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號是香港英商信和洋行鐵行輪船公司的遠航貨輪。這家公司的輪船,煙囪一律塗成紅色,成為一望而知的醒目標誌,以區別於太古洋行的“黑煙囪”和由太古代理的“藍煙囪”,在香港被稱為“紅煙囪”輪船。貨輪並非僅僅載貨,而且開有一定數量的艙間,售票載客,乘客多是和洋行有業務往來的熟客,票銀優惠,服務周全。林若翰是香港的知名人士,他和怡和洋行的大班、經理、買辦都很熟悉,自然受到殷勤的接待。更為重要的是,和他同行的易君恕正在被大清國通緝,沿途口岸都張貼著懸賞捉拿的告示,盤查甚嚴,林若翰必須乘坐熟悉的輪船,以保證易君恕的安全。
“王子”號從天津大沽港拔錨啟航,橫穿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環抱的渤海灣,進入黃海。這一帶海域,正是當年中日甲午之戰的戰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之地。而今,旅順、大連租給了俄國,膠州灣和灣內各島租給了德國,威海衛租給了英國,易君恕愴然舉目,盡是傷心之地。由此往南,在黃海、東海漫長的海岸線上,租界林立的十裏洋場上海和沿海口岸杭州、寧波、溫州、福州、廈門,已經無一不是外輪雲集,享有種種特權的洋商不僅來自英、法、德、美等列強,還包括瑞典、挪威、奧地利、意大利,都來謀求“利益均沾”,天朝帝國如今已經虛弱到了對海外“狄夷”的勒索訛詐來者不拒、有求必應的地步。台灣海峽東岸的台灣和澎湖列島已在當年割讓給了日本,西岸的福建全省如今也已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一路南行,神州大地遍體鱗傷,使易君恕目不忍睹。而他本人,卻正在被自己的祖國追捕,不得不棲身於洋船之上,靠著“鬼子大人”的保護,倉皇出逃!
“王子”號沿途貿易,各大口岸都要停靠,曆時十餘日,終於進入南海水域。
戊戌九月初六,公曆10月20日,“王子”號繞過東龍洲,跨過將軍澳,穿過鯉魚門,駛進一道狹長的海峽。廣袤的神州大陸已到了東南盡頭,曲曲折折的海岸線在此伸出一個尖角半島,與對麵的海島近在咫尺,雞犬相聞。島與半島之間,碧水盈盈,大海無波,舟揖如林。
這便是香港。自古以來,這裏就是中國領土,秦磚漢瓦,唐風宋韻,媚珠吐露,莞木飄香,幾曾識幹戈?然而,隨著遙遠的大西洋上一個海島國家的迅速崛起和急劇擴張,尖沙嘴洋麵便不得平靜了……
早在17世紀之初,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已經夢想著在中國沿海島嶼的“某個地方進行殖民”。1636年4月,英國海軍上校約翰·威
德爾率領四艘武裝商船來華貿易,行前,英王查理一世向他麵授機宜:“凡屬新發現的土地,若據有該地能為朕帶來好處與榮譽,即代朕加以占領。”船隊於1637年6月抵達澳門,明朝官員要求英船在大嶼山停泊,威德爾置之不理,悍然駛入珠江口,強行占領亞娘鞋炮台,升起英國國旗,這是英國商船第一次進入香港海域,並且以武力侵犯中國主權;
168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卡羅萊娜”號來華,泊舟大嶼山兩個月之久;
1683年,東印度公司又派遣商船“保衛”號來華,停泊在“澳門以東十五海裏”處,已經逼近香港;
1787年,英國政府派遣卡思卡特中校出使中國,英國國務大臣西德尼勳爵訓令卡思卡特:英國久已對廣州的通商條件感到不滿,“我們希望在比廣州方便的地方獲得一小片土地,或一個與大陸分開的島嶼”,如果中國同意割讓,即以國王的名義予以接受,同時設法獲得“最有利的條件”:英國應在該地享有設警權,並按照英國法律對居留在那裏的英國臣民行使裁判權。是年12月,卡思卡特乘快速戰艦“威斯塔”號啟航來華,翌年6月卻在途中病死,他所肩負的使命也隨之夭折;
1791年,英國國務大臣鄧達斯任命馬戛爾尼勳爵為全權大使,正式訪華。馬戛爾尼於1792年9月啟航,1793年8月抵達中國。這支八十餘人的龐大使團不遠萬裏而來,目的當然不在於名義上的祝賀乾隆皇帝八十三歲壽辰,也不僅僅為了開展貿易和派遣常駐使臣,在馬戛爾尼向大清朝廷所提出的多項要求之中,就包括:將舟山附近一個不設防的島嶼讓給英國,將廣州附近“一塊類似的地方”讓給英國,覬覦香港的意圖已經十分明確。大英帝國和大清帝國都不是“地球上最大的聾子”,那場“對話”有問有答,乾隆皇帝對馬戛爾尼的割土要求斷然拒絕:“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沙洲島嶼,亦必劃界分疆,各有所屬。”馬戛爾尼怏怏而歸;
自1806年起,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水文地理學家霍斯伯格對包括香港洋麵的華南海域連續多年進行勘察,搜集了港島周圍的汲水門、鯉魚門、東薄寮海峽和大潭港的大量水文情報,他在給英國外交部的報告中說:鯉魚門是“一個可容各種大小船隻的優良海港,船隻在戰時停泊港內,把它們的舷炮對著海峽,可以抵禦優勢兵力,擊退進犯的敵人……”這種充滿火藥味的語言已經遠遠超出科學考察的範疇;
