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思索著,有些明白孫承宗的意思了。
“先生的意見是讚同朱童蒙所言,不看好袁應泰?”
“這倒也不全是。”孫承宗斟酌著答道:“袁大來此人並非庸才,他對於施政頗有手段,當年在河內隔山取水,為官頗為精敏強毅,照福一方,在地方官聲極佳。後又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兵部武選司郎中等職,做事同樣盡心盡力。”
“袁大來擔任河南右參政時,還以按察使之職到永平治水。當時建奴屢次興兵攻邊,袁大來在永平加緊練兵並修備武器,關外所需糧草、火藥之類都能及時供應,其功勞有目共睹……。”
“去遼東之前,袁大來已是兵部侍郎,對於兵事也不是半點不知。但他到了遼東後行事過急,其人又過於自傲。遼東局勢同關內情況不同,做事往往有些想當然了。其他的不說,僅說他在遼東招募蒙古流民數萬,新編入軍一事,此舉雖有利,但也有弊,臣知曉後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招募蒙古流民不好麽?”天啟詫異問道。
袁應泰在遼東招募了不少蒙古流民,還包括一些漢人。
現在袁應泰把這些流民招募起來,編入軍中,不僅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同時也削弱了建奴的力量,從表麵來看不是一舉二得的好事麽?
“如遼東大局已定,如此做並無不妥。但現在遼東建奴依舊虎視眈眈,我大明本就處於守勢,這種時候一動不如一靜,穩紮穩打的更好些。至於那些流民,誰都無法保證這些人是否真心忠於我大明,如把這些人招募進來,人員刪別很難做到,建奴狡詐,一旦有兵事發生,如何確定是否有建奴奸細混入其中?”
“臣以為,袁大來做事太過心急了,遼東之事畢竟和他之前在地方為官不同,相比熊廷弼,袁大來對於軍事也非其所長,如今所為更是規畫頗疏。”
孫承宗的話說的很是委婉,但天啟聽明白了他的意思。
孫承宗是不看好袁應泰,更傾向於熊廷弼在遼東的部署應對。尤其是對袁應泰在遼東現在的舉動表示擔憂,更擔心他這樣大肆招募流民可能產生的後果。
對於這個觀點,天啟一時間也不知是對還是錯,畢竟熊廷弼在遼東的時候遼東始終沒有大的作為。而袁應泰取代熊廷弼到了遼東後,遼東那邊的動作不小,許多事都做的有聲有色,朝堂上下對袁應泰的這些部署都是表示滿意的。
“先生如此是否有些過慮了?”
孫承宗笑笑道:“或許吧,老夫年紀大了,年紀大的人喜歡求穩,也許袁大來這麽做也有他的把握,畢竟老夫如今身在京師,遼東離京師又相隔遙遠,有些事隻是紙上談兵罷了。”
“哈哈哈,先生此話過謙了。不過先生今日能同朕說這些,朕心甚慰。”天啟一聽也笑了起來,接著轉移話題聊起了其他事,兩人說了一會兒話,孫承宗見時間差不多了,起身告辭。
等孫承宗走後,天啟的目光再一次朝著朱童蒙的奏折望去,臉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過了許久他長歎一口氣搖了搖頭。
或許孫承宗是對的,可現在這種情況天啟根本就無能為力。在之前,彈劾熊廷弼奏折鋪天蓋地,天啟心裏是想保住熊廷弼的,可他卻根本做不到,最終也隻能按照朝堂的意思罷了熊廷弼的職務。
眼下袁應泰在遼東又大張旗鼓,做的有聲有色,在這種情況下天啟更是幹不了什麽。今天孫承宗的話讓天啟有些忐忑,卻又無法確保孫承宗的判斷又是對的。而且他和孫承宗現在的關係還遠沒到絕對信任的程度。
“袁應泰啊袁應泰,你不要讓朕失望才是……。”
此時此刻,天啟的內心是很複雜的,思索良久,他自言自語說了這麽一句,隨後拿起那份折子,放到了一旁。
隨著年底的到來,連續兩次國喪帶來的影響已漸漸消除,民間也恢複了正常。
在平陽府,朱慎錐作為宗室生活也迴到了以前的模樣,除去有些事還不能做外,其他的已沒了限製。
馬世州帶領的商隊前些日從草原迴來了,這一次來迴草原比上迴用的時間稍短一些,因為原本出發的就晚了,十月過後,草原上就開始要進入了冬季,如果迴來的再晚,等大雪下來,草原的路就不好走了。
另外這一次去草原,商隊的目的也很明確,主要是直接和布日固德的部落進行貿易。
