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序與汪匯之繼續在珠江三角洲布置。
押運糧船隊的曹君輔剛剛駛入肇慶府境。
曹君輔每天乘快船來迴巡視緩慢行進的糧船隊,穿梭在如林的帆桅中。站在船頭,身上亮閃閃的四分之三甲成了他的名片,每經過一處,大聲招唿士兵,與他們開著玩笑。曹君輔用這種方式提醒士兵們,自己隨時與他們在一起。
在士兵和船夫麵前,曹君輔總是一臉鎮定的表情,可暗裏他一點都輕鬆不下來。
珠江水係複雜,沿途有不少危險的航行段。冬季枯水期,為確保糧食安全,很多時候隻能在白天行船,夜晚就要尋找江灣河汊下錨休息。每到這種時候,曹君輔都是船隊裏最緊張的那個人。
沿路水匪盜賊多如牛毛。從香山至賀州,又要經過三四個軍閥防區。海南冬季依然要對黎區用兵,能派出的兵力有限。守序盡力給他抽調了600人,在香山重鎮隻留下900,其實這讓曹君輔壓力頗大。
曹君輔提前派出兩路人馬,分別拜訪軍將和沿路的好漢,減少經過時的麻煩。
羚羊峽是最困難的航行段,船隊在這裏必須停下來,一艘一艘拉纖過峽穀。150艘糧船,用去5天時間。當最後一艘船通過羚羊峽口,所有士兵都忍不住歡唿起來,曹君輔舒了口氣,至少海南明軍士氣比廣東友軍高多了。
軍人對士氣十分敏感,在廣東明軍那麻木的眼神中,曹君輔看不到任何主動戰鬥的欲望。
除夕夜本應是國人歡度佳節的時刻。尚可喜與耿繼茂派人火燒南雄府鼓樓,趁城內明軍救火之機,猛攻破城。閻可義病亡後,留在南雄府的200騎兵,6000步兵此戰全數陣亡。韃靼人將府城屠戮殆盡。
第一線明軍覆沒後,羅成耀見敵軍勢大,棄守韶州城,率文武官員和軍隊南撤。
粵北二府失守的消息傳來,首先被震動的是皇帝。永曆不顧廣東文武和瞿式耜的反對,於正月初八登船,舍棄行在從肇慶,西上梧州。
行在沒有秘密,兩廣總督杜永和泣血上奏的題本內容軍民都知道了。
“永和奉詔,固不敢阻留陛下行止。但涕泣為臣言:‘上西去,則竟棄廣東,付之還虜,諸忠義士隨成棟反正者,亦付之還虜,令其殺戮。為皇上畫此謀者,亦何其慘也!’”
杜永和的題本看之讓人歎息。都什麽時候了,朝廷還在搞黨爭。廣西有不少將領暗中期待皇帝拋棄廣東,這樣他們又可以控製朝廷大權。廣西隻有超脫了黨爭的瞿式耜痛責皇帝棄地的行為。大統製說的好,對某些貨色,還是殺了幹淨了事。
曹君輔並不喜歡李成棟的部將,可他現在對皇帝也隻剩下深深的失望。
曹君輔是現實的軍人,不是讀書讀傻了的窮酸措大。不是不能跑,打不過肯定得跑,皇帝不能送死。前幾年皇帝從桂林,從武岡城及時跑掉,曹君輔是欣慰的。
可現在不同,尚可喜隻是推進到韶關而已,離肇慶還遠的很。從韶關出發開至西江幹流,沿途尚有數座州縣,明軍都有設防。而且戰略重鎮三水縣依然在手,戰事勝負未分。
李成棟的部隊縱有千般罪過,大明朝現在也隻能依靠他們了。而且到現在為止,成棟的部隊無人投降,多數軍隊依然在前線奮戰。
敵軍離著還遠,皇帝望風而逃,就像杜永和說的,這是將反正將士丟給韃靼人砍殺,對廣東明軍士氣簡直是毀滅性打擊。
曹君輔對此沒有任何辦法,他隻能盡力完成自己的任務。
