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綺節連連擺手:“孟姐姐很不必如此,婚姻嫁娶之事,各隨其意,楊家和孟家議親,礙不著我什麽。“
她早該猜到了,楊天保的母親高大姐一直非常喜歡孟春芳,曾多次拿孟春芳和她做比較,嫌她不如孟春芳貞順穩重。出了小黃鸝的事,高大姐急著給楊天保再訂下一門親事,及早成家,好讓他收一收心。看遍整座瑤江縣城,孟春芳無疑是高大姐最滿意的兒媳婦人選。
說不定此刻高大姐正在家中沾沾自喜,覺得自家完全是因禍得福,雖然小黃鸝那個小妖精不好打發,可卻借機把麵上和氣乖巧,內裏則剛強、不服管束的李三娘換成了言行舉止處處招人疼的孟春芳,她夜裏做夢都能笑醒好幾次。
楊家和孟家在商談親事,所以孟娘子會在李綺節麵前心虛。
而孟十二有底氣對孟雲暉頤指氣使,多半是因為他自覺家裏攀上了一門好親,有個當官的親戚,自然就不把窮秀才孟雲暉放在眼裏。
至於孟春芳,她急著銷毀送給李子恆的荷包,一來是後悔當時太過衝動,壞了規矩。二來,是怕楊孟兩家聯姻的消息傳出去,李子恆惱怒之下,會報複她。
孟春芳眼睫交錯,手指揉搓著綢麵上一朵淡紫色海棠花,神色黯然:“三娘,你真的不怪我?“
李綺節淡然一笑:“親事是孟嬸嬸他們答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姐姐不相幹。就算是姐姐自己點的頭,那也無妨。我和五表哥的婚事已經作廢,他願意娶誰是他的事。同樣的,孟姐姐願意嫁給誰,是孟姐姐的自由。“
孟春芳眼裏沁出星星點點的淚光,苦笑道:“三娘,我和你說句心裏話,我不怕大郎生氣,我、我隻怕你瞧不起我……“
李綺節一口打斷孟春芳:“孟姐姐,你曉得我家和楊家為什麽會退親嗎?“
孟春芳滿腔的愧疚還沒來得及說出口,便被李綺節的話全部堵了迴去,怔了半晌,心裏一時滋味難明。
從父親和母親前幾日和她說已經應下楊家的求親開始,她茶飯不思,輾轉反側,不知道該拿什麽麵目去麵對曾對自己有恩的李綺節,然而李綺節根本不想聽她的解釋,不是因為惱恨,而是她真的一丁點都不在意。
孟春芳望著神色坦然、落落大方的李綺節,柳葉眉漸漸舒展開來,把在腦海裏顛來倒去、默念了一遍又一遍的歉意咽進肚子裏,悵然一笑:是她著相了,三娘這樣的人品風格,楊天保既然是她主動放棄的,她自然不會因為楊家選擇孟家而對自己懷恨於心。
她並不隱瞞,如實道:“我曉得,我爹娘也知道。“
她娘是怎麽說的?少年公子都愛風流,在外拈花惹草是常事,等成親之後就好了。一個出身低賤的花娘,能大得過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
李綺節眉頭緊蹙:“孟姐姐既然知道,還願意嫁給楊天保?我哥哥腦子笨,性子直,這輩子確實不能讓姐姐戴上貴夫人的珠冠,但他知道踏踏實實過日子,我們家人口也簡單,姐姐進了我家門,就能自己當家過日子,最重要的是,姐姐和哥哥彼此又投契。“
孟春芳眼神一黯:“三娘知道我爹是怎麽斥責大郎的嗎?“
李綺節當然知道。
孟舉人是讀書人,罵人也是文雅的罵法,他罵李子恆的話並不算很難聽,說來說去,大概的意思不過“愚昧無知,難成大器“八個字。
用字都不算惡毒,比起“癩□□想吃天鵝肉“來說已經柔和多了,但對一個興衝衝上門求親的半大少年來說,孟舉人的八個字,無異於把他踩在腳底下肆意辱罵。
孟春芳嗚咽一聲,眼淚簌簌而下:“不是我看不起大郎,我爹這輩子絕不會讓我嫁給他的。“
她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口,李子恆被父親當眾斥責了一頓,半大少年,最為敏感要強,心裏隻怕已經存了疙瘩,他負氣離去,連句口信都不曾留下,是不是已經放棄了求親的打算?
