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一、阿拉伯帝國、白衣大食、薩珊波斯之間的淵源
要知道黑衣大食是怎麽迴事,首先得先簡單介紹一下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和白衣大食。
一切還要從公元七世紀初期當時世界上三大強國說起,這三大強國分別是中國、薩珊波斯和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阿拉伯人興起之前,波斯人一直是西亞,中亞這一帶地區的絕對霸主,有著極其強盛和輝煌的曆史。在公元一千年跟埃及打的是波斯人;後來希臘興起,跟希臘爭鬥不休的也是波斯人;後來羅馬興起跟羅馬打個不停的還是波斯人。反正這群波斯人除了沒跟中國打,在公元一千多年前到公元六百三十年這一千多年,他們跟西方所有興起政權打了遍,而且都是扮演進攻壓製的角色(當然亞曆山大馬其頓除外,那一次他們是防守方,而且被打亡國了)。
在公元628年之前,薩珊波斯幾乎是一直壓著拜占庭打。為了徹底擊敗拜占庭,他們在公元572年占領了阿拉伯半島的也門地區,以切斷中國到拜占庭的海上絲綢之路。這一行為不但打擊了拜占庭帝國的經濟,也給半島上依靠商業謀生的阿拉伯人經濟帶來了嚴重影響,使得大量阿拉伯商人失業,各種社會矛盾被激發,半島動蕩不安。於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不得不為了生存而奮起了。
於是從公元610開始,一個我們都知道名字的人開始在半島傳教,並在632左右基本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了一個以宗教為核心的穆斯林國家。
而這個時候拜占庭和薩珊波斯剛好鬥得兩敗俱傷。在621年的時候薩珊波斯大敗拜占庭,占領整個埃及,版圖和人口都達到頂點。然後擴張過快的結果是耗盡了本國的財力和經濟,不得不向民眾課以重稅,百姓怨聲四起。之後拜占庭抓住機會反擊成功,薩珊波斯最富庶的地區被戰火蹂躪,國王聲望受損,在628年被他兒子殺死。他兒子即位不到一年便逝世,又引發了內戰,薩珊王朝開始持續衰弱。
鬥爭的另一方拜占庭同樣也被打殘了,兩國長年受到戰爭虛耗,經濟衰退、稅項沉重、宗教紛爭、動亂不堪。這無疑給了剛剛興起的阿拉伯帝國可乘之機。從632年起,阿拉伯人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於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邊疆。他們不斷擴張,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封建軍事帝國。
阿拉伯帝國在公元637年在關鍵的卡迪西亞戰役以少勝多戰勝了波斯軍主力,圍攻薩珊波斯首都泰西封。圍城數年,末代波斯皇帝隻得棄城而逃。之後他試圖進行反攻,然而因為財政短缺和其他問題,一直不能組織起有效抵抗,於是一敗再敗。末代薩珊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逃到東唿羅珊,被一名磨坊工人刺殺,薩珊波斯宣告滅亡。他的兒子卑路斯逃到吐火羅,向唐朝求援。唐朝在吐火羅南部,成立波斯都督府,封卑路斯為波斯王,後卑路斯輾轉東逃來到長安,不久後死去。
卑路斯被唐朝封為波斯王的時候,阿拉伯帝國正處於倭馬亞王朝時期,也叫伍麥葉王朝,因衣服旗幟尚白,唐朝稱之為白衣大食。在白衣大食之前是四大哈裏發時代,也叫神權共和時代。也就是哈裏發不世襲,白衣大食之後,哈裏發之位開始世襲。
四大哈裏發第三任哈裏發出身倭馬亞家族,他的即位被以阿裏·伊本·艾比·塔裏卜為首,哈希姆家族中部分親阿裏派的人質疑,並組建起什葉派,與普遍承認第三任哈裏發的遜尼派相對立。穆斯林內部首次開始分裂,並一直分裂至今。之後第三任哈裏發被刺,阿裏即位為第四任哈裏發。但是以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為首的倭馬亞家族又拒不承認阿裏政權,於是雙方發生內戰,未分勝負,僵持不下。
之後阿裏也被刺殺,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裏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這就是白衣大食的來曆。
二、白衣大食統治的崩塌
前文說了,阿拉伯帝國趁著薩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國鬥得兩敗俱傷時迅速崛起,一時擴張得飛快。這時問題出現了,就是統治基礎問題。阿拉伯帝國以小博大,短時間就占領、統治了這樣廣大的一片領土,治下數千萬的人口,但是他們的統治基礎,阿拉伯人卻少的可憐。
所以最開始阿拉伯人仗著軍事的優勢,以非常殘暴的手段統治其征服領地,實行紅果果的種族壓迫製度。比如對待波斯人的問題,絕大多數波斯平民成為了阿拉伯人的奴隸,被阿拉伯人隨意屠殺。
波斯人被與驢和狗相提並論,毫無尊嚴。如果一個騎馬的波斯人見到步行的阿拉伯人,他必須立即下馬,把馬讓給阿拉伯人騎。在許多場合,波斯人不得與阿拉伯人並肩而立或並排行走。
除此之外,更以殘酷的手段鎮壓反抗者,比如以殘暴著稱的波斯總督哈查隻就曾血洗過庫法城,一次性屠殺12萬人。不止這些,他們還對波斯人進行宗教迫害,摧毀祆教祠,祆教神像等。不過據記載,白衣大食統治者曾經短暫鼓勵被征服地區的人們改信ysl教,但馬上就放棄了。因為這樣一來,白衣大食統治者就不能像原來那樣向對方征收沉重的賦稅,以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
因此這樣一來,白衣大食的統治基石是極其不牢靠的:第一,以極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第二,不得民心,極多數人被嚴重壓迫,內心怨恨不斷加劇;第三,教派衝突和反對者一直沒有停歇,到後期白衣大食內亂一直沒有停過;第四,可以說,白衣大食是靠造反立國的,強大的武力是他統治的基礎,但是這支武力卻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敘利亞人。
因為白衣大食是敘利亞總督以武力奪取哈裏發建立的,以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為首都。敘利亞軍隊就是白衣大食核心軍事力量,倭馬亞王朝的支柱。可是敘利亞其實也是被阿拉伯人征服的一個地區,在倭馬亞王朝時期雖然敘利亞人、敘利亞軍隊獲得了極高的地位和利益。所以一旦敘利亞軍隊失去這些地位和利益,白衣大食倒台也就指日可待了。
事實上,白衣大食就是從遷都開始,快速走向滅亡的。
公元744年是值得記住的一年,這一年白衣大食一下換了三任哈裏發。統治白衣大食十九年的倒數第五任哈裏發希沙姆在734年去世之後,倒數第四任哈裏發瓦利德二世(也有翻譯韋立德二世,walidii)即位。據《阿拉伯通史》記載,“韋立德二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浪子,據說他慣於在酒池中遊泳,他狂飲酒池裏的酒,以至能顯然看出酒的平麵下降。”
於是在他即位第二年,就被白衣大食倒數第三任哈裏發葉齊德三世憑借南人或也門人的武力篡位。但葉齊德三世在位不到半年就去世,據說是被刺殺,他的弟弟易卜拉欣接班,是為倒數第二任哈裏發。
至此在744這一年,一下出現了三位哈裏發。然而事情遠沒有結束,易卜拉欣在位還不到一個月,倭馬亞王朝的親王、哲齊賴總督麥爾旺就起兵造反,殺進大馬士革將他廢黜。麥爾旺自代為哈裏發,史稱麥爾旺二世(也有翻譯馬爾萬二世),他就是白衣大食末代哈裏發了。
鑒於自己得位不正,在敘利亞毫無根基,麥爾旺二世遷都到自己的老巢,哲齊賴的首府哈蘭。從此大馬士革失去首都地位,敘利亞敘利亞從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區,墮落為普通行省,遷都之舉招致敘利亞人的一致痛恨,叛亂此起彼伏,因此,麥爾旺從即位之日起,就忙於鎮壓敘利亞的動亂,直到阿巴斯軍隊殺過來。
可以說,白衣大食從這個時候就已經在實際上滅亡了。中央亂成這樣,哪有時間去管地方,所以各地行省的地方紛紛自立,幾十年積累的矛盾一下爆發,亂的程度不比中央差多少。白衣大食這時就像一個四處漏風的紙房子,隨便一個指頭就能推到。
三、唿羅珊的新舊三雄爭霸
1、老三雄爭霸