1816年,阿美士德率使團
來華,船隊曾經在香港南丫島油舟三日,他們看到無數歐洲商船聚集在港島海灣,夜來萬盞燈火,猶如倫敦鬧市的街景,不免想入非非。此後,香港海域成為東印度公司在珠江口外的主要泊舟之地;
1834年,英國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致函外交大臣格雷,要求從東印度公司調遣英艦來華,“占領珠江東部入口處的香港島,它令人讚歎地適合於各種用途”;
1836年1月,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羅賓遜從零丁洋致函外交大臣巴麥尊:“摧毀一兩座炮台,並占領附近的一個天然極適合各種用途的島嶼,可能產生我們希望收到的效果。”他一心向往並且要以武力奪占的海島,便是香港;
1836年4月,一份由英商所辦的報紙《廣東紀事》公開聲言:“如果獅子的腳爪準備攫取中國南方一塊土地,那就選擇香港吧。隻要獅子宣布保證香港為自由港,它十年之內就會成為好望角以東最大的商業中心。”
……
英國人寤寐思服的“殖民中國”之夢,斷斷續續做了兩個世紀,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迫切。19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成群結隊的鴉片快船乘著大西洋強勁的海風駛向太平洋,開進南中國海,遊弋於尖沙嘴洋麵,大不列顛的毒梟們對這座占盡地利的天然深水良港垂涎不已,把它從大清帝國的版圖上攫為己有、建立一個永久的毒品基地和遠東市場的夢想終於變成了行動。1840年,英國悍然發動鴉片戰爭,開創了人類曆史上一個國家以保護毒品販賣為由向另一個主權國發動侵略戰爭並索取領土和利益的惡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導致了他本人被革職流放,大英皇家遠征艦隊征服了大清帝國,道光皇帝驚得魂飛魄散,派欽差大臣耆英、伊裏布在1842年8月29日與英國全權公使璞鼎查簽訂《南京條約》,惶然允諾:“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而早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前,英軍測量艦“硫磺”號就已經在艦長卑路乍的率領下於1841年1月25日登上了香港島西北部的大笪地,並把這個登陸地點命名為“占領角”。次日,英國遠東艦隊支隊司令伯麥率領他的部下大規模登陸,在海軍陸戰隊的槍炮齊鳴聲中升起了“米”字旗。1月29日,璞鼎查的前任、駐華全權公使兼商務總監查爾斯·義律和司令官伯麥乘坐“複仇女神”號戰艦巡視香港
島一周,炫示這一武力占領。衛月3o日,伯麥照會中國當地駐軍大鵬協副將賴恩爵,把大清國欽差大臣琦善在義律的壓力下答應“代為奏懇”、既未簽字畫押也未經兩國政府批準的談判內容說成既成事實,“照得本國公使大臣義,與欽差大臣爵閣部堂琦,說定諸事,議將香港等處全島地方,讓給英國主掌,已有文據在案。是該島現已歸屬大英國主治下地方,應請貴官速將該島各處所有貴國官兵撤迴;四向洋麵,不準兵役稍行阻止,難為往來商漁人民。”2月1日,義律和伯麥聯名向香港居民發布告示,“是爾等香港等處居民,現係歸屬大英國主之子民,故自應恭順樂服國主派來之官。”
代表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正式攫取香港的有功之臣璞鼎查被女王授予巴斯高級爵士勳位,並出任香港第一任總督。“每當我在這塊優美之地多留一小時,就越發感到獲得這樣一塊殖民地實為必要,也為一件快事。”他曾這樣說道。
英國占領香港十七年後,又一支遠征軍在額爾金勳爵的率領下到達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其借口是中國水師在廣州海珠炮台附近搜查了一艘走私船“亞羅”號,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指責中國水師登上英國船捕人,並且扯下了英國國旗。而實際上“亞羅”號是一艘在香港注冊的中國船,注冊已經過期,而且在船頭上所懸掛的隻不過是一麵普通信號旗而已。莫須有的借口竟然引發了一場大戰,英國人的真實目的在於從中國奪取更多的土地和利益。這場戰爭從廣東一直打到北京,大清國皇家園林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搶劫一空並付之一炬,大火三日三夜不熄,滾滾濃煙遮天蔽日。鹹豐皇帝倉皇避難熱河,由他的六弟恭親王奕訢於1860年10月24日和額爾金簽訂中、英《北京條約》,除了八百萬兩白銀的賠款等等之外,一個重要的條款是把兩廣總督勞崇光已經租給英國的九龍半島南部改為割讓:“茲大清大皇帝定即將該地界付與大英大君主並曆後嗣,並歸英屬香港界內,以期該港埠麵管轄所及庶保無事。”
