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長長的家書寄出去了。從香港到北京,山重水複四千多裏,那封信將像北歸的大雁,飛越關山萬千重,抵達不知需要幾多時日?報國寺前的那條小胡同,生他養他的那座小院,日日縈心,夜夜夢迴,而在家書上,他卻不敢寫上那個地址。他擔心,如果一封赫然寫著“易君恕家書”的信件寄達北京,必然會引起官方的注意,予以扣壓、檢查,家裏人恐怕也就無緣得見了。不僅如此,而且還會給家裏帶來麻煩。為慎重起見,他在信封上寫的是鶴年堂的地址,拜托老掌櫃把信轉交給家裏。鶴年堂中藥鋪的老字號名揚中外,連遠在南洋的華僑都慕名求購藥品,這封從香港寄去的信當然也不致被官方留意。鶴年堂老掌櫃以救死扶傷、濟世活人為開店宗旨,又是幾輩子的老街坊,這個忙決不會不幫的。他設想,當老掌櫃捧著這封家書匆匆地踏進易府的小院,將帶給病榻上的老母親、懷抱幼女的安如怎樣的驚喜!易君恕仿佛看到了,她們眼含熱淚、顫抖著雙手,捧讀著天外飛來的家書,喜極而泣,還有栓子和杏核,也熱切地擠在旁邊,傾聽著安如讀出的每一個字。這封信讓家裏等得太久了!而自從寄出了信,易君恕也在焦急地等待,盼望著北歸的大雁早日南迴,向他報告闔家平安的消息。迴信又將跨越漫長的征程,沿著他亡命天涯之路,從京城送往遙遠的香港,又不知何時才能到達?
等待之中,易君恕在翰園日複一日地住了下來。香港的報紙上不斷傳來內地的信息:曾上書舉薦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通達時務人才的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被革職下獄;在湖南力行新政、開全國風氣之先的湖南巡撫陳寶箴被革職,永不敘用;與康有為一起受皇上召見的刑部主事張元濟被革職,永不敘用;與譚嗣同一起受皇上召見的新擢三品卿黃遵憲被免官逮捕;連戶部左侍郎張蔭桓也被革職,查抄家產,發配新疆,罪名是皇上曾向他詢問西法新政,並且他還是康有為的廣東老鄉,兩人有書信交往……與此同時,朝廷宣布恢複“百日維新”中被裁撤的衙門,禁止士民上書,撤銷新成立的農工商總局,科舉考試恢複八股文……
報紙上登載的都是重大新聞,易君恕不可能從中找到自己家裏的信息,不知道母親和妻子、幼女是慘遭橫禍呢,還是安然無恙?然而,正因為吉信、兇信都不可得,心中的希望便也不致破滅,他執著地等待著。人把希望寄托於不可知的命運,吸引著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每一個黃昏都盼望著黎明。
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渺茫而又執著的等待。
太平山麓的濃霧漸漸消散,繁星似的街燈、船燈熄滅了,港島又是一個淡藍色的黎明。銅鑼灣避風港中密密麻麻的漁船揚帆出海了,上環、中環、灣仔和尖沙嘴沿岸的碼頭,汽笛聲此起彼伏,懸掛著萬國旗的遠洋輪船進進出出,維多利亞港每天都是這麽繁忙。
翰園的管家阿寬正在清掃庭院,鵝卵石雨路一塵不染,青青草坪掛著瑩瑩露珠。早起出門采買的阿惠已經提著籃子迴來了,從專門承接歐籍人士夥食的“辦館”買迴了早餐。
像每天一樣,易君恕七點鍾準時來到餐廳,和林若翰、倚闌互道了“早安”,然後三人對坐,開始吃早餐。離開故鄉三十八年的林若翰至今保持著英格蘭人的傳統,早餐照例是麥片粥加牛奶和糖,吃幾片烤麵包片抹黃油,再加一隻煎雞蛋或煮雞蛋,有時也吃一點鹹肉或冷魚,喝一杯咖啡。這個食譜幾十年不變,並且傳給了他的女兒倚闌。香港的華人居住區自然也賣豆漿、油條,茶寮裏的“早茶”供應蝦餃、腸粉、馬蹄糕、蘿卜糕等等,品種花樣都遠勝於西式早餐,但那些東西卻進不了翰園。香港的華、洋社會徑渭分明,即便像林若翰這樣的“漢學家”也不肯打破這一界限。易君恕自從來到翰園,當然也隻有入鄉隨俗了。
林若翰耐心地往麵包片上抹著黃油,看看身旁神色悒鬱的易君恕,說:“易先生,你來到香港一個多星期了,還習慣嗎?”
“還好,”易君恕盡管憂心忡忡,也不願給人家添煩,便說,“多謝翰翁的照顧。”
“哪裏!”林若翰說,“我離開三個月,剛剛迴來,教堂裏有很多事情要做,也沒有時間陪你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對阿寬說了,讓他陪你去……”
“他已經帶我看了幾個地方,”易君恕說,“荷裏活道的文武廟,銅鑼灣的天後廟……”
“那些地方有什麽可看?”林若翰鄙夷地一笑置之,基督教反對偶像崇拜,在他眼裏,那些供奉文昌帝君、關聖帝君、海神娘娘的華人廟宇都是十分荒唐愚昧的,根本不值一提,“聖約翰大教堂近在咫尺,改日我陪你去參觀參觀。你現在雖然還不是基督的信徒,但那座雄偉的建築還是值得瞻仰的,走進大門,就會有一種心靈與宇宙相通的強烈感受,世俗的煩惱統統都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這種極具感染力的語言,易君恕卻沒有作出迴應。他遲疑片刻,說:“翰翁,我想到新安縣去看一看……”
“什麽?新安縣?”林若翰一愣,甚至有些惱火。老牧師盛情邀
請他參觀聖約翰大教堂,他卻連聽都沒聽進去,要去看什麽新安縣!“你到那裏去做什麽?”
“我有一位朋友是新安人,在北京一別,已經半年多了,很想見他一麵,”易君恕說,“我聽說,從香港到新安並不太遠,就在對麵……”
“那個地方,你怎麽能去呢?”林若翰皺起了眉頭,“不,不可以!”
