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龍心雖悅,有了一把可用之刀刃,司徒晟的名聲卻漸壞。
尤其是他前不久審的一位老臣,這老臣門下弟子眾多,有幾個甚至是當世大儒。
聽聞老師受辱,勃然大怒,直諫陛下,直說本朝向來刑不上大夫,可司徒晟如此行事,實在是有辱斯文。
陛下覺得言之有理,於是下旨責問大理寺少卿,為何如此羞辱老臣?
這個司徒晟也是夠狠的,聽了陛下的責罰,二話不說,竟然命人將受了刑的老臣抬上堂來,又說將那老臣受過的刑,在他司徒晟的身上原樣施了一遍。
按照司徒晟當時的話講,陛下責罰,所以他便要向老臣賠不是。
不過賠了不是,隻要案子還歸他管,他便還要再審。
如果這老臣覺得別人動不得他,鐵了心不招,那他司徒晟便奉陪到底,陪著老臣子將刑部的刑具都過一遍!
這一段兩人對打的血腥審問,儼然成了京城私下裏的熱門話題,據當事人說,那司徒晟都是先在油滑老臣麵前受一段刑,再依樣施展一遍。
這簡直比直接用刑還折磨人,眼睛和肉身接連要遭兩遍罪。
而且那司徒晟當真能忍疼,板子上身也悶聲不吭。
可老臣哪受得住?他原以為外麵煽動自己的學生到陛下那求情,就能免刑挨過這劫。
沒想到司徒晟卻來了個“陪君挨罰”,一副要跟他耗到兩敗俱傷的架勢,這直接讓老油耗子的心防崩潰,再也無望,最後到底是招了。
待學生們探監看到血肉模糊的老師,又是哭啼啼跑到陛下那鬧,也不說老臣貪贓枉法,延誤國計的罪,隻是問,刑不上大夫,祖宗不辱斯文的規矩何在!
陛下無奈道:“人家司徒大人可先挨的刑,賠禮在先,誠意做盡,怎麽能算有辱斯文?要知道,他可沒有欺君罔上,本不該陪著遭這罪。你們居然還要替逆臣討要斯文?要不然,幹脆將朕拖下龍椅,也打一頓板子補一補斯文?”
這一番話,終於將一群酸臭書生給懟了迴去。自此以後,司徒晟“酷吏”的名頭算是摘不下去了。
自古得罪文人,便要有名聲盡毀,遺臭萬年的風險,司徒晟卻直撞上了這等大忌,名聲怎麽會好?
按理說,這等受陛下賞識的年輕臣子前途無量,若是還沒娶妻當炙手可熱。
可惜現在京城女眷們提起“司徒晟”三個字,就覺血雨腥風鋪麵,避之而惶恐不及。
你說,在刑具裏浸染,對自己都下得去手的男人,心腸得多硬啊!
若是嫁他為妻,要沒有一副耐打的身板,大約也過不到天長地久!
諸位夫人自家嬌滴滴的女兒,可不能配給這樣的狠毒之人為妻!
