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就是吳起一手創立的。後來的秦國獻公、孝公和商鞅變法都是以魏國變法為藍本的,所以魏武卒是步兵的兵祖。
魏武卒對於士兵的挑選是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的:入選者必須能手執一支長矛、身上背著五十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12石之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總重約五十餘斤,連續急行軍(半日內)一百裏,還能立即投入激戰的士兵,才可以成為武卒。有些類似現在特種部隊,是步軍中的兵王。特點是能衝能射,運動作戰的步兵。
其建製是這樣的:因為是步兵,所以軍種屬於材官,因為不同與普通的士兵,所以能選出多少就是多少,類同於現在的士官,古代稱材士,家裏的待遇也不錯,可以免除全家的徭賦和田宅租稅,一般說來,步兵的編製分為六級,即: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為基本的作戰單位,類似現在的一個團。需要打戰的時候再靈活編製,設將軍一人。
這樣的一支軍隊是有著超強戰鬥力的,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一支神兵。
前文我說過,魏文侯和韓、趙兩家達成了協議,停止內鬥,向外圖謀發展。由於趙氏在北,韓氏在東,韓氏的發展方向是魏氏、韓氏南麵的鄭國,魏文侯便把發展的方向放在了西麵的秦國。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前419年),魏國西渡黃河在少梁(今陝西韓城西南)築城,建造進攻秦國的軍事據點。秦軍對魏國的入侵進行反擊。經過幾番較量,渡河的魏軍占住了少梁這個重要的軍事據點。秦軍一麵圍攻少梁的魏軍,一麵在黃河沿岸建造防禦工事,阻止更多的魏軍渡河。這樣以來,秦魏兩國就陷入難以打破的僵局之中。當此之時,一代名將吳起來到了魏國,成了魏國大將。僵持的局麵從此發生改變。
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前413年),吳起率領魏軍在西河戰場戰勝秦軍,衝破秦軍西河防線。隨後,吳起直撲秦國進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鄭(陝西華縣),秦國舉國震怖。如果吳起攻破鄭,進入渭河平原,就等於控製了秦國的糧袋子,渭河平原是秦國的糧食基地。渭河平原無險可守,吳起可以向西一路平推,如入無人之境,兵臨秦都雍(今陝西鳳翔),秦國就會有滅國的危險。吳起攻秦的目的是滅秦,這讓秦人十分恐懼。
秦簡公一方麵調集重兵防守鄭,一方麵派遣使者請齊、楚出兵攻擊魏國,減輕秦國的壓力。齊宣公和楚簡王見魏國的主力集中在西線攻秦,便向魏國的幾塊飛地進攻,連連得手。秦簡公見齊、楚得手,便命令西河防線的秦軍切斷吳起的退路,與駐守鄭的秦軍夾攻吳起。
魏文侯對於齊、楚對魏國東方飛地的進攻,沒有理睬,督促吳起繼續攻秦。
吳起在鄭與秦軍展開決戰,魏軍大勝。魏太子擊趁秦軍西河守軍主力圍攻吳起防守空虛之際,指揮黃河東岸的魏軍渡河。太子擊率軍攻破了秦國西河防線的軍事重鎮繁龐(今山西韓城東南),秦國的西河防線被魏軍徹底突破了,大批的魏軍進入秦國。
吳起指揮渡河的魏軍對秦國在西河地區(今陝西洛河、黃河與渭河間的大片三角地)的軍事據點進行清除,陸續占領了臨晉(今陝西大荔東南)、王城(今陝西大荔)、元裏(今陝西澄城南)、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合陽(今陝西合陽東南)、陰晉(今陝西華縣東)等城。
由於秦國的政治腐敗,西河的百姓對秦君很失望,反而對軍紀嚴明的魏軍很歡迎。吳起把魏國的利民便民政策帶到了西河,馬上得到了西河百姓的支持,魏軍在西河站住了腳。西河的秦國百姓很樂於為魏軍服務,吳起在西河的兵員、給養得到了就地補充。吳起派出了一大批西河人進入秦國散布秦軍戰敗、魏軍仁義的言論,秦國本來就十分緊張的國內局勢更加不穩了。秦簡公命令國內一級警戒,嚴查來曆不明之人,官吏都被武裝起來,準備戰鬥。
