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的話雖然語無倫次,卻句句坐實了陶慧茹當年的醜行!


    且不論聽得目瞪口呆的陶讚,陶海盛最先受不住了。


    他雖然愛妹心切,卻也要臉。


    當年,妹妹和楊毅被溫氏捉奸的事情,在兩家鬧起軒然大波,他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隻是他跟陶慧茹一樣,萬萬沒有料到,被遠遠送走的溫氏,會再次出現在他們兄妹麵前,更是字字血淚,控訴妹妹當年的惡行!


    一時間,陳年的愧疚襲湧心頭,陶海盛才發覺,自己領著妹妹和侄兒前來認親,有何不妥!


    他怎麽忘了,自己妹妹可不是尋常嫁入楊家?她對那對母子虧欠滿滿啊!


    想到這,陶海盛登時短了氣場,也不想叫妹妹跟瘋婦對峙。


    隻拉起了妹妹,便想立刻走人,可是溫氏卻起了執念,死死抓住陶慧茹的手不放,繼續哭泣哀求著她還給自己兒子。


    楚琳琅知道,婆婆一定是被勾起了陳年舊怨,有些情緒不穩了,連忙過去拉著她小聲寬慰,想要帶她先迴後宅。


    可是溫氏連看都不看她,隻是一意要跟陶氏糾纏。


    陶慧茹的麵色黑紫,無論說什麽,都被溫氏的哭喊遮蓋住了。


    她被糾纏得發煩,終於不耐煩地伸手去推溫氏,嘴裏還氣恨道:“你這瘋婦!是楊毅不要你 ,關我何事!”


    溫氏纖弱,一時被推得踉蹌後退,楚琳琅連忙伸手去接,卻在看到身後出現的人影時,堪堪收手了。


    溫氏被一個寬廣的懷抱穩穩接住,同時有低沉的聲音在她耳畔想起:“母親,你在找我?我就跟您在一起啊!”


    溫氏彷徨迴頭,一張英俊而透著無比銳氣的臉龐便映入眼簾……


    這人,跟她記憶裏的那個瘦弱的孩子,竟然有幾分相像,尤其是那一雙專注看她的眼,讓人看了就心裏一暖……


    他……叫她娘……,對了,這人最近總是在自己的身邊,給她喂藥,捏泥人,那種感覺,仿佛許久以前,她跟他獨處過許久……


    溫氏一時安靜了下來,隻是癡癡地看著這個年輕人。


    司徒晟安撫住了母親,便扶著她的肩膀,讓侍女和婆子護著她迴房間裏去。


    然後他轉身冷冷看向陶慧茹,淡淡道:“陛下聖意,命你在廟庵清修,你卻私跑出來,是要違抗聖意?陶大人,你縱容與楊家義絕的婦人在我的府門前鬧,究竟安的又是什麽心思?”


    陶海盛如今麵皮碎了一地,無比後悔今日此舉。


    他當初怎麽鬼迷心竅,不假思索,就帶妹妹來認親了?今日的軒然大波若是被家中的父親知道……豈不是又要狠狠責罵他不知所謂?


    他硬著頭皮,正想給自己和妹妹找台階下。他的女婿太子卻也跟著出現在門前。


    陶海盛恍如得了救命稻草。正想讓太子女婿替他解圍。哪知太子不待他開口,就出聲道:“司徒大人,我的嶽丈一向耳根軟,想必又是被陶氏蒙蔽,做了這等糊塗事。既然她偷跑出來,我讓人將她送迴去就是了,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不必糾葛於此……”


    說著,太子一揮手,便命人架起了陶慧茹,要將她送迴到廟庵裏去。


    當初陛下將陶氏發配到廟庵,也是口頭下旨,秘密行事,算是給陶家留了幾分臉麵。日後有人問,也可以說陶氏一心向佛,自願出家。


    可是今日當著這麽多賓客的麵,太子讓人將陶氏綁走,顯然是不給陶家留臉了。


    從此以後,陶家就要淪落成京城笑柄了!


    陶海盛就算理虧,也被女婿的魯莽氣得臉紅脖子粗,幾步走到太子麵前,急得跺腳道:“殿… 殿下,您怎麽如此行事,她畢竟也是你的姑姑啊!”