過了羚羊峽便是兩廣重鎮肇慶,城頭飄揚的軍旗清晰地標識出明軍主要將領,肇慶留守馬吉祥和實際控製軍權的李元胤。
李成棟的部隊大多被杜永和等人繼承,養子李元胤手上原本隻有守衛肇慶的那點禁兵。李元胤邀請同是成棟部下的總兵楊大福喝花酒,找來一幫美人歌舞。
楊大福摟著美女正喝得爽,元胤突然暴起,於席間砍掉楊大福的人頭。同時杜永和和張月派兵包圍楊大福軍營,李元胤提著人頭收服了這隻部隊,才得以成軍。
從封建倫理上說,杜永和奪了本該屬於李元胤的位置,並把元胤排除在廣州決策層之外,但他不介意肇慶歸屬,出兵幫元胤成軍,做人還是比較全麵的,也難怪他能得官兵之心。
肇慶是座堅城,明朝承平時兩廣總督衙署長期設在這裏。城牆高6—10米,四城樓四角樓,墩台敵樓等防禦設施非常齊全。中國大部分磚石城牆是明代修建,肇慶是少有的例外。這座城牆建自宋代,曆經三朝風雨,可見肇慶城所處的位置有多重要。
如今的肇慶城警備森嚴,水路陸路到處都是軍營。各種不同顏色和標識的軍旗在風中飄蕩,彌漫著肅殺之氣。
湖南孔有德主力在湘西、湘西南作戰,桂林正麵壓力較輕。南明從廣西南方和忠貞營調來的援軍陸續向肇慶府集結,準備廣東決戰。
肇慶的明軍越來越多。廣西明軍與廣東明軍,正統官軍與忠貞營之間有無數矛盾。各部爭搶地盤,搶掠小娘子,每日械鬥不停。
忠貞營劉國昌部大掠肇慶四野,動輒砍手挖眼割鼻。曹君輔聽說這位劉國昌難以忍受窩在南寧,與李過、高一功大吵一架後率軍出走,來了廣東。
李元胤也是個爆炸脾氣,當然無法忍受有人在他地盤上亂搞。明軍抬上槍炮出城就是***子紛飛,廣東明軍與忠貞營已經不是械鬥了,那是在打內戰。
曹君輔越看越是心寒。決戰決戰,韃靼人還沒來,自己人先打成一鍋粥,這戰個鬼啊。
曹君輔直接找李元胤開條子,以最快的速度離開肇慶這個是非之地。
逆流而上,船行速度快不起來。永曆天子正月初八離開肇慶,二月初一才到梧州。曹君輔的運糧船隊速度與皇帝差不多,二月初五抵達賀江口封川縣。
賀江流域至少在賀州鎮的影響範圍內,安全性較魚龍混雜的珠江幹流更高。
賀江水麵窄,航道淺,同是逆流而上,船速更慢。又花了近月,船到信都鄉巡檢司城。一片平原上,臨江而立的石山上佇立著一座城堡。黑洞洞的炮口指向賀江江麵,讓人望而生畏。
海南明軍的軍旗在山頂獵獵飄揚。
曹君輔長出一口氣,渾身鬆弛下來,癱倒在船上。等他恢複,已是被親兵抬進賀州城之後的事了。
張時傑、賀虎臣、謝元汴、費長統等賀州文武官員等不了太久,顧不得曹君輔精力不濟,連夜開會。
永曆朝廷唯一不缺的就是官位告身,守在賀州的幾人都升官了。張時節以賀州總兵加掛鎮賀將軍印;賀虎臣升富川總兵;謝元汴升廣州按察僉事、賀州兵備道;費長統接了知州。
費長統道:“清點軍糧,香山起運3萬石,實到24381石。”
漂沒2成,曹君輔慚愧抱拳,“張總鎮,謝兵憲,君輔對不起各位,丟了這麽多糧船。”
張時傑立即打斷他,“曹遊擊這是什麽話。你泛海而來,千裏運糧,沒有過錯,隻有功勞。”
謝元汴拈著胡須,笑著點頭道:“曹遊擊,江上的情況我們都知道。到處是亂兵江匪,你逆流而上,能運來2萬4千石糧食,已經比我預計的好上很多了。”
張時節:“費知州,這些糧食可以讓我們撐到夏糧上市嗎?”