李綺節從袖子中翻出一張幹淨的綢手絹,替孟春芳拭淚,心裏明白,李子恆和孟春芳,注定不可能在一起了。
這是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孟舉人自己又是讀書人,自然愈加推崇有功名的士子。
如果孟家隻是愛錢,李綺節蠻可以幫助李子恆掙他個十萬八千的銅鈔,再來向孟家求親。然而讀書一事,錢是買不來的。讀書講求天分和氣運,多少人從垂髫稚齡,讀到白發蒼蒼,依然隻是個童生。三年一次鄉試,舉人大約不過千,三年一次會試,考中者隻有兩三百。瑤江縣城從南到北,三十年來,攏共也隻有一個孟舉人,一個楊舉人。
李子恆不是讀書的材料,他自己也厭惡讀書。就算他願意為孟春芳寒窗苦讀,沒有個七、八年的工夫,估計讀不出什麽正經名堂,而那時,孟春芳多半早就被父母逼著披上蓋頭嫁人了。
孟春芳漸漸止住淚水,沉聲道:“三娘,我爹和我娘辛辛苦苦把我撫養長大,我沒什麽報答他們的。“
她抬起頭,蒼白的臉頰上放出一種堅定的神采:“為了我爹和我娘,我願意嫁給楊天保。“
李綺節幽幽地歎口氣,沒有說什麽。
一番長談,加上哭了一場,孟春芳的精神有些支持不住。
李綺節看她神色疲累,怕她太過勞神,又添病症,勸她早些歇息,走到方桌前,吹滅燈燭,告辭出來。
寶珠等在樓下,看她臉色不大好看,小聲道:“孟小姐看著不大好?“
李綺節笑了笑,搖搖頭。
說開了所有的事,孟春芳的病,該不藥而愈了。
孟娘子讓丫頭送李綺節和寶珠出門。
孟雲暉仍然住在孟家,因為是夜裏,他沒出來送李綺節。
李綺節經過院子的時候,依稀能看到東邊窗前映下一道身影,顯然孟雲暉還在燈下用功苦讀。
孟娘子躡手躡腳,走到院牆底下,聽到李家的院門打開又關上的聲音,立刻端著油燈,爬上二樓,推開孟春芳的房間:“七娘,間壁三娘和你說什麽了?“
孟春芳躺在枕上,麵向裏,沒有吭聲。
孟娘子輕撫著孟春芳露在被子外麵的一縷長發,語重心長道:“我兒千萬不能把楊家向咱們家求親的事說出去,讓那李三娘聽見風聲,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麽幺蛾子。她性子烈,不像你,知道輕重規矩。七娘,聽見沒有?“
孟春芳仍然朝著床欄而睡,一動未動。
孟娘子隻當孟春芳是不好意思,接著絮絮叨叨,“等你把病養好了,娘帶你去木李庵求個好簽。那庵裏師傅的鞋底紮得好,娘替你討幾雙,你照著樣子,親手做幾雙鞋,留著給楊家迴禮……“
楊李兩家退親的事隻有幾戶親近人家知道,據高大姐說,因為他們家要顧及李綺節的名聲,所以暫時不會把事情傳揚出去,和孟家的訂親事宜會盡量辦得低調些,免得縣裏人議論紛紛。
女兒攀上了做官人家,卻不能說出去風光風光,孟娘子很有些不高興,但想著畢竟是鄰裏街坊,間壁李三娘被退親,自家撿了個大便宜,確實得小心一點,免得李家人惱羞成怒,暗地裏使壞。
渾身的得意無處炫耀,孟娘子隻能把全部注意力投諸到操辦迴禮、嫁妝這些瑣碎雜務上。她現在已經攢足了勁兒,隻盼著下定的那一天,讓縣裏人好好瞧瞧,他們家寶貝閨女,結了一門好親。
