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都是自家兄弟的恩怨,在這等場合鬧開,就顯得不識大體,沒有當家主母的氣度胸襟了。
可是琳琅卻一臉淡然微笑,居高臨下,冷冷瞥著哭得淒楚的老尼姑,又看看一臉尷尬的陶海盛,再瞟了一眼,從方才開始,就進入不了狀況,半張著嘴,呆看著她的陶讚。
她笑了笑,先是命人去攙扶陶慧茹。可陶慧茹卻表示,若不是琳琅親口原諒她,她便長跪不起。
這種強按人原諒的路數,若是換了臉薄注重名聲的女子,還真說不定有些效用。
可惜在琳琅這裏,這種無賴行徑是半點都容忍不得的。
她幹脆任著陶慧茹跪著,語調清冷道:“忘塵居士,你好沒道理。您今日沒有請柬,就非要闖入司徒府上觀禮,為難主人,而你又一口一個兄長弟弟的,又是從何處論起?我的夫君是由祖父臨終托孤,過繼給了友人司徒名下,承襲了司徒家的香火,是司徒家的嫡子。而你的兒子,當初為了明哲保身,跟你從了母性,過繼到了陶家的族譜之上。我可從沒聽過過繼出去的人,還能再跟本家稱兄道弟。就算陶家不介意,可司徒大人卻非見利忘義之人,你讓他跟所謂的弟弟相認,是想陷司徒大人於不義?”
無論哪個朝代,過繼香火,最忌諱的就是養大的兒子,卻吵鬧著要認祖歸宗。
而司徒晟雖然為自己的祖父爭得了陛下的正名平反,卻拒絕了認祖歸宗,不去繼承楊老將軍的侯位,繼續留在司徒族譜上,以報答繼母的養育之恩。
這等行事胸懷,任誰都得暗暗敬佩。
相比較之下,這陶慧茹讓兒子反複橫跳的行徑,的確讓人不齒!
一旁有人忍不住小聲議論:“都是過繼出去的,怎麽論兄論弟?莫不是看司徒大人風光了,就厚著臉皮相認?”
陶慧茹被楚琳琅話裏帶刺的暗損,卻是咬牙巋然不動:“當初讚兒改姓,全是我為了保全楊家的一點骨血,自作主張。他一心仰慕自己的祖父,一直在求著我幫他認祖歸宗。楊家族人凋零。如今有著骨血關係的,也就是他們倆兄弟了!司徒大人為了司徒家的香火,不肯認祖歸宗,固然可敬。可是也不能任著楊老將軍沒有香火傳承啊!我求司徒大人跟讚兒相認,並非逼著他不孝,而是希望他能認可讚兒,繼承楊家香火,替他為楊家綿延子嗣!”
說完之後,陶慧茹便開始跪地磕頭,嘴裏嘟囔著什麽她罪孽深重,不該得罪司徒大人和楚夫人一類的話。仿佛陶讚不能認祖歸宗,全然是這夫妻記仇阻止的過錯。
再說陶讚,他一直就摸不清狀況。
母親糊塗,好好的內宅婦人,為何要跟前太子摻和什麽皇位紛爭,害得他連清閑寺官都不能做,跟著她東躲西藏。
現在好不容易迴到舅舅這裏,舅舅和母親又拉著他參加司徒晟的婚禮。
可是又被人在府門前攔下,落得大吵大鬧的局麵,叫他尷尬得臉皮發脹。
他有心勸母親迴去,可母親卻瞪著他,讓他莫要搗亂。
可直到一身明媚嫁衣,滿頭珠翠鳳冠的楚氏出現在他眼前時,他才恍然知道,他那個所謂的兄長,迎娶的新婦,竟然是他午夜夢裏徘徊不散的佳人!
