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鋪子的掌櫃竟是個年輕婦人。
這年頭市井婦人在外操持生意, 並不稀奇。但櫃台後著翠藍襖、月白裙,頭梳桃心扁髻、簪絨花的清瘦婦人,舉止端莊,溫柔嫻靜, 膚色白皙,一望而知是個嬌生慣養的深閨良家婦,怎麽竟拋頭露麵, 投身買賣行當?
孫天佑自進店後就目不斜視,專心陪李綺節挑選香料,沒發現店中聽差的都是十歲上下的小童。
李綺節心有疑問,不自覺多打量婦人幾眼,見對方似乎略有尷尬之色, 忙收迴眼神。
迴到馬車上, 她蹙眉若有所思, “總覺得方才個婦人有些眼熟。”
側頭問寶珠, “是不是咱們家的遠親?”
家族之間的姻親關係太複雜了,隨便一處村落鄉鎮,往上數三代,基本上家家戶戶沾親帶故,每次在渡口坐船, 乘客一大半是熟人。李綺節長到十幾歲, 依然沒能記全李家的所有親戚。
寶珠歪頭想了想,“我也覺得她麵善,但是不像是咱們的親戚。”
孫天佑這邊是不用想的, 他孤身一人,用錢帛換得孫家的庇護,平時並不和孫家往來。至於楊家,李綺節隻和孟春芳走動,不怎麽搭理楊家其他親眷。
寶珠對李家的各種遠房姑表親了如指掌,李家如果有這麽個文弱嬌美的表嫂子,她不會不記得。
看來確實不是親戚。
直到夜裏華燈初上,半躺在羅漢床上看寶珠熨衣服的時候,李綺節才忽然想起:難怪她覺得那藍襖褶裙婦人眼熟,她的眉眼似乎和金薔薇有六分相似。
都是標準的蘿莉長相,不過香料鋪子的婦人明顯年紀大些,眉尖微蹙,眼若秋水,時時刻刻給人以弱不勝衣、我見猶憐之感。而金薔薇雙瞳幽黑,沉靜清冷,性情固執,眉宇間透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鬱色,鋒芒畢露,讓人不敢直視。
明明是婦人年長些,但金薔薇給李綺節的感覺更老成更沉重,完全不像個十幾歲的明豔少女。
心事想到一半,丫頭送來香湯、花露、澡豆,服侍李綺節沐浴。
午後有客人登門,孫天佑在外院應酬,晚飯也是在外邊吃的,席間免不了要陪幾杯酒。知道李綺節不喜歡他帶著酒氣進屋,迴內院前,他匆匆梳洗一遍,換了身幹淨的蘋婆綠圓領窄袖綢衫,撩開簾子,披著清寒夜色踏進裏間。
珠簾半卷,火盆架子上碼了一圈栗子和橘皮,甜香和清香混雜在一處,房裏寂靜無聲,隻有寶珠在簾外聽候使喚。
不知道李綺節在簾後鼓搗什麽,看到孫天佑進門時,寶珠忽然大驚失色,臉頰飛紅,支支吾吾道:“我去看看灶房裏的藕湯煨好了沒有!”
好像身後有什麽東西在追逐她似的,飛也似的鑽出裏間,一溜煙跑遠。
孫天佑莫名其妙,“寶珠怎麽了?”
裏間無人應答,他掀開珠簾,抬頭的那一瞬間,刹時愣住,甚至連唿吸都忘了。
燈籠外麵額外罩了一層刺繡妝花紗,燈光透過薄如蟬翼的紗罩,影影幢幢,似霧非霧,籠下一室嫋娜繾綣。
朦朧淺淡的光暈中,李綺節散著一頭烏黑長發,斜靠在暖榻上,三千青絲如水流輕瀉,肩上鬆鬆披一件光彩綺麗的錦綢鬥篷,散開的衣襟露出線條優美的鎖骨和半截還滾動著晶瑩水滴的雪白酥胸。一雙欺霜賽雪、凝脂潔白的**從鬥篷底下斜斜伸出,橫在石榴紅五彩纏枝四季花卉錦緞上,紅的豔紅,白的雪白,花團錦簇,交相輝映,襯得橫躺在上麵的嬌娘愈顯誘人。
李綺節眼帶桃花,唇角含笑,雙頰微暈,猶如朝霞映雪,比平時憑添幾分嫵媚,兩條刺繡鑲邊係帶在纖纖十指間纏繞,隻需輕輕一拉,便可見春光外漏。
顯然,她全身上下隻著一件鬥篷,底下未著寸縷。
這一副活/色/生/香的旖旎情景,仿佛寂靜的夜空中,忽然炸響一線雪亮閃電,轟隆隆的雷聲唿嘯而來,卷走孫天佑的所有神智。
他連衣裳都來不及脫,幾步搶上前,抱起桃腮紅透,卻堅持瞪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惡狠狠瞪著他、故作瀟灑的小娘子,指尖輕輕一挑,單手解開係帶。
溫香軟玉,霎時滿懷。
雙臂像鐵鑄的一般,牢牢把人按在身下,恨不能把她嵌進自己的血肉裏。可她那麽軟,那麽嬌,比雲朵兒輕柔,比花瓣兒鮮嫩,動情時潮濕的肌膚透著細膩的粉色,仿佛隨時能掐出汁水。
狂放的動作漸漸舒緩下來,生怕弄疼她。
又覺得不滿足,心底的欲/望叫囂著,想看她徹底拋卻一切,被自己送上極致的巔峰。
一開始,李綺節是樂得看孫天佑失態的,她精心布置一番,不就是為了引他情動嗎?
但很快她就後悔了。
男人是寵不得的。
她隻是靈機一動,想滿足一下他的惡趣味、為他換個裝而已。為什麽最後卻變成倚在他的胸膛裏哭泣討饒?
明明她都示弱了,他還不放過她,把她抱在懷裏揉來蹭去。滾燙的唇在她的額心、眉尖、臉頰、唇上、耳畔流連徘徊,粗野的氣息噴灑在頸邊,像是要把她融化成一汪溫水。
她渾身汗濕,骨筋酥軟,完全靠他的雙臂架著,才沒仰麵倒下去。
從榻上換到拔步床裏,李綺節連說話的力氣都沒了,像一團攤開的軟泥,任孫天佑用溫熱的布巾擦洗。
軟榻淩亂不堪,木案、果盤、茶碟、軟枕跌落一地,綢緞**的一團糟。
李綺節迷迷糊糊間發出幾聲撒嬌的哼哼聲,指使孫天佑去側間收拾軟榻——至少得把不知道什麽時候滑落到地上的鬥篷撿起來!