楚琳琅聽了一陣子,倒是不覺得有什麽意外,司徒晟本來就是這樣的人。
畢竟這麽多的人裏,大約也隻有她見識過司徒晟年少時親手拿石頭砸人的狠勁兒。
說曹操,曹操就到。就在諸位女眷說得熱火朝天的功夫,六殿下帶著幾位臣子迴王府了,其中一個便是那位手腕鐵血的司徒晟。
也許是怕問刑時迸上血點子,他並未穿白衫,而是一身肅穆黑衫,披著同色的長鬥篷,看上去竟是透著幾分壓迫感。
當他大步從容地在長廊走過之時,就算心內鄙薄不齒他之為人,也忍不住將目光投注在英俊逼人的少卿身上。
楚琳琅也看了一會,不過她看的可不是司徒晟,而是同樣跟在六殿下身後夫君周隨安。
她注意到周隨安將那個梅緞荷包掛在了腰際醒目處,隨著他的走動,那荷包也跟著來迴晃動……
直到六殿下跟一眾男子的身影消失在了迴廊處,庭院裏又恢複了歡聲笑語。
這次議論的卻是,陛下卸了泰王的權之後,甚是看中六殿下,頻頻嘉獎,看來是有意栽培六殿下,再許以重任……
等這宴會之後,楚琳琅才知,司徒晟之所以出現在六殿下的府中其實是為了查案。
據說是因為六皇子名下農莊的管事欺男霸女,鬧出官司,司徒晟帶人將那管事拿了筏板,可偏巧那管事乃是謝家姨母表親,嶽母請托代為疏通,所以六殿下便請了司徒晟來,代為說情。
為了活躍氣氛,他還找來了幾個曾在寂州為官的部下一同陪酒。
可惜司徒晟壓根不知變通,冷語拒絕之後,又是毫不留情麵地申斥六殿下為人軟弱,任著枕邊人擺布。
六殿下被訓得麵紅耳赤,一時下不來台,可又不敢與昔日少師頂嘴。
直到司徒晟起身告辭後,六殿下喝了一壺酒,突然摔了酒杯,大叫著讓謝王妃來跟他同去大理寺,跟那個堂堂大理寺少卿對質,看看他有沒有聽婦人的擺布!
周隨安等人是左攔右攔,才沒讓事態擴大。可是六殿下事後耍酒瘋罵恩師的事兒還是傳到了司徒晟的耳中。
曾經的師生之情,似乎也隨著這二人的漸行漸遠,而越發淺薄。
這事兒也算不得什麽隱秘,很快大家便知六殿下與司徒晟師徒情盡,徹底鬧掰了。
看來這司徒晟利用了六殿下做了升職跳板之後,便再攀高枝兒,要走孤臣的路數,獨獨效忠於陛下啊!
對此,周隨安很是鄙夷,迴到家裏大罵司徒晟薄情寡義。
楚琳琅卻覺得既然是人家師徒的事情,周隨安就不必跟著瞎參合,到了司徒晟的麵前,更不可冷言冷語地奚落。
可她開口說了幾句,就被周隨安很是不耐煩地駁斥了迴去。
一個剛從寂州過來的婦人懂什麽!周隨安提醒楚氏以後謹言慎行,身在京城地界,一個後宅女子少參與男人的政務!
楚琳琅其實也不太想管,她初來京城,兩眼一抹黑,又能幫襯周隨安什麽?
其實不光是看不透時局,她連枕邊人都看不透。不過是夫妻分開短短幾個月,周隨安似乎從頭到腳都發生了改變。
他慣喝的香梨花茶,變成了名貴的洞庭碧螺,出門前會在香爐子裏熏二兩銀子一錢的檀香,腰上掛著不知從何處而來的荷包。他甚至都懶得跟自己解釋。
當楚琳琅試探說胡小娘並沒有給他繡荷包後,周隨安也隻是微微一愣,便麵不改色地說他大約記錯了,應該是滿福在繡店給他買來配衣服的。
楚琳琅不說話了,幽幽地看著他,他也不見心慌,一派鎮定從容地開解她,讓她沒事多看看書,別總盯著男人汗巾荷包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兒。
夫妻這麽多年,周隨安向來是不善撒謊的。楚琳琅見他那麽鎮定,完全沒有以前被揭穿便慌了陣腳樣子,便想,會不會真是自己多心了?
不過自從周家的女眷迴京城以後,周隨安基本就夜不歸宿,不管是她還是胡小娘,幾乎都不見周隨安的身影。有時候迴來晚了,他誰的屋子都不去,隻是自己睡書房。
就連趙氏也抱怨兒子怎麽入了京,就像入了林子的兔子,都不見個蹤影。
楚琳琅也開始早出晚歸。她自己原先有販鹽的官牌,可因為是委托了夏荷的親兄長代為經營,所以每年隻拿了一點租賃官鹽牌子的份子錢,而這點錢,她並沒有填入公中,算是自己的一點私房錢。
在還沒入京的時候,被父親逼得快要和離的楚家大姐,給琳琅寫了信,語言艱澀地向她這個庶出的三妹妹借錢。
再拿不出錢,大姐夫的生意救不起來,父親楚淮勝大約就要去京城押著她和離迴家了。
大姐什麽都舍得,就是舍不得自己一雙兒女,被逼無奈,隻能厚著臉皮開口跟楚琳琅借錢。
楚琳琅很敬重自己的大姐。雖然不是一個母親生的,但是大姐性子溫和,跟嫡母父親全然不是一路。
琳琅生平第一件新衣,是大姐成親前,省出布料給她做的——那件裙美極了!豔粉似杏花,小琳琅睡覺都忍不住摟著它,可惜最後被那個死瘟生給弄髒了!