首先在唿羅珊地區發起動亂的是一個叫哈裏斯的人,他當時是駐紮在吐火羅地區。733年,中亞發生了大旱,中亞最重要的糧食供應地—澤拉夫善河流域還在突騎施汗國手中,導致白衣大食的唿羅珊發生糧荒。唿羅珊總督朱乃德,從中亞各地強行征糧,優先滿足首府--木鹿的需要。哈裏斯率眾鬧事,反對總督大人的征糧政策,朱乃德也不客氣,賞給他一頓鞭子吃。次年734年春,朱乃德去世,新總督還沒到任,一肚子怨氣的哈裏斯趁機在唿羅珊東郡---巴裏黑---豎起反旗。
他喊出的口號很高尚,認定倭馬亞的統治非法,鼓吹恢複穆聖時代的典章製度,恢複樸素、平等的穆斯林社團,打出穆聖曾經打出的、具有神秘和宗教色彩的黑旗等等,其實說白了就是想獲得權力和富貴。
當時很多人表示支持哈裏斯,因此他得以占據巴裏黑,吐火羅的土王也在哈裏斯身上下注,於是哈裏斯開始進攻唿羅珊首府木鹿城。但這家夥軍事能力明顯不行,他這一輩子就幾乎沒有打過勝仗,兩次進攻木鹿都被當時的唿羅珊總督擊退。
不過哈裏斯雖然失敗,但對木鹿的威脅仍在,於是,白衣大食倒數第五任哈裏發希沙姆派遣伊拉克總督哈立德的弟弟阿薩德為新唿羅珊總督,並同時帶去兩萬敘利亞軍隊。
阿薩德和兩萬敘利亞軍援軍到來,唿羅珊的戰局立即扭轉,一下就將哈裏斯打得沒有一絲還手之力。哈裏斯節節敗退,於是像突騎施蘇祿可汗求助,在737年雙方聯軍與白衣大食唿羅珊官軍進行了一場決戰,蘇祿和哈裏斯再次打敗。蘇祿也因為這次失敗,損失大量本部軍隊,逃迴去沒多久就被部下害死。
在這場戰鬥中,阿薩德的大將、南人(阿拉伯半島南部人)朱大衣表現優異做了阿薩德的副手。但是阿薩德在第二年死去,原因是受他的哥哥伊拉克總督哈立德倒台的影響。而他哥哥的倒台是因為嚴重的貪汙**,比如說他的任內興修土木工程和排水工程,讓伊拉克地區繁榮起來。哈立德利用這些工程,盜用了公款1300萬第爾汗,而且還浪費了大約比這個數目多兩倍的公款。可見當時白衣大食統治階層的**有多嚴重。
接任阿薩德為唿羅珊總督的是原來的巴裏黑太守奈斯爾。他在738年一到任就開始打壓原來阿薩德的副手南人朱大衣。與此同時,他開始重新攻占曾經被突騎施奪去的河中昭武九國地區。重新占領捕喝城和薩末建城。昭武九國除了石國和寧遠國之外其他地區再次被大食人統治。因此在741年石國向唐朝上表請討大食,但唐玄宗沒有答應(因為那時唐朝忙著揍吐蕃和後突厥)。
不過在740年代,唿羅珊南人、北人的矛盾激化,彼此攻殺,奈斯爾根本控製不住。到了744年,倒數第三任哈裏發葉齊德三世憑借南人的武力成功篡位成為哈裏發。被壓抑數年的南人大受鼓舞,想擁立首領朱大衣為唿羅珊總督,但沒有成功,南人索性造反了。
眼看局勢惡化,奈斯爾腦子突然進水了,邀請流亡在河中的哈裏斯及其黨徒迴唿羅珊,製衡朱大衣,哈裏發葉齊德三世也赦免哈裏斯。由此唿羅珊老三雄爭霸局麵形成。
同一年(744),白衣大食末代哈裏發再次篡位,並遷都哲齊賴的首府哈蘭。唿羅珊總督奈斯爾承認麥爾旺的哈裏發地位,但他的屬下,來自敘利亞的軍隊卻多不承認麥爾旺。
另一邊,哈裏斯公開譴責麥爾旺,宣布他非法,加上他是北人,在身邊聚集了大批北人支持者,一舉超過南人朱大衣,成為奈斯爾總督最強大的對手(這裏說的北人,南人都是指阿拉伯人,從阿拉伯半島北部來的叫北人,南部來的叫南人)。
奈斯爾這才發現自己做了一件極其愚蠢的事,想花錢買平安,讓哈裏斯去河中昭武九國做總督,自己還送他30萬第爾汗路費。但請神容易送神難,哈裏斯當然不會這麽容易就被打發。於是雙方開始打起來了口水戰,各自進行戰爭準備。
在746年3月14日夜裏,奈斯爾與哈裏斯在木鹿城中混戰,打到次日早晨,哈裏斯失敗,逃出木鹿。
眼看哈裏斯失敗,唿羅珊三國演義中的第三方,南人領袖朱大衣坐不住了,與哈裏斯聯手反擊奈斯爾。
奈斯爾總督是個老人精,他打不過朱、哈聯軍,同時也看出他倆不是一路人,之前還有過深仇大恨,隻是為了對付自己臨時結盟。於是奈斯爾決定以退為進,退出木鹿,逃往唿羅珊西郡尼沙普爾。
果然,哈、朱聯軍占領木鹿城不久,就打作一團。746年4月25日,在朱大衣的南人、哈裏斯的北人戰鬥中,哈裏斯陣亡,屍體釘上十字架,距離他倆聯手趕走奈斯爾隻有1個月,南人控製了木鹿。
唿羅珊老三雄爭霸少了一霸。
2、並·波悉林的崛起,取代死去的哈裏斯,唿羅珊形成新三雄爭霸局麵
這裏要先介紹一下阿拔斯黨,也叫哈西姆教派,或者叫阿拔斯派是什葉派的分支之一。一直致力於陰謀推翻倭馬亞王朝,他們的頭領叫做伊瑪目,也就是領拜人(做祈禱時領頭做動作的)。
第6任伊瑪目穆罕默德派自己麾下得力幹將布凱爾前往唿羅珊傳教,布凱爾在那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742年的時候,布凱爾在庫法一次傳教活動中被捕(什葉派一直都是反對派),顯然倭馬亞地方官並沒把他當太大的事,把他和兩個商人監押在一起,兩個商人身邊還有個年輕的波斯奴隸伺候。
布凱爾施展如簧之舌,成功的將這兩個獄友忽悠入教。又發現那個波斯奴隸才智過人,要買下他,奴隸的主人說不用買,我把他送給你了,布凱爾堅持出錢,對方說你隨便出價,布凱爾以400個第爾汗銀幣購得他。這個年輕的波斯奴隸就是阿拔斯朝建立的首席功臣——並·波悉林。
沒多久,他們出獄之後布凱爾就將並·波悉林送給第6任伊瑪目的長子易卜拉欣做奴隸。在第二年(743),第6任伊瑪目去世,長子易卜拉欣就任第7任哈西姆派伊瑪目。說明一下,易卜拉欣就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第一任哈裏發阿布·阿拔斯和第二任哈裏發曼蘇爾的親哥哥。
745年,為阿拔斯黨的事業奮鬥一生的布凱爾,寫信給易卜拉欣,說自己行將就木,推薦自己的女婿阿布-薩拉麥承自己的地位。易卜拉欣同意,阿布-薩拉麥獲得嶽父的老部下承認和效忠,去往伊拉克庫法,組建地下政府,做伊拉克省委書記。
書接上文,在746年,哈裏斯被朱大衣殺死,南人控製了木鹿,總督奈斯爾逃往西郡尼沙普爾。就在這種亂局中,阿拔斯黨伊瑪目易卜拉欣看到了機會,派並波悉林去唿羅珊總領全局。易卜拉欣剛剛即位,此舉可能有扶植嫡係、壓製元老的考慮。
事實證明,並波悉林不負伊瑪目的厚望,成了革命的首席功臣。
阿拔斯黨人籌謀多年,以傳教為手段,不但獲得大量人才、人力,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財富。據記載,僅在745一年阿拔斯唿羅珊教團就向總部繳納了2萬第納爾金幣、20萬第爾汗銀幣,以及麝香等財物。在押送這批財貨的人中,有一位叫卡赫塔巴,他後來成為並波悉林帳下三大將之一。
並·波悉林到了唿羅珊以後,很快將工作做得有聲有色,積累了大量的聲望。這個時候,原唿羅珊總督奈斯爾得知哈裏斯已經被朱大衣殺死,朱大衣城了木鹿之主。為了表明自己的合法性,他火速趕迴唿羅珊,並數次反攻木鹿,但都遭到失敗。
這時唿羅珊新的三雄爭霸格局已經形成。原唿羅珊總督和南人造反|派朱大衣這兩雄為了爭奪木鹿,為了表明自己的合法性,打成了豬腦子。第三雄並·波悉林則在暗中不動聲色,招兵買馬。
這個時候歸附並波悉林的人看起來人多勢眾,本質上卻是烏合之眾。大多數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波斯農民(奴隸),另外還體現在騎兵與步兵的比例極度失衡。例如一夥來投者,有900步兵、4個騎兵;另一夥來投者,有1300步兵、16個騎兵。
而唿羅珊的職業軍隊或具備較強戰鬥力的民兵,正在木鹿城裏打內戰。如果這兩雄當時能夠正視並·波悉林一點,隻怕隨便一個指頭就能掃平並波悉林這夥烏合之眾。
於是並·波悉林開始耍手段了。他一方麵在營地周圍挖掘壕溝,做出守勢,力求自保;另一方麵並·波悉林開始麻痹另外兩方,他給奈斯爾寫信,尊稱對方為埃米爾,承認其正統地位,同時又寫信給雙方,聲稱不會幹預他們的混戰(意思是你們打吧,我看著)。
待到時機成熟,另兩方打得兩敗俱傷,自己的力量又得到了壯大,於是在747年,並波悉林給奈斯爾總督送去一封火藥味十足的挑戰書。
奈斯爾派出一隊騎兵,由自己的釋放奴隸率領,圍剿阿拔斯軍。並·波悉林沉穩迎戰,以少勝多,並俘虜了對方將領。並波悉林顯示出高超的政治手腕,熱情招待這個俘虜,釋放他迴木鹿。結果那人迴去,對並·波悉林和起義軍讚不絕口,這讓奈斯爾大為沮喪。
為了對抗並·波悉林,奈斯爾建議朱大衣聯合對付並波悉林,請朱大衣來談判,朱對奈斯爾有心理優勢,輕率的帶著100騎兵來奈斯爾的大營。原來被朱大衣打敗的北人造反|派哈裏斯餘黨這個時候已經歸順了奈斯爾。哈裏斯的兒子與朱大衣有殺父之仇,看到他隻帶100騎前來,於是私自帶領300騎迎擊,將朱大衣殺死。
奈斯爾見朱大衣已死,局勢無法改變,索性也不解釋,將朱大衣的屍體和一條魚釘上十字架,給被釘上十字架的哈裏斯報了仇。
