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氏姊妹的運氣真不錯,腳掌剛著北京的地皮兒,就有人主動地提出給她們工作,她們開始覺得北京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冷漠,相反倒有些友好親切。她們感到精神很爽,把旅途上的疲勞忘得一幹二淨,像兒時盼望過大年一樣,懷著喜悅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著那位青年女子的出現。
她們高興地把去天安門照相的事兒也忘在了腦後。反正今後照相有的是時間。
她們的情緒好極了,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神情, 仿佛周圍的一切都在微笑——雄偉的車站大樓在微笑,樓頂上那兩座巨大的報時鍾在微笑,車站工作人員在微笑,每個旅客都在微笑,都在向她們親切地微笑,都在為她們的好運高興。
北京車站大樓是20世紀50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築物之一,雄偉壯麗,優雅飄逸,是中國曆代建築風格的和諧結合,那巨大的方形拱頂,看不見立柱支撐,驚心動魄地懸在空中;樓頂上兩座巨大的塔鍾,排列對稱,姿態優美,報時音樂悠揚,響徹北京天空,讓你聽了精神振奮。
當時,北京車站四周不像現在那樣,高樓林立,氣勢雄偉,像一群熱血沸騰年輕人朝氣勃勃。一走出出站口,映入你眼簾的,不是現在刺破青天的數十層現代化高樓大廈,而是青磚平房或紅磚小樓,屋頂一律呈灰色,恰似大小不等的火柴盒排列在那兒,鱗次櫛比,神態安詳;又像一群年邁的老人聚集一起,透著暮氣沉沉的氣氛。因此,北京車站大樓自然成了青春煥發的偉丈夫,鶴立雞群了。
話說迴來,北京車站大樓就建築藝術而言,如今雖然年過半百,風貌仍然依舊,煥發著青春;內涵深博,使它周圍那些摩天大樓望塵莫及,正如一位智慧老人的淵博學問,輕薄的年輕人是無與倫比的。
北京站前寬闊的廣場上聚滿了人,擠得水泄不通,像個巨大的沙丁魚罐頭;頭頂上茫茫的灰藍色天空,一片雲彩也沒有;炙熱的驕陽像個大火球,似乎一動不動地掛在當空,仿佛賴在那兒不肯走開似的;整個廣場像個碩大的蒸籠,悶熱難忍,連風兒都熱得躲了起來;人們唿吸困難,大汗淋漓,昏昏欲睡,怨聲載道。不論什麽地方,隻要有一片陰涼都擠滿了人,有的蹲著,有的盤腿坐著,有的卷曲身子側躺著,有的伸著兩腿平躺著,有的兩腿支成拱形,靠著牆根半躺半坐著,姿勢多樣不雅,令人不堪入目。許多人身旁放著一次性化肥袋或塑料袋打包的行李,有的還帶著鋸子、刨子、锛子等工具。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衣衫髒兮兮的, 有的閉目打盹,有的愁眉苦臉地呆著,有的睜大眼睛好奇地瞅著從麵前走過的旅客。有經驗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外省進京打工的農民。
姬氏姊妹好不容易擠過人群,走進了候車大廳。
她們站在大廳內,仿佛被魔法定在那兒似的,半天沒有動彈,臉上露出敬畏的神情,覺得好像走進了童話中的宮殿。
她們臉上帶著好奇而惶惑的神態,久久環視四周,隻見大廳內裝飾富麗堂皇,天藍色的拱頂高大無比,讓你產生無限的遐想,仿佛神秘的穹隆中有一群天使在展翅穿行;屋頂上綴著無數熒光華燈,星星點點,閃閃爍爍,宛如晴朗夜空璀璨的星鬥;大廳左右兩則,對稱裝著兩排巨大的扶手電梯,每排三部,慢悠悠地運行,不停地將旅客從一樓送到二樓或從二樓運到一樓。扶手電梯上總是站滿了人,看上去像瀑布從頂端一直鋪在腳下。平滑的乳白色大理石地麵,盡管時刻有無數隻腳在踩踏,但看上去非常光潔,像鋪著鏡子似的,人走在上麵,影子清晰地在身邊晃動。
她們望著麵前的一切,感到有些昏暈,切身體味到劉姥姥走進“大觀園”的那種驚愕和惶恐的感受。
“姐,我餓了,也想喝水。”姬歌的話仿佛從遙遠的地方傳來,把姬慧的神兒收了迴來,她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被大廳的氣魄深深吸引了,靈魂受到了震撼,飛出了軀體,在大廳的四處飄遊。
她們問了不少人,才找到飲水處,打了兩缸子開水;好不容易找到一塊空地,坐下來,開始用餐。
她們吃的還是媽媽烙的苞米麵和白麵二合麵大餅。姬慧打開兜子數了數還有5塊餅,心裏盤算了一下,省著點吃,還夠吃兩天,也許能吃到那個年輕女子出現。如果這樣,那太好了。
姬慧從中拿出一個大餅,掰成兩半,遞給姬歌一大半,自己留了一小半。
姬慧就是這樣,在吃穿上總是讓著妹妹,而幹活時卻自己揀重的髒的做。平時如有好吃的東西,那怕是一個蘋果,一塊糖,姬慧總是把一多半給了妹妹,自己留一小半。這樣久而久之,養成了一種習慣。姬歌也覺得很自然。
