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忙忙亂亂的,踢踏的腳步聲猶如西部地區在豐收年舞動的太平鼓一樣擂得地動山搖。

    隨著地動山搖的腳步,地處河西走廊的平安縣城迎來了一支奇特的隊伍。他們身穿沒有帽徽和領章的草綠色軍裝,胸前別著或大或小的像章,手裏揮著紅寶書,高昂地唱著歌走來了。他們永不知倦地一首歌接一首歌地唱,那歌聲絕沒有縣城裏婦女們平時哼唱的戲劇那樣的含糊婉轉,也像是著了火似的,要把這個火熱的季節點燃。這一切讓平安縣城的居民感到陌生,也感到振奮;或者說是因振奮而陌生,因陌生而振奮。在縣城男女老幼好奇的心潮澎湃中,這支隊伍浩浩蕩蕩駐進了縣立中學和向陽小學,兩所學校乃至整個縣城便邁進了一個沸沸揚揚的特定時代。

    此時,向陽小學二年級學生羅揚對突然到來的陌生人覺得很新鮮,他從高年級的學生口中得知,這支雄赳赳的隊伍是從砂城開過來的。這幫人的成員大部分是學生,其中也有工人和社會青年。據說他們在砂城的一次奪權行動中失敗,便改弦更張,直奔平安縣城奪取革命新陣營,開創革命新局麵。羅揚還隱隱感覺到,平時很威嚴的老師都有點懼怕那些被稱作“同誌”的年輕人,包括校長,謙遜得過頭,表現出不應有的卑躬屈膝。

    學校很快熱鬧起來,或者說亂了起來。高年級的學生不再上課,他們與砂城來的“革命先遣隊”結成同盟,在校園裏刷標語、寫大字報;老師比以前更加勤懇,但他們不是在備課或者批改作業,而是抓緊時間做另一件事——寫材料。老師們虔誠地趴在辦公桌上不停地寫呀寫呀,有的人是自檢自查——某月某日拿迴家了一盒粉筆或者說了不該說的話;當然,大部分人卻是在某種含蓄的示意下檢舉他人,檢舉那些被懷疑隱瞞了家族史或者暗藏了野心的人。寫檢查和檢舉信的人都顯得很神秘,也很緊張,他們將十六開的公文紙寫得密密匝匝,沉甸甸的足有十好幾頁,似乎要把所有的才情都發揮在這件事上。幾天後,學校裏所有的陳芝麻爛穀子和武斷的臆想都被人們細心地翻找出來了,晾曬在這個夏季裏熱辣辣的陽光下。

    很快,大字報從校園貼到了街上。像突然爆發的流行病,縣城裏如同著了火,燃燒起人們普遍的激情。許多人忙碌起來,包括羅揚這樣的低年級學生,不由自主地卷進了一種激情澎湃中,他們力所能及地幫著砂城來的“同誌”刷標語、打糨糊、搭台子等等。隻做這些雜事還體現不出對革命的崇敬和熱情,他們在老師的率領下編排了文藝節目,一方麵要提高小學生戰鬥

    的積極性,另一方麵是用來慰問從砂城遠道而來的革命同誌。

    二年級的方老師編排了獨幕劇《屠夫和狼》。誰也沒有料到,這出獨幕劇後來被視為平安縣城“大革命”時代的分水嶺。

    小學二年級學生羅揚懷著十二分神聖的使命感參加了獨幕劇《屠夫和狼》的演出,他在劇中扮演反麵角色——狼甲。盡管他有點不情願,但一向作為好學生的他還是服從了方老師的安排。

    那真是一場要命的演出。許多年後羅揚仍然記得劇目的主要情節:

    傍晚,歸家的屠夫在郊外遇見兩匹狼。屠夫害怕極了,他將賣肉剩下的骨頭向狼扔了過去。

    兩匹狼吃完骨頭,並不想就此放過屠夫,它們一邊追趕屠夫一邊高聲說道:你是不是還想拿一塊肉掛在鐵鉤上謀害我們啊?經過幾百年的磨礪,我們早就識破了屠夫的伎倆,快快收起你的糖衣炮彈吧!

    兩匹狼形成夾攻之勢,向屠夫猛撲過去。

    屠夫情急之下,一邊逃命一邊高唿:狼來啦!狼來啦!

    聽見屠夫的唿救,兩匹狼狂笑不已。

    狼甲說:這樣的陳詞濫調都讓你們的老祖宗喊了幾百年,今天你還拿它來做擋箭牌,誰有心情答理你呀!