楚琳琅感念著大姐,這邊安頓下來,便約了大姐楚金銀在茶樓碰麵飲茶。
楚金銀之前在娘家借銀子碰壁,而向自己嫡親的二妹開口時,也被二妹奚落,碰了滿鼻子灰。
千難萬難的,沒想到這個平日對姐妹都疏遠的庶妹,居然毫不含糊就借了銀子給自己。
看著楚琳琅交給她的幾張銀票子,一時間,楚金銀感動得不知該如何是好,尤其是聽到楚琳琅提起自己曾給她做裙的往事,她這個當大姐的都有些臉紅。
她當初不過是因為那布料子太豔,俗氣得很,她不喜歡。加之看三妹衣服寒酸,怕她婚禮時穿著丟人,這才剪了那布料子給楚琳琅做了一件。
沒想到,她都忘了的小事,老三卻如此銘記在心……
她這個三妹妹啊,看著為人精明,其實是別人對她好上一點點,就肯拚命來償的傻妞子……
楚金銀百感交集,握著銀票,眼睛也濕潤了。
可是楚琳琅卻讓大姐先莫感動,她的銀子要大姐先攥住了。大姐夫若想用銀子,還得將他生意的賬目往來給她瞧瞧,不為別的,她不想讓她的銀子又白白打了水漂。
楚金銀覺得有道理,自是點頭應下。隻是有一件事,她先前猶豫著要不要給楚琳琅講,現在倒是下定了主意:“琳琅,我想跟你說件事……隻是希望你心裏有數,可萬萬別亂了陣腳,跑迴去鬧……”
說到這,她頓了頓:“就是你姐夫,月前應酬……無意中在城西的望湖酒樓,看到三妹夫與一位妙齡女子在樓中的包房內同飲……”
楚琳琅靜默了一會,問:“會不會是他同僚帶去的歌女一類?隨安向來不會推拒這些應酬的。”
楚金搖頭低聲道:“我也是這麽問你姐夫的。可他做生意的,見過的多,隻說那女子穿衣並無風塵味道,反而……看起來像是大戶人家的小姐。”
楚琳琅半天沒有說話,最後又問了那女子的身高穿著,以及後來上的馬車式樣,便不再問了。
楚金銀之前猶豫著要不要說,就是怕壞了妹妹的夫妻感情,可若不說,又怕妹妹一個人在周家受委屈。
現在看楚琳琅的反應,她反而有些後悔。
楚琳琅是惹急了敢跟父親叫板的猢猻性子,她若迴去跟妹夫打起來,自己豈不成了攪屎棍?
於是她忙勸楚琳琅不要衝動。三妹夫今非昔比,從地方能熬入京城不容易。男人嘛,風花雪月些也很正常,千萬不可因小失大,壞了夫妻感情。
楚琳琅卻笑了笑,輕問姐姐:“大姐夫庸碌無為,敗了銀子,姐姐為何不肯聽了父親的話,與他和離?”
楚金銀苦澀歎氣:“他的確是笨了些,不撞南牆不迴頭。可是自成婚以來,他待我甚好,家裏也清淨,沒有什麽侍女小妾的營生。更何況我倆還有一雙兒女,豈能說分就分?”
楚琳琅隻讓姐姐不必擔心,就與她告辭了。
當楚琳琅坐到馬車裏時,臉上的笑卻漸漸淡了。
不願和離,總是因為姻緣裏有些難以割舍的。
可是她與周隨安如今卻還剩下什麽?