“翰翁,”易君恕說,“您是不是擔心……”
“當然,我不能不為你擔心!新安縣雖然已經是英國租借地,但是畢竟還沒有接管,現在仍然在廣東省的控製之下!”林若翰神色嚴峻地說,“易先生,我們從天津到香港,一路經過的港口都張貼著通緝‘康黨’的告示,你因為乘坐的是英國船,才避免了他們的搜捕。現在,好容易在香港安定下來,為什麽又要去冒險?一個被懸賞捉拿的人,越界到中國去,豈不是自投羅網嗎?”
易君恕不禁打了個冷戰,沉默了。林若翰說的這些,他心裏都明白,也曾經反複思量,卻遏止不住對鄧伯雄的思念。他向阿寬和阿惠打聽了去新安錦田的路程,一天之內便可以打個來迴,就更加想去了。現在經林若翰這一說,自己也覺得過於冒險,一顆躍躍欲試的心又沉下去了。
“易先生,你在香港是完全自由的,可是,跨過邊界就會有危險!”林若翰言猶未盡,又強調說,“你是我的朋友,是我請來的客人,我要對你的安全負責!”
“是,翰翁,您說得對,”易君恕說,“那麽,我能不能寫封信去,請他到府上來一見?”
“嗯?”林若翰微微一愣,沒想到他竟然又提出新的花樣!英國人的住宅被視為不可侵犯的“私人城堡”,未經預約的不速之客絕對不受歡迎,像易君恕這樣住在林若翰家裏,已屬十分少見,更不要說在此寄居的客人又邀請客人到主人家來聚會,這在英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林若翰不會以這種理由拒絕易君恕,英國人認為天經地義的理由,在中國人看來也是不可思議。林若翰另有充分的理由阻止易君恕的這種不適當的念頭,他說,“易先生,那樣做,對你的朋友有什麽好處?要知道,廣東是康、梁的老家,所以對‘康黨’的搜捕最為嚴厲,康、梁的家都被查抄,連族人、親戚、朋友、鄰居都受到牽連,全鄉的人紛紛奔走避難!你難道不怕牽連自己的朋友嗎?”
“啊……”易君恕徹底被說服了。自已被朝廷視為洪水猛獸,全國追殺,又怎麽忍心把鄧伯雄再牽連進來呢?唉,罷了,罷了,想不到如
今和伯雄近在咫尺也不能一見了!
“易先生,我知道,你在香港也沒有什麽人可以交往,非常孤獨,對於一位文人、學者來說,這是很痛苦的。”林若翰深表理解地望著他,遲疑了一下,又說,“我想……安排一些你有興趣的事情做做,也許可以為你排遣寂寞……”
“翰翁,什麽事?”
“易先生可不可以教我的女兒學習漢語?”
啊?易君恕大為意外!他不禁朝坐在對麵的倚闌看了一眼,這位高傲的小姐,在碼頭上第一次見麵就使他尷尬,來到翰園之後,易君恕又更多地領略了她的任性和虛榮,這些天來總是小心翼翼地和她保持著相當距離,以避免發生衝突,而現在翰翁竟然要他教她讀書,這……這怎麽行?
“dad!”倚闌也吃驚地叫起來,“你真是想得出來,要我學漢文?不,漢文太難了,我對那些方塊字一向很頭疼!”她皺著眉頭,兩手捂著太陽穴,一副痛苦的樣子。
易君恕聽得刺耳,但心裏也得到了解脫,既然這個“學生”不願意學,他就可以免受折磨了。
“嗯?漢文這麽可怕嗎?”林若翰望著女兒,笑道,“看你這個樣子,倒讓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在牛津大學,希臘文是必修課,而又一向被認為是最難學的。二百多年前,牛津王後學院有個學生,他在山上趕路,受到了野豬的襲擊,那野豬巨嘴獠牙,異常兇猛,學生哪裏是他的對手?絕望之際,他突然急中生智,把手裏的一本亞裏斯多德的作品塞進野豬的嘴裏,大喊著:‘這是希臘文!’那野豬嚼了嚼,受不了希臘文的折磨,‘撲通’倒下,死了!”
倚闌聽得哈哈大笑:“真好玩啊,希臘文有這麽大的威力!”
“這個故事是牛津人編造的,以此說明學習希臘文之難,”林若翰說,“但是,偉大的荷馬、歐裏庇德斯、柏拉圖、亞裏斯多德……他們都是以希臘文的著作名垂千古,為全世界的學者所景仰,並且不畏艱難,刻苦攻讀那古奧的文字!而對西方人來說,學習漢文比希臘文還要難,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
“啊?”倚闌不料父親繞了個彎子,又迴到了漢文上,便收斂了笑容,“那你為什麽還要我學漢文?”
“你已經在皇仁書院接受了很好的英文教育,而漢文還是一片空白,這對你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缺憾,尤其在香港這個與中國毗連的地方,漢文的用處是非常廣泛的。多掌握一種語言文字,遠勝於多了一筆財富。我希望
你不但英文好,漢文也要學好,那麽,你將成為香港最出色的女性!”
“噢……”倚闌忽閃著眼睛,琢磨著父親的話。這位在翰園嬌生慣養的小姐聽不得批評,卻也同樣禁不住鼓勵,少女的好勝心被煽動起來,“易先生,你說我能學好嗎?”
易君恕一時不知該怎麽迴答她才好。想了想,說:“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漢語、漢文,如同我們立足的這方水土,自從藍狐墜地,便須臾不離,耳濡目染,習以為常,初學起來並不覺其難。當然,要登堂入室,學而有成,則還要靠刻苦努力和聰明穎悟,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了。”
易君恕既沒有許諾,也沒有拒絕,隻不過講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看法,讓這位以出身於英格蘭名門望族而自豪的小姐自己去判斷。
“dad,你說呢?”倚闌猶豫不決地望著她的父親。
“你很聰明,當然能學好,”林若翰那雙慈父的眼睛閃爍著柔和的光輝,對女兒充滿了希望,“而且我相信,你一旦跨進門,就會對這種奇妙的文字產生濃厚的興趣,知道嗎?它是上帝創造的!”
