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人居住區的聖誕狂歡一直持續到“第十二夜”,才算意鬧興散,此時已不知不覺跨過了公元1899年元旦。

    隨之,光緒二十四年進入臘月,春節一天天臨近,華人居住區過年的氣氛漸漸濃烈起來。其實香港的冬天隻是比夏天少些雨水,並不像北方那樣寒冷,沒有冰雪霜凍,也不見萬木凋零,無須“九九消寒”,即使在三九天氣也仍然樹木青翠、綠草如茵。然而,當臘盡歲除、冬去春迴之時,人們仍然固守著千百年來的傳統,和內地同胞一樣隆重慶祝新歲之始。據說在遙遠的過去,一頭怪獸在某個冬夜闖進了黃河流域,攻擊人類,吞噬禽畜,摧毀房舍和田園,破壞了華夏先民的平靜和安寧。這頭怪獸的名字叫“年”,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前來騷擾一次,而能夠抵禦它的則是它最怕的三種東西:噪音、亮光和紅色。也許,春聯、鑼鼓、鞭炮和焰火最初隻是驅逐“年”這頭怪獸的武器,怪獸銷聲匿跡,而“年”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演變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沉重的戊戌年終於走到了盡頭,己亥年接踵而至,無論它帶來的是吉是兇、是喜是悲,人們總是要麵對它,懷著企盼和敬畏去迎接它。從西營盤到上環,從太平山街到砵甸乍街,這一大片華人居住區,家家門前都貼上了鮮紅的春聯,廳堂裏擺上桃花、金橘和水仙,喜氣洋洋地把祀拜神,闔家團聚。從正月初一開始,大街小巷都是拜年的人群,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互致賀詞,“恭喜發財”,孩子們討“利市”,放鞭炮,不亦樂乎。各公司、商店、錢莊、酒樓、茶舍,凡做生意的人家,無論富商巨賈還是小本經營,也無論這一年的買賣是賠是賺,照例都要大擺“春茗”宴,聯絡客戶,招待親朋,慰勞員工。更有工商機構、民間社團,還要舉行醒獅盛會,龍飛獅舞,熱鬧非凡。這熱鬧要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的上元燈會,到那時,“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新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那才是“春”的高潮,“年”的結束,其聲勢遠遠超過洋人的“第十二夜”。

    不過,這沸沸揚揚的半個月,卻又隻限於華人居住區,而在歐美人士獨霸的山頂和半山則無聲無息,他們最隆重的節日已經過去,對於這個吵吵鬧鬧的“chinesenew

    year”並沒有什麽興趣。

    夜幕下的翰園,已是開晚餐的時間,餐廳裏亮著燈光,雪白的桌布上布好了刀叉。林若翰出門還沒有迴來。倚闌和易君恕坐在客廳裏,等著他迴來,再一起就餐。

    阿

    惠從餐廳裏走出來,輕聲問道:“小姐,要不要先給你和易先生……”

    “不,還是等dad迴來再開飯。”倚闌毫不猶豫地答道。當年那個在寮棚裏默默地等著阿爸迴來的細女,來到翰園的十四年,仍然保持著這個習慣,總要等到dad迴來,才一起用餐。

    “當!當!當!……”客廳裏的自鳴鍾敲響了八點,翰園主人還沒有到家。

    “翰翁今天怎麽迴來得這麽晚?”易君恕坐不住了,“會不會出了什麽事……”

    “哦……”倚闌倏地站了起來,心裏突然惶惶不安,“易先生,我們出去看看!”

    “小姐,不用了,”阿惠說,“寬叔已經去迎牧師了,不會出什麽事的!”