孟春芳的病大半是心病,焚毀了荷包、又知道李綺節不會怪罪她和楊天保訂親之後,她的病很快一日好過一日,不出五天,就能下地走動。再兩天,孟娘子帶著她去了一趟木李庵,到晚上才迴縣裏。
這天寶珠在灶房裏忙活,蒸籠裏的重陽糕已經半熟,她掀開蓋子,吹去蒸汽,在薄片狀的糕麵上撒一層紅、綠果脯細絲,複又蓋上蓋子,氣鼓鼓道:“孟七娘的病一好,孟娘子就翻臉不認人。“
李綺節頭挽雙螺髻,穿一件丁香色罩衣,坐在門檻邊剝栗子,聞言微微一笑。寶珠說的不錯,孟春芳的病才好,孟娘子就不樂意讓她上孟家門,而且因為心虛的緣故,比以前更防備她。
孟春芳自病愈後,時不時讓丫頭給她送吃的玩的,有時候是一盒滴酥鮑螺,有時候是一副九連環,有時候隻是一枝含苞待放的芙蓉花。
李綺節隻要收了孟春芳的禮物,就會備一份迴禮。一來一往的,來往比以前愈發密切。
孟娘子氣得臉色鐵青,每一次都一眼不錯地盯著丫頭拆開李家送過去的迴禮,親自仔仔細細檢查一遍,生怕裏頭暗藏古怪。
寶珠去孟家送迴禮時,在孟家受了幾迴氣。
李綺節便幹脆不迴禮了,她是禮尚往來,又不是送上門給孟娘子消遣。下次孟春芳的丫頭再送禮物到李家,她再三婉言謝絕。幾次過後,孟春芳那邊沒再堅持給她送禮物,孟娘子也消停了。
李綺節用一把小銀剪子剝栗子,動作很利索,很快攢了一大碗新鮮栗子,端到灶台前。
寶珠接過瓷碗,把栗子倒進小石臼裏,用鐵杵搗成細細的粉粒,預備待會兒蒸桂花糖新栗粉糕。
李綺節幹不來細致活兒,粗活兒又輪不著她做,百無聊賴之下,在灶房裏轉來轉去,隻等重陽糕出鍋,好嚐第一口。
忽然聽得砰砰幾聲響,有人在外邊拍門,門房在院子裏應答,聽聲音,敲門的像是個少年人。
李綺節走到門口,探頭探腦,往外張望:莫非是李子恆迴來了?
門房卸下門栓,把黑油木門打開半扇,院外果真是一個身形消瘦的半大少年,頭上戴一頂白孝帽,穿一身粗麻布大領孝衣,腳下一雙白鞋,手裏提著一隻麻布口袋。
旁邊一個十五六歲梳辮子的大丫頭,也是一身麻衣,頭戴孝布擰成的麻花包頭。
大丫頭看到門房開門,連忙推一推少年。
少年眼眸低垂,朝門房鞠了一躬。
這是家裏有老人去世,孝子或是孝孫出來討百家米的。
門房不敢怠慢,連忙迴頭找李綺節討主意:“小姐,這是咱們這邊的規矩,討百家米的來敲門,主人家得親自給人家舀一升米,不然就是不敬那地底下的人。“
李綺節答應一聲,親自找出木升子,從木桶裏舀了滿滿一升米。
寶珠在一旁揉麵,提醒道:“三娘,別裝滿,要是家家都給滿滿一升米,孝子提不動的,他們得走一整天呢。“
李綺節手一抖,倒出一小半米,端著木升子出門。
孝子穿著一身孝服,不能進別人家門,少年和大丫頭都規規矩矩站在李家屋簷底下,一步也不多走。
李綺節端著沉甸甸的半升米走到大門口,漸漸看清少年的相貌五官,腳步一頓,臉上一陣愕然。
她早該猜到了,楊天保的母親高大姐一直非常喜歡孟春芳,曾多次拿孟春芳和她做比較,嫌她不如孟春芳貞順穩重。出了小黃鸝的事,高大姐急著給楊天保再訂下一門親事,及早成家,好讓他收一收心。看遍整座瑤江縣城,孟春芳無疑是高大姐最滿意的兒媳婦人選。
說不定此刻高大姐正在家中沾沾自喜,覺得自家完全是因禍得福,雖然小黃鸝那個小妖精不好打發,可卻借機把麵上和氣乖巧,內裏則剛強、不服管束的李三娘換成了言行舉止處處招人疼的孟春芳,她夜裏做夢都能笑醒好幾次。
