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武士報階下有一人痛哭汪桓,眾視之,乃王則旭長子王恪也。恪乃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領汝州刺史。溫怒曰:“汪桓乃大梁國賊,視朕為兒童,議論朝政,其罪不可赦,汝反哭之,何意也?”恪曰:“汪太尉之言是也。宋王無堯舜之德,無禹湯之明,為何使其亂國祚也?”溫勃然大怒,喝武士處斬王恪。大臣苦諫,溫令革職下獄。獄卒憐之,乘夜將其放走,恪遂南投蜀主王建去了。建授恪為禮部侍郎,封湘陰侯。
且說乾化二年三月,梁帝正式下詔,冊立宋王朱友文為太子。友文乃朱溫江妃所出。江妃生三子:長曰朱友丹,董祁作亂時被弑;次曰友桂,封魯王,領濟南節度大使;幼子即友文也。友文性豪爽,然脾氣暴躁,常以殺為樂,且有勇無謀。友桂妃孫氏,潔白如玉,色美如褒姒。友文嫉妒之,命宋王府主薄邢鮑夜入魯王府奪之。朱溫亦聞孫氏之美,詔孫氏入宮服侍。孫氏入內,溫為其色所迷,數月不朝。溫因此立友文為太子。友桂聞之,大怒曰:“今友丹兄已遇弑,我乃長子,應為東宮,汝竟倚仗吾妃之美,篡奪吾位耶!吾不滅汝,誓不為人!”即令參軍楊元昭率虎衛兵三千五百人,夜圍東宮。魯王府主薄張豫曰:“宋王東宮之位,乃天子所立。今主公欲除宋王,必先縛天子也。”友桂從之,即於當年五月二十五日率隨從五十人入宮。
卻說楊元昭已先至京,率軍圍了東宮。刑鮑與朱友文曰:“今太子被圍,已
無計可施,隻有一下策可保也。“友文泣曰:”何下策?“鮑曰:”太子隻得遣使入宮,麵見天子,求其將江妃還與魯王,然後擇日出降。“友文即遣使入宮去了。
此時,朱友桂已入大內。溫大罵曰:“混帳!孺子欲殺父篡位,真是無法無天!”友桂大怒曰:“無道昏君!汝不修內政,整日與娼妓玩樂,且廢長立幼,立儲不擇賢,吾奉天帝之命討汝,有何不可?”溫亦大怒曰:“汝欲篡奪儲位,害朕性命,朕恨當初生汝!”友桂親自持箭登上殿階,數名武士跟隨其後。左羽林將軍何成康喝道:“太子除暴安良,欲縛昏君否?欲斬昏君否?”友桂曰:“斬之!吾隻要死的!”武士數箭齊發,將朱溫射死於榻上。溫亡年六十一歲。時乾化二年六月初九日也。
梁主已死,朱友桂命武士禁閉宮門,密不發喪。卻說此時朱友文使已至宮門,被朱友桂兵阻攔。使者曰:“某乃宋王之使,今宋王命某等與魯王求和,兩方裂土分治,宋王將江妃還與魯王,兩方世代友好。未知魯王同意否?”衛兵之首乃何成康也。成康曰:“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此事不可行。”即斬了來使,將其首級獻與友桂。友桂大喜,遂宣布梁主死訊,並假寫遺詔,自稱監國。
卻說友文聞使者已死,心神恍惚,遂斬了邢鮑,並寫降表,然遣使攜鮑首級及降表赴楊元昭大營,見元昭,擇日出降。表曰:
降臣宋王朱友文表拜楊元帥麾下:我昔劫魯王妃,又欲篡奪儲位,實乃罪不可赦也。王兄滔天,除暴安良,天下皆當悅服。今大勢所趨,天命轉暗為明,昭予王兄,吾謹承天意,不得不降,永不再反。皇天後土,願施寬仁,乞為賤人,改過自新。善哉!善哉!臣弟友文拜辭。