    易君恕和倚闌已經離開了餐桌,阿惠的勸阻沒有什麽作用,他們還是要去迎一迎翰翁,即使不出什麽事,也總比坐在這裏苦等,心裏更踏實一些。

    他們出了翰園,沿著門前的鬆林徑,緩緩地向山下走去,隨時傾聽著前方的動靜,如果遠處傳來輕微的“咯吱咯吱”聲,那就是翰翁的轎子迴來了。

    東邊天際,月亮已經升起在鯉魚門上空,臨近元宵佳節,月亮也接近渾圓,向港島灑下銀色的清輝。從半山遙望山下的華人居住區,彩燈點點,鞭炮聲聲,一派節日氣息,上元燈會已經奏起了序曲。半山的鬆林徑卻仍然像往日一樣清冷靜謐,夜晚更難得見到來往人跡。

    “翰翁從來也沒有迴來得這麽晚,”易君恕望著前方,夜空中矗立著聖約翰大教堂高高的鍾樓,“已經八點多鍾了,教堂裏還會有什麽事?”

    “不,最近除了主日崇拜,dad不經常去教堂,”倚闌說,“他好像在忙別的事情……”

    “他在忙什麽呢?”易君恕說。

    “不知道。他不告訴我,我也懶得問。昨天我到他房間去,見他正在寫東西,旁邊擺著一本厚厚的文件,就是上次從總督府帶迴來的那一本,最近他經常拿在手邊,我隻看見封麵上用英文寫著:《香港新租借地調查報告書》。”

    “噢?”易君恕若有所悟,“怪不得那天他一見伯雄就談起香港拓界……”

    “那件事太令人難堪了,你的朋友遠道而來,結果卻不歡而散,唉!”倚闌說起此事,流露出深深的不安,“不過,這也不能怪dad,他對鄧先生好像也沒有什麽惡意,還說‘以後就是一家人了’,那是很友好的表示,不料倒造成了誤解!”

    “哪裏是什麽誤解?是水火不相容啊!”易君恕感歎道,“去年伯雄進京會試,就是因為朝廷租讓新安縣,他憤而中途退場!新安是生他養他的祖家地,現在被英國強行租借,那是奇恥大辱啊,翰翁恰恰刺中了他的痛處,話不投機就難免了!”

    “可是,鄧先生又何必跟dad爭論那些國家大事呢?dad又不是政府官員,不代表英國,也不代表香港,他隻是一位牧師,為上帝傳播福音,‘四海之內皆兄弟’是他的真心話,他一生都在行善,不知道救助了多少受苦受難的人,包括我和你,先生!”倚闌說,月光下她那清冷的麵龐籠罩著鬱悶和憂傷,“你對鄧先生也說過,翰翁是一位善良的老人,不要誤解了他……”

    “是啊,我確曾這樣說過,我尊重翰翁,感激他對我的救助。”易君恕說,“但翰翁畢竟不了解中國人,他雖然來華三十多年,會說中國話,能讀中國書,在北京還特地穿上中國的長袍馬褂,好像和中國人親密無間、水乳交融,可是,恕我直言……”

    “嗯?”倚闌注意地聽著,微微感到吃驚,她和易先生相處數月,隻聽到他對翰翁的感激和讚譽,從未有過非議,今天第一次聽到這個“恕我直言”,不知道他要說些什麽?

    “我覺得……”易君恕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接下去說,“我覺得翰翁至今也不懂得中國人的心。他不遺餘力地救助了許多中國人,近幾十年來,他的國家,他的民族,卻在欺壓我們的國家,淩辱我們的民族,英國割占香港、九龍,強租新安縣,而翰翁對此卻視而不見,我和他相識已有半年之久,從來沒有聽到他譴責過英國的侵略行徑。作為一名英國人,他熱愛自己的祖國,這本來無可非議,但他‘愛屋及烏’,連英國的飛揚跋扈、稱霸世界也原諒了。在北京的時候,他曾經給皇上上了一道奏招,他主張,應該由英國人操縱中國的一切,才是解救中國的惟一出路……”

    “怎麽?”倚闌突然站住了腳步,吃驚地看著易君恕,“你是說dad在幫助英國政府侵略中國?”

