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一個荷包
不過趙氏一直掛心的事情, 終於見了亮堂。
就在周家女眷上船準備出發的時候,胡氏突然暈船嘔吐,尋了郎中診脈, 竟然見喜了!
這讓盼孫兒盼紅了眼的趙氏大喜過望。
隻是這樣一來, 為了顧全胡氏的身子,本就慢的船, 更是要慢些。
遇到有些風浪的日子, 便停下來等風兒和順了繼續再前行。
如此一來,本隻二十多天的路程,生生走了兩個月才到。
以至於楚琳琅看到京城的門兒時,都難得傷感想要落淚——再在船上這麽熬下去, 她都有害喜錯覺, 想要迎風嘔吐了。
夏荷看琳琅這幾日吃不下,疑心是小娘懷孕讓她添堵, 便是小聲寬慰道:“姑娘您的身子一向強健, 到了京城找名醫調養, 也定然能生養……”
冬雪在旁邊冷哼:“要是依我看,就是大姑娘成親那一年,入寒氣, 累壞了身子!”
以前大姑娘的月信很準, 可是就是在新婚那年, 因為鋪子裏上了一批貨,卻因為車壞被撂到了山裏, 當時姑娘親自帶著人去鏟雪挖車搬貨,天寒地凍, 愣是將正來的月事給凍沒了。
自那以後, 大姑娘的小日子總要延後幾日。
別家的娘子, 隻需操持家裏。可是她們家這位,卻是家裏家外都是頂梁柱,真是拿自己當了糙漢子用,如此累心熬神,能懷上才怪!
楚琳琅不過這幾日胃口不佳,誰知竟然讓兩個丫頭說出這麽多官司。
她無奈起身,立在碼頭的路旁,往京城的方向看去。
原本船到岸後,就有小廝去城裏送信,看看周隨安能不能派車轎來接母親。
可船上的箱子都卸下來,也不見有人來接的蹤影。
楚琳琅迴身看看疲憊不堪的婆婆,還有一直坐在遮陽棚下抱著銅盆的胡氏,決定不再等了,隻在附近的車馬行隨便找幾輛車算了。
可就在這時,從不遠處官道上跑來了幾匹駿馬,馬背上的人穿著大理寺的官服,威風凜凜一路疾馳而過。
原本馬兒跑過去了,不一會那為首的突然勒緊韁繩又折迴來,馬兒一路顛蹄來到了楚琳琅的近前。
楚琳琅抬頭一看:呀,真是冤家路窄,這騎在馬背上的,正是久久未見的司徒晟。
原來司徒大人外出公幹,準備迴城,正好在河埠頭這遇到了剛剛抵京的楚琳琅。
這是楚琳琅第一次見司徒晟穿官服,這男人也太適合穿著大理寺的官服了,一身緋紅長袍束帶,修飾得男人腰身板直筆挺,加上騎乘的高頭大馬,恍惚中竟然有些不敢認。
司徒晟問了一下,知道周隨安還沒派人來接女眷,便跟身旁一個穿著軍裝的男子說了幾句,不一會就有幾輛掛著兵營軍牌的馬車過來,還有十幾個兵卒幫她們抬東西。
楚琳琅兩次搬家卸貨,都遇上司徒晟,不由得也要說一聲湊巧,當下去便是感謝司徒大人的幫襯。
司徒晟看著楚琳琅的臉,淡淡道:“數月不見,楚夫人似乎清減了些。”
楚琳琅客氣一笑道:“水路顛簸,也吃不好飯,可能是瘦了些,好在到了京城,總算能安頓下來了。”
司徒晟一旁的那個軍裝男子這時走了過來,好奇地看著楚氏,問道:“這位是……”
楚琳琅連忙與他施禮,在司徒晟簡單的介紹中才知,這位三十多歲的男子原來竟是兵司李成義將軍。
據說他的祖父當年是大將軍楊巡的左膀右臂。隻是當年楊巡出征荊國,老李將軍因為抱恙並未跟從。
楊氏一門折戟之後,朝中幾乎無可用良將,而李氏一門則在危急時刻,老將請纓出戰,解決了朝中困局。
隻是先前泰王勢大,李家卻是忠實的保王黨,也受了不少排擠。如今泰王一黨折羽,這兵司重權便落到了李家的手中。
原本隻是客氣寒暄,可不知為何那位李將軍在聽聞楚琳琅是周隨安妻子之後,卻是上下打量,目光令人探究,像是好奇,又帶著幾分憐憫?