一時間,少年初嚐酸楚,酸澀得眼皮也跟著發起了脹,心裏隻怔怔在想:她嫁給了司徒晟,豈不就是……他的長嫂?若早知會這樣,他本該……
可本該個什麽,陶讚一時也是亂亂沒有主意。因為當時身邊人都在說,這楚氏不能生養,出身低微,是不堪娶進門的。
他雖然不愛聽,可卻覺得也有幾分道理。他對楚氏的傾慕,自是單純戀慕,卻從沒有想過娶這婦人入門。
誰想到,這個別人認為不堪娶的婦人,有朝一日,卻是鳳冠霞帔,成為一品要員的新婦,成為高不可攀的女子了。
可就在他還沒擺脫失戀頹唐的時候,母親卻不管不顧地給楚琳琅磕起頭來,因為用力太猛,額頭都破了,一時鮮血淋漓。
這……這跟乞丐上門討要有何差異?
陶讚憋得的滿臉紅,在母親不管不顧地行徑下,少年自尊徹底炸飛成漫天的碎片。
不待楚琳琅說話,他便快步跑過去,要扯起母親:“母親,你究竟在做什麽?我何時要認祖迴楊家了?你快起來啊!”
陶慧茹卻覺得兒子怎麽這麽傻?
她哪裏是在求人,而是趁著這等千載難逢的機會擺足了姿態。她行事如此卑微,誠懇跪下認錯。
日後若是那司徒夫婦再刁難她,便是小肚雞腸,她也能去兄長那裏哭求兄長庇護。
她不光要給司徒夫婦下跪,還要給太子夫婦下跪,人在低處,總比在高處時少了太多的顧忌。
她就是全然豁出自尊,也要給兒子跪出他應得的前程!
楚琳琅也沒料到,陶慧茹竟然如此不要自尊地跪地求得諒解。
不過看她這樣子,楚琳琅愈加慶幸是自己出來應付這不要臉的婦人。
若是司徒晟出來,他一個昂揚男兒,無論怎麽應對所謂繼母的叩拜,都要落下些話柄,影響他的官聲。
就在這時,有人看著太子嶽丈,陶海盛一臉的尷尬,便開始“好心”做起了和事佬,紛紛走過來勸告:“算了,算了,都在京城裏抬頭不見低頭見,這大喜日子,可別鬧得這般難看,現將人請進來,喝一杯水酒吧!”
陶慧茹這般,倒是讓人想起她獨自一個人,將兒子陶讚拉扯大的不易,許多人更不知她暗地裏的齷蹉行徑,便是走過去幫忙攙起她,想要大事化小,先止了吵鬧再說。
可是琳琅壓根不想要所謂清淨假象。
今日除非她死了,不然絕不叫陶慧茹入了司徒府的大門。
想到這,她語調清冷道:“忘塵居士,您還是死了這條心吧!今日這杯喜酒,您是喝不到的。若你非要死皮賴臉,讓司徒大人認楊家的親,司徒大人的親生母親溫氏正在高堂之上。他有親生母親,不必你這個跟楊家義絕,八竿子打不著的繼母充長輩。”
聽了這話,陶慧茹的瞳孔猛縮,她還真不知道,司徒晟居然找到了他的生母溫氏!
那個溫氏……居然還活在世上!
楚琳琅看陶慧茹全然豁出去的樣子,她幹脆也不嫌丟人,跟著一起抖一抖家醜吧。
想到這,她看向一旁和稀泥的諸位賓客,揚聲道:“我看諸位有許多年歲較長者,應該也知當年之事。我的婆婆溫氏當年是被這所謂的閨中好友陶氏跟楊家的幾位叔伯兄嫂一起密謀,轟攆出楊家的。當時楊老將軍不在,溫氏性子較弱,她一個弱女子遠嫁,無親族依靠,兒子又在繈褓,卻被欺淩得無處申述,落得母子分離,孤草無依的下場。這些個往事,隻要是京中老人,全都知根知底。陶慧茹,你是有多大的臉,好意思跑到我丈夫的跟前充長輩?你以為過去這麽多年,就沒人知道你當年勾引好友丈夫,被她捉奸在床的醜事了?”