    “也許他本心並沒有這樣想,”易君恕說,“可是,如果真照他的主張去做,大清國也就完了,整個成了英國的殖民地!在英國人看來,殖民地遍布全世界是他們的光榮,香港拓界是新安縣百姓的福祉,這和中國人的情感完全不同。我和翰翁在北京就發生過爭執,後來因為他在危急中救了我的命,患難友誼掩蓋了我們之間的分歧,即使在他和伯雄爭論的時候,我出於對他的尊重,也沒有說什麽,可是,我覺得和

    他的情感漸漸地疏遠了。這,也許你已經感覺到了……”

    “沒有啊,先生!”倚闌說,“我覺得他還是像過去一樣關心你,尊重你,我們生活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樣。先生,你和dad之間千萬不要產生什麽誤解啊,要是你們的友誼結束了,我怎麽辦呢?”倚闌一臉的茫然,心中惶惶不安,不知是擔心失去dad,還是擔心失去易先生?這兩個人,一位是慈父,一位像兄長,和她一起構成了和諧的翰園,而一旦這和諧被打破,她又不知該歸向何方了……

    易君恕沒有迴答她,眼望著月光下那朦朧的叢林,無奈地籲了一口氣。

    兩人都沉默了,鬆林徑寂靜的夜晚,隻聽見他們踏著石板路的腳步聲。

    隱隱的腳步聲從遠處傳來,伴隨著“咯吱咯吱”的轎杠聲,那可能就是翰翁迴來了。

    “dad!”倚闌放聲喊道。

    “小姐,不要擔心,”這是阿寬的聲音,“有我陪著牧師呢!”

    倚闌放心了,和易君恕一起迎著轎子朝前走去,腳步也加快了。

    在山徑轉彎的地方,他們和轎子相遇了。

    “dad,”倚闌興奮地迎上去,“你可迴來了!”

    “倚闌,噢,還有易先生,謝謝你們這麽關心我,”林若翰感動地說,看到女兒前來迎接他,上了年紀的老牧師心裏升起一股溫馨的欣慰之情,“停一下,”他拍拍轎杠,“我可以下去了,在這麽好的月光下,和他們一起走迴家,不是很好嗎?”

    轎子停住了,林若翰下了轎,彎起左臂,讓女兒挎著他,沿著山徑漫步走上去。易君恕和阿寬跟隨在身旁,空轎子走在最後。

    “dad,你怎麽迴來得這麽晚?”倚闌輕聲埋怨道,“我們還等著你一起吃晚餐呢!”

    “這又何必?”林若翰滿麵春風地說,“我已經和駱克先生一起吃過晚餐了,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你們就不要等我了!”

    “駱克先生?”倚闌有些意外,父親雖然和駱克是老朋友,但彼此都很客氣,像請客吃飯這種事過去幾乎沒有過,現在兩人的地位懸殊,似乎更不大可能,“他請你吃飯,為什麽事?是他過生日,還是……”

    “不,是公事……”

    “公事?”

    “你還不相信?”林若翰轉臉看著女兒,“孩子,我什麽時候騙過你?”

    突然,他的腳下一個踉蹌,倚闌連忙

    扶住他:“dad,當心!你……是不是喝醉了?”

    “沒有,”林若翰嗬嗬笑道,“我的頭腦很清醒,和這種高官一起吃飯,要絕對保持清醒,他提出什麽問題,都要對答如流,不能含糊,我怎麽敢喝醉啊?”

    倚闌聽得心裏發慌,父親雖然極力顯示自己的清醒,但看得出,他的情緒亢奮得有些反常,話說得絮叨,也比平常直露,尤其是“我怎麽敢喝醉”的那個“敢”字,令人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兒。

    “dad,駱克先生有什麽公事要和你商量?”

    “廣東方麵來了電報,關於新租借地的邊界,兩廣總督希望早一些進行談判……”

    走在他們身後的易君恕心裏猛地一震:新租借地?翰翁竟然在插手這件事?

    “dad!”倚闌吃了一驚,“政府的公事,你怎麽也去管啊?”

    “不是我自己要去管,孩子,”林若翰說,那神情頗為自豪,“這是總督的意思……”

    “啊?”倚闌愣了,“dad,這些日子你早出晚歸,原來是在為港府工作?你是一位牧師,又不是政治家,擠進他們當中去做什麽呀?北京之行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嗎?你怎麽還是這樣熱衷於政治?”

