,並由此而得名“三希堂”。

    李禪執畫軸進見的時候,乾隆正與宮廷英藉畫師郎世寧說著什麽。

    “臣李禪拜見聖上!聖上,臣遵旨,繪得《嬪妃對弈圖》一幅,請聖上禦覽。”

    內侍太監安寧從李禪手中取走畫軸。

    乾隆隨意說了聲:“平身。”接著就把眼光放到《嬪妃對弈圖》上去了。

    乾隆神態不知不覺間為之動容。喜道:“好,好!郎愛卿,你也過來看看。”

    郎世寧走了過去觀看。

    乾隆指點著:“你看,神態各異,安然自如。朕難得見得她們這般逍遙悠閑。你再看玉妃,象的如何?與你的西洋畫中的人物比,又如何?”

    “好,好。比西洋畫更為細膩傳神,更是入微大氣。李大人的手筆我異常佩服。”郎世寧由衷地讚道。

    郎世寧

    在外國人麵前爭了臉麵,乾隆心花怒:“傳朕的旨意,賜李禪白銀五百兩。”

    “喳!”安寧應道。

    李禪叩謝:“謝皇上龍恩!”

    乾隆興致所至,取筆在此圖上題詩一首:

    胭脂勻綴小桃枝,

    別苑春和二月時。

    鏡戶團鸞清書永,

    楸枰斜倚共敲棋。

    李禪見乾隆觀圖龍顏大悅,想起允禧的交待,李禪不失時機地趁勢上奏:“啟奏聖上,微臣有一事相求。”

    “愛卿有何請求,說與朕聽聽。”

    “淩樞大人遵旨打點聖上南下事宜,朝廷上下皆知,微臣意欲前往揚州……”

    “隻是到揚州?”乾隆斜眼瞄了一下李禪,笑道:“哦,我想起來了,愛卿的家鄉就是在揚州吧?”

    “啟稟聖上,微臣的家鄉是在揚州。不過,臣請求去揚州,是想多見識一些揚州畫師……”李禪道。

    “上次那幫揚州畫師在京城可是大出風頭了。”乾隆笑著說:“你去把這些人都找到……”

    李禪不知乾隆往下要說些什麽,不敢貿然應話。

    “好好看看,他們在南邊的影響是個什麽樣。”乾隆想著說。

    李禪見乾隆沒有對揚州畫師們無發難之意,膽子大了些。說了自己的心思:“皇上,臣下此行,想收進一些有代表性的畫作進宮,不知可否?”

    乾隆頗感興趣地說:“哦,那好啊,值得收藏的收進來,值得推薦的人才推薦來。”

    李禪謹慎地說道:“皇上,揚州畫派並非‘正宗’,不少人說其是‘旁門左道’,臣唯恐……”

    乾隆大樂,指著懸掛在禦室內的郎世寧《百駿圖卷》為例:“此話怎講?如此說來,郎愛卿這幅《百駿圖》也是旁門左道嘍?他用西洋畫法作中國畫,情趣別具風味,開了中國畫風之先,如何不好?!”

    “臣明白聖上旨意。”李禪在心目中極佩服乾隆敢破先規的膽識和魄力。

    乾隆開明大度地說:“有人自視正宗,朕知曉。愛卿前往各地,廣納賢才,不拘一格。不要有何顧忌。”

    乾隆如此寬和大度,令李禪激動不已,叩拜道:“皇上聖明!臣遵旨。”

    聽說乾隆恩準了李禪前往揚州,還要選取揚州畫師的字畫到宮裏來,蔣南沙一批人坐立不安了,皇上如此出格,源出何處?看來沒別人,就是這個李禪了。想當初,你姓李的是康熙帝囑老臣把你帶出來的,今天你就這般為所欲為了,狂,也太狂了。蔣南沙越想越惱,就塌了天一般。說起來也是,平民畫師的東西光明堂皇地進了內宮,他這大師的位置往哪放,豈不讓天下人遺笑大方?等到皇上臨朝聽政那天,蔣南沙迫不及待地出班奏本道:

    “啟奏聖上,臣以為李禪南下揚州不合時宜。”

    “此話怎講?”乾隆反問道。

    蔣南沙的貶毀之意顯而易見:“臣以為揚州的畫師充其量也隻是街頭上賣藝的藝人,他們的東西怎可進宮?他們的東西能進宮,我們這些禦畫師的位置往哪放?李禪平日對宮廷畫派的畫作就是不恭不敬、肆意嘲諷,他這樣做,就是要在皇上麵前標新立異……”

    “愛卿的意思朕心裏有數。朕已諭旨李禪。此事就不要再議了。”乾隆將蔣南沙的阻遏擋了迴去。“淩樞。”

    淩樞出班:“臣在。”

    乾隆詢問道:“南下打點的人馬都安排妥當了嗎?”