南人也叫也門人,除了農業之外,還從事海運和漁業,而這兩個行當是北人不幹或不屑於幹的。北人經常嘲笑南人為水手、漁夫,朱大衣的屍體旁釘上一條魚,是對朱大衣和南人的公開侮辱。
可以說奈斯爾這個行為是再次腦子裏進了水,因為朱大衣和100騎兵雖戰死,部眾依然完整,朱大衣的兒子帶領所部投奔並波悉林。並·波悉林再次展示了高超的手腕,對朱大衣的兒子非常尊敬,要他給自己下令,然後忽悠他們率領部下繼續跟奈斯爾死磕。
朱、奈雙方繼續混戰,從木鹿城外打到城裏,從外城打到內城。748年1月27日,並波悉林率領阿巴斯黨進入木鹿城中的總督府,朱之子、奈斯爾的軍隊還在混戰。奈斯爾向並波悉林求和,後來得到並·波悉林要殺他消息成功逃跑。
奈斯爾逃走,朱大衣的2個兒子就成了累贅;並波悉林不動聲色,請一個外出攻城略地,密令手下將領將其處死;並波悉林則在同日將另一個殺死,徹底兼並了朱大衣的南人部眾,唿羅珊三巨頭隻剩下並波悉林碩果僅存。可憐這兩個單純孩子被這個十分尊敬他們的並·波悉林賣了還幫他數錢。
至此,新唿羅珊三雄爭霸,並·波悉林以高超的手腕(陰謀詭計)獲得了最終勝利,不費吹灰之力就消滅了其他兩雄。也可以說是並·波悉林領導波斯人趁阿拉伯人內訌的機會,消滅了唿羅珊當地的阿拉伯勢力。
3、黑衣大食的權力之爭
並波悉林又派卡赫塔巴率軍西進,追殺屢敗屢戰的奈斯爾。卡赫塔巴向沿途的波斯人/唿羅珊人發表演講:“這片土地本來屬於你們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現在胡大的偉力和光榮與你們同在,權力已經離開了阿拉伯人……胡大讓你們戰勝阿拉伯人,你們將戰勝和屠殺他們。”
卡赫塔巴的話表明,阿拔斯革命既是政治革命,也是宗教革命,還是波斯人對阿拉伯人的帝國反擊戰。如果說,倭馬亞王朝是阿拉伯王朝的話,阿巴斯王朝則是披著阿拉伯外衣的波斯王朝。波斯人利用阿拉伯人的內訌,大搞反攻倒算。
經過幾輪殘酷內戰,奈斯爾手中已經沒了可用之兵,雖然他一再向哈裏發麥爾旺求助,卻一無所獲,卡赫塔巴一路暢通無阻,連下尼沙普爾、剌夷等名城重鎮。
之後卡赫塔巴率領並·波悉林麾下這支剛剛組建沒多久的唿羅珊軍隊一直推進到哈馬丹附近的尼哈旺德,才遇到足夠堅強的抵抗,忠於倭馬亞王朝的敘利亞軍隊抵抗了3個月,在得到卡赫塔巴保障他們生命的承諾之後,於749年6月開門投降。
108年之前,阿拉伯人在尼哈旺德粉碎了波斯人最後一次抵抗,現在波斯人終於報了一箭之仇。
747年阿巴斯革命正式爆發,也是阿拉伯帝國全麵內戰的一年,戰火從最東方的中亞,蔓延到最西的西班牙。中亞的戰事是並波悉林與哈裏斯、朱大衣、奈斯爾等人的混戰;伊拉克的主旋律是伊拉克總督與哈列哲派匪幫的戰鬥;敘利亞的戰事在麥爾旺二世與各地總督之間進行。
因此白衣大食哈裏發根本沒有能力派出兵力前來對抗阿拔斯黨的唿羅珊大軍,但他們也不是什麽都不做。在這個時候,他截獲一封阿拔斯地下*黨的密信,然後根據這封信派人去往阿拔斯黨人總部,將他們的頭領第7任伊瑪目易卜拉欣抓獲了。易卜拉欣被捕之前,指定弟弟阿布·阿拔斯做繼承人,帶上阿拔斯家族的族人逃亡伊拉克。
阿布·阿拔斯和曼蘇爾等阿拔斯親族來到庫法,投奔阿拔斯黨第二功臣阿布-薩拉麥。庫法是伊拉克行省的首府,被阿拔斯地下*黨頭目,並·波悉林的頂頭上司阿布-薩拉麥發動當地民眾起義奪得占領。
這個時候並·波悉林麾下第一大將卡赫塔巴率領唿羅珊軍隊在與倭馬亞軍隊的戰鬥中陣亡,他的兒子哈桑帶著軍隊也來到庫法。哈桑的父親卡赫塔巴是阿布-薩拉麥的老下級,是阿布-薩拉麥看並·波悉林在唿羅珊打不開局麵派卡赫塔巴前往唿羅珊協助他的。同時哈桑現任頂頭上司並·波悉林又是阿布-薩拉麥的嶽飛釋放的奴隸,而且並·波悉林在名義上也是阿布-薩拉麥的下屬;阿拔斯地下*黨的幾乎所有工作都是阿布-薩拉麥和他嶽父主持的。
阿布-薩拉麥將阿布·阿拔斯和曼蘇爾藏了起來,秘密派人與阿裏的嫡係後裔,頂級學者薩迪格聯係,請他來庫法即位哈裏發。但薩迪格死活不肯來,最後阿拔斯在庫法的消息再也隱藏不住,他被人認出,擁立為哈裏發。
阿布·阿拔斯痛恨阿布-薩拉麥不讓自己做哈裏發,從此決心除掉他,隻是眼下,倭馬亞哈裏發麥爾旺還活著,大敵當前,不是內訌的時候。同時阿布·阿拔斯也十分忌憚薩迪格比他高貴許多的血統和無與倫比的聲望,阿裏家族成了阿巴斯黨的頭號大敵,雙方反目成仇隻是遲早問題。
緊接著沒多久,被捕的阿布·阿拔斯易卜拉欣在獄中去世,有跡象表明他是被他弟弟阿布·阿拔斯派人毒死的。
戰爭還沒結束,初具規模的黑衣大食繼續西征敘利亞。
隨著唿羅珊軍隊步步逼近,坐鎮兩河上遊哈蘭的麥爾旺想不管都不行了,雙方必須決一雌雄。他暫時與敘利亞軍隊搭成和解共同對抗阿拔斯黨的唿羅珊軍隊。敘利亞人固然討厭麥爾旺,但也不喜歡阿巴斯黨人。
在另一邊,讓誰做這支唿羅珊軍隊的統帥是個擺在阿拔斯麵前的難題。這支遠征原來的統帥卡赫塔巴戰死,他的兒子太年輕,資曆淺;阿布-薩拉麥試圖擁立別人為哈裏發,讓他領軍隻會加深他的威望,更加不行;唿羅珊軍真正的統帥並·波悉林又在遙遠的木鹿。
這時,阿布·阿拔斯的叔叔阿卜杜拉毛遂自薦,願意領軍。阿拔斯對他說“去吧,真主保佑你。”754年阿拔斯去世,阿卜杜拉就以這句話為依據,說當年哈裏發任命自己做繼承人,與阿阿拔斯的弟弟曼蘇爾打內戰。
另一方白衣大食末代哈裏發麥爾旺禦駕親征,雙方在大薩卜河附近決戰,此戰白衣大食先勝後敗,本來結局難定,但麥爾見勢不妙,從浮橋渡過大薩卜河逃到河西,為了阻止阿軍追擊,斬斷浮橋。結果導致白衣大食軍頃刻全軍崩潰,浮橋又被斬斷,隻能泅渡,結果,被淹死的比死在戰場上的還多。
為了表彰有功將士,哈裏發下令,每個參戰者,賞賜500第爾汗銀幣,月薪增加到80第爾汗,從此形成慣例,阿拔斯哈裏發國(黑衣大食)的步兵年薪960第爾汗,騎兵加倍。勝利者、皇叔阿卜杜拉受封為敘利亞總督,全麵負責伊拉克以西的軍政,眼下的主要工作是追殺麥爾旺,防止他死灰複燃。
失敗的麥爾旺向西逃竄,由於阿卜杜拉乘勝窮追,首都哈蘭、大馬士革都不能久留,手下的人越來越少,逃到埃及的時候,已經眾叛親離。之後阿卜杜拉更是將倭馬亞家族成員盡數殺死,隻有一人希沙木哈裏發的孫子---阿卜杜拉赫曼-伊本-穆阿威葉-伊本-希沙木,戲劇性地逃亡到西班牙,在安達盧西亞成功地建立了新的、輝煌的後倭馬亞王朝。
活人挨刀,死鬼們的屍體也要清算,大馬士革、肯奈斯林和其他地方的哈裏發陵墓,都被阿卜杜拉發掘和淩辱。蘇萊曼的屍體,從達比格發掘出來;希沙木的屍體,從魯薩法的陵墓中刨出來,還未腐爛,被打八十皮鞭後,焚化成灰,拋撒在地上;隻有對波斯人實行過德政的歐麥爾二世的陵墓,沒有遭受淩辱。
波斯人對阿拉伯人的反攻倒算可見一斑。
至此白衣大食的威脅徹底解除,下麵要做的是清除內患,企圖擁立阿裏正宗後裔薩迪格的大宰相阿布-薩拉麥必須被解決。但要殺死阿布-薩拉麥必須探尋東方之王並·波悉林的態度和想法,因為阿拔斯黨的軍隊都是並·波悉林一手組建起來的。
阿拔斯哈裏發於是讓他的弟弟曼蘇爾前往唿羅珊,曼蘇爾忐忑不安的踏上東去之路,這是他首次去中亞。到了剌夷(德黑蘭附近),就進入了並波悉林的地盤,曼蘇爾失去了人生自由,被一路護送(押送)到木鹿,冷落他三天後,第四天兩人才見麵。
曼蘇爾講述了阿布-薩拉麥的所作所為,要並波悉林表態。並波悉林顯然經過深思熟慮,痛快的同意殺死阿布-薩拉麥,為了表示對哈裏發兄弟的忠心,派出人與曼蘇爾迴庫法,在阿布-薩拉麥下朝的路上將其刺殺。
並·波悉林確實是個梟雄,為了權勢富貴,毫不猶豫地殺死自己的恩人,同時也是自己名義上的頂頭上司。但他卻漏算了一點,阿拔斯、曼蘇爾如此對待功臣,自己的功勞更大,威脅更大,難道不同意是阿拔斯兄弟的眼中釘麽。五年後,並·波悉林幫曼蘇爾打敗他的競爭對手後,被曼蘇爾暗算抓捕,曆數並·波悉林殺害害革命元老的罪狀(主要就是殺害阿布-薩拉麥),將其虐殺。當真是一報還一報。
阿布-薩拉麥是阿巴斯黨的首席元老,在他被殺之前,阿巴斯朝的地盤分為三大塊:剌夷和剌夷以東,完全聽命於並波悉林;剌夷以西到麥爾旺的首都哈蘭,包括半個伊朗、大部分伊拉克,歸阿布-薩拉麥,哈蘭和哈蘭以西,屬於薩卜戰役的勝利者——皇叔阿卜杜拉。
阿布-薩拉麥死後,他的伊朗、伊拉克地盤貌似可以由阿巴斯朝廷接管了,哈裏發阿布·阿拔斯派另一位皇叔去伊朗西南部的法爾斯做總督,他這樣做其實是為了試探並·波悉林。
阿布-薩拉麥活著的時候,法爾斯由阿布-薩拉麥的黨徒控製,阿布-薩拉麥被並波悉林派去的殺手刺死,並波悉林也老實不客氣的派人趕走阿布-薩拉麥派去的總督,於是,並波悉林控製的疆域,東起錫爾河,西至紮格羅斯山脈,大致以現代兩伊邊界為界,與阿巴斯朝廷直轄地域相鄰。
這個時候法爾斯已經有一位並·波悉林派去的總督,現在這位並波悉林派去的總督很為難,因為,並波悉林明確指令他,任何沒有並波悉林授權來做法爾斯總督的人,都得被斬首。按並·波悉林的命令,必須砍皇叔的腦袋,但如果這麽做,就是公開造反。
