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3)
愛如禪 你如佛:情僧蘇曼殊的紅塵遊曆 作者:白落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湖再度掀起風浪。
一位美麗如蝶的女子,潺潺的箏音,似蝶翩然飛舞,將蘇曼殊帶離喧囂,去一個無塵之境。那裏有清流溪澗,鳥語花香,那裏住著一位佳人,山林就是她的國。這位女子叫百助,日本彈箏女,有著輕盈的體態,動人的姿色,秀麗端雅、風情妖嬈。蘇曼殊心弦被她優美纖細的手指撥響,任由她動情地彈奏人間獨有的天籟之音。有人說這是百助給蘇曼殊設下的情網,可世間會有這麽傻的女子,將自己一同捆縛進去,不留逃走的空間?
事實上,百助是多麽無心,她隻是一個淪落天涯的賣藝女子。每一天,用自己的箏音去取悅台下的看客,一個連自己都無法顧及的柔弱女子,又何來心思去設計別人?如果說有錯,錯在她過於美好,錯在她不該動情。從選擇賣藝的那一天開始,就意味著她放棄從前的自己,戴上了華麗的麵具,對著看客強作歡顏。她比任何一個人都要害怕,害怕自己會在某一天,為某一個看客動情,害怕自己會墜入情網不能自脫。
蘇曼殊不是一個平凡的看客,他甚至無須看清她的容顏,隻在其流淌的箏音裏就能讀懂她的心事——一個寂寞伶人孤獨無助的心事,她的琴音在怨歎那些不解風情的世間男子。然而深深吸引蘇曼殊的,是百助身上所縈繞的冷豔氣質。蘇曼殊在中國一直流連於煙花柳巷,邂逅過無數才貌雙全的歌伎,也曾愛過,也曾棄過,也曾擁有,也曾失落。但這位生長在櫻花之地的日本女子所帶來的別樣風情,讓他再一次陷入宿命的糾葛裏。
因為愛慕,蘇曼殊聽完百助的演出,就匆匆去拜訪她,閱人無數的百助亦從蘇曼殊的舉止和氣韻裏讀出他的不凡。那個午後,蘇曼殊和百助煮了一壺咖啡,靜靜地品嚐,濃鬱的芳香彌漫了整個東京。直到黃昏,直至黑夜,時光匆匆走遠,餘香還久久揮之不去。因為醇鬱,所以銘心刻骨,不能忘懷。這份感覺,多年以後他們彼此想起時,心中仍難以抑止對美好的懷念。
這是一次漫長而深刻的交談,百助第一次對一個看客講述了自己悲情的身世。眼前這位年輕倜儻的男子讓她倍感親切,不曾握手,卻可以感覺到他指尖的溫度。一個人淪落天涯,嚐盡了人情淡漠,她渴望溫情和暖意,亦拒絕一些自己無法把握的關懷。或許是同為天涯淪落人,相似的遭遇讓他們一見如故,認定此番邂逅是一段奇緣。蘇曼殊想起了千年前被貶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在潯陽江畔所遇見的琵琶女。他和百助的今生,莫非就是他們的前世?在曆史輪迴的巷陌裏,他們再度重逢
,他還是當年的詩客,她亦還是那年的伶人。
這一晚,蘇曼殊給這位日本女子朗讀了《琵琶行》的詩句,講述了一段在中國史冊上流轉千年的情緣。這位彈箏女郎在夢幻中去了唐朝,看見了第一個為她寫詩的男子。這位男子轉世尋她而來,所以蘇曼殊這一生為百助寫的詩句最多。就在當夜,蘇曼殊就為她寫下一首詩“碧玉莫愁身世賤,同鄉仙子獨銷魂。袈裟點點凝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一位多情的彈箏女,天涯海角覓知音,如今知音就在身邊,觸手可及的距離,她如何可以做到不為之傾倒?
蘇曼殊是個傳奇,已經不可否認,無論是他的身世,還是他的際遇,或是情感和命數,都不同於任何一個尋常人。這對於本就多情的百助來說,無疑就是夢的迷幻和誘惑。他用僧人的玄妙,詩客的情深,打動一個期待愛、渴盼愛的寂寞女人。在紅塵深處,他們有太過相似的情懷,人人都向往繁華三千,隻有他們想要追逐一縷浪漫的孤雲。在霧裏穿行,忘記所處的國度,忘記朝代,忘記是僧人,是伶人。
蘇曼殊就是這樣輕而易舉地叩開了百助牢牢塵封的心門,她用多年的冷漠裝幀的門扉,被一個半僧半俗的男子毫不費力地推開,不知道是該歡喜還是該悲歎。她幼稚地以為,這一次交心的長談是愛的開始。她傻傻地認為,第一個為他寫詩的男子將是她此生最終的依托。卻不知,戲還沒開場,就已落幕。沒等到百助卸下今日妝顏,做迴昨天的自己,蘇曼殊再度絕情地選擇逃離。
當百助情真意切地打算以身相許,從此隻為他一人彈箏,在櫻花樹下,在明月窗前,換來的卻是蘇曼殊無情的拒絕。他太壞了,明知道最終的結局是不會在一起,偏生要去驚擾她的平靜。他拒絕的理由是那麽的冠冕堂皇,甚至讓人覺得他深情若許,有苦難言。就連拒絕,也用情詩代替,以為這樣可以減輕別人的傷痛。了卻塵緣,無以相投,於是含淚揮毫,寫下一首詩:“烏舍淩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恨不相逢未剃時,就是這麽一句詩,讓百助無言以對,讓世人原諒他的罪,並且為他感傷,為他落淚。蘇曼殊反複地動情,反複地逃離,讓人無法猜透他究竟真愛於誰。如若是世間絕代紅顏,他又為何要一次次辜負?如若是靈山萬千的佛祖,他又為何不靜心參禪,而貪戀煙火人間?如若是他自己,又為何要在心口劃上一道又一道傷痕?