    狼乙說:抓革命,促生產;深挖洞,廣積糧;煉鋼鐵,超英美……人民群眾這麽忙,哪有工夫聽你瞎嚷嚷?

    屠夫被狼迫得連連後退。他突然看見田間的麥草垛,躲到麥草垛旁邊。

    麥草垛甲說:可憐的屠夫啊,逃跑是沒有出路的,趕緊起來戰鬥吧,和這些兇惡狡猾的敵人!

    麥草垛乙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你以為扔出去幾根骨頭、幾塊碎肉會有用嗎?快快舉起你手裏的屠刀!

    屠夫受到麥草垛們的鼓舞,和兩匹狼周旋,展開殊死搏鬥。他一邊戰鬥一邊激情高歌:大刀向狼崽子的頭上砍去……

    情勢頓時逆轉,兩匹狼抱頭鼠竄,鑽進麥草垛準備躲起來。

    屠夫舉起屠刀乘勝追擊。

    舞台上所有演員(包括屠夫、兩個麥草垛和兩匹狼)一起高歌: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

    演出就是在這兒擱淺的。

    坐在前排觀看演出的革命先遣隊總指揮猛然站起來,他目光如炬,麵容冷峻,擺出當年偉人揮手的姿態揮動著有力的臂膀,聲嚴色厲質問道:這是一首狼之歌嗎?有你們這

    樣篡改歪曲革命歌曲的嗎?說,是何居心!?扮演狼甲的羅揚此時才想到,按劇情要求,地道戰之歌原本由屠夫和麥草垛合唱,而不是由狼演唱。因為緊張,他一時忘記了自己的角色。

    總指揮的質問使革命先遣隊的其他人幡然醒悟,有個小頭目跳上戲台,提出更加尖銳的質詢:“我們來到縣城開創革命新局麵,開辟革命新陣營,你們卻高唿狼來了!到底誰是狼?說啊,誰是狼?!”此刻,八歲的羅揚臉上浮起一片蒼白的愧色。他明白自己闖禍了,但還沒有預計到後果有多嚴重。

    關於這出戲的最後結局,羅揚的記憶有些混亂。

    第一種結局是:演出戛然停止後,羅揚以及其他小演員被憤怒的革命者推搡下戲台。台下亂哄哄一片,觀眾互相擁擠著。羅揚撞倒了前來看熱鬧的已經快要生產的孕婦麥三娘子,緊接著他也被推倒在地,隨後擁擠的人群踩在了他身上,他暈了過去。但他隱約聽見身後傳來初生嬰兒的啼哭聲。

    另一種結局是:先遣隊總指揮繼續揮動著他有力的臂膀,向陽小學全體師生被集中到縣城西北角的廣場上。於是,真正的鬥爭開始了,《屠夫和狼》被樹為毒草,遭到一致批判,編劇方老師不停交代“誰是狼”的問題。鬥爭掀起了群眾運動的高潮,最終釀成互相踩踏的慘劇——羅揚撞倒了快要生產的麥三娘子。

    羅揚撞倒了麥三娘子,隨後他也被擁擠的人群撞倒。他驟然聽見身後有初生嬰兒的啼哭。在無數雙腳踩踏的劇痛中,他暈了過去。

    過了一段日子,身受重傷的羅揚終於能拄著棍子在院子裏來迴走動,他隱約聽到母親和街坊的談論,說是出了事故的麥三娘子被送到縣城衛生院,又被連夜送到了砂城。可惜砂城的革命形勢更加嚴峻,沒有醫生來搶救這個命在旦夕的高齡產婦。天亮時,麥三娘子死在砂城的醫院裏。那個剛出生的女孩兒還活著。

    那年秋天開始,羅揚經常看見麥老太太抱著一個小女孩兒在外麵曬太陽。小女孩兒的臉呈淺紅色,像春天開放的桃花,粉嘟嘟的;小女孩兒的胳臂和腿像剛從地裏拔起的水蘿卜,白嫩嫩的。後來羅揚還得知,麥老太太抱著孫女走到縣城外麵,她望見收獲過的麥田以及裸露在泥土上的麥秸茬,想象著原野的金波蕩漾和滾滾麥香,即興給小女孩兒取名叫麥穗。

    此後,許多人的命運發生改變。一些人從縣城消失了,羅揚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裏,某一天還能不能夠迴來。