“不知道爸爸媽媽這會兒在幹什麽呢?”觸景生情,姬歌看到了大餅,想起了父母。她把大餅放在嘴邊沒有吃,停下來問道。她的兩隻大眼睛水汪汪的,看了看姐姐,然後把目光移開,若有所思地望著麵前,好像這樣做,目光就能透過大廳牆壁,越過萬水千山,看到爸爸媽媽。
“不知道。……。”姬慧把正送到嘴邊的餅子移開,語氣裏透出幾分淒婉。她思索了片刻,接著說:“我想爸媽也在想著我們。他們唯一的企望就是,我們在外麵能盡快找到工作,安安全全的生活。”
姬歌收迴沉思的目光,點了點頭。
姊妹倆麵對麵默默地坐著,慢慢地嚼著幹硬的餅子,體味著媽媽留在大餅上的體溫、指痕和慈愛。
她們的心魂飛到了家鄉:三間舊房背靠山坡,麵也朝山坡;牆壁不少處泥皮脫落,露出了土胚,花花搭搭,像春天正在褪毛的駱駝;屋頂上的瓦有不少破裂,出長一簇一簇狗尾草,隨風寂寞地搖曳;院牆是石頭砌成的,石塊大小不等,犬牙交錯,牆麵凸凹不齊,倒也非常結實;院門朝南開著,門板烏黑破舊。
她們輕輕地推開院門,那條名叫大花的狗向她們跑來,用後腿直立起來,把前腿搭到她們身上,搖著毛茸茸的尾巴,發出了歡快地嗚嗚聲,向她們表示歡迎。
堂屋也是廚房,牆壁烏黑,正麵靠牆擺放著一溜粗細不一高低不等的黑色瓷缸;左邊靠近門口是鍋台,牆上掛著一排烏黑的炊具,平鍋、漏勺、鏟子、筷桶等等應有盡有。這時,媽媽戴著綴滿補丁的藍色圍裙,不停地在鍋台旁忙碌;鍋裏冒出一團團白氣,屋裏飄著飯菜的清香。右邊靠牆擺著一張舊飯桌,桌麵烏黑油亮,桌腿鬆動,輕輕一動就不住地搖晃。爸爸坐在桌旁,麵容憔悴,滿臉愁雲……
“二位姐姐,我們幾個從昨天中午到現在一口東西也沒吃……”
姊妹倆被這突如其來的叫聲嚇了一大跳。
她們收迴神兒抬起頭來,隻見麵前站著三個半大不小的男孩。他們看去約摸13、4歲,個頭一個比個矮小,每個人都光著腳板,身上都穿著肮髒的短褲和背心,蓬頭垢麵,滿臉倦容,一看就知道是流浪兒童。
姬歌和姐姐交換了一下眼神,問道:“你們是幹什麽的? ”
個頭最高的孩子約摸1米6左右,濃眉大眼,潔白的牙齒,非常英俊。他伸出紅紅的舌頭舔了舔幹裂的嘴唇,說:“出來打工的。看樣子二位姐姐也是來北京找活幹的,是嗎?”他說活的語氣給人一種誠實感。
姬歌沒有迴答他的問活,接著又問道:“你們是哪兒的?”
“陝西的。”三個人異口同聲地迴答。
“出來多長時間了?”
他們三人不約而同地在姬氏姊妹麵前蹲下,扳著手指算了一會兒,說:“哪個日子記不清了。六月底出來的。在北京呆了一個多月了。”
“呆著幹什麽?”
“到處找工作,一直沒有結果。”
“那你們打算怎麽辦?”
“再找不到活幹,就得迴家。可是怎麽迴呢?一分錢也沒有。”
“你們上過學嗎?”“我上了3年”個子最高的那個說。
“我上過1年。”個頭較低的孩子說。他圓圓的臉盤上,長著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寬前額,看上去活像出自泥人張之手的一件工藝品
“我也上過1年。”個頭最低的孩子趕緊說。他最多1米4高,瘦骨嶙峋,窄窄的肩膀上挑著一顆大腦袋,顯得很不協調。然而,兩隻圓圓的眼睛,透出純潔而熱烈的光芒,使人十分愛憐。
三個孩子臉上的神情和眸子裏的光芒,給你的印象不是天真活潑充滿幻想的少年,而是飽經風霜,走到窮途末路上的流浪漢。他們蹲在那兒,愁眉苦臉,無奈地歎息著,用兩手抱著頭,仿佛要把頭從肩膀上拔下來,讓自己永遠感覺不到饑餓的痛苦。
這個多災多難古老的國家正處在變革的初期,還有無數農民缺吃少穿,甚至在饑寒交迫中掙紮;成千上萬的兒童被窮困剝奪了上學的權利,過早地混跡於紅塵,背負著沉重的生活負擔在成長,仿佛堅硬的土塊下的幼苗;命運剝奪了他們的童年歡樂;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變成了苦役,童年的美夢被可怕的噩夢代替。
姬氏姊妹隻顧和他們說話,似乎忘了他們的懇求。
三個男孩子眼巴巴地盯著她們手裏的大餅,不住地伸出紅紅的舌頭舔著嘴唇,咽著唾沫。
“二位姐姐,能不能給口吃的?我們……餓得……受不了啦……”最矮的孩子吞吞吐吐地懇求道。
姬氏姊妹這才想起自己手裏的大餅。
麵前的三個衣衫襤褸的男孩使她們想起在家鄉到處可以看到的窮孩子,她們很自然地對他們產生了憐憫。姬慧毫不猶豫地從兜裏拿出三張大餅,分給他們每人一張。
三個男孩向她們深深鞠了一躬,說了聲“謝謝”,一邊急忙往嘴邊送大餅,一邊轉身離去。
然而,他們的可憐樣子和狼狽處境使姬氏姊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恐懼像蒼蠅似的糾纏她們。如果那個年輕女子不出現,她們也許和這幾個男孩一樣,就得到處流浪。她們想到這裏,對自己的前景十分擔憂,臉上露出了沮喪的神態,感到腸胃脹得滿滿的,一點食欲沒有了。
姊妹倆手裏拿著大餅,默默地麵對麵坐著;姬歌的目光裏透出了恐懼的神情。
“姐,你說那個女的能來找我們嗎?”