他是雲,是雁,愛上了流浪,戀上了漂浮。似乎在風中來往才美麗,在
雨中穿梭才瀟灑。所以他不能落地,隻能飛翔,每一次別離,就刪去前塵舊夢,讓自己漫步在雲煙裏。
??16.宿債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場花事好,是一輪月正圓,隻是再美的開始也終究要謝幕。緣盡之時,便是決絕轉身,那時候,任誰也拉不住。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場花事好,是一輪月正圓,隻是再美的開始也終究要謝幕。緣盡之時,便是決絕轉身,那時候,任誰也拉不住。既知到最後都是別離,又何必去詢問相處的時間到底有多長久,何須去怪罪到底是誰辜負了誰。在情感麵前,無論我們怎麽做都是弱者,有些人自詡可以主宰情感,到最後卻還是被它戲弄。
或許我們應當相信,蘇曼殊每一次和一個女子產生情感,都是出於內心的喜愛。一直以來,他都活得那麽真,一個活得真實的、至情至性之人,斷然不會戴著虛偽的麵具生存於世。但蘇曼殊給世人的感覺,就是他不厭其煩地輾轉於他所鍾情的女人之間。無法抑製地放縱自己的情感,又不能掌控地選擇逃離,如此奔命,究竟是為了什麽?難道宿命就真的在他身上設置了諸多意亂情迷的局?讓他僧不僧俗不俗地活著,灑脫又彷徨,歡喜又無奈。
有人說,蘇曼殊身上披著的袈裟是他遊走於塵世的道具。是袈裟賦予了他傳奇,是袈裟給了他遁世的借口,也是袈裟讓他一次次地躲開眾人的譴責。如若沒有袈裟,他就再也不是一個和尚,隻是一個倜儻風流的年輕浪子,寫詩填詞,尋花問柳。因為這襲袈裟,蘇曼殊的詩句總離不開禪佛,離不開菩提明鏡。他的情詩參了禪意,所以被世人稱作情僧,盡管許多時候,他早已失去了做僧人的資格。
他放任情感,可是卻有尺度,蘇曼殊這一生愛過許多女子,也傷過無數女子,但他對她們隻是靈魂之愛,從未有過肉體的交合。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兒,麵對如花美眷,他可以做到如此鎮定,亦是尋常男子所不能及的。也許因為這份距離,讓蘇曼殊每次離開都可以做得相對地坦蕩、決絕。他忽略了,他掠奪的是那些女子的心,她們將心交付,換來的卻是漠然的背影。沒有什麽比心重要,也許這些女子在乎的不是身子的貞潔,而是心的背叛。尤其是青樓歌女,她們嚐盡人間冷暖,最渴望的是得到一個男子真心的嗬護。蘇曼殊給予她們希望,卻又無情地奪走,他要做的,或許是該在佛前懺悔。
也許由始至終,那個叫百助的女子就沒有怪怨過蘇曼殊,盡管她的心門被他叩開,他還在門外徘徊
,不曾入住,就莫名地遠離。以為可以從此依從一個男人,為他紅袖添香,卻終究還是做迴了伶人。迴到那個喧囂的舞台,繼續彈奏著無人能懂的箏曲。也許此生她再不希望會有一個男子聽懂她的箏音,因為世間知音隻有一人,錯過了就不會迴頭。她寧可孤獨老去,也不要一份無望的愛情。
她忘不了蘇曼殊給她的傷,更忘不了蘇曼殊帶給她的好。那個午後,那個黃昏,那個黑夜,那滿屋濃鬱的咖啡香,至今還在縈繞。而她需要依附這些芬芳和溫暖,支撐著走完以後的路。真的很悲哀,在不曾遇見蘇曼殊的時候,她雖然孤獨,至少心無所牽。自從有過一次刻骨的邂逅,她就再也迴不到當初,被柳枝撩撥過的心湖就算停止了漣漪,亦不再似從前的平靜。所以說,有些愛莫若沒有,可人若沒有了愛,沒有了際遇,又是否太過貧乏?就像一株長在深山的梅樹,從出生到老去,年年歲歲臨雪傲放,縱算風華絕代,亦是無人問津。這樣的美,要來又有何用?倒不如做一棵平凡的小草,長在陰暗潮濕的角落,卑微地活著,卻毫無怨尤。
然而,這位叫百助的女子卻在蘇曼殊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們在一起的時光短暫得就如同燈火一閃一滅的距離,確切地說,相逢隻在一首箏曲,相見就隻是一個午後。我們應當相信,一見鍾情從來都比日久生情更讓人向往,值得迴味。多少人,一輩子都無法一見鍾情,蘇曼殊不能否認,他對百助的愛是一見鍾情。之前對別的女子亦曾有過刹那傾心,但都不及這一次來得深刻生動。她是翩躚起舞的蝶,她的翅膀就是跳躍的音符,流淌的箏曲,還有靈動的心思。那種驚世冷豔的美,輕而易舉就將蘇曼殊的心攝獲。
他自問是一個見慣佳麗的男子,卻依舊擋不住她的頷首低眉。她自問是一個心寂如玉的女子,卻被他一點微笑捂暖,一個眼神擊碎。兩情相悅的結局應該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蘇曼殊卻偏生不要,他害怕自己負了如來又負卿。一片看似灑脫的雲彩,一隻看似勇敢的孤雁,其實心裏薄脆如紙,懦弱到不知所措的地步。他傲然離去的時候,心卻在顫抖,那種惶恐與不舍交集的情緒,隻有他自己獨嚐。蘇曼殊似乎習慣了這種方式,習慣了匆匆地相遇和別離,習慣了將所有的故事都導演成悲劇。
這是他命中的劫數,與人無關,卻偏偏扯痛了那麽多顆心。他在別人的心裏築夢,不等夢醒,就倉皇逃脫。但他並沒有為此引以為榮,卻痛得無以複加。如此糾結的情感讓看客都覺得無所適從,卻又像中了毒似的,期待著他以後的人生
章節。也許日本櫻花真的有著別樣魅力,蘇曼殊生命中幾段最深刻的情感都給了櫻花。而江南的煙雨帶給他更多的是一種迷離,如夢似幻,卻不刻骨銘心。
蘇曼殊逃到了印尼爪哇,以為將自己放逐到海角天涯,就能夠將過往淡淡忘記。漂遊的思緒常常會被一片簡單的風景劃傷,但在他俊秀的臉上永遠都看不到痛楚。在世人眼裏,蘇曼殊是個灑脫的狂僧,又是個飄逸的詩人,袈裟遮掩了他內心的迷亂,詩歌卻讓他擁有了許多羨慕的目光。事實上,蘇曼殊貪吃貪睡、貪圖享樂、貪戀美人,但他並不會因此怠慢荒廢對生活和革命的追求。他可以讓荒蕪的土地一夜之間春暖花開,也可以讓萬紫千紅在一瞬間紛落凋零。
蘇曼殊在印尼爪哇,任爪哇一所中華學校的英文教員,該校係光複會在南洋之大本營。這段時光,他的心因為思念百助而無法平靜,每當晚風拂過衣襟的時候,他明白自己是真的徹底失去她了。調一杯濃濃的咖啡,聽一首流淌的箏曲,放飛情緒,讓自己陷入深深的迴憶中,一個人,一想就是一整夜。那麽多的遺憾無法拾撿,那麽多的相思無從說起。這一切隻能交給文字珍藏,盛放在人生的書卷中,不是怕相忘,而是他實在需要將儲藏在心底的情感做一次徹底地釋放。
為調箏人繪像二首
收拾禪心侍鏡台,沾泥殘絮有沉衰。
湘弦灑遍胭脂淚,香火重生劫後灰。
淡掃蛾眉朝畫師,同心華髻結青絲。
一杯顏色和雙淚,寫就梨花付與誰?