如此幾日,楚琳琅出入了金鋪,變賣了些閑置的首飾,又在京城的房牙子那跑了跑,更是去了趟城西的望湖酒樓。
那日,她在望湖酒樓呆了足有一日,終於在臨近中午時,看到一個騎馬男子等候在店門口,又從馬車上攙扶下個女子……
楚琳琅從窗縫裏看著,不敢置信地慢慢瞪圓了眼,捏著窗欞的手太過用力,竟然將窗欞上的木頭條子,抓捏了一塊下來。
不過那對男女並沒入酒樓,而是相攜一路,去遊湖賞秋花去了。
楚琳琅關上窗,獨坐包廂,飲了一壺酒。
當她從酒樓裏出來迴到家的時候,已經日漸西沉。
走過宅門時,楚琳琅吩咐了門房,等大官人迴來時,無論多晚,都讓他先來她的屋子一趟。
周隨安迴來的照例是晚了些,他入了屋子,很是不耐煩道:“有什麽事情,我一會還有公務要去書房辦……”
楚琳琅定定看著他,突然開口問:“說吧,她是誰?”
周隨安飛快抬起頭來,艱澀道:“你在說什麽?”
楚琳琅已經心中有數,隻是定定問:“那個贈你荷包,與你邀約望湖酒樓的是哪家千金?”
周隨安如同被狗咬了一下,騰得站起身來,定了定神:“你也知京城裏應酬多,我不過是跟同僚在酒樓應酬,認識了幾位魁首,隻是飲酒罷了,至於那荷包,我不是說是滿福……”
還沒等他說完,楚琳琅已經再也按捺不住,抓起桌子上的笸籮筐狠狠砸了過去:“你當我是傻子,就這麽糊弄我?”
琳琅嫁入周家這麽久,在詩書滿腹的夫君麵前,都是盡量端著嫻雅端莊的做派。
所以就算周隨安在楚家老仆那裏聽聞琳琅小時潑辣得能跟男孩打架,還是有些難以想象楚琳琅撒潑的樣子。
可是如今,他被那一笸籮正打在了頭上,連連倒退兩步,一時都有些發懵了,再然後就是怒吼:“楚琳琅,你瘋啦!”
尤其是他前不久審的一位老臣,這老臣門下弟子眾多,有幾個甚至是當世大儒。
聽聞老師受辱,勃然大怒,直諫陛下,直說本朝向來刑不上大夫,可司徒晟如此行事,實在是有辱斯文。
陛下覺得言之有理,於是下旨責問大理寺少卿,為何如此羞辱老臣?
這個司徒晟也是夠狠的,聽了陛下的責罰,二話不說,竟然命人將受了刑的老臣抬上堂來,又說將那老臣受過的刑,在他司徒晟的身上原樣施了一遍。
按照司徒晟當時的話講,陛下責罰,所以他便要向老臣賠不是。
不過賠了不是,隻要案子還歸他管,他便還要再審。
如果這老臣覺得別人動不得他,鐵了心不招,那他司徒晟便奉陪到底,陪著老臣子將刑部的刑具都過一遍!
這一段兩人對打的血腥審問,儼然成了京城私下裏的熱門話題,據當事人說,那司徒晟都是先在油滑老臣麵前受一段刑,再依樣施展一遍。
這簡直比直接用刑還折磨人,眼睛和肉身接連要遭兩遍罪。
而且那司徒晟當真能忍疼,板子上身也悶聲不吭。
可老臣哪受得住?他原以為外麵煽動自己的學生到陛下那求情,就能免刑挨過這劫。
沒想到司徒晟卻來了個“陪君挨罰”,一副要跟他耗到兩敗俱傷的架勢,這直接讓老油耗子的心防崩潰,再也無望,最後到底是招了。
待學生們探監看到血肉模糊的老師,又是哭啼啼跑到陛下那鬧,也不說老臣貪贓枉法,延誤國計的罪,隻是問,刑不上大夫,祖宗不辱斯文的規矩何在!
陛下無奈道:“人家司徒大人可先挨的刑,賠禮在先,誠意做盡,怎麽能算有辱斯文?要知道,他可沒有欺君罔上,本不該陪著遭這罪。你們居然還要替逆臣討要斯文?要不然,幹脆將朕拖下龍椅,也打一頓板子補一補斯文?”