“我想能。”
“如果她不來呢?”
“不要擔心,她會來的。先吃點東西。現在什麽也別想。”姬慧像平常那樣,說話的語氣很平靜,臉上的神情非常自信,但她內心很慌亂,一時感到有些昏暈。她極力控製自己的心慌,慢騰騰地嚼著幹硬的大餅,覺得一點味兒也沒有。
姬歌再沒有說什麽,掰了一小塊餅,放在嘴裏心不在焉地咀嚼著。
晚上12點多,姬氏姊妹在候車大廳內牆根處找了個空地方,打開行李,枕著各自的書包,躺下休息。
姬歌很快進入了夢鄉。
姬慧卻在想著心思:“萬一那個年輕女子不來,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如果她來,她也隻能要一個人,那麽剩下的一人怎辦?暫住在那兒?……”一係列怎麽辦把她攪得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不知什麽時候,她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不一會兒,她開始做夢——
仿佛是一個春天的下午,天空藍藍的,幾朵白雲悠然地飄著。地上到處是爛漫的春花,紅的,粉的,黃的,白的,紫的,藍的,開得嫋娜多姿,五彩斑斕。她牽著姬歌的手在山坡上漫步,在花叢中忘情地奔跑。突然麵前出現了一道懸崖,姬歌掙脫開她的手,繼續往前跑去,隨即跌倒,從懸崖滾了下去……
姬慧嚇呆了,但很快地醒過味來,大聲地唿喊:“救人呀!救人哪!……”
她被噩夢驚醒,出了一身汗,趕忙坐起來,看見姬歌靜靜睡在她身邊,才意識到自己在做夢。
姬歌也在做夢,因為她的眼皮在不住地動彈;她一定在做一個美夢,因為她嘴角掛著微笑,
過了一會兒,姬慧輕輕地推了推姬歌,問:“你去不去衛生間?”
姬歌用手背揉了揉睡意朦朧的眼睛,說:“我不去。”
“那你看著東西。”姬慧把書包遞給妹妹,又強調了一句,“好好看著。”
“好的,”姬歌接過書包,放在麵前。
姬慧剛離開,睡魔立即又把姬歌拉迴了夢鄉。
離姬氏姊妹不遠的牆角處,一個男子一直在偷偷地瞅她們。這人看上去足有40歲,白色短褲,淺灰色短袖t恤,一張猴臉上眨巴著兩隻豆豆眼,顯得十分狡黠。他目送姬慧走進衛生間,突然站起來,四下張望了一下,躡手躡腳地來繞到姬歌跟前,彎下腰抓起書包,貓著腰想溜走,被人突然發現了。
旁邊一位農民模樣的旅客大聲喝令道:“放下!”
小偷聞聲拔腿就跑,不料被地上躺著的旅客絆倒,摔了個狗吃屎,手裏的書包甩出老遠。一個蓬頭垢麵的半大男孩從地上爬起來,迅速撲過去撿起了書包。
這時姬慧正從衛生間迴來,看見了這一幕,立即明白發生了什麽事,一時不知怎麽辦,怔怔地站著。
小偷一看情勢不妙,爬起來倉皇逃跑,瞬間消失在人群中。那男孩看見姬慧立即迎上去,將書包遞了給她。
姬慧認出,他是向她們要大餅的三個孩子中最高的那個,感激地說:“謝謝你。”
那男孩感到有些不好意思,隻是用手搔了搔頭皮,又坐迴了原處。
原來,那個男孩和他的兩個夥伴吃完姬氏姊妹給的大餅,肚子好受多了。他們在姬氏姊妹不遠處找了個空地方,背靠牆根偎依著打起了盹。那個旅客向小偷大聲喝令把他們從睡夢中驚醒。當小偷從他們身邊跑過時,高個子男孩突然伸出一隻腿絆倒了他。
姬慧迴到了休息的地方,姬歌還在酣睡中。
姬慧看見妹妹安詳地熟睡著,鮮紅的嘴唇微微地張著,嘴角仍然掛著坦然的微笑,露出了整齊潔白的牙齒,不忍心驚動她。
姬慧更加謹慎,把書包背帶放長,纏在胳膊上,把包的拉鎖拉好,包蓋朝裏放著,然後枕著包重新躺下休息。
一個人的性情決定他為人處事的態度。遇到不順心的事兒或倒黴的事兒,有的人大驚小怪,怨天尤人;有的人則沉著冷靜,忍辱負重。姬慧是屬於後一種人。她天性小心謹慎,無論做什麽,她都在事前仔細考慮一番,萬一出了錯兒,自己承擔責任,從不推卸;對別人的缺點失誤,她很能包容,從不苛刻責備。