孫天佑聽著她嬌蠻的抱怨聲,眸光微沉。
火熱的胸膛再次俯身壓下。
一夜錦被翻卷,銅鉤搖曳。
可想而知,當寶珠第二天早上進屋收拾,發現被主人隨意丟棄在地上、揉得比醃菜還皺巴的鬥篷時,臉色有多難看。
張嬸子是過來人,為李綺節梳頭的時候偷偷勸她,“雖然是少年夫妻,但也得注意分寸。”
心裏悄悄替自家太太慶幸,幸好家裏沒有長輩妯娌,不然小夫妻倆整天蜜裏調油、紅光滿麵,容易招人嫉恨。而且如果婆婆嚴苛點,早把李綺節叫過去敲打一通了,怪她不知檢點,有失尊重。
李綺節坐在鏡台前攬鏡自照,張嬸子今天給她挽了個家常的倭墮髻,未施釵環,隻簪著數朵足以以假亂真的暈色海棠絹花,斜插一枝葫蘆形蟲草蟈蟈紋銀鍍金發簪,發鬢往後梳攏,露出光潔的臉孔,眼角眉梢一抹淡紅,春意未消。
她放下菱花小鏡子,抿嘴一笑,沒有理會張嬸子的勸告。
她知道張嬸子是好心,但新婚燕爾,不抓緊時間培養感情,反而瞻前顧後,為禮節束縛自己,有什麽意思?
“今天天氣不錯,是個大晴天。”
窗外傳來清朗笑聲,孫天佑穿一身韋陀銀夾袍,頭束方巾,腳蹬黑靴,掀簾進房,直接走到鏡台前,望著銅鏡裏肌膚皎潔,眉目如畫的李綺節,微笑道:“等吃了早飯,我帶你去東山腳下放風箏。”
兩人的視線在鏡中相接,李綺節不由自主跟著他一起笑,“今天沒有應酬?”
“好容易才放晴,今天全城老少都要出去踏青,沒人來煩我。”
孫天佑在鏡台前逡巡片刻,卷起衣袖,從如意紋盒裏拈起一片金花胭脂,在鼻尖輕輕細嗅片刻,指尖抹下一星兒緋紅,輕輕按在李綺節的唇上。
指尖原是冰涼的,但觸到溫軟的唇後,像火燒一樣發燙。
張嬸子麵紅耳赤,悄悄退下。
鏡中的女子唇色愈發鮮豔,孫天佑退後半步,滿意地點點頭。
李綺節低聲笑罵:“妝都被你弄花了!”
含羞帶惱的目光掃過來,孫天佑頓覺渾身發癢,再按耐不住,抬起李綺節的下巴,俯身親自品嚐櫻唇的甜美滋味。
又磨纏著要為李綺節畫眉,被李綺節斷然拒絕:畫眉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撇一捺,沒有真功夫,畫出來的眉形不好看不說,還會毀了整副妝容,到時候不得不洗掉脂粉,重新裝扮,她的腰還酸著呢,不想再對著鏡台枯坐半個時辰。
踏青的人果然很多,出城的時候,光是排隊等守衛檢查就費去不少時間。
等到了郊外,阿滿和寶珠在湖邊挑了塊蔭涼地兒,鋪設氈席,支起椅凳灶台,燒火煮茶。
湖邊沿岸山地是孫天佑名下的產業,佃農們曉得東家來踏青,已經提前收拾打掃過,村子裏選出兩個聽得懂官話的婦人,幫阿滿和寶珠撿拾柴火,打水洗鍋。
方圓一裏地之內杳無人煙,孫天佑不知道從哪裏牽出一匹毛色油潤的黑馬,把鞭繩遞到李綺節手裏,“三娘,來,我教你騎馬。”
李綺節眼前一亮,雙瞳閃閃發光,驚喜道:“你怎麽知道我想學騎馬?”
孫天佑眨眨眼睛,酒窩亮汪汪的,“我知道的事情多著呢!”
瞅瞅四周沒人,刻意壓低聲音,語帶促狹,“我不僅知道這個,還知道怎麽樣才能讓你最快活。”
青天白日的,他竟然敢說這些夫妻私房話,饒是李綺節不大在乎這些,也羞得滿麵通紅。
還好寶珠和阿滿離得遠,不然她這會子該無地自容了。
黑馬脾性溫和柔順,孫天佑先教李綺節喂黑馬吃食,然後才教她怎麽上馬,期間趁機摸摸捏捏,占了不少便宜。
教的人不認真,學的人也隻是葉公好龍而已,玩到天色擦黑,一行人才意猶未盡地打道迴府。
李綺節忽然想起,府裏建有騎馬場,孫天佑為什麽要特意帶她去郊外學騎馬?
“隻有出人意料才算是驚喜啊。”
孫天佑躺在枕上,翹著二郎腿,得意洋洋道。
李綺節不肯讓孫天佑小瞧,每天堅持抽出一個時辰練習馬術,大腿磨破了也咬牙堅持。
孫天佑心疼歸心疼,倒是沒有和寶珠、張嬸子那樣苦口婆心地勸阻她,隻是叮囑她別忘了每天擦藥,晚上親自為她按摩酸軟的筋骨。
等清明迴李家村掃墓時,李綺節已經可以騎馬走上一段路,不過她沒敢騎馬迴娘家,讓李乙看見,少不了一頓數落。
清明之後天氣逐漸轉暖,但雨水依然連綿不絕,地裏的莊稼淹了不少,李家不靠田地吃飯,李大伯和周氏還是因為災情愁眉不展,長籲短歎。
端陽當天也是個暴雨天。
天邊黑雲翻湧,雨簾高懸,屋內屋外又濕又熱,到處都是飛濺的水珠。枕頭、衾被、衣裳潮而濕,洗幹淨的衣服晾在屋簷下,半個月都晾不幹。夜裏睡在潮濕的床上,夢中總會夢到在水裏撲騰。
因為雨實在太大了,官府下令取消本年的賽龍舟,老百姓們抱怨連天,但抱怨也沒用,江水都快灌進城裏了,官員小吏們成天提心吊膽,生怕河口決堤,誰還有心情組織龍舟賽?