“夠了,夠了。兵憲,總鎮,士卒們一日兩餐,佐以雜糧夠吃了。”
謝元汴:“大統製命我等分出1萬石糧食接濟小袁營,費知州,你算上這部分糧食了嗎?”
“兵憲放心,下官已剔除這部分贈糧。”費長統轉過頭,向曹君輔長身一揖,“敝人代全州百姓,拜謝曹遊擊。”
陽春三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去年秋糧已接近吃完,軍隊有糧吃,就不用去搶奪百姓最後一點餘糧。曹君輔運來的軍糧正是賀州百姓的救命糧。
曹君輔連忙躲開,口稱不敢。
謝元汴:“曹遊擊,大統製還有什麽命令?”
曹君輔:“大統製說賀州的軍民太多了,最好立刻運走一部分。”
張時傑:“三水縣每日都在混戰,順流而下走廣州的航道已斷。如果轉移人口隻能走廣西南流江。”
“是的,大統製讓你們把船都給我,盡量多運。”
賀虎臣:“曹遊擊,你把船都帶走了,我們怎麽辦?”
曹君輔:“賀總鎮不要急,我帶走多少船,就會還你多少船。半年後我還會再來。”
謝元汴皺著眉道:“賀州生產才剛安穩下來,本地軍民不能走。”
張時傑:“我們隻能運小袁營的人,他們幾萬人窩在彈丸之地,日子過的很苦,送一萬石糧食過去也不夠他們吃,不如趁現在轉運一部分。”
“還請諸位上官早做準備。”曹君輔抱拳道,他才不管賀州運哪裏的人,隻關心完成任務。
張時傑與謝元汴又低頭商議了一陣,結束會議。
“我們立刻去辦,組織人口需要一些時間,請曹遊擊和貴部官兵在賀州城內休息等候。”
曹君輔自然同意。
張時節第二天便騎馬離開賀州城,走富川越過南嶺,經江華縣趕到衡州府桂陽州寧溪守禦千戶所。小袁營的大本營設在這裏,背靠南嶺,處於群山之中。
袁時中在江西和湖南交界的羅霄山脈中經營數年,他的部隊從平原流寇轉職成了南方山匪,現在不給他座大山靠一靠,袁時中都不安心。
押運糧船隊的曹君輔剛剛駛入肇慶府境。
曹君輔每天乘快船來迴巡視緩慢行進的糧船隊,穿梭在如林的帆桅中。站在船頭,身上亮閃閃的四分之三甲成了他的名片,每經過一處,大聲招唿士兵,與他們開著玩笑。曹君輔用這種方式提醒士兵們,自己隨時與他們在一起。
在士兵和船夫麵前,曹君輔總是一臉鎮定的表情,可暗裏他一點都輕鬆不下來。
珠江水係複雜,沿途有不少危險的航行段。冬季枯水期,為確保糧食安全,很多時候隻能在白天行船,夜晚就要尋找江灣河汊下錨休息。每到這種時候,曹君輔都是船隊裏最緊張的那個人。
沿路水匪盜賊多如牛毛。從香山至賀州,又要經過三四個軍閥防區。海南冬季依然要對黎區用兵,能派出的兵力有限。守序盡力給他抽調了600人,在香山重鎮隻留下900,其實這讓曹君輔壓力頗大。
曹君輔提前派出兩路人馬,分別拜訪軍將和沿路的好漢,減少經過時的麻煩。
羚羊峽是最困難的航行段,船隊在這裏必須停下來,一艘一艘拉纖過峽穀。150艘糧船,用去5天時間。當最後一艘船通過羚羊峽口,所有士兵都忍不住歡唿起來,曹君輔舒了口氣,至少海南明軍士氣比廣東友軍高多了。
軍人對士氣十分敏感,在廣東明軍那麻木的眼神中,曹君輔看不到任何主動戰鬥的欲望。
除夕夜本應是國人歡度佳節的時刻。尚可喜與耿繼茂派人火燒南雄府鼓樓,趁城內明軍救火之機,猛攻破城。閻可義病亡後,留在南雄府的200騎兵,6000步兵此戰全數陣亡。韃靼人將府城屠戮殆盡。
第一線明軍覆沒後,羅成耀見敵軍勢大,棄守韶州城,率文武官員和軍隊南撤。
粵北二府失守的消息傳來,首先被震動的是皇帝。永曆不顧廣東文武和瞿式耜的反對,於正月初八登船,舍棄行在從肇慶,西上梧州。
行在沒有秘密,兩廣總督杜永和泣血上奏的題本內容軍民都知道了。
“永和奉詔,固不敢阻留陛下行止。但涕泣為臣言:‘上西去,則竟棄廣東,付之還虜,諸忠義士隨成棟反正者,亦付之還虜,令其殺戮。為皇上畫此謀者,亦何其慘也!’”