姬氏姊妹呆在北京車站,心急如焚地等待著那個年輕女子出現的時刻。她們覺得時間過得太慢,好像時間老人故意和她們作對似的。
她們好不容易盼到了第三天。
候車大樓頂上的報時鍾奏出優美的音樂,敲完了第9下,姊妹倆就來到了出站口附近等著,整整提前了一個小時。
可是天不作美。雲層越來越厚,頭頂上空突然出現了一道閃電,像一條金色巨蛇,劃破了雲層,隨即炸開一個響雷,使人驚心動魄,接著大雨傾盆,站前廣場的旅客頓時亂作一團,唿娘罵爹,抱頭四下逃散,尋找避雨的地方。
霎時間,廣場上變成了一片汪洋。瓢潑大雨不時夾雜著蠶豆大的冰雹,直往下灌,在這汪洋裏激起了騰騰雨霧。
不少人被淋成了落湯雞。
姬氏姊妹好不容易擠到廊簷下,雖然免遭大雨澆淋之苦,但行李包卻被擠壞,人差點被擠扁。
她們望著麵前灰色厚重的雨簾,心情非常沮喪,急得幾乎要哭出聲來。
大雨不停地下著,直到報時鍾敲了12下,才漸漸停下來。
雨還未完全停,姊妹倆就站到出站口附近等著,直到報時鍾敲了13下,也沒看見那位年輕女子的影子。
她們完全失望了,同時隱隱約約有一種受騙的感覺。
她們走進候車大廳,找了一個空地方,沮喪地坐下了下來,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
姬歌拿出剩下的最後一塊大餅,放到鼻尖上嗅一嗅,說:“姐,餅子餿了”。
姬慧淡淡地說:“餿了,就別吃了。壞了肚子就麻煩了。”
“我餓了。”
這時,姬慧才想起,從早上到現在,一口東西也沒吃。於是她說:“我也有些餓。過一會兒,我們去買點吃的。”
話音剛落,車站的廣播突然傳出:“四川來的姬慧姬歌,請你們馬上到出站口,有人找。”
姐妹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覺得廣播裏叫的“姬慧姬歌”是那麽不真實,仿佛在深深的夢中,夢魔在和她們開玩笑。
“是叫我們嗎?”姊妹倆同時驚愕地說。
當第三次廣播時,她們才確信,的確唿叫她們的名字。她們心中希望的火焰立即燃起,激動渾身顫抖,趕緊站起來向外跑,緊張地幾乎忘了拿自己的行李包。
是的,是那個年輕女子。她的服裝是當時很流行的:天藍色低領半袖衫,胸前兩條飄帶裝飾,飄帶上係著蝴蝶結;月白色短褲,緊口褲腳剛至膝下;一雙紅色涼皮鞋,金黃色的鞋扣閃閃發光。她整人兒,看上去青春靚麗,朝氣蓬勃,像一朵綻開的牡丹。她身旁站著一個約摸40歲的男人,中等個頭,有些發福。一個月前,他還是一名副科長,不久前被提升為正科長,正處在平步青雲之際。他舉止斯文,沉默寡言,一本正經的麵孔上,寫著那些自以為是的芝麻官員們特有的那種矜持和冷漠的表情。
“雨下得真大,不然的話,我們早到了。我們一直呆在地鐵站裏。”那個年輕女子一見姬氏姊妹就說,好像是向她們解釋遲到的原因,語氣裏透出幾分遺憾和抱歉。
接著她介紹道:“我叫劉梅。這是我的先生。”她說完恐怕她倆不懂,馬上補充道:“就是我的老公。他姓孟,名叫祿興。”
姬氏姊妹禮貌地點點頭。
孟祿興先是嘴裏含含糊糊地打著哈哈,姬氏姊妹隻看見他的兩片嘴唇在微微動彈,沒聽見說什麽,同時發現他目光冷冷地打量著她們,火熱的心一下子涼了大半截,心想:“他可能對我們不滿意。”她們突然覺得全身發冷,四肢微顫,好像有人把一桶冷水澆到了她們頭上,又像在大白天突然看見了妖怪。然而,她們的這種感覺隻是一瞬間。接著,她們看見了他嘴角慢慢露出笑容,她們的疑慮隨即消失。
孟祿興的小眼睛裏放出了光芒,在她們身上亂掃,最後把雙臂抱在胸前,偏起腦袋凝視著姬歌,仿佛行家欣賞一件價值連城的稀奇珍寶。
姬歌感到不好意思,臉騰地一下變得通紅,趕忙低下了頭。
劉梅和她老公交換了一下眼神,說:“我們隻要一個人。考慮到你們從外地來的,又是姊妹,我們的意見是,你們倆先住在我們家,如你們幹得好,我們留用一人,設法幫你們再找一份工作。在這期間,我們隻管吃住。工薪嘛,到時候再說。你們看這樣行不行?”