別人都悶悶不樂,花慶福卻喜笑顏開:萬歲再度領兵北征,命皇太子留京監國,楊首輔協理朝政。世人都知道萬歲性情暴烈,喜怒無常,而皇太子飽讀詩書,天性柔和,禦下寬容,楚王世子的使者已經和皇太子以及皇太孫的心腹搭上線,有楚王府在前頭奔走,再在武昌府建造一座規模更宏大的球場指日可待。
李綺節沒有向花慶福潑冷水,雖然她隱隱約約覺得今年可能不太平,不過不管京城怎麽風雲變幻,應該不會波及到天高皇帝遠的瑤江縣。事實上,就算金鑾殿上的貴主要換人,也不會影響本地老百姓,隻要戰火燒不到武昌府,老百姓們仍舊按部就班過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李綺節擔心歸擔心,仍然按著自己的步驟安排手頭的生意。
期間,金家忽然傳出一個讓眾人大為意外的新鮮八卦:金薔薇把弟弟金雪鬆按在祖宗牌位跟前打了一頓,後者被打得皮開肉綻,一個月內不能下床。
金家原配夫人早逝,嫡出的姐弟倆相依為命,大小姐溺愛胞弟,對胞弟言聽計從,舉縣皆知。誰能想到金大小姐竟然狠得下心,親自領壯仆對弟弟施家法?
田氏和金晚香暗地裏幸災樂禍:這對姐弟不好對付,沒想到他們自己窩裏反了!
緊接著又傳出石家大郎君納妾的消息,而石家大郎君,正是金家為金薔薇定下的未來夫婿!
大家公子婚前在房裏放幾個伺候的屋裏人,本屬正常,石磊納妾的新聞隻新鮮五六天,很快被其他市井留言替代。
李綺節不相信金薔薇對石磊納妾之事無動於衷,私下裏和孫天佑念叨:“金薔薇聽說我有意中人,就果斷放手,不再糾纏我們家,可見也是個性情中人。她和石磊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以她的性子,怎麽能容忍石磊婚前納妾?”
孫天佑眯縫著眼睛,躺在李綺節的懷裏吃葡萄,壓根不關心金家石家的糾葛,漫不經心道:“誰曉得她是怎麽想的呢?”
半天沒聽到李綺節應答,孫天佑猛然警醒,翻身坐起,果然看到自家娘子臉色鐵青,眉間隱有怒色。
眼珠一轉,忽然福至心靈,聽懂李綺節話裏的意思:這是在警告他呢!
當下放低身段,賠笑道:“石磊是石磊,我是我,我從來沒在外邊拈花惹草,你可別冤枉我啊!”
心裏暗暗怪石磊,好好的納什麽小老婆!害得我娘子多心。
李綺節冷哼一聲,學著孫天佑剛才的語氣,“花言巧語,誰曉得能不能信呢?”
孫天佑神色一肅,賭咒發誓,“我家娘子千嬌百媚,見識過娘子的風采,外邊那些庸脂俗粉,全都俗不可耐,我才看不上呢!”
李綺節惱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萬一哪天你碰上個仙女呢?”
孫天佑做小伏低,好說歹說,差點磨破嘴皮子,李綺節才肯放過他,“記住今天說過的話,保持態度!”
孫天佑苦惱道:“三娘不信我,我笨嘴拙舌的,不曉得怎麽才能證明自己,該怎麽辦呢……”
話音一頓,嘿嘿一笑,眉眼微彎,挑開李綺節的衣領,雙手探進衣內,“也許,為夫隻能身體力行,揮灑汗水,才能讓娘子相信為夫的清白。”
證明的過程不說也罷,總之,孫天佑的證據非常充分,非常飽滿,並且持久。
李綺節當然不是在懷疑孫天佑的真心,特意提起石磊和金薔薇,隻是想敲打孫天佑而已。
八卦完之後,她就把這事給忘得一幹二淨。
孫天佑卻對金家的事上了心,事後派擅長打探消息的阿翅幾人去調查石磊。
本想多打聽點□□,好安撫好奇心旺盛的李綺節,結果卻不小心發現一樁令他怒火中燒的隱秘。
六月依舊暴雨滂沱,李大伯和周氏已經麻木,轉而商量下半年該補種什麽莊稼,開始輪到周桃姑為連綿的雨天發愁:
李二姐即將出閣,天天落雨,不說迎親不吉利,嫁妝也會被淋濕。而且新娘子一身泥濘進夫家,男方家人肯定會嫌棄新娘子——老百姓們迷信,認為新娘子會把不幹淨的東西帶到夫家,很多人家迎親時不許新娘子下地,或者把新娘子走過的腳印重新踩踏一遍,就是為了避諱陰邪之物。
李大姐四月間已經出嫁,迴娘家幫周桃姑張羅妹妹的婚事,見周桃姑每天愁得吃不好,睡不好,安慰她道:“三娘出閣的時候還落雪了呢,那時候鄉裏人還不是暗地裏說不吉利,您看現在呢,三娘和三妹夫感情多好啊!我屋裏那個要是對我有三妹夫對三娘的一半好,我做夢都能笑醒!”
周桃姑苦笑:“那哪能一樣?三娘的嫁妝那麽多,女婿又早就中意她。”
嘴上這麽說,心裏還是略微亮堂了一點:說不定二姐和姑爺也能像三娘和三女婿那樣,過得和和美美,人人稱羨。
李綺節不知道自己成了榜樣。
二姐出閣的前一天,姑表舅親齊聚,她和孫天佑迴家吃喜酒,席上眾人免不了催促李子恆,勸他早日成家,他大咧咧地一揮手:“不急,不急。”
背著人,偷偷和李綺節訴苦:“世子在我們身上押注,害得我們不敢休息,每天沒日沒夜加練。三天後我們去武昌府比賽,你得來給我鼓氣!”
