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二零零四年冬天。
西伯利亞寒流又一次襲擊了西北地區。狂風肆虐一晝夜之後,雪下得鋪天蓋地。漫漫隆冬籠罩著砂城。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地處戈壁灘的砂城是一個風吹石頭走的地方,但它在雪後的冬夜卻顯得妖嬈嫵媚。高樓大廈有彩色的霓虹燈在閃爍,街道邊昏黃的路燈若明若暗,雪光將緩緩穿行的流動的車燈輝映得幽深而迷離,像在夏日裏星空下縈繞的螢火蟲,吟哦著,飄移著,用一束束藍幽幽的炫光攪動起城市的夜的喧囂。
第二人民醫院外科大樓八樓手術室,一片燈火通明,不時傳來各種器械在白色瓷盤裏尖利的撞擊聲,打破了冬夜應有的寧靜。
這是外科今天安排的最後一台手術。躺在手術台上的是剛借調到外科的小護士麥子的母親,也正是為了搶救母親她才要求從內科臨時借調到外科的。但是,心神不定的她卻沒有辦法專注於此刻的手術。
躺在手術台上的是麥子唯一的親人,她們一起經曆過無數的風雨。現在母親掙紮在死亡邊緣,她的心也在掙紮。她尤其不願看到鋒利的手術刀在母親身上的切割,然後在切口下尋找骨折後的碎片,醫生再把它們重新拚接起來,接著是傷口的縫合。母親一定很痛。雖然她已經昏迷,又注射了麻醉劑,麥子還是能真切地感受到母親的痛。那些在母親身上切割或翻找的器械是那樣的莽撞,好像躺在那裏的不是一個仍然活著的人的軀體,而是一堆破爛,可以隨意翻翻撿撿、縫縫補補。麥子不能容忍自己親眼目睹這一幕,那些器械就像一下一下戳到了她的心上。有幾次她甚至拒絕聽從醫生的指令將另外的手術刀、止血鉗和鑷子遞過去。她盼著掌握了生殺大權的主治醫生能對母親手下留情。
病人的傷勢實在太重,主治大夫因為緊張已經汗流浹背。他好一會兒等不到需要的器械從護士那裏遞過來,就狠狠地瞪了站在旁邊的顯得遲鈍的麥子一眼。最後他隻好讓另一名護士接替麥子的工作。
此時,麥子不安地在手術室外麵的過道裏走來走去。她不知道母親能不能夠脫離危險,隻好用這種機械的走動來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手術進行了八個多小時。晚上九點鍾,病人終於被推出手術室,送進了作為搶救室的觀察病房。那間病房緊挨著醫生值班室。
顱骨粉碎性骨折修複術難度極高,加之病人另有多處骨折,她的血壓和心律等生理表征指數曾一度下降到最低極限。八個多小時的搶救過程險象
環生。那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現在病人和醫護人員都堅持過來了,手術比較成功,大家長長地舒了口氣。
病人平躺在病床上,仍陷於昏迷中,頭部和身上多處纏著白色繃帶或打了石膏,還插了導尿管、輸液瓶、輸氧管、血壓儀等瓶瓶罐罐,但她的唿吸是勻稱的。麥子懸著的心暫時落了地,她從遲鈍中緩過神來,連聲向還沒有來得及摘下防護口罩的醫生和護士道謝。
一位和麥子年紀相仿的護士小劉一邊洗手一邊扭過頭說:“謝倒不必,我們從中午忙到現在,還沒吃晚飯,你請大家吃夜宵吧?”
“對呀,你應該請客。一是我們為你母親的手術辛苦了近一天,祝願你母親能早日康複;其次你剛調到外科,為了我們的友誼怎麽也得表示一下吧?”另一個年輕男醫生接過了話。
麥子歉意地笑道:“我在這裏瞎著急,怎麽沒想到給你們預定晚飯?好吧,你們挑選地方,咱們這就吃飯去。”
外科主任李晨光一邊脫白大褂一邊說:“大家別瞎起哄。麥子留下來照看病人。今天的夜宵我請客,犒勞大家。我們先去小肥羊火鍋城吃涮羊肉,然後去巴拉拉娛樂城玩個通宵,怎麽樣?”
護士小劉撇撇嘴說:“李主任偏心,麥子才剛調來,她的事你憑什麽大包大攬的!”
一個中年女大夫朝小劉使使眼色:“管他誰請客,你跟著去就是了,又不用你埋單。”
按醫院規定,外科大樓的電梯早八點開晚八點停,晚上有急用時臨時有人開。但在晚上看電梯的老頭又常常不知躲到哪裏偷懶去了。大家隻能走樓梯,於是都換好了衣服唿啦啦地開始下樓。
李晨光走在最後麵。他見其他人下到七樓了,又折迴身來對麥子說:“一會兒我打發小劉迴來照看病人,你到娛樂城找我們。”
“我媽成這樣了,我哪有心情玩?今天我不去了。”
“你真的不去?”
麥子搖搖頭。
“手術采取的全麻措施,她今晚應該不會醒,你休息一會兒吧!”
麥子仍然搖頭。
“我走了?”
麥子不語。
李晨光也就走了。
不久,值班的醫生和護士都去休息了。外科大樓頓時安靜下來。一切都在沉睡。
多麽冷的長夜!不知是淩晨幾點鍾,劇痛使麥穗第一次醒過來了,但她腫脹的雙眼一點也
睜不開。她試圖翻動一下僵直的身體,卻動彈不了。她費了好大勁兒才抬起插著針頭的右手,碰得導液管和輸氧管嘩嘩地顫響。趴在床沿邊假寐的麥子被驚動了,她抬起頭,驚喜地唿喚:“媽媽,媽媽,你醒了嗎?”麥穗的手放到女兒的手上,停在那裏不動了。她口中喃喃,聲音含糊不清。麥子將耳朵貼近母親嘴邊,終於聽見了她斷斷續續的話:“玉鐲,玉鐲……你的父親……”但是,她一句話都沒說完整,難以承受的劇痛使她又一次昏迷過去。
“張大夫,我媽媽剛才醒了!”麥子直奔醫生值班室。
值班的張大夫拿著聽診器匆匆趕到觀察室,給病人檢查了一遍。她抬頭對麥子說:“你母親的外傷並不會致命,她肋骨、胯骨和左腿骨骨折我們已經做了處理,處理頭部外傷時也沒有發現顱內淤血或積液。但在手術過程中她的情況不太好,一定是身體過於虛弱或者本身有什麽疾病,很有可能由於這次受傷而發作或加重。如果引起並發症,就可能危及生命。你知道你母親從前得過什麽病嗎?”