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國完全占據了西河地區,魏國的領土大大擴張。吳起向北還奪取了戎狄少數民族的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此設置了上郡(今陝西境內洛河以東,黃梁河以北,子長以南)。魏國又占領了陝(今河南三門峽西),控製了西方與中原交通的黃金通道。秦國被壓迫在洛水以西,沿洛水西岸構築防禦工事。魏文侯在洛水的東岸修築了一條長城,南端越過渭水與陰晉相連,北端到達雕陰城(今陝西甘泉南)以西。魏國將秦國壓製在洛水以西長達八十年,使秦國不得與中原交通,魏國獨擅關東之利,利用地理上的壟斷地位控製秦國同中原的交流,從中攫取暴利,秦國受到了很大的削弱,魏國卻越來越富。
為了打擊秦國,周安王十三年(前389年),秦魏兩國發生了陰晉之戰。這是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通過這一戰,秦國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由於魏國攻取了秦國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秦軍退守洛水一帶。秦國失去河西戰略要地,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經過數年的準備,秦國於周安王元年(前401年)開始進攻魏國,九年(前393年)與魏國戰於汪,十二年(前390年)又與之戰於武城(今陝西華縣東),企圖奪迴河西要地。魏國軍隊則全力與秦軍作戰。到周安王十三年,秦國再次調集50萬人大軍,浩浩蕩蕩進攻秦國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陰晉。秦軍在陰晉城外布下營壘,形勢危急。
魏國在河西駐守一支精銳軍隊,即魏武卒,西河郡守吳起正是這支軍隊的統帥。當秦軍進攻河西,魏軍立即有數萬士兵不待命令而自動穿戴甲胄,要求作戰。吳起親率5萬尚沒有立過功的武卒,反擊秦軍。同時武侯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布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吳子•;勵士》)。然後,吳起率領魏軍在陰晉向秦軍發起反擊。這一天,魏軍人雖少,卻個個奮勇殺敵,以一擋十。魏軍經反複衝殺,將50萬秦軍打得大敗,取得了輝煌戰果。
魏武卒對於士兵的挑選是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的:入選者必須能手執一支長矛、身上背著五十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12石之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總重約五十餘斤,連續急行軍(半日內)一百裏,還能立即投入激戰的士兵,才可以成為武卒。有些類似現在特種部隊,是步軍中的兵王。特點是能衝能射,運動作戰的步兵。
其建製是這樣的:因為是步兵,所以軍種屬於材官,因為不同與普通的士兵,所以能選出多少就是多少,類同於現在的士官,古代稱材士,家裏的待遇也不錯,可以免除全家的徭賦和田宅租稅,一般說來,步兵的編製分為六級,即: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為基本的作戰單位,類似現在的一個團。需要打戰的時候再靈活編製,設將軍一人。
這樣的一支軍隊是有著超強戰鬥力的,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一支神兵。
前文我說過,魏文侯和韓、趙兩家達成了協議,停止內鬥,向外圖謀發展。由於趙氏在北,韓氏在東,韓氏的發展方向是魏氏、韓氏南麵的鄭國,魏文侯便把發展的方向放在了西麵的秦國。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前419年),魏國西渡黃河在少梁(今陝西韓城西南)築城,建造進攻秦國的軍事據點。秦軍對魏國的入侵進行反擊。經過幾番較量,渡河的魏軍占住了少梁這個重要的軍事據點。秦軍一麵圍攻少梁的魏軍,一麵在黃河沿岸建造防禦工事,阻止更多的魏軍渡河。這樣以來,秦魏兩國就陷入難以打破的僵局之中。當此之時,一代名將吳起來到了魏國,成了魏國大將。僵持的局麵從此發生改變。
