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懷揣祝福入三峽
1994年12月14日清晨5時,寒氣襲人,夜幕下的葛洲壩電廠生活區候車點,黑壓壓站滿了早起的職工。
廠長侯廣忠神采奕奕,談笑風生;
書記閆於信笑容滿麵,西裝革履;
已退休的老書記毛國祥,不聽家人勸阻,堅持要到火熱的現場去感受火熱的氣氛……
不用排隊,無須點名,四輛大客擠得滿滿當當;
自備幹糧,自帶飲料,四輛大客載著“管好葛洲壩,進軍大三峽”的長久渴望,匯入三峽工程開工慶典的車海人潮……
哦,曆經半個多世紀的滄桑,長達40多年的運籌,三峽工程終於在雄雞型版圖,在祖國母親的腹中發育、生長、成熟……今天,伴隨李鵬總理聲震環宇的開工令,伴隨第一方混凝土的澆築,曆史將把這個偉大而莊嚴的時刻鑲嵌在三峽之巔,貯藏在開工紀念的奠基石裏,銘刻在全國人民的心中!
一路上,我沉默不語,卻在心底祝福。我曾因沒能趕上葛洲壩開工時“萬炮齊嗚、萬人下河、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的慶典而懊悔,卻為能有幸親眼目睹三峽工程開工的盛況而自豪。
我為三峽工程祝福:因為她壩高180米,壩長2546米,庫容393
億立方米,能從根本上防治長江水患,使中下遊億萬人民解除惡夢困擾,從此安居樂業;
我為三峽工程祝福:因為她能使“黃金水道”名副其實,可讓萬噸級船隊自武漢直抵重慶,成為西南經濟騰飛的橋梁和紐帶;
我為三峽工程祝福:因為她裝機26台,單機容量70萬千瓦,年發電量846億千瓦時,具有非凡的創造力,未來的三峽電網將形成千公裏半徑的巨型國家級輸電網絡,為祖國的四化建設注入極大的生機和活力;
我為三峽工程祝福:因為她有黨中央領導和全國人民支持,資金籌借無憂,百萬移民無慮。1997年大江截流,首批機組2003年投產發電,2009年整個工程全部完工……
上午9時許,車隊順利按時抵達壩區,有條不紊地從左岸渡江,沿黃陵廟向三鬥坪上遊前進。
目的地到了。已消失的中堡島原址——一期土石圍堰內已是人山車海,旌旗招展。南岸山坡上“建設三峽,開發長江”八個火紅的大字宛若火炬,燃點著人們心底的渴望。
一期圍堰的堤埂上,臨時搭設的主席布置得莊重典雅,白色的沙袋層層密布,階梯型壘成一個碩大的“π”字,主席台與堰內場地形成十來米高度的視差,背向長江的主席台上方高聳著“長江三峽工程開工典禮”十個大字,格外惹人眼熱動情。
台下,8000三峽建設者整齊地排成方陣,迎風肅立,靜候著莊嚴時刻的到來……
●驚天動地一嗓子:“開工——!”
9時45分,國務院總理李鵬、副總理鄒家華,興高彩烈出現在主席台上,會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嗣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市長黃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及中共各部委、長江沿線有關省市的主要領導共100餘人,從停靠在主席台後江邊的“公主”號客輪登岸,依次陸續在主席台就座和側立在觀禮台左右。
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全世界都在關注著三鬥坪壩區。
10時整,鄒家華副總理主持開工儀式,軍樂隊高奏國歌,鮮豔的五星紅旗在會場冉冉升起,在建設者心中冉冉升起!
陸佑楣總經理代表三峽工程業主,鄭重表示:一定不辱使命,把宏偉的工程建設好,管理好,讓黨和人民放心;
湖北省省長賈誌傑,四川省省長肖秧分別代表兩省人民表態:一定做好壩、庫區百萬移民安置工作,絕不因移民問題拖三峽工程後腿;
長委會主任黎安田、葛洲壩集團公司總經理喬生祥,分別代表設計單位和三峽建設者表達心願:一定以一流的設計、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文明施工管理,按期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李鵬總理以“功在當代利千秋”為題,發表了熱情洋溢、鼓舞人心的講話。
10時45分,滿麵紅光的李鵬總理的講話停頓,隻見他拿開講稿,心潮起伏著提高嗓聲:“現在我宣布,三峽工程開工——!”