此話一出,眾人嘩然,一時間再沒人過來攙扶陶慧茹,畢竟楚氏能說出這話,肯定不是順口汙蔑人。
這等家醜,若不是被人蹬鼻子上臉,逼到了角落,誰又能說得出來。
他們若是好心非要勸琳琅接納這個迫害過她親婆婆的所謂繼母,還真是不拿司徒晟夫妻當人,逼著他們吃屎……
而且陶慧茹的這些事,當年也是在京城府宅裏暗暗流傳,隻是礙著陶家的權勢,無人將醜事挑到明麵上罷了。
如今被楚琳琅一說,倒是印證了影傳,讓人一下子想起了遺忘的醜聞。
陶海盛也沒想到,這麽年輕的女子,張嘴就說起陳年往事,她是從何處聽來的的?難道是司徒晟告知她的?
隻是這婦人太沒分寸,她平白說起這些長輩往事幹嘛?難道她就不怕司徒晟跟著一起丟人嗎?
他立刻怒道:“你……你這婦人,血口噴人!溫氏得了惡疾,被楊家休了,管慧茹何事!”
楚琳琅看向了他,冷冷道:“陶大人,您身為兄長一心維護妹妹,固然叫人佩服。可這些往事,並非全無證人。我不巧手頭便有些,若你不服,我們明日就去衙門投案,審一審當年之事。你明知她對司徒晟都做了什麽,卻縱容著她跑到我的府門前,在大喜的日子,給我們夫妻添惡心,想要我們顧全所謂的名聲囫圇認下,那是不可能的!她不要臉非要跪,還請換個地方,我嫌她的血髒,汙了我家的踏石!”
說著,她全然不給太子嶽丈麵子,竟然喚來了家丁,要接清水潑灑路麵,免得濁氣難聞,熏到了府上貴客。
陶慧茹今日唯一的失算,就是這楚琳琅在大喜的日子不去洞房坐床,卻拎著嫁衣跑來跟她對峙。
這楚氏的潑辣難纏,她是徹底領教過的。這婦人出身低微,全無大家閨秀的矜持,更是百無禁忌。
楚氏居然能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說起她當初勾引楊毅的往事,若是再跟她如此對峙,這婦人可是什麽難堪都能給她喂下的!
她剛要起身,家丁一桶桶水已經潑灑過來,不光灑了陶慧茹一身,就連一旁的陶海盛和陶讚也迸濺了得衣袍盡濕。
陶海盛何曾如此丟人?正要跟楚琳琅咆哮,卻看見楚琳琅的身後,站著一個瘦弱的中年女子。
他看著眼熟,定睛細看,赫然正是當年的楊家兒媳婦——溫氏。
原來方才觀禮之後,溫氏本該迴房,可不知為何,她有些躁動不安,來迴地遊走在府宅花園裏。
服侍她的侍女都得過司徒大人的吩咐,隻要沒有危險,誰都不得限製溫氏在府內走動。
結果就這樣,府門前的躁動也吸引了溫氏走了過來,正將門口的一幕映入眼中。
陶慧茹那有些衰老的麵龐映入溫氏眼簾時,就好似一把匕首,正刺入她的心。
將許多忘掉的往事散盡迷霧,盡數勾起。
她呆呆地看著,那個在她麵前一向伶俐,處事圓滑的陶氏,跪在一個身穿嫁衣的女子腳邊痛哭哀求著什麽。
而那個新嫁娘卻不為所動,居高臨下,冷冷申斥那兄妹,罵得他們滿臉的狼狽,招架不住。
溫氏一時又分不清現實夢幻。
這身穿嫁衣的女子,不就是她渴望成為的樣子嗎?可以從容鎮定地應付陶慧茹這個心機深沉的毒婦,而不是像她一樣,歇斯底裏,隻能絕望舉刀,殺死了她曾經心愛的男人……
溫氏當年發瘋,除了生子之後,被楊家排擠的抑鬱之外,更多的是,她自我的厭惡,她恨自己為何行事衝動,在那等情況下,控製不住理智的傷了楊毅。