楊家和孟家在商談親事,所以孟娘子會在李綺節麵前心虛。
而孟十二有底氣對孟雲暉頤指氣使,多半是因為他自覺家裏攀上了一門好親,有個當官的親戚,自然就不把窮秀才孟雲暉放在眼裏。
至於孟春芳,她急著銷毀送給李子恆的荷包,一來是後悔當時太過衝動,壞了規矩。二來,是怕楊孟兩家聯姻的消息傳出去,李子恆惱怒之下,會報複她。
孟春芳眼睫交錯,手指揉搓著綢麵上一朵淡紫色海棠花,神色黯然:“三娘,你真的不怪我?“
李綺節淡然一笑:“親事是孟嬸嬸他們答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姐姐不相幹。就算是姐姐自己點的頭,那也無妨。我和五表哥的婚事已經作廢,他願意娶誰是他的事。同樣的,孟姐姐願意嫁給誰,是孟姐姐的自由。“
孟春芳眼裏沁出星星點點的淚光,苦笑道:“三娘,我和你說句心裏話,我不怕大郎生氣,我、我隻怕你瞧不起我……“
李綺節一口打斷孟春芳:“孟姐姐,你曉得我家和楊家為什麽會退親嗎?“
孟春芳滿腔的愧疚還沒來得及說出口,便被李綺節的話全部堵了迴去,怔了半晌,心裏一時滋味難明。
從父親和母親前幾日和她說已經應下楊家的求親開始,她茶飯不思,輾轉反側,不知道該拿什麽麵目去麵對曾對自己有恩的李綺節,然而李綺節根本不想聽她的解釋,不是因為惱恨,而是她真的一丁點都不在意。
孟春芳望著神色坦然、落落大方的李綺節,柳葉眉漸漸舒展開來,把在腦海裏顛來倒去、默念了一遍又一遍的歉意咽進肚子裏,悵然一笑:是她著相了,三娘這樣的人品風格,楊天保既然是她主動放棄的,她自然不會因為楊家選擇孟家而對自己懷恨於心。
她並不隱瞞,如實道:“我曉得,我爹娘也知道。“
她娘是怎麽說的?少年公子都愛風流,在外拈花惹草是常事,等成親之後就好了。一個出身低賤的花娘,能大得過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
李綺節眉頭緊蹙:“孟姐姐既然知道,還願意嫁給楊天保?我哥哥腦子笨,性子直,這輩子確實不能讓姐姐戴上貴夫人的珠冠,但他知道踏踏實實過日子,我們家人口也簡單,姐姐進了我家門,就能自己當家過日子,最重要的是,姐姐和哥哥彼此又投契。“
孟春芳眼神一黯:“三娘知道我爹是怎麽斥責大郎的嗎?“
李綺節當然知道。
孟舉人是讀書人,罵人也是文雅的罵法,他罵李子恆的話並不算很難聽,說來說去,大概的意思不過“愚昧無知,難成大器“八個字。
用字都不算惡毒,比起“癩□□想吃天鵝肉“來說已經柔和多了,但對一個興衝衝上門求親的半大少年來說,孟舉人的八個字,無異於把他踩在腳底下肆意辱罵。
孟春芳嗚咽一聲,眼淚簌簌而下:“不是我看不起大郎,我爹這輩子絕不會讓我嫁給他的。“
她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口,李子恆被父親當眾斥責了一頓,半大少年,最為敏感要強,心裏隻怕已經存了疙瘩,他負氣離去,連句口信都不曾留下,是不是已經放棄了求親的打算?