事後,奕訢向道光皇帝報告說:“查九龍司地方,據該夷聲稱:已經兩廣總督勞崇光批準允租,則與給予無異。但事實無據,何可盡信?惟其地與香港毗連,係海口餘地,非內地要隘可比……”就這樣,又一塊國土被作為“海口餘地”輕易予人了。
1861年1月19日,英國駐華全權特使額爾金、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香港總督羅便臣夫婦和駐港英軍兩千人在九龍舉行了隆重的授土儀式,大清國由新安縣令、大鵬協副
將、九龍巡檢司和九龍城的一名低級軍官出席儀式。中國通巴夏禮把事先準備好的一個裝滿九龍泥土的紙袋交給大清國代表,然後再命令他交給額爾金,象征著這片土地已經歸英國所有。巴夏禮代表額爾金宣布了兩國在京議定的割讓條款,並曉諭“大清文武大小官員以及差役人等,均不能在該地界內管理庶民。所有地界內一切政務,惟應歸大英大君主所派官憲,遵照大英大君主會同內廷建議大臣商定律例管轄辦理”。
巴夏禮宣讀完畢,九龍半島、昂船洲和停泊在港灣中的英國戰艦禮炮齊鳴,隆隆的炮聲中,一麵“米”字旗在授土儀式的會場上冉冉升起。巴夏禮招唿大清國代表們觀看升旗,這四名親自把國土拱手讓人的官員抬起頭來,神色木然地注視英國國旗在微風中飄揚。額爾金躊躇滿誌,即席發表演說:“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我為我們取得中國大陸的這塊新的土地,向你們表示祝賀,而我們能夠做的最愉快的事情,就是為古老的英格蘭三唿萬歲!”
至此,被英國割占的香港已經擴展到尖沙嘴洋麵的兩岸,這座天然深水良港也被命名為“維多利亞港”。
從那時起,又過了二十七年,在戊戌年這個多事之秋,香港的界址又要大大“展拓”了……
“王子”號拉響汽笛,緩緩駛進維多利亞港。港客們興奮地擁上甲板,歡唿遠航的順利結束。
“易先生,走,到甲板上去看看香港,我們到家了!”林若翰說,他的臉上泛出欣喜的神色,長途旅行的疲勞被迴“家”的興奮衝淡了。
易君恕一臉憔悴,兩眼茫然。家?他的家在哪裏?已經被遠遠地拋在數千裏之外了!他默默無語,隨著林若翰走出船艙,登上甲板。漫漫四千裏的逃亡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麵前的山山水水卻仍然是舉目無親的漂泊之所。
一道寬不過二裏的海峽隔開了大陸和港島,大海風平浪靜,青山夾岸對望。右岸,獅子山、飛鵝山鬱鬱蔥蔥;左岸,太平山雲霧繚繞,峰巒疊翠,一幢幢洋樓星羅棋布,沿著山麓迤邐而下,直達海岸,形成鱗次櫛比的洋房街區,棋盤格似的玻璃窗在夕陽的映照下閃閃發光。洋麵上,形形色色的各國輪船穿梭來往,如過江之鯽,碼頭上貨物堆積如山,裝卸吞吐,一派繁忙景象。
“易先生,這就是香港!五十多年前的荒島漁村,現在已經成為一座繁華的遠東都市,不容易啊!”林若翰說,話語中洋溢著濃濃的自豪。他伸展著雙臂,深深地唿吸,香港濕潤的空氣使他感到無比舒暢
。“你看,”他抬起手臂,向遠處指點著說,“那裏是開埠之初最早修建的荷裏活道和皇後大道,從荒山亂石當中開辟出來的,當時首任港督璞鼎查勳爵還未到任,由查爾斯·義律主持了最初的工程。皇後大道當時是維多利亞城的海濱大道,後來被填海造地推到裏麵去了,在新造的土地上築成了德輔道,是以第十任港督德輔爵士的名字命名的。現在,海濱又往前推進了,你看到的這條幹諾道,是因為英國幹諾王子曾在1890年蒞臨香港,為這項宏大的工程投下了第一塊石料,新的海濱大道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你再看那些高大建築,怡和洋行、太古洋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都是香港最具實力的富商,操縱著這座海港城市的經濟命脈。匯豐銀行的前麵是皇後像廣場,去年是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周年,港府為此建立了她的銅像,以資紀念。你看,那裏是香港大會堂,那裏是畢打街大鍾樓。噢,請你注意遠處的那座山丘,它被人們稱為‘政府山’,是香港的心髒,總督府和駐軍司令部都設在那裏;旁邊那座尖頂的塔樓,就是我任職的聖約翰大教堂,我的家也在它的附近……”
林若翰如數家珍,滔滔不絕,迫不及待地似乎要一口氣把香港說盡。這位自青年時代離開家鄉的英格蘭人在香港居住了三十八年之久,已經把香港看作自己的家,喜怒哀樂都和香港聯係在一起了。
易君恕手扶著船舷,望著這片曾經使他牽心動腑的土地,一見之下卻又覺得極其陌生。易君恕沒有到過香港,父親在世時曾帶他遊曆過渤海的長山島和黃海的芝罘島、劉公島,他便按照那些海島的麵貌來想象香港,而麵前的香港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這片土地脫離母體已經將近六十年了,她變了,變成一副恍若西洋的怪異麵貌,連自己的同胞都不敢相認。聽著林若翰充滿感情的介紹,易君恕心中喚起的卻是深深的傷感。這裏不是他的家,一個有家難歸的遊子,流落到了一片被祖國拋棄的“海口餘地”,有什麽值得他激動呢?