寄調箏人三首
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說原來怨是親。
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嗔。
生憎花發柳含煙,東海飄零二十年。
懺盡情禪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經眠。
偷嚐天女唇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日日思卿令人老,孤窗無那正黃昏。
這些時日,蘇曼殊寫詩,沒日沒夜地寫詩。他要將內心顫抖的情愫傳遞給文字,在詩中釀造寬闊的碧海雲天。他寫下十首本事詩,字字句句道出他對百助的思念與袈裟披身的無奈。他感歎著:“我本負人今已矣,任他人作樂中箏。”他負的女子太多,可他對調箏人似乎有著不可言說的情結。這個日本女郎用最簡短的時光潛入他的心間,雖然還是失去,卻讓萍水相逢有了刻骨的深銘。
??17.批命
與緣
相遇,與禪相守,紅塵是他的菩提道場,此生他將永遠生活在夢與醒的邊緣。
若我離去,請你一定要在秋天之前將我忘記,因為我害怕那漫天紛飛的落葉,會讓你悲傷得不能自已。偶然寫下這句話,看似無意,又好像在祭奠一段從指端流失的華年。昨日流光如今日,今日容顏已改。當一個人總是感歎過往的時候,意味著他的心已滋長了綠苔,就像一扇被歲月風蝕的重門,角落裏不知何時攀附了藤蔓和苔蘚。時間就是這麽倉促老去,在你低眉沉思的時候,在你舉手揮別的時候,在你靜坐禪定的時候。
迴首之時,歲月的忘川已被蒼茫風煙所湮沒,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深記來時的路,卻再也不能沿路返迴。很多人一路行來喜歡留下印記,以為這樣就不會迷失自己。卻不知,一片落葉,一枚飛花,一粒寒雪,都會將路徑更改。我們做任何事,愛任何人,都不要問緣由,不要問結果。你在此岸,看不到彼岸花開,卻可以想像春光陌上,又是鶯飛草長的一年。
在徹底失去一個人的時候,你能做的就隻是追憶。懷念一個人,就要懷念與之相關的一切,讓自己沉醉進去,不留後路。當我們反複地讀蘇曼殊寫給彈箏人的情詩,就會完全忽略他也曾有過無情,甚至會為他的無情尋找感動的借口。“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所謂情僧當如是,蘇曼殊的詩不是單一的人間男女情愛,亦不是純粹的佛法禪理。他詩中有情,情中有禪,讓讀過的人無不為之涕淚。
那個遠在日本東京的彈箏人,捧讀蘇曼殊為她填寫的詩章,心中又會是何種滋味?或許她甘願用永久的離別,換取這諸多的深情厚誼。如若沒有辜負,沒有離棄,蘇曼殊又怎會用許多不眠之夜,寫下如此多的詩句。一個在千年前就為她寫詩的男子,輪迴到今世,依舊不忘那一世的諾言。不由自主地想起三生石,那些關於前世今生的美麗傳說。那一世,他為詩人,她是歌女。這一世,他是僧客,她為伶人。他們因相逢而深刻,因錯過而美麗,許多時候,我們寧願接受破碎與殘缺。就像一部戲劇,因為悲情的片段讓人深陷不已,繼而永世難忘。
1910年,二十七歲的蘇曼殊繼續任教於爪哇這所中華學校。空閑時間,除了寫情詩,另外還將一部英譯的《燕子箋》完稿。在此期間,蘇曼殊邂逅了莊湘之女雪鴻。人生無處不相逢,曾經相愛的人,曾經拋閃的事,總是會在你不經意之時貿然而來。你以為會為過往的錯誤而倉皇不安,卻不知流年日深,彼此早已學會了平靜。當年蘇曼殊辭
去莊湘的請求,拒絕和雪鴻成親,他雖心生愧疚,卻從不後悔。由始至終他都認為自己是佛前的芥子,雖躲不過命定情緣,卻終究不能貪戀人間情愛。
當蘇曼殊再度與這位美麗女子相遇時,發覺她早已懂得寬恕,像佛祖寬恕他的罪過,像風原諒一朵花的芳香,像水包容一株草的招搖。時間真的可以將一切都淡去,隻是在淡去之前,沒有人會相信,原來深刻的愛也可以那樣的無謂。蘇曼殊不同,他從一段情感中走出來,又跌進另一個故事裏。杯中的茶還沒有喝到無味,又換上一杯濃鬱的咖啡。對於蘇曼殊來說,雪鴻是那杯隔夜的苦茶,雖然苦,但早已涼卻,已經再無品嚐的可能。而百助卻是那杯剛剛倒掉的咖啡,杯身還是熱的,芬芳久久縈繞不去。
蘇曼殊沒有告訴雪鴻關於他和彈箏人的故事,因為他們之間的篇章也早早畫上了句號。曾經交過心的人無須太多言語,彼此都可以明白心底的秘密。隻是相聚在一起,喝下一夜的苦茗,天亮之後又要分道揚鑣,過著毫無瓜葛的生活。雪鴻深知,飄零是蘇曼殊此生的歸宿,她已無遺憾,因為她明白這世間沒有哪個女子可以徹底將他俘虜擁有。做一片在他身邊漂浮過的雲,投入過他的波心已然足矣。
仿佛蘇曼殊愛過的女人都那麽地善解人意,她們可以默默地相愛,也從未有過任何的糾纏,似乎彼此在相愛之前就寫下了離別的契約。又或許她們都是驕傲的女子,不肯為一個觸摸不到的誓約而苦苦相逼。這世間的愛本就是你情我願,打劫而來的幸福注定會是不幸。蘇曼殊是幸運的,他愛過許多人,又被許多人所愛。從來都是他辜負別人,而沒有人早先辜負他。在彼此結識的時候,就將愛情做了場賭注,下注的是紅顏,蘇曼殊是莊家。
他們在一起喝冷言熱語的茶,寫郎情妾意的詩,演陰晴圓缺的戲,那是因為他們還有足夠多的青春可以在塵世揮霍。他們曾經微笑地唱著相逢是首歌,又含著淚說離別隻是暫時的錯過。他們的人生就像冬日橫斜的枝影,絢爛的年華擋不住一夜風雪。許多人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別,亦是因為如此匆匆,才會記憶深刻。而後所有的種種都隻是在夢裏,隔著現實的距離,傷害才不會那麽重。