易君恕聽得莫名其妙!在中國,人人皆知“倉頡造字”,和高鼻藍眼的“上帝”有什麽瓜葛?
“上帝?”倚闌驚奇地睜大了眼睛,“上帝創造了中國的漢字?”
“你不相信?”林若翰微微一笑,從餐桌上拈起一根牙簽,蘸了蘸杯中的咖啡,在餐巾上寫下一個“船”字,問倚闌,“認識吧?”
倚闌看了一眼,笑笑說:“是‘船’嘛,這麽常見的字,我還能不認識?”
“可是,‘船’字為什麽這樣寫,你就不一定知道了。”林若翰說,“‘船’字的左邊一半是個‘舟’字,舟也就是船,可是右邊又加上了‘八’和‘口’,為什麽呢?”
“為什麽?”倚闌答不出,把這個問號又還給了他。
“這裏麵有個故事,”林若翰娓娓道來,“在那遙遠的年代,亞當和夏娃違背了上帝的誠今,偷食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園,來到大地上,躬耕謀生,傳宗接代,成為人類的始祖。他們的子孫越來越多,打著原罪烙印的人類充滿了仇恨和惡念,無休止地彼此爭鬥,互相殘殺。上帝後悔造了人,他決定用洪水消滅大地上的一切生靈,結束這個罪惡的人世。但是,有一個好人諾亞引起了上帝的憐憫,上帝便指示諾亞和他的兒子用歌棐木造了一艘方舟。七天之後,暴雨滂沱,接連下了四十個晝夜,洪水淹
沒了高山、平原,吞噬了人類和所有的生物,而隻有諾亞按照上帝的旨意,帶著他的妻子、三個兒子和兒媳,各種飛禽、走獸、昆蟲各一雄一雌,乘坐方舟逃脫了滅頂之災,洪水退後,繼續傳宗接代,諾亞的後代遍布世界各地。於是,人間就有了這個‘船’字,一葉方舟,載著諾亞一家八口,它讀作‘傳’,人類就是靠它傳下來的啊!”
易君恕目瞪口呆:這位洋儒的想象力實在豐富,另有一套“說文解字”的功夫,竟然讓中國的漢字和基督教攀上了親戚,在《聖經》裏找到了依據,簡直匪夷所思!
“噢,太有意思了!”倚闌卻聽得入了迷,牧師的女兒對上帝懷有本能的崇敬,上帝的權威使她不再因為自己的“血統高貴”而鄙視漢文,甚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易先生,我們今天就開始,好嗎?”
這真讓易君恕無話可說了。
“小姐,我們……試試看吧!”
“謝謝易先生,我的女兒有了你這位學富五車的老師,實在是三生有幸!”林若翰的臉上綻開了欣慰的笑容。他今天提出的這項計劃決不是在餐桌上突發奇想,心血來潮,而已經醞釀了一個星期,他既不能勉強易君恕,又需要說服倚闌,現在終於得以圓滿解決,順利實施了。
戊戌十月進入中旬,已是公曆11月下旬,易君恕來到香港已經一個多月,為傳闌小姐授課也進行了三個星期。這二十多天來,易君恕簡直是哄著她讀書,倚闌的情緒忽高忽低,聽課時心不在焉,交代她背誦的文章背不下來,這都是常有的事。在易君恕充滿情感地講解李太白的《靜夜思》之時,她會突然驚叫一聲:“哎呀,我的項鏈不見了!”說聲“對不起”,就急急地奔迴房間去尋找,幾分鍾後又笑嘻嘻地拎著項鏈來到書房,興奮地向易君恕報告:“易先生,你看,我找到了!”每到這時,易君恕就怒不可遏,簡直想拂袖而去!然而他卻每次都是極力抑製住自己,沒有發作。礙於林若翰的情麵,他不得不投鼠忌器。翰翁於他有恩,自己欠了人家太多的人情,除了以此來報答,也別無所能了。
今天早餐過後,易君恕照例來到書房,準備授課,而倚闌小姐還沒有來。
樓下的客廳裏,林若翰身穿燕尾大禮服,頭戴“波樂帽”,手持出門必掛在右臂的黑色雨傘,莊重地走下樓梯。
“dad,你……”倚闌望著父親的這身裝束,有些奇怪,“你去教堂,怎麽沒穿聖袍?”
“我今天不去教堂,孩子,”
林若翰撫著女兒的頭,“今天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要到碼頭去接一個人……”
他本來想說出那個人的名字,猶豫了一下,卻又停住了。
“又有客人來了?”倚闌問,她猜想,可能又是父親的朋友從中國大陸來了,也像易先生那樣。可是,她已經有了一位漢文老師,不需要再請一位了,父親沒完沒了地請客人來,家裏都快成旅館了!心裏就不大高興,問道,“這位客人也住在我們家嗎?”
“不,”林若翰笑笑,“他怎麽能住在我們這裏?他有比翰園強得多的房子!”
“這個人是誰啊?”倚闌的眉頭皺了起來,她從來還沒聽過父親稱讚別人家的房子,這讓她聽了很不舒服。
“是總督,”林若翰莊重地答道,“香港新任總督卜力爵士。”
“噢,是總督啊?”倚闌卻淡淡地說,她對於將在明天刊登在香港所有報紙頭版頭條的這一重大新聞竟然毫無興趣,“總督和我們有什麽關係?dad還是這麽熱衷於政治活動!”