到了草原後,馬世州一行很順利地就找到了布日固德的部落,因為他手裏持有布日固德給朱慎錐的信物,一路上並沒遭遇到什麽麻煩。
而且在部落那邊見到了從戰場剛迴來的布日固德,瞧見馬世州等人來到自己部落,布日固德很是高興,熱情洋溢地接待了他們一行。
今年的草原情況不太好,由於林丹汗起兵攻打炒花戰敗,使得各部落都受到了損失。
布日固德因為跑的快,人員損失倒是不大,但因為部落的青壯大部分跟著林丹汗去打仗了,打仗的物資消耗遠比平日的更多,而且這仗又打敗了,跑的時候無奈丟掉了不少物資,所以迴來後日子也不怎麽好過。
馬世州帶著商隊來到部落,這讓布日固德極為高興,尤其是商隊所帶來的物資,更是部落中急缺的。
這些物資購買下來,不僅能讓部落熬過這個冬天,還能補充戰敗的損失。布日固德熱情招待了馬世州一行,同時詢問朱慎錐為什麽沒來。馬世州隨便找了個理由,說朱慎錐家中有事這一次實在是來不了,托他給布日固德道個歉,同時還取出朱慎錐讓他帶來的禮物交給了布日固德,以表歉意。
收到禮物,布日固德更是高興,詢問朱慎錐下一次是否會來,在得到馬世州的確定後,布日固德讓馬世州給朱慎錐帶話,讓他下次來時多帶些好酒,等見了麵一定要好好喝一頓。
因為朱慎錐的交代,商隊的貨物價格比其他商行要便宜不少,畢竟這一次是第一迴和布日固德的部落直接貿易,用這種方式加深雙方的關係也是必要的。
對此布日固德更是開心,他雖然身份在部落裏不算低,可畢竟這個部落不是他說了算,而現在朱慎錐給了他這麽大的麵子,能讓部落用更低的價格拿下急缺的物資,這對他在部落中地位的提升是極為有利的。
交易很是順利,哪怕就是售價相對低些,相比之下獲利也極其豐厚。
完成交易後,在部落呆了兩日,馬世州等人就啟程返迴了。這一次布日固德親自帶著人送了商隊一段,這才依依道別。就這樣,商隊一行很是順利地完成了這次草原行商,進入長城後沒花多少時間就迴到了平陽城。
商隊的平安迴來讓朱慎錐鬆了口氣,這一次商隊去草原幾乎壓上了朱慎錐手上大部分資金。
草原行商的獲利雖然大,但是風險也大,如果不是因為之前認識了布日固德緣故,朱慎錐這一次也不會籌集那麽多貨物前往草原。
因為這次大量貨物的籌集,動用了他手上大半資金,剩餘的銀錢大部分也全都交給了周安民去做打點了。等商隊出發後,朱慎錐手頭上已經沒了多少銀錢,隻能確保鹽鋪的日常運轉,就連開設不久的當鋪買賣,因為資金的不足,朱慎錐也隻能勉強維持。
私鹽的買賣雖然還在做,那也隻是依靠手中的庫存在周轉。一旦這個商隊出了問題,朱慎錐前幾年的辛苦就全白費了。所以在馬世州等人離開後,朱慎錐心裏一直牽掛著商隊的情況,直等到他們平安歸來,這顆心才徹底放下。
這一趟行商和上次試探不同,徹底打通了草原的商路,也因為布日固德部落的第一次交易讓朱慎錐有了一條穩定可靠的商路。而且馬世州把帶去的貨物全部銷售一空,帶迴來大量的皮毛和其他物資,這些都是值得不少銀子的。
光這一次的利潤,就足夠填補交給周安民的那三千多兩的付出,而且真正計算下來獲利還遠不止這個數字,這一下讓朱慎錐心中大定。
商隊迴來後,各種瑣事前後又忙碌了好幾日。
等把馬世州等人安頓好,朱慎錐這才抽出空,有時間琢磨其他的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周安民那邊的情況。
由於朱慎錐的身份緣故,又加上又在國喪期間,前些時候根本沒辦法離開平陽,對於周安民那邊的進展也不是很清楚。隻知道周安民迴到平順後沒幾日就去了北直隸,他是一人偷偷去的,這一趟去北直隸除了朱慎錐外,也隻有朱秀兒知道。
周安民本就有錦衣衛的編製,驛站這邊他在不在也問題不大,反正驛站的運轉早就有專門的程序,手下的幾個驛卒也都是老人,暫時離開一些日子沒什麽問題。
就這樣,周安民悄悄就從平順去了北直隸,這一走就是兩個月的時間,期間半點消息都沒。這個時代通訊實在不便,要想打聽消息很難,哪裏有後世那邊簡單?
所謂烽火連三月家書值萬金就是這個道理,等了許久都沒周安民的訊息,朱慎錐不由得有些牽掛起來,也不知道他事辦的如何了。
誰想這一日,朱慎錐剛準備出門去恆通看看,兩個多月都沒消息的周安民突然就找上門來了。
“先生的意見是讚同朱童蒙所言,不看好袁應泰?”
