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桓子死後,他的孫子魏斯即位,也就是魏文侯,魏國的第一位國君。那一年是公元前445年。

    魏文侯繼承的家業是魏桓子在三家分晉時建立的魏國。三家分晉時,趙氏獲利最多,魏、韓得到的要少一些。趙氏得到了晉國北部的大片土地,並向東越過太行山,占有邯鄲、中牟。魏氏與韓氏籠罩在趙氏的南邊,魏氏偏西,韓氏偏東。趙氏占有的智地正壓在魏氏的腦門上,魏氏很壓抑。魏國西邊是一河之隔的秦國,北邊是強大的趙國,東邊是新興的韓國,南邊越過中條山和黃河是秦、楚、鄭拉鋸爭奪的陝地(今河南三門峽澠池、陝縣和靈寶地區)。魏國被緊緊地裹在晉東南一隅。魏氏集中在晉東南,雖然在東麵還有幾塊飛地,但都很不鞏固,難以建成戰略基地。魏國的核心地區是運城穀地,北部是呂梁山,南部是中條山,東部是王屋山,黃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國的西部和南部。這樣的地勢,易守難攻,但也容易被壓迫封鎖。魏文侯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強、不被列強吃掉,然後是打破封鎖、向外發展。

    國家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競爭。魏文侯為了求得生存,禮賢下士,最大限度的吸引人才。當時,魏文侯手下聚集了那個時代最一流的人才。他拜儒門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人為師,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拜樂羊、吳起為將。當然,魏文侯所以可以聚集到那些人才,這與他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分不開的。

    春秋戰國時代,禮儀崩潰,尤其是到了戰國時代,西周的禮儀更是不複存在了。從權威的角度的來看,由於禮儀的不存在,天子,甚至諸侯的權威都被削弱了,但是卻更利於人才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天子、諸侯平等的進行交流。而諸侯們,也因為圖強稱霸的需要,對人才倍加尊崇。魏文侯所以會尊崇人才,固然是因為他有修養有內涵,另一方麵與那個時代的特色也分不開。

    魏文侯很懂得如何籠絡人心。他拜卜子夏和田子方為師。每當經過名士段幹木的屋子時,他都會跪在車上俯首行禮。這種舉動可能有做作的成分,但是卻可以讓四方賢士,看到一個尊重人才的國君——況且做作本就是國君應該具備的能力。他曾經和一個山野村夫約定一起去打獵,可是因為下雨,沒有法子應約,便親自去告訴那個山野村夫,說明原因。一國之君能夠放下架子和一個山野村夫相約狩獵,已經難能可貴,再能遵守與山野村夫的約定,更顯他的人格魅力。

    當然魏文侯畢竟也是人,是人就會有脾氣。在打敗中山國後,他將中山國封給了自己的兒子魏擊,之後,他問:“諸位愛卿,你們覺得寡人是個什麽樣的君主?”這樣的問題隻有一個標準答案,仿佛女朋友問你:“我和某某女孩誰漂亮?”一定要堅定不移的迴答說:“你最漂亮。”不過也有那些一根筋的人會說:“雖然她比你漂亮,但是我愛的人隻有你一個。”

    魏文侯的大臣中就有那麽一個一根筋的人,任座站了起來,說:“您得了中山國,不給你的弟弟,卻給了自己的兒子,這算什麽仁德的君主?”這句話氣得魏文侯夠嗆,大發雷霆。

    可是那任座也是個有脾氣的主兒,二話不說,快步離座,揚長而去(任座趨出)。這夠得上大不敬了,估計可以滅九族了。始皇帝以後,怕再沒有如此牛逼的臣子。

    不過魏文侯倒也有趣,生氣歸生氣,偏偏不信這個邪,問大臣翟璜:“你說我是不是仁德的君主。”翟璜不傻,任座那一刀已經捅進了魏文侯的要害,自己要再給他一下,魏文侯非要讓他和任座並骨不可。他忙說:“我聽說隻有仁德的君主才有耿直的臣子。任座剛剛迴答耿直,正說明您是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大喜,不但讓翟璜把任座追了迴來,還奉為上賓。

    從這些例子,我們不難看出,魏文侯身上確確實實存在著很多可愛可敬的品質,這些品質,對於人才的歸附大有裨益。

    國富方能兵強,魏文侯深深懂得這個道理。而要國富,就必須有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否則就很難做到國富。當時三家分晉,趙國的得到利益最大,韓、魏兩家相對弱小。三家都要發展,都要壯大,彼此產生摩擦是必然的。

    趙獻侯想聯合魏文侯消滅韓氏,趙、魏平分韓氏。韓武子想聯合魏文侯消滅趙氏,韓、魏平分趙氏。對於趙、韓的提議,魏文侯理智的做了思考,給予了明確的拒絕。

    魏文侯認為,魏、韓都是弱國,隻能聯合起來對抗趙國,才能避免被趙消滅。韓、魏兩國任何一國,與趙國聯合,都是在與虎謀皮。形勢使迫使韓、魏必須聯合。那麽韓武子提出的聯合魏國,消滅趙國,是否可行呢?魏文侯認為這是不可行的。因為趙國的實力太強了,韓、魏聯合可能也隻能與趙國能打個平手,甚至可能被趙國擊敗。即使僥幸得勝,也必定會元氣大傷,並且,由於少了這種相對的平衡,韓、魏兩國必然會繼續內鬥。

    魏文侯向趙、韓說明了自己對三家發展的想法。晉地披山戴河,比較封閉,身處其中的趙、魏、韓,隻有趙國向外伸出了代和邯鄲兩個觸角,但由於身後韓、魏的威脅,趙國也無力通過這兩個觸角繼續向外擴張。趙、魏、韓三國緊鄰,必須要和平相處,如果內鬥,就會被拖在晉這個封閉的環境裏,誰都無法發展。趙、魏、韓隻有聯合起來向外擴張才有出路。 對於魏文侯的聯合發展策略,趙獻侯與韓武子都表示同意,但如何聯合,向哪一個方向發展,如何分利,三家沒有達成共識。但是通過這次會談,三家出現了難得的和平局麵。趙、魏、韓暫時放棄了內鬥,走上了各自發展的道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夏春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江並收藏華夏春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