“也不是我自己要去嘛,”林若翰的臉微微地紅了,解釋說,“港府給我發來了請柬,這麽大的事情,不去也不合適。”
阿寬走過來說:“牧師,轎子已經備好了。”
“嗯,我就走。”林若翰應了一聲,往外麵走去。
他的私家轎等在翰園門口。阿寬扶著林若翰上了轎,轎夫前後一聲號子,抬起來,端平了,順著石板鋪成的鬆林徑一步一步地往山下挪動,轎杠顫顫悠悠,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鄰近的山丘間,山道上穿行的轎子不斷,都是下山往海港方向而去。金鍾道那邊正在行進著列隊的士兵,橐橐的腳步聲傳得很遠。
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自從第十一任港督威廉·羅便臣在今年2月任滿迴國,香港已經九個月沒有總督,本港事務由護督布萊克暫時署理,直到今天,第十二任港督卜力才姍姍來遲。這自然和他赴任之前在國內的準備有關,索爾茲伯裏首相和張伯倫大臣有許多事情要對他交代,但卻讓太平山麓上亞厘畢道的總督府等得太久了。總督履新是香港的一件大事,總督府下屬的行政局、立法局、輔政司、按察司、律政司、警察司等等部門的官員和駐港英軍司令官,以及本港商貿、金融、宗教等等各方麵的頭麵人物都要到碼頭迎接,老牧師林若翰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位。
花園道走到了盡頭,轎子轉入美梨道,顫顫悠悠地朝著海岸方向走去。
阿寬送走了林若翰,關上鏤花鐵門,從門房裏拿出一把大剪刀,修院子裏的那些花木。懷戀“綠色英格蘭”情調的林若翰把翰園打扮成一個綠色世界,草坪周圍,沿著圍牆種滿了花木,從英國人最喜歡的玫瑰,到本地常見的白玉蘭、鳳尾球、米仔蘭、雞冠花、老來嬌,一年四季鮮花不斷。老牧師沒有那麽多閑工夫,蒔花弄草自然都是阿寬的事。阿寬還特地從深山裏挖來了幾棵莞香樹苗,栽在院子裏,精心地培植,如今已經有兩三尺高,長得枝葉婆娑,生機勃勃。其實,二百多年前,這莞香樹在香港遍地都是,因為在明朝萬曆年與前香港這塊地方屬東莞縣界,所以本地產的香木也就叫“莞香”,當年東莞的香市每年收入白銀數十萬兩,與合浦的珠市、羅浮山的藥市、廣州的花市齊名,並稱“四市”。港島對岸的尖沙嘴,古稱“香涉頭”,九龍一帶的莞香都是從那裏裝上船,繞過青訓,運到港島西南角鴨刪洲旁邊的石排灣,再從那裏換乘“大眼雞”船,經零丁洋,進珠江口,運到廣州,送往內地,一直遠銷江浙一帶。當年運香出港的石排灣旁邊有個村莊,因此就叫香港村。大清順治十八年,朝廷下了一道詔書,命令沿海居民一律內遷五十裏,為的是斷絕擁兵台灣的鄭成功的後援。當時,香港屬新安縣境,西起新田,東到沙頭角,共有二十四鄉都得內遷,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香農砍了香樹,帶走香料,充作盤纏,養家活命,大片的莞香林就此毀壞殆盡。廣東巡撫工來任不忍看黎民疾苦,向朝廷痛陳遷海之害,請求複界。朝廷派出欽差,會同兩廣總督周有德,勘展邊界,設防守海。周有德上書皇帝,請求先複界,後設防。康熙八年,皇帝準奏,沿海居民才陸續迴鄉,而這時田園荒蕪已經八年了,等到康熙二十二年完全複界,前後總共拋荒二十多年。當年遷海到內地的香農,或貧病而死,或不知下落,返迴到原籍的寥寥無幾,栽培香樹的手藝失傳,漫山遍野的莞香林不複再現,隻留下“香涉頭”、“香港村”這古老的名稱。道光年間,英國的鴉片船開到了這裏,在石排灣靠岸,打聽此地叫什麽名字,老百姓說:“香港。”指的是香港村,英國人卻以為整個海島叫“香港”,用洋文記下來,傳播出去,“香港”成了本地的正式名字。如今香港的名聲是大了,可是石排灣卻早就沒有運香的船了。阿寬費盡心思找來這幾棵樹苗,自然成不了什麽氣候,不過是寄托他這麽一點兒念舊的意思罷了
阿寬一邊感歎著陳年往事,一邊修剪著莞香樹苗,忙了一陣,有些累了,便直起腰來,喘了口氣。這時,卻看見腳下的
山坡上,一頂轎子正沿著鬆林徑顫顫悠悠地抬上來。
“嗯?牧師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阿寬心裏疑惑,連忙丟下剪刀,跑去打開摟花的鐵門,準備迎接主人。
轎子走近了,他才看清,這是一頂四人抬的轎子,轎篷的裝飾也比林牧師的那頂私家轎更講究。轎子在翰園門口停穩了,下來了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人。那人頭戴太陽盔,身穿一套筆挺的乳白色西裝,打著黑色領結,雖然是一副華人麵孔,卻儼然洋人派頭,氣宇軒昂,紅潤的臉上架一副金絲眼鏡,上唇蓄著翹翹的西式八字胡,手裏捧著一束鮮紅的玫瑰。
阿寬認得,這個人就是三天兩頭打發下人來給倚闌小姐送花的遲孟桓,不禁納悶:他今天怎麽親自上門了?心裏尋思著,迎上前去,恭敬地鞠了一躬:“遲先生……”
“阿寬,牧師今天好像不在家吧?”遲孟桓似乎有所準備地問他。
“是的,先生,”阿寬答道,“牧師今天有重要的事情,到碼頭迎接新總督去了。”他有些疑惑地望著遲孟桓,“像遲先生這樣的頭麵人物,怎麽沒去呢?”
“呃……”遲孟桓有些尷尬,眉毛微微皺了皺,說,“當然,那件大事,我本來也要參加的,因為我dad已經去了,我就可以免了。阿寬,我……是來見你們小姐的!”說著,他把手裏的花束舉了舉。
“噢,遲先生親自來給小姐送花?”阿寬這才慢吞吞地說,其實他早就看見了那束花,“你事先跟小姐約好了嗎?”
“送花還用預約嗎?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事!”遲孟桓斜睨了他一眼,覺得這個傭人管得太多了,不悅地抬起臉來,望著庭院深處的小樓,“你們小姐在嗎?”