大梁乾化二年六月二十七日表
卻說楊元昭看畢大喜,遂廢朱友文為庶人,幽禁於新梁城,然推友桂為天子。友桂先是推辭,然後即於當年七月二十四日正式登基,大赦天下。以楊元昭為丞相,何成康為太尉,張豫為中書令,西門沽之子西門昭為尚書令。其餘大小官僚,皆有封賞,從略。追尊父朱溫為太祖慶皇帝,母江氏為昭德皇太後,太祖皇後王氏為昭毅皇太後。
卻說王太後有一子,名友貞,比友桂年長三歲,太祖建國,受封郢王領開封尹。友貞聞友桂弑父自立,大怒曰:“此無道之賊,欲亂大梁也!我乃先帝嫡子,應斬此賊,以報先帝之仇!”即率武士五十人入宮,欲殺友桂。忽階下一人喝道:“主公為何不納某計!”友貞視之,此人即王彥章也。友貞喜,問道:“卿有何策?”彥章曰:“宮中有一閹人,姓吉,名秋,見為中常侍。魯賊弑先帝時,此人大開宮門,作為其應。今何不用重金收買之,先鶴殺魯賊,再斬其爪牙張豫、何成康及楊元昭?此為上策。”友貞從之,即依計行事,遣使攜重金入宮見吉秋去了。
且說使者見了吉秋,曰:“魯王朱友桂,弑父篡位,大逆無道,天下人應共誅之。汝一閹人,曾為其內應,今若不倒戈,恐性命難保耳。願三思而行。善哉!善哉!”秋怒曰:“吾乃天子輔臣,安可逆反!汝速迴去,告白郢王,若一意孤行,背叛梁室,天子將廢汝為庶人!”使者曰:“先帝無罪而被弑,緣何?今魯王倚勢偽詔自立,其為真反也。且其乃無父無君之賊,罪不可赦,若投之,定不能安逸。為庶人的,不是郢王,是魯王!”秋曰:“今天子非正位,其為失德,但其乃梁主,臣僚若稱其為反賊,亦有不赦之罪也。”使者曰:“吉公為其內應,則為一時富貴,但不可一世富貴也。常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魯王篡位,其乃失德,則其位不可久保矣。那時吉公無依無靠,為之奈何?”吉秋無話可答,隻得與使者商議,擇日鶴殺朱友桂。卻說此時張豫聞吉秋倒戈,大驚,吐血鬥餘而死,年四十九歲。楊元昭聞之, 即於相府購買武器,操練兵馬。數月間,又募步兵八百,騎兵七百五十人。元昭以兄子楊宗勃為騎兵都指揮使,守開封北內門;親子楊浣為步兵都指揮使,守南內門;楊洵為折衝校尉,守西內門;自為諸道大元帥,守東內門,並節製各路兵馬。
十一月二十五日,梁主朱友桂正式下詔,承認楊元昭所令事宜,並賜其尚方寶劍一巴,戈三百支,尊稱“忠義貞獻武德虎威大元帥”。十二月初九日,又下詔,晉封元昭為豫西郡王,領許州刺史。次年正月初一日,朱友桂召集文武,舉行國宴,大赦天下,改年號為 .次日又賜楊元昭五縣封爵,兼領順義軍節度使,進九錫,帶劍上殿,入朝不趨。
正月十九日夜亥時,梁主朱友桂就寢於開封紫蕭宮。忽殿外一班人,不男不女,伏於地痛哭。友桂驚醒。刹時,哭聲漸止,友桂欲起身探聽動靜,忽吉秋率十餘閹人入內。友桂大怒曰:“朕正就寢,汝等為何入內擾耶?”秋曰:“臣今日入宮時,遇一老翁,此人自稱華佗之孫,生於魏文帝黃初元年,今已六百九十三歲也。其與臣曰:‘今龍體已為病毒所侵,若不治,數月必亡矣。為救天子,吾特製一中藥,夜服,一次一石,數次即可。汝應即刻獻與天子,不得延誤。善哉!善哉!’數罷即不見其蹤影也。臣大驚,遂伏於宮門前痛哭。臣又恐其為詐,特令宮中巫師占一卜,乃兇兆也。臣經三思,即冒愚入宮,將此藥獻與陛下。”