不過李將軍與司徒晟公務在身,也不可在此久留,幫襯了周家裝車之後,便告辭先行入城了。
周隨安如今的宅邸,在城東的木魚石胡同裏。這一處遠離鬧市,因著地勢較高,地盤好似巨大的木魚而得名。
楚琳琅下馬車時發現,胡同口竟然還栽著幾叢青竹,那一路石板也是洗刷幹淨透亮,胡同的幾戶宅門都有模有樣。
等入了周家宅院,更是發現此處別有洞天,屋院敞亮極了。
楚琳琅雖然不是京城人氏,可也猜得出這院子價值不菲,若是朝廷分配,依著周隨安現在的六品品階,可不太夠格啊!
趙氏看了屋裏屋外的家私擺設,紅光滿麵,腰板也不知覺挺直了些,喃喃著:“我兒有大出息了!竟然置辦下這等家業!周家的列祖列宗在上,保佑我兒隨安大展宏圖!”
說完這些個,她還忍不住諷上楚琳琅幾句:“你也是命好,趕上我們周家困頓時,才能入我周家的門。你當初跟你爹四處販鹽時,也是沒想到會有今天的好日子吧?隻是你也得改改自己的小家子氣,沒得節省,丟了夫君的臉麵!”
趙氏這些日子也是被折騰得不輕,想起來就念叨著楚琳琅圖省錢,雇傭慢船讓全家遭罪。
如今一路舟車勞頓入了京,驟然見到這等高門大戶,真是一步升天。
兒子爭氣,她這個寡母總算熬出來了!
胡小娘也很高興,任著婆子攙扶,繞著院子走來走去。
楚琳琅看著全家喜氣洋洋,不好開口質疑這些與周隨安現在的官職不符,隻能按捺心中的疑惑,先將趙氏和雙身子的胡小娘安置好。
至於鳶兒,早在上馬車的時候就睡著了,到現在都還沒醒呢。小姑子周秀玲抱著孩子去她那屋裏歇息去了。
等琳琅安置好老的與小的,也是累得腰酸背痛,終於可以躺在床上舒展一下腰肢了。
這一覺睡得可有些長,竟連晚飯也沒顧上吃,好在趙氏她們也都累得睡下,誰都沒張羅吃飯。
就在掌燈之後,本該去城門迎接家眷的周隨安也終於歸家了。
據小廝滿福說,大官人是去了戶部尚書申大人的府上飲酒去了,今日申大人的孫子滿月,大官人實在走不開,這才沒去城門處接家眷的。
楚琳琅披著衣服,看著被小廝背迴來的周隨安,這衝天的酒氣,也不知他飲了多少。
想著胡氏有了身孕,胎相未穩,所以琳琅便讓小廝將周隨安送進了她的房中。
算起來,也是有快兩個月未見。周隨安一人在京城裏應該適應得不錯,身上的衣服應該是入京後裁製的,是京城貴人們時興的樣子,麵料看上去也甚是不俗……
當楚琳琅替他脫著衣服,從那衣服袖袋裏突然滑出了個精致荷包。
這荷包是梅緞做底,上麵除了精致的花紋刺繡,還塞了香料,聞起來芳香撲鼻,絕非周隨安以前的隨身之物。
不過說起來,沒來京城前,周隨安也不怎麽來她的屋子,他現在的衣物,全都由著胡氏小娘經手。
也許這荷包是胡氏給他縫的。楚琳琅懶得再看,便將這荷包順手放到一旁櫃子上的柳木匣子裏。
到了第二天天色大亮,周隨安這才酒醒起床,隻是整個人看起來不甚精神,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連楚琳琅跟他說話,也是愛搭不理的。
琳琅坐在妝鏡前,一邊梳攏著長發,一邊讓夏荷將醒酒湯端給周隨安喝。
周隨安喝了幾口後,聽著楚琳琅講昨日入城的事情。
他聽到是司徒大人幫忙找車的時候,不禁眉頭一皺,告誡道:“你初來乍到,許是不知,司徒晟如今在京城人緣臭得很,我們周家不宜與他太相熟。”
楚琳琅微微一愣,道:“怎麽了?”