    “北京之行……”林若翰被女兒觸動了痛處,臉上的笑容收斂了,“這根本是兩迴事,不能相提並論!中國的事我可以不管,但是總督交代的任務,我責無旁貸!政治這東西,不管你熱衷不熱衷,都躲不開它,連我們的坎特布雷大主教都是由女王任命的,我一個普普通通的牧師算得了什麽?孩子,爸爸這一輩子嚐盡了政治的苦頭,直到最近還被人所欺,遲孟桓那個魔鬼……”說到這裏,他痛苦地搖了搖頭,不願再提起那傷心的往事,籲了口氣,說,“倚闌,你等著,用不了太久,我們林氏家族就要揚眉吐氣了!”

    倚闌攙著父親,默默地攀登著麵前的山路。父親的話,她並沒有完全聽懂,但也隱隱地感覺到,父親似乎在發憤爭一口氣,在他的晚年努力創造出一番業績,擦亮林氏家族的族徽!盡管倚闌已經知道自己並沒有林氏家族的血統,但十四年來,她已經以翰園為家,和這個家族結下了不解之緣,父親的成功就是對遲孟桓那個魔鬼的沉重打擊,倚闌為此而感到振奮!可是,父親奮鬥的途徑卻是積極參預香港拓界——這件事恰恰牽動了鄧伯雄,牽動了易先生,也牽動了她倚闌。易先生說得對啊,對待同一件事,英國人和中國人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大英帝國擴大了領土

    ,而對中國來說卻是一場災難。她不禁想起為抗議法軍侵華以死殉國的阿爸,想起宋王台少帝孤臣蹈海成仁的往事,想起易先生詠歎“故國山水,異邦城闕”的那首《憶秦娥》,心中翻起了波瀾。唉,易先生不幸而言中,香港拓界已經震動了翰園。此刻,易先生就走在她身後,他的腳步聲,他的歎息聲,聲聲傳來耳畔,牽動著倚闌的心。先生啊,dad的話你都聽見了?

    她心懷忐忑地一步一步踏著上山的路,家門口的這條路她走過千遍萬遍,今天才感到走得這麽難。

    易君恕走在她的身後,默默地,默默地,一言不發,隻有腳步聲,踏,踏,踏……

    這一夜,林若翰睡得很安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在總督府燈火輝煌的大廳裏,他和一批本港的社會名流一起,接受任命。當卜力總督親自把太平紳士的委任狀授給他時,握著他的手說:“祝賀你,你是當之無愧的!”總督的這句話使他非常感動。香港自從1843年由首任總督璞鼎查委任第一批太平紳士以來,至今已經委任了許多批,其中當然不乏濫竿充數之輩,像遲天任那種人,還不是全靠錢財買來的!而他林若翰怎麽樣?完全憑著自己的實力和在接管新租借地工作中出色的表現,才贏得了這份榮譽,連總督都說他“當之無愧”!

    他的愛女倚闌也來參加盛典,就站在旁邊,幸福的目光看著父親。林若翰從總督手中接過委任狀,立即奔向女兒:“孩子,爸爸為了你,爭得了這份榮譽!”

    就在這時,他醒了,原來是南柯一夢,太平紳士的委任狀還沒有到手呢。不過他相信,這隻是時間的早晚問題,那份榮譽肯定是屬於他的!

    洗漱完畢,林若翰精神抖擻地下了樓,走進餐廳。當他一眼看到倚闌和易先生,突然意識到昨晚的話說得太多了,心中便懊悔不及。

    “dad,你今天還到駱克先生那裏去嗎?”倚闌問。

    “這些事情……”他沉著臉,看了女兒一眼,“你就不要管了!”

    倚闌就低下頭,三個人默默地吃早餐。

    阿寬匆匆走進了餐廳。

    “阿寬,什麽事?”林若翰問他。

    “錦田的鄧先生派人來了……”阿寬說。

    林若翰一愣,易君恕和倚闌也停住了刀叉,朝阿寬抬起頭來。

    “他說是……”阿寬遲疑了一下,才接著說,“說是要見易先生。”

    “噢!”易君恕倏地站起

    身來。這些日子,鄧伯雄幾乎時時都在他的思念之中,而突然那邊來了人,卻又出乎他的意料。“翰翁,倚闌小姐,你們慢慢用餐,我去看看!”