友桂即起身服了此藥,吉秋即退。一時辰後,友桂忽覺腋下疼痛,俄而又頭暈腦脹,目不能視。友桂遂喝太醫入內。太醫將友桂救起,友桂遂昏厥,至次日午時方醒。其已不能言語,兩眼大張,翻身而亡。壽三十六歲。
後人有詩曰:
亂悠悠,權悠悠,生死亦悠悠。
爭權奪利終不生,愁來又何愁。
翰墨清貧閑得貴,帝王險又厚。
且說友貞聞友桂已死,大喜,即令王彥章率軍先行入宮,自引所部隨其後。楊元昭聞之,大怒,即命楊宗勃率騎兵五百人埋伏於北內門,攔截王彥章入宮;自率大軍殺至城中,與朱友貞交戰。友貞親自出馬,大罵楊元昭曰:“狗輩,汝乃先帝重臣,先帝又不曾虧待汝,汝竟背反梁室,隨賊弑主耶!真是混帳無比!”元昭大怒曰:“先帝有罪,天子討其罪,乃正義之舉,其非反賊也。汝稱天子為反賊,妄自奪位,才是真反!汝敢來,必死矣!”友貞命副將劉賦來迎,兩軍對圓,不一合,賦即詐敗而走。元昭親自追擊,至北內門,與楊宗勃軍會合,共與劉賦溺戰。兩軍戰了近百合,不分勝負。忽王彥章至,從側麵猛攻楊元昭軍,殺得其軍全軍覆沒,元昭被斬於馬下,宗勃裝成平民,單騎逃脫。楊浣、楊洵、何成康及部將一百餘人皆投降。
於是朱友貞入宮,偽造遺詔,自稱監國。二月二十日,王彥章與友貞曰:“國不可一日無君。今魯賊已死,主公應布告天下,即皇帝位。”友貞遂於三月初四日正式登基,以楊浣為丞相,王彥章為太尉,楊洵為中書令,劉賦為尚書令,何成康為兵部尚書,吉秋為黃門侍郎。其餘大小官僚,一律封賞,從略。追尊父太祖朱溫為至德文靖賢聖皇帝,母王氏為至德文毅皇太後。賜江太後死。稱乾化三年。
卻說吳開平三年冬十一月,吳王楊行密至廬州狩獵。忽天降暴雪,雪深五尺。行密遂染傷寒。文武將其送至安聖行宮養病。未知性命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且說乾化二年三月,梁帝正式下詔,冊立宋王朱友文為太子。友文乃朱溫江妃所出。江妃生三子:長曰朱友丹,董祁作亂時被弑;次曰友桂,封魯王,領濟南節度大使;幼子即友文也。友文性豪爽,然脾氣暴躁,常以殺為樂,且有勇無謀。友桂妃孫氏,潔白如玉,色美如褒姒。友文嫉妒之,命宋王府主薄邢鮑夜入魯王府奪之。朱溫亦聞孫氏之美,詔孫氏入宮服侍。孫氏入內,溫為其色所迷,數月不朝。溫因此立友文為太子。友桂聞之,大怒曰:“今友丹兄已遇弑,我乃長子,應為東宮,汝竟倚仗吾妃之美,篡奪吾位耶!吾不滅汝,誓不為人!”即令參軍楊元昭率虎衛兵三千五百人,夜圍東宮。魯王府主薄張豫曰:“宋王東宮之位,乃天子所立。今主公欲除宋王,必先縛天子也。”友桂從之,即於當年五月二十五日率隨從五十人入宮。
卻說楊元昭已先至京,率軍圍了東宮。刑鮑與朱友文曰:“今太子被圍,已
無計可施,隻有一下策可保也。“友文泣曰:”何下策?“鮑曰:”太子隻得遣使入宮,麵見天子,求其將江妃還與魯王,然後擇日出降。“友文即遣使入宮去了。