周隨安冷哼了一聲,敷衍道:“官場上的事情,婦道人家莫問,總之以後看著他繞行就是了。”
說著這話的時候,他拿起了掛在一旁還沒洗的衣服,伸手摸了摸,突然臉色微變,裏外摸索著。
楚琳琅無意中迴頭瞥見,便問他在找什麽。
可是周隨安並不說話,隻是一個勁兒翻找,楚琳琅若無其事道:“可是在找荷包?我放在了旁邊的匣子裏了。”
周隨安一聽,連忙打開櫃上的匣子,隻見那梅緞荷包果真就躺在匣子裏。
楚琳琅隔著鋥亮的銅鏡,清楚地看到官人暗鬆了一口氣,將那荷包又塞迴到衣袋裏……
楚琳琅一邊點著胭脂,一邊漫不經心地問:“這荷包是胡小娘給你縫的?以前沒見過。”
周隨安含糊嗯了一聲後,便去飯廳用早飯去了。
他今日沐休,不必去戶部當差,不過聽說要同僚應酬,吃完飯,又帶小廝早早出門去了。
待楚琳琅領著下人幫胡小娘歸置屋子的時候,狀似無意地問:“我看你給官人縫的荷包,繡工真不錯,等你生產完了,可得給我也縫一個。”
胡小娘疑惑地眨巴著眼,有些不好意思道:“在家時,父親總讓我多看書,不太會做女紅,大娘子若不嫌棄,我便做一個……可是,我從來沒給大官人縫過荷包啊!”
第27章 東窗事發
楚琳琅說許是她記差了, 就此打岔過去。
可是從胡小娘的屋子出來後,楚琳琅臉上仿佛籠罩上一層寒霜——看來周郎風流不減,到了京城又有別樣的奇遇!
若是在連州那會, 她隻怕要等不及, 直接挑開跟周隨安鬧個曲直黑白。
可如今,也還不到一年的光景, 經曆了納妾風波, 她又跟周隨安分隔數月,再見枕邊人時,恍惚竟有陌生之感。
她甚至想,幹嘛要鬧得那麽明白?隻管好自己的眼前事兒就行了。
都說兒大不由娘, 更何況周隨安並非她的好大兒!她何必追究細枝末節, 白白惹人厭煩?
周府女眷入京,人生地不熟, 自然要有人引著融入, 周隨安是六殿下的人, 六王妃自然就要擔了這任務。
所以趁著花園子裏的秋菊綻放,六王妃便辦了個遊園花會,邀請了京中有頭臉的女眷, 還有周氏一家女眷前來賞菊。
趙氏領著女兒周秀玲, 坐在了一群年歲大的夫人堆裏, 跟著她們寒暄,順帶介紹下自己家裏還有個年幼女兒, 再過上兩年,秀玲也該議親了。
原本按照趙氏的設想, 秀玲嫁給普通鄉紳之家就很好了。可如今, 眼見了京城的繁華似錦, 連帶著趙氏的心氣兒也變高了,覺得必須得找個人中龍鳳,才配得上郎中之妹。
可惜這番宏願很快就打得細碎,雖然她語帶含蓄委婉暗示女兒的年歲也不小了,可是周圍的夫人們也僅是笑了笑,並不繼續搭話,似乎沒有太多的熱情為趙夫人牽線保媒。
要知道這裏可是繁盛京城啊!扔塊石頭,能砸到一堆五品大員!像周隨安這樣六品的郎中,並不出奇,更何況他們周家是外來的,身上的土味還沒去幹淨,不知深淺,誰也不願意往上湊。
一來二去,趙氏的自尊受挫,連帶著也懶散了興致,跟人說話愛搭不理的。
幸好這宴會也有寂州舊識,不大一會,謝二小姐便跟在姐姐的身後來到了客廳。
也許是京城風水養人,謝二小姐看起來比在寂州的時候和善多了,不一會就坐到了周家女眷旁邊,笑著與趙夫人說話。
楚琳琅跟謝二小姐一向話不投機,她便坐到了六王妃的身旁,適時端茶送水,說得少聽得多。
在諸位夫人的往來言語間,她倒是品酌到了不少新鮮貨。
比如泰王被陛下削權之後,被幽禁在靈泉寺,整日吃齋敲木魚。四皇子在被陛下申斥,閉門自醒數月後,現在再次被啟用,隻是風頭不似從前,更不敢像以前那般跟太子分庭抗禮了。
不過看陛下的意思,還有些意猶未盡,近些日子不斷往大理寺發卷宗,命令清理泰王餘黨。而這些案子大都經由司徒晟的手。
隻是抓進去的人,哪有那麽痛快招供的?