    羅揚在家休養。白天,姑奶奶教

    他背誦《詩經》,祖父指導他練習書法。到了晚上,祖父就給他講關於古羅馬東征軍遺部來到河西走廊的傳奇故事。祖父還搬出一些典籍,一段一段給他念,如《後漢書》記載:“漢初設驪(靬)縣,取國名為縣。”彼時,年少的羅揚對此並不感興趣,他不明白祖父為什麽要給他講這些,或者,是曾經做過曆史教員的祖父對自己青年時代的緬懷吧?他常常在祖父講解了無數遍的已經變得乏味的傳奇與考證中酣然睡去,用一個斑斕的夢來迴應祖父的無奈與歎息。

    但羅揚對祖父的崇拜是與生俱來且深入骨髓的。他羨慕祖父的博學,更喜歡祖父用毛筆在宣紙上一揮而就的那種大氣磅礴,尤其是祖父寫下的“鐵騎沉屙”幾個字,雖然他還不能完全理解,卻已經感受到了一種悲壯的豪情,或者說是一個男兒麵對天地的豪情。他每天在祖父的指導下做完臨帖描摹的練習後,都會學著祖父的樣子書寫一遍“鐵騎沉屙”幾個字,那幾個字雖然寫得還如他的年紀一般稚嫩,卻使祖父感受到了某種欣慰。祖父常對他說:“書法和漢文化乃至曆史是相通的,練習書法的人經過天長日久的熏染,慢慢就會領悟曆史,又能從那種領悟中真正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然而,如此恬淡的生活並未持續多久,就被無法抗拒的外力打破了。

    夏天離去,秋陽如虎。某個炎熱的午後,太陽熾熱地炙烤著大地,空氣也是熱浪滔滔,似要噴出火來。

    羅揚在院子裏的樹蔭下有模有樣地臨帖描摹。院門突然被撞開,擁進來一群戴紅袖章的人。領頭的是縣文化館的麥三。由於他幫助平安縣革命委員會成功地趕走了砂城來的那支隊伍以及其他外來的革命組織,現在已經榮升為文化館館長並成為平安縣革委會的主要領導之一。在麥三的指揮下,來人掀翻了羅揚寫字的桌子,用鐵鎬刨挖那幾株挺拔的紫槐樹和依然掛滿淡黃色果子的杏樹。

    很快,院子裏一片狼藉。

    然後他們進了房子。

    很快,房子裏狼藉一片。

    太陽偏西,忙得滿頭大汗的麥三沒有得到預期的收獲,想起了令他們失望的院子的主人。帶著一種被欺騙的仇恨,他們撇下工具,扭扯起院子裏的主人——祖父、姑奶奶、父親和母親,高唿著口號往街上走去。

    在扭扯的過程中,戴在姑奶奶左手腕上的玉鐲嘭的一聲掉在地上,發出一種沉悶的聲響。而院子裏長年鋪撒煤炭灰,地麵並不堅硬,玉鐲在地上打了幾個圈後滾落在院門前,卻

    沒有摔碎。情緒激動的革命者沒有注意到玉鐲,他們忙亂地扭扯著院子的主人往外走,其中一隻腳無情地從玉鐲上麵踏過去。

    此時的羅揚嚇壞了,他呆呆站在原地。一切安靜下來後,他才想到,因為那個一生下來便失去母親的小女孩兒,是麥三來向他聲討了,雖然他們沒有用正眼瞧一下羅揚,也沒有像押走祖父他們那樣將他押走,大約是時候未到的緣故吧?許久,從驚恐中醒過神來的羅揚撿起玉鐲,在金色的秋陽下它依然泛著冷淡的清輝。然而,此刻它多了一道清晰的裂紋。羅揚環視一遍狼藉的家,把玉鐲藏在了一個隱秘的地方,然後朝街上走去。

    鬥爭如火如荼。大部分居民都集聚到廣場上,包括半大的學生和花白了頭發的老人,還有抱著小孩兒的婦女。很多人是來看熱鬧的,唧唧喳喳而又惶惑不安地議論著眼前的一切。羅揚被擁擠在人群中。他踮起腳尖避開攢動的後腦勺們,看見了戲台上的幾個人蓬頭垢麵,胸前都掛著木牌,上麵寫了墨字,畫著大紅叉。祖父他們也站在那一排失魂落魄的人當中。

    突然,一個戴紅袖章的年輕人躍上戲台,大喝一聲:“羅崇文,抬起你的狗頭來!”