“遲先生請進,”阿寬知道這個人不可得罪,趕緊低眉順眼,把他讓進來,卻沒有迴答他的問話,既沒說“在”,也沒說“不在”,隻說,“我到樓上看看小姐在不在家。”
樓上書房裏,易君恕正在給倚闌小姐授課。上次講的李太白的《靜夜思》,今天讓她背誦,寥寥二十個字,她竟然背不全,把“疑是地上霜”背成了“疑是地上雪”。
“錯了,”易君恕說,“這首詩的‘光’、‘霜”、‘鄉’三字,都在‘七陽’韻部,如果換成‘雪’字,就不押韻了。而且,雪和霜是不同的,月光灑在床前,像是薄薄的一層霜,大雪怎麽能下到床前呢?”
“先生,這不怪我,”倚闌分辯道,“香港這地方,沒有霜,也沒有雪,
等待之中,易君恕在翰園日複一日地住了下來。香港的報紙上不斷傳來內地的信息:曾上書舉薦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通達時務人才的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被革職下獄;在湖南力行新政、開全國風氣之先的湖南巡撫陳寶箴被革職,永不敘用;與康有為一起受皇上召見的刑部主事張元濟被革職,永不敘用;與譚嗣同一起受皇上召見的新擢三品卿黃遵憲被免官逮捕;連戶部左侍郎張蔭桓也被革職,查抄家產,發配新疆,罪名是皇上曾向他詢問西法新政,並且他還是康有為的廣東老鄉,兩人有書信交往……與此同時,朝廷宣布恢複“百日維新”中被裁撤的衙門,禁止士民上書,撤銷新成立的農工商總局,科舉考試恢複八股文……
報紙上登載的都是重大新聞,易君恕不可能從中找到自己家裏的信息,不知道母親和妻子、幼女是慘遭橫禍呢,還是安然無恙?然而,正因為吉信、兇信都不可得,心中的希望便也不致破滅,他執著地等待著。人把希望寄托於不可知的命運,吸引著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每一個黃昏都盼望著黎明。
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渺茫而又執著的等待。
太平山麓的濃霧漸漸消散,繁星似的街燈、船燈熄滅了,港島又是一個淡藍色的黎明。銅鑼灣避風港中密密麻麻的漁船揚帆出海了,上環、中環、灣仔和尖沙嘴沿岸的碼頭,汽笛聲此起彼伏,懸掛著萬國旗的遠洋輪船進進出出,維多利亞港每天都是這麽繁忙。
翰園的管家阿寬正在清掃庭院,鵝卵石雨路一塵不染,青青草坪掛著瑩瑩露珠。早起出門采買的阿惠已經提著籃子迴來了,從專門承接歐籍人士夥食的“辦館”買迴了早餐。
像每天一樣,易君恕七點鍾準時來到餐廳,和林若翰、倚闌互道了“早安”,然後三人對坐,開始吃早餐。離開故鄉三十八年的林若翰至今保持著英格蘭人的傳統,早餐照例是麥片粥加牛奶和糖,吃幾片烤麵包片抹黃油,再加一隻煎雞蛋或煮雞蛋,有時也吃一點鹹肉或冷魚,喝一杯咖啡。這個食譜幾十年不變,並且傳給了他的女兒倚闌。香港的華人居住區自然也賣豆漿、油條,茶寮裏的“早茶”供應蝦餃、腸粉、馬蹄糕、蘿卜糕等等,品種花樣都遠勝於西式早餐,但那些東西卻進不了翰園。香港的華、洋社會徑渭分明,即便像林若翰這樣的“漢學家”也不肯打破這一界限。易君恕自從來到翰園,當然也隻有入鄉隨俗了。
林若翰耐心地往麵包片上抹著黃油,看看身旁神色悒鬱的易君恕,說:“易先生,你來到香港一個多星期了,還習慣嗎?”
“還好,”易君恕盡管憂心忡忡,也不願給人家添煩,便說,“多謝翰翁的照顧。”
“哪裏!”林若翰說,“我離開三個月,剛剛迴來,教堂裏有很多事情要做,也沒有時間陪你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對阿寬說了,讓他陪你去……”
“他已經帶我看了幾個地方,”易君恕說,“荷裏活道的文武廟,銅鑼灣的天後廟……”
“那些地方有什麽可看?”林若翰鄙夷地一笑置之,基督教反對偶像崇拜,在他眼裏,那些供奉文昌帝君、關聖帝君、海神娘娘的華人廟宇都是十分荒唐愚昧的,根本不值一提,“聖約翰大教堂近在咫尺,改日我陪你去參觀參觀。你現在雖然還不是基督的信徒,但那座雄偉的建築還是值得瞻仰的,走進大門,就會有一種心靈與宇宙相通的強烈感受,世俗的煩惱統統都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這種極具感染力的語言,易君恕卻沒有作出迴應。他遲疑片刻,說:“翰翁,我想到新安縣去看一看……”
“什麽?新安縣?”林若翰一愣,甚至有些惱火。老牧師盛情邀
請他參觀聖約翰大教堂,他卻連聽都沒聽進去,要去看什麽新安縣!“你到那裏去做什麽?”
“我有一位朋友是新安人,在北京一別,已經半年多了,很想見他一麵,”易君恕說,“我聽說,從香港到新安並不太遠,就在對麵……”
“那個地方,你怎麽能去呢?”林若翰皺起了眉頭,“不,不可以!”
“翰翁,”易君恕說,“您是不是擔心……”
“當然,我不能不為你擔心!新安縣雖然已經是英國租借地,但是畢竟還沒有接管,現在仍然在廣東省的控製之下!”林若翰神色嚴峻地說,“易先生,我們從天津到香港,一路經過的港口都張貼著通緝‘康黨’的告示,你因為乘坐的是英國船,才避免了他們的搜捕。現在,好容易在香港安定下來,為什麽又要去冒險?一個被懸賞捉拿的人,越界到中國去,豈不是自投羅網嗎?”