這位昔日的皇子少師搖身一變,竟有酷吏潛質,審問起案子來手腕鐵血,審問過之人無一不招。
不過趙氏一直掛心的事情, 終於見了亮堂。
就在周家女眷上船準備出發的時候,胡氏突然暈船嘔吐,尋了郎中診脈, 竟然見喜了!
這讓盼孫兒盼紅了眼的趙氏大喜過望。
隻是這樣一來, 為了顧全胡氏的身子,本就慢的船, 更是要慢些。
遇到有些風浪的日子, 便停下來等風兒和順了繼續再前行。
如此一來,本隻二十多天的路程,生生走了兩個月才到。
以至於楚琳琅看到京城的門兒時,都難得傷感想要落淚——再在船上這麽熬下去, 她都有害喜錯覺, 想要迎風嘔吐了。
夏荷看琳琅這幾日吃不下,疑心是小娘懷孕讓她添堵, 便是小聲寬慰道:“姑娘您的身子一向強健, 到了京城找名醫調養, 也定然能生養……”
冬雪在旁邊冷哼:“要是依我看,就是大姑娘成親那一年,入寒氣, 累壞了身子!”
以前大姑娘的月信很準, 可是就是在新婚那年, 因為鋪子裏上了一批貨,卻因為車壞被撂到了山裏, 當時姑娘親自帶著人去鏟雪挖車搬貨,天寒地凍, 愣是將正來的月事給凍沒了。
自那以後, 大姑娘的小日子總要延後幾日。
別家的娘子, 隻需操持家裏。可是她們家這位,卻是家裏家外都是頂梁柱,真是拿自己當了糙漢子用,如此累心熬神,能懷上才怪!
楚琳琅不過這幾日胃口不佳,誰知竟然讓兩個丫頭說出這麽多官司。
她無奈起身,立在碼頭的路旁,往京城的方向看去。
原本船到岸後,就有小廝去城裏送信,看看周隨安能不能派車轎來接母親。
可船上的箱子都卸下來,也不見有人來接的蹤影。
楚琳琅迴身看看疲憊不堪的婆婆,還有一直坐在遮陽棚下抱著銅盆的胡氏,決定不再等了,隻在附近的車馬行隨便找幾輛車算了。
可就在這時,從不遠處官道上跑來了幾匹駿馬,馬背上的人穿著大理寺的官服,威風凜凜一路疾馳而過。
原本馬兒跑過去了,不一會那為首的突然勒緊韁繩又折迴來,馬兒一路顛蹄來到了楚琳琅的近前。
楚琳琅抬頭一看:呀,真是冤家路窄,這騎在馬背上的,正是久久未見的司徒晟。
原來司徒大人外出公幹,準備迴城,正好在河埠頭這遇到了剛剛抵京的楚琳琅。
這是楚琳琅第一次見司徒晟穿官服,這男人也太適合穿著大理寺的官服了,一身緋紅長袍束帶,修飾得男人腰身板直筆挺,加上騎乘的高頭大馬,恍惚中竟然有些不敢認。
司徒晟問了一下,知道周隨安還沒派人來接女眷,便跟身旁一個穿著軍裝的男子說了幾句,不一會就有幾輛掛著兵營軍牌的馬車過來,還有十幾個兵卒幫她們抬東西。
楚琳琅兩次搬家卸貨,都遇上司徒晟,不由得也要說一聲湊巧,當下去便是感謝司徒大人的幫襯。
司徒晟看著楚琳琅的臉,淡淡道:“數月不見,楚夫人似乎清減了些。”
楚琳琅客氣一笑道:“水路顛簸,也吃不好飯,可能是瘦了些,好在到了京城,總算能安頓下來了。”
司徒晟一旁的那個軍裝男子這時走了過來,好奇地看著楚氏,問道:“這位是……”
楚琳琅連忙與他施禮,在司徒晟簡單的介紹中才知,這位三十多歲的男子原來竟是兵司李成義將軍。
據說他的祖父當年是大將軍楊巡的左膀右臂。隻是當年楊巡出征荊國,老李將軍因為抱恙並未跟從。
楊氏一門折戟之後,朝中幾乎無可用良將,而李氏一門則在危急時刻,老將請纓出戰,解決了朝中困局。
隻是先前泰王勢大,李家卻是忠實的保王黨,也受了不少排擠。如今泰王一黨折羽,這兵司重權便落到了李家的手中。
原本隻是客氣寒暄,可不知為何那位李將軍在聽聞楚琳琅是周隨安妻子之後,卻是上下打量,目光令人探究,像是好奇,又帶著幾分憐憫?