    羅崇文是祖父的名字。

    新任文化館館長麥三也躍上了戲台,指著祖父身邊的老太太斷喝一聲:“說,你和羅崇文是什麽關係?”

    老太太紋絲不動。她的頭一直是揚起的,顯得那麽高傲,那麽不屑一顧。羅揚知道,她是姑奶奶。

    “司馬尋心,你想頑抗到底嗎?”麥三又扔下驚雷般的斷喝。

    羅揚驚懼地看著台上那顆高揚起的白發蒼蒼的頭。不錯,姑奶奶一直習慣於揚著頭,不論她走路的時候還是站立的時候。因此她不像其他老太太那樣顯得老邁,盡管這兩年她的頭發也幾乎全白了。他們喊她司馬尋心。羅揚這才知曉,姑奶奶的名字叫司馬尋心。也就是說,姑奶奶不姓羅,她並不是祖父的親姊妹。她和祖父是什麽關係呢?羅揚也深感困惑。

    司馬尋心高揚起頭站在戲台上,紋絲不動,沉默不語。

    一個頭兒模樣的年輕人大概等得不耐煩了,他上前搡了司馬尋心一把,說:“老妖婆,一大把年紀穿紅戴綠,燙雞窩頭,一看就不是好東西。快說!你和羅崇文到底什麽關係?”

    麥三湊上前對頭兒耳語一番。

    頭兒轉身對著戲台下麵的人哈哈大笑,一邊笑一邊說:“原來是個小老婆啊!”這笑像施了魔法一樣

    傳染到台下,台下的都跟著笑起來,笑得東倒西歪,前俯後仰,想止都止不住。頭兒突然停住笑,指著台下最前麵的一個絡腮胡子說:“王三,你娶媳婦兒了沒有?”

    絡腮胡子王三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說:“沒。”

    頭兒又指著另外一個人說:“李老四,你想不想有個媳婦兒?”

    “想。可是剛解放那年政府給咱分了房子,安排了工作,就是沒有分給個媳婦兒。”李老四露出一臉的邪笑。

    在這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台下的人嚶嚶嗡嗡不知道在講些什麽。場麵顯得有點亂。

    頭兒突然把臉一沉,指著司馬尋心說道:“據麥館長反映,這個老妖婆子解放前是羅崇文的小老婆,前兩年又剛從國外迴來。這麽嚴重的問題他們居然不交代。大家說說,他們反動不反動?惡毒不惡毒?難道我們要眼睜睜看著他們來變天,讓我們重走迴頭路嗎?”

    頭兒的話很具煽動性。那些在縣城裏土生土長的因貧窮而至今也沒有娶過妻的光棍漢被挑動起來了,他們憤怒地叫囂著,戲台下頓時山唿海嘯,含混不清。

    絡腮胡子王三突然撥開人群,他大步流星跑到戲台邊,一閃身躍上台去,義憤填膺地向羅崇文揮起了拳頭:“你這個老東西,竟然敢有兩個媳婦兒!”

    隻聽羅崇文輕輕地“啊”了一聲,身體搖晃幾下,終於跌下戲台,重重地摔了下去。他的頭枕著一塊不大不小的鵝卵石。不一會兒,鮮紅的血液從他的鼻孔和後腦勺潸潸潺潺地往下流淌。

    “崇文!”司馬尋心驚唿一聲,趁人不備奔下了戲台,不顧一切地將那顆被血水浸濕的花白的頭顱摟在懷裏。

    頭兒跳下戲台走過去,抬腿踢了司馬尋心一腳:“你這個老妖婆,別在這裏裝腔作勢了!快放開,滾一邊去交代你的問題!”

    有兩個戴紅袖章的年輕人奔上前,掰開死死抱著羅崇文的司馬尋心的手,將她雙臂反扭,重新押上戲台。

    司馬尋心哆哆嗦嗦站在戲台上,她的朱紅色襯衫上印滿了一團一團的血跡,在陽光下閃閃爍爍,像一朵一朵盛開的暗紅色的花朵。

    頭兒走到羅崇文身邊,蹲下來推了他一下:“別裝死啊,你!”

    羅崇文還是一動不動地躺在那裏。

    頭兒站起來,拍拍草綠色軍褲上的土說:“嘿,這老東西還真不經打,隻一拳頭就送他迴姥姥家了!”

    聽見頭兒的話,大家

    都明白羅崇文差不多已經死了。

    司馬尋心暈了過去,癱倒在戲台上。

    戲台下麵紛紛攘攘:“快快送衛生院去,看還有沒有救!”