麥子搖搖頭。這些話在手術前主治大夫已經詢問過她了。在麥子的印象中,母親從來沒有住過醫院,也很少看醫生,平時有點頭痛腦熱的都是她自己到藥店買兩片阿斯匹林吃一吃就完事了。因此在對母親實施搶救的時候,麥子也拿不出母親從前的病曆給大夫做參考。
在醫院裏,張大夫與麥子很投緣,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長者。而且,張大夫也有一個與麥子年紀相仿的女兒,正在省城攻讀碩士。眼前這個本該無憂無慮的女孩子卻麵臨了可怕的困境,她想幫幫她,許多事情又無能為力。事實上,她隻能對麥子的現狀表示一點點發自內心的關切與同情,或者說憐憫。
此時張大夫用滿含責備的目光看著麥子:“現在的年輕人,一點也不知道體諒關心父母。聽說你從小沒有父親,想想你母親獨自撫養你長大該有多艱難!”
張大夫的話使麥子低下頭去,懷著深深的歉疚。仔細想一想,她為母親做得確實太少太少,有時還為了故意氣母親而做出離經背道之舉。如果這次母親真的醒不過來,自己將……麥子不敢再往下想。她抬起淚蒙蒙的眼睛看著張大夫說:“我媽媽,她……她還能好嗎?”
“你是學護理的,有的事我瞞不了你。你母親的病情不容樂觀,照她目前的情況,她的生命垂危決不能簡單地歸於車禍所致。聽李主任說從省城請的專家後天到,要給你母親做一次全麵會診。剛才她蘇醒過來有什麽反應?”
“她的手動了一下,又說玉鐲,還提到了我父親。”
張大夫沉思片刻說:“看來你母親的病情真的很嚴重。但她好像有什麽心事未了,不會輕易倒下的。你要振作點,照顧好她。如果她的疼痛實在太厲害,可以給她注射一支鎮靜劑。”張大夫慈祥地拍了拍麥子的肩,又對她囑咐了一些注意事項,才離開了觀察室。
麥子坐在病床邊的一張木凳上,下意識地撫摸著手腕上的玉鐲。
玉鐲是母親的,她珍藏了很多年,上星期才交到麥子手裏。麥子知道金銀有價而玉無價的道理,但那是指有收藏價值的玉器。對於母親的玉鐲,麥子不知道其來曆,而且,上麵有一道裂紋,很可能輕輕碰撞一下就會從裂紋處破碎。雖然裂紋細微,並用淡綠色的石蠟掩蓋過,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它更瞞不過行家的眼睛。也就是說,即便它曾價值連城,因了那道裂紋,其價值也遠遠打了折扣。麥子不明白母親為什麽把它藏得那麽隱秘,藏了那麽久。如果它真有什麽價值,也不在於玉鐲本身吧?
麥子還記得一星期前那個尋常的夜晚,母親鄭重其事地將她叫到床沿邊坐下,從衣櫥夾層裏取出這隻玉鐲,說:“它是你父親當年留給我的,現在交給你。你父親就在砂城,也許有一天你能見到他。”
麥子詫異地看著母親,仿佛第一次認識母親似的。是的,母親的話太令麥子吃驚了!在她記憶中,自己是沒有父親的。從小到大,母親從來沒有提過父親的名字,即便此刻,她把玉鐲鄭重地戴在麥子手上的時候,她仍然沒有提及父親的名字。
從那天開始,麥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一個父親,而且他和自己居住在同一座城市,但她不知道他是誰。就在戴上這隻玉鐲的時候,她以為母親會告訴她一切,但母親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她們的談話被前來收取物業費的居委會大嬸打斷了。後來麥子接到一個電話出去了,她和母親再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談這件事。當時的麥子並不以為然,她覺得自己有很多時間能夠和母親在一起,隻要自己願意。但此時,母親卻隨時都有可能離她而去……
現在,守候在病房裏的麥子開始後悔。母親正在死亡的邊緣掙紮,她第一次蘇醒過來就提到了玉鐲及父親。或許,母親把這隻帶有裂紋的玉鐲珍藏這麽久,關於父親的一切才是她所珍視的。
寒冬的漫漫長夜,守在病床邊的麥子感到非常害怕。她害怕母親再也不會好起來,把自己獨自丟在這個世界上;即使她知道還有一
個叫“父親”的人存在,但母女倆失去了推心置腹長談的機會,那麽,關於父親她就永遠隻剩下猜測了,這將留給麥子怎樣的遺憾和傷痛!……一種無依無靠的恐懼感向麥子襲來,她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氣來承受這一切!
夜半,渾身冒著酒氣的李晨光獨自迴到了外科大樓。他踉蹌著進到觀察室,看了一眼一動不動躺在病床上的麥穗,徑直走過去拉起麥子的手說:“你……陪我……跳個舞!”
麥子說:“這麽晚,你不迴家去又來做什麽?”