    淩樞迴道:“啟稟皇上,臣慎之又慎,已安排停當,隨行人員名冊造好即報稟皇上。”

    “嗯,愈快愈好。”

    “臣遵旨。”

    李禪前往允禧府報喜的時候,允禧正在書寫著一封書信,在他的書案上首,置放著一隻書好的信封,上麵寫著:揚州  鄭板橋畫師  親啟

    允禧說:“皇上已經答應了,是不是?”

    李禪作揖道:“正是。微臣特來稟報,謝大人點教之恩。”

    “毋須客套了,李大人,我倆是書畫好友,這般客氣就顯得見外了。”允禧笑著拿起書案上寫好的書箋遞給李禪:“你看看這樣寫可以嗎?”

    李禪不知是什麽,接過一看,竟是一封尋友詩信,上麵是這樣寫的:

    秋之初,香山碧雲寺偶遇揚州怪傑板橋鄭,耿耿作圖,    留得詩空,不揣冒昧,塗鴉即成。何日再謀君麵,期期以盼。

    萬丈才華繡不如,

    碧雲新拜清竹圖。

    朝廷今得鳴琴牧,

    江漢應閑問字居。

    四廓菊花新雨後,

    一缸竹葉夜涼初。

    屋梁落月吟瓊樹,

    驛遞詩筒莫遣疏。

    揚州鄭板橋見教。

    紫瓊崖主人允禧

    親筆

    允禧的詩作敘說了他與板橋邂逅的過程,描繪了他敬重板橋才華和畫品的真摯情感。作為皇家王公,能與一個布衣畫師如此平起平坐,殷殷以求與板橋溝通往來,實屬況古未有的感人軼事了。李禪這麽想到,抬起頭來竟不知該給允禧說些什麽。

    允禧不解究裏,問道:“怎麽,寫得不盡人意?”

    “不不不,殿下情意切切,幾至微臣無以表述。”李禪恭謙地說道。

    允禧快意地笑了起來:“哦?有這麽好?”

    李禪誠摯地說:“殿下不避懸殊身份、地位,與一位平民畫師索好敘友,令微臣敬佩不已。”

    “哦,我忘了告訴你。”允禧欣喜地說,“板橋的清竹圖我配好詩句之後,挑了幾幅呈送給皇上禦覽,皇上龍顏喜開,當下矜印囑如意館收藏起來了。”

    李禪亦大喜:“皇上識才重才,乃我大清帝國之大幸!板橋聞之,不知有多高興了!”

    允禧特意強調交待說:“到時別忘了把這事告訴他。”

    李禪:“殿下放心。”

    三天後,乾隆在紫禁宮太和殿登禦座,午門上鍾、鼓齊鳴,宮樂依次奏響,聲震九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分立兩旁,氣勢威武,場麵宏大壯觀。淩樞領著李禪等一行“乾隆南巡前站打點”的官員身著朝服、頂戴花翎,胸掛朝珠,從鹵簿隊伍中魚貫而過,進午門、過太和門,齊集太和殿前,按品級列位序立,在丹陛大樂聲中,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

    乾隆氣度萬千地擺了下手:“諸位愛卿平身。”

    眾臣雷鳴:“謝皇上!”

    淩樞出班奏道:“欽差淩樞率眾與聖上辭行,請賜聖意。”

    乾隆平和地說:“該說的已經說過了。一路勞心,多多自重,辛苦諸位愛卿了!”

    “聖主洪福吉祥!萬歲萬歲萬萬歲!”

    鼓樂齊鳴,威武的鼓樂聲中,淩樞率隨行眾臣登上雲紋緞帶的青頂大棚轎,拉轎的馬匹披紅掛彩,綴以紅纓、流蘇,著一色紅緞袍的民尉扛著各色彩旗前方引路,隨後是數百人的禦林軍護車,氣勢恢宏出城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以畫家的名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華秋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華秋浦並收藏以畫家的名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