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常跑三峽庫區的,在狹長水庫600裏坡岸上的一座座城鎮裏,曾到過諸多小型企業考察,既了解廠長經理們的憂慮,也理解和體諒工人們的怨尤和苦衷。在這些企業裏,廠長經理經常挨罵受氣,因為他們奮鬥著努力著依舊不能確保按時給工人們發放工資;工人們以血肉之軀天天頂著幹活,卻不能逐月甚至按季領迴自己的應得勞動報酬,誰能過上安穩日子睡上安穩覺呢?

    唇亡齒寒:怎一個愁字了得?

    在秭歸,我曾慕名去過橙汁廠和酒廠。

    橙汁廠在80年代風光過好幾年,員工人數多時達到過千人,一度被認定為排名第一的利稅大戶,秭歸乃臍橙之鄉,搞果品深加工應該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沒想到竟垮了;

    酒廠冠以屈原名號,其實也是徒有其表,始終未能上規模,更沒弄出一瓶好酒。

    巴東縣呢,過去象樣點的企業隻有水泥廠。可辦著辦著便資不抵債,在企業嚴重虧損的無奈情況下被迫拍賣;近幾年刮旅遊風,巴東搗騰出一種打“三峽”牌的酒,酒廠在著名的“野三關”,廠長掛上縣委常委的頭衍,酒呢,似也曾風光一時,可現如今,連近在咫尺的宜昌人也很少喝它了。

    巫山縣,過去搞移民試點時,其煙廠曾作為工礦企業移民安置試點單位,為安置移民作過“貢獻”。曾幾何時,該廠廠長也曾榮耀地宣稱一年生產多少多少萬箱,如何走南闖北,煙“香”得供不應求。可後來呢?後來雖沒人瞎吹了,但這個廠確實安置了100多移民,僅此一舉也夠縣領導在北京來這兒考察視察的首長們麵前表功了。好在首長們聽匯報慣了,安置了多少移民是要受表揚的,而安置的結果及被安置者後來的命運誰個關心?

    奉節縣乃三峽門戶,是旅遊較“熱”的地方。近年我跑那裏,關注的並非旅遊,而是企業搬遷和移民。有好幾次,我都撞上數百名企業員工在縣政府“討飯”,攪得縣政府無法正常辦公,縣長出不了辦公室、吃不上飯、睡不成覺。

    萬州市僅街市就要淹沒掉三分之一,小型企業多,情況更複雜。撇開城市居民搬遷這個沉重話題,單單理出小型企業狀況調查報告就頗費周折。

    據調查,按照三峽工程庫175米正常蓄水位標準,庫區受淹工礦企業總共有1599家(含商貿運輸企業215家)。除6家為大型企業、26家為中型企業外,其餘1567家均係小型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8%;按移民補償靜態資金計算:200萬元以下企業為1156家,占72%;100萬元以下企業為784家,占48.3%.庫區小型企業的共同特點是:所有製結構單一,產品結構雷同,如小水泥、小化肥、小磚廠、小酒廠、小機械加工廠等;絕大多數企業管理落後、設備陳舊且汙染環境,產品無競爭力,長期虧損,平均資產負債率達113%.

    現實是嚴酷的,庫區受淹企業將如何生存呢?

    江水上漲,企業搬遷是必然。

    可往哪裏搬呢?搬到新地方後又怎麽辦呢?這裏的破爛機械一拆一搬,折騰後還能用嗎?即使能派上用場,可依舊重複生產那些賣不出去的產品嗎?

    ——政府和職能部門的官員們在思考,廠長經理們在思考,老百姓也在思考著、憧憬著……

    “關停並轉”,千家企業走向末路

    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已是第9個年頭了。

    伴隨著工程施工,庫區受淹企業也在謀劃著未來,探索著如何搬遷和發展之路。1999年前的數年間,庫區各級政府本著中央給予的“技改遷建”政策,花氣力選擇合適的企業“試點”,實施個案調查和全過程跟蹤服務,取得了一些成效,應該說功不可沒。但問題是:“個案”畢竟隻是個別例案,它往往是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產品相對較有銷路且資可抵債、入能敷出的當地最優企業。換句話說,這樣的“成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因為它不能推廣。眾多小型企業設備陳舊老化,實施技術改造投入大量資金後,依舊隻能生產原先那些產品,產生新的積壓,形成新的浪費。錢花了,廠子狀況依舊,效益從何而來?員工利益國家利益從何談起?

    鑒於此,1999年5月,國務院調整了三峽庫區移民安置政策和受淹工礦企業遷建改策,即我們通常說的“兩個調整”。

    庫區受淹工礦企業廠遷建政策由“技改遷建”變為“結構調整”,其含義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企業組織結構、所有製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上,不搞原樣搬遷、重複建設;對汙染嚴重、產品無市場和資不抵債的國有或集體搬遷企業,堅決實施破產或關閉;對產品有市場、資產質量好且領導班子強的搬遷企業,則通過與全國各名優對口支援企業合作或合資,進行組合搬遷。

    為鼓勵和調動庫區搬遷工礦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國家專門製定了一係列優惠政策。客觀地說,每一項優惠政策均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將非常有利於庫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重慶市把工礦企業結構調整的“試驗田”選在了奉節。