這一番話,終於將一群酸臭書生給懟了迴去。自此以後,司徒晟“酷吏”的名頭算是摘不下去了。
自古得罪文人,便要有名聲盡毀,遺臭萬年的風險,司徒晟卻直撞上了這等大忌,名聲怎麽會好?
按理說,這等受陛下賞識的年輕臣子前途無量,若是還沒娶妻當炙手可熱。
可惜現在京城女眷們提起“司徒晟”三個字,就覺血雨腥風鋪麵,避之而惶恐不及。
你說,在刑具裏浸染,對自己都下得去手的男人,心腸得多硬啊!
若是嫁他為妻,要沒有一副耐打的身板,大約也過不到天長地久!
諸位夫人自家嬌滴滴的女兒,可不能配給這樣的狠毒之人為妻!
楚琳琅聽了一陣子,倒是不覺得有什麽意外,司徒晟本來就是這樣的人。
畢竟這麽多的人裏,大約也隻有她見識過司徒晟年少時親手拿石頭砸人的狠勁兒。
說曹操,曹操就到。就在諸位女眷說得熱火朝天的功夫,六殿下帶著幾位臣子迴王府了,其中一個便是那位手腕鐵血的司徒晟。
也許是怕問刑時迸上血點子,他並未穿白衫,而是一身肅穆黑衫,披著同色的長鬥篷,看上去竟是透著幾分壓迫感。
當他大步從容地在長廊走過之時,就算心內鄙薄不齒他之為人,也忍不住將目光投注在英俊逼人的少卿身上。
楚琳琅也看了一會,不過她看的可不是司徒晟,而是同樣跟在六殿下身後夫君周隨安。
她注意到周隨安將那個梅緞荷包掛在了腰際醒目處,隨著他的走動,那荷包也跟著來迴晃動……
直到六殿下跟一眾男子的身影消失在了迴廊處,庭院裏又恢複了歡聲笑語。
這次議論的卻是,陛下卸了泰王的權之後,甚是看中六殿下,頻頻嘉獎,看來是有意栽培六殿下,再許以重任……
等這宴會之後,楚琳琅才知,司徒晟之所以出現在六殿下的府中其實是為了查案。
據說是因為六皇子名下農莊的管事欺男霸女,鬧出官司,司徒晟帶人將那管事拿了筏板,可偏巧那管事乃是謝家姨母表親,嶽母請托代為疏通,所以六殿下便請了司徒晟來,代為說情。
為了活躍氣氛,他還找來了幾個曾在寂州為官的部下一同陪酒。
可惜司徒晟壓根不知變通,冷語拒絕之後,又是毫不留情麵地申斥六殿下為人軟弱,任著枕邊人擺布。
六殿下被訓得麵紅耳赤,一時下不來台,可又不敢與昔日少師頂嘴。
直到司徒晟起身告辭後,六殿下喝了一壺酒,突然摔了酒杯,大叫著讓謝王妃來跟他同去大理寺,跟那個堂堂大理寺少卿對質,看看他有沒有聽婦人的擺布!
周隨安等人是左攔右攔,才沒讓事態擴大。可是六殿下事後耍酒瘋罵恩師的事兒還是傳到了司徒晟的耳中。
曾經的師生之情,似乎也隨著這二人的漸行漸遠,而越發淺薄。
這事兒也算不得什麽隱秘,很快大家便知六殿下與司徒晟師徒情盡,徹底鬧掰了。
看來這司徒晟利用了六殿下做了升職跳板之後,便再攀高枝兒,要走孤臣的路數,獨獨效忠於陛下啊!
對此,周隨安很是鄙夷,迴到家裏大罵司徒晟薄情寡義。
楚琳琅卻覺得既然是人家師徒的事情,周隨安就不必跟著瞎參合,到了司徒晟的麵前,更不可冷言冷語地奚落。
可她開口說了幾句,就被周隨安很是不耐煩地駁斥了迴去。
一個剛從寂州過來的婦人懂什麽!周隨安提醒楚氏以後謹言慎行,身在京城地界,一個後宅女子少參與男人的政務!