不過李將軍與司徒晟公務在身,也不可在此久留,幫襯了周家裝車之後,便告辭先行入城了。
周隨安如今的宅邸,在城東的木魚石胡同裏。這一處遠離鬧市,因著地勢較高,地盤好似巨大的木魚而得名。
楚琳琅下馬車時發現,胡同口竟然還栽著幾叢青竹,那一路石板也是洗刷幹淨透亮,胡同的幾戶宅門都有模有樣。
等入了周家宅院,更是發現此處別有洞天,屋院敞亮極了。
楚琳琅雖然不是京城人氏,可也猜得出這院子價值不菲,若是朝廷分配,依著周隨安現在的六品品階,可不太夠格啊!
趙氏看了屋裏屋外的家私擺設,紅光滿麵,腰板也不知覺挺直了些,喃喃著:“我兒有大出息了!竟然置辦下這等家業!周家的列祖列宗在上,保佑我兒隨安大展宏圖!”
說完這些個,她還忍不住諷上楚琳琅幾句:“你也是命好,趕上我們周家困頓時,才能入我周家的門。你當初跟你爹四處販鹽時,也是沒想到會有今天的好日子吧?隻是你也得改改自己的小家子氣,沒得節省,丟了夫君的臉麵!”
趙氏這些日子也是被折騰得不輕,想起來就念叨著楚琳琅圖省錢,雇傭慢船讓全家遭罪。
如今一路舟車勞頓入了京,驟然見到這等高門大戶,真是一步升天。
兒子爭氣,她這個寡母總算熬出來了!
胡小娘也很高興,任著婆子攙扶,繞著院子走來走去。
楚琳琅看著全家喜氣洋洋,不好開口質疑這些與周隨安現在的官職不符,隻能按捺心中的疑惑,先將趙氏和雙身子的胡小娘安置好。
至於鳶兒,早在上馬車的時候就睡著了,到現在都還沒醒呢。小姑子周秀玲抱著孩子去她那屋裏歇息去了。
等琳琅安置好老的與小的,也是累得腰酸背痛,終於可以躺在床上舒展一下腰肢了。
這一覺睡得可有些長,竟連晚飯也沒顧上吃,好在趙氏她們也都累得睡下,誰都沒張羅吃飯。
就在掌燈之後,本該去城門迎接家眷的周隨安也終於歸家了。
據小廝滿福說,大官人是去了戶部尚書申大人的府上飲酒去了,今日申大人的孫子滿月,大官人實在走不開,這才沒去城門處接家眷的。
楚琳琅披著衣服,看著被小廝背迴來的周隨安,這衝天的酒氣,也不知他飲了多少。
想著胡氏有了身孕,胎相未穩,所以琳琅便讓小廝將周隨安送進了她的房中。
算起來,也是有快兩個月未見。周隨安一人在京城裏應該適應得不錯,身上的衣服應該是入京後裁製的,是京城貴人們時興的樣子,麵料看上去也甚是不俗……
當楚琳琅替他脫著衣服,從那衣服袖袋裏突然滑出了個精致荷包。
這荷包是梅緞做底,上麵除了精致的花紋刺繡,還塞了香料,聞起來芳香撲鼻,絕非周隨安以前的隨身之物。
不過說起來,沒來京城前,周隨安也不怎麽來她的屋子,他現在的衣物,全都由著胡氏小娘經手。
也許這荷包是胡氏給他縫的。楚琳琅懶得再看,便將這荷包順手放到一旁櫃子上的柳木匣子裏。
到了第二天天色大亮,周隨安這才酒醒起床,隻是整個人看起來不甚精神,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連楚琳琅跟他說話,也是愛搭不理的。
琳琅坐在妝鏡前,一邊梳攏著長發,一邊讓夏荷將醒酒湯端給周隨安喝。
周隨安喝了幾口後,聽著楚琳琅講昨日入城的事情。
他聽到是司徒大人幫忙找車的時候,不禁眉頭一皺,告誡道:“你初來乍到,許是不知,司徒晟如今在京城人緣臭得很,我們周家不宜與他太相熟。”
楚琳琅微微一愣,道:“怎麽了?”