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前413年),吳起率領魏軍在西河戰場戰勝秦軍,衝破秦軍西河防線。隨後,吳起直撲秦國進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鄭(陝西華縣),秦國舉國震怖。如果吳起攻破鄭,進入渭河平原,就等於控製了秦國的糧袋子,渭河平原是秦國的糧食基地。渭河平原無險可守,吳起可以向西一路平推,如入無人之境,兵臨秦都雍(今陝西鳳翔),秦國就會有滅國的危險。吳起攻秦的目的是滅秦,這讓秦人十分恐懼。
秦簡公一方麵調集重兵防守鄭,一方麵派遣使者請齊、楚出兵攻擊魏國,減輕秦國的壓力。齊宣公和楚簡王見魏國的主力集中在西線攻秦,便向魏國的幾塊飛地進攻,連連得手。秦簡公見齊、楚得手,便命令西河防線的秦軍切斷吳起的退路,與駐守鄭的秦軍夾攻吳起。
魏文侯對於齊、楚對魏國東方飛地的進攻,沒有理睬,督促吳起繼續攻秦。
吳起在鄭與秦軍展開決戰,魏軍大勝。魏太子擊趁秦軍西河守軍主力圍攻吳起防守空虛之際,指揮黃河東岸的魏軍渡河。太子擊率軍攻破了秦國西河防線的軍事重鎮繁龐(今山西韓城東南),秦國的西河防線被魏軍徹底突破了,大批的魏軍進入秦國。
吳起指揮渡河的魏軍對秦國在西河地區(今陝西洛河、黃河與渭河間的大片三角地)的軍事據點進行清除,陸續占領了臨晉(今陝西大荔東南)、王城(今陝西大荔)、元裏(今陝西澄城南)、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合陽(今陝西合陽東南)、陰晉(今陝西華縣東)等城。
由於秦國的政治腐敗,西河的百姓對秦君很失望,反而對軍紀嚴明的魏軍很歡迎。吳起把魏國的利民便民政策帶到了西河,馬上得到了西河百姓的支持,魏軍在西河站住了腳。西河的秦國百姓很樂於為魏軍服務,吳起在西河的兵員、給養得到了就地補充。吳起派出了一大批西河人進入秦國散布秦軍戰敗、魏軍仁義的言論,秦國本來就十分緊張的國內局勢更加不穩了。秦簡公命令國內一級警戒,嚴查來曆不明之人,官吏都被武裝起來,準備戰鬥。
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國完全占據了西河地區,魏國的領土大大擴張。吳起向北還奪取了戎狄少數民族的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此設置了上郡(今陝西境內洛河以東,黃梁河以北,子長以南)。魏國又占領了陝(今河南三門峽西),控製了西方與中原交通的黃金通道。秦國被壓迫在洛水以西,沿洛水西岸構築防禦工事。魏文侯在洛水的東岸修築了一條長城,南端越過渭水與陰晉相連,北端到達雕陰城(今陝西甘泉南)以西。魏國將秦國壓製在洛水以西長達八十年,使秦國不得與中原交通,魏國獨擅關東之利,利用地理上的壟斷地位控製秦國同中原的交流,從中攫取暴利,秦國受到了很大的削弱,魏國卻越來越富。
為了打擊秦國,周安王十三年(前389年),秦魏兩國發生了陰晉之戰。這是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通過這一戰,秦國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由於魏國攻取了秦國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秦軍退守洛水一帶。秦國失去河西戰略要地,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經過數年的準備,秦國於周安王元年(前401年)開始進攻魏國,九年(前393年)與魏國戰於汪,十二年(前390年)又與之戰於武城(今陝西華縣東),企圖奪迴河西要地。魏國軍隊則全力與秦軍作戰。到周安王十三年,秦國再次調集50萬人大軍,浩浩蕩蕩進攻秦國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陰晉。秦軍在陰晉城外布下營壘,形勢危急。
魏國在河西駐守一支精銳軍隊,即魏武卒,西河郡守吳起正是這支軍隊的統帥。當秦軍進攻河西,魏軍立即有數萬士兵不待命令而自動穿戴甲胄,要求作戰。吳起親率5萬尚沒有立過功的武卒,反擊秦軍。同時武侯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布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吳子•;勵士》)。然後,吳起率領魏軍在陰晉向秦軍發起反擊。這一天,魏軍人雖少,卻個個奮勇殺敵,以一擋十。魏軍經反複衝殺,將50萬秦軍打得大敗,取得了輝煌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