刹時,會場鼓樂震天,人聲鼎沸:山坡上黃煙彌漫,21響禮炮連續轟嗚:“公主”號客輪與峽江停泊或過往的船隻一齊嗚笛歡慶;一串串五彩的氣球騰空而起;一群群放飛的鴿子迴旋在工地上空……啊,8000雙巴掌拍紅了,8000雙手臂揮酸了,8000雙眼睛簇擁著李鵬總理健步走下主席台為三峽工程奠基紀念碑揭幕,護送他親眼看著第一方混凝土澆築……
此時此刻,我發現三峽工程論證期間技術總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家錚,和原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籌建處主任陳賡儀,一個勁地用手絹擦著止不住的淚水。
此情此景,電視機前所有關心三峽工程建設的炎黃子孫,誰不為之動情?!
●李鵬的三峽情結
說起李鵬總理與三峽的緣份,要追朔了80年代初期。
1981年元月,葛洲壩工程實施大江截流,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壯舉就要在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演繹。1月2日,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親臨葛洲壩視察,與萬名建設者一道承受腰斬長江的風險,分享勝利的喜悅。
此時的葛洲壩,一期工程三江衝沙閘,二、三號兩座船閘、二江泄水閘已經建成,二江電廠將於7月份投入試運行。大江截流後,大江工程大規模施工將全麵展開。如此龐大的水利樞紐如何運行調度和管理,不同方案擺在了趙紫陽的案頭。
1981年1月9日,李鵬以電力部副部長身份來到宜昌,首次參與三部兩委(即電力部、水利部、交通部和國家計委、經委)三峽問題討論和葛洲壩樞紐運行管理體製協商,會議以三部名義向國務院打報告,正式確定了《葛洲壩水利樞紐運行管理體製》。
1980年7月12日,鄧小平副主席重新恢複工作後續做“三峽夢”,
親臨葛洲壩和中堡島視察後到武漢即召集趙紫陽和胡耀邦等人商討三峽工程問題,建議中央早下決心。
1982年10月7日,李鵬以副部長身份再次南下,陪國務院副總理萬裏、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候補書記郝建秀視察葛洲壩和三峽壩址。這一次,李鵬駐足中堡島,撫摸當年“老大哥”幫忙鑽出的碩大花崗岩岩芯,站在豎井旁眺望三鬥坪寬闊的江灣,禁不住想起毛主席的豪歌和周總理的夙願,心潮滾滾……
1984年11月13日,遵照鄧小平“我讚成搞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的指示,已是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第三次來到三峽。此時,國務院已原準批批準“長辦”提出的“150方案”,三峽開發總公司的籌備工作已經展開,李鵬此行目的明確心情特別好,他向陪同的省市領導人透露:“三峽工程是肯定要上的,問題是怎樣做好些、省些、快些。”
1985年,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籌建處正著手前期準備工作,已成立的三峽省籌備組也已開展籌組工作,眼看著進軍三峽的夢想就要變成現實。可就在夢與現實隻差“一步之遙”的關鍵時刻,重慶市提出“180方案”且直接捅到了中央,交通部又以“150
方案“礙航為由,讚成重慶市的意見,加之反對派一哄而上,使剛剛起步的三峽”戰車“又退了迴來。
為了充分聽取意見,進一步認真搞好三峽工程各方麵的科研,中央決定放慢三峽工程進程,重新展開大規模論證。
1996年4月19日,李鵬隨趙紫陽、王任重攜中央各部委領導人考察了鄂西、鄂北和川東10多個山區省市,並重點察看了三峽壩址、長辦宜昌三峽科研設計基地、葛洲壩樞紐以及荊江大堤郝穴段大堤加固和防洪情況。臨行前,他拉著三峽總公司籌建處和三峽省籌備組負責人陳賡儀、李伯寧的手,臉上露出了苦澀的微笑……
1992年11月12日,李鵬第5次視察三峽時,全國人大通過三峽工程議案已半年多,三峽工程前期準備工作業已全麵展開。麵對日新月異的變化,李鵬以圓夢者的情懷高興地對陸佑楣許諾:“三峽,我每年都爭取來一次!”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自1992年至今,日理萬機的李鵬總理,每年年未都親臨三峽工地,向建設者帶來黨的溫暖,並以一個電力專家身份,認真聽取工程形象進度匯報,督促解決重大技術難題。
