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姿貌端華,眉目如畫,赫然正是月前曾讓李綺節驚鴻一瞥的小沙彌。


    數日不見,他形容消瘦了許多,看去愈顯風骨凜然。


    李綺節下意識地低頭看一眼身上的衣裳,噔噔幾步跑迴房,脫下為遮擋灰塵汙跡才穿上的罩衣,露出裏頭一件天縹色刺繡卷荷滿池嬌寧綢長夾襖,對著水缸理理頭發,拍拍衣襟,還隨手拿起銀剪子,從條桌上供著的一瓶垂絲菊花裏絞下一朵淺色花苞,簪在發鬢旁。


    寶珠頭一次看自家小姐如此注重儀表容貌,不由奇道:“誰在外頭?“


    放下麵團,舉著兩隻沾滿漿粉、白乎乎的巴掌,走到窗前,踮起腳跟往外探看。


    等在院子裏的門房一臉茫然:小姐的米還沒給孝孫呢,怎麽又跑迴去了?


    寶珠看清門外孝孫的相貌,認出是張家那個從小養在寺廟裏的外孫,眉頭輕輕一皺,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哪有這樣把人撂在門口不管的?


    讓門房舀了一瓢淨水,站在樹下洗幹淨雙手,正欲代替李綺節去拿米升子,吱嘎一聲響,李綺節推開房門,自己出來了。


    寶珠用罩衣擦幹雙手,朝李綺節擠擠眼睛。


    李綺節假裝沒看見寶珠眼裏的促狹和詼諧,緩步走到門前。


    少年長身鶴立,眼眸低垂,濃密的眼睫覆下一層淡淡的陰影,不流露出一絲思緒。


    聽到腳步聲,他身子微微一側,眼角餘光瞥見鬱泥色細褶裙的一角,裙上繡了浸潤在月色中的翠荷、秋蟲、湖石、水鳥的池塘小景,團團簇簇,一派盎然生氣。想必穿衣裳的人,也該是麵若桃花,眉眼帶笑,才不辜負繁密繡線繪出的富麗風光。


    他沒抬頭,纖長的十指攥著麻布口袋,往前輕輕一遞。


    饒是大大咧咧如李綺節,也不好意思盯著小沙彌多看,哆嗦著手把半升米倒入麻布口袋裏,便退迴門檻內。


    頭戴麻花包頭的大丫頭上前,輕輕推一下少年的胳膊。


    少年把麻布口袋遞到大丫頭手裏,退後一步,跪在地上,向李家正門叩首。


    李綺節嚇了一跳,正想躲開,寶珠在她身後輕聲道:“三娘,這是規矩呢!“


    李綺節隻好僵立不動,硬著頭皮看小沙彌磕完頭,待他要起身離去時,忍不住道:“十八姨可還好?“


    看小沙彌身上穿的孝服,他家中去世的應當是一位祖輩親戚。這讓李綺節有些替他慶幸,他的父母分別十幾年才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盼到一家團聚,若是這時候突然撒手走了,未免也太不幸了。


    小沙彌腳步一頓,迴頭看了李綺節一眼,長眉入鬢,神光內斂,眼神理應威嚴淩厲,但他的目光卻似摻了揉碎的水光,清淡如水。仿佛清晨時分縈繞在江麵上的薄霧,彌漫著終年化不開的疏冷之意。


    他沒迴答李綺節的話,隻微微頷首,輕聲道:“勞你記掛。“


    嗓音還是一如往昔的清亮鏗鏘。


    直到小沙彌走遠,李綺節還站在門檻裏,怔怔地出神。


    穿孝服的大丫頭不住迴頭打量李綺節,偷偷瞥一眼沉默不語的小沙彌,試探著道:“少爺,你認得剛才那家人嗎?是不是太太家裏的親戚?“


    小沙彌神情淡然,幹脆道:“不認得。“


    大丫頭將信將疑的喔了一聲,沒再接著問。


    李家院裏,門房合上大門,支起門栓,嘴裏嘀咕道:“真是怪了,城裏沒誰家辦喜喪啊?“


    李綺節和寶珠仍舊迴灶房忙活,才剛穿上罩衣,係上帶子,又聽得門外幾聲叩響。


    寶珠把蒸好的重陽糕擺在一隻白瓷花口盤子裏,淋上一層褐色桂花蜜,插上彩旗,隨口道:“是來討花糕的吧?“


    正值重陽節,除了秋遊登高之外,家家戶戶要為自家的老人們預備新衣裳、新鞋襪,小孩子則可以成群結隊,去親近人家討要花糕糖果子吃。誰家敢怠慢上門討果子的孩子,轉眼就會被編進兒歌裏去,讓縣裏的孩童們一直嘲笑到年底。