    他走出餐廳,一眼就看見龍仔站在客廳裏等著他,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

    “龍仔,你來了!”易君恕親切地跟他打招唿。

    “易先生,”龍仔黝黑的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彎腰就要打千兒,“龍仔給你請安!”

    “不必了,”易君恕攔住他說,“你趕了那麽遠的路,恐怕很累了,快坐下歇歇吧!”

    “謝謝先生,”龍仔說,卻並沒有坐,從懷裏掏出一個信封,雙手呈上來,“這是我家少爺給先生的。”

    “啊,伯雄有信來?”易君恕急忙接過來,匆匆撕開封口,雙手微微顫抖,好似接到了盼望已久的家書。

    這封信極其簡短,隻有一頁“八行”信箋,上麵寫道:君恕吾兄大鑒:

    冬至一別,匆匆兩月,如隔三秋。己亥新正,未能造寓拜賀,蓋因山野之人不登大雅之堂也,敬希鑒諒。蒙兄垂贈大作《憶秦娥》,擊節拜讀再三,感慨係之,思念之情尤甚。今上元在即,敬請吾兄光臨寒舍,共度良宵。如蒙不棄,則幸甚!

    弟冠英頓首

    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十二日

    展讀這封來信,易君恕激動不已。他想念鄧伯雄,鄧伯雄也在想念他,“如隔三秋”一語,其意拳拳,盛情邀請他去錦田共度元宵佳節,對於他那顆苦悶寂寞的心更是莫大安慰!他同時也注意到,這封信裏隻字未提翰園主人林若翰,哪怕“代為問候”之類的客套也不肯寫上一句,而“山野之人不登大雅之堂”則明顯地含有反諷之意,鄧伯雄的耿介倔強躍然紙上。

    “謝謝你家少爺的邀請,”他對龍仔說,心裏已經決定,無論翰翁讚成不讚成,他也非去不可了,“我準備一下,正月十五之前一定到府上拜望。”

    “先生,少爺要我今天就把先生接去,”龍仔說,“轎子等在外麵呢!”

    “噢?今天才是正月十二嘛,離元宵節還有三天……”

    “先生,我們鄉下的規矩,元宵節從正月十二‘開燈’,要到十七才‘完燈’。今天就在祠堂裏祭太公、吃盆菜、飲丁酒……”

    “這‘吃盆菜’、‘飲丁酒’是什麽意思?”易君恕沒有聽明白,畢竟粵地風俗與京師有所不同。

    “我們那裏過節才吃盆菜

    啦,闔族男女老少都聚集在祠堂裏,百盆、千盆也不止,”龍仔眉飛色舞地說,“凡是本族去年新添男丁的人家,都要在祠堂裏點一盞燈,把細路仔的名字落上族譜,日後就可以分地建丁屋了!去年冬天我家少爺新添了小少爺,歡喜得不得了,所以特地請先生去飲了酒啊!”

    “原來如此!我還不知道伯雄喜得貴子,更應當前往道賀!”易君恕說,迫不及待地就要動身,當然,這還要向翰翁打個招唿……

    他轉過身來,正要到餐廳去見翰翁,這時,林若翰和倚闌已經用完早餐,從餐廳裏走出來。

    “龍仔,是你呀!”倚闌看見這個年齡與她仿佛的男孩子,毫無拘束地招唿道,“你們少爺好嗎?”

    “少爺好!少爺要我給老爺、小姐請安!”龍仔雖然自幼生長鄉下,卻是跟著鄧伯雄走南闖北,見過世麵的,一張嘴倒也乖巧,竟自作主張,替主人杜撰了問候的話,向林若翰和情鬧行了禮。

    “謝謝!”林若翰微笑著說,“按照你們的禮節,我應該給你‘利市’……”

    阿寬早已想到了這一層,在易君恕和龍仔說話的時候,便作好了準備,這時,從懷裏掏出一個紅紙小包,遞給龍仔:“嗱,這是牧師和小姐賞給你的壓歲錢!”