杜永和的題本看之讓人歎息。都什麽時候了,朝廷還在搞黨爭。廣西有不少將領暗中期待皇帝拋棄廣東,這樣他們又可以控製朝廷大權。廣西隻有超脫了黨爭的瞿式耜痛責皇帝棄地的行為。大統製說的好,對某些貨色,還是殺了幹淨了事。
曹君輔並不喜歡李成棟的部將,可他現在對皇帝也隻剩下深深的失望。
曹君輔是現實的軍人,不是讀書讀傻了的窮酸措大。不是不能跑,打不過肯定得跑,皇帝不能送死。前幾年皇帝從桂林,從武岡城及時跑掉,曹君輔是欣慰的。
可現在不同,尚可喜隻是推進到韶關而已,離肇慶還遠的很。從韶關出發開至西江幹流,沿途尚有數座州縣,明軍都有設防。而且戰略重鎮三水縣依然在手,戰事勝負未分。
李成棟的部隊縱有千般罪過,大明朝現在也隻能依靠他們了。而且到現在為止,成棟的部隊無人投降,多數軍隊依然在前線奮戰。
敵軍離著還遠,皇帝望風而逃,就像杜永和說的,這是將反正將士丟給韃靼人砍殺,對廣東明軍士氣簡直是毀滅性打擊。
曹君輔對此沒有任何辦法,他隻能盡力完成自己的任務。
過了羚羊峽便是兩廣重鎮肇慶,城頭飄揚的軍旗清晰地標識出明軍主要將領,肇慶留守馬吉祥和實際控製軍權的李元胤。
李成棟的部隊大多被杜永和等人繼承,養子李元胤手上原本隻有守衛肇慶的那點禁兵。李元胤邀請同是成棟部下的總兵楊大福喝花酒,找來一幫美人歌舞。
楊大福摟著美女正喝得爽,元胤突然暴起,於席間砍掉楊大福的人頭。同時杜永和和張月派兵包圍楊大福軍營,李元胤提著人頭收服了這隻部隊,才得以成軍。
從封建倫理上說,杜永和奪了本該屬於李元胤的位置,並把元胤排除在廣州決策層之外,但他不介意肇慶歸屬,出兵幫元胤成軍,做人還是比較全麵的,也難怪他能得官兵之心。
肇慶是座堅城,明朝承平時兩廣總督衙署長期設在這裏。城牆高6—10米,四城樓四角樓,墩台敵樓等防禦設施非常齊全。中國大部分磚石城牆是明代修建,肇慶是少有的例外。這座城牆建自宋代,曆經三朝風雨,可見肇慶城所處的位置有多重要。
如今的肇慶城警備森嚴,水路陸路到處都是軍營。各種不同顏色和標識的軍旗在風中飄蕩,彌漫著肅殺之氣。
湖南孔有德主力在湘西、湘西南作戰,桂林正麵壓力較輕。南明從廣西南方和忠貞營調來的援軍陸續向肇慶府集結,準備廣東決戰。
肇慶的明軍越來越多。廣西明軍與廣東明軍,正統官軍與忠貞營之間有無數矛盾。各部爭搶地盤,搶掠小娘子,每日械鬥不停。
忠貞營劉國昌部大掠肇慶四野,動輒砍手挖眼割鼻。曹君輔聽說這位劉國昌難以忍受窩在南寧,與李過、高一功大吵一架後率軍出走,來了廣東。
李元胤也是個爆炸脾氣,當然無法忍受有人在他地盤上亂搞。明軍抬上槍炮出城就是***子紛飛,廣東明軍與忠貞營已經不是械鬥了,那是在打內戰。
曹君輔越看越是心寒。決戰決戰,韃靼人還沒來,自己人先打成一鍋粥,這戰個鬼啊。
曹君輔直接找李元胤開條子,以最快的速度離開肇慶這個是非之地。
逆流而上,船行速度快不起來。永曆天子正月初八離開肇慶,二月初一才到梧州。曹君輔的運糧船隊速度與皇帝差不多,二月初五抵達賀江口封川縣。
賀江流域至少在賀州鎮的影響範圍內,安全性較魚龍混雜的珠江幹流更高。