易君恕不禁打了個冷戰,沉默了。林若翰說的這些,他心裏都明白,也曾經反複思量,卻遏止不住對鄧伯雄的思念。他向阿寬和阿惠打聽了去新安錦田的路程,一天之內便可以打個來迴,就更加想去了。現在經林若翰這一說,自己也覺得過於冒險,一顆躍躍欲試的心又沉下去了。
“易先生,你在香港是完全自由的,可是,跨過邊界就會有危險!”林若翰言猶未盡,又強調說,“你是我的朋友,是我請來的客人,我要對你的安全負責!”
“是,翰翁,您說得對,”易君恕說,“那麽,我能不能寫封信去,請他到府上來一見?”
“嗯?”林若翰微微一愣,沒想到他竟然又提出新的花樣!英國人的住宅被視為不可侵犯的“私人城堡”,未經預約的不速之客絕對不受歡迎,像易君恕這樣住在林若翰家裏,已屬十分少見,更不要說在此寄居的客人又邀請客人到主人家來聚會,這在英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林若翰不會以這種理由拒絕易君恕,英國人認為天經地義的理由,在中國人看來也是不可思議。林若翰另有充分的理由阻止易君恕的這種不適當的念頭,他說,“易先生,那樣做,對你的朋友有什麽好處?要知道,廣東是康、梁的老家,所以對‘康黨’的搜捕最為嚴厲,康、梁的家都被查抄,連族人、親戚、朋友、鄰居都受到牽連,全鄉的人紛紛奔走避難!你難道不怕牽連自己的朋友嗎?”
“啊……”易君恕徹底被說服了。自已被朝廷視為洪水猛獸,全國追殺,又怎麽忍心把鄧伯雄再牽連進來呢?唉,罷了,罷了,想不到如
今和伯雄近在咫尺也不能一見了!
“易先生,我知道,你在香港也沒有什麽人可以交往,非常孤獨,對於一位文人、學者來說,這是很痛苦的。”林若翰深表理解地望著他,遲疑了一下,又說,“我想……安排一些你有興趣的事情做做,也許可以為你排遣寂寞……”
“翰翁,什麽事?”
“易先生可不可以教我的女兒學習漢語?”
啊?易君恕大為意外!他不禁朝坐在對麵的倚闌看了一眼,這位高傲的小姐,在碼頭上第一次見麵就使他尷尬,來到翰園之後,易君恕又更多地領略了她的任性和虛榮,這些天來總是小心翼翼地和她保持著相當距離,以避免發生衝突,而現在翰翁竟然要他教她讀書,這……這怎麽行?
“dad!”倚闌也吃驚地叫起來,“你真是想得出來,要我學漢文?不,漢文太難了,我對那些方塊字一向很頭疼!”她皺著眉頭,兩手捂著太陽穴,一副痛苦的樣子。
易君恕聽得刺耳,但心裏也得到了解脫,既然這個“學生”不願意學,他就可以免受折磨了。
“嗯?漢文這麽可怕嗎?”林若翰望著女兒,笑道,“看你這個樣子,倒讓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在牛津大學,希臘文是必修課,而又一向被認為是最難學的。二百多年前,牛津王後學院有個學生,他在山上趕路,受到了野豬的襲擊,那野豬巨嘴獠牙,異常兇猛,學生哪裏是他的對手?絕望之際,他突然急中生智,把手裏的一本亞裏斯多德的作品塞進野豬的嘴裏,大喊著:‘這是希臘文!’那野豬嚼了嚼,受不了希臘文的折磨,‘撲通’倒下,死了!”
倚闌聽得哈哈大笑:“真好玩啊,希臘文有這麽大的威力!”
“這個故事是牛津人編造的,以此說明學習希臘文之難,”林若翰說,“但是,偉大的荷馬、歐裏庇德斯、柏拉圖、亞裏斯多德……他們都是以希臘文的著作名垂千古,為全世界的學者所景仰,並且不畏艱難,刻苦攻讀那古奧的文字!而對西方人來說,學習漢文比希臘文還要難,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
“啊?”倚闌不料父親繞了個彎子,又迴到了漢文上,便收斂了笑容,“那你為什麽還要我學漢文?”
“你已經在皇仁書院接受了很好的英文教育,而漢文還是一片空白,這對你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缺憾,尤其在香港這個與中國毗連的地方,漢文的用處是非常廣泛的。多掌握一種語言文字,遠勝於多了一筆財富。我希望
你不但英文好,漢文也要學好,那麽,你將成為香港最出色的女性!”
“噢……”倚闌忽閃著眼睛,琢磨著父親的話。這位在翰園嬌生慣養的小姐聽不得批評,卻也同樣禁不住鼓勵,少女的好勝心被煽動起來,“易先生,你說我能學好嗎?”
易君恕一時不知該怎麽迴答她才好。想了想,說:“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漢語、漢文,如同我們立足的這方水土,自從藍狐墜地,便須臾不離,耳濡目染,習以為常,初學起來並不覺其難。當然,要登堂入室,學而有成,則還要靠刻苦努力和聰明穎悟,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了。”
易君恕既沒有許諾,也沒有拒絕,隻不過講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看法,讓這位以出身於英格蘭名門望族而自豪的小姐自己去判斷。
“dad,你說呢?”倚闌猶豫不決地望著她的父親。
“你很聰明,當然能學好,”林若翰那雙慈父的眼睛閃爍著柔和的光輝,對女兒充滿了希望,“而且我相信,你一旦跨進門,就會對這種奇妙的文字產生濃厚的興趣,知道嗎?它是上帝創造的!”
易君恕聽得莫名其妙!在中國,人人皆知“倉頡造字”,和高鼻藍眼的“上帝”有什麽瓜葛?
“上帝?”倚闌驚奇地睜大了眼睛,“上帝創造了中國的漢字?”
“你不相信?”林若翰微微一笑,從餐桌上拈起一根牙簽,蘸了蘸杯中的咖啡,在餐巾上寫下一個“船”字,問倚闌,“認識吧?”
倚闌看了一眼,笑笑說:“是‘船’嘛,這麽常見的字,我還能不認識?”