楊毅當時胸口淋漓冒血,溫氏真以為自己殺人了,一時受了太大的刺激,以至於行為癲狂。
這也是楊毅後來將她接到身邊後,她刻意遺忘了往事,便病情轉好的緣故。
親眼看著楊毅還活著,又忘了那段痛不欲生的往事,她便可以安然躲藏在歲月靜好的角落裏,當做什麽痛苦都不存在。
可是就算她刻意忘記,在記憶的一角,總是有個小小的身影,圍繞著她打轉。
那小孩叫她母親,給她洗衣做飯,還會給她捏許多好看的泥人,講著他看到別的孩子有母親時,心內的豔羨。
可如今他找到她了,就會一直陪著她。那麽小小的身軀,抱著她的時候,卻像一對溫暖有力的羽翼包裹著她,給她片刻安寧。
所以她也會在這孩子睡著的時候,偷偷親親他的臉頰,就好像在許久許久以前,她也曾這般親吻過繈褓裏的嬰孩……
隻是後來,這孩子卻不再見,她恍惚在夢裏見到他,依稀想起自己似乎有個兒子。
不過最近,有個身材高大的年輕男人,又總出現在她麵前,他會細心地給自己剪指甲,洗臉,還會坐在她的身邊,給她捏泥人。
每當看到這個年輕人,她總是會不自覺想起那個曾經在她身邊陪伴的孩子……
他也會叫她“母親”,說他找了她許久了,他會一直陪著她的身邊,母子再不分離。
所以,在認出了陶慧茹,所有陳年往事爭先恐後襲來。
溫氏卻第一次不再糾纏與楊毅的情愛生死,而是想起,自己的確生了個兒子,他眼睛很大,透著無盡的靈力。他的祖父給他起名叫戒行。可是溫氏一點都不喜歡,她給他起了個小名,叫“晟兒”,寓意著旺盛的精力,還有光明的前程。
她要她的孩兒不必像她一般軟弱,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兒……
可是她的孩兒現在在何處?她為何看不到他?
想到這,她踉蹌走到了陶慧茹的跟前,衝著她痛苦喊道:“陶慧茹,你要跟我搶丈夫,便拿去好了。我隻求求你,不要在人前裝得關心照顧我,更不要刻意接近我!我搶不過你的,你要什麽,都拿去好了。可是你得將兒子還我,他還小……他不能沒有母親!我都不要了,我要我的兒子!”
第125章 金佛開光
這痛苦的哀求, 讓原本裝柔弱的陶慧茹猝不及防。
她那虛偽的哀求,在溫氏如泉湧的眼淚前,顯得一文不值。
一旁圍觀的人, 終於收起了對陶氏一人帶大兒子的同情, 想起了她當初是如何害得溫氏與繈褓中的兒子分離的。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陶氏當初若不是爭搶楊毅, 何至於落到今天的可憐地步?如今繼子大喜的日子, 她卻拉著兄長兒子跑到人府門前鬧著認親?
究竟是從何處借來的臉皮,行此寡義廉恥之事?
一時間,再無人爛好心,跑來和稀泥了。畢竟勸司徒晟原諒逼瘋迫害母親元兇, 隻怕會被雷劈, 太造孽了!
陶慧茹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司徒晟居然尋迴了溫氏。
這個瘋女人, 口無遮攔, 哪管人前人後?是什麽都會說出來的!