雪鴻帶上了蘇曼殊完稿的《燕子箋》,打算拿去西班牙馬德裏謀求出版。他們這一次,重逢於渡口,離別於渡口。蘇曼殊是那株無花無果的菩提樹,雪鴻是那個提著空籃子打他身邊走過的婦人。相逢一笑,相離亦是一笑。他們揮手,直到煙嵐霧靄模糊了視線,再也分辨不清路在何方。
此後車水馬龍、煙塵飛揚的世界,誰也不知道該去哪裏尋找對方。
他終究還是病了,以為憑借一雙翅膀飛渡千山萬水,可以不懼風雨來襲;以為轉身的刹那,就可以斬斷千絲萬縷的情愫。他多麽希望生命中的宴會都是流水席,聚時歡喜,散後忘記。但他不是無情之人,雖做不到一生扶持,不離不棄,卻也不能做到冷漠無心,毫不關己。
本事詩三首
無量春愁無量恨,一時都向指間鳴。
我亦艱難多病日,那堪重聽八雲箏。
碧玉莫愁身世賤,同鄉仙子獨銷魂。
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
相憐病骨輕於蝶,夢入羅浮萬裏雲。
贈爾多情書一卷,他年重檢石榴裙。
與緣相遇,與禪相守,紅塵是他的菩提道場,此生他將永遠生活在夢與醒的邊緣。許多人讀他的詩,讀到心痛不已,包括他自己。詩人常常被自己的詩句感動得淚流滿麵,戲子經常為自己扮演的角色投入到不能自拔。我們都是最平凡的人,因為平凡,所以會輕易被一段緣分打動,被一個路人劫持。
蘇曼殊原本是打算去印度的,卻病臥在床。在遙遠的異國他鄉,一個人的羈旅生涯讓他深嚐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奈何囊中羞澀,他過得窮困潦倒,在給好友高天梅和柳亞子的書信中有寫著:“咯血之疾複發,羈旅六月,已費去七百餘金,故未能赴印。”蘇曼殊這一生似乎大多在潦倒中度過,長年的漂泊以及隨意的揮霍,讓他根本就沒有絲毫積蓄。病時就一個人躲在淩亂的小屋子裏,坐擁棉被,喝水度日。
無論平日多麽堅強,一個人病時心是最脆弱的,此時需要的是一個知曉冷暖的人陪伴在身邊,給予關懷與嗬護。寂寞的時候,他喝一杯白水,感歎這流水孤雲的一生。想起剃度時法師說他此生注定情多。他卻猶自不信,認為自己隻要誠心修佛參禪,便可以跳出三界,免去輪迴,又怎會抵不過塵世的情劫?渺渺人世,形如虛幻,有一天,我們離去,帶不走世間的一草一木。
??18.沉淪
無法挽留的是時光,無法迴頭的是情感,承諾是那麽不可靠,我們經常看著往事的背影,獨自站在風中淚流滿麵。
繁華如夢,夢已無痕。塵緣路上,相遇是刹那,相忘也是一念之間。無法挽留的是時光,無法迴頭的是情感,承諾是那麽不可靠,我們經常看著往事的背影,獨自站在風中淚流滿麵。
明知時光會帶走一切,連同你,連同我,可還是會害怕自己像青梅一樣徇香而落,像春雪一樣遇見陽光就消融,像蟬蟲一樣老死在秋天。
蘇曼殊自問是一個僧人,當看淡榮辱,無懼生死。可當他一個人躺在異國的病榻上,心底卻害怕,害怕會這樣悄然無聲地死去,在某個風雨交加的白日,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人孤獨地死去。過往所有的夢想,所有的愛憎,就在瞬間灰飛煙滅。他甚至還來不及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句遺言,沒有機會再看一次愛人的眼睛,沒有機會跪在佛前抖落生前的罪過。這世間,可以坦然從容麵對死亡的人真的不多,或許他早已交代好了一切,死亡是自己給人生布下的最後一局棋。
所幸災難都隻是暫時的,一切都會過去,病得再久也會有康複的時候,就如同再漫長的雨季也會有停息的那一天,除非病入膏肓,世間再無醫治的良藥。我們都會走到無藥可救的那一日,要麽自然老死,要麽死於意外,結局都一樣,隻是過程有長短之分。許多厭世之人總是會生出求死之心,可當生命真的結束的那一刻,難道不會心存悔意?可是離弦之箭,不能迴頭,遺憾與悲劇就是如此造成。
病愈之後的蘇曼殊又重新找迴了自己,那顆支離破碎的心慢慢地拚湊修複。他一邊靜養,一邊任教,困窘的生活得以緩解。可他仍改不了貪吃的習慣,大病初愈飲食就沒有規律。抽煙、飲酒、吃糖,是他生活的樂趣。逝去的情感漸漸從心中放下,煙酒糖成了知己,醉了就寫一些歪詩。有時候連他自己都質疑,蘇曼殊,你還是個和尚嗎?和尚不是該住在廟裏,每日敲著木魚,背誦經文,不是該粗茶素齋,六根清淨嗎?
可蘇曼殊起誓,他如此荒誕的行為,絕非是為了與眾不同,用來吸引眾生的目光。他隻是道行太淺,克製不了自己,他喝酒吃肉,並不是單純地貪圖享樂,而是心底一種強烈的欲望驅使他需要釋放世俗的壓力。也許世人會以為這是最虛偽的借口,可蘇曼殊確實有他的資本,他睿智多才,悟性高。在寺院,住持遷就於他,佛祖亦包容他。在紅塵,他有交心的朋友,有生死與共的紅顏。世無完人,縱是佛,也會犯不可饒恕的錯誤,也會有不能彌補的缺陷。心生慈悲,學會容忍和寬恕,這樣人生才會有更多的樂趣。
蘇曼殊是一個在豁達與狹隘、堅強與懦弱之間徜徉的人,有時候他可以為自己的喜好不顧一切,有時候他又會壓抑心中的熱情,傷人傷己。每一天有太多的意外發生,沒有誰可以完全掌控好內心的情緒,做到平靜舒緩、收
一位美麗如蝶的女子,潺潺的箏音,似蝶翩然飛舞,將蘇曼殊帶離喧囂,去一個無塵之境。那裏有清流溪澗,鳥語花香,那裏住著一位佳人,山林就是她的國。這位女子叫百助,日本彈箏女,有著輕盈的體態,動人的姿色,秀麗端雅、風情妖嬈。蘇曼殊心弦被她優美纖細的手指撥響,任由她動情地彈奏人間獨有的天籟之音。有人說這是百助給蘇曼殊設下的情網,可世間會有這麽傻的女子,將自己一同捆縛進去,不留逃走的空間?