賀江水麵窄,航道淺,同是逆流而上,船速更慢。又花了近月,船到信都鄉巡檢司城。一片平原上,臨江而立的石山上佇立著一座城堡。黑洞洞的炮口指向賀江江麵,讓人望而生畏。
海南明軍的軍旗在山頂獵獵飄揚。
曹君輔長出一口氣,渾身鬆弛下來,癱倒在船上。等他恢複,已是被親兵抬進賀州城之後的事了。
張時傑、賀虎臣、謝元汴、費長統等賀州文武官員等不了太久,顧不得曹君輔精力不濟,連夜開會。
永曆朝廷唯一不缺的就是官位告身,守在賀州的幾人都升官了。張時節以賀州總兵加掛鎮賀將軍印;賀虎臣升富川總兵;謝元汴升廣州按察僉事、賀州兵備道;費長統接了知州。
費長統道:“清點軍糧,香山起運3萬石,實到24381石。”
漂沒2成,曹君輔慚愧抱拳,“張總鎮,謝兵憲,君輔對不起各位,丟了這麽多糧船。”
張時傑立即打斷他,“曹遊擊這是什麽話。你泛海而來,千裏運糧,沒有過錯,隻有功勞。”
謝元汴拈著胡須,笑著點頭道:“曹遊擊,江上的情況我們都知道。到處是亂兵江匪,你逆流而上,能運來2萬4千石糧食,已經比我預計的好上很多了。”
張時節:“費知州,這些糧食可以讓我們撐到夏糧上市嗎?”
“夠了,夠了。兵憲,總鎮,士卒們一日兩餐,佐以雜糧夠吃了。”
謝元汴:“大統製命我等分出1萬石糧食接濟小袁營,費知州,你算上這部分糧食了嗎?”
“兵憲放心,下官已剔除這部分贈糧。”費長統轉過頭,向曹君輔長身一揖,“敝人代全州百姓,拜謝曹遊擊。”
陽春三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去年秋糧已接近吃完,軍隊有糧吃,就不用去搶奪百姓最後一點餘糧。曹君輔運來的軍糧正是賀州百姓的救命糧。
曹君輔連忙躲開,口稱不敢。
謝元汴:“曹遊擊,大統製還有什麽命令?”
曹君輔:“大統製說賀州的軍民太多了,最好立刻運走一部分。”
張時傑:“三水縣每日都在混戰,順流而下走廣州的航道已斷。如果轉移人口隻能走廣西南流江。”
“是的,大統製讓你們把船都給我,盡量多運。”
賀虎臣:“曹遊擊,你把船都帶走了,我們怎麽辦?”
曹君輔:“賀總鎮不要急,我帶走多少船,就會還你多少船。半年後我還會再來。”
謝元汴皺著眉道:“賀州生產才剛安穩下來,本地軍民不能走。”
張時傑:“我們隻能運小袁營的人,他們幾萬人窩在彈丸之地,日子過的很苦,送一萬石糧食過去也不夠他們吃,不如趁現在轉運一部分。”
“還請諸位上官早做準備。”曹君輔抱拳道,他才不管賀州運哪裏的人,隻關心完成任務。
張時傑與謝元汴又低頭商議了一陣,結束會議。
“我們立刻去辦,組織人口需要一些時間,請曹遊擊和貴部官兵在賀州城內休息等候。”
曹君輔自然同意。
張時節第二天便騎馬離開賀州城,走富川越過南嶺,經江華縣趕到衡州府桂陽州寧溪守禦千戶所。小袁營的大本營設在這裏,背靠南嶺,處於群山之中。
袁時中在江西和湖南交界的羅霄山脈中經營數年,他的部隊從平原流寇轉職成了南方山匪,現在不給他座大山靠一靠,袁時中都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