這位總督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強迫皇叔發誓,約法三章:第一,皇叔不許登上講壇帶領信眾布道;第二,和平時期不許攜帶武器;第三,不得管理日常事務。總之,皇叔與軍政教三大權無關,隻有總督的空頭銜。
對並波悉林如此明目張膽的擴張活動,阿布·阿拔斯、曼蘇爾兄弟十分不安。
並波悉林年紀不大,卻心機極深,雖然最初隻是傳教士,幾年曆練下來,成長為軍政雙棲明星,伊朗東部、中亞隻知並波悉林,不知哈裏發。
除此之外,並波悉林是前任阿巴斯黨黨魁、現任哈裏發的哥哥——易卜拉欣的親信、嫡係,是易卜拉欣一手把並波悉林從一個卑微的奴隸,提拔為東方之王的。而易卜拉欣被捕、死亡都蹊蹺離奇,從受益者的角度分析,阿布·阿拔斯應該對此事負責,萬一並波悉林打著為易卜拉欣複仇的旗號起兵,也不是鬧著玩的。
為了摸清並波悉林到底是何居心,阿布·阿拔斯讓他弟弟曼蘇爾再去一趟木鹿,隻帶30個隨從。
並波悉林方麵負責接待工作的,是當年唿羅珊地下|黨首席元老蘇萊曼,此人的資格比並·波悉林還要老,但隻負責帶領信徒做禮拜。蘇萊曼看出阿拔斯兄弟對並·波悉林的不放心,主動和曼蘇爾的一個隨從打招唿,說:“朋友,我們希望你們能完成任務,如果需要,隨時來找我,我樂於效力。
蘇萊曼和這個隨從交往的消息很快走漏,唿羅珊是並波悉林的地盤,找個借口殺個人如同踩死一隻螞蟻,這個隨從為了自保,搶先一步向並波悉林透露蘇萊曼與自己的談話內容。於是並·波悉林下令將蘇萊曼處死,然後放曼蘇爾迴伊拉克。
曼蘇爾迴來就對哈裏發阿布·阿拔斯說:“如果你讓並·波悉林活著,你就啥都不是,他可以做任何任何他想做的事。”
阿布·阿拔斯說:“你別說了,這件事交給你了。”阿布·阿拔斯的健康狀況顯然不佳,即位之初就任命曼蘇爾為繼承人,把剪除並·波悉林的工作交給曼蘇爾。
4、中亞動亂、怛羅斯之戰
前文說過,阿拔斯王朝在最初的時候其實就是披著阿拉伯外衣的波斯王朝,並·波悉林麾下第一大將卡赫塔巴公開鼓動唿羅珊的波斯人反對和屠殺阿拉伯人。“這片土地本來屬於你們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現在真主的偉力和光榮與你們同在,權力已經離開了阿拉伯人……真主讓你們戰勝阿拉伯人,你們將戰勝和屠殺他們。”皇叔阿卜杜拉統帥的唿羅珊軍隊在敘利亞大肆屠殺阿拉伯人,挖墳掘墓,反攻倒算。
阿拔斯王朝是個波斯色彩很濃的王朝,阿拉伯人失去了前朝的崇高地位,成為帝國諸多民族之一,地位大不如前。
希提在《阿拉伯通史》用了一大段酸楚的文字,講述了這種阿巴斯朝的變化:
【波斯邊境上的庫法城已經變成新的首都,唿羅珊人已經變成了哈裏發的護衛。波斯人占據了政府中最重要的職位,從哈裏發帝國各民族人民中選拔出來的官員,代替了原來的阿拉比亞貴族。舊的阿拉比亞穆斯林與新的外族穆斯林,互相聯合,逐漸融合起來。阿拉比亞民族主義覆滅了……】
於是在河中的阿拉伯人不幹了,有一名叫做沙裏克的阿拉伯人,是一個什葉派分子,曾參加過反對倭馬亞朝的運動,但也不同意阿拔斯族任哈裏發。所以他提出的口號是:“我們為反對倭馬亞朝進行了鬥爭,流血犧牲,並不是要臣服於阿拔斯朝!”
當時他奉命駐守在昭武九國安國都城布哈拉,也就是捕喝城。在750年夏天,他聯係了一些什葉派阿拉伯人,在捕喝城豎起反旗造反了。很短時間就聚集了三萬人之眾,其中少部分是職業軍隊,大多數都是原來白衣大食時代的民兵。
這完全就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矛盾的爆發,於是駐紮木鹿的並·波悉林派遣大將齊亞德率領一萬唿羅珊宗教戰士軍前往鎮壓。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沙裏克麾下這三萬臨時拚湊起來的“烏合之眾”卻有著十分強悍的戰鬥力,他們在捕喝城外設伏,一戰就殲滅了齊雅德麾下一萬唿羅珊官軍,齊雅德僅以身免,隻身逃往安**隊那裏尋求庇護。
安國和其他昭武九國這時候的態度是全力支持並·波悉林和齊雅德的。原因非常簡單,前文我們一直有說阿拉伯帝國擴張過快,白衣大食依靠武力,非常殘暴的統治被征服地區的民眾。
河中昭武九國的粟特人同樣被白衣大食阿拉伯人掠奪,壓迫了幾十年。他們被這些阿拉伯人趕出捕喝城,隻能在城外築堡居住,他們的田地,他們的一切都被阿拉伯人強占,還要負責阿拉伯人所有的需求,同時每年還要負擔沉重的稅賦。所以這些昭武九國粟特人無比仇視阿拉伯人,而波斯人在這之前跟他們一樣被阿拉伯人奴役,波斯人和昭武九國都信仰祆教,並且語音還非常相近,所以這些昭武九國人對波斯人(唿羅珊人)充滿了好感。
於是昭武九國主動幫助黑衣大食平亂,安國出兵一萬,米國出兵一萬,同時並·波悉林再次派唿羅珊大軍前來平叛,安國國王是地頭蛇,他到周圍的村莊活動,使亂黨得不到糧食和飼料,成功切斷了沙裏克軍的的給養。三萬反叛軍堅持了三十七日之後不得不突圍,結果在在若康達沙裏克被齊雅德追上擊斃。
沙裏克一死,亂軍群龍無首,很快被平息下去。為報複當地居民,阿拔斯軍占領捕喝城後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大部分居民被殺害,沒有死於刀下的人都被吊死在城門上。勝利者最後縱火焚城,據說大火一直燃燒了3天。之後齊雅德繼續率軍前往花剌子模平叛。
不久之後又出變故,齊雅德從花剌子模平亂迴到捕喝城的時候,把安國國王屈底波(三十多年前安國被反對白衣大食的突厥人占領,唿羅珊總督屈底波趕跑了這夥突厥人,扶植原來的安國王室篤薩波提為國王,篤薩波提為感謝屈底波,就把兒子改名也叫屈底波)殺了。
齊雅德殺安國國王的原因有很多種,有說是屈底波背離了胡大而被處死,也有說是他曾偷偷給唐朝寫信請求討伐黑衣大食被發現而被殺死。這裏我傾向第二種說法,因為第一種說法完全是扯淡嘛,在這個時期,昭武九國的所有國王本來就是信奉祆教而不信奉胡大的,這個理由根本說不通。
而第二種說法是有可能的,因為齊雅德在獲勝之後的殘暴行為,或者因為屈底波看清了唿羅珊人其實比阿拉伯人好不到哪裏去,感覺自己趕跑了一隻狼,來了一隻虎,向唐朝求援是可能的。不過也有可能就是沒有任何原因,齊雅德或者並·波悉林認為昭武九國這麽多軍力不利於他們統治河中,或者幹脆就是為了立威,為了搶劫。
總之,齊雅德從花剌子模一迴來,就直接殺死了安國國王。這一舉動立刻在河中昭武九國掀起了軒然大波,脾氣暴躁生性好戰的昭武九國人頓時就不幹了。他們見識過這些唿羅珊宗教戰士的戰鬥力(之前齊雅德一萬正規軍被沙裏克打得全軍覆沒),以為對方不過如此。於是他們糾集數萬軍隊造反了。
但是唿羅珊戰士戰鬥力雖然菜,昭武九**隊戰爭卻是更菜,很快齊雅德就率領一萬多唿羅珊騎兵將數倍於己的昭武九**隊打得一敗再敗。繼安國國王被殺之後,米國、史國國王也被殺死,數百昭武九國德赫幹被處死,唿羅珊軍隊在河中到處屠城……
強調一點,這些事情都發生在750年七月之後,而高仙芝屠石國是發生在750年二月或者三月。
再說一下戰鬥力的問題。冷兵器時代如果正麵無任何技巧硬剛,那邊會贏?一支軍隊的戰鬥怎麽判斷呢?
我認為,主要要看三條:1,軍隊的士兵是是否有善戰的傳統;2,士兵是否足夠的訓練和作戰經驗,紀律性和組織性怎麽樣;3,士兵的士氣、鬥誌、作戰時的氣勢。
波斯人有數千年的戰鬥史,本就是個善戰的民族,這些唿羅珊士兵雖然剛剛放下鋤頭不久,戰鬥經驗欠缺。但善戰的因子天生就有,加上皈依胡大之後狂熱的宗教信仰,讓他們悍不畏死,打起仗來非常瘋狂。所以這支成立不久的唿羅珊軍隊打敗了士氣低迷的,氣勢全無的白衣大食主力。
那為什麽他們又打不過再河中造反的白衣大食民兵呢?因為阿拉伯人同樣善戰,並且這些民兵都是有十幾年作戰經驗的老兵,這一點遠勝唿羅珊軍隊。重要的是這個時候他們被唿羅珊人逼到了絕境,造反是為了生存而戰,比起之前的白衣大食官軍士氣低迷,氣勢全無的弱點來,他們現在的士氣和鬥誌一點也不比唿羅珊軍隊差。所以唿羅珊正規軍打不過臨時組織起來的這支民兵很應該。
那為什麽昭武九**隊戰鬥力這麽差呢?因為他們這三條一條都不占。他們的祖先被匈奴人打敗於是逃到河中,之後他們安息國打敗,然後臣服安息國,後來又在東漢和匈奴兩邊騎牆,再後來他們被薩珊波斯打敗,再被突厥打敗,再被唐朝打敗,再被白衣大食打敗……他們是被奴役慣了,做慣了奴才的,骨子就沒有善戰的因子。這是一點,第二點就更沒有了,不打勝仗如何有經驗;至於第三點,他們也沒有,他們的骨子就是色厲內荏,因為上千年來被打臉打多了,所以他們在私下裏在與自己差不多的人麵前,就像阿q和小d一樣,脾氣非常火爆,一見麵就要爭吵打架。他們在平時看上去驍勇無比,極其好戰,但骨子卻是非常怯弱,一旦意識到對方比自己強大,一打被打痛,立刻就會瞬間奔潰。
所以昭武九**隊的戰鬥力就是渣渣中的渣渣!