    “我去看看。“


    李綺節從矮櫃裏找出備好的八寶什錦攢心盒子,裏頭盛滿了各色果子點心:栗子、大棗、醃梅、飴糖,甜口的雲片糕、菊花餅,鹹口的椒鹽肉脯、金華酥餅……


    零零總總十幾樣,足夠打發十幾、二十個熊孩子。


    門房已經打開門,正和外邊的人低聲說著什麽。


    李綺節堆起一臉笑,手裏抓一把飴糖瓜片,正準備朝外頭撒,看到來人,立時怔住。


    門口立著一個才五六歲大的男娃娃,披麻戴孝,一身孝孫打扮,他身後跟著兩個頭戴白紗、穿麻布背心的老仆,手裏拎著個布口袋。


    也是討百家米的。


    門房咦了一聲:“剛剛……“


    李綺節一口剪斷門房的話,吩咐道:“吳爹,去舀米。“


    門房噢了一聲,小跑去灶房舀了半升米,遞到李綺節跟前。


    李綺節接過木升子,把半升米倒進老仆手中的布口袋裏。


    老仆領著五六歲的男娃娃朝李家磕頭,男娃娃規規矩矩行完禮,抓住老仆的手,一顫一顫走遠,麻布孝服太過寬大,在地上拖出一道淡淡的印跡。


    李綺節歎口氣,張十八娘的丈夫雖然接迴了他們母子倆,但那家人,終究還是不承認小沙彌的身份。


    所以才會先後派出兩個孫子出來討百家米,顯然那一家認為五六歲的男娃娃才是正正經經的長子長孫。


    她望著男娃娃和老仆走遠的背影,憂心忡忡:“吳爹,你去前麵巷子找剛才討百家米的小哥和大丫頭,找到人,提醒他們一聲。“


    如果兩廂麵對麵遇上,那就不好了。


    門房已經覺出味兒來,答應一聲,披上一件藍布夾衣,出門去尋人。


    不多時,門房迴到家裏,“我找到那個俊小哥了,他家大丫頭罵罵咧咧的,說是立馬就拐道去城北那頭討米。“


    城北那邊魚龍混雜,一般討百家米是不會往那邊去的。


    李綺節點點頭,思緒還留在小沙彌那雙秀麗的眉眼上,半開的大門忽然被一群七八歲的孩童撞開,看到她還抓在手裏的糖瓜片,小孩子們一擁而上,吵著鬧著要糖果吃。


    被熊孩子們磋磨了半天,愁緒頓時煙消雲散。一直等到夜裏,一家人圍坐在四方桌前吃重陽糕,李綺節才想起問李乙:“阿爺,最近縣裏誰家辦喪事了?“


    李乙拔掉重陽糕上的小彩旗,搖搖頭:“辦喪事的?沒聽說。“


    李綺節夾起一枚桂花糖新栗粉糕,咬下一角,滿口香甜,一邊和寶珠說笑,一邊想著心事:那小沙彌的生父,應該就不是瑤江縣人了。


    重陽過後,天氣冷將下來。


    按規矩,每年重陽前後,是換下紗衫,開始穿錦襖羅衣的時節。


    直到庭前桂花落盡,李子恆一行人仍未返家。


    孟家按著約定,一步一步把和李家退親的事透露給幾戶親近人家知道,很快一傳十,十傳百,縣裏但凡是知道縣太爺的人家,都知道楊家和李家的婚事吹了。


    因為楊縣令的吩咐,楊表叔和高大姐統一口徑,對外隻敢說婚事是因為八字不合才沒談攏。


    縣裏人自然不信,真八字不合的話,當初就不會議親了。但不信也沒法子,因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李家三娘天天吃得香、睡得足,眼看著臉蛋愈發紅潤,比以前愈顯福相,說話間總帶著笑影兒,一雙水汪汪的杏圓眼,像摻了蜜糖,笑得甜絲絲的,哪裏像是被退親的樣子?


    也有人私下裏議論,說李家三娘肯定是怕丟人,才會強顏歡笑。每次都會被旁人一句話堵迴去:“李家三娘一天三頓飯,每頓紮紮實實吃三碗,你說她強顏歡笑?你強顏給我看看!”