“這倒也不全是。”孫承宗斟酌著答道:“袁大來此人並非庸才,他對於施政頗有手段,當年在河內隔山取水,為官頗為精敏強毅,照福一方,在地方官聲極佳。後又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兵部武選司郎中等職,做事同樣盡心盡力。”
“袁大來擔任河南右參政時,還以按察使之職到永平治水。當時建奴屢次興兵攻邊,袁大來在永平加緊練兵並修備武器,關外所需糧草、火藥之類都能及時供應,其功勞有目共睹……。”
“去遼東之前,袁大來已是兵部侍郎,對於兵事也不是半點不知。但他到了遼東後行事過急,其人又過於自傲。遼東局勢同關內情況不同,做事往往有些想當然了。其他的不說,僅說他在遼東招募蒙古流民數萬,新編入軍一事,此舉雖有利,但也有弊,臣知曉後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招募蒙古流民不好麽?”天啟詫異問道。
袁應泰在遼東招募了不少蒙古流民,還包括一些漢人。
現在袁應泰把這些流民招募起來,編入軍中,不僅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同時也削弱了建奴的力量,從表麵來看不是一舉二得的好事麽?
“如遼東大局已定,如此做並無不妥。但現在遼東建奴依舊虎視眈眈,我大明本就處於守勢,這種時候一動不如一靜,穩紮穩打的更好些。至於那些流民,誰都無法保證這些人是否真心忠於我大明,如把這些人招募進來,人員刪別很難做到,建奴狡詐,一旦有兵事發生,如何確定是否有建奴奸細混入其中?”
“臣以為,袁大來做事太過心急了,遼東之事畢竟和他之前在地方為官不同,相比熊廷弼,袁大來對於軍事也非其所長,如今所為更是規畫頗疏。”
孫承宗的話說的很是委婉,但天啟聽明白了他的意思。
孫承宗是不看好袁應泰,更傾向於熊廷弼在遼東的部署應對。尤其是對袁應泰在遼東現在的舉動表示擔憂,更擔心他這樣大肆招募流民可能產生的後果。
對於這個觀點,天啟一時間也不知是對還是錯,畢竟熊廷弼在遼東的時候遼東始終沒有大的作為。而袁應泰取代熊廷弼到了遼東後,遼東那邊的動作不小,許多事都做的有聲有色,朝堂上下對袁應泰的這些部署都是表示滿意的。
“先生如此是否有些過慮了?”
孫承宗笑笑道:“或許吧,老夫年紀大了,年紀大的人喜歡求穩,也許袁大來這麽做也有他的把握,畢竟老夫如今身在京師,遼東離京師又相隔遙遠,有些事隻是紙上談兵罷了。”
“哈哈哈,先生此話過謙了。不過先生今日能同朕說這些,朕心甚慰。”天啟一聽也笑了起來,接著轉移話題聊起了其他事,兩人說了一會兒話,孫承宗見時間差不多了,起身告辭。
等孫承宗走後,天啟的目光再一次朝著朱童蒙的奏折望去,臉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過了許久他長歎一口氣搖了搖頭。
或許孫承宗是對的,可現在這種情況天啟根本就無能為力。在之前,彈劾熊廷弼奏折鋪天蓋地,天啟心裏是想保住熊廷弼的,可他卻根本做不到,最終也隻能按照朝堂的意思罷了熊廷弼的職務。
眼下袁應泰在遼東又大張旗鼓,做的有聲有色,在這種情況下天啟更是幹不了什麽。今天孫承宗的話讓天啟有些忐忑,卻又無法確保孫承宗的判斷又是對的。而且他和孫承宗現在的關係還遠沒到絕對信任的程度。
“袁應泰啊袁應泰,你不要讓朕失望才是……。”
此時此刻,天啟的內心是很複雜的,思索良久,他自言自語說了這麽一句,隨後拿起那份折子,放到了一旁。
隨著年底的到來,連續兩次國喪帶來的影響已漸漸消除,民間也恢複了正常。
在平陽府,朱慎錐作為宗室生活也迴到了以前的模樣,除去有些事還不能做外,其他的已沒了限製。
馬世州帶領的商隊前些日從草原迴來了,這一次來迴草原比上迴用的時間稍短一些,因為原本出發的就晚了,十月過後,草原上就開始要進入了冬季,如果迴來的再晚,等大雪下來,草原的路就不好走了。
另外這一次去草原,商隊的目的也很明確,主要是直接和布日固德的部落進行貿易。
到了草原後,馬世州一行很順利地就找到了布日固德的部落,因為他手裏持有布日固德給朱慎錐的信物,一路上並沒遭遇到什麽麻煩。