姬氏姊妹聽到最後一句話,心裏有些嘀咕,但一轉念,覺得她這樣說也有道理。於是姊妹倆像中學生迴答老師的問題,齊聲說道:“同意姐姐的意見,謝謝你們。”
姬氏姊妹心裏樂不可支,為暫時有個安生之地而暗自高興。
她們高興地把去天安門照相的事兒也忘在了腦後。反正今後照相有的是時間。
她們的情緒好極了,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神情, 仿佛周圍的一切都在微笑——雄偉的車站大樓在微笑,樓頂上那兩座巨大的報時鍾在微笑,車站工作人員在微笑,每個旅客都在微笑,都在向她們親切地微笑,都在為她們的好運高興。
北京車站大樓是20世紀50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築物之一,雄偉壯麗,優雅飄逸,是中國曆代建築風格的和諧結合,那巨大的方形拱頂,看不見立柱支撐,驚心動魄地懸在空中;樓頂上兩座巨大的塔鍾,排列對稱,姿態優美,報時音樂悠揚,響徹北京天空,讓你聽了精神振奮。
當時,北京車站四周不像現在那樣,高樓林立,氣勢雄偉,像一群熱血沸騰年輕人朝氣勃勃。一走出出站口,映入你眼簾的,不是現在刺破青天的數十層現代化高樓大廈,而是青磚平房或紅磚小樓,屋頂一律呈灰色,恰似大小不等的火柴盒排列在那兒,鱗次櫛比,神態安詳;又像一群年邁的老人聚集一起,透著暮氣沉沉的氣氛。因此,北京車站大樓自然成了青春煥發的偉丈夫,鶴立雞群了。
話說迴來,北京車站大樓就建築藝術而言,如今雖然年過半百,風貌仍然依舊,煥發著青春;內涵深博,使它周圍那些摩天大樓望塵莫及,正如一位智慧老人的淵博學問,輕薄的年輕人是無與倫比的。
北京站前寬闊的廣場上聚滿了人,擠得水泄不通,像個巨大的沙丁魚罐頭;頭頂上茫茫的灰藍色天空,一片雲彩也沒有;炙熱的驕陽像個大火球,似乎一動不動地掛在當空,仿佛賴在那兒不肯走開似的;整個廣場像個碩大的蒸籠,悶熱難忍,連風兒都熱得躲了起來;人們唿吸困難,大汗淋漓,昏昏欲睡,怨聲載道。不論什麽地方,隻要有一片陰涼都擠滿了人,有的蹲著,有的盤腿坐著,有的卷曲身子側躺著,有的伸著兩腿平躺著,有的兩腿支成拱形,靠著牆根半躺半坐著,姿勢多樣不雅,令人不堪入目。許多人身旁放著一次性化肥袋或塑料袋打包的行李,有的還帶著鋸子、刨子、锛子等工具。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衣衫髒兮兮的, 有的閉目打盹,有的愁眉苦臉地呆著,有的睜大眼睛好奇地瞅著從麵前走過的旅客。有經驗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外省進京打工的農民。
姬氏姊妹好不容易擠過人群,走進了候車大廳。
她們站在大廳內,仿佛被魔法定在那兒似的,半天沒有動彈,臉上露出敬畏的神情,覺得好像走進了童話中的宮殿。
她們臉上帶著好奇而惶惑的神態,久久環視四周,隻見大廳內裝飾富麗堂皇,天藍色的拱頂高大無比,讓你產生無限的遐想,仿佛神秘的穹隆中有一群天使在展翅穿行;屋頂上綴著無數熒光華燈,星星點點,閃閃爍爍,宛如晴朗夜空璀璨的星鬥;大廳左右兩則,對稱裝著兩排巨大的扶手電梯,每排三部,慢悠悠地運行,不停地將旅客從一樓送到二樓或從二樓運到一樓。扶手電梯上總是站滿了人,看上去像瀑布從頂端一直鋪在腳下。平滑的乳白色大理石地麵,盡管時刻有無數隻腳在踩踏,但看上去非常光潔,像鋪著鏡子似的,人走在上麵,影子清晰地在身邊晃動。
她們望著麵前的一切,感到有些昏暈,切身體味到劉姥姥走進“大觀園”的那種驚愕和惶恐的感受。
“姐,我餓了,也想喝水。”姬歌的話仿佛從遙遠的地方傳來,把姬慧的神兒收了迴來,她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被大廳的氣魄深深吸引了,靈魂受到了震撼,飛出了軀體,在大廳的四處飄遊。
她們問了不少人,才找到飲水處,打了兩缸子開水;好不容易找到一塊空地,坐下來,開始用餐。
她們吃的還是媽媽烙的苞米麵和白麵二合麵大餅。姬慧打開兜子數了數還有5塊餅,心裏盤算了一下,省著點吃,還夠吃兩天,也許能吃到那個年輕女子出現。如果這樣,那太好了。
姬慧從中拿出一個大餅,掰成兩半,遞給姬歌一大半,自己留了一小半。
姬慧就是這樣,在吃穿上總是讓著妹妹,而幹活時卻自己揀重的髒的做。平時如有好吃的東西,那怕是一個蘋果,一塊糖,姬慧總是把一多半給了妹妹,自己留一小半。這樣久而久之,養成了一種習慣。姬歌也覺得很自然。
“不知道爸爸媽媽這會兒在幹什麽呢?”觸景生情,姬歌看到了大餅,想起了父母。她把大餅放在嘴邊沒有吃,停下來問道。她的兩隻大眼睛水汪汪的,看了看姐姐,然後把目光移開,若有所思地望著麵前,好像這樣做,目光就能透過大廳牆壁,越過萬水千山,看到爸爸媽媽。
