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梁帝朱溫下詔,兵分三路伐晉:山南節度使李憨率左路,有卒七萬;河中節度使李師厚率中路,有騎八萬;河中團練使王瓊率右路,有水師五萬。三路兵共二十萬,以中路李師厚為帥總調度。以三月十六日,梁師自東京發,浩浩蕩蕩,征李存勖。聞親往送之。
且說梁師至郢州,會合於此,安營紮寨,操練兵馬。李存勖聞之,大驚,即召部將商議。郭崇韜曰:“主公勿憂。昔聖武天王在時,曾擄梁兵二百人至長安,今已囚之於晉陽府。高邑多霧,主公可則一下霧之日,令那些被擄者著我軍服,迴梁營探親,然遣使裝成梁軍,命其於其營後大喝道:‘晉軍已至!’梁軍定會大亂,我軍則可一舉破敵矣。”存勖大喜曰:“吾得孔明也!”即依計行事。果然三月十一日,大霧彌漫,梁兵俘虜迴梁營“探親”。梁帥李師厚欲設宴款待之,忽聞營後有人喝道:“晉軍已至!晉軍已至!”師厚大驚。隻見營中士卒互相踐踏,頃刻間十萬大軍一哄而散,師厚僅率三百騎退走,至王彥章處避難。後宋陸遊有詩歎曰:
哀哉亂世,天無寧日。
痛哉亂世,此為錯時。
高邑大戰,死傷慘重,豈非天時?
梁軍自相殘踏,乎悠悠五季所食。
卻說此時有一人,姓楊,名行密,廬州肥縣人。行密世代務農。少孤,養於叔祖父養子楊彰家。 景福元年,行密應募入淮南軍節度使高駢軍。駢授行密為淮南軍押牙兼指揮使,甚得親信。
乾寧元年,行密以一千萬錢買廬州刺史之職。三年,揚州刺史畢師恭囚高駢反,自稱淮南留後,並欲攻浙西三州。行密率軍五萬往討畢師恭,並乘其不備之機,引兵圍攻揚州。師恭募軍十三萬人,出城督戰。行密未等其全軍皆渡陰平河,即令大軍一哄而上,將其軍截成兩翼,不能相應,全軍大亂。行密親登河岸陰平樓,大喝道:“吾乃廬州楊三武公,何人敢與吾決戰?”喊聲震天。畢軍不顧收拾營帳,紛紛潰逃。楊軍以少勝多,取得大捷。楊行密遂占揚州城,自領揚州刺史;赦高駢囚,仍推其為淮南節度使。未幾高駢即死,眾將推行密為淮南留後,行密先是固辭,然後即從之。次年正月,唐廷授楊行密為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封吳國公。行密遂據有江淮二十七州。
梁開平元年十一月,楊行密上表歸順梁帝朱溫,次年正月,溫封行密為吳王,並賜印綬。行密遂擴建揚州城,改名吳興府。以金陵為陪都,稱江寧府。
開平三年正月,行密欲罷宣州刺史田誨之職,誨怒,遂據宣州反,自稱宣州都知兵馬使,並於當年五月並黃壽等八州。七月,田誨稱宣義王,天下兵馬大元帥。行密命江寧府留守朱瑾赴宣州,招降田誨。誨聞朱瑾至,大怒,即喝武士攔截朱瑾及其隨從,並欲擒殺之。瑾曰:“汝為吳王部將十餘年,吳王皆奉汝為上賓,不料汝竟忘恩負義,反叛吳王,實乃不得人心也。今汝大勢已去,請速歸降。若汝即刻歸降吳王,可仍為宣州刺史耳。” 誨跪於地曰:“吾願歸降吳王,誓死不反!”即喝退了武士,隨謹至揚州。楊行密命其迴宣州,仍為宣州刺史。
卻說梁帝朱溫後期,荒淫無度,曾三次召太子妃入宮,令其飲酒,視如嬪妃。乾化二年正月,溫欲冊立宋王朱友文為太子。汪桓奏曰:“宋王無才無德,若此人繼承大統,大梁必亡也。陛下萬萬不可立其為太子。”溫怒曰:“汝依仗複國之功,議論政事,罪不可赦!”即喝武士將汪桓押至刑場出斬。桓泣曰:“陛下若立宋王為東宮,以後必後悔也!請陛下三思!臣乃冤枉!臣乃冤枉!”溫勃然大怒曰:“朕乃天子,大臣皆不可幹預朕事,但汝視朕為兒童,獨斷專行,不遵國法,應斬首示眾!武士,速將汪賊淩遲一千剮,並夷三族,幼女充後宮,還朕一個清白!”武士遂淩遲處死汪桓,並夷三族,幼女充後宮。桓死時年五十七歲。
此時,階下有一人痛哭汪桓。未知此人是誰?且聽下迴分解。
且說梁師至郢州,會合於此,安營紮寨,操練兵馬。李存勖聞之,大驚,即召部將商議。郭崇韜曰:“主公勿憂。昔聖武天王在時,曾擄梁兵二百人至長安,今已囚之於晉陽府。高邑多霧,主公可則一下霧之日,令那些被擄者著我軍服,迴梁營探親,然遣使裝成梁軍,命其於其營後大喝道:‘晉軍已至!’梁軍定會大亂,我軍則可一舉破敵矣。”存勖大喜曰:“吾得孔明也!”即依計行事。果然三月十一日,大霧彌漫,梁兵俘虜迴梁營“探親”。梁帥李師厚欲設宴款待之,忽聞營後有人喝道:“晉軍已至!晉軍已至!”師厚大驚。隻見營中士卒互相踐踏,頃刻間十萬大軍一哄而散,師厚僅率三百騎退走,至王彥章處避難。後宋陸遊有詩歎曰:
哀哉亂世,天無寧日。
痛哉亂世,此為錯時。
高邑大戰,死傷慘重,豈非天時?