李綺節連忙答應,之前定期舉行的各種比賽隻是為了讓老百姓們養成觀看比賽的習慣,花樣繁多的戲目和每場免費分發的紅包是吸引人的手段,在市井流傳的小報頌文是潛移默化的宣傳工具,球場周圍的各種店鋪是順便賺個外快,酒坊才是最有賺頭的。
而地區之間的大賽,才是大進項,一年舉行個三個場,收益抵得上前幾年的所有盈利。
成功的大門才剛剛打開一條細縫,兩地盛會,她當然不能缺席。
李南宣也在席間吃飯,眾人知道他身世複雜,倒是沒人敢勸他。
第二天夫家來迎親,雨勢小了些。
李二姐出門的時候,周桃姑哭得死去活來,半天喘不過氣。周氏看她臉色不好,等宴席散後,忙忙的請大夫來為她診脈,大夫連聲道喜——周桃姑已經有四個月的身子了。
一下從傷心過度,轉為驚喜交加。
眾人忙向李乙道喜,李乙麵色微紅,高興中夾著些難為情——這麽大年紀了,沒想到還能添丁進口。
李子恆和孫天佑分頭出去送客,不在家中,來赴宴的長輩中有幾個年事已高,走不了長路,他們得把老人送迴家中安置好,才能返家。
雨滴淅淅瀝瀝打在瓦片上,順著屋脊,匯成一條條銀線,砸進廊簷前的水溝裏,水花飛濺,像是誰不小心打翻首飾盒,滾落一地圓潤碎珠。
李綺節從房裏走出來,身後一團喜氣,眾人圍著李乙和周桃姑,打趣個不停,沒人發現她中途離開。
她知道會有這一天,但當這一天真的到來了,心裏還是免不了悵惘迷茫。
恍惚間記起已經遺忘很久的前世,那時候父母感情不好,整天吵架,她天天夾在中間受氣。有一天,爸爸和媽媽通知她他們已經離婚的消息,她的反應很平靜,甚至悄悄鬆了口氣。
親戚們可憐她,一個接一個安慰她,她反而笑著勸親戚:“他們天天吵架,誰都過得不痛快,離了也好。”
那時候她是真的替父母覺得解脫,不是在強顏歡笑。
可是那年過年,爸爸在城東,媽媽在城西,她不知道該去誰家吃團圓飯,走在市區最繁華的商業街上,一張張洋溢著歡樂的笑臉從眼前閃過,忽然有個老太太停在她跟前,問她是不是不舒服。
那時候她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淚流滿麵,哭得稀裏嘩啦。
之後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爸爸再娶,繼母生下弟妹,她成了家裏的異類,家庭聚會,她總是最尷尬的那一個,誰見了她都別扭。
明明是她的家,是她生活十幾年的地方,她卻連請朋友到家裏去做客的勇氣都沒有。
“外頭風大,進屋去吧。”
一把清亮的好嗓子,把李綺節從遙遠的記憶中驚醒。
李南宣著一身茶褐色袍衫,頭束方巾,趿拉著避雨的木屐,走到她身旁,眉眼低垂,鴉翅濃睫像兩把小扇子,不泄露一絲思緒。
李綺節伸手拂去眼角淚滴,神色怔忪。
兩人站在廊下,望著輕紗織就的朦朧雨幕,一時無言。
南風拂過長廊,寒意透過重重春衫,仿佛能吹進骨頭縫裏。
良久,李南宣雙手握拳,掩在嘴角,輕輕咳嗽一聲:“迴屋吧,別著涼了。”
李綺節把雙手攏進袖子裏,轉身躲開飄進廊簷底下的雨絲,“三哥也進屋吧。”
快進房時,迴頭去看,卻發現李南宣還站在廊簷深處,長身玉立,身影單薄,眉目姣好的臉藏在半明半暗的陰影中,仍舊豐神俊逸,舉手投足間清冷出塵。
不論何時何地,他始終站得筆直,像一株沐浴著風雪怒放的寒梅,傲骨天成。
李綺節冷的時候,會忍不住縮肩膀發抖,會抱著自己的雙臂取暖,會跺腳讓腳底發熱。
而李南宣從沒有這樣的時候,他永遠是那樣一張清淡的臉孔,蒼茫的雙瞳,挺直的脊背,站在風雨中,任它東南西北風。
李綺節忽然想到一句話,剛極易折,強極則辱。
迴到屋內,周氏吩咐劉婆子趕緊去灶房燉補湯,李大伯和李乙已經在商量該給孩子取什麽名字,李大姐拉著周桃姑的手,母女倆低聲說體己話,李昭節和李九冬坐在竹席上玩七巧板,人人臉上帶笑,滿室和氣。
孫天佑從門外進來,身上袍衫淋濕半邊,腳下的長靴也濕透了,看到一向不苟言笑的嶽丈李乙竟然笑得和傻子一樣,嚇了一跳,走到側間,湊到李綺節身邊,小聲道:“嶽父怎麽這麽高興?”
又忽然神色大變,攥緊她的手腕:“你是不是哭過?誰欺負你了?”
李綺節笑著搖搖頭,踮起腳跟,為孫天佑脫下**的外袍,後者立刻蹲下身,讓她可以輕鬆地摘掉他頭上的巾帽。
她耐心替他脫掉被雨水打濕的衣袍長靴,把幹燥的布巾輕輕按在他冰涼的臉頰上。
她不知道自己的動作是多麽輕柔,表情又是多麽溫柔。
孫天佑怔愣片刻,心裏湧上一陣複雜的情感,又鹹又苦,又酸又甜,滋味難言。
拉住她的手,握在掌心裏,十指交纏,半天不肯放手。
李綺節抬頭看向孫天佑。
夫妻倆默默看著彼此,忽然同時微笑起來。
一個字沒說,但仿佛什麽都說了。
李綺節知道,這一世,不論阿爺李乙會不會和她疏遠,她絕對不會和上輩子那樣黯然神傷、孤單寂寞,因為她已經有了孫天佑,他給了她一個安穩的家庭,一段真摯的感情,他將陪她走完漫漫人生,相濡以沫,白首到老。
作者有話要說: 說句題外話,因為我算是爸媽的老來子,和哥哥姐姐年紀相差比較大,所以感覺自己剛長大出社會,父母就老了,而同學們的爸媽還都很年輕,忽然發現父母頭發已經花白,有點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麽麵對,但哥哥姐姐們就鎮定多了。所以說大家要珍惜爸媽身體還硬朗,能夠中氣十足念叨你的時候。然後如果有親戚想要生二胎,除了兄弟姐妹間的和諧外,還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經濟基礎,這個不說了。還有一個就是身體健康狀況啊。
這年頭市井婦人在外操持生意, 並不稀奇。但櫃台後著翠藍襖、月白裙,頭梳桃心扁髻、簪絨花的清瘦婦人,舉止端莊,溫柔嫻靜, 膚色白皙,一望而知是個嬌生慣養的深閨良家婦,怎麽竟拋頭露麵, 投身買賣行當?