周隨安冷哼了一聲,敷衍道:“官場上的事情,婦道人家莫問,總之以後看著他繞行就是了。”
說著這話的時候,他拿起了掛在一旁還沒洗的衣服,伸手摸了摸,突然臉色微變,裏外摸索著。
楚琳琅無意中迴頭瞥見,便問他在找什麽。
可是周隨安並不說話,隻是一個勁兒翻找,楚琳琅若無其事道:“可是在找荷包?我放在了旁邊的匣子裏了。”
周隨安一聽,連忙打開櫃上的匣子,隻見那梅緞荷包果真就躺在匣子裏。
楚琳琅隔著鋥亮的銅鏡,清楚地看到官人暗鬆了一口氣,將那荷包又塞迴到衣袋裏……
楚琳琅一邊點著胭脂,一邊漫不經心地問:“這荷包是胡小娘給你縫的?以前沒見過。”
周隨安含糊嗯了一聲後,便去飯廳用早飯去了。
他今日沐休,不必去戶部當差,不過聽說要同僚應酬,吃完飯,又帶小廝早早出門去了。
待楚琳琅領著下人幫胡小娘歸置屋子的時候,狀似無意地問:“我看你給官人縫的荷包,繡工真不錯,等你生產完了,可得給我也縫一個。”
胡小娘疑惑地眨巴著眼,有些不好意思道:“在家時,父親總讓我多看書,不太會做女紅,大娘子若不嫌棄,我便做一個……可是,我從來沒給大官人縫過荷包啊!”
第27章 東窗事發
楚琳琅說許是她記差了, 就此打岔過去。
可是從胡小娘的屋子出來後,楚琳琅臉上仿佛籠罩上一層寒霜——看來周郎風流不減,到了京城又有別樣的奇遇!
若是在連州那會, 她隻怕要等不及, 直接挑開跟周隨安鬧個曲直黑白。
可如今,也還不到一年的光景, 經曆了納妾風波, 她又跟周隨安分隔數月,再見枕邊人時,恍惚竟有陌生之感。
她甚至想,幹嘛要鬧得那麽明白?隻管好自己的眼前事兒就行了。
都說兒大不由娘, 更何況周隨安並非她的好大兒!她何必追究細枝末節, 白白惹人厭煩?
周府女眷入京,人生地不熟, 自然要有人引著融入, 周隨安是六殿下的人, 六王妃自然就要擔了這任務。
所以趁著花園子裏的秋菊綻放,六王妃便辦了個遊園花會,邀請了京中有頭臉的女眷, 還有周氏一家女眷前來賞菊。
趙氏領著女兒周秀玲, 坐在了一群年歲大的夫人堆裏, 跟著她們寒暄,順帶介紹下自己家裏還有個年幼女兒, 再過上兩年,秀玲也該議親了。
原本按照趙氏的設想, 秀玲嫁給普通鄉紳之家就很好了。可如今, 眼見了京城的繁華似錦, 連帶著趙氏的心氣兒也變高了,覺得必須得找個人中龍鳳,才配得上郎中之妹。
可惜這番宏願很快就打得細碎,雖然她語帶含蓄委婉暗示女兒的年歲也不小了,可是周圍的夫人們也僅是笑了笑,並不繼續搭話,似乎沒有太多的熱情為趙夫人牽線保媒。
要知道這裏可是繁盛京城啊!扔塊石頭,能砸到一堆五品大員!像周隨安這樣六品的郎中,並不出奇,更何況他們周家是外來的,身上的土味還沒去幹淨,不知深淺,誰也不願意往上湊。
一來二去,趙氏的自尊受挫,連帶著也懶散了興致,跟人說話愛搭不理的。
幸好這宴會也有寂州舊識,不大一會,謝二小姐便跟在姐姐的身後來到了客廳。
也許是京城風水養人,謝二小姐看起來比在寂州的時候和善多了,不一會就坐到了周家女眷旁邊,笑著與趙夫人說話。
楚琳琅跟謝二小姐一向話不投機,她便坐到了六王妃的身旁,適時端茶送水,說得少聽得多。
在諸位夫人的往來言語間,她倒是品酌到了不少新鮮貨。
比如泰王被陛下削權之後,被幽禁在靈泉寺,整日吃齋敲木魚。四皇子在被陛下申斥,閉門自醒數月後,現在再次被啟用,隻是風頭不似從前,更不敢像以前那般跟太子分庭抗禮了。
不過看陛下的意思,還有些意猶未盡,近些日子不斷往大理寺發卷宗,命令清理泰王餘黨。而這些案子大都經由司徒晟的手。
隻是抓進去的人,哪有那麽痛快招供的?
這位昔日的皇子少師搖身一變,竟有酷吏潛質,審問起案子來手腕鐵血,審問過之人無一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