“可是,‘船’字為什麽這樣寫,你就不一定知道了。”林若翰說,“‘船’字的左邊一半是個‘舟’字,舟也就是船,可是右邊又加上了‘八’和‘口’,為什麽呢?”
“為什麽?”倚闌答不出,把這個問號又還給了他。
“這裏麵有個故事,”林若翰娓娓道來,“在那遙遠的年代,亞當和夏娃違背了上帝的誠今,偷食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園,來到大地上,躬耕謀生,傳宗接代,成為人類的始祖。他們的子孫越來越多,打著原罪烙印的人類充滿了仇恨和惡念,無休止地彼此爭鬥,互相殘殺。上帝後悔造了人,他決定用洪水消滅大地上的一切生靈,結束這個罪惡的人世。但是,有一個好人諾亞引起了上帝的憐憫,上帝便指示諾亞和他的兒子用歌棐木造了一艘方舟。七天之後,暴雨滂沱,接連下了四十個晝夜,洪水淹
沒了高山、平原,吞噬了人類和所有的生物,而隻有諾亞按照上帝的旨意,帶著他的妻子、三個兒子和兒媳,各種飛禽、走獸、昆蟲各一雄一雌,乘坐方舟逃脫了滅頂之災,洪水退後,繼續傳宗接代,諾亞的後代遍布世界各地。於是,人間就有了這個‘船’字,一葉方舟,載著諾亞一家八口,它讀作‘傳’,人類就是靠它傳下來的啊!”
易君恕目瞪口呆:這位洋儒的想象力實在豐富,另有一套“說文解字”的功夫,竟然讓中國的漢字和基督教攀上了親戚,在《聖經》裏找到了依據,簡直匪夷所思!
“噢,太有意思了!”倚闌卻聽得入了迷,牧師的女兒對上帝懷有本能的崇敬,上帝的權威使她不再因為自己的“血統高貴”而鄙視漢文,甚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易先生,我們今天就開始,好嗎?”
這真讓易君恕無話可說了。
“小姐,我們……試試看吧!”
“謝謝易先生,我的女兒有了你這位學富五車的老師,實在是三生有幸!”林若翰的臉上綻開了欣慰的笑容。他今天提出的這項計劃決不是在餐桌上突發奇想,心血來潮,而已經醞釀了一個星期,他既不能勉強易君恕,又需要說服倚闌,現在終於得以圓滿解決,順利實施了。
戊戌十月進入中旬,已是公曆11月下旬,易君恕來到香港已經一個多月,為傳闌小姐授課也進行了三個星期。這二十多天來,易君恕簡直是哄著她讀書,倚闌的情緒忽高忽低,聽課時心不在焉,交代她背誦的文章背不下來,這都是常有的事。在易君恕充滿情感地講解李太白的《靜夜思》之時,她會突然驚叫一聲:“哎呀,我的項鏈不見了!”說聲“對不起”,就急急地奔迴房間去尋找,幾分鍾後又笑嘻嘻地拎著項鏈來到書房,興奮地向易君恕報告:“易先生,你看,我找到了!”每到這時,易君恕就怒不可遏,簡直想拂袖而去!然而他卻每次都是極力抑製住自己,沒有發作。礙於林若翰的情麵,他不得不投鼠忌器。翰翁於他有恩,自己欠了人家太多的人情,除了以此來報答,也別無所能了。
今天早餐過後,易君恕照例來到書房,準備授課,而倚闌小姐還沒有來。
樓下的客廳裏,林若翰身穿燕尾大禮服,頭戴“波樂帽”,手持出門必掛在右臂的黑色雨傘,莊重地走下樓梯。
“dad,你……”倚闌望著父親的這身裝束,有些奇怪,“你去教堂,怎麽沒穿聖袍?”
“我今天不去教堂,孩子,”
林若翰撫著女兒的頭,“今天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要到碼頭去接一個人……”
他本來想說出那個人的名字,猶豫了一下,卻又停住了。
“又有客人來了?”倚闌問,她猜想,可能又是父親的朋友從中國大陸來了,也像易先生那樣。可是,她已經有了一位漢文老師,不需要再請一位了,父親沒完沒了地請客人來,家裏都快成旅館了!心裏就不大高興,問道,“這位客人也住在我們家嗎?”
“不,”林若翰笑笑,“他怎麽能住在我們這裏?他有比翰園強得多的房子!”
“這個人是誰啊?”倚闌的眉頭皺了起來,她從來還沒聽過父親稱讚別人家的房子,這讓她聽了很不舒服。
“是總督,”林若翰莊重地答道,“香港新任總督卜力爵士。”
“噢,是總督啊?”倚闌卻淡淡地說,她對於將在明天刊登在香港所有報紙頭版頭條的這一重大新聞竟然毫無興趣,“總督和我們有什麽關係?dad還是這麽熱衷於政治活動!”