孫天佑自進店後就目不斜視,專心陪李綺節挑選香料,沒發現店中聽差的都是十歲上下的小童。
李綺節心有疑問,不自覺多打量婦人幾眼,見對方似乎略有尷尬之色, 忙收迴眼神。
迴到馬車上, 她蹙眉若有所思, “總覺得方才個婦人有些眼熟。”
側頭問寶珠, “是不是咱們家的遠親?”
家族之間的姻親關係太複雜了,隨便一處村落鄉鎮,往上數三代,基本上家家戶戶沾親帶故,每次在渡口坐船, 乘客一大半是熟人。李綺節長到十幾歲, 依然沒能記全李家的所有親戚。
寶珠歪頭想了想,“我也覺得她麵善,但是不像是咱們的親戚。”
孫天佑這邊是不用想的, 他孤身一人,用錢帛換得孫家的庇護,平時並不和孫家往來。至於楊家,李綺節隻和孟春芳走動,不怎麽搭理楊家其他親眷。
寶珠對李家的各種遠房姑表親了如指掌,李家如果有這麽個文弱嬌美的表嫂子,她不會不記得。
看來確實不是親戚。
直到夜裏華燈初上,半躺在羅漢床上看寶珠熨衣服的時候,李綺節才忽然想起:難怪她覺得那藍襖褶裙婦人眼熟,她的眉眼似乎和金薔薇有六分相似。
都是標準的蘿莉長相,不過香料鋪子的婦人明顯年紀大些,眉尖微蹙,眼若秋水,時時刻刻給人以弱不勝衣、我見猶憐之感。而金薔薇雙瞳幽黑,沉靜清冷,性情固執,眉宇間透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鬱色,鋒芒畢露,讓人不敢直視。
明明是婦人年長些,但金薔薇給李綺節的感覺更老成更沉重,完全不像個十幾歲的明豔少女。
心事想到一半,丫頭送來香湯、花露、澡豆,服侍李綺節沐浴。
午後有客人登門,孫天佑在外院應酬,晚飯也是在外邊吃的,席間免不了要陪幾杯酒。知道李綺節不喜歡他帶著酒氣進屋,迴內院前,他匆匆梳洗一遍,換了身幹淨的蘋婆綠圓領窄袖綢衫,撩開簾子,披著清寒夜色踏進裏間。
珠簾半卷,火盆架子上碼了一圈栗子和橘皮,甜香和清香混雜在一處,房裏寂靜無聲,隻有寶珠在簾外聽候使喚。
不知道李綺節在簾後鼓搗什麽,看到孫天佑進門時,寶珠忽然大驚失色,臉頰飛紅,支支吾吾道:“我去看看灶房裏的藕湯煨好了沒有!”
好像身後有什麽東西在追逐她似的,飛也似的鑽出裏間,一溜煙跑遠。
孫天佑莫名其妙,“寶珠怎麽了?”
裏間無人應答,他掀開珠簾,抬頭的那一瞬間,刹時愣住,甚至連唿吸都忘了。
燈籠外麵額外罩了一層刺繡妝花紗,燈光透過薄如蟬翼的紗罩,影影幢幢,似霧非霧,籠下一室嫋娜繾綣。
朦朧淺淡的光暈中,李綺節散著一頭烏黑長發,斜靠在暖榻上,三千青絲如水流輕瀉,肩上鬆鬆披一件光彩綺麗的錦綢鬥篷,散開的衣襟露出線條優美的鎖骨和半截還滾動著晶瑩水滴的雪白酥胸。一雙欺霜賽雪、凝脂潔白的**從鬥篷底下斜斜伸出,橫在石榴紅五彩纏枝四季花卉錦緞上,紅的豔紅,白的雪白,花團錦簇,交相輝映,襯得橫躺在上麵的嬌娘愈顯誘人。
李綺節眼帶桃花,唇角含笑,雙頰微暈,猶如朝霞映雪,比平時憑添幾分嫵媚,兩條刺繡鑲邊係帶在纖纖十指間纏繞,隻需輕輕一拉,便可見春光外漏。
顯然,她全身上下隻著一件鬥篷,底下未著寸縷。
這一副活/色/生/香的旖旎情景,仿佛寂靜的夜空中,忽然炸響一線雪亮閃電,轟隆隆的雷聲唿嘯而來,卷走孫天佑的所有神智。
他連衣裳都來不及脫,幾步搶上前,抱起桃腮紅透,卻堅持瞪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惡狠狠瞪著他、故作瀟灑的小娘子,指尖輕輕一挑,單手解開係帶。
溫香軟玉,霎時滿懷。
雙臂像鐵鑄的一般,牢牢把人按在身下,恨不能把她嵌進自己的血肉裏。可她那麽軟,那麽嬌,比雲朵兒輕柔,比花瓣兒鮮嫩,動情時潮濕的肌膚透著細膩的粉色,仿佛隨時能掐出汁水。
狂放的動作漸漸舒緩下來,生怕弄疼她。
又覺得不滿足,心底的欲/望叫囂著,想看她徹底拋卻一切,被自己送上極致的巔峰。
一開始,李綺節是樂得看孫天佑失態的,她精心布置一番,不就是為了引他情動嗎?
但很快她就後悔了。
男人是寵不得的。
她隻是靈機一動,想滿足一下他的惡趣味、為他換個裝而已。為什麽最後卻變成倚在他的胸膛裏哭泣討饒?
明明她都示弱了,他還不放過她,把她抱在懷裏揉來蹭去。滾燙的唇在她的額心、眉尖、臉頰、唇上、耳畔流連徘徊,粗野的氣息噴灑在頸邊,像是要把她融化成一汪溫水。
她渾身汗濕,骨筋酥軟,完全靠他的雙臂架著,才沒仰麵倒下去。
從榻上換到拔步床裏,李綺節連說話的力氣都沒了,像一團攤開的軟泥,任孫天佑用溫熱的布巾擦洗。
軟榻淩亂不堪,木案、果盤、茶碟、軟枕跌落一地,綢緞**的一團糟。
李綺節迷迷糊糊間發出幾聲撒嬌的哼哼聲,指使孫天佑去側間收拾軟榻——至少得把不知道什麽時候滑落到地上的鬥篷撿起來!