    太子聽了,微微一笑,伸手握住了陶海盛的手,順勢將他背轉眾人,將他拉拽到了一邊,然後低低道:“可我更是雅姝的丈夫啊!這陶氏幾次三番陷害雅姝,害她生死一線。你是她的父親,不維護雅姝也罷了,卻處處偏幫毒婦!她今日如此有恃無恐的攪鬧,不就仗著陶家和你的勢嗎?我替嶽丈快刀斬亂麻,免得你大義滅親,跟妹妹撕破臉,不是很好嗎?”


    陶海盛被太子說得詞窮,正要辯解雅姝跟陶慧茹的齟齬都是誤會時,太子卻徹底沉下臉:“嶽丈若再一意孤行,不辨是非,隻會叫你的親生骨肉心寒!雅姝先前就不太願意認你們,如今看來,竟然有幾分道理,是孤多事,不該勸她。像你這樣不心疼女兒的父親,真是世間少見!”


    陶海盛聽了太子的重話,再次猛然警醒。


    他怎麽忘了,眼前的這個人除了是自己的女婿,更是未來的帝王君主啊!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啊!莫說陶氏入廟庵,是陛下先前的旨意。


    就算是太子所下,他又怎敢抗辯?一時陶海盛慌忙跪下,向太子殿下認錯。


    劉翼看了看自己拎不清的嶽丈,有些無奈搖頭。看在雅姝的麵子上,他當然不好重懲嶽丈。


    不過這裏發生的事情,他已經派了自己東宮的管事太監,親自傳告給在府中的陶國公。


    至於該怎麽管教不長進,沒眼色的兒子,那就是陶國公的事情了。


    於是在太子的出麵之下,司徒府門前的鬧劇,宣告結束。


    賓客們都紛紛入席,隻假裝水過無痕。


    可是方才圍觀的人群裏,卻有個戴著鬥笠之人,隱在牆角久久沒有離去。


    方才溫氏出現在人前時,他隱在人群裏,貪婪看著她那纖瘦的身影,恨不得能立刻帶著她走。


    可是溫氏那淒楚的一句“她不要丈夫,隻要兒子”,卻深深割痛了他的心。


    曾經滿眼都是他的纖弱女子,如今卻不願再想起他了……


    那種被天地拋棄的孤獨感再次襲上楊毅的心頭。


    他在北地苦心布置多年,可是所有的準備卻因為一場枯草天災,而變得不暢快。


    想要假借兩國紛爭,報複狗皇帝的希望落空。而那狗皇帝居然已經病入膏肓。


    若讓他這麽安然老死,自己這家破人亡的怨恨,豈不是要跟狗皇帝一起奔赴九泉,再無宣泄之日?


    想到這,楊毅默默掩好了自己的鬥篷,看了看那個被舅舅生硬拉走,一臉泫然哭泣的陶讚,便毅然轉身而去……


    再說琳琅這一場婚禮,竟然沒有怎麽坐床。


    平息了府門前陶家兄妹的鬧劇後,陶雅姝又將她拉到無人處,低低向她表示了歉意。


    楚琳琅笑著道:“別人不知,我還不知你陶家的門道?你父親和姑姑的事情,與太子妃何幹?如今你我都懷了身孕,可不許操心那些煩心事情。一切都讓爺們操心去!”


    陶雅姝聽了她豪邁之言,微微一笑,便是不打擾琳琅的洞房花燭之夜了。


    她的姻緣之路艱辛,可是她這個閨蜜楚娘子的姻緣之路,更是比她艱辛百倍。


    如今也算是有情人,終於修成了姻緣正果,隻願這對夫妻以後也能白首偕老,恩愛扶持……


    送走了陶雅姝,琳琅並沒有迴新房,而是又讓丫鬟熬煮好了藥汁,親自給婆婆溫氏送去。


    今日溫氏,是第一次主動提起了她的兒子晟兒。


    琳琅明白這對司徒晟意味著什麽,也說明溫氏不再困在陳年的情愛旋渦裏,終於可以抬眼看看,被她忽略甚久的兒子了。


    所以溫氏一邊喝藥,一邊問她為何身穿嫁衣的時候,琳琅隻是笑著說:“今天是你兒子大喜日子,我做你的兒媳,好是不好?”


    溫氏有些困惑道:“可是他還那麽小,怎麽娶了你這般年歲的?莫非你是童養媳?”


    此時在溫氏的認知裏,她的兒子還是江口那個小男孩,怎麽能娶這麽大的媳婦?


    楚琳琅低笑了起來:“我還真是比他大,嗯……就算是童養媳吧!”


    溫氏恍然,低聲問難道:“可是……他長大了,不喜歡你可怎麽辦?”