事實上,百助是多麽無心,她隻是一個淪落天涯的賣藝女子。每一天,用自己的箏音去取悅台下的看客,一個連自己都無法顧及的柔弱女子,又何來心思去設計別人?如果說有錯,錯在她過於美好,錯在她不該動情。從選擇賣藝的那一天開始,就意味著她放棄從前的自己,戴上了華麗的麵具,對著看客強作歡顏。她比任何一個人都要害怕,害怕自己會在某一天,為某一個看客動情,害怕自己會墜入情網不能自脫。
蘇曼殊不是一個平凡的看客,他甚至無須看清她的容顏,隻在其流淌的箏音裏就能讀懂她的心事——一個寂寞伶人孤獨無助的心事,她的琴音在怨歎那些不解風情的世間男子。然而深深吸引蘇曼殊的,是百助身上所縈繞的冷豔氣質。蘇曼殊在中國一直流連於煙花柳巷,邂逅過無數才貌雙全的歌伎,也曾愛過,也曾棄過,也曾擁有,也曾失落。但這位生長在櫻花之地的日本女子所帶來的別樣風情,讓他再一次陷入宿命的糾葛裏。
因為愛慕,蘇曼殊聽完百助的演出,就匆匆去拜訪她,閱人無數的百助亦從蘇曼殊的舉止和氣韻裏讀出他的不凡。那個午後,蘇曼殊和百助煮了一壺咖啡,靜靜地品嚐,濃鬱的芳香彌漫了整個東京。直到黃昏,直至黑夜,時光匆匆走遠,餘香還久久揮之不去。因為醇鬱,所以銘心刻骨,不能忘懷。這份感覺,多年以後他們彼此想起時,心中仍難以抑止對美好的懷念。
這是一次漫長而深刻的交談,百助第一次對一個看客講述了自己悲情的身世。眼前這位年輕倜儻的男子讓她倍感親切,不曾握手,卻可以感覺到他指尖的溫度。一個人淪落天涯,嚐盡了人情淡漠,她渴望溫情和暖意,亦拒絕一些自己無法把握的關懷。或許是同為天涯淪落人,相似的遭遇讓他們一見如故,認定此番邂逅是一段奇緣。蘇曼殊想起了千年前被貶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在潯陽江畔所遇見的琵琶女。他和百助的今生,莫非就是他們的前世?在曆史輪迴的巷陌裏,他們再度重逢
,他還是當年的詩客,她亦還是那年的伶人。
這一晚,蘇曼殊給這位日本女子朗讀了《琵琶行》的詩句,講述了一段在中國史冊上流轉千年的情緣。這位彈箏女郎在夢幻中去了唐朝,看見了第一個為她寫詩的男子。這位男子轉世尋她而來,所以蘇曼殊這一生為百助寫的詩句最多。就在當夜,蘇曼殊就為她寫下一首詩“碧玉莫愁身世賤,同鄉仙子獨銷魂。袈裟點點凝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一位多情的彈箏女,天涯海角覓知音,如今知音就在身邊,觸手可及的距離,她如何可以做到不為之傾倒?
蘇曼殊是個傳奇,已經不可否認,無論是他的身世,還是他的際遇,或是情感和命數,都不同於任何一個尋常人。這對於本就多情的百助來說,無疑就是夢的迷幻和誘惑。他用僧人的玄妙,詩客的情深,打動一個期待愛、渴盼愛的寂寞女人。在紅塵深處,他們有太過相似的情懷,人人都向往繁華三千,隻有他們想要追逐一縷浪漫的孤雲。在霧裏穿行,忘記所處的國度,忘記朝代,忘記是僧人,是伶人。
蘇曼殊就是這樣輕而易舉地叩開了百助牢牢塵封的心門,她用多年的冷漠裝幀的門扉,被一個半僧半俗的男子毫不費力地推開,不知道是該歡喜還是該悲歎。她幼稚地以為,這一次交心的長談是愛的開始。她傻傻地認為,第一個為他寫詩的男子將是她此生最終的依托。卻不知,戲還沒開場,就已落幕。沒等到百助卸下今日妝顏,做迴昨天的自己,蘇曼殊再度絕情地選擇逃離。
當百助情真意切地打算以身相許,從此隻為他一人彈箏,在櫻花樹下,在明月窗前,換來的卻是蘇曼殊無情的拒絕。他太壞了,明知道最終的結局是不會在一起,偏生要去驚擾她的平靜。他拒絕的理由是那麽的冠冕堂皇,甚至讓人覺得他深情若許,有苦難言。就連拒絕,也用情詩代替,以為這樣可以減輕別人的傷痛。了卻塵緣,無以相投,於是含淚揮毫,寫下一首詩:“烏舍淩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恨不相逢未剃時,就是這麽一句詩,讓百助無言以對,讓世人原諒他的罪,並且為他感傷,為他落淚。蘇曼殊反複地動情,反複地逃離,讓人無法猜透他究竟真愛於誰。如若是世間絕代紅顏,他又為何要一次次辜負?如若是靈山萬千的佛祖,他又為何不靜心參禪,而貪戀煙火人間?如若是他自己,又為何要在心口劃上一道又一道傷痕?