“也不是我自己要去嘛,”林若翰的臉微微地紅了,解釋說,“港府給我發來了請柬,這麽大的事情,不去也不合適。”
阿寬走過來說:“牧師,轎子已經備好了。”
“嗯,我就走。”林若翰應了一聲,往外麵走去。
他的私家轎等在翰園門口。阿寬扶著林若翰上了轎,轎夫前後一聲號子,抬起來,端平了,順著石板鋪成的鬆林徑一步一步地往山下挪動,轎杠顫顫悠悠,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鄰近的山丘間,山道上穿行的轎子不斷,都是下山往海港方向而去。金鍾道那邊正在行進著列隊的士兵,橐橐的腳步聲傳得很遠。
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自從第十一任港督威廉·羅便臣在今年2月任滿迴國,香港已經九個月沒有總督,本港事務由護督布萊克暫時署理,直到今天,第十二任港督卜力才姍姍來遲。這自然和他赴任之前在國內的準備有關,索爾茲伯裏首相和張伯倫大臣有許多事情要對他交代,但卻讓太平山麓上亞厘畢道的總督府等得太久了。總督履新是香港的一件大事,總督府下屬的行政局、立法局、輔政司、按察司、律政司、警察司等等部門的官員和駐港英軍司令官,以及本港商貿、金融、宗教等等各方麵的頭麵人物都要到碼頭迎接,老牧師林若翰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位。
花園道走到了盡頭,轎子轉入美梨道,顫顫悠悠地朝著海岸方向走去。
阿寬送走了林若翰,關上鏤花鐵門,從門房裏拿出一把大剪刀,修院子裏的那些花木。懷戀“綠色英格蘭”情調的林若翰把翰園打扮成一個綠色世界,草坪周圍,沿著圍牆種滿了花木,從英國人最喜歡的玫瑰,到本地常見的白玉蘭、鳳尾球、米仔蘭、雞冠花、老來嬌,一年四季鮮花不斷。老牧師沒有那麽多閑工夫,蒔花弄草自然都是阿寬的事。阿寬還特地從深山裏挖來了幾棵莞香樹苗,栽在院子裏,精心地培植,如今已經有兩三尺高,長得枝葉婆娑,生機勃勃。其實,二百多年前,這莞香樹在香港遍地都是,因為在明朝萬曆年與前香港這塊地方屬東莞縣界,所以本地產的香木也就叫“莞香”,當年東莞的香市每年收入白銀數十萬兩,與合浦的珠市、羅浮山的藥市、廣州的花市齊名,並稱“四市”。港島對岸的尖沙嘴,古稱“香涉頭”,九龍一帶的莞香都是從那裏裝上船,繞過青訓,運到港島西南角鴨刪洲旁邊的石排灣,再從那裏換乘“大眼雞”船,經零丁洋,進珠江口,運到廣州,送往內地,一直遠銷江浙一帶。當年運香出港的石排灣旁邊有個村莊,因此就叫香港村。大清順治十八年,朝廷下了一道詔書,命令沿海居民一律內遷五十裏,為的是斷絕擁兵台灣的鄭成功的後援。當時,香港屬新安縣境,西起新田,東到沙頭角,共有二十四鄉都得內遷,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香農砍了香樹,帶走香料,充作盤纏,養家活命,大片的莞香林就此毀壞殆盡。廣東巡撫工來任不忍看黎民疾苦,向朝廷痛陳遷海之害,請求複界。朝廷派出欽差,會同兩廣總督周有德,勘展邊界,設防守海。周有德上書皇帝,請求先複界,後設防。康熙八年,皇帝準奏,沿海居民才陸續迴鄉,而這時田園荒蕪已經八年了,等到康熙二十二年完全複界,前後總共拋荒二十多年。當年遷海到內地的香農,或貧病而死,或不知下落,返迴到原籍的寥寥無幾,栽培香樹的手藝失傳,漫山遍野的莞香林不複再現,隻留下“香涉頭”、“香港村”這古老的名稱。道光年間,英國的鴉片船開到了這裏,在石排灣靠岸,打聽此地叫什麽名字,老百姓說:“香港。”指的是香港村,英國人卻以為整個海島叫“香港”,用洋文記下來,傳播出去,“香港”成了本地的正式名字。如今香港的名聲是大了,可是石排灣卻早就沒有運香的船了。阿寬費盡心思找來這幾棵樹苗,自然成不了什麽氣候,不過是寄托他這麽一點兒念舊的意思罷了
阿寬一邊感歎著陳年往事,一邊修剪著莞香樹苗,忙了一陣,有些累了,便直起腰來,喘了口氣。這時,卻看見腳下的
山坡上,一頂轎子正沿著鬆林徑顫顫悠悠地抬上來。
“嗯?牧師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阿寬心裏疑惑,連忙丟下剪刀,跑去打開摟花的鐵門,準備迎接主人。
轎子走近了,他才看清,這是一頂四人抬的轎子,轎篷的裝飾也比林牧師的那頂私家轎更講究。轎子在翰園門口停穩了,下來了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人。那人頭戴太陽盔,身穿一套筆挺的乳白色西裝,打著黑色領結,雖然是一副華人麵孔,卻儼然洋人派頭,氣宇軒昂,紅潤的臉上架一副金絲眼鏡,上唇蓄著翹翹的西式八字胡,手裏捧著一束鮮紅的玫瑰。
阿寬認得,這個人就是三天兩頭打發下人來給倚闌小姐送花的遲孟桓,不禁納悶:他今天怎麽親自上門了?心裏尋思著,迎上前去,恭敬地鞠了一躬:“遲先生……”
“阿寬,牧師今天好像不在家吧?”遲孟桓似乎有所準備地問他。
“是的,先生,”阿寬答道,“牧師今天有重要的事情,到碼頭迎接新總督去了。”他有些疑惑地望著遲孟桓,“像遲先生這樣的頭麵人物,怎麽沒去呢?”
“呃……”遲孟桓有些尷尬,眉毛微微皺了皺,說,“當然,那件大事,我本來也要參加的,因為我dad已經去了,我就可以免了。阿寬,我……是來見你們小姐的!”說著,他把手裏的花束舉了舉。
“噢,遲先生親自來給小姐送花?”阿寬這才慢吞吞地說,其實他早就看見了那束花,“你事先跟小姐約好了嗎?”
“送花還用預約嗎?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事!”遲孟桓斜睨了他一眼,覺得這個傭人管得太多了,不悅地抬起臉來,望著庭院深處的小樓,“你們小姐在嗎?”
“遲先生請進,”阿寬知道這個人不可得罪,趕緊低眉順眼,把他讓進來,卻沒有迴答他的問話,既沒說“在”,也沒說“不在”,隻說,“我到樓上看看小姐在不在家。”
樓上書房裏,易君恕正在給倚闌小姐授課。上次講的李太白的《靜夜思》,今天讓她背誦,寥寥二十個字,她竟然背不全,把“疑是地上霜”背成了“疑是地上雪”。
“錯了,”易君恕說,“這首詩的‘光’、‘霜”、‘鄉’三字,都在‘七陽’韻部,如果換成‘雪’字,就不押韻了。而且,雪和霜是不同的,月光灑在床前,像是薄薄的一層霜,大雪怎麽能下到床前呢?”
“先生,這不怪我,”倚闌分辯道,“香港這地方,沒有霜,也沒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