    琳琅讓溫氏看她的臉:“母親,你看我生得這麽好,他喜歡得緊呢!”


    溫氏點了點頭,表示琳琅的確漂亮,她卻不放心低聲道:“可是我記得,兒子喜歡隔壁的小姑娘,總是給她捉螃蟹呢,昨日他的手指都夾出血來了,還要捉給她吃……”


    溫氏的記憶恍惚,似乎把印象裏比較深刻的江口舊事,當成昨天發生的事情。


    琳琅聽了,笑得更加柔和了,她替溫氏梳攏著頭發,柔聲道:“他也捉給我吃了,可好吃了!”


    隻是她說這話時,卻並不知,司徒晟正依在門旁,靜靜看著他生命裏最重要的兩個女人。


    當琳琅哄了喝藥的溫氏睡下,轉過頭時,正好跟司徒晟四目相望。


    他伸出大掌,拉住了琳琅的柔荑,牽著她一同迴轉新房。


    此時月光傾斜,照亮了月下的一對新人。


    司徒晟沉聲道:“怎麽辦?我原本是想要給你一個無憾的婚禮,沒想到,最後落得你不得清淨,整整一天,處處都是遺憾?”


    琳琅攬住他的胳膊,將頭靠在他的身上,有些慵懶道:“哪裏有遺憾了?我嫁給了自己想嫁之人,這是我以前夢都不敢夢的事情。這是我這輩子裏最圓滿的一天……”


    司徒晟聞言,摟緊了懷中新娘。


    這些也是他以前夢都不敢夢的事情,而今日,花好月圓,母親在房中下香甜安睡,而他喜歡了多年的女子,也懷著他的骨肉,安然靠在他的懷裏。


    他漂泊十餘年,竟然有了真正有歸屬感的家……這一刻,從不信鬼神的他,也忍不住默默感激上蒼,讓他可以有如此的圓滿……


    司徒晟娶妻的喜訊,伴著那日門前的鬧劇,很快就傳遍了京城各個府宅子。


    聽說那日陶國公知道了兒子女兒的鬧劇,氣得暴跳如雷!


    再次舉起家法親自杖責,打得陶海盛皮開肉綻。


    陶國公之後更是召集了陶家族老,將陶慧茹和陶讚驅除出陶家的族譜。


    陶家太大,盤根錯節,沒必要跟一塊腐肉一起爛掉。


    他的這個女兒,報複心太盛,一切冤孽,都是不服輸的性子勾起來的。


    當初楊家有難,他已經保了這女兒一次。


    可是這次,她想要拉上她的兄長,乃至整個陶家跟她共沉淪,卻是萬萬不能!


    陶國公告訴兒子,若是再跟陶慧茹有半點聯係,下一個被除名的便是他了!


    如今太子即位已成定局,陶家先前站隊前太子,已經讓太子夫婦心內不悅,若是行差走錯半步,幾代的榮光便要一朝旁落。


    陶海盛長這麽大,從來沒有被父親拎提到族中長老麵前,這麽不留情麵的嗬斥過。


    羞愧得恨不得鑽入地縫之餘,他知道,父親這麽做,也是給司徒晟和太子看。


    被妹妹挑唆起來的糊塗勁兒褪下之後,陶海盛也是後怕連連。


    自己明明即將成為國丈,何等榮光?為何要犯蠢,得罪司徒晟呢!


    如今的司徒晟,在朝堂上風頭正健。許多人都影傳,太子一旦即位,這個司徒晟很有可能封相入閣。


    至此,陶海盛也歇了讓侄兒陶讚認祖歸宗的心思。


    隻要沒傻透的人,都能看出來,就算司徒晟無意繼承楊家侯位,可他不認的人,也別想撿便宜,頂起楊家的名頭!


    甚至父親陶國公將陶讚遷出了陶家,讓他迴他母親的宅院獨過,算是跟陶家劃清了界限。


    陶讚跪在陶家大門前,苦苦哀求外祖父去救母親,可是眼見無果後,也隻能哭哭啼啼迴去了。


    外祖父倒是給他捎了一封信,大概的意思是讓他在皇寺好好當差。


    畢竟這類閑差,無關痛癢,卻可保一生吃穿。他如今也大了,該懂事一點,萬萬莫要再為了他母親的事情到處糾纏。畢竟這是陛下聖命,他哪有本事,違抗聖命?


    再說琳琅成親之後一個月,便被太醫下了封足令,哪裏都不能去,須得養胎一個月後,才可走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醉瓊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上加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上加狂並收藏醉瓊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