“我要你陪我跳舞!”李晨光擺擺手,不容麥子再說話,拉起她在病房裏旋轉,旋轉,從病房一直轉到了過道裏的昏暗處。
麥子喜歡跳舞。
跳舞應該算是麥子的天賦。
很多年裏,在中國大地,每一所學校、托兒所或者企事業單位都有自己的文藝宣傳隊,承擔著國慶、春節以及所有值得慶祝的日子的文藝演出。麥子從小到大都是文藝宣傳隊裏的骨幹。
麥子一般都表演獨舞。在托兒所的時候她跳《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舞台上的她身穿白襯衣和花格子背帶裙,那是“六一”節母親送給她的節日禮物,這使她真如花朵般盛開在那個縣城的托兒所裏清一色的灰色和藍色的小朋友中間,下了台引得阿姨們都忍不住抱一抱她,有的還在她臉上親幾口。讀小學的時候她跳《北京的金山上》、《草原英雄小姐妹》。老師在她臉蛋上塗兩團紅紅的胭脂(大多數時候是用蘸濕的紅紙搽上的),再讓她穿著藏族服或蒙古袍,她便很活潑地在舞台上廣舒長袖,那樣子可愛得有點冒傻氣。讀中學的時候她跳現代舞或健美操,依然畫了很濃的妝走上舞台,但那濃妝濃得恰到好處,外加一襲黑色束身服,更襯托出她光彩照人的青春風姿。讀大學的時候她跳新疆舞,如《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樓蘭姑娘》等等,她的長發編結成一縷一縷細小的發辮,臉上蒙一塊淡綠色麵紗半遮半掩,露臍裙裝上麵顯露出一截凝脂一樣的腰身,纖細而柔軟,伴著動人的音樂在舞台上翩躚、旋轉。可以說,跳新疆舞是麥子舞蹈生涯的頂峰,不論從她的造型還是技藝都已經達到了極致,再加上她特有的氣質和一身飄忽的紗裙,似乎真如樓蘭姑娘臨風而立。因此在大學裏她得了個“樓蘭”的雅號。
麥子參加工作後,再沒有正式登台演出過,因為此時不論是私企還是國企,絕大多數單位一般隻講效益,與效益無關的事已經被逐漸忽略,比如文藝演出。
麥子下班
後的閑暇時間裏偶爾也會陪朋友或同事到娛樂城裏跳舞。現在的許多娛樂城有點像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夜總會,但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角度出發不能稱其為夜總會,掛出的招牌往往是xx沙龍、xx俱樂部或xx娛樂城。娛樂城裏跳舞的花樣繁多,有蹦迪,有貼麵舞,也有兩步、三步、四步交誼舞,這要隨舞池裏的音樂和顧客的喜好而定。麥子喜歡蹦迪,那種強勁的節奏感和隨意的散漫舞姿能讓人徹底放鬆,很適合需要發泄而且做什麽事都不講究章法的年輕人。但更多的時候麥子隻是手捧一隻高腳酒杯坐在旁邊一邊品酒一邊看別人跳舞。她的酒杯裏盛的有時是幹紅有時是幹白,幹紅她兌上雪碧,幹白她加點冰塊,是一種不算地道的品酒方式。此時在台上跳舞的一般有兩個人出場,都是娛樂城裏的專職舞蹈演員,人們私下裏稱她們“舞女”或“小姐”,她們跳的是一種“豔舞”。兩個女演員穿著非常暴露的三點式,分別站在兩個旋轉著的圓柱形台子上,將修長的玉臂高高舉過頭頂,豐潤且凹凸有致的身體像蛇一樣扭動,性感而迷人,招得台下那些激情四溢的男人瘋狂地吹口哨。
此時的麥子端起高腳玻璃杯喝幹紅或者幹白隻是應景,是陪著同事熱鬧,也是放縱一下自己。對品酒麥子不十分在行,但對觀賞舞蹈她卻有一定的眼光和水準。她一直認為在圓柱形台子上的舞蹈演員如蛇一般扭動的肢體畢竟不能算真正的舞蹈,她們隻是一種招攬,或者說是一種為生計而做出的職業賣弄——賣弄風情。
麥子還喜歡照鏡子,鏡子幾乎成了她的另一麵或者說就是另一個她。
對於自己的美麗容顏,麥子從來不曾懷疑。她有一副不胖不瘦挺拔窈窕的身材,象牙色的肌膚光潔如緞;她的下顎微微上揚,大而明亮的眼睛黑中透著一層不易察覺的藍暈,使她的眼睛蒙上了淡淡的灰藍色,一種憂鬱高貴的色調;她的頭發天生呈栗黑色,發梢微黃,且略帶一點自然卷;她還有一雙濃黑的眉毛,長而密的睫毛向上翹起;在她挺直的鼻梁下是一張略厚但更顯豐潤的紅唇,使她麵部五官因了那張紅唇而顯得輪廓分明但又不過分僵硬——她的整個形象似乎都在展示西域或者更遙遠的古波斯的神秘。
麥子的神秘感是與生俱來的。很小的時候,她被街坊四鄰稱為洋娃娃;等她長大一些隨母親離開故居,後來又外出上學,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初次見麵的人都猜測她有拉丁血統,又基於處在絲綢之路的河西走廊在曆史上曾經有外國商人留下來定居的情況,她被普遍認定其先祖至少應該是
來自古歐洲或波斯高原。在別人的猜測中,性格安靜的麥子始終微笑不語,似乎用很含蓄的方式表達了她對自己血統的某種認同。有了這種默認,她好像已經逐漸忘記了在祁連山脈環抱下位於戈壁邊緣的閉塞而苦寒的小縣城——那個曾經被她稱作故園的地方,它才是母親的出生地,也是她自己的出生地。
但是,每到寒冷的冬夜,聽見雪花徐徐降臨的輕盈腳步,被稱作故園的小縣城總是闖入麥子的夢境。她曾經在那裏出生、成長,她熟悉它的雪落雪融、花開花謝,也熟悉它的長風如笛、塵沙漫舞,更熟悉它的五髒六腑和在它五髒六腑深處滋生著的一切的人和事:牛車吱吱咯咯的軲轆聲、雜貨鋪裏琳琅滿目的小商品、賣釀皮或漿水麵的吆喝……雖然她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它,小縣城也在流逝的歲月中消亡,她再也找不到夢中的故園。但她卻從來沒有真正忘記過它。
就這樣,小縣城在麥子心裏固執地矗立著,使她猶如一株小樹苗,即使移植到天涯海角,也攜帶著故園裏泥土的芬芳。
祁連山脈環抱下的平安縣城是麥子的出生地,她七歲以前的那段時間一直居住在縣城。在她印象中,小縣城有一個美麗的園子,裏麵種著槐樹、杏樹、迎春和刺玫花,還有一棟高大而幽深的房子,那是她和母親兩個人的家。