站在壩址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開工的當天,李鵬總理心潮澎湃,在“公主”號客輪上揮毫潑墨,填了一首沁園春詞,親手交給陸佑楣,對萬名建設者寄予厚望。
大江曲
巍巍昆侖,卻異無情風雨,
滾滾長江,滔滔洪水萬姓悲愁。
不盡東流。眾誌繪宏圖,
望巴山蜀水,截斷波濤,
沃野千裏,高峽平湖馴服龍虯。
人傑地靈,巨輪飛轉,
滿天星鬥。威力無窮,
夔門天險,功在當代利千秋。
巫峽奇峰,展宏圖,
山川壯麗冠九州。恰逢新時代,
出西陵,萬丈潮頭。
看大江南北,
繁榮錦繡。
●陳賡儀“八年抗戰”
自1984年12月至1992年12月,三峽工程經曆了“上與下、下而上”的風風雨雨洗理,走過了整整八個年頭。這八年,對於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籌建處職工來說,可謂“度日如年”。
這裏,有一位獻身江河的“老水電”。他嘔心瀝血,苦撐危局,滿頭青絲被歲月的風霜染成一片銀色,仍矢誌不移,雄心不改:
順境裏,他從難從嚴,周密部署科研、設計和各項試驗;
困難中,他循循善誘,語重心長,堅信三峽工程前途光明;
危急時,他斷然拒絕“逃跑主義”,以自身的言行鼓舞他的同事和戰友:“官不升,工資不加,隊伍不散……”
如今,他年事已高,再也爬不動三峽的山山水水了,可三峽記得他,三峽建設者都很想念他!
他叫陳賡儀,原水利部副部長。
1984年4月5日,國務院原準批準“150方案”,確定1986年主體工程正式開工。為抓緊正式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廳發[1984]43號轉發《關於開展三峽工程籌備工作的報告》的通知。決定組建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文件規定:該公司是一個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具有法人資格,在國家計劃指導下的經營管理和對外交往中都行使較大自主權;它在三峽工程建設期間是該工程的建設單位(總甲方);工程投產後全部資產,包括債權債務,都歸其所有,並負責水電站的經營管理。
文件還明確:三峽總公司為國務院直屬局級單位,由水電部代管,葛洲壩電廠是三峽工程組成部分,所創利潤上繳總公司,作為建設投資的組成部分。
為慎重起見,水電部部長錢正英等領導決定先成立籌建處,行使總公司職權。
1984年12月29日,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籌建處在湖北宜昌掛牌,陳賡儀任主任。
“自這一天開始,就注定了我與三峽工程風雨同舟,注定了我晚年的榮辱悲歡……”陳賡儀迴首往事,感慨萬千:
“為了確保1986年三峽工程開工,籌建處隻能采取”邊籌建,邊建設“的方針,果斷行事:工程設計,由長辦工地設計代表組負責;工程管理,由葛洲壩工程代表組負責;工程施工,由葛洲壩工程局承擔。”
1985年5月9日,葛洲壩工程局三峽指揮部在樂天溪江邊大躉船上指揮作業,前期施工進展神速。在近兩年時間內,承擔項目58項,完成土石方開挖迴填共872萬立方米,架設通訊、供水、供電線路112千米,利用葛洲壩水庫降低水位至61米時進行水上作業,炸除壩軸線範圍內部份礁石8萬立方米,為三峽施工準備開創了局麵。
正當工作順利開展時,1986年6月中央決定“三峽工程重新論證”的15號文件下來了。陳賡儀仰天長歎,熱淚雙流,卻不得不偃旗息鼓,遵命“收兵”。
從此,陳賡儀的主要精力是協助“重新論證”,應付無休止的扯皮(筆仗)和嘴巴官司。
“重新論證”期間,他是領導小組副組長兼秘書長,是個“跑官”。
有人指責他亂花錢。他得耐心解釋並接受財務檢查和審計;
有人先提出《三峽工程近期不能上》的報告後,又攻擊他“膽大妄為”、“好大喜功”,他雖然感到委曲,但卻又保持沉默;
有人對已經許多專家反複論證研究過的課題仍持懷疑態度,他得再次恭請這些專家們作重複勞動;
有人對眾多專家取得共識的結果評頭論足,說三道四,甚至發展到人身攻擊,他得小心翼翼,反複解釋……
夠了。“八年抗戰”中陳賡儀所受的磨難夠多了。但那已成為過去,但願:未來的三峽大壩能在祝福裏成長!