    倚闌一愣,對阿寬投以一個感激的微笑。林若翰當然也很滿意老仆的忠誠機智,朝龍仔說:“收下吧!”

    “多謝老爺、小姐!”龍仔眉開眼笑地接了過去。

    上次鄧伯雄到此,賓主之間曾經產生不快,現在誰也不再提起,這是最聰明的辦法。

    “翰翁,”易君恕便借著這一團和氣,說道,“伯雄新添貴子,派龍仔來接我去‘飲丁酒’……”

    “噢,”林若翰點點頭,“中國人認為,人生大事莫過於三件: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喜生貴子,鄧先生新添了兒子,倒是應該祝賀!”

    “先生,你真地要去錦田?”倚闌不安地望著易君恕,她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易先生早就有離開翰園的意思,這不正好給他提供了一個時機嗎?隻怕他一走,就不會再迴來了!不,不能讓他走,要想辦法攔住他!“先生,那個地方不能去啊,錦田現在仍然屬於新安縣管轄,萬一……”

    “是啊,我也在擔心!”林若翰皺起了眉頭。他對鄧伯雄本無好感,隻不過礙於情麵,當著龍仔的麵說兩句應景的話而已,卻井不讚成錦田之行。此事關係到易君恕的安危,他不能看著自己不

    顧艱險解救出來的朋友再落入中國官府的手中!於是說,“現在,中國方麵還沒有移交新租借地,他們到處張貼告示,捉拿‘康黨’,易先生到了那裏,萬一遇到官府盤查,非常危險啊!”

    這個問題一提出來,皆大歡喜的氣氛隨之一變,錦田之行似乎又走不得了。

    “不要緊的!”龍仔看見他們那緊張的神色,卻毫不在意地笑笑說,“錦日離縣城還有幾十裏路呢,三年五年也不見縣衙的人來一次。大清國的官府做事,從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告示貼在縣城南頭鎮,一陣風就過去了,去年的事如今再也沒人提起。現在他們把那片土地也舍了,更是不管不問。這條路我來來迴迴多少次,也沒有遇見過一個當兵的,易先生盡管放心跟我走好了,這一路過去,到處都是鄧家的土地、鄧家的人,還怕什麽?再說,我這裏還有防備呢!”

    說著,龍仔掀起衣襟,露出插在腰間的一把帶皮鞘的匕首。

    易君恕沒想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竟有這般氣概,而且聽他講了新安境內的那些情形,便說:“翰翁,倚闌小姐,看來路上也不會出什麽事,你們放心好了!”

    林若翰聽龍仔說的倒也可信,見易君恕執意要去,也就不再阻攔,說:“好吧,先生一路小心,在那裏也不要耽擱太久……”

    倚闌聽父親已經答應,知道再攔也攔不住了,盾頭微蹙,望著易君恕,說:“先生可要早些迴來啊!”

    “是啊,”林若翰接著女兒的話說,“倚闌的功課近來頗有長進,隻怕先生不在,要荒疏了。”

    “哦……”易君恕一時不知該怎樣迴答才好。他滯留在這座被英國割占的海島已經四個月之久,而且幽居於半山歐人區,心情早已鬱悶難耐,此番前往錦田投奔鄧伯雄,正可舒一舒悶氣,如果那裏安全無虞,本來並不急於返迴,可是,林若翰父女兩人如此幹叮嚀、萬囑咐,殷切地盼著他早日迴來,又讓他心裏一陣感動,便說:“我到那裏小住幾日,不會耽擱太久。在此期間,小姐可以多讀些書,有不明白的地方,等我迴來之後,再為你講解。”

    倚闌點點頭,得到先生的這番許諾,她才稍稍放心了。

    易君恕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又說:“倚闌小姐,我倒有一事要拜托你……”

    “先生,什麽事?”倚闌問。

    “數月來,我一直在等家裏來信,我不在期間,如果阿寬那裏有我的信送來,煩請小姐替我妥為保管。”易君恕說,把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補天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霍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霍達並收藏補天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