麥子對於故園的記憶,首先來自庭院裏綠葉的馥鬱和花的芬芳。刺玫與月季傍著籬笆生長,一叢一叢的,枝繁葉茂,從初夏到深秋,長達半年的時間裏它們次第綻放,繁星般的花朵點綴在綠葉叢中。盛開的刺玫花呈現出華麗的玫瑰紅,月季有三種顏色,深紅、淡粉和鵝黃,嬌嫩的花蕊在微風中顫動,整個園子洋溢濃鬱的芳香。但每到刺玫和月季開放的季節,有一些花蕾還等不到完全盛開,母親就把它們剪下來晾曬在太陽底下。以後的日子,母親用曬幹的花蕾泡茶——優雅恬靜的母親在院子裏采摘花蕾或端著透明的玻璃杯凝視水中的落英繽紛時,是在這個灰蒙蒙的西部小城永不褪色的浪漫。
母親製作花茶的材料有很多,除了刺玫和月季,最常用的是杏花和萬壽菊。因此,在園子裏,夏秋兩季常常晾曬著粉的、紅的、黃的花蕾,常年喝花茶的母親的身上也總是散發著幽幽的暗香。母親身上的香氣總是如夢幻般漂浮在麥子的腦海裏。許多年後,麥子看了一部叫《書劍恩仇錄》的武俠小說,其中對香香公主的描繪令她親切地感同身受,使她常常迴憶起當年生活在故園的母親。麥子完全有理由相信,世上存在過香香公主那樣奇異的女子,就如同
母親那樣的,她或她們從來就不曾從這個渾濁的現實世界裏絕跡,這又多少令成年後的麥子有些自慚形穢……
事實上,喜歡喝花茶的母親是一個非常惜花的女人,她晾曬的大部分花茶並不是采摘的,而是撿那些被風吹落的。尤其是杏花,她從來不會到樹上采摘它們,那些花朵便按照自己的生命曆程行走,每年春末,花兒謝了,杏樹上果實累累。等到夏天,黃澄澄的杏兒壓彎了枝頭,給麥子帶來無限的甜蜜。麵對一樹香甜的果實,麥子認為那是偏愛花茶卻又不采摘杏花的母親給她單調的童年生活留下的一份額外豐厚的禮物,她為此在內心深處永遠感激著母親。
園子裏除了花,便是樹。最惹人注目的是幾株高大的槐樹,它們能給人平和踏實的感覺。每年從仲春到深秋,槐樹給庭院投下濃濃的陰涼,帶給麥子和母親無法言說的寧靜和依托。
母親不上班時,如果天氣好她會坐在院子裏的樹陰下看書。母親是縣文化館的管理員,能便利地將圖書借迴家閱讀,家裏的三屜桌上總是放著一摞圖書,封麵上蓋了文化館公章的《茶花女》、《唿嘯山莊》、《基督山伯爵》,還有《家》、《金鎖記》、《太陽照在桑幹河上》等等。剛開始識字的麥子偶爾也有模有樣地坐在母親身邊看書,但她看不懂那些大部頭,她隻看連環畫,是母親買的或借的。那時麥子看得最多的是《西遊記》改編的連環畫,如《齊天大聖》,《三打白骨精》。
麥子有時也到院子外麵玩。她繞過籬笆,來到院子後麵的小巷,有幾個小孩子在跳猴皮筋、丟沙包或跳格子,她很生硬地加入到他們的行列。這種生硬的加入不能使麥子與其他的孩子融洽相處,比如其他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要耍無賴,麥子不僅不會耍無賴,而且還見不得別人耍無賴,爭執總是無可避免地發生。那些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學著街上的婦女罵架,罵人的話都是當時的流行語。麥子不會罵人,不知該如何還擊他們,對他們扔給她的流行語便顯得無動於衷。而這種無動於衷在罵人的孩子看來,是她對他們的藐視和不服氣,這無疑進一步激怒了他們,他們要想出毒辣的招數來懲治麥子,懲治那種與生俱來的不願與他們為伍的藐視和不服氣。過了好一會兒,年紀稍長的孩子突然想起一件事,對周圍的孩子耳語一番,然後朝麥子吐吐沫:“呸,呸,你是個沒人要的野孩子!”
“你是個沒有人要的野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幸災樂禍地重複這句話。此時的麥子不能再無動於衷了,她哭泣著離開他們。
幼小的麥子明白,當“野孩子”是一件很壞的事,具體說,野孩子成了不知父親是誰的私生子的代名詞。麥子從來沒有見過父親,卻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沒有父親,為什麽成了“野孩子”。然而,她不敢將與人吵架的事告訴母親,隻好把疑問放下,小小的心兒卻對從未見過的父親思念不已。
想念父親是麥子心裏藏匿的一個秘密。尤其當別人罵她“野孩子”時,這種想念就變得強烈而無邊無際。在無邊無際的想念中她給予了父親種種的形象假設:清高,儒雅,學識淵博,同樣帶著槐樹或刺玫花的芬芳。父親就這樣珍藏在麥子心裏,使她稚嫩的心房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暖意。有了對父親的猜測和臆想,麥子似乎找到了依靠,她不再害怕別人罵她“野孩子”,隻是不屑於和那些人吵架罷了。這“不屑”把淩駕於麥子頭上的所有無助、孤獨和煩惱都遠遠地推開了。
以後,麥子很少到街上玩,她開始慢慢翻看母親借迴來的大部頭。盡管她還看不懂,卻從書裏認識了雨果和巴爾紮克,認識了蕭紅和張愛玲,認識了許許多多與她所熟悉的縣城完全不同的生活與人生。
對於沒有玩伴的麥子來說,在晴朗的天氣裏坐在院子的樹蔭下讀書是一件開心的事。但麥子更喜歡冬天,想起冬天就如同她想到父親一樣心裏有一種暖融融的感覺。
冬天的時候,院子裏的花和樹都枯敗了,灰禿禿的滿目蒼涼。此時的麥子和母親待在房子裏,圍著一個小炭爐烤火。坐在爐子邊的母親總是不停地忙碌,給麥子編織毛衣、帽子、圍巾,還有毛襪子。紅的、綠的、黃的、白的、黑的、灰的,五顏六色的線團在母親手裏像變戲法一樣,幾天工夫就織成一件衣服,有的擰著整齊的麻花,有的拚出彩色圖案,有的繡上動物卡通像,每件毛衣都漂亮精致。母親織出的毛襪子暖和而舒適,襪子緊口上同樣繡著五彩繽紛的花卉或者用鉤針鉤織出一圈花邊。坐在火爐邊的母親有時也做別的事,比如用一隻小鋁鍋在爐子上煮紅棗或者黃豆,煮紅棗的時候放上白砂糖,將水熬幹,變成了很好吃的蜜棗;煮黃豆的時候撒上鹽和五香粉,再把煮好的黃豆放在爐子邊烤幹,成了美味的小零食。每天早晨母親還要做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換著花樣給麥子梳頭發,有時在她頭頂束成高高的馬尾,發根處用紅綢帶或藍綢帶紮一個蝴蝶結;有時在她腦後編一條獨辮,辮梢夾一隻塑料發夾;有時將她的頭發盤起來梳成髻,並在發髻上掛一串亮晶晶的玻璃珠。