“王子”號緩緩靠岸,向紅煙囪輪船公司的專用碼頭靠攏,香港已經近在眼前,近在腳下。乘客們迫不及待地站在前甲板上,議論著香港的天氣,舉目眺望著碼頭。碼頭上,早已擠滿了接船的人群,轎夫和苦力伸長了脖子,眼巴巴地等待著雇主。身穿綠衣、頭裏紅巾的印度錫克族警察手持警棍,邁著方步,虎視眈眈地巡視著人群。
“啊,”易君恕本能地緊張起來,“那是警察吧?”
“不要怕,”林若翰笑笑說,“隻要你不違犯英國法律,香
港警察對你沒有任何威脅!”
船長親自來向林若翰道別,吩咐侍應生幫林牧師提著行李,送他下船。
輪船已經穩穩地傍靠碼頭,跳板鋪好了。接船的人群沸騰了,他們擁擠著,興奮地叫喊著,和下船的乘客們彼此唿應。
“易先生,我們下船了,迴家去了!”林若翰招唿著易君恕,踏上了跳板,年近六旬的老者興奮得像個年輕人,步履匆匆,急步踏上那片朝思暮想的土地。他一邊走著,一邊急切地巡視著碼頭上接船的人群,突然激動地揚起了右手,大聲喊著:“e!我在這兒呢!”
易君恕隨著他的目光向前看去,服色駁雜的人群中,閃動著一個白色的身影,那是一位妙齡少女,正在和身旁的一個中年人朝著這邊張望。聽到林若翰的喊聲,那少女揚起了光潔的手臂,興奮地揮動著:“dad,dad!”
“e”林若翰叫喊著,甩開了侍應生的攙扶,跌跌撞撞地走下跳板,踏上碼頭,伸開雙臂,抱住了迎上來的少女。
“e,讓我好好看看你!”林若翰吻著少女的額頭,蓬鬆的大胡子顫抖著,深陷的眼窩流出了淚水,“在船上,我還在擔心:電報會不會送遲了?如果在碼頭上看不到你來接我,我會難過的……”
“dad,怎麽會呢?我要讓你迴到香港第一眼就看到我!”少女一邊急切地說著,一邊親吻林若翰那蒼老的臉,吻了左臉,再吻右臉,“dad,你這次離開家太久了,我可真想你啊!”【百度搜索:txt2016】[.txt2016]
易君恕愣在了一邊,他不通英語,聽不懂他們之間的稱唿,吃驚地看著正在擁抱親吻的老牧師和這位少女……
少女的年齡不過十七八歲,頭戴白色的帽子,扇形的帽沿向前展開,像一片輕盈的貝殼,纖細的身姿著一襲白紗長裙,裙據下露出一雙天足,穿著白色高跟皮鞋,全副西洋裝束,和易君恕在紅煙囪輪船上所見的洋商女眷無異。然而,她卻又有一頭濃黑的長發,一雙烏亮的眼睛,盡管皮膚細膩白皙,仍然是一副中國人的麵孔。她是中國人嗎?易君恕平生第一次看到如此裝束的中國少女,白紗裙的領口開得很低,露出象牙色的頸項、雙肩和一截酥胸,兩條五臂幾乎完全裸露,而一雙天足則絲毫沒有纏裏的痕跡,步履輕捷,舒展自如。這副裝束,如果出現在北京的大街上,一定會被指責為“傷風敗俗”,群起而攻之,而易君恕卻分明感到麵前這位裸臂天足
的少女自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美!他想起妻子安如那完全掩沒了體態曲線的肥大衣裙。那步履維艱搖搖晃晃的三寸金蓮,真正如康有為先生《請禁婦女裏足摺》中所說“惡俗苦體“,早就該革除了,還中國女性天然之美,麵前這位少女不正是美的化身嗎?……易君恕收住縱逸的思緒,愣愣地想,這位驚世駭俗的美貌少女,她是誰?易君恕在漫長的旅途中曾聽林若翰談到他的家庭,說他的夫人早已亡故,家裏有一個可愛的女兒,難道這就是他的女兒嗎?不,不可能!高鼻藍眼的“鬼子大人”怎麽會有一個中國女兒呢?