●“五虎上將”聚三峽
伴隨三峽工程前期準備的急促鼓點,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於1993年9月26日視察天津後,次日又風塵仆仆趕往宜昌,出席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立大會。
初秋的宜昌,風和日麗,彩旗飄揚。
西陵劇場,座無虛席。“興建三峽,振興中華”和“開發長江,造福千秋”的巨幅對聯分掛在主席台兩側,映襯著居中的總公司徽標,給人以莊嚴氣勢。高懸在主席台後“團結拚搏,求實奉獻,為建設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而奮鬥”的巨幅橫標,熱烈而堅定地表達著創業者的心聲!
下午3時,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鄒家華代表國務院致賀詞並欣然為中國三峽總公司揭牌。國務院副秘書長李世忠宣讀國務院對總經理、副總經理人選的任命通知。伴坐在總經理陸佑楣左右的“五虎上將”紛紛起立,向與會者鞠躬致意——
第一個亮相的副老總是“湖北佬”,他以“工期效益型目標管理體製”的倡導者和積極推行者著稱,來三峽之前是湖北清江開發公司總經理,姓李名永安。為表彰他在隔河岩水利樞紐發揮建設單位主導作用,協調關係,控製投資、保證質量、縮短建設周期等方麵的突出貢獻,湖北省政府於1993年7月授予他“隔河岩工程模範組織者”光榮稱號。他創意並在實踐中探索且被繼任者確定的“業主負責、建管結合、流域開發、滾動發展”的水電建設新體製,得到李鵬總理的高度評價。1992年11月16日,李鵬考察三峽後興致勃勃來到隔河岩水電站,親自為該水電站揭牌。他說:“對隔河岩水電站,我很感興趣的是你們這種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業主管理的方式,我看三峽將來也得采取業主管理的方式。”
第二位亮相的是水利部總工程師袁國林。這位教授級高工,祖籍河北,1962年畢業於天津大學水利係,從事水電建設30多年,參過引灤工程,主持過淮河委員會工作。他說:“我一生跟著江河走,願在三峽劃個圓滿的句號。”
第三位亮相者名叫賀恭,來前係雲南曼灣水電站管理局局長,
1943年生於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漢人家庭,是五位副老總中最年輕的一位。他1966年畢業於武漢工學院動力係,在雲南的水電戰線長期摸爬滾打的實踐中,建樹頗多,1992年被評為省勞模,1993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第四位亮相者是浙江海寧人,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係。曾參加過葛洲壩工程設計、施工全過程,主持大江截流設計。1986年後,全麵主持長委會的技術業務工作。參與三峽工程論證,是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988年被國家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
第五位亮相者乃山東漢子,名叫秦中一,196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燃氣輪機專業。他曾在哈爾濱汽輪機廠從事設計及試驗研究工作,在北京重型電機廠擔任副總工程師。1983年至1987年任國務院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處長、副主任,負責核電、火電、三峽輸變電項目技術引進及國產化工作;1988年至1993年任能源部總工程師,負責火電建設,節能和援藏等工作。
國務院將這五位各有專長且年富力強的將才召集到總經理陸佑楣麾下,陸佑楣喜形於色。陸佑楣深信,有“五虎上將”輔佐,三峽工程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總公司也能團結拚搏,迎難而進,圓滿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崇高使命!