許多年後,每到冬季降臨,伴著雪花飄落的沙沙聲,
西伯利亞寒流又一次襲擊了西北地區。狂風肆虐一晝夜之後,雪下得鋪天蓋地。漫漫隆冬籠罩著砂城。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地處戈壁灘的砂城是一個風吹石頭走的地方,但它在雪後的冬夜卻顯得妖嬈嫵媚。高樓大廈有彩色的霓虹燈在閃爍,街道邊昏黃的路燈若明若暗,雪光將緩緩穿行的流動的車燈輝映得幽深而迷離,像在夏日裏星空下縈繞的螢火蟲,吟哦著,飄移著,用一束束藍幽幽的炫光攪動起城市的夜的喧囂。
第二人民醫院外科大樓八樓手術室,一片燈火通明,不時傳來各種器械在白色瓷盤裏尖利的撞擊聲,打破了冬夜應有的寧靜。
這是外科今天安排的最後一台手術。躺在手術台上的是剛借調到外科的小護士麥子的母親,也正是為了搶救母親她才要求從內科臨時借調到外科的。但是,心神不定的她卻沒有辦法專注於此刻的手術。
躺在手術台上的是麥子唯一的親人,她們一起經曆過無數的風雨。現在母親掙紮在死亡邊緣,她的心也在掙紮。她尤其不願看到鋒利的手術刀在母親身上的切割,然後在切口下尋找骨折後的碎片,醫生再把它們重新拚接起來,接著是傷口的縫合。母親一定很痛。雖然她已經昏迷,又注射了麻醉劑,麥子還是能真切地感受到母親的痛。那些在母親身上切割或翻找的器械是那樣的莽撞,好像躺在那裏的不是一個仍然活著的人的軀體,而是一堆破爛,可以隨意翻翻撿撿、縫縫補補。麥子不能容忍自己親眼目睹這一幕,那些器械就像一下一下戳到了她的心上。有幾次她甚至拒絕聽從醫生的指令將另外的手術刀、止血鉗和鑷子遞過去。她盼著掌握了生殺大權的主治醫生能對母親手下留情。
病人的傷勢實在太重,主治大夫因為緊張已經汗流浹背。他好一會兒等不到需要的器械從護士那裏遞過來,就狠狠地瞪了站在旁邊的顯得遲鈍的麥子一眼。最後他隻好讓另一名護士接替麥子的工作。
此時,麥子不安地在手術室外麵的過道裏走來走去。她不知道母親能不能夠脫離危險,隻好用這種機械的走動來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手術進行了八個多小時。晚上九點鍾,病人終於被推出手術室,送進了作為搶救室的觀察病房。那間病房緊挨著醫生值班室。
顱骨粉碎性骨折修複術難度極高,加之病人另有多處骨折,她的血壓和心律等生理表征指數曾一度下降到最低極限。八個多小時的搶救過程險象
環生。那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現在病人和醫護人員都堅持過來了,手術比較成功,大家長長地舒了口氣。
病人平躺在病床上,仍陷於昏迷中,頭部和身上多處纏著白色繃帶或打了石膏,還插了導尿管、輸液瓶、輸氧管、血壓儀等瓶瓶罐罐,但她的唿吸是勻稱的。麥子懸著的心暫時落了地,她從遲鈍中緩過神來,連聲向還沒有來得及摘下防護口罩的醫生和護士道謝。
一位和麥子年紀相仿的護士小劉一邊洗手一邊扭過頭說:“謝倒不必,我們從中午忙到現在,還沒吃晚飯,你請大家吃夜宵吧?”
“對呀,你應該請客。一是我們為你母親的手術辛苦了近一天,祝願你母親能早日康複;其次你剛調到外科,為了我們的友誼怎麽也得表示一下吧?”另一個年輕男醫生接過了話。
麥子歉意地笑道:“我在這裏瞎著急,怎麽沒想到給你們預定晚飯?好吧,你們挑選地方,咱們這就吃飯去。”
外科主任李晨光一邊脫白大褂一邊說:“大家別瞎起哄。麥子留下來照看病人。今天的夜宵我請客,犒勞大家。我們先去小肥羊火鍋城吃涮羊肉,然後去巴拉拉娛樂城玩個通宵,怎麽樣?”
護士小劉撇撇嘴說:“李主任偏心,麥子才剛調來,她的事你憑什麽大包大攬的!”
一個中年女大夫朝小劉使使眼色:“管他誰請客,你跟著去就是了,又不用你埋單。”
按醫院規定,外科大樓的電梯早八點開晚八點停,晚上有急用時臨時有人開。但在晚上看電梯的老頭又常常不知躲到哪裏偷懶去了。大家隻能走樓梯,於是都換好了衣服唿啦啦地開始下樓。
李晨光走在最後麵。他見其他人下到七樓了,又折迴身來對麥子說:“一會兒我打發小劉迴來照看病人,你到娛樂城找我們。”
“我媽成這樣了,我哪有心情玩?今天我不去了。”
“你真的不去?”
麥子搖搖頭。
“手術采取的全麻措施,她今晚應該不會醒,你休息一會兒吧!”
麥子仍然搖頭。
“我走了?”
麥子不語。
李晨光也就走了。
不久,值班的醫生和護士都去休息了。外科大樓頓時安靜下來。一切都在沉睡。
多麽冷的長夜!不知是淩晨幾點鍾,劇痛使麥穗第一次醒過來了,但她腫脹的雙眼一點也
睜不開。她試圖翻動一下僵直的身體,卻動彈不了。她費了好大勁兒才抬起插著針頭的右手,碰得導液管和輸氧管嘩嘩地顫響。趴在床沿邊假寐的麥子被驚動了,她抬起頭,驚喜地唿喚:“媽媽,媽媽,你醒了嗎?”麥穗的手放到女兒的手上,停在那裏不動了。她口中喃喃,聲音含糊不清。麥子將耳朵貼近母親嘴邊,終於聽見了她斷斷續續的話:“玉鐲,玉鐲……你的父親……”但是,她一句話都沒說完整,難以承受的劇痛使她又一次昏迷過去。
“張大夫,我媽媽剛才醒了!”麥子直奔醫生值班室。
值班的張大夫拿著聽診器匆匆趕到觀察室,給病人檢查了一遍。她抬頭對麥子說:“你母親的外傷並不會致命,她肋骨、胯骨和左腿骨骨折我們已經做了處理,處理頭部外傷時也沒有發現顱內淤血或積液。但在手術過程中她的情況不太好,一定是身體過於虛弱或者本身有什麽疾病,很有可能由於這次受傷而發作或加重。如果引起並發症,就可能危及生命。你知道你母親從前得過什麽病嗎?”