“不知道。……。”姬慧把正送到嘴邊的餅子移開,語氣裏透出幾分淒婉。她思索了片刻,接著說:“我想爸媽也在想著我們。他們唯一的企望就是,我們在外麵能盡快找到工作,安安全全的生活。”
姬歌收迴沉思的目光,點了點頭。
姊妹倆麵對麵默默地坐著,慢慢地嚼著幹硬的餅子,體味著媽媽留在大餅上的體溫、指痕和慈愛。
她們的心魂飛到了家鄉:三間舊房背靠山坡,麵也朝山坡;牆壁不少處泥皮脫落,露出了土胚,花花搭搭,像春天正在褪毛的駱駝;屋頂上的瓦有不少破裂,出長一簇一簇狗尾草,隨風寂寞地搖曳;院牆是石頭砌成的,石塊大小不等,犬牙交錯,牆麵凸凹不齊,倒也非常結實;院門朝南開著,門板烏黑破舊。
她們輕輕地推開院門,那條名叫大花的狗向她們跑來,用後腿直立起來,把前腿搭到她們身上,搖著毛茸茸的尾巴,發出了歡快地嗚嗚聲,向她們表示歡迎。
堂屋也是廚房,牆壁烏黑,正麵靠牆擺放著一溜粗細不一高低不等的黑色瓷缸;左邊靠近門口是鍋台,牆上掛著一排烏黑的炊具,平鍋、漏勺、鏟子、筷桶等等應有盡有。這時,媽媽戴著綴滿補丁的藍色圍裙,不停地在鍋台旁忙碌;鍋裏冒出一團團白氣,屋裏飄著飯菜的清香。右邊靠牆擺著一張舊飯桌,桌麵烏黑油亮,桌腿鬆動,輕輕一動就不住地搖晃。爸爸坐在桌旁,麵容憔悴,滿臉愁雲……
“二位姐姐,我們幾個從昨天中午到現在一口東西也沒吃……”
姊妹倆被這突如其來的叫聲嚇了一大跳。
她們收迴神兒抬起頭來,隻見麵前站著三個半大不小的男孩。他們看去約摸13、4歲,個頭一個比個矮小,每個人都光著腳板,身上都穿著肮髒的短褲和背心,蓬頭垢麵,滿臉倦容,一看就知道是流浪兒童。
姬歌和姐姐交換了一下眼神,問道:“你們是幹什麽的? ”
個頭最高的孩子約摸1米6左右,濃眉大眼,潔白的牙齒,非常英俊。他伸出紅紅的舌頭舔了舔幹裂的嘴唇,說:“出來打工的。看樣子二位姐姐也是來北京找活幹的,是嗎?”他說活的語氣給人一種誠實感。
姬歌沒有迴答他的問活,接著又問道:“你們是哪兒的?”
“陝西的。”三個人異口同聲地迴答。
“出來多長時間了?”
他們三人不約而同地在姬氏姊妹麵前蹲下,扳著手指算了一會兒,說:“哪個日子記不清了。六月底出來的。在北京呆了一個多月了。”
“呆著幹什麽?”
“到處找工作,一直沒有結果。”
“那你們打算怎麽辦?”
“再找不到活幹,就得迴家。可是怎麽迴呢?一分錢也沒有。”
“你們上過學嗎?”“我上了3年”個子最高的那個說。
“我上過1年。”個頭較低的孩子說。他圓圓的臉盤上,長著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寬前額,看上去活像出自泥人張之手的一件工藝品
“我也上過1年。”個頭最低的孩子趕緊說。他最多1米4高,瘦骨嶙峋,窄窄的肩膀上挑著一顆大腦袋,顯得很不協調。然而,兩隻圓圓的眼睛,透出純潔而熱烈的光芒,使人十分愛憐。
三個孩子臉上的神情和眸子裏的光芒,給你的印象不是天真活潑充滿幻想的少年,而是飽經風霜,走到窮途末路上的流浪漢。他們蹲在那兒,愁眉苦臉,無奈地歎息著,用兩手抱著頭,仿佛要把頭從肩膀上拔下來,讓自己永遠感覺不到饑餓的痛苦。
這個多災多難古老的國家正處在變革的初期,還有無數農民缺吃少穿,甚至在饑寒交迫中掙紮;成千上萬的兒童被窮困剝奪了上學的權利,過早地混跡於紅塵,背負著沉重的生活負擔在成長,仿佛堅硬的土塊下的幼苗;命運剝奪了他們的童年歡樂;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變成了苦役,童年的美夢被可怕的噩夢代替。
姬氏姊妹隻顧和他們說話,似乎忘了他們的懇求。
三個男孩子眼巴巴地盯著她們手裏的大餅,不住地伸出紅紅的舌頭舔著嘴唇,咽著唾沫。
“二位姐姐,能不能給口吃的?我們……餓得……受不了啦……”最矮的孩子吞吞吐吐地懇求道。
姬氏姊妹這才想起自己手裏的大餅。
麵前的三個衣衫襤褸的男孩使她們想起在家鄉到處可以看到的窮孩子,她們很自然地對他們產生了憐憫。姬慧毫不猶豫地從兜裏拿出三張大餅,分給他們每人一張。
三個男孩向她們深深鞠了一躬,說了聲“謝謝”,一邊急忙往嘴邊送大餅,一邊轉身離去。
然而,他們的可憐樣子和狼狽處境使姬氏姊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恐懼像蒼蠅似的糾纏她們。如果那個年輕女子不出現,她們也許和這幾個男孩一樣,就得到處流浪。她們想到這裏,對自己的前景十分擔憂,臉上露出了沮喪的神態,感到腸胃脹得滿滿的,一點食欲沒有了。
姊妹倆手裏拿著大餅,默默地麵對麵坐著;姬歌的目光裏透出了恐懼的神情。
“姐,你說那個女的能來找我們嗎?”