1994年12月14日清晨5時,寒氣襲人,夜幕下的葛洲壩電廠生活區候車點,黑壓壓站滿了早起的職工。
廠長侯廣忠神采奕奕,談笑風生;
書記閆於信笑容滿麵,西裝革履;
已退休的老書記毛國祥,不聽家人勸阻,堅持要到火熱的現場去感受火熱的氣氛……
不用排隊,無須點名,四輛大客擠得滿滿當當;
自備幹糧,自帶飲料,四輛大客載著“管好葛洲壩,進軍大三峽”的長久渴望,匯入三峽工程開工慶典的車海人潮……
哦,曆經半個多世紀的滄桑,長達40多年的運籌,三峽工程終於在雄雞型版圖,在祖國母親的腹中發育、生長、成熟……今天,伴隨李鵬總理聲震環宇的開工令,伴隨第一方混凝土的澆築,曆史將把這個偉大而莊嚴的時刻鑲嵌在三峽之巔,貯藏在開工紀念的奠基石裏,銘刻在全國人民的心中!
一路上,我沉默不語,卻在心底祝福。我曾因沒能趕上葛洲壩開工時“萬炮齊嗚、萬人下河、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的慶典而懊悔,卻為能有幸親眼目睹三峽工程開工的盛況而自豪。
我為三峽工程祝福:因為她壩高180米,壩長2546米,庫容393
億立方米,能從根本上防治長江水患,使中下遊億萬人民解除惡夢困擾,從此安居樂業;
我為三峽工程祝福:因為她能使“黃金水道”名副其實,可讓萬噸級船隊自武漢直抵重慶,成為西南經濟騰飛的橋梁和紐帶;
我為三峽工程祝福:因為她裝機26台,單機容量70萬千瓦,年發電量846億千瓦時,具有非凡的創造力,未來的三峽電網將形成千公裏半徑的巨型國家級輸電網絡,為祖國的四化建設注入極大的生機和活力;
我為三峽工程祝福:因為她有黨中央領導和全國人民支持,資金籌借無憂,百萬移民無慮。1997年大江截流,首批機組2003年投產發電,2009年整個工程全部完工……
上午9時許,車隊順利按時抵達壩區,有條不紊地從左岸渡江,沿黃陵廟向三鬥坪上遊前進。
目的地到了。已消失的中堡島原址——一期土石圍堰內已是人山車海,旌旗招展。南岸山坡上“建設三峽,開發長江”八個火紅的大字宛若火炬,燃點著人們心底的渴望。
一期圍堰的堤埂上,臨時搭設的主席布置得莊重典雅,白色的沙袋層層密布,階梯型壘成一個碩大的“π”字,主席台與堰內場地形成十來米高度的視差,背向長江的主席台上方高聳著“長江三峽工程開工典禮”十個大字,格外惹人眼熱動情。
台下,8000三峽建設者整齊地排成方陣,迎風肅立,靜候著莊嚴時刻的到來……
●驚天動地一嗓子:“開工——!”
9時45分,國務院總理李鵬、副總理鄒家華,興高彩烈出現在主席台上,會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嗣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市長黃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及中共各部委、長江沿線有關省市的主要領導共100餘人,從停靠在主席台後江邊的“公主”號客輪登岸,依次陸續在主席台就座和側立在觀禮台左右。
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全世界都在關注著三鬥坪壩區。
10時整,鄒家華副總理主持開工儀式,軍樂隊高奏國歌,鮮豔的五星紅旗在會場冉冉升起,在建設者心中冉冉升起!
陸佑楣總經理代表三峽工程業主,鄭重表示:一定不辱使命,把宏偉的工程建設好,管理好,讓黨和人民放心;
湖北省省長賈誌傑,四川省省長肖秧分別代表兩省人民表態:一定做好壩、庫區百萬移民安置工作,絕不因移民問題拖三峽工程後腿;
長委會主任黎安田、葛洲壩集團公司總經理喬生祥,分別代表設計單位和三峽建設者表達心願:一定以一流的設計、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文明施工管理,按期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李鵬總理以“功在當代利千秋”為題,發表了熱情洋溢、鼓舞人心的講話。
10時45分,滿麵紅光的李鵬總理的講話停頓,隻見他拿開講稿,心潮起伏著提高嗓聲:“現在我宣布,三峽工程開工——!”