麥子搖搖頭。這些話在手術前主治大夫已經詢問過她了。在麥子的印象中,母親從來沒有住過醫院,也很少看醫生,平時有點頭痛腦熱的都是她自己到藥店買兩片阿斯匹林吃一吃就完事了。因此在對母親實施搶救的時候,麥子也拿不出母親從前的病曆給大夫做參考。
在醫院裏,張大夫與麥子很投緣,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長者。而且,張大夫也有一個與麥子年紀相仿的女兒,正在省城攻讀碩士。眼前這個本該無憂無慮的女孩子卻麵臨了可怕的困境,她想幫幫她,許多事情又無能為力。事實上,她隻能對麥子的現狀表示一點點發自內心的關切與同情,或者說憐憫。
此時張大夫用滿含責備的目光看著麥子:“現在的年輕人,一點也不知道體諒關心父母。聽說你從小沒有父親,想想你母親獨自撫養你長大該有多艱難!”
張大夫的話使麥子低下頭去,懷著深深的歉疚。仔細想一想,她為母親做得確實太少太少,有時還為了故意氣母親而做出離經背道之舉。如果這次母親真的醒不過來,自己將……麥子不敢再往下想。她抬起淚蒙蒙的眼睛看著張大夫說:“我媽媽,她……她還能好嗎?”
“你是學護理的,有的事我瞞不了你。你母親的病情不容樂觀,照她目前的情況,她的生命垂危決不能簡單地歸於車禍所致。聽李主任說從省城請的專家後天到,要給你母親做一次全麵會診。剛才她蘇醒過來有什麽反應?”
“她的手動了一下,又說玉鐲,還提到了我父親。”
張大夫沉思片刻說:“看來你母親的病情真的很嚴重。但她好像有什麽心事未了,不會輕易倒下的。你要振作點,照顧好她。如果她的疼痛實在太厲害,可以給她注射一支鎮靜劑。”張大夫慈祥地拍了拍麥子的肩,又對她囑咐了一些注意事項,才離開了觀察室。
麥子坐在病床邊的一張木凳上,下意識地撫摸著手腕上的玉鐲。
玉鐲是母親的,她珍藏了很多年,上星期才交到麥子手裏。麥子知道金銀有價而玉無價的道理,但那是指有收藏價值的玉器。對於母親的玉鐲,麥子不知道其來曆,而且,上麵有一道裂紋,很可能輕輕碰撞一下就會從裂紋處破碎。雖然裂紋細微,並用淡綠色的石蠟掩蓋過,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它更瞞不過行家的眼睛。也就是說,即便它曾價值連城,因了那道裂紋,其價值也遠遠打了折扣。麥子不明白母親為什麽把它藏得那麽隱秘,藏了那麽久。如果它真有什麽價值,也不在於玉鐲本身吧?
麥子還記得一星期前那個尋常的夜晚,母親鄭重其事地將她叫到床沿邊坐下,從衣櫥夾層裏取出這隻玉鐲,說:“它是你父親當年留給我的,現在交給你。你父親就在砂城,也許有一天你能見到他。”
麥子詫異地看著母親,仿佛第一次認識母親似的。是的,母親的話太令麥子吃驚了!在她記憶中,自己是沒有父親的。從小到大,母親從來沒有提過父親的名字,即便此刻,她把玉鐲鄭重地戴在麥子手上的時候,她仍然沒有提及父親的名字。
從那天開始,麥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一個父親,而且他和自己居住在同一座城市,但她不知道他是誰。就在戴上這隻玉鐲的時候,她以為母親會告訴她一切,但母親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她們的談話被前來收取物業費的居委會大嬸打斷了。後來麥子接到一個電話出去了,她和母親再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談這件事。當時的麥子並不以為然,她覺得自己有很多時間能夠和母親在一起,隻要自己願意。但此時,母親卻隨時都有可能離她而去……
現在,守候在病房裏的麥子開始後悔。母親正在死亡的邊緣掙紮,她第一次蘇醒過來就提到了玉鐲及父親。或許,母親把這隻帶有裂紋的玉鐲珍藏這麽久,關於父親的一切才是她所珍視的。
寒冬的漫漫長夜,守在病床邊的麥子感到非常害怕。她害怕母親再也不會好起來,把自己獨自丟在這個世界上;即使她知道還有一
個叫“父親”的人存在,但母女倆失去了推心置腹長談的機會,那麽,關於父親她就永遠隻剩下猜測了,這將留給麥子怎樣的遺憾和傷痛!……一種無依無靠的恐懼感向麥子襲來,她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氣來承受這一切!
夜半,渾身冒著酒氣的李晨光獨自迴到了外科大樓。他踉蹌著進到觀察室,看了一眼一動不動躺在病床上的麥穗,徑直走過去拉起麥子的手說:“你……陪我……跳個舞!”
麥子說:“這麽晚,你不迴家去又來做什麽?”