此時,朱友桂已入大內。溫大罵曰:“混帳!孺子欲殺父篡位,真是無法無天!”友桂大怒曰:“無道昏君!汝不修內政,整日與娼妓玩樂,且廢長立幼,立儲不擇賢,吾奉天帝之命討汝,有何不可?”溫亦大怒曰:“汝欲篡奪儲位,害朕性命,朕恨當初生汝!”友桂親自持箭登上殿階,數名武士跟隨其後。左羽林將軍何成康喝道:“太子除暴安良,欲縛昏君否?欲斬昏君否?”友桂曰:“斬之!吾隻要死的!”武士數箭齊發,將朱溫射死於榻上。溫亡年六十一歲。時乾化二年六月初九日也。
梁主已死,朱友桂命武士禁閉宮門,密不發喪。卻說此時朱友文使已至宮門,被朱友桂兵阻攔。使者曰:“某乃宋王之使,今宋王命某等與魯王求和,兩方裂土分治,宋王將江妃還與魯王,兩方世代友好。未知魯王同意否?”衛兵之首乃何成康也。成康曰:“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此事不可行。”即斬了來使,將其首級獻與友桂。友桂大喜,遂宣布梁主死訊,並假寫遺詔,自稱監國。
卻說友文聞使者已死,心神恍惚,遂斬了邢鮑,並寫降表,然遣使攜鮑首級及降表赴楊元昭大營,見元昭,擇日出降。表曰:
降臣宋王朱友文表拜楊元帥麾下:我昔劫魯王妃,又欲篡奪儲位,實乃罪不可赦也。王兄滔天,除暴安良,天下皆當悅服。今大勢所趨,天命轉暗為明,昭予王兄,吾謹承天意,不得不降,永不再反。皇天後土,願施寬仁,乞為賤人,改過自新。善哉!善哉!臣弟友文拜辭。
大梁乾化二年六月二十七日表
卻說楊元昭看畢大喜,遂廢朱友文為庶人,幽禁於新梁城,然推友桂為天子。友桂先是推辭,然後即於當年七月二十四日正式登基,大赦天下。以楊元昭為丞相,何成康為太尉,張豫為中書令,西門沽之子西門昭為尚書令。其餘大小官僚,皆有封賞,從略。追尊父朱溫為太祖慶皇帝,母江氏為昭德皇太後,太祖皇後王氏為昭毅皇太後。
卻說王太後有一子,名友貞,比友桂年長三歲,太祖建國,受封郢王領開封尹。友貞聞友桂弑父自立,大怒曰:“此無道之賊,欲亂大梁也!我乃先帝嫡子,應斬此賊,以報先帝之仇!”即率武士五十人入宮,欲殺友桂。忽階下一人喝道:“主公為何不納某計!”友貞視之,此人即王彥章也。友貞喜,問道:“卿有何策?”彥章曰:“宮中有一閹人,姓吉,名秋,見為中常侍。魯賊弑先帝時,此人大開宮門,作為其應。今何不用重金收買之,先鶴殺魯賊,再斬其爪牙張豫、何成康及楊元昭?此為上策。”友貞從之,即依計行事,遣使攜重金入宮見吉秋去了。
且說使者見了吉秋,曰:“魯王朱友桂,弑父篡位,大逆無道,天下人應共誅之。汝一閹人,曾為其內應,今若不倒戈,恐性命難保耳。願三思而行。善哉!善哉!”秋怒曰:“吾乃天子輔臣,安可逆反!汝速迴去,告白郢王,若一意孤行,背叛梁室,天子將廢汝為庶人!”使者曰:“先帝無罪而被弑,緣何?今魯王倚勢偽詔自立,其為真反也。且其乃無父無君之賊,罪不可赦,若投之,定不能安逸。為庶人的,不是郢王,是魯王!”秋曰:“今天子非正位,其為失德,但其乃梁主,臣僚若稱其為反賊,亦有不赦之罪也。”使者曰:“吉公為其內應,則為一時富貴,但不可一世富貴也。常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魯王篡位,其乃失德,則其位不可久保矣。那時吉公無依無靠,為之奈何?”吉秋無話可答,隻得與使者商議,擇日鶴殺朱友桂。卻說此時張豫聞吉秋倒戈,大驚,吐血鬥餘而死,年四十九歲。楊元昭聞之, 即於相府購買武器,操練兵馬。數月間,又募步兵八百,騎兵七百五十人。元昭以兄子楊宗勃為騎兵都指揮使,守開封北內門;親子楊浣為步兵都指揮使,守南內門;楊洵為折衝校尉,守西內門;自為諸道大元帥,守東內門,並節製各路兵馬。