刹時,會場鼓樂震天,人聲鼎沸:山坡上黃煙彌漫,21響禮炮連續轟嗚:“公主”號客輪與峽江停泊或過往的船隻一齊嗚笛歡慶;一串串五彩的氣球騰空而起;一群群放飛的鴿子迴旋在工地上空……啊,8000雙巴掌拍紅了,8000雙手臂揮酸了,8000雙眼睛簇擁著李鵬總理健步走下主席台為三峽工程奠基紀念碑揭幕,護送他親眼看著第一方混凝土澆築……
此時此刻,我發現三峽工程論證期間技術總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家錚,和原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籌建處主任陳賡儀,一個勁地用手絹擦著止不住的淚水。
此情此景,電視機前所有關心三峽工程建設的炎黃子孫,誰不為之動情?!
●李鵬的三峽情結
說起李鵬總理與三峽的緣份,要追朔了80年代初期。
1981年元月,葛洲壩工程實施大江截流,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壯舉就要在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演繹。1月2日,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親臨葛洲壩視察,與萬名建設者一道承受腰斬長江的風險,分享勝利的喜悅。
此時的葛洲壩,一期工程三江衝沙閘,二、三號兩座船閘、二江泄水閘已經建成,二江電廠將於7月份投入試運行。大江截流後,大江工程大規模施工將全麵展開。如此龐大的水利樞紐如何運行調度和管理,不同方案擺在了趙紫陽的案頭。
1981年1月9日,李鵬以電力部副部長身份來到宜昌,首次參與三部兩委(即電力部、水利部、交通部和國家計委、經委)三峽問題討論和葛洲壩樞紐運行管理體製協商,會議以三部名義向國務院打報告,正式確定了《葛洲壩水利樞紐運行管理體製》。
1980年7月12日,鄧小平副主席重新恢複工作後續做“三峽夢”,
親臨葛洲壩和中堡島視察後到武漢即召集趙紫陽和胡耀邦等人商討三峽工程問題,建議中央早下決心。
1982年10月7日,李鵬以副部長身份再次南下,陪國務院副總理萬裏、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候補書記郝建秀視察葛洲壩和三峽壩址。這一次,李鵬駐足中堡島,撫摸當年“老大哥”幫忙鑽出的碩大花崗岩岩芯,站在豎井旁眺望三鬥坪寬闊的江灣,禁不住想起毛主席的豪歌和周總理的夙願,心潮滾滾……
1984年11月13日,遵照鄧小平“我讚成搞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的指示,已是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第三次來到三峽。此時,國務院已原準批批準“長辦”提出的“150方案”,三峽開發總公司的籌備工作已經展開,李鵬此行目的明確心情特別好,他向陪同的省市領導人透露:“三峽工程是肯定要上的,問題是怎樣做好些、省些、快些。”
1985年,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籌建處正著手前期準備工作,已成立的三峽省籌備組也已開展籌組工作,眼看著進軍三峽的夢想就要變成現實。可就在夢與現實隻差“一步之遙”的關鍵時刻,重慶市提出“180方案”且直接捅到了中央,交通部又以“150
方案“礙航為由,讚成重慶市的意見,加之反對派一哄而上,使剛剛起步的三峽”戰車“又退了迴來。
為了充分聽取意見,進一步認真搞好三峽工程各方麵的科研,中央決定放慢三峽工程進程,重新展開大規模論證。
1996年4月19日,李鵬隨趙紫陽、王任重攜中央各部委領導人考察了鄂西、鄂北和川東10多個山區省市,並重點察看了三峽壩址、長辦宜昌三峽科研設計基地、葛洲壩樞紐以及荊江大堤郝穴段大堤加固和防洪情況。臨行前,他拉著三峽總公司籌建處和三峽省籌備組負責人陳賡儀、李伯寧的手,臉上露出了苦澀的微笑……
1992年11月12日,李鵬第5次視察三峽時,全國人大通過三峽工程議案已半年多,三峽工程前期準備工作業已全麵展開。麵對日新月異的變化,李鵬以圓夢者的情懷高興地對陸佑楣許諾:“三峽,我每年都爭取來一次!”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自1992年至今,日理萬機的李鵬總理,每年年未都親臨三峽工地,向建設者帶來黨的溫暖,並以一個電力專家身份,認真聽取工程形象進度匯報,督促解決重大技術難題。