所以一萬多的唿羅珊軍隊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數倍於己的昭武九國殺得大敗,河中很快平定下來。這時,差不多已經到了750年的年末,半年多以後就是怛羅斯之戰。三萬安西聯軍對戰十多萬唿羅珊聯軍。因為前麵說的這三點原因,真正的百戰精銳同樣打得這支唿羅珊軍大敗,殺死對方七萬多人,安西軍損失微乎其微。最後葛邏祿突然反水,安西軍腹背受敵,一下大亂,最終慘敗收場。
同時黑衣大食被安西的戰力震撼,雖然打贏,但沒過多久立刻遣使來唐朝求和……之後唐朝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盛世被腰斬,一蹶不振。
;
一、阿拉伯帝國、白衣大食、薩珊波斯之間的淵源
要知道黑衣大食是怎麽迴事,首先得先簡單介紹一下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和白衣大食。
一切還要從公元七世紀初期當時世界上三大強國說起,這三大強國分別是中國、薩珊波斯和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阿拉伯人興起之前,波斯人一直是西亞,中亞這一帶地區的絕對霸主,有著極其強盛和輝煌的曆史。在公元一千年跟埃及打的是波斯人;後來希臘興起,跟希臘爭鬥不休的也是波斯人;後來羅馬興起跟羅馬打個不停的還是波斯人。反正這群波斯人除了沒跟中國打,在公元一千多年前到公元六百三十年這一千多年,他們跟西方所有興起政權打了遍,而且都是扮演進攻壓製的角色(當然亞曆山大馬其頓除外,那一次他們是防守方,而且被打亡國了)。
在公元628年之前,薩珊波斯幾乎是一直壓著拜占庭打。為了徹底擊敗拜占庭,他們在公元572年占領了阿拉伯半島的也門地區,以切斷中國到拜占庭的海上絲綢之路。這一行為不但打擊了拜占庭帝國的經濟,也給半島上依靠商業謀生的阿拉伯人經濟帶來了嚴重影響,使得大量阿拉伯商人失業,各種社會矛盾被激發,半島動蕩不安。於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不得不為了生存而奮起了。
於是從公元610開始,一個我們都知道名字的人開始在半島傳教,並在632左右基本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了一個以宗教為核心的穆斯林國家。
而這個時候拜占庭和薩珊波斯剛好鬥得兩敗俱傷。在621年的時候薩珊波斯大敗拜占庭,占領整個埃及,版圖和人口都達到頂點。然後擴張過快的結果是耗盡了本國的財力和經濟,不得不向民眾課以重稅,百姓怨聲四起。之後拜占庭抓住機會反擊成功,薩珊波斯最富庶的地區被戰火蹂躪,國王聲望受損,在628年被他兒子殺死。他兒子即位不到一年便逝世,又引發了內戰,薩珊王朝開始持續衰弱。
鬥爭的另一方拜占庭同樣也被打殘了,兩國長年受到戰爭虛耗,經濟衰退、稅項沉重、宗教紛爭、動亂不堪。這無疑給了剛剛興起的阿拉伯帝國可乘之機。從632年起,阿拉伯人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於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邊疆。他們不斷擴張,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封建軍事帝國。
阿拉伯帝國在公元637年在關鍵的卡迪西亞戰役以少勝多戰勝了波斯軍主力,圍攻薩珊波斯首都泰西封。圍城數年,末代波斯皇帝隻得棄城而逃。之後他試圖進行反攻,然而因為財政短缺和其他問題,一直不能組織起有效抵抗,於是一敗再敗。末代薩珊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逃到東唿羅珊,被一名磨坊工人刺殺,薩珊波斯宣告滅亡。他的兒子卑路斯逃到吐火羅,向唐朝求援。唐朝在吐火羅南部,成立波斯都督府,封卑路斯為波斯王,後卑路斯輾轉東逃來到長安,不久後死去。
卑路斯被唐朝封為波斯王的時候,阿拉伯帝國正處於倭馬亞王朝時期,也叫伍麥葉王朝,因衣服旗幟尚白,唐朝稱之為白衣大食。在白衣大食之前是四大哈裏發時代,也叫神權共和時代。也就是哈裏發不世襲,白衣大食之後,哈裏發之位開始世襲。
四大哈裏發第三任哈裏發出身倭馬亞家族,他的即位被以阿裏·伊本·艾比·塔裏卜為首,哈希姆家族中部分親阿裏派的人質疑,並組建起什葉派,與普遍承認第三任哈裏發的遜尼派相對立。穆斯林內部首次開始分裂,並一直分裂至今。之後第三任哈裏發被刺,阿裏即位為第四任哈裏發。但是以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為首的倭馬亞家族又拒不承認阿裏政權,於是雙方發生內戰,未分勝負,僵持不下。
之後阿裏也被刺殺,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裏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這就是白衣大食的來曆。
二、白衣大食統治的崩塌
前文說了,阿拉伯帝國趁著薩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國鬥得兩敗俱傷時迅速崛起,一時擴張得飛快。這時問題出現了,就是統治基礎問題。阿拉伯帝國以小博大,短時間就占領、統治了這樣廣大的一片領土,治下數千萬的人口,但是他們的統治基礎,阿拉伯人卻少的可憐。
所以最開始阿拉伯人仗著軍事的優勢,以非常殘暴的手段統治其征服領地,實行紅果果的種族壓迫製度。比如對待波斯人的問題,絕大多數波斯平民成為了阿拉伯人的奴隸,被阿拉伯人隨意屠殺。
波斯人被與驢和狗相提並論,毫無尊嚴。如果一個騎馬的波斯人見到步行的阿拉伯人,他必須立即下馬,把馬讓給阿拉伯人騎。在許多場合,波斯人不得與阿拉伯人並肩而立或並排行走。
除此之外,更以殘酷的手段鎮壓反抗者,比如以殘暴著稱的波斯總督哈查隻就曾血洗過庫法城,一次性屠殺12萬人。不止這些,他們還對波斯人進行宗教迫害,摧毀祆教祠,祆教神像等。不過據記載,白衣大食統治者曾經短暫鼓勵被征服地區的人們改信ysl教,但馬上就放棄了。因為這樣一來,白衣大食統治者就不能像原來那樣向對方征收沉重的賦稅,以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
因此這樣一來,白衣大食的統治基石是極其不牢靠的:第一,以極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第二,不得民心,極多數人被嚴重壓迫,內心怨恨不斷加劇;第三,教派衝突和反對者一直沒有停歇,到後期白衣大食內亂一直沒有停過;第四,可以說,白衣大食是靠造反立國的,強大的武力是他統治的基礎,但是這支武力卻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敘利亞人。
因為白衣大食是敘利亞總督以武力奪取哈裏發建立的,以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為首都。敘利亞軍隊就是白衣大食核心軍事力量,倭馬亞王朝的支柱。可是敘利亞其實也是被阿拉伯人征服的一個地區,在倭馬亞王朝時期雖然敘利亞人、敘利亞軍隊獲得了極高的地位和利益。所以一旦敘利亞軍隊失去這些地位和利益,白衣大食倒台也就指日可待了。
事實上,白衣大食就是從遷都開始,快速走向滅亡的。
公元744年是值得記住的一年,這一年白衣大食一下換了三任哈裏發。統治白衣大食十九年的倒數第五任哈裏發希沙姆在734年去世之後,倒數第四任哈裏發瓦利德二世(也有翻譯韋立德二世,walidii)即位。據《阿拉伯通史》記載,“韋立德二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浪子,據說他慣於在酒池中遊泳,他狂飲酒池裏的酒,以至能顯然看出酒的平麵下降。”
於是在他即位第二年,就被白衣大食倒數第三任哈裏發葉齊德三世憑借南人或也門人的武力篡位。但葉齊德三世在位不到半年就去世,據說是被刺殺,他的弟弟易卜拉欣接班,是為倒數第二任哈裏發。
至此在744這一年,一下出現了三位哈裏發。然而事情遠沒有結束,易卜拉欣在位還不到一個月,倭馬亞王朝的親王、哲齊賴總督麥爾旺就起兵造反,殺進大馬士革將他廢黜。麥爾旺自代為哈裏發,史稱麥爾旺二世(也有翻譯馬爾萬二世),他就是白衣大食末代哈裏發了。
鑒於自己得位不正,在敘利亞毫無根基,麥爾旺二世遷都到自己的老巢,哲齊賴的首府哈蘭。從此大馬士革失去首都地位,敘利亞敘利亞從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區,墮落為普通行省,遷都之舉招致敘利亞人的一致痛恨,叛亂此起彼伏,因此,麥爾旺從即位之日起,就忙於鎮壓敘利亞的動亂,直到阿巴斯軍隊殺過來。