“我要你陪我跳舞!”李晨光擺擺手,不容麥子再說話,拉起她在病房裏旋轉,旋轉,從病房一直轉到了過道裏的昏暗處。
麥子喜歡跳舞。
跳舞應該算是麥子的天賦。
很多年裏,在中國大地,每一所學校、托兒所或者企事業單位都有自己的文藝宣傳隊,承擔著國慶、春節以及所有值得慶祝的日子的文藝演出。麥子從小到大都是文藝宣傳隊裏的骨幹。
麥子一般都表演獨舞。在托兒所的時候她跳《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舞台上的她身穿白襯衣和花格子背帶裙,那是“六一”節母親送給她的節日禮物,這使她真如花朵般盛開在那個縣城的托兒所裏清一色的灰色和藍色的小朋友中間,下了台引得阿姨們都忍不住抱一抱她,有的還在她臉上親幾口。讀小學的時候她跳《北京的金山上》、《草原英雄小姐妹》。老師在她臉蛋上塗兩團紅紅的胭脂(大多數時候是用蘸濕的紅紙搽上的),再讓她穿著藏族服或蒙古袍,她便很活潑地在舞台上廣舒長袖,那樣子可愛得有點冒傻氣。讀中學的時候她跳現代舞或健美操,依然畫了很濃的妝走上舞台,但那濃妝濃得恰到好處,外加一襲黑色束身服,更襯托出她光彩照人的青春風姿。讀大學的時候她跳新疆舞,如《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樓蘭姑娘》等等,她的長發編結成一縷一縷細小的發辮,臉上蒙一塊淡綠色麵紗半遮半掩,露臍裙裝上麵顯露出一截凝脂一樣的腰身,纖細而柔軟,伴著動人的音樂在舞台上翩躚、旋轉。可以說,跳新疆舞是麥子舞蹈生涯的頂峰,不論從她的造型還是技藝都已經達到了極致,再加上她特有的氣質和一身飄忽的紗裙,似乎真如樓蘭姑娘臨風而立。因此在大學裏她得了個“樓蘭”的雅號。
麥子參加工作後,再沒有正式登台演出過,因為此時不論是私企還是國企,絕大多數單位一般隻講效益,與效益無關的事已經被逐漸忽略,比如文藝演出。
麥子下班
後的閑暇時間裏偶爾也會陪朋友或同事到娛樂城裏跳舞。現在的許多娛樂城有點像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夜總會,但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角度出發不能稱其為夜總會,掛出的招牌往往是xx沙龍、xx俱樂部或xx娛樂城。娛樂城裏跳舞的花樣繁多,有蹦迪,有貼麵舞,也有兩步、三步、四步交誼舞,這要隨舞池裏的音樂和顧客的喜好而定。麥子喜歡蹦迪,那種強勁的節奏感和隨意的散漫舞姿能讓人徹底放鬆,很適合需要發泄而且做什麽事都不講究章法的年輕人。但更多的時候麥子隻是手捧一隻高腳酒杯坐在旁邊一邊品酒一邊看別人跳舞。她的酒杯裏盛的有時是幹紅有時是幹白,幹紅她兌上雪碧,幹白她加點冰塊,是一種不算地道的品酒方式。此時在台上跳舞的一般有兩個人出場,都是娛樂城裏的專職舞蹈演員,人們私下裏稱她們“舞女”或“小姐”,她們跳的是一種“豔舞”。兩個女演員穿著非常暴露的三點式,分別站在兩個旋轉著的圓柱形台子上,將修長的玉臂高高舉過頭頂,豐潤且凹凸有致的身體像蛇一樣扭動,性感而迷人,招得台下那些激情四溢的男人瘋狂地吹口哨。
此時的麥子端起高腳玻璃杯喝幹紅或者幹白隻是應景,是陪著同事熱鬧,也是放縱一下自己。對品酒麥子不十分在行,但對觀賞舞蹈她卻有一定的眼光和水準。她一直認為在圓柱形台子上的舞蹈演員如蛇一般扭動的肢體畢竟不能算真正的舞蹈,她們隻是一種招攬,或者說是一種為生計而做出的職業賣弄——賣弄風情。
麥子還喜歡照鏡子,鏡子幾乎成了她的另一麵或者說就是另一個她。
對於自己的美麗容顏,麥子從來不曾懷疑。她有一副不胖不瘦挺拔窈窕的身材,象牙色的肌膚光潔如緞;她的下顎微微上揚,大而明亮的眼睛黑中透著一層不易察覺的藍暈,使她的眼睛蒙上了淡淡的灰藍色,一種憂鬱高貴的色調;她的頭發天生呈栗黑色,發梢微黃,且略帶一點自然卷;她還有一雙濃黑的眉毛,長而密的睫毛向上翹起;在她挺直的鼻梁下是一張略厚但更顯豐潤的紅唇,使她麵部五官因了那張紅唇而顯得輪廓分明但又不過分僵硬——她的整個形象似乎都在展示西域或者更遙遠的古波斯的神秘。
麥子的神秘感是與生俱來的。很小的時候,她被街坊四鄰稱為洋娃娃;等她長大一些隨母親離開故居,後來又外出上學,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初次見麵的人都猜測她有拉丁血統,又基於處在絲綢之路的河西走廊在曆史上曾經有外國商人留下來定居的情況,她被普遍認定其先祖至少應該是
來自古歐洲或波斯高原。在別人的猜測中,性格安靜的麥子始終微笑不語,似乎用很含蓄的方式表達了她對自己血統的某種認同。有了這種默認,她好像已經逐漸忘記了在祁連山脈環抱下位於戈壁邊緣的閉塞而苦寒的小縣城——那個曾經被她稱作故園的地方,它才是母親的出生地,也是她自己的出生地。
但是,每到寒冷的冬夜,聽見雪花徐徐降臨的輕盈腳步,被稱作故園的小縣城總是闖入麥子的夢境。她曾經在那裏出生、成長,她熟悉它的雪落雪融、花開花謝,也熟悉它的長風如笛、塵沙漫舞,更熟悉它的五髒六腑和在它五髒六腑深處滋生著的一切的人和事:牛車吱吱咯咯的軲轆聲、雜貨鋪裏琳琅滿目的小商品、賣釀皮或漿水麵的吆喝……雖然她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它,小縣城也在流逝的歲月中消亡,她再也找不到夢中的故園。但她卻從來沒有真正忘記過它。
就這樣,小縣城在麥子心裏固執地矗立著,使她猶如一株小樹苗,即使移植到天涯海角,也攜帶著故園裏泥土的芬芳。
祁連山脈環抱下的平安縣城是麥子的出生地,她七歲以前的那段時間一直居住在縣城。在她印象中,小縣城有一個美麗的園子,裏麵種著槐樹、杏樹、迎春和刺玫花,還有一棟高大而幽深的房子,那是她和母親兩個人的家。