孫天佑聽著她嬌蠻的抱怨聲,眸光微沉。
火熱的胸膛再次俯身壓下。
一夜錦被翻卷,銅鉤搖曳。
可想而知,當寶珠第二天早上進屋收拾,發現被主人隨意丟棄在地上、揉得比醃菜還皺巴的鬥篷時,臉色有多難看。
張嬸子是過來人,為李綺節梳頭的時候偷偷勸她,“雖然是少年夫妻,但也得注意分寸。”
心裏悄悄替自家太太慶幸,幸好家裏沒有長輩妯娌,不然小夫妻倆整天蜜裏調油、紅光滿麵,容易招人嫉恨。而且如果婆婆嚴苛點,早把李綺節叫過去敲打一通了,怪她不知檢點,有失尊重。
李綺節坐在鏡台前攬鏡自照,張嬸子今天給她挽了個家常的倭墮髻,未施釵環,隻簪著數朵足以以假亂真的暈色海棠絹花,斜插一枝葫蘆形蟲草蟈蟈紋銀鍍金發簪,發鬢往後梳攏,露出光潔的臉孔,眼角眉梢一抹淡紅,春意未消。
她放下菱花小鏡子,抿嘴一笑,沒有理會張嬸子的勸告。
她知道張嬸子是好心,但新婚燕爾,不抓緊時間培養感情,反而瞻前顧後,為禮節束縛自己,有什麽意思?
“今天天氣不錯,是個大晴天。”
窗外傳來清朗笑聲,孫天佑穿一身韋陀銀夾袍,頭束方巾,腳蹬黑靴,掀簾進房,直接走到鏡台前,望著銅鏡裏肌膚皎潔,眉目如畫的李綺節,微笑道:“等吃了早飯,我帶你去東山腳下放風箏。”
兩人的視線在鏡中相接,李綺節不由自主跟著他一起笑,“今天沒有應酬?”
“好容易才放晴,今天全城老少都要出去踏青,沒人來煩我。”
孫天佑在鏡台前逡巡片刻,卷起衣袖,從如意紋盒裏拈起一片金花胭脂,在鼻尖輕輕細嗅片刻,指尖抹下一星兒緋紅,輕輕按在李綺節的唇上。
指尖原是冰涼的,但觸到溫軟的唇後,像火燒一樣發燙。
張嬸子麵紅耳赤,悄悄退下。
鏡中的女子唇色愈發鮮豔,孫天佑退後半步,滿意地點點頭。
李綺節低聲笑罵:“妝都被你弄花了!”
含羞帶惱的目光掃過來,孫天佑頓覺渾身發癢,再按耐不住,抬起李綺節的下巴,俯身親自品嚐櫻唇的甜美滋味。
又磨纏著要為李綺節畫眉,被李綺節斷然拒絕:畫眉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撇一捺,沒有真功夫,畫出來的眉形不好看不說,還會毀了整副妝容,到時候不得不洗掉脂粉,重新裝扮,她的腰還酸著呢,不想再對著鏡台枯坐半個時辰。
踏青的人果然很多,出城的時候,光是排隊等守衛檢查就費去不少時間。
等到了郊外,阿滿和寶珠在湖邊挑了塊蔭涼地兒,鋪設氈席,支起椅凳灶台,燒火煮茶。
湖邊沿岸山地是孫天佑名下的產業,佃農們曉得東家來踏青,已經提前收拾打掃過,村子裏選出兩個聽得懂官話的婦人,幫阿滿和寶珠撿拾柴火,打水洗鍋。
方圓一裏地之內杳無人煙,孫天佑不知道從哪裏牽出一匹毛色油潤的黑馬,把鞭繩遞到李綺節手裏,“三娘,來,我教你騎馬。”
李綺節眼前一亮,雙瞳閃閃發光,驚喜道:“你怎麽知道我想學騎馬?”
孫天佑眨眨眼睛,酒窩亮汪汪的,“我知道的事情多著呢!”
瞅瞅四周沒人,刻意壓低聲音,語帶促狹,“我不僅知道這個,還知道怎麽樣才能讓你最快活。”
青天白日的,他竟然敢說這些夫妻私房話,饒是李綺節不大在乎這些,也羞得滿麵通紅。
還好寶珠和阿滿離得遠,不然她這會子該無地自容了。
黑馬脾性溫和柔順,孫天佑先教李綺節喂黑馬吃食,然後才教她怎麽上馬,期間趁機摸摸捏捏,占了不少便宜。
教的人不認真,學的人也隻是葉公好龍而已,玩到天色擦黑,一行人才意猶未盡地打道迴府。
李綺節忽然想起,府裏建有騎馬場,孫天佑為什麽要特意帶她去郊外學騎馬?
“隻有出人意料才算是驚喜啊。”
孫天佑躺在枕上,翹著二郎腿,得意洋洋道。
李綺節不肯讓孫天佑小瞧,每天堅持抽出一個時辰練習馬術,大腿磨破了也咬牙堅持。
孫天佑心疼歸心疼,倒是沒有和寶珠、張嬸子那樣苦口婆心地勸阻她,隻是叮囑她別忘了每天擦藥,晚上親自為她按摩酸軟的筋骨。
等清明迴李家村掃墓時,李綺節已經可以騎馬走上一段路,不過她沒敢騎馬迴娘家,讓李乙看見,少不了一頓數落。
清明之後天氣逐漸轉暖,但雨水依然連綿不絕,地裏的莊稼淹了不少,李家不靠田地吃飯,李大伯和周氏還是因為災情愁眉不展,長籲短歎。
端陽當天也是個暴雨天。
天邊黑雲翻湧,雨簾高懸,屋內屋外又濕又熱,到處都是飛濺的水珠。枕頭、衾被、衣裳潮而濕,洗幹淨的衣服晾在屋簷下,半個月都晾不幹。夜裏睡在潮濕的床上,夢中總會夢到在水裏撲騰。
因為雨實在太大了,官府下令取消本年的賽龍舟,老百姓們抱怨連天,但抱怨也沒用,江水都快灌進城裏了,官員小吏們成天提心吊膽,生怕河口決堤,誰還有心情組織龍舟賽?