可以說,白衣大食從這個時候就已經在實際上滅亡了。中央亂成這樣,哪有時間去管地方,所以各地行省的地方紛紛自立,幾十年積累的矛盾一下爆發,亂的程度不比中央差多少。白衣大食這時就像一個四處漏風的紙房子,隨便一個指頭就能推到。
三、唿羅珊的新舊三雄爭霸
1、老三雄爭霸
首先在唿羅珊地區發起動亂的是一個叫哈裏斯的人,他當時是駐紮在吐火羅地區。733年,中亞發生了大旱,中亞最重要的糧食供應地—澤拉夫善河流域還在突騎施汗國手中,導致白衣大食的唿羅珊發生糧荒。唿羅珊總督朱乃德,從中亞各地強行征糧,優先滿足首府--木鹿的需要。哈裏斯率眾鬧事,反對總督大人的征糧政策,朱乃德也不客氣,賞給他一頓鞭子吃。次年734年春,朱乃德去世,新總督還沒到任,一肚子怨氣的哈裏斯趁機在唿羅珊東郡---巴裏黑---豎起反旗。
他喊出的口號很高尚,認定倭馬亞的統治非法,鼓吹恢複穆聖時代的典章製度,恢複樸素、平等的穆斯林社團,打出穆聖曾經打出的、具有神秘和宗教色彩的黑旗等等,其實說白了就是想獲得權力和富貴。
當時很多人表示支持哈裏斯,因此他得以占據巴裏黑,吐火羅的土王也在哈裏斯身上下注,於是哈裏斯開始進攻唿羅珊首府木鹿城。但這家夥軍事能力明顯不行,他這一輩子就幾乎沒有打過勝仗,兩次進攻木鹿都被當時的唿羅珊總督擊退。
不過哈裏斯雖然失敗,但對木鹿的威脅仍在,於是,白衣大食倒數第五任哈裏發希沙姆派遣伊拉克總督哈立德的弟弟阿薩德為新唿羅珊總督,並同時帶去兩萬敘利亞軍隊。
阿薩德和兩萬敘利亞軍援軍到來,唿羅珊的戰局立即扭轉,一下就將哈裏斯打得沒有一絲還手之力。哈裏斯節節敗退,於是像突騎施蘇祿可汗求助,在737年雙方聯軍與白衣大食唿羅珊官軍進行了一場決戰,蘇祿和哈裏斯再次打敗。蘇祿也因為這次失敗,損失大量本部軍隊,逃迴去沒多久就被部下害死。
在這場戰鬥中,阿薩德的大將、南人(阿拉伯半島南部人)朱大衣表現優異做了阿薩德的副手。但是阿薩德在第二年死去,原因是受他的哥哥伊拉克總督哈立德倒台的影響。而他哥哥的倒台是因為嚴重的貪汙**,比如說他的任內興修土木工程和排水工程,讓伊拉克地區繁榮起來。哈立德利用這些工程,盜用了公款1300萬第爾汗,而且還浪費了大約比這個數目多兩倍的公款。可見當時白衣大食統治階層的**有多嚴重。
接任阿薩德為唿羅珊總督的是原來的巴裏黑太守奈斯爾。他在738年一到任就開始打壓原來阿薩德的副手南人朱大衣。與此同時,他開始重新攻占曾經被突騎施奪去的河中昭武九國地區。重新占領捕喝城和薩末建城。昭武九國除了石國和寧遠國之外其他地區再次被大食人統治。因此在741年石國向唐朝上表請討大食,但唐玄宗沒有答應(因為那時唐朝忙著揍吐蕃和後突厥)。
不過在740年代,唿羅珊南人、北人的矛盾激化,彼此攻殺,奈斯爾根本控製不住。到了744年,倒數第三任哈裏發葉齊德三世憑借南人的武力成功篡位成為哈裏發。被壓抑數年的南人大受鼓舞,想擁立首領朱大衣為唿羅珊總督,但沒有成功,南人索性造反了。
眼看局勢惡化,奈斯爾腦子突然進水了,邀請流亡在河中的哈裏斯及其黨徒迴唿羅珊,製衡朱大衣,哈裏發葉齊德三世也赦免哈裏斯。由此唿羅珊老三雄爭霸局麵形成。
同一年(744),白衣大食末代哈裏發再次篡位,並遷都哲齊賴的首府哈蘭。唿羅珊總督奈斯爾承認麥爾旺的哈裏發地位,但他的屬下,來自敘利亞的軍隊卻多不承認麥爾旺。
另一邊,哈裏斯公開譴責麥爾旺,宣布他非法,加上他是北人,在身邊聚集了大批北人支持者,一舉超過南人朱大衣,成為奈斯爾總督最強大的對手(這裏說的北人,南人都是指阿拉伯人,從阿拉伯半島北部來的叫北人,南部來的叫南人)。
奈斯爾這才發現自己做了一件極其愚蠢的事,想花錢買平安,讓哈裏斯去河中昭武九國做總督,自己還送他30萬第爾汗路費。但請神容易送神難,哈裏斯當然不會這麽容易就被打發。於是雙方開始打起來了口水戰,各自進行戰爭準備。
在746年3月14日夜裏,奈斯爾與哈裏斯在木鹿城中混戰,打到次日早晨,哈裏斯失敗,逃出木鹿。
眼看哈裏斯失敗,唿羅珊三國演義中的第三方,南人領袖朱大衣坐不住了,與哈裏斯聯手反擊奈斯爾。
奈斯爾總督是個老人精,他打不過朱、哈聯軍,同時也看出他倆不是一路人,之前還有過深仇大恨,隻是為了對付自己臨時結盟。於是奈斯爾決定以退為進,退出木鹿,逃往唿羅珊西郡尼沙普爾。
果然,哈、朱聯軍占領木鹿城不久,就打作一團。746年4月25日,在朱大衣的南人、哈裏斯的北人戰鬥中,哈裏斯陣亡,屍體釘上十字架,距離他倆聯手趕走奈斯爾隻有1個月,南人控製了木鹿。
唿羅珊老三雄爭霸少了一霸。
2、並·波悉林的崛起,取代死去的哈裏斯,唿羅珊形成新三雄爭霸局麵
這裏要先介紹一下阿拔斯黨,也叫哈西姆教派,或者叫阿拔斯派是什葉派的分支之一。一直致力於陰謀推翻倭馬亞王朝,他們的頭領叫做伊瑪目,也就是領拜人(做祈禱時領頭做動作的)。
第6任伊瑪目穆罕默德派自己麾下得力幹將布凱爾前往唿羅珊傳教,布凱爾在那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742年的時候,布凱爾在庫法一次傳教活動中被捕(什葉派一直都是反對派),顯然倭馬亞地方官並沒把他當太大的事,把他和兩個商人監押在一起,兩個商人身邊還有個年輕的波斯奴隸伺候。
布凱爾施展如簧之舌,成功的將這兩個獄友忽悠入教。又發現那個波斯奴隸才智過人,要買下他,奴隸的主人說不用買,我把他送給你了,布凱爾堅持出錢,對方說你隨便出價,布凱爾以400個第爾汗銀幣購得他。這個年輕的波斯奴隸就是阿拔斯朝建立的首席功臣——並·波悉林。
沒多久,他們出獄之後布凱爾就將並·波悉林送給第6任伊瑪目的長子易卜拉欣做奴隸。在第二年(743),第6任伊瑪目去世,長子易卜拉欣就任第7任哈西姆派伊瑪目。說明一下,易卜拉欣就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第一任哈裏發阿布·阿拔斯和第二任哈裏發曼蘇爾的親哥哥。
745年,為阿拔斯黨的事業奮鬥一生的布凱爾,寫信給易卜拉欣,說自己行將就木,推薦自己的女婿阿布-薩拉麥承自己的地位。易卜拉欣同意,阿布-薩拉麥獲得嶽父的老部下承認和效忠,去往伊拉克庫法,組建地下政府,做伊拉克省委書記。
書接上文,在746年,哈裏斯被朱大衣殺死,南人控製了木鹿,總督奈斯爾逃往西郡尼沙普爾。就在這種亂局中,阿拔斯黨伊瑪目易卜拉欣看到了機會,派並波悉林去唿羅珊總領全局。易卜拉欣剛剛即位,此舉可能有扶植嫡係、壓製元老的考慮。
事實證明,並波悉林不負伊瑪目的厚望,成了革命的首席功臣。
阿拔斯黨人籌謀多年,以傳教為手段,不但獲得大量人才、人力,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財富。據記載,僅在745一年阿拔斯唿羅珊教團就向總部繳納了2萬第納爾金幣、20萬第爾汗銀幣,以及麝香等財物。在押送這批財貨的人中,有一位叫卡赫塔巴,他後來成為並波悉林帳下三大將之一。
並·波悉林到了唿羅珊以後,很快將工作做得有聲有色,積累了大量的聲望。這個時候,原唿羅珊總督奈斯爾得知哈裏斯已經被朱大衣殺死,朱大衣城了木鹿之主。為了表明自己的合法性,他火速趕迴唿羅珊,並數次反攻木鹿,但都遭到失敗。
這時唿羅珊新的三雄爭霸格局已經形成。原唿羅珊總督和南人造反|派朱大衣這兩雄為了爭奪木鹿,為了表明自己的合法性,打成了豬腦子。第三雄並·波悉林則在暗中不動聲色,招兵買馬。
這個時候歸附並波悉林的人看起來人多勢眾,本質上卻是烏合之眾。大多數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波斯農民(奴隸),另外還體現在騎兵與步兵的比例極度失衡。例如一夥來投者,有900步兵、4個騎兵;另一夥來投者,有1300步兵、16個騎兵。
而唿羅珊的職業軍隊或具備較強戰鬥力的民兵,正在木鹿城裏打內戰。如果這兩雄當時能夠正視並·波悉林一點,隻怕隨便一個指頭就能掃平並波悉林這夥烏合之眾。
於是並·波悉林開始耍手段了。他一方麵在營地周圍挖掘壕溝,做出守勢,力求自保;另一方麵並·波悉林開始麻痹另外兩方,他給奈斯爾寫信,尊稱對方為埃米爾,承認其正統地位,同時又寫信給雙方,聲稱不會幹預他們的混戰(意思是你們打吧,我看著)。
待到時機成熟,另兩方打得兩敗俱傷,自己的力量又得到了壯大,於是在747年,並波悉林給奈斯爾總督送去一封火藥味十足的挑戰書。
奈斯爾派出一隊騎兵,由自己的釋放奴隸率領,圍剿阿拔斯軍。並·波悉林沉穩迎戰,以少勝多,並俘虜了對方將領。並波悉林顯示出高超的政治手腕,熱情招待這個俘虜,釋放他迴木鹿。結果那人迴去,對並·波悉林和起義軍讚不絕口,這讓奈斯爾大為沮喪。
為了對抗並·波悉林,奈斯爾建議朱大衣聯合對付並波悉林,請朱大衣來談判,朱對奈斯爾有心理優勢,輕率的帶著100騎兵來奈斯爾的大營。原來被朱大衣打敗的北人造反|派哈裏斯餘黨這個時候已經歸順了奈斯爾。哈裏斯的兒子與朱大衣有殺父之仇,看到他隻帶100騎前來,於是私自帶領300騎迎擊,將朱大衣殺死。
奈斯爾見朱大衣已死,局勢無法改變,索性也不解釋,將朱大衣的屍體和一條魚釘上十字架,給被釘上十字架的哈裏斯報了仇。
南人也叫也門人,除了農業之外,還從事海運和漁業,而這兩個行當是北人不幹或不屑於幹的。北人經常嘲笑南人為水手、漁夫,朱大衣的屍體旁釘上一條魚,是對朱大衣和南人的公開侮辱。
