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600公裏的三峽庫區,要摸清地質災害“家底”,絕非易事。經多年不間斷探查和監測,現已查明,三峽庫區地質災害主要是滑坡、崩岸和泥石流。

    伴隨著庫區20個縣市舊城拆遷和新城建設,現又出現一個較普遍但卻非常頭痛的地災難題——高邊坡。

    專家們把上述三大項視為三峽庫區“三害”。我呢,我把它稱作纏繞在庫區數千萬人心靈的永遠的痛。

    滑坡:猶如惡夢驚擾

    據統計,三峽庫區內共有各類崩塌,滑坡體2490處,其中屬受水庫蓄水影響的1627處,在移民遷建區的863處。

    這個數據看似平常,卻“平常”得有些嚇人。它告訴我們一個嚴酷的現實:600公裏庫區範圍內,平均0.24公裏即有一處滑坡崩塌隱患。

    誰聽到這個消息,誰坐不住。

    因為三峽工程建設緊鑼密鼓,庫區20個新縣城和140個新集鎮建設亦如火如荼。2001年7月,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湖北宜昌召開三峽移民暨對口支援工作會上鄭重宣布:中央從三峽基金中拿出40億元,專項用於治理影響三峽水庫135水位蓄水任務的各類地質災害。

    還記得震驚中外的新灘大滑坡嗎?那是1984年6月12日!

    新灘位於湖北秭歸縣西陵峽中段北岸。當天的大滑坡,滑體飛瀉入江,湧浪高懸,整個新灘古鎮頃刻間化為烏有。所幸監測人員恪盡職守,預報準確且疏散及時,該鎮457戶1371人全部安然無羌。

    還記得1995年的重大滑坡災害嗎?地點就在三峽庫區的巴東縣,而且是一年兩次……這兩次災害都上了央視“新聞聯播”,非但使省市領導震驚,連國務院總理李鵬也坐不住了,除打電話詢問實情,還於當年11月10日專程到滑坡現場視察。

    1995車6月10日清晨5時45分,巴東縣城居民絕大部分尚在睡夢之中,二道橋溝突然滑坡,淹埋11人,死亡5人,坍塌新建的平湖路60米,其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

    1995年10月29日,又是清晨5時左右,黃土坡青竹標小區發生嚴重滑坡:209國道200米公路坍塌向江麵推移近40米,形成約30000立方米的“江心洲”。據測算,此次滑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所幸早在此次滑坡前,地質大師崔政權頻頻發出警告並督促周邊單位及人員轉移,否則,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難以估量……

    三峽工程建設的10年,也是庫區新縣城建設最繁忙的10年。由於庫區沿江城鎮受淹,新城在規劃設計,尤其是在選址問題上頗費周折。挑來選去,一不小心,新址就可能選定在滑坡體上了。

    近幾年,庫區各縣在新城建設中,都遇到麻煩,有些還是大麻煩——

    巴東首批納入國家重點治理的地質災害項目31個,其中崩滑體就有20個,庫岸治理11.4公裏,總投資4億多元。現135水位線下的治理工程,雖己完成且通過國家驗收,但我覺得該縣處於古滑坡體地質位置,無論眼前還是長遠,都不可掉以輕心……

    巫山新縣城是就地後靠,“懸”在山坡上。山坡是有坡度比降的,要修路建房勢必要挖要填。這挖填之中,就出現了深層迴填土和高邊坡兩者之間如何穩固的大難題。這難題就是大麻煩,新縣城尚未最後完工,地基就出現了50多條裂縫,而且有些裂縫還是貫穿性的。為確保蓄水時不發生實大的險情和地質災害,巫山縣實行以縣領導包片,現場督查,晝夜抓緊趕工,難度最大的“玉皇閣”段,則采取“人盯人”非常手段……

    國家確定的首批治理任務,奉節縣135水位線下有18處滑坡和5段庫岸防護工程。整個治理工程分碎石土迴填、清方、堆石棱體建設,總方量約為500萬方。

    雲陽和開縣都是“重災區”,近幾年發生的滑坡災害十分嚴重。

    雲陽被國家納入首批治理的崩滑體、危岩、塌岸項目16個,總投資21943萬元。位於新縣城遷建區的項目點如老冠石滑坡體(a區)、寨壩滑坡體等竟有7處。

    開縣近年來已發生的較大地質災害有33起,其中滑坡18處,崩塌(危岩)4處,泥石流1處,地麵塌陷和不穩定斜坡10處。

    萬州天城草街子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難度甚大。該滑坡體位於萬州主城區北部邊緣,係新舊城區結合部,背靠天子城,前抵苧溪河及其支流長生河,東與興茂花園相鄰,西與集中社區為界。主要有草街子雙堰塘滑滑體、徐家院子滑坡體和半邊石滑坡體,滑體縱長約1600米,麵積甚大,居民約20000人。

    限於篇幅,就不再細說了。

    庫區20個縣市己納入國家首批治理的滑坡體,必須搶在2003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且要求通過驗收。這是死命令,絕對不能含糊的。倘若哪個縣誤了治理時機,其領導人定會受到嚴厲處罰——財產有價,人命關天!

    危岩:危言絕非聳聽

    你知道三峽庫區沿江兩岸岸線有多長嗎?