李綺節從袖子中翻出一張幹淨的綢手絹,替孟春芳拭淚,心裏明白,李子恆和孟春芳,注定不可能在一起了。
這是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孟舉人自己又是讀書人,自然愈加推崇有功名的士子。
如果孟家隻是愛錢,李綺節蠻可以幫助李子恆掙他個十萬八千的銅鈔,再來向孟家求親。然而讀書一事,錢是買不來的。讀書講求天分和氣運,多少人從垂髫稚齡,讀到白發蒼蒼,依然隻是個童生。三年一次鄉試,舉人大約不過千,三年一次會試,考中者隻有兩三百。瑤江縣城從南到北,三十年來,攏共也隻有一個孟舉人,一個楊舉人。
李子恆不是讀書的材料,他自己也厭惡讀書。就算他願意為孟春芳寒窗苦讀,沒有個七、八年的工夫,估計讀不出什麽正經名堂,而那時,孟春芳多半早就被父母逼著披上蓋頭嫁人了。
孟春芳漸漸止住淚水,沉聲道:“三娘,我爹和我娘辛辛苦苦把我撫養長大,我沒什麽報答他們的。“
她抬起頭,蒼白的臉頰上放出一種堅定的神采:“為了我爹和我娘,我願意嫁給楊天保。“
李綺節幽幽地歎口氣,沒有說什麽。
一番長談,加上哭了一場,孟春芳的精神有些支持不住。
李綺節看她神色疲累,怕她太過勞神,又添病症,勸她早些歇息,走到方桌前,吹滅燈燭,告辭出來。
寶珠等在樓下,看她臉色不大好看,小聲道:“孟小姐看著不大好?“
李綺節笑了笑,搖搖頭。
說開了所有的事,孟春芳的病,該不藥而愈了。
孟娘子讓丫頭送李綺節和寶珠出門。
孟雲暉仍然住在孟家,因為是夜裏,他沒出來送李綺節。
李綺節經過院子的時候,依稀能看到東邊窗前映下一道身影,顯然孟雲暉還在燈下用功苦讀。
孟娘子躡手躡腳,走到院牆底下,聽到李家的院門打開又關上的聲音,立刻端著油燈,爬上二樓,推開孟春芳的房間:“七娘,間壁三娘和你說什麽了?“
孟春芳躺在枕上,麵向裏,沒有吭聲。
孟娘子輕撫著孟春芳露在被子外麵的一縷長發,語重心長道:“我兒千萬不能把楊家向咱們家求親的事說出去,讓那李三娘聽見風聲,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麽幺蛾子。她性子烈,不像你,知道輕重規矩。七娘,聽見沒有?“
孟春芳仍然朝著床欄而睡,一動未動。
孟娘子隻當孟春芳是不好意思,接著絮絮叨叨,“等你把病養好了,娘帶你去木李庵求個好簽。那庵裏師傅的鞋底紮得好,娘替你討幾雙,你照著樣子,親手做幾雙鞋,留著給楊家迴禮……“
楊李兩家退親的事隻有幾戶親近人家知道,據高大姐說,因為他們家要顧及李綺節的名聲,所以暫時不會把事情傳揚出去,和孟家的訂親事宜會盡量辦得低調些,免得縣裏人議論紛紛。
女兒攀上了做官人家,卻不能說出去風光風光,孟娘子很有些不高興,但想著畢竟是鄰裏街坊,間壁李三娘被退親,自家撿了個大便宜,確實得小心一點,免得李家人惱羞成怒,暗地裏使壞。
渾身的得意無處炫耀,孟娘子隻能把全部注意力投諸到操辦迴禮、嫁妝這些瑣碎雜務上。她現在已經攢足了勁兒,隻盼著下定的那一天,讓縣裏人好好瞧瞧,他們家寶貝閨女,結了一門好親。