可以說奈斯爾這個行為是再次腦子裏進了水,因為朱大衣和100騎兵雖戰死,部眾依然完整,朱大衣的兒子帶領所部投奔並波悉林。並·波悉林再次展示了高超的手腕,對朱大衣的兒子非常尊敬,要他給自己下令,然後忽悠他們率領部下繼續跟奈斯爾死磕。
朱、奈雙方繼續混戰,從木鹿城外打到城裏,從外城打到內城。748年1月27日,並波悉林率領阿巴斯黨進入木鹿城中的總督府,朱之子、奈斯爾的軍隊還在混戰。奈斯爾向並波悉林求和,後來得到並·波悉林要殺他消息成功逃跑。
奈斯爾逃走,朱大衣的2個兒子就成了累贅;並波悉林不動聲色,請一個外出攻城略地,密令手下將領將其處死;並波悉林則在同日將另一個殺死,徹底兼並了朱大衣的南人部眾,唿羅珊三巨頭隻剩下並波悉林碩果僅存。可憐這兩個單純孩子被這個十分尊敬他們的並·波悉林賣了還幫他數錢。
至此,新唿羅珊三雄爭霸,並·波悉林以高超的手腕(陰謀詭計)獲得了最終勝利,不費吹灰之力就消滅了其他兩雄。也可以說是並·波悉林領導波斯人趁阿拉伯人內訌的機會,消滅了唿羅珊當地的阿拉伯勢力。
3、黑衣大食的權力之爭
並波悉林又派卡赫塔巴率軍西進,追殺屢敗屢戰的奈斯爾。卡赫塔巴向沿途的波斯人/唿羅珊人發表演講:“這片土地本來屬於你們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現在胡大的偉力和光榮與你們同在,權力已經離開了阿拉伯人……胡大讓你們戰勝阿拉伯人,你們將戰勝和屠殺他們。”
卡赫塔巴的話表明,阿拔斯革命既是政治革命,也是宗教革命,還是波斯人對阿拉伯人的帝國反擊戰。如果說,倭馬亞王朝是阿拉伯王朝的話,阿巴斯王朝則是披著阿拉伯外衣的波斯王朝。波斯人利用阿拉伯人的內訌,大搞反攻倒算。
經過幾輪殘酷內戰,奈斯爾手中已經沒了可用之兵,雖然他一再向哈裏發麥爾旺求助,卻一無所獲,卡赫塔巴一路暢通無阻,連下尼沙普爾、剌夷等名城重鎮。
之後卡赫塔巴率領並·波悉林麾下這支剛剛組建沒多久的唿羅珊軍隊一直推進到哈馬丹附近的尼哈旺德,才遇到足夠堅強的抵抗,忠於倭馬亞王朝的敘利亞軍隊抵抗了3個月,在得到卡赫塔巴保障他們生命的承諾之後,於749年6月開門投降。
108年之前,阿拉伯人在尼哈旺德粉碎了波斯人最後一次抵抗,現在波斯人終於報了一箭之仇。
747年阿巴斯革命正式爆發,也是阿拉伯帝國全麵內戰的一年,戰火從最東方的中亞,蔓延到最西的西班牙。中亞的戰事是並波悉林與哈裏斯、朱大衣、奈斯爾等人的混戰;伊拉克的主旋律是伊拉克總督與哈列哲派匪幫的戰鬥;敘利亞的戰事在麥爾旺二世與各地總督之間進行。
因此白衣大食哈裏發根本沒有能力派出兵力前來對抗阿拔斯黨的唿羅珊大軍,但他們也不是什麽都不做。在這個時候,他截獲一封阿拔斯地下*黨的密信,然後根據這封信派人去往阿拔斯黨人總部,將他們的頭領第7任伊瑪目易卜拉欣抓獲了。易卜拉欣被捕之前,指定弟弟阿布·阿拔斯做繼承人,帶上阿拔斯家族的族人逃亡伊拉克。
阿布·阿拔斯和曼蘇爾等阿拔斯親族來到庫法,投奔阿拔斯黨第二功臣阿布-薩拉麥。庫法是伊拉克行省的首府,被阿拔斯地下*黨頭目,並·波悉林的頂頭上司阿布-薩拉麥發動當地民眾起義奪得占領。
這個時候並·波悉林麾下第一大將卡赫塔巴率領唿羅珊軍隊在與倭馬亞軍隊的戰鬥中陣亡,他的兒子哈桑帶著軍隊也來到庫法。哈桑的父親卡赫塔巴是阿布-薩拉麥的老下級,是阿布-薩拉麥看並·波悉林在唿羅珊打不開局麵派卡赫塔巴前往唿羅珊協助他的。同時哈桑現任頂頭上司並·波悉林又是阿布-薩拉麥的嶽飛釋放的奴隸,而且並·波悉林在名義上也是阿布-薩拉麥的下屬;阿拔斯地下*黨的幾乎所有工作都是阿布-薩拉麥和他嶽父主持的。
阿布-薩拉麥將阿布·阿拔斯和曼蘇爾藏了起來,秘密派人與阿裏的嫡係後裔,頂級學者薩迪格聯係,請他來庫法即位哈裏發。但薩迪格死活不肯來,最後阿拔斯在庫法的消息再也隱藏不住,他被人認出,擁立為哈裏發。
阿布·阿拔斯痛恨阿布-薩拉麥不讓自己做哈裏發,從此決心除掉他,隻是眼下,倭馬亞哈裏發麥爾旺還活著,大敵當前,不是內訌的時候。同時阿布·阿拔斯也十分忌憚薩迪格比他高貴許多的血統和無與倫比的聲望,阿裏家族成了阿巴斯黨的頭號大敵,雙方反目成仇隻是遲早問題。
緊接著沒多久,被捕的阿布·阿拔斯易卜拉欣在獄中去世,有跡象表明他是被他弟弟阿布·阿拔斯派人毒死的。
戰爭還沒結束,初具規模的黑衣大食繼續西征敘利亞。
隨著唿羅珊軍隊步步逼近,坐鎮兩河上遊哈蘭的麥爾旺想不管都不行了,雙方必須決一雌雄。他暫時與敘利亞軍隊搭成和解共同對抗阿拔斯黨的唿羅珊軍隊。敘利亞人固然討厭麥爾旺,但也不喜歡阿巴斯黨人。
在另一邊,讓誰做這支唿羅珊軍隊的統帥是個擺在阿拔斯麵前的難題。這支遠征原來的統帥卡赫塔巴戰死,他的兒子太年輕,資曆淺;阿布-薩拉麥試圖擁立別人為哈裏發,讓他領軍隻會加深他的威望,更加不行;唿羅珊軍真正的統帥並·波悉林又在遙遠的木鹿。
這時,阿布·阿拔斯的叔叔阿卜杜拉毛遂自薦,願意領軍。阿拔斯對他說“去吧,真主保佑你。”754年阿拔斯去世,阿卜杜拉就以這句話為依據,說當年哈裏發任命自己做繼承人,與阿阿拔斯的弟弟曼蘇爾打內戰。
另一方白衣大食末代哈裏發麥爾旺禦駕親征,雙方在大薩卜河附近決戰,此戰白衣大食先勝後敗,本來結局難定,但麥爾見勢不妙,從浮橋渡過大薩卜河逃到河西,為了阻止阿軍追擊,斬斷浮橋。結果導致白衣大食軍頃刻全軍崩潰,浮橋又被斬斷,隻能泅渡,結果,被淹死的比死在戰場上的還多。
為了表彰有功將士,哈裏發下令,每個參戰者,賞賜500第爾汗銀幣,月薪增加到80第爾汗,從此形成慣例,阿拔斯哈裏發國(黑衣大食)的步兵年薪960第爾汗,騎兵加倍。勝利者、皇叔阿卜杜拉受封為敘利亞總督,全麵負責伊拉克以西的軍政,眼下的主要工作是追殺麥爾旺,防止他死灰複燃。
失敗的麥爾旺向西逃竄,由於阿卜杜拉乘勝窮追,首都哈蘭、大馬士革都不能久留,手下的人越來越少,逃到埃及的時候,已經眾叛親離。之後阿卜杜拉更是將倭馬亞家族成員盡數殺死,隻有一人希沙木哈裏發的孫子---阿卜杜拉赫曼-伊本-穆阿威葉-伊本-希沙木,戲劇性地逃亡到西班牙,在安達盧西亞成功地建立了新的、輝煌的後倭馬亞王朝。
活人挨刀,死鬼們的屍體也要清算,大馬士革、肯奈斯林和其他地方的哈裏發陵墓,都被阿卜杜拉發掘和淩辱。蘇萊曼的屍體,從達比格發掘出來;希沙木的屍體,從魯薩法的陵墓中刨出來,還未腐爛,被打八十皮鞭後,焚化成灰,拋撒在地上;隻有對波斯人實行過德政的歐麥爾二世的陵墓,沒有遭受淩辱。
波斯人對阿拉伯人的反攻倒算可見一斑。
至此白衣大食的威脅徹底解除,下麵要做的是清除內患,企圖擁立阿裏正宗後裔薩迪格的大宰相阿布-薩拉麥必須被解決。但要殺死阿布-薩拉麥必須探尋東方之王並·波悉林的態度和想法,因為阿拔斯黨的軍隊都是並·波悉林一手組建起來的。
阿拔斯哈裏發於是讓他的弟弟曼蘇爾前往唿羅珊,曼蘇爾忐忑不安的踏上東去之路,這是他首次去中亞。到了剌夷(德黑蘭附近),就進入了並波悉林的地盤,曼蘇爾失去了人生自由,被一路護送(押送)到木鹿,冷落他三天後,第四天兩人才見麵。
曼蘇爾講述了阿布-薩拉麥的所作所為,要並波悉林表態。並波悉林顯然經過深思熟慮,痛快的同意殺死阿布-薩拉麥,為了表示對哈裏發兄弟的忠心,派出人與曼蘇爾迴庫法,在阿布-薩拉麥下朝的路上將其刺殺。
並·波悉林確實是個梟雄,為了權勢富貴,毫不猶豫地殺死自己的恩人,同時也是自己名義上的頂頭上司。但他卻漏算了一點,阿拔斯、曼蘇爾如此對待功臣,自己的功勞更大,威脅更大,難道不同意是阿拔斯兄弟的眼中釘麽。五年後,並·波悉林幫曼蘇爾打敗他的競爭對手後,被曼蘇爾暗算抓捕,曆數並·波悉林殺害害革命元老的罪狀(主要就是殺害阿布-薩拉麥),將其虐殺。當真是一報還一報。
阿布-薩拉麥是阿巴斯黨的首席元老,在他被殺之前,阿巴斯朝的地盤分為三大塊:剌夷和剌夷以東,完全聽命於並波悉林;剌夷以西到麥爾旺的首都哈蘭,包括半個伊朗、大部分伊拉克,歸阿布-薩拉麥,哈蘭和哈蘭以西,屬於薩卜戰役的勝利者——皇叔阿卜杜拉。
阿布-薩拉麥死後,他的伊朗、伊拉克地盤貌似可以由阿巴斯朝廷接管了,哈裏發阿布·阿拔斯派另一位皇叔去伊朗西南部的法爾斯做總督,他這樣做其實是為了試探並·波悉林。
阿布-薩拉麥活著的時候,法爾斯由阿布-薩拉麥的黨徒控製,阿布-薩拉麥被並波悉林派去的殺手刺死,並波悉林也老實不客氣的派人趕走阿布-薩拉麥派去的總督,於是,並波悉林控製的疆域,東起錫爾河,西至紮格羅斯山脈,大致以現代兩伊邊界為界,與阿巴斯朝廷直轄地域相鄰。
這個時候法爾斯已經有一位並·波悉林派去的總督,現在這位並波悉林派去的總督很為難,因為,並波悉林明確指令他,任何沒有並波悉林授權來做法爾斯總督的人,都得被斬首。按並·波悉林的命令,必須砍皇叔的腦袋,但如果這麽做,就是公開造反。
這位總督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強迫皇叔發誓,約法三章:第一,皇叔不許登上講壇帶領信眾布道;第二,和平時期不許攜帶武器;第三,不得管理日常事務。總之,皇叔與軍政教三大權無關,隻有總督的空頭銜。
對並波悉林如此明目張膽的擴張活動,阿布·阿拔斯、曼蘇爾兄弟十分不安。
並波悉林年紀不大,卻心機極深,雖然最初隻是傳教士,幾年曆練下來,成長為軍政雙棲明星,伊朗東部、中亞隻知並波悉林,不知哈裏發。