楚琳琅其實也不太想管,她初來京城,兩眼一抹黑,又能幫襯周隨安什麽?
其實不光是看不透時局,她連枕邊人都看不透。不過是夫妻分開短短幾個月,周隨安似乎從頭到腳都發生了改變。
他慣喝的香梨花茶,變成了名貴的洞庭碧螺,出門前會在香爐子裏熏二兩銀子一錢的檀香,腰上掛著不知從何處而來的荷包。他甚至都懶得跟自己解釋。
當楚琳琅試探說胡小娘並沒有給他繡荷包後,周隨安也隻是微微一愣,便麵不改色地說他大約記錯了,應該是滿福在繡店給他買來配衣服的。
楚琳琅不說話了,幽幽地看著他,他也不見心慌,一派鎮定從容地開解她,讓她沒事多看看書,別總盯著男人汗巾荷包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兒。
夫妻這麽多年,周隨安向來是不善撒謊的。楚琳琅見他那麽鎮定,完全沒有以前被揭穿便慌了陣腳樣子,便想,會不會真是自己多心了?
不過自從周家的女眷迴京城以後,周隨安基本就夜不歸宿,不管是她還是胡小娘,幾乎都不見周隨安的身影。有時候迴來晚了,他誰的屋子都不去,隻是自己睡書房。
就連趙氏也抱怨兒子怎麽入了京,就像入了林子的兔子,都不見個蹤影。
楚琳琅也開始早出晚歸。她自己原先有販鹽的官牌,可因為是委托了夏荷的親兄長代為經營,所以每年隻拿了一點租賃官鹽牌子的份子錢,而這點錢,她並沒有填入公中,算是自己的一點私房錢。
在還沒入京的時候,被父親逼得快要和離的楚家大姐,給琳琅寫了信,語言艱澀地向她這個庶出的三妹妹借錢。
再拿不出錢,大姐夫的生意救不起來,父親楚淮勝大約就要去京城押著她和離迴家了。
大姐什麽都舍得,就是舍不得自己一雙兒女,被逼無奈,隻能厚著臉皮開口跟楚琳琅借錢。
楚琳琅很敬重自己的大姐。雖然不是一個母親生的,但是大姐性子溫和,跟嫡母父親全然不是一路。
琳琅生平第一件新衣,是大姐成親前,省出布料給她做的——那件裙美極了!豔粉似杏花,小琳琅睡覺都忍不住摟著它,可惜最後被那個死瘟生給弄髒了!
楚琳琅感念著大姐,這邊安頓下來,便約了大姐楚金銀在茶樓碰麵飲茶。
楚金銀之前在娘家借銀子碰壁,而向自己嫡親的二妹開口時,也被二妹奚落,碰了滿鼻子灰。
千難萬難的,沒想到這個平日對姐妹都疏遠的庶妹,居然毫不含糊就借了銀子給自己。
看著楚琳琅交給她的幾張銀票子,一時間,楚金銀感動得不知該如何是好,尤其是聽到楚琳琅提起自己曾給她做裙的往事,她這個當大姐的都有些臉紅。
她當初不過是因為那布料子太豔,俗氣得很,她不喜歡。加之看三妹衣服寒酸,怕她婚禮時穿著丟人,這才剪了那布料子給楚琳琅做了一件。
沒想到,她都忘了的小事,老三卻如此銘記在心……
她這個三妹妹啊,看著為人精明,其實是別人對她好上一點點,就肯拚命來償的傻妞子……
楚金銀百感交集,握著銀票,眼睛也濕潤了。
可是楚琳琅卻讓大姐先莫感動,她的銀子要大姐先攥住了。大姐夫若想用銀子,還得將他生意的賬目往來給她瞧瞧,不為別的,她不想讓她的銀子又白白打了水漂。
楚金銀覺得有道理,自是點頭應下。隻是有一件事,她先前猶豫著要不要給楚琳琅講,現在倒是下定了主意:“琳琅,我想跟你說件事……隻是希望你心裏有數,可萬萬別亂了陣腳,跑迴去鬧……”
說到這,她頓了頓:“就是你姐夫,月前應酬……無意中在城西的望湖酒樓,看到三妹夫與一位妙齡女子在樓中的包房內同飲……”
楚琳琅靜默了一會,問:“會不會是他同僚帶去的歌女一類?隨安向來不會推拒這些應酬的。”
楚金搖頭低聲道:“我也是這麽問你姐夫的。可他做生意的,見過的多,隻說那女子穿衣並無風塵味道,反而……看起來像是大戶人家的小姐。”
楚琳琅半天沒有說話,最後又問了那女子的身高穿著,以及後來上的馬車式樣,便不再問了。
楚金銀之前猶豫著要不要說,就是怕壞了妹妹的夫妻感情,可若不說,又怕妹妹一個人在周家受委屈。
現在看楚琳琅的反應,她反而有些後悔。
楚琳琅是惹急了敢跟父親叫板的猢猻性子,她若迴去跟妹夫打起來,自己豈不成了攪屎棍?
