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元年小袁營到江西,將老營設在井岡山。


    井岡山中有數股反抗韃靼人的起義軍,小袁營與他們保持既合作又鬥爭的關係。


    山中沒有足夠的出產養兵,小袁營必須經常下山出擊,利用地處兩省交界的優勢,選擇時機,時而打湖南,時而打江西吉安。韃靼人在南方的統治還僅限於贛江和湘江的主幹道沿岸,無力派兵保衛靠近山區的州縣。


    小袁營起先隻能勉強維持生存,金聲桓反正讓袁時中大賺了一筆,隊伍壯大到近萬人。


    危機並非來自韃靼人。


    去年李過高一功駐軍茶陵,準備翻羅宵山增援南昌,對袁時中產生嚴重威脅。當年在中原流動作戰,袁時中差點命喪李過之手,比起韃靼人,其實他更怕一隻虎。


    好在忠貞營未入江西,南下從郴州進入廣東了,袁時中平安渡過危機。


    其後南昌失守,守序書召小袁營。袁時中沒有立時就走,他在江西繼續堅持了半年。


    附近友軍陸續敗亡,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東江三礦徒聯兵南征,軍勢太強。江西南下的道路已斷,隻能走湖南。沿途被李過劫掠,袁時中得等到秋收。


    南昌守軍不是江西明軍的全部。江西其實還有很多城池在堅守。當李成棟陣亡在梅嶺時,就連贛州府都有四五座城池掌握在江西明軍手裏。正月尚可喜南下,封閉梅嶺,最後的江西明軍失去撤到廣東的退路。


    小袁營沿著李過的老路,突然出現在郴州,迅速打垮當地少數綠營兵,接應從贛州突圍的江西明軍。


    袁時中的部隊迅速膨脹到近2萬人,連上家屬和一路裹挾擄掠的男婦,他帶著一個近7萬人的流民集團。


    小袁營先是把老營設在郴州,將郴州消耗一空後向西南轉進到桂陽州,與賀州鎮建立聯係。此後他便背靠南嶺,將軍隊部署在藍山縣、臨武縣和寧溪所三城,取附近州縣之糧養兵。


    嶺北南撤嶺南有六條大道,靈渠、梅關、惠州龍川顯然用不了。


    尚可喜攻破韶關,接管連州等地。由郴州至連州,或者由宜章至連州的道路也斷了。


    廣東戰局持續惡化,湖南孔有德解決完湘西後肯定要打小袁營。敵軍實力占優,決戰並不明智。小袁營若要繼續南下,隻能走瀟賀古道。


    袁時中放下守序的親筆信,對張時傑道:“你們大統製給了我兩個選擇,如果我無心與韃靼人作戰,他用船把我的人運到南洋,拓殖的領地世襲罔替。”


    “另一個選擇是什麽,袁將軍。”


    “如果我決心與韃靼人作戰,他會在高州府或者雷州府給我一塊地盤。”


    “那袁將軍的意思呢?”


    “我從黃河跑到長江,再跑到珠江,眼看就要跑進大海。“袁時中的笑聲戛然而止,“袁某不會再跑了。”


    張時傑抱拳躬身,“袁將軍深明大義,張某代曾閣部和大統製先行謝過。”


    “不必謝我。如果不是大統製,袁某可能早就葬身在中原。”


    “袁將軍,你屬下的人馬太多,最好能先期出發一部分。我們的人會和你一起走。”


    “我即刻安排。”


    小袁營出身農民起義軍,拔營走人是熟極了的業務。袁時中當即召集將領定,議定由他侄子兼養子袁安國率一半人先走。


    袁時中本人依然留在寧溪千戶所,他是這隻部隊的主心骨,必須留在老營主持大局。


    江西將領士紳起兵相應金聲桓、李成棟。南昌失守,金李兩勳臣敗亡,他們依然在堅持戰鬥。


    韃靼人在江西大肆屠戮,很多明軍士紳官兵家屬全命喪敵手,許多人與韃靼人的仇恨不共戴天。可韃靼人攻入廣東,等待江西明軍和士紳的前景不會太好。


    袁時中要拉江西的哥們一把,他已經聯係上江西明軍指揮官之一的曹大鎬。這位曹將軍是南直隸池州府人,曾任安慶、池州水師副總兵。南京淪陷後長期在浙直贛閩邊區轉戰。曹大鎬收編了許多金聲桓、王得仁部的散兵,這些官兵家屬命喪敵手,與韃靼人仇恨不共戴天。


    趁孔有德的主力尚未從湘西南返迴,小袁營在郴州一帶堅持的時間越長,從江西跑出來的明軍就越多。


    ……


    到南撤時,由小袁營、楚軍、贛軍組成的混合隊伍軍民已達4萬人。為確保隊伍行軍安全,除南撤的各部明軍,賀州鎮另抽調2000人隨同南下。


    這隻龐大的隊伍超越曹君輔的控製能力,謝元汴將賀州政務交給費長統,親率新募集的水師南下。


    對一支新軍來說,未必要甫成軍即上陣,長距離行軍運輸等非作戰任務也是很好的鍛煉。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官兵熟悉彼此,渡過磨合期。