別人都悶悶不樂,花慶福卻喜笑顏開:萬歲再度領兵北征,命皇太子留京監國,楊首輔協理朝政。世人都知道萬歲性情暴烈,喜怒無常,而皇太子飽讀詩書,天性柔和,禦下寬容,楚王世子的使者已經和皇太子以及皇太孫的心腹搭上線,有楚王府在前頭奔走,再在武昌府建造一座規模更宏大的球場指日可待。
李綺節沒有向花慶福潑冷水,雖然她隱隱約約覺得今年可能不太平,不過不管京城怎麽風雲變幻,應該不會波及到天高皇帝遠的瑤江縣。事實上,就算金鑾殿上的貴主要換人,也不會影響本地老百姓,隻要戰火燒不到武昌府,老百姓們仍舊按部就班過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李綺節擔心歸擔心,仍然按著自己的步驟安排手頭的生意。
期間,金家忽然傳出一個讓眾人大為意外的新鮮八卦:金薔薇把弟弟金雪鬆按在祖宗牌位跟前打了一頓,後者被打得皮開肉綻,一個月內不能下床。
金家原配夫人早逝,嫡出的姐弟倆相依為命,大小姐溺愛胞弟,對胞弟言聽計從,舉縣皆知。誰能想到金大小姐竟然狠得下心,親自領壯仆對弟弟施家法?
田氏和金晚香暗地裏幸災樂禍:這對姐弟不好對付,沒想到他們自己窩裏反了!
緊接著又傳出石家大郎君納妾的消息,而石家大郎君,正是金家為金薔薇定下的未來夫婿!
大家公子婚前在房裏放幾個伺候的屋裏人,本屬正常,石磊納妾的新聞隻新鮮五六天,很快被其他市井留言替代。
李綺節不相信金薔薇對石磊納妾之事無動於衷,私下裏和孫天佑念叨:“金薔薇聽說我有意中人,就果斷放手,不再糾纏我們家,可見也是個性情中人。她和石磊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以她的性子,怎麽能容忍石磊婚前納妾?”
孫天佑眯縫著眼睛,躺在李綺節的懷裏吃葡萄,壓根不關心金家石家的糾葛,漫不經心道:“誰曉得她是怎麽想的呢?”
半天沒聽到李綺節應答,孫天佑猛然警醒,翻身坐起,果然看到自家娘子臉色鐵青,眉間隱有怒色。
眼珠一轉,忽然福至心靈,聽懂李綺節話裏的意思:這是在警告他呢!
當下放低身段,賠笑道:“石磊是石磊,我是我,我從來沒在外邊拈花惹草,你可別冤枉我啊!”
心裏暗暗怪石磊,好好的納什麽小老婆!害得我娘子多心。
李綺節冷哼一聲,學著孫天佑剛才的語氣,“花言巧語,誰曉得能不能信呢?”
孫天佑神色一肅,賭咒發誓,“我家娘子千嬌百媚,見識過娘子的風采,外邊那些庸脂俗粉,全都俗不可耐,我才看不上呢!”
李綺節惱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萬一哪天你碰上個仙女呢?”
孫天佑做小伏低,好說歹說,差點磨破嘴皮子,李綺節才肯放過他,“記住今天說過的話,保持態度!”
孫天佑苦惱道:“三娘不信我,我笨嘴拙舌的,不曉得怎麽才能證明自己,該怎麽辦呢……”
話音一頓,嘿嘿一笑,眉眼微彎,挑開李綺節的衣領,雙手探進衣內,“也許,為夫隻能身體力行,揮灑汗水,才能讓娘子相信為夫的清白。”
證明的過程不說也罷,總之,孫天佑的證據非常充分,非常飽滿,並且持久。
李綺節當然不是在懷疑孫天佑的真心,特意提起石磊和金薔薇,隻是想敲打孫天佑而已。
八卦完之後,她就把這事給忘得一幹二淨。
孫天佑卻對金家的事上了心,事後派擅長打探消息的阿翅幾人去調查石磊。
本想多打聽點□□,好安撫好奇心旺盛的李綺節,結果卻不小心發現一樁令他怒火中燒的隱秘。
六月依舊暴雨滂沱,李大伯和周氏已經麻木,轉而商量下半年該補種什麽莊稼,開始輪到周桃姑為連綿的雨天發愁:
李二姐即將出閣,天天落雨,不說迎親不吉利,嫁妝也會被淋濕。而且新娘子一身泥濘進夫家,男方家人肯定會嫌棄新娘子——老百姓們迷信,認為新娘子會把不幹淨的東西帶到夫家,很多人家迎親時不許新娘子下地,或者把新娘子走過的腳印重新踩踏一遍,就是為了避諱陰邪之物。
李大姐四月間已經出嫁,迴娘家幫周桃姑張羅妹妹的婚事,見周桃姑每天愁得吃不好,睡不好,安慰她道:“三娘出閣的時候還落雪了呢,那時候鄉裏人還不是暗地裏說不吉利,您看現在呢,三娘和三妹夫感情多好啊!我屋裏那個要是對我有三妹夫對三娘的一半好,我做夢都能笑醒!”
周桃姑苦笑:“那哪能一樣?三娘的嫁妝那麽多,女婿又早就中意她。”
嘴上這麽說,心裏還是略微亮堂了一點:說不定二姐和姑爺也能像三娘和三女婿那樣,過得和和美美,人人稱羨。
李綺節不知道自己成了榜樣。
二姐出閣的前一天,姑表舅親齊聚,她和孫天佑迴家吃喜酒,席上眾人免不了催促李子恆,勸他早日成家,他大咧咧地一揮手:“不急,不急。”
背著人,偷偷和李綺節訴苦:“世子在我們身上押注,害得我們不敢休息,每天沒日沒夜加練。三天後我們去武昌府比賽,你得來給我鼓氣!”