林若翰激動不已,竟然忘記了身邊還有一位和他同行的客人。
隨著少女一起來的那個中年人把行李從侍應生手裏接過來,連連道謝。他顯然是個仆人,四五十歲的樣子,青衣小帽,膚色黧黑,麵龐精瘦,脊背有些佝僂。他提著行李,正準備招唿主人迴家,看見旁邊呆立著的易君恕,遲疑了一下,向林若翰問道:“牧師,這位先生是……”
“哦……”林若翰猛然轉過臉來,這才發現了被冷落在一邊的客人,不禁為自己的失禮而感到歉意,“對不起,我忘了介紹,這是我的中國朋友易君恕先生!”又指著少女和旁邊的中年人對易君恕說,“易先生,這就是小女e,這是我的管家阿寬……”
易君恕愣住了,心裏暗暗吃驚:這位少女果然是他的女兒!這……這是怎麽迴事?
“易先生好!”管家阿寬臉上綻開謙卑的笑容,朝易君恕鞠了一躬。
“噢?”那被稱作“e”的少女這才轉過臉來,緩緩地抬起低垂的眼瞼,向易君恕投過來若有若無的一瞥,顯然這位客人並沒有引起她足夠的重視,隻是出於禮貌,微微頷首,伸出了光潔的右臂,輕輕地說了聲,“易先生,你好!”
易君恕的心慌了,暗想,這大概是要和我握手?自幼生長在京師的易君恕,雖然自以為是個鼓吹西學的激進分子,卻活到二十八歲還不曾和任何一位女性行握手禮,不禁臉一紅,覺得十分為難。遲遲疑疑地剛要伸手去握,卻看著那少女伸過來的玉臂手腕微曲,五指並攏下垂,不像是要握手的樣子,便呆住了。
少女的手舉在那裏,臉上那一絲純屬禮貌性的微笑消失了。
“易先生,”林若翰連忙提醒他,“這是西方的吻手禮,男士握住女士的手,在手背上輕輕一吻……”
易君恕猛然想起,他在船上確曾看見洋人的男男女
女這樣行禮,人家習以為常,而在他看來卻不可思議,不料現在自己也要照樣去做了,事到如今,也無可奈何!他的心髒狂跳不止,鼓足勇氣向前伸出手去,但是,那少女已經等得不耐煩,把手快快地收了迴去。顯然,他的遲疑畏葸已經引起了對方的不快,這……這該怎麽辦?
易君恕更加不知所措,隻好用傳統的方法補救,紅著臉拱起雙手,說:“哦,久仰久仰……”
揖作了一半,話說了一半,卻又記不得這位小姐的芳名,隻好再向林若翰請教:“翰翁,剛才您稱唿令媛是……”
女兒的傲慢,易君恕的尷尬,林若翰都看在眼裏,但他不忍埋怨久別重逢的女兒,更不便對客人過多地指手畫腳,那樣會把這僵局弄得更僵。於是極力作出若無其事的輕鬆神態,對易君恕說:“她的英文名叫e,e-l-l-a,用漢文書寫時,我為她選了‘倚闌’二字,倚靠的‘倚’,闌幹的‘闌’……”
“哦,”易君恕總算聽明白了這個由英文翻成漢文的名字,連忙把行了一半擱置起來的禮繼續完成,“倚闌小姐,你好!”
倚闌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說了聲:“再見,易先生!”便轉過了臉去,挽著林若翰的胳膊,“dad,我們迴家吧!”
易君恕愣了:怎麽剛見麵就“再見”呢?
“不,倚闌,你弄錯了,”林若翰沒有想到女兒再次令客人尷尬,忙說,“易先生是我請來的客人,和我們一起迴家……”
“哦,”倚闌有些意外,雙眉微蹙,“你在電報裏沒有告訴我……”
“我的孩子!我要對你說的話有千言萬語,電報裏怎麽能容納得了?”林若翰惟恐女兒的話會引起易君恕的不安,又特意說道,“易先生是從北京來的貴客,就住在我們家裏,我想,你一定很歡迎,是吧?”