他是雲,是雁,愛上了流浪,戀上了漂浮。似乎在風中來往才美麗,在
雨中穿梭才瀟灑。所以他不能落地,隻能飛翔,每一次別離,就刪去前塵舊夢,讓自己漫步在雲煙裏。
??16.宿債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場花事好,是一輪月正圓,隻是再美的開始也終究要謝幕。緣盡之時,便是決絕轉身,那時候,任誰也拉不住。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場花事好,是一輪月正圓,隻是再美的開始也終究要謝幕。緣盡之時,便是決絕轉身,那時候,任誰也拉不住。既知到最後都是別離,又何必去詢問相處的時間到底有多長久,何須去怪罪到底是誰辜負了誰。在情感麵前,無論我們怎麽做都是弱者,有些人自詡可以主宰情感,到最後卻還是被它戲弄。
或許我們應當相信,蘇曼殊每一次和一個女子產生情感,都是出於內心的喜愛。一直以來,他都活得那麽真,一個活得真實的、至情至性之人,斷然不會戴著虛偽的麵具生存於世。但蘇曼殊給世人的感覺,就是他不厭其煩地輾轉於他所鍾情的女人之間。無法抑製地放縱自己的情感,又不能掌控地選擇逃離,如此奔命,究竟是為了什麽?難道宿命就真的在他身上設置了諸多意亂情迷的局?讓他僧不僧俗不俗地活著,灑脫又彷徨,歡喜又無奈。
有人說,蘇曼殊身上披著的袈裟是他遊走於塵世的道具。是袈裟賦予了他傳奇,是袈裟給了他遁世的借口,也是袈裟讓他一次次地躲開眾人的譴責。如若沒有袈裟,他就再也不是一個和尚,隻是一個倜儻風流的年輕浪子,寫詩填詞,尋花問柳。因為這襲袈裟,蘇曼殊的詩句總離不開禪佛,離不開菩提明鏡。他的情詩參了禪意,所以被世人稱作情僧,盡管許多時候,他早已失去了做僧人的資格。
他放任情感,可是卻有尺度,蘇曼殊這一生愛過許多女子,也傷過無數女子,但他對她們隻是靈魂之愛,從未有過肉體的交合。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兒,麵對如花美眷,他可以做到如此鎮定,亦是尋常男子所不能及的。也許因為這份距離,讓蘇曼殊每次離開都可以做得相對地坦蕩、決絕。他忽略了,他掠奪的是那些女子的心,她們將心交付,換來的卻是漠然的背影。沒有什麽比心重要,也許這些女子在乎的不是身子的貞潔,而是心的背叛。尤其是青樓歌女,她們嚐盡人間冷暖,最渴望的是得到一個男子真心的嗬護。蘇曼殊給予她們希望,卻又無情地奪走,他要做的,或許是該在佛前懺悔。
也許由始至終,那個叫百助的女子就沒有怪怨過蘇曼殊,盡管她的心門被他叩開,他還在門外徘徊
,不曾入住,就莫名地遠離。以為可以從此依從一個男人,為他紅袖添香,卻終究還是做迴了伶人。迴到那個喧囂的舞台,繼續彈奏著無人能懂的箏曲。也許此生她再不希望會有一個男子聽懂她的箏音,因為世間知音隻有一人,錯過了就不會迴頭。她寧可孤獨老去,也不要一份無望的愛情。
她忘不了蘇曼殊給她的傷,更忘不了蘇曼殊帶給她的好。那個午後,那個黃昏,那個黑夜,那滿屋濃鬱的咖啡香,至今還在縈繞。而她需要依附這些芬芳和溫暖,支撐著走完以後的路。真的很悲哀,在不曾遇見蘇曼殊的時候,她雖然孤獨,至少心無所牽。自從有過一次刻骨的邂逅,她就再也迴不到當初,被柳枝撩撥過的心湖就算停止了漣漪,亦不再似從前的平靜。所以說,有些愛莫若沒有,可人若沒有了愛,沒有了際遇,又是否太過貧乏?就像一株長在深山的梅樹,從出生到老去,年年歲歲臨雪傲放,縱算風華絕代,亦是無人問津。這樣的美,要來又有何用?倒不如做一棵平凡的小草,長在陰暗潮濕的角落,卑微地活著,卻毫無怨尤。
然而,這位叫百助的女子卻在蘇曼殊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們在一起的時光短暫得就如同燈火一閃一滅的距離,確切地說,相逢隻在一首箏曲,相見就隻是一個午後。我們應當相信,一見鍾情從來都比日久生情更讓人向往,值得迴味。多少人,一輩子都無法一見鍾情,蘇曼殊不能否認,他對百助的愛是一見鍾情。之前對別的女子亦曾有過刹那傾心,但都不及這一次來得深刻生動。她是翩躚起舞的蝶,她的翅膀就是跳躍的音符,流淌的箏曲,還有靈動的心思。那種驚世冷豔的美,輕而易舉就將蘇曼殊的心攝獲。
他自問是一個見慣佳麗的男子,卻依舊擋不住她的頷首低眉。她自問是一個心寂如玉的女子,卻被他一點微笑捂暖,一個眼神擊碎。兩情相悅的結局應該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蘇曼殊卻偏生不要,他害怕自己負了如來又負卿。一片看似灑脫的雲彩,一隻看似勇敢的孤雁,其實心裏薄脆如紙,懦弱到不知所措的地步。他傲然離去的時候,心卻在顫抖,那種惶恐與不舍交集的情緒,隻有他自己獨嚐。蘇曼殊似乎習慣了這種方式,習慣了匆匆地相遇和別離,習慣了將所有的故事都導演成悲劇。
這是他命中的劫數,與人無關,卻偏偏扯痛了那麽多顆心。他在別人的心裏築夢,不等夢醒,就倉皇逃脫。但他並沒有為此引以為榮,卻痛得無以複加。如此糾結的情感讓看客都覺得無所適從,卻又像中了毒似的,期待著他以後的人生
章節。也許日本櫻花真的有著別樣魅力,蘇曼殊生命中幾段最深刻的情感都給了櫻花。而江南的煙雨帶給他更多的是一種迷離,如夢似幻,卻不刻骨銘心。
蘇曼殊逃到了印尼爪哇,以為將自己放逐到海角天涯,就能夠將過往淡淡忘記。漂遊的思緒常常會被一片簡單的風景劃傷,但在他俊秀的臉上永遠都看不到痛楚。在世人眼裏,蘇曼殊是個灑脫的狂僧,又是個飄逸的詩人,袈裟遮掩了他內心的迷亂,詩歌卻讓他擁有了許多羨慕的目光。事實上,蘇曼殊貪吃貪睡、貪圖享樂、貪戀美人,但他並不會因此怠慢荒廢對生活和革命的追求。他可以讓荒蕪的土地一夜之間春暖花開,也可以讓萬紫千紅在一瞬間紛落凋零。
蘇曼殊在印尼爪哇,任爪哇一所中華學校的英文教員,該校係光複會在南洋之大本營。這段時光,他的心因為思念百助而無法平靜,每當晚風拂過衣襟的時候,他明白自己是真的徹底失去她了。調一杯濃濃的咖啡,聽一首流淌的箏曲,放飛情緒,讓自己陷入深深的迴憶中,一個人,一想就是一整夜。那麽多的遺憾無法拾撿,那麽多的相思無從說起。這一切隻能交給文字珍藏,盛放在人生的書卷中,不是怕相忘,而是他實在需要將儲藏在心底的情感做一次徹底地釋放。
為調箏人繪像二首
收拾禪心侍鏡台,沾泥殘絮有沉衰。
湘弦灑遍胭脂淚,香火重生劫後灰。
淡掃蛾眉朝畫師,同心華髻結青絲。
一杯顏色和雙淚,寫就梨花付與誰?