    大小船隻500多條,旌旗獵獵,浩浩蕩蕩。


    賀州鎮用隻幹燥了一年的木頭造了很多舢板,沒人指望這些船能用多久,就當是一次性用品。


    婦孺老弱乘船,輜重裝船,青壯走官道,水陸並進。


    海邊有糧吃,隻要一個理由就夠了。武器不夠,青壯以竹槍為兵。踏著新編的草鞋唱著歌,滿懷對未來的希望。


    小袁營的騎兵在前開道,來自中原和北方的騎兵在廣東無人敢惹。


    謝元汴不擔心向南流江開進的路上會遇到阻攔,沒人願意與這樣一支隊伍拚命。他憂心忡忡地看向東麵。賀州還有數萬軍民亟待撤退,他們能否安全離開取決於廣州能堅守多長時間。


    謝元汴在心中默默祈禱。


    ……


    廣州,月餘前,北風期即將結束。


    站在李成棟的墓地前,守序心情很複雜。廣東明軍紛紛倒戈,倒是反正的成棟部抵抗最堅決。


    成棟的墓很奢華。杜永和為凝聚人心,大辦了李成棟的後事。下葬那天,數百甲騎兵列隊護送棺槨,極盡哀榮。


    韃靼入關帶來很多野蠻風俗,八旗貴族死亡,慣例用美女陪葬。小妾在法律上的地位隻是奴隸,反正都是搶來的女奴,韃靼貴族家比著誰人殉的漢女更多。綠營高級將領深受其影響,杜永和用最華麗的漢服裝扮6位成棟愛妾,將女人們投入火中,給李成棟殉葬。


    明朝繼承蒙元遺風,中期以前存在很多人殉行為。這剛好了沒幾年,韃靼人又來了。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聖人兩千多年前的話真是白說了,中國發展的曆史進程就這樣一次次被打斷。


    守序忍住心底對人殉的厭惡,給李成棟上了柱香。他在用這種方式與廣州軍閥們拉近關係。


    待守序將珍貴的沉香放進香爐裏,杜永和憂心忡忡地問道:“大統製,兩個多月前我派到泗務的人不會有事吧?”


    泗務位於拉讓江下遊,守序給杜永和地盤的核心區,此時尚未建城。當地有個較大的土著部落。


    杜永和不擔心隻有吹箭和巴冷刀的土著,他隨船派過去的幾百兵正是用於踏平那個部落。杜永和在意的是人和船。在守序鼓勵下,杜永和派出300多艘海船,運了1萬多人南下婆羅洲。


    占據中國都市的軍閥資源就是多,杜永和很輕鬆就在廣州釘封一千多艘船,現在這些船都停泊在海珠寺與海印石附近。人口也是小事情,明軍隻用幾天時間就征集到1萬多壯丁,一口氣塞進海船裏。


    “杜將軍請放心,我保證你在南洋會有個新家。”


    守序在海上信譽卓著,杜永和略略放寬心。


    廣州之戰在即,杜永和信不過其他明軍,他隻相信自家兄弟。廣州陸軍指揮官是博興伯張月,水師指揮官是總兵吳文獻。成棟養子,勇將李建捷也在城中。城內有萬餘守軍,清一色全是成棟舊部。


    三水以西有數部明軍,數得上的大番號就有慶國公陳邦傅、安定伯馬寶、宣平伯董方策、南陽伯李元胤和忠貞營各部,杜永和不許他們越過西江。


    守序對此隻能歎氣,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兵不是越多越好,明軍各部關係混亂,頻頻內耗,不如就以能信任的部隊守廣州,萬餘人的軍隊也不少了。


    經李成棟、杜永和數年修繕,廣州城防十分堅固,東西築有兩座翼城。城東、南兩麵是寬闊的珠江水麵,城北護城壕之外有2裏圩田,泥濘不堪。隻有城西是山麓,明軍在山上修築木城,有重兵駐守。


    得益於廣東發達的冶鐵業,杜永和不缺大炮。環廣州皆有炮台,各種口徑的紅夷大炮近百門。明朝與韃靼人打了幾十年,火力從未有廣州明軍這般充足。


    與曆次大型圍城戰不同,廣州城南珠江江麵太寬,杜永和的水師也不弱,更南麵虎頭門還有淩海將軍陳奇策,這意味著韃靼人將很難完全包圍廣州城。


    “杜將軍,廣州城內有20多萬百姓,你還有很多船,不如再運些人走。那麽多平民在城內純屬虛耗糧食。”


    “我倒是想,可現在運去婆羅洲也來不及了。”


    “婆羅洲一下也承載不了那麽多人,船出珠江口順風到後江隻要10天,不如與我一起走吧。”


    “也好,我這就去安排。”


    “杜將軍,還有件事我有必要告訴你。”


    “什麽事?”


    “佛山我要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640四海揚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生一場康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生一場康波並收藏1640四海揚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