而且在部落那邊見到了從戰場剛迴來的布日固德,瞧見馬世州等人來到自己部落,布日固德很是高興,熱情洋溢地接待了他們一行。
今年的草原情況不太好,由於林丹汗起兵攻打炒花戰敗,使得各部落都受到了損失。
布日固德因為跑的快,人員損失倒是不大,但因為部落的青壯大部分跟著林丹汗去打仗了,打仗的物資消耗遠比平日的更多,而且這仗又打敗了,跑的時候無奈丟掉了不少物資,所以迴來後日子也不怎麽好過。
馬世州帶著商隊來到部落,這讓布日固德極為高興,尤其是商隊所帶來的物資,更是部落中急缺的。
這些物資購買下來,不僅能讓部落熬過這個冬天,還能補充戰敗的損失。布日固德熱情招待了馬世州一行,同時詢問朱慎錐為什麽沒來。馬世州隨便找了個理由,說朱慎錐家中有事這一次實在是來不了,托他給布日固德道個歉,同時還取出朱慎錐讓他帶來的禮物交給了布日固德,以表歉意。
收到禮物,布日固德更是高興,詢問朱慎錐下一次是否會來,在得到馬世州的確定後,布日固德讓馬世州給朱慎錐帶話,讓他下次來時多帶些好酒,等見了麵一定要好好喝一頓。
因為朱慎錐的交代,商隊的貨物價格比其他商行要便宜不少,畢竟這一次是第一迴和布日固德的部落直接貿易,用這種方式加深雙方的關係也是必要的。
對此布日固德更是開心,他雖然身份在部落裏不算低,可畢竟這個部落不是他說了算,而現在朱慎錐給了他這麽大的麵子,能讓部落用更低的價格拿下急缺的物資,這對他在部落中地位的提升是極為有利的。
交易很是順利,哪怕就是售價相對低些,相比之下獲利也極其豐厚。
完成交易後,在部落呆了兩日,馬世州等人就啟程返迴了。這一次布日固德親自帶著人送了商隊一段,這才依依道別。就這樣,商隊一行很是順利地完成了這次草原行商,進入長城後沒花多少時間就迴到了平陽城。
商隊的平安迴來讓朱慎錐鬆了口氣,這一次商隊去草原幾乎壓上了朱慎錐手上大部分資金。
草原行商的獲利雖然大,但是風險也大,如果不是因為之前認識了布日固德緣故,朱慎錐這一次也不會籌集那麽多貨物前往草原。
因為這次大量貨物的籌集,動用了他手上大半資金,剩餘的銀錢大部分也全都交給了周安民去做打點了。等商隊出發後,朱慎錐手頭上已經沒了多少銀錢,隻能確保鹽鋪的日常運轉,就連開設不久的當鋪買賣,因為資金的不足,朱慎錐也隻能勉強維持。
私鹽的買賣雖然還在做,那也隻是依靠手中的庫存在周轉。一旦這個商隊出了問題,朱慎錐前幾年的辛苦就全白費了。所以在馬世州等人離開後,朱慎錐心裏一直牽掛著商隊的情況,直等到他們平安歸來,這顆心才徹底放下。
這一趟行商和上次試探不同,徹底打通了草原的商路,也因為布日固德部落的第一次交易讓朱慎錐有了一條穩定可靠的商路。而且馬世州把帶去的貨物全部銷售一空,帶迴來大量的皮毛和其他物資,這些都是值得不少銀子的。
光這一次的利潤,就足夠填補交給周安民的那三千多兩的付出,而且真正計算下來獲利還遠不止這個數字,這一下讓朱慎錐心中大定。
商隊迴來後,各種瑣事前後又忙碌了好幾日。
等把馬世州等人安頓好,朱慎錐這才抽出空,有時間琢磨其他的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周安民那邊的情況。
由於朱慎錐的身份緣故,又加上又在國喪期間,前些時候根本沒辦法離開平陽,對於周安民那邊的進展也不是很清楚。隻知道周安民迴到平順後沒幾日就去了北直隸,他是一人偷偷去的,這一趟去北直隸除了朱慎錐外,也隻有朱秀兒知道。
周安民本就有錦衣衛的編製,驛站這邊他在不在也問題不大,反正驛站的運轉早就有專門的程序,手下的幾個驛卒也都是老人,暫時離開一些日子沒什麽問題。
就這樣,周安民悄悄就從平順去了北直隸,這一走就是兩個月的時間,期間半點消息都沒。這個時代通訊實在不便,要想打聽消息很難,哪裏有後世那邊簡單?
所謂烽火連三月家書值萬金就是這個道理,等了許久都沒周安民的訊息,朱慎錐不由得有些牽掛起來,也不知道他事辦的如何了。
誰想這一日,朱慎錐剛準備出門去恆通看看,兩個多月都沒消息的周安民突然就找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