她有些慌神, 隻能盡量柔著嗓道:“溫妹妹,你病了,不知道自己在胡說什麽……”
可這一句姐妹相稱, 卻徹底刺痛了溫氏。她有些瘋癲顛地一笑:“妹妹?好一句妹妹!你千方百計與我姐妹相稱, 卻在我夫君和叔伯兄嫂麵前有意無意地說出我跟你抱怨之言, 引得楊毅頻頻與我吵架,我被楊家的親眷愈加排擠。我竟然毫無察覺, 還以為你隻是無心之過!直到我看到你衣衫不整,和楊毅躺在我的婚床之上, 我才明白, 你竟然是這等心思!陶慧茹!我搶不過你, 便將人讓給你好了!求求你,說服楊毅,讓我帶走我的兒子吧!晟兒沒了我,會過得很苦很苦……”
可是琳琅卻一臉淡然微笑,居高臨下,冷冷瞥著哭得淒楚的老尼姑,又看看一臉尷尬的陶海盛,再瞟了一眼,從方才開始,就進入不了狀況,半張著嘴,呆看著她的陶讚。
她笑了笑,先是命人去攙扶陶慧茹。可陶慧茹卻表示,若不是琳琅親口原諒她,她便長跪不起。
這種強按人原諒的路數,若是換了臉薄注重名聲的女子,還真說不定有些效用。
可惜在琳琅這裏,這種無賴行徑是半點都容忍不得的。
她幹脆任著陶慧茹跪著,語調清冷道:“忘塵居士,你好沒道理。您今日沒有請柬,就非要闖入司徒府上觀禮,為難主人,而你又一口一個兄長弟弟的,又是從何處論起?我的夫君是由祖父臨終托孤,過繼給了友人司徒名下,承襲了司徒家的香火,是司徒家的嫡子。而你的兒子,當初為了明哲保身,跟你從了母性,過繼到了陶家的族譜之上。我可從沒聽過過繼出去的人,還能再跟本家稱兄道弟。就算陶家不介意,可司徒大人卻非見利忘義之人,你讓他跟所謂的弟弟相認,是想陷司徒大人於不義?”
無論哪個朝代,過繼香火,最忌諱的就是養大的兒子,卻吵鬧著要認祖歸宗。
而司徒晟雖然為自己的祖父爭得了陛下的正名平反,卻拒絕了認祖歸宗,不去繼承楊老將軍的侯位,繼續留在司徒族譜上,以報答繼母的養育之恩。
這等行事胸懷,任誰都得暗暗敬佩。
相比較之下,這陶慧茹讓兒子反複橫跳的行徑,的確讓人不齒!
一旁有人忍不住小聲議論:“都是過繼出去的,怎麽論兄論弟?莫不是看司徒大人風光了,就厚著臉皮相認?”
陶慧茹被楚琳琅話裏帶刺的暗損,卻是咬牙巋然不動:“當初讚兒改姓,全是我為了保全楊家的一點骨血,自作主張。他一心仰慕自己的祖父,一直在求著我幫他認祖歸宗。楊家族人凋零。如今有著骨血關係的,也就是他們倆兄弟了!司徒大人為了司徒家的香火,不肯認祖歸宗,固然可敬。可是也不能任著楊老將軍沒有香火傳承啊!我求司徒大人跟讚兒相認,並非逼著他不孝,而是希望他能認可讚兒,繼承楊家香火,替他為楊家綿延子嗣!”
說完之後,陶慧茹便開始跪地磕頭,嘴裏嘟囔著什麽她罪孽深重,不該得罪司徒大人和楚夫人一類的話。仿佛陶讚不能認祖歸宗,全然是這夫妻記仇阻止的過錯。
再說陶讚,他一直就摸不清狀況。
母親糊塗,好好的內宅婦人,為何要跟前太子摻和什麽皇位紛爭,害得他連清閑寺官都不能做,跟著她東躲西藏。
現在好不容易迴到舅舅這裏,舅舅和母親又拉著他參加司徒晟的婚禮。
可是又被人在府門前攔下,落得大吵大鬧的局麵,叫他尷尬得臉皮發脹。
他有心勸母親迴去,可母親卻瞪著他,讓他莫要搗亂。
可直到一身明媚嫁衣,滿頭珠翠鳳冠的楚氏出現在他眼前時,他才恍然知道,他那個所謂的兄長,迎娶的新婦,竟然是他午夜夢裏徘徊不散的佳人!