“我想能。”
“如果她不來呢?”
“不要擔心,她會來的。先吃點東西。現在什麽也別想。”姬慧像平常那樣,說話的語氣很平靜,臉上的神情非常自信,但她內心很慌亂,一時感到有些昏暈。她極力控製自己的心慌,慢騰騰地嚼著幹硬的大餅,覺得一點味兒也沒有。
姬歌再沒有說什麽,掰了一小塊餅,放在嘴裏心不在焉地咀嚼著。
晚上12點多,姬氏姊妹在候車大廳內牆根處找了個空地方,打開行李,枕著各自的書包,躺下休息。
姬歌很快進入了夢鄉。
姬慧卻在想著心思:“萬一那個年輕女子不來,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如果她來,她也隻能要一個人,那麽剩下的一人怎辦?暫住在那兒?……”一係列怎麽辦把她攪得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不知什麽時候,她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不一會兒,她開始做夢——
仿佛是一個春天的下午,天空藍藍的,幾朵白雲悠然地飄著。地上到處是爛漫的春花,紅的,粉的,黃的,白的,紫的,藍的,開得嫋娜多姿,五彩斑斕。她牽著姬歌的手在山坡上漫步,在花叢中忘情地奔跑。突然麵前出現了一道懸崖,姬歌掙脫開她的手,繼續往前跑去,隨即跌倒,從懸崖滾了下去……
姬慧嚇呆了,但很快地醒過味來,大聲地唿喊:“救人呀!救人哪!……”
她被噩夢驚醒,出了一身汗,趕忙坐起來,看見姬歌靜靜睡在她身邊,才意識到自己在做夢。
姬歌也在做夢,因為她的眼皮在不住地動彈;她一定在做一個美夢,因為她嘴角掛著微笑,
過了一會兒,姬慧輕輕地推了推姬歌,問:“你去不去衛生間?”
姬歌用手背揉了揉睡意朦朧的眼睛,說:“我不去。”
“那你看著東西。”姬慧把書包遞給妹妹,又強調了一句,“好好看著。”
“好的,”姬歌接過書包,放在麵前。
姬慧剛離開,睡魔立即又把姬歌拉迴了夢鄉。
離姬氏姊妹不遠的牆角處,一個男子一直在偷偷地瞅她們。這人看上去足有40歲,白色短褲,淺灰色短袖t恤,一張猴臉上眨巴著兩隻豆豆眼,顯得十分狡黠。他目送姬慧走進衛生間,突然站起來,四下張望了一下,躡手躡腳地來繞到姬歌跟前,彎下腰抓起書包,貓著腰想溜走,被人突然發現了。
旁邊一位農民模樣的旅客大聲喝令道:“放下!”
小偷聞聲拔腿就跑,不料被地上躺著的旅客絆倒,摔了個狗吃屎,手裏的書包甩出老遠。一個蓬頭垢麵的半大男孩從地上爬起來,迅速撲過去撿起了書包。
這時姬慧正從衛生間迴來,看見了這一幕,立即明白發生了什麽事,一時不知怎麽辦,怔怔地站著。
小偷一看情勢不妙,爬起來倉皇逃跑,瞬間消失在人群中。那男孩看見姬慧立即迎上去,將書包遞了給她。
姬慧認出,他是向她們要大餅的三個孩子中最高的那個,感激地說:“謝謝你。”
那男孩感到有些不好意思,隻是用手搔了搔頭皮,又坐迴了原處。
原來,那個男孩和他的兩個夥伴吃完姬氏姊妹給的大餅,肚子好受多了。他們在姬氏姊妹不遠處找了個空地方,背靠牆根偎依著打起了盹。那個旅客向小偷大聲喝令把他們從睡夢中驚醒。當小偷從他們身邊跑過時,高個子男孩突然伸出一隻腿絆倒了他。
姬慧迴到了休息的地方,姬歌還在酣睡中。
姬慧看見妹妹安詳地熟睡著,鮮紅的嘴唇微微地張著,嘴角仍然掛著坦然的微笑,露出了整齊潔白的牙齒,不忍心驚動她。
姬慧更加謹慎,把書包背帶放長,纏在胳膊上,把包的拉鎖拉好,包蓋朝裏放著,然後枕著包重新躺下休息。
一個人的性情決定他為人處事的態度。遇到不順心的事兒或倒黴的事兒,有的人大驚小怪,怨天尤人;有的人則沉著冷靜,忍辱負重。姬慧是屬於後一種人。她天性小心謹慎,無論做什麽,她都在事前仔細考慮一番,萬一出了錯兒,自己承擔責任,從不推卸;對別人的缺點失誤,她很能包容,從不苛刻責備。
姬氏姊妹呆在北京車站,心急如焚地等待著那個年輕女子出現的時刻。她們覺得時間過得太慢,好像時間老人故意和她們作對似的。
她們好不容易盼到了第三天。