站在壩址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開工的當天,李鵬總理心潮澎湃,在“公主”號客輪上揮毫潑墨,填了一首沁園春詞,親手交給陸佑楣,對萬名建設者寄予厚望。
大江曲
巍巍昆侖,卻異無情風雨,
滾滾長江,滔滔洪水萬姓悲愁。
不盡東流。眾誌繪宏圖,
望巴山蜀水,截斷波濤,
沃野千裏,高峽平湖馴服龍虯。
人傑地靈,巨輪飛轉,
滿天星鬥。威力無窮,
夔門天險,功在當代利千秋。
巫峽奇峰,展宏圖,
山川壯麗冠九州。恰逢新時代,
出西陵,萬丈潮頭。
看大江南北,
繁榮錦繡。
●陳賡儀“八年抗戰”
自1984年12月至1992年12月,三峽工程經曆了“上與下、下而上”的風風雨雨洗理,走過了整整八個年頭。這八年,對於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籌建處職工來說,可謂“度日如年”。
這裏,有一位獻身江河的“老水電”。他嘔心瀝血,苦撐危局,滿頭青絲被歲月的風霜染成一片銀色,仍矢誌不移,雄心不改:
順境裏,他從難從嚴,周密部署科研、設計和各項試驗;
困難中,他循循善誘,語重心長,堅信三峽工程前途光明;
危急時,他斷然拒絕“逃跑主義”,以自身的言行鼓舞他的同事和戰友:“官不升,工資不加,隊伍不散……”
如今,他年事已高,再也爬不動三峽的山山水水了,可三峽記得他,三峽建設者都很想念他!
他叫陳賡儀,原水利部副部長。
1984年4月5日,國務院原準批準“150方案”,確定1986年主體工程正式開工。為抓緊正式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廳發[1984]43號轉發《關於開展三峽工程籌備工作的報告》的通知。決定組建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文件規定:該公司是一個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具有法人資格,在國家計劃指導下的經營管理和對外交往中都行使較大自主權;它在三峽工程建設期間是該工程的建設單位(總甲方);工程投產後全部資產,包括債權債務,都歸其所有,並負責水電站的經營管理。
文件還明確:三峽總公司為國務院直屬局級單位,由水電部代管,葛洲壩電廠是三峽工程組成部分,所創利潤上繳總公司,作為建設投資的組成部分。
為慎重起見,水電部部長錢正英等領導決定先成立籌建處,行使總公司職權。
1984年12月29日,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籌建處在湖北宜昌掛牌,陳賡儀任主任。
“自這一天開始,就注定了我與三峽工程風雨同舟,注定了我晚年的榮辱悲歡……”陳賡儀迴首往事,感慨萬千:
“為了確保1986年三峽工程開工,籌建處隻能采取”邊籌建,邊建設“的方針,果斷行事:工程設計,由長辦工地設計代表組負責;工程管理,由葛洲壩工程代表組負責;工程施工,由葛洲壩工程局承擔。”
1985年5月9日,葛洲壩工程局三峽指揮部在樂天溪江邊大躉船上指揮作業,前期施工進展神速。在近兩年時間內,承擔項目58項,完成土石方開挖迴填共872萬立方米,架設通訊、供水、供電線路112千米,利用葛洲壩水庫降低水位至61米時進行水上作業,炸除壩軸線範圍內部份礁石8萬立方米,為三峽施工準備開創了局麵。
正當工作順利開展時,1986年6月中央決定“三峽工程重新論證”的15號文件下來了。陳賡儀仰天長歎,熱淚雙流,卻不得不偃旗息鼓,遵命“收兵”。
從此,陳賡儀的主要精力是協助“重新論證”,應付無休止的扯皮(筆仗)和嘴巴官司。
“重新論證”期間,他是領導小組副組長兼秘書長,是個“跑官”。
有人指責他亂花錢。他得耐心解釋並接受財務檢查和審計;
有人先提出《三峽工程近期不能上》的報告後,又攻擊他“膽大妄為”、“好大喜功”,他雖然感到委曲,但卻又保持沉默;
有人對已經許多專家反複論證研究過的課題仍持懷疑態度,他得再次恭請這些專家們作重複勞動;
有人對眾多專家取得共識的結果評頭論足,說三道四,甚至發展到人身攻擊,他得小心翼翼,反複解釋……
夠了。“八年抗戰”中陳賡儀所受的磨難夠多了。但那已成為過去,但願:未來的三峽大壩能在祝福裏成長!