    奉節搬遷工礦企業共有114家,原規劃組合搬遷為72家。重新修訂規劃後,準備破產、關閉67家,而相對較好的57家,打算合並為20家與對口支援名優企業“聯姻”。國務院有關領導得知該縣情況後,認為調整力度還不夠。為此,湖北省、重慶市再次修訂規劃,擬將庫區1599家企業破產、關閉1012家,抹去總數的63.3%;保留的587家,合並重組為406家。

    這不是數字遊戲,更不是鬧著玩的。嚴酷的現實是:庫區遍地開花似的1599家企業的病灶不適宜“技改遷建”這劑藥,必須痛下決心,使用“關停並轉”的猛藥,令其“涅盤”。今後,整個庫區再也見不到麵貌相似的小水泥廠、小酒廠、小機械加工企業了。

    禍耶?福耶?人們拭目以待。

    “關停並轉”四個字,好寫也好說,但要將其變為現實,則困難重重。廠子是死的,設備也是死的,把機器一停,廠門一鎖,就“關停並轉”了。可人呢,人怎麽辦?

    下麵,讓我來簡單給大家算個帳:

    一個小企業50人,1012家便是50600人;一個小企業100人,總數便是101200人;大家都知道,庫區內所有企業都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盡管我們人口多,廠子少但卻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要使人人都有事做、有飯吃,因而在我們勞動密集型的各式各樣的廠子裏,從來都是超員——被地方官員或各種社會關係逼著超員。客觀地說,庫區各小型企業的廠長經理們沒一個是傻子,嚴格地按工廠企業定員指標組織生產,他虧不了。可廠長經理是任命製,他得唯命事從,你“既要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快些跑”,他企業裏的各種負擔年年加碼,企業這匹“馬”還能跑嗎?走都走不動了——這就是現實。

    既然你的企業屬安置型,人就少不到哪裏去,“安置”不也是效益麽?我到過許多水泥廠、、化肥廠,這類廠子平均人數不會低於300人;象酒廠、鞋廠、床單廠、印刷廠及各類食品加工廠、商工貿公司等,平均人數也不會低於200人。也就是說,庫區1012家“關停並轉”企業裏,少說也有200000人。

    200000人下崗,意味著什麽?

    我當然不是悲觀主義者。這200000人中的一部分將被新組建的企業或公司吸收,成為新的就業者。而他們中的大多數,將從此失業,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新的就業崗位上崗的前提條件是:年輕、有知識素養。這兩條,他們永遠地失去了——都不再年輕、都不可能再去讀大學弄文憑。

    如此一來,怨氣和怨言也就多了。無論我走到庫區的哪個角落,都能聽到下崗工人們哀怨。他們要求不高,想法也不過份:隻要有一份工作,有一個地方可以用自己誠實的勞動換取報酬,足矣。

    勞動的權力被剝奪,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心痛。

    “對口支援”,引發生機與活力

    讓我們擱下這個沉重話題,講講“對口支援”吧!

    “對口支援”無論講形式還是說內容,都是值得稱道的。

    它發端於1992年,全國共有20個省(市)、10個大中城市、中央50多個部委本著“優勢互補、互利互惠、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對三峽庫區實施傾斜性支援。作為國務院三峽工程建委會主任的國務院總理李鵬,敦促全國各地名優企業對庫區企業實施“對口支援”,著實功不可沒。有一年在湖北宜昌市召開移民暨對口支援表彰會,他就在會上“牽線搭橋”當“紅娘”,提議“格力空調”、“春都火腿”等名優企業與萬州企業“聯姻”,一時傳為美談。

    所謂“對口”,即是指相關省市定點支援庫區某縣或某市。

    如萬州市,其援助方定為上海市;巫山縣,援助方指定為廣東省;奉節縣,援肋方為浙江省……截止2001年底,三峽工程移民對口支援共為庫區引入外來資金112.3億元,其中經濟合作類資金99.8億元,合作項且2191個,公益類項目資金12.5億元。

    這是了不起的成效!

    記得1986年我受命考察庫區150米水位文物古跡受淹情況,各個縣城的通訊條件極為糟糕,大部分地方使用的還是老古董:手搖式電話機。90年代初,也才逐步有所改善。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對口支援,單講庫區通訊設施建設也屬“紙上談兵”。

    人們記得,最先涉足庫區的知名企業是“娃哈哈”集團、“白貓”、“常柴”集團等,它們的名字三峽人婦孺皆知。步其後塵,“匯源”、“森達”、“春都”、“格力”等知名企業,亦相繼與庫區企業“聯姻”,闖出了一條合資合作、共同發展的新路。

    截止2001年底,庫區遷建企業巳得到移民補償資金56.88億元,占國家給予包幹資金總額的70%.根據規劃,庫區135米水位線共有820戶企業搬遷,要破產關閉440戶,其中湖北132戶,重慶308戶;已進入破產關閉程序的160戶,其中湖北34戶,重慶市126戶。

    應該說,庫區企業遷建是極其困難的。庫區各級政府期盼遷建企業能陣痛中“涅盤”,企業員工們又何嚐不希望自己的企業在遷建中菝得新生呢?

    機遇與挑戰共存,庫區企業所麵臨的窘境客觀存在,建不建三峽工程它都要解決生存與發展問題。事實上,是因為三峽工程上馬,給予了它們改變命運的曆史機會,這一點,庫區人心知肚明。

    企業如何辦,路該怎麽走,沒有人能真正幫上庫區的忙。

    因為,命運隻能掌握在自己手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紀之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峽纖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峽纖夫並收藏世紀之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