候車大樓頂上的報時鍾奏出優美的音樂,敲完了第9下,姊妹倆就來到了出站口附近等著,整整提前了一個小時。
可是天不作美。雲層越來越厚,頭頂上空突然出現了一道閃電,像一條金色巨蛇,劃破了雲層,隨即炸開一個響雷,使人驚心動魄,接著大雨傾盆,站前廣場的旅客頓時亂作一團,唿娘罵爹,抱頭四下逃散,尋找避雨的地方。
霎時間,廣場上變成了一片汪洋。瓢潑大雨不時夾雜著蠶豆大的冰雹,直往下灌,在這汪洋裏激起了騰騰雨霧。
不少人被淋成了落湯雞。
姬氏姊妹好不容易擠到廊簷下,雖然免遭大雨澆淋之苦,但行李包卻被擠壞,人差點被擠扁。
她們望著麵前灰色厚重的雨簾,心情非常沮喪,急得幾乎要哭出聲來。
大雨不停地下著,直到報時鍾敲了12下,才漸漸停下來。
雨還未完全停,姊妹倆就站到出站口附近等著,直到報時鍾敲了13下,也沒看見那位年輕女子的影子。
她們完全失望了,同時隱隱約約有一種受騙的感覺。
她們走進候車大廳,找了一個空地方,沮喪地坐下了下來,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
姬歌拿出剩下的最後一塊大餅,放到鼻尖上嗅一嗅,說:“姐,餅子餿了”。
姬慧淡淡地說:“餿了,就別吃了。壞了肚子就麻煩了。”
“我餓了。”
這時,姬慧才想起,從早上到現在,一口東西也沒吃。於是她說:“我也有些餓。過一會兒,我們去買點吃的。”
話音剛落,車站的廣播突然傳出:“四川來的姬慧姬歌,請你們馬上到出站口,有人找。”
姐妹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覺得廣播裏叫的“姬慧姬歌”是那麽不真實,仿佛在深深的夢中,夢魔在和她們開玩笑。
“是叫我們嗎?”姊妹倆同時驚愕地說。
當第三次廣播時,她們才確信,的確唿叫她們的名字。她們心中希望的火焰立即燃起,激動渾身顫抖,趕緊站起來向外跑,緊張地幾乎忘了拿自己的行李包。
是的,是那個年輕女子。她的服裝是當時很流行的:天藍色低領半袖衫,胸前兩條飄帶裝飾,飄帶上係著蝴蝶結;月白色短褲,緊口褲腳剛至膝下;一雙紅色涼皮鞋,金黃色的鞋扣閃閃發光。她整人兒,看上去青春靚麗,朝氣蓬勃,像一朵綻開的牡丹。她身旁站著一個約摸40歲的男人,中等個頭,有些發福。一個月前,他還是一名副科長,不久前被提升為正科長,正處在平步青雲之際。他舉止斯文,沉默寡言,一本正經的麵孔上,寫著那些自以為是的芝麻官員們特有的那種矜持和冷漠的表情。
“雨下得真大,不然的話,我們早到了。我們一直呆在地鐵站裏。”那個年輕女子一見姬氏姊妹就說,好像是向她們解釋遲到的原因,語氣裏透出幾分遺憾和抱歉。
接著她介紹道:“我叫劉梅。這是我的先生。”她說完恐怕她倆不懂,馬上補充道:“就是我的老公。他姓孟,名叫祿興。”
姬氏姊妹禮貌地點點頭。
孟祿興先是嘴裏含含糊糊地打著哈哈,姬氏姊妹隻看見他的兩片嘴唇在微微動彈,沒聽見說什麽,同時發現他目光冷冷地打量著她們,火熱的心一下子涼了大半截,心想:“他可能對我們不滿意。”她們突然覺得全身發冷,四肢微顫,好像有人把一桶冷水澆到了她們頭上,又像在大白天突然看見了妖怪。然而,她們的這種感覺隻是一瞬間。接著,她們看見了他嘴角慢慢露出笑容,她們的疑慮隨即消失。
孟祿興的小眼睛裏放出了光芒,在她們身上亂掃,最後把雙臂抱在胸前,偏起腦袋凝視著姬歌,仿佛行家欣賞一件價值連城的稀奇珍寶。
姬歌感到不好意思,臉騰地一下變得通紅,趕忙低下了頭。
劉梅和她老公交換了一下眼神,說:“我們隻要一個人。考慮到你們從外地來的,又是姊妹,我們的意見是,你們倆先住在我們家,如你們幹得好,我們留用一人,設法幫你們再找一份工作。在這期間,我們隻管吃住。工薪嘛,到時候再說。你們看這樣行不行?”
姬氏姊妹聽到最後一句話,心裏有些嘀咕,但一轉念,覺得她這樣說也有道理。於是姊妹倆像中學生迴答老師的問題,齊聲說道:“同意姐姐的意見,謝謝你們。”
姬氏姊妹心裏樂不可支,為暫時有個安生之地而暗自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