這哪裏是父親對女兒的交代?簡直像在為易君恕的寄居而求情了,老牧師的一番苦心使尷尬地站立一旁的易君恕更加不安。初次見麵,他分明已經感到了倚闌小姐在這個家庭裏具有不可動搖的女主人地位,連林若翰所作的決定也必須得到她的首肯,為此還要哄著她,求著她。易君恕還沒有邁進林若翰的家門,就已經有了寄人籬下之感!他想對林若翰說:謝謝翰翁的盛情,我不再到府上打擾了。但是,想到林若翰在危難之際對他的救助和一路上的同舟共濟,甚至連旅費食宿全部依靠林若翰承擔,如今大恩未報,怎好在碼頭上就和人家分手?何況在這人地生疏的香
“王子”號從天津大沽港拔錨啟航,橫穿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環抱的渤海灣,進入黃海。這一帶海域,正是當年中日甲午之戰的戰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之地。而今,旅順、大連租給了俄國,膠州灣和灣內各島租給了德國,威海衛租給了英國,易君恕愴然舉目,盡是傷心之地。由此往南,在黃海、東海漫長的海岸線上,租界林立的十裏洋場上海和沿海口岸杭州、寧波、溫州、福州、廈門,已經無一不是外輪雲集,享有種種特權的洋商不僅來自英、法、德、美等列強,還包括瑞典、挪威、奧地利、意大利,都來謀求“利益均沾”,天朝帝國如今已經虛弱到了對海外“狄夷”的勒索訛詐來者不拒、有求必應的地步。台灣海峽東岸的台灣和澎湖列島已在當年割讓給了日本,西岸的福建全省如今也已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一路南行,神州大地遍體鱗傷,使易君恕目不忍睹。而他本人,卻正在被自己的祖國追捕,不得不棲身於洋船之上,靠著“鬼子大人”的保護,倉皇出逃!
“王子”號沿途貿易,各大口岸都要停靠,曆時十餘日,終於進入南海水域。
戊戌九月初六,公曆10月20日,“王子”號繞過東龍洲,跨過將軍澳,穿過鯉魚門,駛進一道狹長的海峽。廣袤的神州大陸已到了東南盡頭,曲曲折折的海岸線在此伸出一個尖角半島,與對麵的海島近在咫尺,雞犬相聞。島與半島之間,碧水盈盈,大海無波,舟揖如林。
這便是香港。自古以來,這裏就是中國領土,秦磚漢瓦,唐風宋韻,媚珠吐露,莞木飄香,幾曾識幹戈?然而,隨著遙遠的大西洋上一個海島國家的迅速崛起和急劇擴張,尖沙嘴洋麵便不得平靜了……
早在17世紀之初,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已經夢想著在中國沿海島嶼的“某個地方進行殖民”。1636年4月,英國海軍上校約翰·威
德爾率領四艘武裝商船來華貿易,行前,英王查理一世向他麵授機宜:“凡屬新發現的土地,若據有該地能為朕帶來好處與榮譽,即代朕加以占領。”船隊於1637年6月抵達澳門,明朝官員要求英船在大嶼山停泊,威德爾置之不理,悍然駛入珠江口,強行占領亞娘鞋炮台,升起英國國旗,這是英國商船第一次進入香港海域,並且以武力侵犯中國主權;
168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卡羅萊娜”號來華,泊舟大嶼山兩個月之久;
1683年,東印度公司又派遣商船“保衛”號來華,停泊在“澳門以東十五海裏”處,已經逼近香港;
1787年,英國政府派遣卡思卡特中校出使中國,英國國務大臣西德尼勳爵訓令卡思卡特:英國久已對廣州的通商條件感到不滿,“我們希望在比廣州方便的地方獲得一小片土地,或一個與大陸分開的島嶼”,如果中國同意割讓,即以國王的名義予以接受,同時設法獲得“最有利的條件”:英國應在該地享有設警權,並按照英國法律對居留在那裏的英國臣民行使裁判權。是年12月,卡思卡特乘快速戰艦“威斯塔”號啟航來華,翌年6月卻在途中病死,他所肩負的使命也隨之夭折;
1791年,英國國務大臣鄧達斯任命馬戛爾尼勳爵為全權大使,正式訪華。馬戛爾尼於1792年9月啟航,1793年8月抵達中國。這支八十餘人的龐大使團不遠萬裏而來,目的當然不在於名義上的祝賀乾隆皇帝八十三歲壽辰,也不僅僅為了開展貿易和派遣常駐使臣,在馬戛爾尼向大清朝廷所提出的多項要求之中,就包括:將舟山附近一個不設防的島嶼讓給英國,將廣州附近“一塊類似的地方”讓給英國,覬覦香港的意圖已經十分明確。大英帝國和大清帝國都不是“地球上最大的聾子”,那場“對話”有問有答,乾隆皇帝對馬戛爾尼的割土要求斷然拒絕:“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沙洲島嶼,亦必劃界分疆,各有所屬。”馬戛爾尼怏怏而歸;