    平常我們習慣稱庫區長度為600公裏,這是指直線距離。而岸線,則是說的“高峽平湖”周長,它非但計算兩岸長度,還包括各大支溪壅水後形成的庫岸線。

    這個總長是5300多公裏。

    在這條庫岸線上,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的總長約440公裏,需要實施工程防護的岸線為139公裏。

    截止目前,國家計委已審批限下項目(投資少於3000萬)17個,總投資19383萬元,其中湖北省項目8個,投資7060萬元;重慶市項目9個,投資12323萬元。另外,國家計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對限上項目(投資大於3000萬元)可行性報告進行評估,它們是:

    巫山北門坡變形體;

    奉節白農庵滑坡體;

    雲陽寶塔滑坡體;

    涪陵烏江長江匯合口東岸滑坡體;

    萬州火車西站形體和萬州清泉路滑坡體;

    以上是庫區重點工程項目。而在庫區135水位線下需治理的崩,滑體項目即有21個,投資5190萬元,重點治理如下7項,它們是:

    石柱縣沿溪鄉張家壩滑坡;

    雲陽縣壁上掛燈滑坡;

    奉節嗖坪鄉新址藕塘滑坡;

    巫山秀峰寺滑坡;

    巫山雙龍鎮新址變形體;

    秭歸馬槽嶺滑坡;

    興山縣彭家槽滑坡。

    現在,我想介紹一下我所熟悉的三峽庫區重點庫岸危岩體——鏈子崖。

    提起這鏈子崖,就得交待一下背景。它是秭歸縣境內最大的危岩體,高數百米,體積大得驚人。倘若發生崩塌,其危岩體轟然垮入長江,後果肯定比1984年該地北岸的新灘大滑坡嚴重得多(新灘曆史上的名字叫青灘,就是因滑坡毀鎮,堵江斷航幾十年後緩慢發展起來新鎮,故曰新灘);上世紀70年代,該危岩體即向東西方向開裂張開,從長至下近百米。起初,人還可從頂部裂縫處跨過,爾後年複一年伸張,裂縫愈來愈大,形成了人人見縫色變的危險局麵。

    三峽工程上馬後,治理鏈子崖危岩體變得緊迫急切,國家有關部門投入巨資,工程專家多次調研後決定采用噴錨、岩體穿索加固、崖底灌漿等高科技手段,硬將巨大的v型裂縫緊緊鎖住。

    2003年6月1日,三峽水庫壅水,我有幸乘船專程考察“高峽平湖”庫岸地質災害治理情況。船近該危岩體時,我欣喜地斷定:非知情者莫能辨認出這兒曾是聳人聽聞的“定時炸彈”——鏈子崖也!

    邊坡:治理任務艱巨

    舊城拆遷,新城安在?

    如今你到庫區各縣,到處都可見高高坡上聳立著高高的樓房。客觀現實是,庫區移民新城遷建及公路等專業基礎設施複建,因受地域和地質條件影響,不得不實施大挖大填。在坡上挖,在溝裏填,就勢必形成高邊坡及基礎超深景象。當地居民心有餘悸搬進新居,很害怕自己腳底踩著的是顆“定時昨彈”。

    地質專家考察後承認:這種高邊坡及超深地層基礎,一邊硬一邊軟,最容易失衡,的確猶如“定時炸彈”。

    問題是,這“定時炸彈”若隻一顆或幾顆,倒好提防。可怕的是,竟有1428處之多!

    我不是故意誇大高邊坡地質危害,而是想麵對現實,唿籲庫區各級政府官員,盡快拿出治理方案和切實有效的保護措施,對新城高邊坡居民生命及財產負責!

    舉個巴東縣新城(應叫老新城)黃土坡的實例吧:

    選址黃土坡作新縣城,當初可不是鬧著玩的。

    作為三峽庫區8年移民試點率先開始新城建設的縣,黃土坡上10多萬平米的新型樓群,一度成為庫區新貌的典型代表,曾被媒體廣泛宣傳。

    在黃土坡建城,巴東人也並非胡來。

    眾所周知,規劃得有主管部門審批,設計方案有人審查把關,資金得有渠道。1979年某院對巴東新城的詳勘報告結論是:“以黃土坡作為建城新址是可取的”;而1982年的一份報告則斷定:黃土坡“可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地質依據”。

    有這樣的權威結論,巴東人能不信嗎?

    可嚴酷的大滑坡現實,打碎了巴東人的夢。

    辛辛苦苦幹了好些年,耗費了1.8億元巨資建設已初具規模的可愛的黃土坡,必須凍結一切投入,再擇新址,重建新區。

    令人難過而且可悲的是,要保住黃土坡上建築物安全,還得投入6000萬元巨資實施防護。還要在坡下1200米長的江岸實施支護工程,打造一道“銅牆鐵壁”。

    看——已建的巴東黃土坡新城如此,庫區許多更新的新城裏的高邊坡治理,工程艱巨,任重道遠啊!

    曆史遺“三痛”,利劍除“三害”!

    相信吧,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有庫區人民的不懈努力,徹底根治“高峽平湖”內地質災害的日子,為期不遠!

    (全文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紀之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峽纖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峽纖夫並收藏世紀之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