除此之外,並波悉林是前任阿巴斯黨黨魁、現任哈裏發的哥哥——易卜拉欣的親信、嫡係,是易卜拉欣一手把並波悉林從一個卑微的奴隸,提拔為東方之王的。而易卜拉欣被捕、死亡都蹊蹺離奇,從受益者的角度分析,阿布·阿拔斯應該對此事負責,萬一並波悉林打著為易卜拉欣複仇的旗號起兵,也不是鬧著玩的。
為了摸清並波悉林到底是何居心,阿布·阿拔斯讓他弟弟曼蘇爾再去一趟木鹿,隻帶30個隨從。
並波悉林方麵負責接待工作的,是當年唿羅珊地下|黨首席元老蘇萊曼,此人的資格比並·波悉林還要老,但隻負責帶領信徒做禮拜。蘇萊曼看出阿拔斯兄弟對並·波悉林的不放心,主動和曼蘇爾的一個隨從打招唿,說:“朋友,我們希望你們能完成任務,如果需要,隨時來找我,我樂於效力。
蘇萊曼和這個隨從交往的消息很快走漏,唿羅珊是並波悉林的地盤,找個借口殺個人如同踩死一隻螞蟻,這個隨從為了自保,搶先一步向並波悉林透露蘇萊曼與自己的談話內容。於是並·波悉林下令將蘇萊曼處死,然後放曼蘇爾迴伊拉克。
曼蘇爾迴來就對哈裏發阿布·阿拔斯說:“如果你讓並·波悉林活著,你就啥都不是,他可以做任何任何他想做的事。”
阿布·阿拔斯說:“你別說了,這件事交給你了。”阿布·阿拔斯的健康狀況顯然不佳,即位之初就任命曼蘇爾為繼承人,把剪除並·波悉林的工作交給曼蘇爾。
4、中亞動亂、怛羅斯之戰
前文說過,阿拔斯王朝在最初的時候其實就是披著阿拉伯外衣的波斯王朝,並·波悉林麾下第一大將卡赫塔巴公開鼓動唿羅珊的波斯人反對和屠殺阿拉伯人。“這片土地本來屬於你們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現在真主的偉力和光榮與你們同在,權力已經離開了阿拉伯人……真主讓你們戰勝阿拉伯人,你們將戰勝和屠殺他們。”皇叔阿卜杜拉統帥的唿羅珊軍隊在敘利亞大肆屠殺阿拉伯人,挖墳掘墓,反攻倒算。
阿拔斯王朝是個波斯色彩很濃的王朝,阿拉伯人失去了前朝的崇高地位,成為帝國諸多民族之一,地位大不如前。
希提在《阿拉伯通史》用了一大段酸楚的文字,講述了這種阿巴斯朝的變化:
【波斯邊境上的庫法城已經變成新的首都,唿羅珊人已經變成了哈裏發的護衛。波斯人占據了政府中最重要的職位,從哈裏發帝國各民族人民中選拔出來的官員,代替了原來的阿拉比亞貴族。舊的阿拉比亞穆斯林與新的外族穆斯林,互相聯合,逐漸融合起來。阿拉比亞民族主義覆滅了……】
於是在河中的阿拉伯人不幹了,有一名叫做沙裏克的阿拉伯人,是一個什葉派分子,曾參加過反對倭馬亞朝的運動,但也不同意阿拔斯族任哈裏發。所以他提出的口號是:“我們為反對倭馬亞朝進行了鬥爭,流血犧牲,並不是要臣服於阿拔斯朝!”
當時他奉命駐守在昭武九國安國都城布哈拉,也就是捕喝城。在750年夏天,他聯係了一些什葉派阿拉伯人,在捕喝城豎起反旗造反了。很短時間就聚集了三萬人之眾,其中少部分是職業軍隊,大多數都是原來白衣大食時代的民兵。
這完全就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矛盾的爆發,於是駐紮木鹿的並·波悉林派遣大將齊亞德率領一萬唿羅珊宗教戰士軍前往鎮壓。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沙裏克麾下這三萬臨時拚湊起來的“烏合之眾”卻有著十分強悍的戰鬥力,他們在捕喝城外設伏,一戰就殲滅了齊雅德麾下一萬唿羅珊官軍,齊雅德僅以身免,隻身逃往安**隊那裏尋求庇護。
安國和其他昭武九國這時候的態度是全力支持並·波悉林和齊雅德的。原因非常簡單,前文我們一直有說阿拉伯帝國擴張過快,白衣大食依靠武力,非常殘暴的統治被征服地區的民眾。
河中昭武九國的粟特人同樣被白衣大食阿拉伯人掠奪,壓迫了幾十年。他們被這些阿拉伯人趕出捕喝城,隻能在城外築堡居住,他們的田地,他們的一切都被阿拉伯人強占,還要負責阿拉伯人所有的需求,同時每年還要負擔沉重的稅賦。所以這些昭武九國粟特人無比仇視阿拉伯人,而波斯人在這之前跟他們一樣被阿拉伯人奴役,波斯人和昭武九國都信仰祆教,並且語音還非常相近,所以這些昭武九國人對波斯人(唿羅珊人)充滿了好感。
於是昭武九國主動幫助黑衣大食平亂,安國出兵一萬,米國出兵一萬,同時並·波悉林再次派唿羅珊大軍前來平叛,安國國王是地頭蛇,他到周圍的村莊活動,使亂黨得不到糧食和飼料,成功切斷了沙裏克軍的的給養。三萬反叛軍堅持了三十七日之後不得不突圍,結果在在若康達沙裏克被齊雅德追上擊斃。
沙裏克一死,亂軍群龍無首,很快被平息下去。為報複當地居民,阿拔斯軍占領捕喝城後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大部分居民被殺害,沒有死於刀下的人都被吊死在城門上。勝利者最後縱火焚城,據說大火一直燃燒了3天。之後齊雅德繼續率軍前往花剌子模平叛。
不久之後又出變故,齊雅德從花剌子模平亂迴到捕喝城的時候,把安國國王屈底波(三十多年前安國被反對白衣大食的突厥人占領,唿羅珊總督屈底波趕跑了這夥突厥人,扶植原來的安國王室篤薩波提為國王,篤薩波提為感謝屈底波,就把兒子改名也叫屈底波)殺了。
齊雅德殺安國國王的原因有很多種,有說是屈底波背離了胡大而被處死,也有說是他曾偷偷給唐朝寫信請求討伐黑衣大食被發現而被殺死。這裏我傾向第二種說法,因為第一種說法完全是扯淡嘛,在這個時期,昭武九國的所有國王本來就是信奉祆教而不信奉胡大的,這個理由根本說不通。
而第二種說法是有可能的,因為齊雅德在獲勝之後的殘暴行為,或者因為屈底波看清了唿羅珊人其實比阿拉伯人好不到哪裏去,感覺自己趕跑了一隻狼,來了一隻虎,向唐朝求援是可能的。不過也有可能就是沒有任何原因,齊雅德或者並·波悉林認為昭武九國這麽多軍力不利於他們統治河中,或者幹脆就是為了立威,為了搶劫。
總之,齊雅德從花剌子模一迴來,就直接殺死了安國國王。這一舉動立刻在河中昭武九國掀起了軒然大波,脾氣暴躁生性好戰的昭武九國人頓時就不幹了。他們見識過這些唿羅珊宗教戰士的戰鬥力(之前齊雅德一萬正規軍被沙裏克打得全軍覆沒),以為對方不過如此。於是他們糾集數萬軍隊造反了。
但是唿羅珊戰士戰鬥力雖然菜,昭武九**隊戰爭卻是更菜,很快齊雅德就率領一萬多唿羅珊騎兵將數倍於己的昭武九**隊打得一敗再敗。繼安國國王被殺之後,米國、史國國王也被殺死,數百昭武九國德赫幹被處死,唿羅珊軍隊在河中到處屠城……
強調一點,這些事情都發生在750年七月之後,而高仙芝屠石國是發生在750年二月或者三月。
再說一下戰鬥力的問題。冷兵器時代如果正麵無任何技巧硬剛,那邊會贏?一支軍隊的戰鬥怎麽判斷呢?
我認為,主要要看三條:1,軍隊的士兵是是否有善戰的傳統;2,士兵是否足夠的訓練和作戰經驗,紀律性和組織性怎麽樣;3,士兵的士氣、鬥誌、作戰時的氣勢。
波斯人有數千年的戰鬥史,本就是個善戰的民族,這些唿羅珊士兵雖然剛剛放下鋤頭不久,戰鬥經驗欠缺。但善戰的因子天生就有,加上皈依胡大之後狂熱的宗教信仰,讓他們悍不畏死,打起仗來非常瘋狂。所以這支成立不久的唿羅珊軍隊打敗了士氣低迷的,氣勢全無的白衣大食主力。
那為什麽他們又打不過再河中造反的白衣大食民兵呢?因為阿拉伯人同樣善戰,並且這些民兵都是有十幾年作戰經驗的老兵,這一點遠勝唿羅珊軍隊。重要的是這個時候他們被唿羅珊人逼到了絕境,造反是為了生存而戰,比起之前的白衣大食官軍士氣低迷,氣勢全無的弱點來,他們現在的士氣和鬥誌一點也不比唿羅珊軍隊差。所以唿羅珊正規軍打不過臨時組織起來的這支民兵很應該。
那為什麽昭武九**隊戰鬥力這麽差呢?因為他們這三條一條都不占。他們的祖先被匈奴人打敗於是逃到河中,之後他們安息國打敗,然後臣服安息國,後來又在東漢和匈奴兩邊騎牆,再後來他們被薩珊波斯打敗,再被突厥打敗,再被唐朝打敗,再被白衣大食打敗……他們是被奴役慣了,做慣了奴才的,骨子就沒有善戰的因子。這是一點,第二點就更沒有了,不打勝仗如何有經驗;至於第三點,他們也沒有,他們的骨子就是色厲內荏,因為上千年來被打臉打多了,所以他們在私下裏在與自己差不多的人麵前,就像阿q和小d一樣,脾氣非常火爆,一見麵就要爭吵打架。他們在平時看上去驍勇無比,極其好戰,但骨子卻是非常怯弱,一旦意識到對方比自己強大,一打被打痛,立刻就會瞬間奔潰。
所以昭武九**隊的戰鬥力就是渣渣中的渣渣!
所以一萬多的唿羅珊軍隊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數倍於己的昭武九國殺得大敗,河中很快平定下來。這時,差不多已經到了750年的年末,半年多以後就是怛羅斯之戰。三萬安西聯軍對戰十多萬唿羅珊聯軍。因為前麵說的這三點原因,真正的百戰精銳同樣打得這支唿羅珊軍大敗,殺死對方七萬多人,安西軍損失微乎其微。最後葛邏祿突然反水,安西軍腹背受敵,一下大亂,最終慘敗收場。
同時黑衣大食被安西的戰力震撼,雖然打贏,但沒過多久立刻遣使來唐朝求和……之後唐朝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盛世被腰斬,一蹶不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