●“五虎上將”聚三峽
伴隨三峽工程前期準備的急促鼓點,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於1993年9月26日視察天津後,次日又風塵仆仆趕往宜昌,出席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立大會。
初秋的宜昌,風和日麗,彩旗飄揚。
西陵劇場,座無虛席。“興建三峽,振興中華”和“開發長江,造福千秋”的巨幅對聯分掛在主席台兩側,映襯著居中的總公司徽標,給人以莊嚴氣勢。高懸在主席台後“團結拚搏,求實奉獻,為建設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而奮鬥”的巨幅橫標,熱烈而堅定地表達著創業者的心聲!
下午3時,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鄒家華代表國務院致賀詞並欣然為中國三峽總公司揭牌。國務院副秘書長李世忠宣讀國務院對總經理、副總經理人選的任命通知。伴坐在總經理陸佑楣左右的“五虎上將”紛紛起立,向與會者鞠躬致意——
第一個亮相的副老總是“湖北佬”,他以“工期效益型目標管理體製”的倡導者和積極推行者著稱,來三峽之前是湖北清江開發公司總經理,姓李名永安。為表彰他在隔河岩水利樞紐發揮建設單位主導作用,協調關係,控製投資、保證質量、縮短建設周期等方麵的突出貢獻,湖北省政府於1993年7月授予他“隔河岩工程模範組織者”光榮稱號。他創意並在實踐中探索且被繼任者確定的“業主負責、建管結合、流域開發、滾動發展”的水電建設新體製,得到李鵬總理的高度評價。1992年11月16日,李鵬考察三峽後興致勃勃來到隔河岩水電站,親自為該水電站揭牌。他說:“對隔河岩水電站,我很感興趣的是你們這種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業主管理的方式,我看三峽將來也得采取業主管理的方式。”
第二位亮相的是水利部總工程師袁國林。這位教授級高工,祖籍河北,1962年畢業於天津大學水利係,從事水電建設30多年,參過引灤工程,主持過淮河委員會工作。他說:“我一生跟著江河走,願在三峽劃個圓滿的句號。”
第三位亮相者名叫賀恭,來前係雲南曼灣水電站管理局局長,
1943年生於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漢人家庭,是五位副老總中最年輕的一位。他1966年畢業於武漢工學院動力係,在雲南的水電戰線長期摸爬滾打的實踐中,建樹頗多,1992年被評為省勞模,1993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第四位亮相者是浙江海寧人,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係。曾參加過葛洲壩工程設計、施工全過程,主持大江截流設計。1986年後,全麵主持長委會的技術業務工作。參與三峽工程論證,是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988年被國家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
第五位亮相者乃山東漢子,名叫秦中一,196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燃氣輪機專業。他曾在哈爾濱汽輪機廠從事設計及試驗研究工作,在北京重型電機廠擔任副總工程師。1983年至1987年任國務院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處長、副主任,負責核電、火電、三峽輸變電項目技術引進及國產化工作;1988年至1993年任能源部總工程師,負責火電建設,節能和援藏等工作。
國務院將這五位各有專長且年富力強的將才召集到總經理陸佑楣麾下,陸佑楣喜形於色。陸佑楣深信,有“五虎上將”輔佐,三峽工程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總公司也能團結拚搏,迎難而進,圓滿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