    台下的觀眾大部分是縣城居民,來廣場參加批鬥會亦不過是完成街道分派的任務或者是看熱鬧,一旦要出人命,天性的善良和膽小便立即顯露出來,有的人急忙跑到街上去找車,有的人悄悄離開了會場。

    頭兒很年輕,還沒有經曆過多少流血場麵,他怕事情鬧大,心虛起來,不敢把批鬥司馬尋心的“戲”再演下去,連連吩咐手下的人說:“送衛生院!送衛生院!把那個老妖婆子一起送去。”

    不知麥三麥館長是何時離開的。群龍無首地亂了一陣子,廣場上的人也都散了。

    10

    司馬尋心清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一條長木椅上。她扶住椅子靠背坐起來,然後搖搖晃晃在用青磚鋪成人字形花紋的地麵上走了幾步。她發現這是一個不太寬敞的大廳,四周的牆是白色。正對大門的牆上方掛著幾位偉人的畫像,下方是一塊嵌在牆裏的黑板,黑板上寫著幾則預防中暑的食療藥方和一則通知:下午四點半政治學習。另兩堵牆上有幾扇玻璃窗口,都畫著碩大的紅十字,分別寫著“掛號”、“收費”、“取藥”等字樣,她知道這裏就是平安縣衛生院。

    天已近黃昏,衛生院裏空蕩蕩的,看不到一個人。

    大廳通向街道的大門虛掩著,所有畫紅十字的窗口都是關閉的。連接大廳的分別通向診室和病房的兩條走廊裏也是黑洞洞的深不見底,像死一般沉寂。而通向衛生院後院的側門卻敞開著,在初秋的夕陽下冒出一股森森的寒氣。

    司馬尋心不禁打了個寒戰。她知道後院有另一個去處。

    司馬尋心重新坐迴到椅子上,她想了好一會兒,不明白自己怎麽會到這裏來。她低頭看見襯衫前襟一團一團暗紅的血跡,廣場的一幕才漸漸在她的內心深處複蘇、閃現。

    “崇文!”她撲向敞開著的小側門,不禁淚如雨下。但側門外的後院也是空蕩蕩的,赫然寫著“太平間”字樣的大門緊閉著。頓時,空曠的衛生院裏飄蕩起一個老婦長長短短的哭聲。很快,她的綢襯衫被淚水浸濕了一片,胸前那一團一團的血跡變得愈加鮮豔。哭了一會兒,她掏出手絹擦幹淨臉,理了理紛亂的白發,又把衣衫整了整,最後望了一眼那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側門,慢慢走出了衛生院,走在因暮靄籠罩顯得異常昏暗而

    冷清的大街上。

    司馬尋心一邊走一邊說:“走了好,走了好!我原本就不該來啊!……你走了,為什麽不等等我!”她的話隻能是自言自語的傾訴,因為她找不到一個聽眾。原本應該熙熙攘攘的人和車都不知躲到哪裏去了,冷冷清清的街道也仿佛成了走向另一個世界的通道。

    司馬尋心就這樣在昏暗而空曠的大街上寂寞地走著,她目不斜視,經過了學校、郵局、信用社以及那些雜七雜八的關著門的店鋪,來到縣城中心的十字關。她站在十字關前仰頭凝視著縣城的製高點——鍾鼓樓,一動不動地凝視了許久。然後她一步一步踏上鍾鼓樓的石台階:一級,兩級,三級……傳說地獄有十八層,為什麽天堂卻隻有九重呢!?看來大多數人注定隻能走向地獄。二十六級,二十七級,二十八級……她終於站到了鍾鼓樓的頂層。

    幾隻棲息在椽梁下的烏鴉被陡然驚動,撲棱棱飛起來,繞著鍾鼓樓盤旋,“呱——呱”的啼叫像是在發泄對入侵者的不滿,又像是在嘲笑眼前這個落魄的老太太。

    司馬尋心站在鍾鼓樓上,像往常那樣高昂起頭,眼看著最後一點夕陽慢慢隱去了,隱到了縣城西麵的土城牆以下。

    黑夜即將降臨,即便是烏鴉也該歸巢了。

    司馬尋心不再猶豫,她翻過晦暗斑駁的木護欄,往前跨出一步。此刻,她感覺自己像一隻大鳥,或者就是半空中久久盤旋的老鴉,在暮靄中展翅飛翔,飛向遙遠的另一個國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輪迴中等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鄢曉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鄢曉丹並收藏我在輪迴中等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