於是她忙勸楚琳琅不要衝動。三妹夫今非昔比,從地方能熬入京城不容易。男人嘛,風花雪月些也很正常,千萬不可因小失大,壞了夫妻感情。
楚琳琅卻笑了笑,輕問姐姐:“大姐夫庸碌無為,敗了銀子,姐姐為何不肯聽了父親的話,與他和離?”
楚金銀苦澀歎氣:“他的確是笨了些,不撞南牆不迴頭。可是自成婚以來,他待我甚好,家裏也清淨,沒有什麽侍女小妾的營生。更何況我倆還有一雙兒女,豈能說分就分?”
楚琳琅隻讓姐姐不必擔心,就與她告辭了。
當楚琳琅坐到馬車裏時,臉上的笑卻漸漸淡了。
不願和離,總是因為姻緣裏有些難以割舍的。
可是她與周隨安如今卻還剩下什麽?
如此幾日,楚琳琅出入了金鋪,變賣了些閑置的首飾,又在京城的房牙子那跑了跑,更是去了趟城西的望湖酒樓。
那日,她在望湖酒樓呆了足有一日,終於在臨近中午時,看到一個騎馬男子等候在店門口,又從馬車上攙扶下個女子……
楚琳琅從窗縫裏看著,不敢置信地慢慢瞪圓了眼,捏著窗欞的手太過用力,竟然將窗欞上的木頭條子,抓捏了一塊下來。
不過那對男女並沒入酒樓,而是相攜一路,去遊湖賞秋花去了。
楚琳琅關上窗,獨坐包廂,飲了一壺酒。
當她從酒樓裏出來迴到家的時候,已經日漸西沉。
走過宅門時,楚琳琅吩咐了門房,等大官人迴來時,無論多晚,都讓他先來她的屋子一趟。
周隨安迴來的照例是晚了些,他入了屋子,很是不耐煩道:“有什麽事情,我一會還有公務要去書房辦……”
楚琳琅定定看著他,突然開口問:“說吧,她是誰?”
周隨安飛快抬起頭來,艱澀道:“你在說什麽?”
楚琳琅已經心中有數,隻是定定問:“那個贈你荷包,與你邀約望湖酒樓的是哪家千金?”
周隨安如同被狗咬了一下,騰得站起身來,定了定神:“你也知京城裏應酬多,我不過是跟同僚在酒樓應酬,認識了幾位魁首,隻是飲酒罷了,至於那荷包,我不是說是滿福……”
還沒等他說完,楚琳琅已經再也按捺不住,抓起桌子上的笸籮筐狠狠砸了過去:“你當我是傻子,就這麽糊弄我?”
琳琅嫁入周家這麽久,在詩書滿腹的夫君麵前,都是盡量端著嫻雅端莊的做派。
所以就算周隨安在楚家老仆那裏聽聞琳琅小時潑辣得能跟男孩打架,還是有些難以想象楚琳琅撒潑的樣子。
可是如今,他被那一笸籮正打在了頭上,連連倒退兩步,一時都有些發懵了,再然後就是怒吼:“楚琳琅,你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