麥子對於故園的記憶,首先來自庭院裏綠葉的馥鬱和花的芬芳。刺玫與月季傍著籬笆生長,一叢一叢的,枝繁葉茂,從初夏到深秋,長達半年的時間裏它們次第綻放,繁星般的花朵點綴在綠葉叢中。盛開的刺玫花呈現出華麗的玫瑰紅,月季有三種顏色,深紅、淡粉和鵝黃,嬌嫩的花蕊在微風中顫動,整個園子洋溢濃鬱的芳香。但每到刺玫和月季開放的季節,有一些花蕾還等不到完全盛開,母親就把它們剪下來晾曬在太陽底下。以後的日子,母親用曬幹的花蕾泡茶——優雅恬靜的母親在院子裏采摘花蕾或端著透明的玻璃杯凝視水中的落英繽紛時,是在這個灰蒙蒙的西部小城永不褪色的浪漫。
母親製作花茶的材料有很多,除了刺玫和月季,最常用的是杏花和萬壽菊。因此,在園子裏,夏秋兩季常常晾曬著粉的、紅的、黃的花蕾,常年喝花茶的母親的身上也總是散發著幽幽的暗香。母親身上的香氣總是如夢幻般漂浮在麥子的腦海裏。許多年後,麥子看了一部叫《書劍恩仇錄》的武俠小說,其中對香香公主的描繪令她親切地感同身受,使她常常迴憶起當年生活在故園的母親。麥子完全有理由相信,世上存在過香香公主那樣奇異的女子,就如同
母親那樣的,她或她們從來就不曾從這個渾濁的現實世界裏絕跡,這又多少令成年後的麥子有些自慚形穢……
事實上,喜歡喝花茶的母親是一個非常惜花的女人,她晾曬的大部分花茶並不是采摘的,而是撿那些被風吹落的。尤其是杏花,她從來不會到樹上采摘它們,那些花朵便按照自己的生命曆程行走,每年春末,花兒謝了,杏樹上果實累累。等到夏天,黃澄澄的杏兒壓彎了枝頭,給麥子帶來無限的甜蜜。麵對一樹香甜的果實,麥子認為那是偏愛花茶卻又不采摘杏花的母親給她單調的童年生活留下的一份額外豐厚的禮物,她為此在內心深處永遠感激著母親。
園子裏除了花,便是樹。最惹人注目的是幾株高大的槐樹,它們能給人平和踏實的感覺。每年從仲春到深秋,槐樹給庭院投下濃濃的陰涼,帶給麥子和母親無法言說的寧靜和依托。
母親不上班時,如果天氣好她會坐在院子裏的樹陰下看書。母親是縣文化館的管理員,能便利地將圖書借迴家閱讀,家裏的三屜桌上總是放著一摞圖書,封麵上蓋了文化館公章的《茶花女》、《唿嘯山莊》、《基督山伯爵》,還有《家》、《金鎖記》、《太陽照在桑幹河上》等等。剛開始識字的麥子偶爾也有模有樣地坐在母親身邊看書,但她看不懂那些大部頭,她隻看連環畫,是母親買的或借的。那時麥子看得最多的是《西遊記》改編的連環畫,如《齊天大聖》,《三打白骨精》。
麥子有時也到院子外麵玩。她繞過籬笆,來到院子後麵的小巷,有幾個小孩子在跳猴皮筋、丟沙包或跳格子,她很生硬地加入到他們的行列。這種生硬的加入不能使麥子與其他的孩子融洽相處,比如其他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要耍無賴,麥子不僅不會耍無賴,而且還見不得別人耍無賴,爭執總是無可避免地發生。那些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學著街上的婦女罵架,罵人的話都是當時的流行語。麥子不會罵人,不知該如何還擊他們,對他們扔給她的流行語便顯得無動於衷。而這種無動於衷在罵人的孩子看來,是她對他們的藐視和不服氣,這無疑進一步激怒了他們,他們要想出毒辣的招數來懲治麥子,懲治那種與生俱來的不願與他們為伍的藐視和不服氣。過了好一會兒,年紀稍長的孩子突然想起一件事,對周圍的孩子耳語一番,然後朝麥子吐吐沫:“呸,呸,你是個沒人要的野孩子!”
“你是個沒有人要的野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幸災樂禍地重複這句話。此時的麥子不能再無動於衷了,她哭泣著離開他們。
幼小的麥子明白,當“野孩子”是一件很壞的事,具體說,野孩子成了不知父親是誰的私生子的代名詞。麥子從來沒有見過父親,卻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沒有父親,為什麽成了“野孩子”。然而,她不敢將與人吵架的事告訴母親,隻好把疑問放下,小小的心兒卻對從未見過的父親思念不已。
想念父親是麥子心裏藏匿的一個秘密。尤其當別人罵她“野孩子”時,這種想念就變得強烈而無邊無際。在無邊無際的想念中她給予了父親種種的形象假設:清高,儒雅,學識淵博,同樣帶著槐樹或刺玫花的芬芳。父親就這樣珍藏在麥子心裏,使她稚嫩的心房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暖意。有了對父親的猜測和臆想,麥子似乎找到了依靠,她不再害怕別人罵她“野孩子”,隻是不屑於和那些人吵架罷了。這“不屑”把淩駕於麥子頭上的所有無助、孤獨和煩惱都遠遠地推開了。
以後,麥子很少到街上玩,她開始慢慢翻看母親借迴來的大部頭。盡管她還看不懂,卻從書裏認識了雨果和巴爾紮克,認識了蕭紅和張愛玲,認識了許許多多與她所熟悉的縣城完全不同的生活與人生。
對於沒有玩伴的麥子來說,在晴朗的天氣裏坐在院子的樹蔭下讀書是一件開心的事。但麥子更喜歡冬天,想起冬天就如同她想到父親一樣心裏有一種暖融融的感覺。
冬天的時候,院子裏的花和樹都枯敗了,灰禿禿的滿目蒼涼。此時的麥子和母親待在房子裏,圍著一個小炭爐烤火。坐在爐子邊的母親總是不停地忙碌,給麥子編織毛衣、帽子、圍巾,還有毛襪子。紅的、綠的、黃的、白的、黑的、灰的,五顏六色的線團在母親手裏像變戲法一樣,幾天工夫就織成一件衣服,有的擰著整齊的麻花,有的拚出彩色圖案,有的繡上動物卡通像,每件毛衣都漂亮精致。母親織出的毛襪子暖和而舒適,襪子緊口上同樣繡著五彩繽紛的花卉或者用鉤針鉤織出一圈花邊。坐在火爐邊的母親有時也做別的事,比如用一隻小鋁鍋在爐子上煮紅棗或者黃豆,煮紅棗的時候放上白砂糖,將水熬幹,變成了很好吃的蜜棗;煮黃豆的時候撒上鹽和五香粉,再把煮好的黃豆放在爐子邊烤幹,成了美味的小零食。每天早晨母親還要做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換著花樣給麥子梳頭發,有時在她頭頂束成高高的馬尾,發根處用紅綢帶或藍綢帶紮一個蝴蝶結;有時在她腦後編一條獨辮,辮梢夾一隻塑料發夾;有時將她的頭發盤起來梳成髻,並在發髻上掛一串亮晶晶的玻璃珠。
許多年後,每到冬季降臨,伴著雪花飄落的沙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