梁軍自相殘踏,乎悠悠五季所食。
卻說此時有一人,姓楊,名行密,廬州肥縣人。行密世代務農。少孤,養於叔祖父養子楊彰家。 景福元年,行密應募入淮南軍節度使高駢軍。駢授行密為淮南軍押牙兼指揮使,甚得親信。
乾寧元年,行密以一千萬錢買廬州刺史之職。三年,揚州刺史畢師恭囚高駢反,自稱淮南留後,並欲攻浙西三州。行密率軍五萬往討畢師恭,並乘其不備之機,引兵圍攻揚州。師恭募軍十三萬人,出城督戰。行密未等其全軍皆渡陰平河,即令大軍一哄而上,將其軍截成兩翼,不能相應,全軍大亂。行密親登河岸陰平樓,大喝道:“吾乃廬州楊三武公,何人敢與吾決戰?”喊聲震天。畢軍不顧收拾營帳,紛紛潰逃。楊軍以少勝多,取得大捷。楊行密遂占揚州城,自領揚州刺史;赦高駢囚,仍推其為淮南節度使。未幾高駢即死,眾將推行密為淮南留後,行密先是固辭,然後即從之。次年正月,唐廷授楊行密為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封吳國公。行密遂據有江淮二十七州。
梁開平元年十一月,楊行密上表歸順梁帝朱溫,次年正月,溫封行密為吳王,並賜印綬。行密遂擴建揚州城,改名吳興府。以金陵為陪都,稱江寧府。
開平三年正月,行密欲罷宣州刺史田誨之職,誨怒,遂據宣州反,自稱宣州都知兵馬使,並於當年五月並黃壽等八州。七月,田誨稱宣義王,天下兵馬大元帥。行密命江寧府留守朱瑾赴宣州,招降田誨。誨聞朱瑾至,大怒,即喝武士攔截朱瑾及其隨從,並欲擒殺之。瑾曰:“汝為吳王部將十餘年,吳王皆奉汝為上賓,不料汝竟忘恩負義,反叛吳王,實乃不得人心也。今汝大勢已去,請速歸降。若汝即刻歸降吳王,可仍為宣州刺史耳。” 誨跪於地曰:“吾願歸降吳王,誓死不反!”即喝退了武士,隨謹至揚州。楊行密命其迴宣州,仍為宣州刺史。
卻說梁帝朱溫後期,荒淫無度,曾三次召太子妃入宮,令其飲酒,視如嬪妃。乾化二年正月,溫欲冊立宋王朱友文為太子。汪桓奏曰:“宋王無才無德,若此人繼承大統,大梁必亡也。陛下萬萬不可立其為太子。”溫怒曰:“汝依仗複國之功,議論政事,罪不可赦!”即喝武士將汪桓押至刑場出斬。桓泣曰:“陛下若立宋王為東宮,以後必後悔也!請陛下三思!臣乃冤枉!臣乃冤枉!”溫勃然大怒曰:“朕乃天子,大臣皆不可幹預朕事,但汝視朕為兒童,獨斷專行,不遵國法,應斬首示眾!武士,速將汪賊淩遲一千剮,並夷三族,幼女充後宮,還朕一個清白!”武士遂淩遲處死汪桓,並夷三族,幼女充後宮。桓死時年五十七歲。
此時,階下有一人痛哭汪桓。未知此人是誰?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