李綺節連忙答應,之前定期舉行的各種比賽隻是為了讓老百姓們養成觀看比賽的習慣,花樣繁多的戲目和每場免費分發的紅包是吸引人的手段,在市井流傳的小報頌文是潛移默化的宣傳工具,球場周圍的各種店鋪是順便賺個外快,酒坊才是最有賺頭的。
而地區之間的大賽,才是大進項,一年舉行個三個場,收益抵得上前幾年的所有盈利。
成功的大門才剛剛打開一條細縫,兩地盛會,她當然不能缺席。
李南宣也在席間吃飯,眾人知道他身世複雜,倒是沒人敢勸他。
第二天夫家來迎親,雨勢小了些。
李二姐出門的時候,周桃姑哭得死去活來,半天喘不過氣。周氏看她臉色不好,等宴席散後,忙忙的請大夫來為她診脈,大夫連聲道喜——周桃姑已經有四個月的身子了。
一下從傷心過度,轉為驚喜交加。
眾人忙向李乙道喜,李乙麵色微紅,高興中夾著些難為情——這麽大年紀了,沒想到還能添丁進口。
李子恆和孫天佑分頭出去送客,不在家中,來赴宴的長輩中有幾個年事已高,走不了長路,他們得把老人送迴家中安置好,才能返家。
雨滴淅淅瀝瀝打在瓦片上,順著屋脊,匯成一條條銀線,砸進廊簷前的水溝裏,水花飛濺,像是誰不小心打翻首飾盒,滾落一地圓潤碎珠。
李綺節從房裏走出來,身後一團喜氣,眾人圍著李乙和周桃姑,打趣個不停,沒人發現她中途離開。
她知道會有這一天,但當這一天真的到來了,心裏還是免不了悵惘迷茫。
恍惚間記起已經遺忘很久的前世,那時候父母感情不好,整天吵架,她天天夾在中間受氣。有一天,爸爸和媽媽通知她他們已經離婚的消息,她的反應很平靜,甚至悄悄鬆了口氣。
親戚們可憐她,一個接一個安慰她,她反而笑著勸親戚:“他們天天吵架,誰都過得不痛快,離了也好。”
那時候她是真的替父母覺得解脫,不是在強顏歡笑。
可是那年過年,爸爸在城東,媽媽在城西,她不知道該去誰家吃團圓飯,走在市區最繁華的商業街上,一張張洋溢著歡樂的笑臉從眼前閃過,忽然有個老太太停在她跟前,問她是不是不舒服。
那時候她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淚流滿麵,哭得稀裏嘩啦。
之後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爸爸再娶,繼母生下弟妹,她成了家裏的異類,家庭聚會,她總是最尷尬的那一個,誰見了她都別扭。
明明是她的家,是她生活十幾年的地方,她卻連請朋友到家裏去做客的勇氣都沒有。
“外頭風大,進屋去吧。”
一把清亮的好嗓子,把李綺節從遙遠的記憶中驚醒。
李南宣著一身茶褐色袍衫,頭束方巾,趿拉著避雨的木屐,走到她身旁,眉眼低垂,鴉翅濃睫像兩把小扇子,不泄露一絲思緒。
李綺節伸手拂去眼角淚滴,神色怔忪。
兩人站在廊下,望著輕紗織就的朦朧雨幕,一時無言。
南風拂過長廊,寒意透過重重春衫,仿佛能吹進骨頭縫裏。
良久,李南宣雙手握拳,掩在嘴角,輕輕咳嗽一聲:“迴屋吧,別著涼了。”
李綺節把雙手攏進袖子裏,轉身躲開飄進廊簷底下的雨絲,“三哥也進屋吧。”
快進房時,迴頭去看,卻發現李南宣還站在廊簷深處,長身玉立,身影單薄,眉目姣好的臉藏在半明半暗的陰影中,仍舊豐神俊逸,舉手投足間清冷出塵。
不論何時何地,他始終站得筆直,像一株沐浴著風雪怒放的寒梅,傲骨天成。
李綺節冷的時候,會忍不住縮肩膀發抖,會抱著自己的雙臂取暖,會跺腳讓腳底發熱。
而李南宣從沒有這樣的時候,他永遠是那樣一張清淡的臉孔,蒼茫的雙瞳,挺直的脊背,站在風雨中,任它東南西北風。
李綺節忽然想到一句話,剛極易折,強極則辱。
迴到屋內,周氏吩咐劉婆子趕緊去灶房燉補湯,李大伯和李乙已經在商量該給孩子取什麽名字,李大姐拉著周桃姑的手,母女倆低聲說體己話,李昭節和李九冬坐在竹席上玩七巧板,人人臉上帶笑,滿室和氣。
孫天佑從門外進來,身上袍衫淋濕半邊,腳下的長靴也濕透了,看到一向不苟言笑的嶽丈李乙竟然笑得和傻子一樣,嚇了一跳,走到側間,湊到李綺節身邊,小聲道:“嶽父怎麽這麽高興?”
又忽然神色大變,攥緊她的手腕:“你是不是哭過?誰欺負你了?”
李綺節笑著搖搖頭,踮起腳跟,為孫天佑脫下**的外袍,後者立刻蹲下身,讓她可以輕鬆地摘掉他頭上的巾帽。
她耐心替他脫掉被雨水打濕的衣袍長靴,把幹燥的布巾輕輕按在他冰涼的臉頰上。
她不知道自己的動作是多麽輕柔,表情又是多麽溫柔。
孫天佑怔愣片刻,心裏湧上一陣複雜的情感,又鹹又苦,又酸又甜,滋味難言。
拉住她的手,握在掌心裏,十指交纏,半天不肯放手。
李綺節抬頭看向孫天佑。
夫妻倆默默看著彼此,忽然同時微笑起來。
一個字沒說,但仿佛什麽都說了。
李綺節知道,這一世,不論阿爺李乙會不會和她疏遠,她絕對不會和上輩子那樣黯然神傷、孤單寂寞,因為她已經有了孫天佑,他給了她一個安穩的家庭,一段真摯的感情,他將陪她走完漫漫人生,相濡以沫,白首到老。
作者有話要說: 說句題外話,因為我算是爸媽的老來子,和哥哥姐姐年紀相差比較大,所以感覺自己剛長大出社會,父母就老了,而同學們的爸媽還都很年輕,忽然發現父母頭發已經花白,有點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麽麵對,但哥哥姐姐們就鎮定多了。所以說大家要珍惜爸媽身體還硬朗,能夠中氣十足念叨你的時候。然後如果有親戚想要生二胎,除了兄弟姐妹間的和諧外,還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經濟基礎,這個不說了。還有一個就是身體健康狀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