自1806年起,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水文地理學家霍斯伯格對包括香港洋麵的華南海域連續多年進行勘察,搜集了港島周圍的汲水門、鯉魚門、東薄寮海峽和大潭港的大量水文情報,他在給英國外交部的報告中說:鯉魚門是“一個可容各種大小船隻的優良海港,船隻在戰時停泊港內,把它們的舷炮對著海峽,可以抵禦優勢兵力,擊退進犯的敵人……”這種充滿火藥味的語言已經遠遠超出科學考察的範疇;
1816年,阿美士德率使團
來華,船隊曾經在香港南丫島油舟三日,他們看到無數歐洲商船聚集在港島海灣,夜來萬盞燈火,猶如倫敦鬧市的街景,不免想入非非。此後,香港海域成為東印度公司在珠江口外的主要泊舟之地;
1834年,英國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致函外交大臣格雷,要求從東印度公司調遣英艦來華,“占領珠江東部入口處的香港島,它令人讚歎地適合於各種用途”;
1836年1月,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羅賓遜從零丁洋致函外交大臣巴麥尊:“摧毀一兩座炮台,並占領附近的一個天然極適合各種用途的島嶼,可能產生我們希望收到的效果。”他一心向往並且要以武力奪占的海島,便是香港;
1836年4月,一份由英商所辦的報紙《廣東紀事》公開聲言:“如果獅子的腳爪準備攫取中國南方一塊土地,那就選擇香港吧。隻要獅子宣布保證香港為自由港,它十年之內就會成為好望角以東最大的商業中心。”
……
英國人寤寐思服的“殖民中國”之夢,斷斷續續做了兩個世紀,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迫切。19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成群結隊的鴉片快船乘著大西洋強勁的海風駛向太平洋,開進南中國海,遊弋於尖沙嘴洋麵,大不列顛的毒梟們對這座占盡地利的天然深水良港垂涎不已,把它從大清帝國的版圖上攫為己有、建立一個永久的毒品基地和遠東市場的夢想終於變成了行動。1840年,英國悍然發動鴉片戰爭,開創了人類曆史上一個國家以保護毒品販賣為由向另一個主權國發動侵略戰爭並索取領土和利益的惡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導致了他本人被革職流放,大英皇家遠征艦隊征服了大清帝國,道光皇帝驚得魂飛魄散,派欽差大臣耆英、伊裏布在1842年8月29日與英國全權公使璞鼎查簽訂《南京條約》,惶然允諾:“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而早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前,英軍測量艦“硫磺”號就已經在艦長卑路乍的率領下於1841年1月25日登上了香港島西北部的大笪地,並把這個登陸地點命名為“占領角”。次日,英國遠東艦隊支隊司令伯麥率領他的部下大規模登陸,在海軍陸戰隊的槍炮齊鳴聲中升起了“米”字旗。1月29日,璞鼎查的前任、駐華全權公使兼商務總監查爾斯·義律和司令官伯麥乘坐“複仇女神”號戰艦巡視香港
島一周,炫示這一武力占領。衛月3o日,伯麥照會中國當地駐軍大鵬協副將賴恩爵,把大清國欽差大臣琦善在義律的壓力下答應“代為奏懇”、既未簽字畫押也未經兩國政府批準的談判內容說成既成事實,“照得本國公使大臣義,與欽差大臣爵閣部堂琦,說定諸事,議將香港等處全島地方,讓給英國主掌,已有文據在案。是該島現已歸屬大英國主治下地方,應請貴官速將該島各處所有貴國官兵撤迴;四向洋麵,不準兵役稍行阻止,難為往來商漁人民。”2月1日,義律和伯麥聯名向香港居民發布告示,“是爾等香港等處居民,現係歸屬大英國主之子民,故自應恭順樂服國主派來之官。”
代表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正式攫取香港的有功之臣璞鼎查被女王授予巴斯高級爵士勳位,並出任香港第一任總督。“每當我在這塊優美之地多留一小時,就越發感到獲得這樣一塊殖民地實為必要,也為一件快事。”他曾這樣說道。
英國占領香港十七年後,又一支遠征軍在額爾金勳爵的率領下到達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其借口是中國水師在廣州海珠炮台附近搜查了一艘走私船“亞羅”號,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指責中國水師登上英國船捕人,並且扯下了英國國旗。而實際上“亞羅”號是一艘在香港注冊的中國船,注冊已經過期,而且在船頭上所懸掛的隻不過是一麵普通信號旗而已。莫須有的借口竟然引發了一場大戰,英國人的真實目的在於從中國奪取更多的土地和利益。這場戰爭從廣東一直打到北京,大清國皇家園林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搶劫一空並付之一炬,大火三日三夜不熄,滾滾濃煙遮天蔽日。鹹豐皇帝倉皇避難熱河,由他的六弟恭親王奕訢於1860年10月24日和額爾金簽訂中、英《北京條約》,除了八百萬兩白銀的賠款等等之外,一個重要的條款是把兩廣總督勞崇光已經租給英國的九龍半島南部改為割讓:“茲大清大皇帝定即將該地界付與大英大君主並曆後嗣,並歸英屬香港界內,以期該港埠麵管轄所及庶保無事。”