一時間,少年初嚐酸楚,酸澀得眼皮也跟著發起了脹,心裏隻怔怔在想:她嫁給了司徒晟,豈不就是……他的長嫂?若早知會這樣,他本該……
可本該個什麽,陶讚一時也是亂亂沒有主意。因為當時身邊人都在說,這楚氏不能生養,出身低微,是不堪娶進門的。
他雖然不愛聽,可卻覺得也有幾分道理。他對楚氏的傾慕,自是單純戀慕,卻從沒有想過娶這婦人入門。
誰想到,這個別人認為不堪娶的婦人,有朝一日,卻是鳳冠霞帔,成為一品要員的新婦,成為高不可攀的女子了。
可就在他還沒擺脫失戀頹唐的時候,母親卻不管不顧地給楚琳琅磕起頭來,因為用力太猛,額頭都破了,一時鮮血淋漓。
這……這跟乞丐上門討要有何差異?
陶讚憋得的滿臉紅,在母親不管不顧地行徑下,少年自尊徹底炸飛成漫天的碎片。
不待楚琳琅說話,他便快步跑過去,要扯起母親:“母親,你究竟在做什麽?我何時要認祖迴楊家了?你快起來啊!”
陶慧茹卻覺得兒子怎麽這麽傻?
她哪裏是在求人,而是趁著這等千載難逢的機會擺足了姿態。她行事如此卑微,誠懇跪下認錯。
日後若是那司徒夫婦再刁難她,便是小肚雞腸,她也能去兄長那裏哭求兄長庇護。
她不光要給司徒夫婦下跪,還要給太子夫婦下跪,人在低處,總比在高處時少了太多的顧忌。
她就是全然豁出自尊,也要給兒子跪出他應得的前程!
楚琳琅也沒料到,陶慧茹竟然如此不要自尊地跪地求得諒解。
不過看她這樣子,楚琳琅愈加慶幸是自己出來應付這不要臉的婦人。
若是司徒晟出來,他一個昂揚男兒,無論怎麽應對所謂繼母的叩拜,都要落下些話柄,影響他的官聲。
就在這時,有人看著太子嶽丈,陶海盛一臉的尷尬,便開始“好心”做起了和事佬,紛紛走過來勸告:“算了,算了,都在京城裏抬頭不見低頭見,這大喜日子,可別鬧得這般難看,現將人請進來,喝一杯水酒吧!”
陶慧茹這般,倒是讓人想起她獨自一個人,將兒子陶讚拉扯大的不易,許多人更不知她暗地裏的齷蹉行徑,便是走過去幫忙攙起她,想要大事化小,先止了吵鬧再說。
可是琳琅壓根不想要所謂清淨假象。
今日除非她死了,不然絕不叫陶慧茹入了司徒府的大門。
想到這,她語調清冷道:“忘塵居士,您還是死了這條心吧!今日這杯喜酒,您是喝不到的。若你非要死皮賴臉,讓司徒大人認楊家的親,司徒大人的親生母親溫氏正在高堂之上。他有親生母親,不必你這個跟楊家義絕,八竿子打不著的繼母充長輩。”
聽了這話,陶慧茹的瞳孔猛縮,她還真不知道,司徒晟居然找到了他的生母溫氏!
那個溫氏……居然還活在世上!
楚琳琅看陶慧茹全然豁出去的樣子,她幹脆也不嫌丟人,跟著一起抖一抖家醜吧。
想到這,她看向一旁和稀泥的諸位賓客,揚聲道:“我看諸位有許多年歲較長者,應該也知當年之事。我的婆婆溫氏當年是被這所謂的閨中好友陶氏跟楊家的幾位叔伯兄嫂一起密謀,轟攆出楊家的。當時楊老將軍不在,溫氏性子較弱,她一個弱女子遠嫁,無親族依靠,兒子又在繈褓,卻被欺淩得無處申述,落得母子分離,孤草無依的下場。這些個往事,隻要是京中老人,全都知根知底。陶慧茹,你是有多大的臉,好意思跑到我丈夫的跟前充長輩?你以為過去這麽多年,就沒人知道你當年勾引好友丈夫,被她捉奸在床的醜事了?”