    等到楊家和孟家訂親的事傳揚開,笑話李綺節的人就更少了。雖然還是有很多人覺得她不纏小腳,被嫌棄是活該,但當著人的麵可不敢這麽說。在一個民風淳樸的小縣城裏,楊家毀親另娶,是很不受人待見的。現在李綺節已經從不纏腳的異類,搖身一變成為被始亂終棄的小可憐,熱心的鄰裏街坊還排著隊給她家送菜送米,想方設法勸慰開導她,生怕她想不開。


    誰敢幫著楊家或孟家說話,義憤填膺的老太太、大媳婦們立刻叉腰橫眉,以勢不可擋的凜然架勢,把那人罵得抬不起頭。


    至於孟家,孟娘子期望中的威風沒能抖起來,巷子裏的媳婦婆子們對她們家深惡痛絕,不肯上門看她炫耀孟春芳即將嫁入官家。連沿街售賣胭脂水粉、彩綢絲線的貨郎都不敢在她家門外招攬生意,孟家門前為此冷落了好一陣。


    李綺節不由慶幸,幸好當初沒有一時衝動打上楊家,果然不管哪一朝哪一代,老百姓們始終會不分青紅皂白地站在弱者那一邊。


    入冬前,李綺節托人往武昌府送了幾次信,催李子恆迴家,李子恆隻匆匆迴了句口信:“一切安好,不必懸心。”


    隨著連日的幾場暴雨,江水明顯上漲,水浪一次次越過朝廷修築的堤壩,漫延至臨江幾戶民房腳下。李乙也跟著憂心忡忡起來,想托人去武昌府尋李子恆:“大郎走的時候,還穿著夾衣,眼看越來越冷,還總是貪戀外邊風景,總不是事兒。要是在外頭生病,一群半大小子,誰肯耐心照拂他?“


    李子恆脾氣憨直,倔起來的時候也倔得徹底,被孟舉人一通臭罵後,沒個三五年,估計是舍不下臉皮迴瑤江縣的。


    李綺節估摸著必須親自去一趟武昌府,才能把大哥領迴家,可李乙根本不可能允許她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娘子單獨遠行。


    李乙自己去呢,又抽不出空來。


    如此躊躇了三五日,這一天楊家人忽然登門。


    來的是個頗有臉麵的老婆子,穿一身幹淨挺闊的藍布襖子,頭上戴著包頭,簪一枝福字紋銀簪,滿臉堆笑:“我家老爺要帶大小姐去武昌府采買綢料,大小姐想問三小姐有沒有空閑,路上好做個伴哩!“


    楊家的大小姐,不是楊天保的姐姐楊慶娥,而是楊縣令和金氏的長女楊天嬌。


    整個楊家天字輩中,楊天嬌並不是排行最長的,但因為她是金氏和楊縣令的獨女,自小備受長輩們寵愛,為了討她喜歡,楊家下人們都管叫她大小姐。


    李綺節自來和楊天嬌沒有交情,非但沒有交情,還頗有些彼此看不順眼。


    楊天嬌霸道蠻狠,不肯讓人,身邊都是楊慶娥那樣的綿軟人,任性慣了,第一次在親戚家看到李綺節時,也想在她跟前逞大小姐威風。


    李綺節也不是肯受氣的主兒,自然不願意哄著楊天嬌,兩廂幾次見麵,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後來隨著年紀漸長,楊天嬌不大出門,李綺節也不便往楊家去,兩人已經幾年沒見過了。


    楊天嬌怎麽會這麽好心,偏偏在李家人發愁的時候來邀請李綺節去武昌府?


    李乙摸不著頭腦,李綺節更加雲裏霧裏,直接讓李乙婉拒楊家的邀請:“和楊天嬌一塊兒去武昌府,還不如我自個兒去踏實呢!“


    李乙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雖然親事退了之後,楊家依舊是李家的親戚,但近幾年還是得遠著楊家些,免得雙方尷尬,隨便找了個借口,迴絕楊家。


    楊家婆子笑嘻嘻道:“想必是三小姐頭一次出遠門,李相公舍不得了。相公不必擔心,縣衙裏的差役親自護送我們老爺和大小姐北上,整條船都包下了,一路打尖、吃飯的地方也找好了,□□都準備得妥當,鋪蓋行李都幹幹淨淨的,一個外人都沒有,全是自家人,又親香又便宜。“