十一月二十五日,梁主朱友桂正式下詔,承認楊元昭所令事宜,並賜其尚方寶劍一巴,戈三百支,尊稱“忠義貞獻武德虎威大元帥”。十二月初九日,又下詔,晉封元昭為豫西郡王,領許州刺史。次年正月初一日,朱友桂召集文武,舉行國宴,大赦天下,改年號為 .次日又賜楊元昭五縣封爵,兼領順義軍節度使,進九錫,帶劍上殿,入朝不趨。
正月十九日夜亥時,梁主朱友桂就寢於開封紫蕭宮。忽殿外一班人,不男不女,伏於地痛哭。友桂驚醒。刹時,哭聲漸止,友桂欲起身探聽動靜,忽吉秋率十餘閹人入內。友桂大怒曰:“朕正就寢,汝等為何入內擾耶?”秋曰:“臣今日入宮時,遇一老翁,此人自稱華佗之孫,生於魏文帝黃初元年,今已六百九十三歲也。其與臣曰:‘今龍體已為病毒所侵,若不治,數月必亡矣。為救天子,吾特製一中藥,夜服,一次一石,數次即可。汝應即刻獻與天子,不得延誤。善哉!善哉!’數罷即不見其蹤影也。臣大驚,遂伏於宮門前痛哭。臣又恐其為詐,特令宮中巫師占一卜,乃兇兆也。臣經三思,即冒愚入宮,將此藥獻與陛下。”
友桂即起身服了此藥,吉秋即退。一時辰後,友桂忽覺腋下疼痛,俄而又頭暈腦脹,目不能視。友桂遂喝太醫入內。太醫將友桂救起,友桂遂昏厥,至次日午時方醒。其已不能言語,兩眼大張,翻身而亡。壽三十六歲。
後人有詩曰:
亂悠悠,權悠悠,生死亦悠悠。
爭權奪利終不生,愁來又何愁。
翰墨清貧閑得貴,帝王險又厚。
且說友貞聞友桂已死,大喜,即令王彥章率軍先行入宮,自引所部隨其後。楊元昭聞之,大怒,即命楊宗勃率騎兵五百人埋伏於北內門,攔截王彥章入宮;自率大軍殺至城中,與朱友貞交戰。友貞親自出馬,大罵楊元昭曰:“狗輩,汝乃先帝重臣,先帝又不曾虧待汝,汝竟背反梁室,隨賊弑主耶!真是混帳無比!”元昭大怒曰:“先帝有罪,天子討其罪,乃正義之舉,其非反賊也。汝稱天子為反賊,妄自奪位,才是真反!汝敢來,必死矣!”友貞命副將劉賦來迎,兩軍對圓,不一合,賦即詐敗而走。元昭親自追擊,至北內門,與楊宗勃軍會合,共與劉賦溺戰。兩軍戰了近百合,不分勝負。忽王彥章至,從側麵猛攻楊元昭軍,殺得其軍全軍覆沒,元昭被斬於馬下,宗勃裝成平民,單騎逃脫。楊浣、楊洵、何成康及部將一百餘人皆投降。
於是朱友貞入宮,偽造遺詔,自稱監國。二月二十日,王彥章與友貞曰:“國不可一日無君。今魯賊已死,主公應布告天下,即皇帝位。”友貞遂於三月初四日正式登基,以楊浣為丞相,王彥章為太尉,楊洵為中書令,劉賦為尚書令,何成康為兵部尚書,吉秋為黃門侍郎。其餘大小官僚,一律封賞,從略。追尊父太祖朱溫為至德文靖賢聖皇帝,母王氏為至德文毅皇太後。賜江太後死。稱乾化三年。
卻說吳開平三年冬十一月,吳王楊行密至廬州狩獵。忽天降暴雪,雪深五尺。行密遂染傷寒。文武將其送至安聖行宮養病。未知性命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