寄調箏人三首
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說原來怨是親。
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嗔。
生憎花發柳含煙,東海飄零二十年。
懺盡情禪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經眠。
偷嚐天女唇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日日思卿令人老,孤窗無那正黃昏。
這些時日,蘇曼殊寫詩,沒日沒夜地寫詩。他要將內心顫抖的情愫傳遞給文字,在詩中釀造寬闊的碧海雲天。他寫下十首本事詩,字字句句道出他對百助的思念與袈裟披身的無奈。他感歎著:“我本負人今已矣,任他人作樂中箏。”他負的女子太多,可他對調箏人似乎有著不可言說的情結。這個日本女郎用最簡短的時光潛入他的心間,雖然還是失去,卻讓萍水相逢有了刻骨的深銘。
??17.批命
與緣
相遇,與禪相守,紅塵是他的菩提道場,此生他將永遠生活在夢與醒的邊緣。
若我離去,請你一定要在秋天之前將我忘記,因為我害怕那漫天紛飛的落葉,會讓你悲傷得不能自已。偶然寫下這句話,看似無意,又好像在祭奠一段從指端流失的華年。昨日流光如今日,今日容顏已改。當一個人總是感歎過往的時候,意味著他的心已滋長了綠苔,就像一扇被歲月風蝕的重門,角落裏不知何時攀附了藤蔓和苔蘚。時間就是這麽倉促老去,在你低眉沉思的時候,在你舉手揮別的時候,在你靜坐禪定的時候。
迴首之時,歲月的忘川已被蒼茫風煙所湮沒,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深記來時的路,卻再也不能沿路返迴。很多人一路行來喜歡留下印記,以為這樣就不會迷失自己。卻不知,一片落葉,一枚飛花,一粒寒雪,都會將路徑更改。我們做任何事,愛任何人,都不要問緣由,不要問結果。你在此岸,看不到彼岸花開,卻可以想像春光陌上,又是鶯飛草長的一年。
在徹底失去一個人的時候,你能做的就隻是追憶。懷念一個人,就要懷念與之相關的一切,讓自己沉醉進去,不留後路。當我們反複地讀蘇曼殊寫給彈箏人的情詩,就會完全忽略他也曾有過無情,甚至會為他的無情尋找感動的借口。“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所謂情僧當如是,蘇曼殊的詩不是單一的人間男女情愛,亦不是純粹的佛法禪理。他詩中有情,情中有禪,讓讀過的人無不為之涕淚。
那個遠在日本東京的彈箏人,捧讀蘇曼殊為她填寫的詩章,心中又會是何種滋味?或許她甘願用永久的離別,換取這諸多的深情厚誼。如若沒有辜負,沒有離棄,蘇曼殊又怎會用許多不眠之夜,寫下如此多的詩句。一個在千年前就為她寫詩的男子,輪迴到今世,依舊不忘那一世的諾言。不由自主地想起三生石,那些關於前世今生的美麗傳說。那一世,他為詩人,她是歌女。這一世,他是僧客,她為伶人。他們因相逢而深刻,因錯過而美麗,許多時候,我們寧願接受破碎與殘缺。就像一部戲劇,因為悲情的片段讓人深陷不已,繼而永世難忘。
1910年,二十七歲的蘇曼殊繼續任教於爪哇這所中華學校。空閑時間,除了寫情詩,另外還將一部英譯的《燕子箋》完稿。在此期間,蘇曼殊邂逅了莊湘之女雪鴻。人生無處不相逢,曾經相愛的人,曾經拋閃的事,總是會在你不經意之時貿然而來。你以為會為過往的錯誤而倉皇不安,卻不知流年日深,彼此早已學會了平靜。當年蘇曼殊辭
去莊湘的請求,拒絕和雪鴻成親,他雖心生愧疚,卻從不後悔。由始至終他都認為自己是佛前的芥子,雖躲不過命定情緣,卻終究不能貪戀人間情愛。
當蘇曼殊再度與這位美麗女子相遇時,發覺她早已懂得寬恕,像佛祖寬恕他的罪過,像風原諒一朵花的芳香,像水包容一株草的招搖。時間真的可以將一切都淡去,隻是在淡去之前,沒有人會相信,原來深刻的愛也可以那樣的無謂。蘇曼殊不同,他從一段情感中走出來,又跌進另一個故事裏。杯中的茶還沒有喝到無味,又換上一杯濃鬱的咖啡。對於蘇曼殊來說,雪鴻是那杯隔夜的苦茶,雖然苦,但早已涼卻,已經再無品嚐的可能。而百助卻是那杯剛剛倒掉的咖啡,杯身還是熱的,芬芳久久縈繞不去。
蘇曼殊沒有告訴雪鴻關於他和彈箏人的故事,因為他們之間的篇章也早早畫上了句號。曾經交過心的人無須太多言語,彼此都可以明白心底的秘密。隻是相聚在一起,喝下一夜的苦茗,天亮之後又要分道揚鑣,過著毫無瓜葛的生活。雪鴻深知,飄零是蘇曼殊此生的歸宿,她已無遺憾,因為她明白這世間沒有哪個女子可以徹底將他俘虜擁有。做一片在他身邊漂浮過的雲,投入過他的波心已然足矣。
仿佛蘇曼殊愛過的女人都那麽地善解人意,她們可以默默地相愛,也從未有過任何的糾纏,似乎彼此在相愛之前就寫下了離別的契約。又或許她們都是驕傲的女子,不肯為一個觸摸不到的誓約而苦苦相逼。這世間的愛本就是你情我願,打劫而來的幸福注定會是不幸。蘇曼殊是幸運的,他愛過許多人,又被許多人所愛。從來都是他辜負別人,而沒有人早先辜負他。在彼此結識的時候,就將愛情做了場賭注,下注的是紅顏,蘇曼殊是莊家。
他們在一起喝冷言熱語的茶,寫郎情妾意的詩,演陰晴圓缺的戲,那是因為他們還有足夠多的青春可以在塵世揮霍。他們曾經微笑地唱著相逢是首歌,又含著淚說離別隻是暫時的錯過。他們的人生就像冬日橫斜的枝影,絢爛的年華擋不住一夜風雪。許多人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別,亦是因為如此匆匆,才會記憶深刻。而後所有的種種都隻是在夢裏,隔著現實的距離,傷害才不會那麽重。