    李綺節見李乙似乎有些鬆動,連忙道:“多謝表叔和表姐的美意,隻是如今天色漸涼,我有些犯咳嗽,近日不便出門。表叔幾時出門?正好可以托表叔給我哥哥帶些厚實衣裳。“


    楊家婆子頓了一下,笑嗬嗬道:“武昌府那邊人煙稠密,南邊北邊、東邊西邊,哪裏的人都有。大江邊停泊的貨船,密密麻麻,少說就有幾千艘,一眼根本望不到邊,三小姐不想去瞧瞧熱鬧?“


    李綺節心中暗笑,得了,以為她愛熱鬧,就拿武昌府的繁華來誘惑她?她再愛熱鬧,也曉得什麽地方能去,該和誰一起去。她手無寸鐵,又不會飛簷走壁,貿然和楊天嬌一道出遠門,要是楊天嬌不安好心,她能怎麽辦?


    她搖搖頭,目帶向往:“媽媽可是去過武昌府?說起來頭頭是道的。“


    楊家婆子臉上訕訕:“我哪兒去過,我都是聽府裏去過的人講的。“


    李綺節露出一個乖巧的笑容,挽住楊家婆子的胳膊,細聲細氣道:“那等媽媽從武昌府迴來,可要再給我講一遍。“


    她本就生了一副讓人覺得親近的杏眼圓臉,笑起來愈發招年長的人喜歡,楊家婆子被她這麽一繞,腦袋有些暈乎乎的,差點忘了楊天嬌交待的任務。


    總之,不論楊家婆子怎麽勸說,李綺節始終咬定牙關不答應。


    楊家婆子灰頭土臉迴到楊家,見到楊天嬌,小心翼翼道:“大小姐,可是不巧,李三娘她病了,到年底前都不能出門呢!“


    楊天嬌柳眉一豎:“她不是急著去武昌府找李大郎嗎?我請她坐官船,她竟然不動心?“


    婆子低眉順眼,極力撇清自己:“李三娘倒是想去的,我一開口,她就心思活絡了。可前幾日她起夜時著了風寒,說不了幾句話就一陣咳嗽,李相公不放心讓她出遠門。“


    楊天嬌把細瓷茶杯往桌上一拍,“她倒嬌弱起來了?我記得小時候她力氣大,又能吃,穿一身薄紗夾衣站在風口裏,不嫌冷,還盡嚷著涼快,吹一點冷風,就病了?“


    婆子笑道:“那是以前,如今李三娘也秀氣起來了,麵皮白皙,說話和軟,嬌模嬌樣的,瞧著可人疼呢!“


    楊天嬌臉色一沉。


    婆子察覺失言,強笑一聲,見楊天嬌沒有別的話說,連忙悄悄退下。


    丫頭玉嬋取走茶杯,給楊天嬌重新斟了一盞明前茶,“小姐不是向來看不上那個李三娘麽?怎麽巴巴的非要請她一起去武昌府?“


    楊天嬌冷哼一聲:“你們以為我是聾了還是瞎了?楊九看上李三娘的事,家裏人哪個不曉得,怎麽就單單瞞著我一個?“


    玉嬋脆生生道:“那李家已經拒親了。咱們這樣的人家,如果被人拒親一次,是不能再上門求親的,不然就有倚勢壓人的意思。官人是縣老爺,更得注意分寸。李家的親事,成不了。“


    “別人家是成不了。“楊天嬌輕撫著腕上一隻通體翠綠的翡翠鐲子,冷聲道,“可楊九,就不一定了。“


    楊天佑看著不顯山不露水,每天沉默寡言,給他飯就吃,罰他做苦力他就做,從來沒聽見他抱怨過什麽。可楊天嬌總覺得,這個和自己同歲的弟弟,渾身上下都是心眼子,讓人不得不提防。


    玉嬋捂嘴偷笑:“小姐多心了,九少爺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他既不是潘安宋玉那樣的罕見美男子,又不是五少爺那樣的少年才子,隻會幹些掃地劈柴的粗活,以後連成親的屋子、彩禮都掏不出來,誰願意嫁他?“


    楊天嬌臉色黑沉:“不是還有我爹嗎!“


    玉嬋聽出楊天嬌語氣裏的狠絕意味,立即噤聲。


    楊天嬌自顧自道:“我曉得,我爹私底下肯定在貼補楊九!不然他哪裏來的錢鈔?前幾日,他打頭去了武昌府,不知道是去幹什麽勾當了。我一定要去瞧瞧,他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不止她要去,還得帶上李三娘,楊九不是愛慕李三娘、一心想娶她進門嗎?她倒要看看,如果李三娘看清他的真麵目,還願不願意搭理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小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青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青梅並收藏明朝小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