孟春芳的病大半是心病,焚毀了荷包、又知道李綺節不會怪罪她和楊天保訂親之後,她的病很快一日好過一日,不出五天,就能下地走動。再兩天,孟娘子帶著她去了一趟木李庵,到晚上才迴縣裏。
這天寶珠在灶房裏忙活,蒸籠裏的重陽糕已經半熟,她掀開蓋子,吹去蒸汽,在薄片狀的糕麵上撒一層紅、綠果脯細絲,複又蓋上蓋子,氣鼓鼓道:“孟七娘的病一好,孟娘子就翻臉不認人。“
李綺節頭挽雙螺髻,穿一件丁香色罩衣,坐在門檻邊剝栗子,聞言微微一笑。寶珠說的不錯,孟春芳的病才好,孟娘子就不樂意讓她上孟家門,而且因為心虛的緣故,比以前更防備她。
孟春芳自病愈後,時不時讓丫頭給她送吃的玩的,有時候是一盒滴酥鮑螺,有時候是一副九連環,有時候隻是一枝含苞待放的芙蓉花。
李綺節隻要收了孟春芳的禮物,就會備一份迴禮。一來一往的,來往比以前愈發密切。
孟娘子氣得臉色鐵青,每一次都一眼不錯地盯著丫頭拆開李家送過去的迴禮,親自仔仔細細檢查一遍,生怕裏頭暗藏古怪。
寶珠去孟家送迴禮時,在孟家受了幾迴氣。
李綺節便幹脆不迴禮了,她是禮尚往來,又不是送上門給孟娘子消遣。下次孟春芳的丫頭再送禮物到李家,她再三婉言謝絕。幾次過後,孟春芳那邊沒再堅持給她送禮物,孟娘子也消停了。
李綺節用一把小銀剪子剝栗子,動作很利索,很快攢了一大碗新鮮栗子,端到灶台前。
寶珠接過瓷碗,把栗子倒進小石臼裏,用鐵杵搗成細細的粉粒,預備待會兒蒸桂花糖新栗粉糕。
李綺節幹不來細致活兒,粗活兒又輪不著她做,百無聊賴之下,在灶房裏轉來轉去,隻等重陽糕出鍋,好嚐第一口。
忽然聽得砰砰幾聲響,有人在外邊拍門,門房在院子裏應答,聽聲音,敲門的像是個少年人。
李綺節走到門口,探頭探腦,往外張望:莫非是李子恆迴來了?
門房卸下門栓,把黑油木門打開半扇,院外果真是一個身形消瘦的半大少年,頭上戴一頂白孝帽,穿一身粗麻布大領孝衣,腳下一雙白鞋,手裏提著一隻麻布口袋。
旁邊一個十五六歲梳辮子的大丫頭,也是一身麻衣,頭戴孝布擰成的麻花包頭。
大丫頭看到門房開門,連忙推一推少年。
少年眼眸低垂,朝門房鞠了一躬。
這是家裏有老人去世,孝子或是孝孫出來討百家米的。
門房不敢怠慢,連忙迴頭找李綺節討主意:“小姐,這是咱們這邊的規矩,討百家米的來敲門,主人家得親自給人家舀一升米,不然就是不敬那地底下的人。“
李綺節答應一聲,親自找出木升子,從木桶裏舀了滿滿一升米。
寶珠在一旁揉麵,提醒道:“三娘,別裝滿,要是家家都給滿滿一升米,孝子提不動的,他們得走一整天呢。“
李綺節手一抖,倒出一小半米,端著木升子出門。
孝子穿著一身孝服,不能進別人家門,少年和大丫頭都規規矩矩站在李家屋簷底下,一步也不多走。
李綺節端著沉甸甸的半升米走到大門口,漸漸看清少年的相貌五官,腳步一頓,臉上一陣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