此話一出,眾人嘩然,一時間再沒人過來攙扶陶慧茹,畢竟楚氏能說出這話,肯定不是順口汙蔑人。
這等家醜,若不是被人蹬鼻子上臉,逼到了角落,誰又能說得出來。
他們若是好心非要勸琳琅接納這個迫害過她親婆婆的所謂繼母,還真是不拿司徒晟夫妻當人,逼著他們吃屎……
而且陶慧茹的這些事,當年也是在京城府宅裏暗暗流傳,隻是礙著陶家的權勢,無人將醜事挑到明麵上罷了。
如今被楚琳琅一說,倒是印證了影傳,讓人一下子想起了遺忘的醜聞。
陶海盛也沒想到,這麽年輕的女子,張嘴就說起陳年往事,她是從何處聽來的的?難道是司徒晟告知她的?
隻是這婦人太沒分寸,她平白說起這些長輩往事幹嘛?難道她就不怕司徒晟跟著一起丟人嗎?
他立刻怒道:“你……你這婦人,血口噴人!溫氏得了惡疾,被楊家休了,管慧茹何事!”
楚琳琅看向了他,冷冷道:“陶大人,您身為兄長一心維護妹妹,固然叫人佩服。可這些往事,並非全無證人。我不巧手頭便有些,若你不服,我們明日就去衙門投案,審一審當年之事。你明知她對司徒晟都做了什麽,卻縱容著她跑到我的府門前,在大喜的日子,給我們夫妻添惡心,想要我們顧全所謂的名聲囫圇認下,那是不可能的!她不要臉非要跪,還請換個地方,我嫌她的血髒,汙了我家的踏石!”
說著,她全然不給太子嶽丈麵子,竟然喚來了家丁,要接清水潑灑路麵,免得濁氣難聞,熏到了府上貴客。
陶慧茹今日唯一的失算,就是這楚琳琅在大喜的日子不去洞房坐床,卻拎著嫁衣跑來跟她對峙。
這楚氏的潑辣難纏,她是徹底領教過的。這婦人出身低微,全無大家閨秀的矜持,更是百無禁忌。
楚氏居然能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說起她當初勾引楊毅的往事,若是再跟她如此對峙,這婦人可是什麽難堪都能給她喂下的!
她剛要起身,家丁一桶桶水已經潑灑過來,不光灑了陶慧茹一身,就連一旁的陶海盛和陶讚也迸濺了得衣袍盡濕。
陶海盛何曾如此丟人?正要跟楚琳琅咆哮,卻看見楚琳琅的身後,站著一個瘦弱的中年女子。
他看著眼熟,定睛細看,赫然正是當年的楊家兒媳婦——溫氏。
原來方才觀禮之後,溫氏本該迴房,可不知為何,她有些躁動不安,來迴地遊走在府宅花園裏。
服侍她的侍女都得過司徒大人的吩咐,隻要沒有危險,誰都不得限製溫氏在府內走動。
結果就這樣,府門前的躁動也吸引了溫氏走了過來,正將門口的一幕映入眼中。
陶慧茹那有些衰老的麵龐映入溫氏眼簾時,就好似一把匕首,正刺入她的心。
將許多忘掉的往事散盡迷霧,盡數勾起。
她呆呆地看著,那個在她麵前一向伶俐,處事圓滑的陶氏,跪在一個身穿嫁衣的女子腳邊痛哭哀求著什麽。
而那個新嫁娘卻不為所動,居高臨下,冷冷申斥那兄妹,罵得他們滿臉的狼狽,招架不住。
溫氏一時又分不清現實夢幻。
這身穿嫁衣的女子,不就是她渴望成為的樣子嗎?可以從容鎮定地應付陶慧茹這個心機深沉的毒婦,而不是像她一樣,歇斯底裏,隻能絕望舉刀,殺死了她曾經心愛的男人……
溫氏當年發瘋,除了生子之後,被楊家排擠的抑鬱之外,更多的是,她自我的厭惡,她恨自己為何行事衝動,在那等情況下,控製不住理智的傷了楊毅。
楊毅當時胸口淋漓冒血,溫氏真以為自己殺人了,一時受了太大的刺激,以至於行為癲狂。
這也是楊毅後來將她接到身邊後,她刻意遺忘了往事,便病情轉好的緣故。
親眼看著楊毅還活著,又忘了那段痛不欲生的往事,她便可以安然躲藏在歲月靜好的角落裏,當做什麽痛苦都不存在。