雪鴻帶上了蘇曼殊完稿的《燕子箋》,打算拿去西班牙馬德裏謀求出版。他們這一次,重逢於渡口,離別於渡口。蘇曼殊是那株無花無果的菩提樹,雪鴻是那個提著空籃子打他身邊走過的婦人。相逢一笑,相離亦是一笑。他們揮手,直到煙嵐霧靄模糊了視線,再也分辨不清路在何方。
此後車水馬龍、煙塵飛揚的世界,誰也不知道該去哪裏尋找對方。
他終究還是病了,以為憑借一雙翅膀飛渡千山萬水,可以不懼風雨來襲;以為轉身的刹那,就可以斬斷千絲萬縷的情愫。他多麽希望生命中的宴會都是流水席,聚時歡喜,散後忘記。但他不是無情之人,雖做不到一生扶持,不離不棄,卻也不能做到冷漠無心,毫不關己。
本事詩三首
無量春愁無量恨,一時都向指間鳴。
我亦艱難多病日,那堪重聽八雲箏。
碧玉莫愁身世賤,同鄉仙子獨銷魂。
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
相憐病骨輕於蝶,夢入羅浮萬裏雲。
贈爾多情書一卷,他年重檢石榴裙。
與緣相遇,與禪相守,紅塵是他的菩提道場,此生他將永遠生活在夢與醒的邊緣。許多人讀他的詩,讀到心痛不已,包括他自己。詩人常常被自己的詩句感動得淚流滿麵,戲子經常為自己扮演的角色投入到不能自拔。我們都是最平凡的人,因為平凡,所以會輕易被一段緣分打動,被一個路人劫持。
蘇曼殊原本是打算去印度的,卻病臥在床。在遙遠的異國他鄉,一個人的羈旅生涯讓他深嚐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奈何囊中羞澀,他過得窮困潦倒,在給好友高天梅和柳亞子的書信中有寫著:“咯血之疾複發,羈旅六月,已費去七百餘金,故未能赴印。”蘇曼殊這一生似乎大多在潦倒中度過,長年的漂泊以及隨意的揮霍,讓他根本就沒有絲毫積蓄。病時就一個人躲在淩亂的小屋子裏,坐擁棉被,喝水度日。
無論平日多麽堅強,一個人病時心是最脆弱的,此時需要的是一個知曉冷暖的人陪伴在身邊,給予關懷與嗬護。寂寞的時候,他喝一杯白水,感歎這流水孤雲的一生。想起剃度時法師說他此生注定情多。他卻猶自不信,認為自己隻要誠心修佛參禪,便可以跳出三界,免去輪迴,又怎會抵不過塵世的情劫?渺渺人世,形如虛幻,有一天,我們離去,帶不走世間的一草一木。
??18.沉淪
無法挽留的是時光,無法迴頭的是情感,承諾是那麽不可靠,我們經常看著往事的背影,獨自站在風中淚流滿麵。
繁華如夢,夢已無痕。塵緣路上,相遇是刹那,相忘也是一念之間。無法挽留的是時光,無法迴頭的是情感,承諾是那麽不可靠,我們經常看著往事的背影,獨自站在風中淚流滿麵。
明知時光會帶走一切,連同你,連同我,可還是會害怕自己像青梅一樣徇香而落,像春雪一樣遇見陽光就消融,像蟬蟲一樣老死在秋天。
蘇曼殊自問是一個僧人,當看淡榮辱,無懼生死。可當他一個人躺在異國的病榻上,心底卻害怕,害怕會這樣悄然無聲地死去,在某個風雨交加的白日,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人孤獨地死去。過往所有的夢想,所有的愛憎,就在瞬間灰飛煙滅。他甚至還來不及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句遺言,沒有機會再看一次愛人的眼睛,沒有機會跪在佛前抖落生前的罪過。這世間,可以坦然從容麵對死亡的人真的不多,或許他早已交代好了一切,死亡是自己給人生布下的最後一局棋。
所幸災難都隻是暫時的,一切都會過去,病得再久也會有康複的時候,就如同再漫長的雨季也會有停息的那一天,除非病入膏肓,世間再無醫治的良藥。我們都會走到無藥可救的那一日,要麽自然老死,要麽死於意外,結局都一樣,隻是過程有長短之分。許多厭世之人總是會生出求死之心,可當生命真的結束的那一刻,難道不會心存悔意?可是離弦之箭,不能迴頭,遺憾與悲劇就是如此造成。
病愈之後的蘇曼殊又重新找迴了自己,那顆支離破碎的心慢慢地拚湊修複。他一邊靜養,一邊任教,困窘的生活得以緩解。可他仍改不了貪吃的習慣,大病初愈飲食就沒有規律。抽煙、飲酒、吃糖,是他生活的樂趣。逝去的情感漸漸從心中放下,煙酒糖成了知己,醉了就寫一些歪詩。有時候連他自己都質疑,蘇曼殊,你還是個和尚嗎?和尚不是該住在廟裏,每日敲著木魚,背誦經文,不是該粗茶素齋,六根清淨嗎?
可蘇曼殊起誓,他如此荒誕的行為,絕非是為了與眾不同,用來吸引眾生的目光。他隻是道行太淺,克製不了自己,他喝酒吃肉,並不是單純地貪圖享樂,而是心底一種強烈的欲望驅使他需要釋放世俗的壓力。也許世人會以為這是最虛偽的借口,可蘇曼殊確實有他的資本,他睿智多才,悟性高。在寺院,住持遷就於他,佛祖亦包容他。在紅塵,他有交心的朋友,有生死與共的紅顏。世無完人,縱是佛,也會犯不可饒恕的錯誤,也會有不能彌補的缺陷。心生慈悲,學會容忍和寬恕,這樣人生才會有更多的樂趣。
蘇曼殊是一個在豁達與狹隘、堅強與懦弱之間徜徉的人,有時候他可以為自己的喜好不顧一切,有時候他又會壓抑心中的熱情,傷人傷己。每一天有太多的意外發生,沒有誰可以完全掌控好內心的情緒,做到平靜舒緩、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