可是就算她刻意忘記,在記憶的一角,總是有個小小的身影,圍繞著她打轉。
那小孩叫她母親,給她洗衣做飯,還會給她捏許多好看的泥人,講著他看到別的孩子有母親時,心內的豔羨。
可如今他找到她了,就會一直陪著她。那麽小小的身軀,抱著她的時候,卻像一對溫暖有力的羽翼包裹著她,給她片刻安寧。
所以她也會在這孩子睡著的時候,偷偷親親他的臉頰,就好像在許久許久以前,她也曾這般親吻過繈褓裏的嬰孩……
隻是後來,這孩子卻不再見,她恍惚在夢裏見到他,依稀想起自己似乎有個兒子。
不過最近,有個身材高大的年輕男人,又總出現在她麵前,他會細心地給自己剪指甲,洗臉,還會坐在她的身邊,給她捏泥人。
每當看到這個年輕人,她總是會不自覺想起那個曾經在她身邊陪伴的孩子……
他也會叫她“母親”,說他找了她許久了,他會一直陪著她的身邊,母子再不分離。
所以,在認出了陶慧茹,所有陳年往事爭先恐後襲來。
溫氏卻第一次不再糾纏與楊毅的情愛生死,而是想起,自己的確生了個兒子,他眼睛很大,透著無盡的靈力。他的祖父給他起名叫戒行。可是溫氏一點都不喜歡,她給他起了個小名,叫“晟兒”,寓意著旺盛的精力,還有光明的前程。
她要她的孩兒不必像她一般軟弱,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兒……
可是她的孩兒現在在何處?她為何看不到他?
想到這,她踉蹌走到了陶慧茹的跟前,衝著她痛苦喊道:“陶慧茹,你要跟我搶丈夫,便拿去好了。我隻求求你,不要在人前裝得關心照顧我,更不要刻意接近我!我搶不過你的,你要什麽,都拿去好了。可是你得將兒子還我,他還小……他不能沒有母親!我都不要了,我要我的兒子!”
第125章 金佛開光
這痛苦的哀求, 讓原本裝柔弱的陶慧茹猝不及防。
她那虛偽的哀求,在溫氏如泉湧的眼淚前,顯得一文不值。
一旁圍觀的人, 終於收起了對陶氏一人帶大兒子的同情, 想起了她當初是如何害得溫氏與繈褓中的兒子分離的。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陶氏當初若不是爭搶楊毅, 何至於落到今天的可憐地步?如今繼子大喜的日子, 她卻拉著兄長兒子跑到人府門前鬧著認親?
究竟是從何處借來的臉皮,行此寡義廉恥之事?
一時間,再無人爛好心,跑來和稀泥了。畢竟勸司徒晟原諒逼瘋迫害母親元兇, 隻怕會被雷劈, 太造孽了!
陶慧茹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司徒晟居然尋迴了溫氏。
這個瘋女人, 口無遮攔, 哪管人前人後?是什麽都會說出來的!
她有些慌神, 隻能盡量柔著嗓道:“溫妹妹,你病了,不知道自己在胡說什麽……”
可這一句姐妹相稱, 卻徹底刺痛了溫氏。她有些瘋癲顛地一笑:“妹妹?好一句妹妹!你千方百計與我姐妹相稱, 卻在我夫君和叔伯兄嫂麵前有意無意地說出我跟你抱怨之言, 引得楊毅頻頻與我吵架,我被楊家的親眷愈加排擠。我竟然毫無察覺, 還以為你隻是無心之過!直到我看到你衣衫不整,和楊毅躺在我的婚床之上, 我才明白, 你竟然是這等心思!陶慧茹!我搶不過你, 便將人讓給你好了!求求你,說服楊毅,讓我帶走我的兒子吧!晟兒沒了我,會過得很苦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