事後,奕訢向道光皇帝報告說:“查九龍司地方,據該夷聲稱:已經兩廣總督勞崇光批準允租,則與給予無異。但事實無據,何可盡信?惟其地與香港毗連,係海口餘地,非內地要隘可比……”就這樣,又一塊國土被作為“海口餘地”輕易予人了。
1861年1月19日,英國駐華全權特使額爾金、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香港總督羅便臣夫婦和駐港英軍兩千人在九龍舉行了隆重的授土儀式,大清國由新安縣令、大鵬協副
將、九龍巡檢司和九龍城的一名低級軍官出席儀式。中國通巴夏禮把事先準備好的一個裝滿九龍泥土的紙袋交給大清國代表,然後再命令他交給額爾金,象征著這片土地已經歸英國所有。巴夏禮代表額爾金宣布了兩國在京議定的割讓條款,並曉諭“大清文武大小官員以及差役人等,均不能在該地界內管理庶民。所有地界內一切政務,惟應歸大英大君主所派官憲,遵照大英大君主會同內廷建議大臣商定律例管轄辦理”。
巴夏禮宣讀完畢,九龍半島、昂船洲和停泊在港灣中的英國戰艦禮炮齊鳴,隆隆的炮聲中,一麵“米”字旗在授土儀式的會場上冉冉升起。巴夏禮招唿大清國代表們觀看升旗,這四名親自把國土拱手讓人的官員抬起頭來,神色木然地注視英國國旗在微風中飄揚。額爾金躊躇滿誌,即席發表演說:“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我為我們取得中國大陸的這塊新的土地,向你們表示祝賀,而我們能夠做的最愉快的事情,就是為古老的英格蘭三唿萬歲!”
至此,被英國割占的香港已經擴展到尖沙嘴洋麵的兩岸,這座天然深水良港也被命名為“維多利亞港”。
從那時起,又過了二十七年,在戊戌年這個多事之秋,香港的界址又要大大“展拓”了……
“王子”號拉響汽笛,緩緩駛進維多利亞港。港客們興奮地擁上甲板,歡唿遠航的順利結束。
“易先生,走,到甲板上去看看香港,我們到家了!”林若翰說,他的臉上泛出欣喜的神色,長途旅行的疲勞被迴“家”的興奮衝淡了。
易君恕一臉憔悴,兩眼茫然。家?他的家在哪裏?已經被遠遠地拋在數千裏之外了!他默默無語,隨著林若翰走出船艙,登上甲板。漫漫四千裏的逃亡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麵前的山山水水卻仍然是舉目無親的漂泊之所。
一道寬不過二裏的海峽隔開了大陸和港島,大海風平浪靜,青山夾岸對望。右岸,獅子山、飛鵝山鬱鬱蔥蔥;左岸,太平山雲霧繚繞,峰巒疊翠,一幢幢洋樓星羅棋布,沿著山麓迤邐而下,直達海岸,形成鱗次櫛比的洋房街區,棋盤格似的玻璃窗在夕陽的映照下閃閃發光。洋麵上,形形色色的各國輪船穿梭來往,如過江之鯽,碼頭上貨物堆積如山,裝卸吞吐,一派繁忙景象。
“易先生,這就是香港!五十多年前的荒島漁村,現在已經成為一座繁華的遠東都市,不容易啊!”林若翰說,話語中洋溢著濃濃的自豪。他伸展著雙臂,深深地唿吸,香港濕潤的空氣使他感到無比舒暢
。“你看,”他抬起手臂,向遠處指點著說,“那裏是開埠之初最早修建的荷裏活道和皇後大道,從荒山亂石當中開辟出來的,當時首任港督璞鼎查勳爵還未到任,由查爾斯·義律主持了最初的工程。皇後大道當時是維多利亞城的海濱大道,後來被填海造地推到裏麵去了,在新造的土地上築成了德輔道,是以第十任港督德輔爵士的名字命名的。現在,海濱又往前推進了,你看到的這條幹諾道,是因為英國幹諾王子曾在1890年蒞臨香港,為這項宏大的工程投下了第一塊石料,新的海濱大道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你再看那些高大建築,怡和洋行、太古洋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都是香港最具實力的富商,操縱著這座海港城市的經濟命脈。匯豐銀行的前麵是皇後像廣場,去年是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周年,港府為此建立了她的銅像,以資紀念。你看,那裏是香港大會堂,那裏是畢打街大鍾樓。噢,請你注意遠處的那座山丘,它被人們稱為‘政府山’,是香港的心髒,總督府和駐軍司令部都設在那裏;旁邊那座尖頂的塔樓,就是我任職的聖約翰大教堂,我的家也在它的附近……”
林若翰如數家珍,滔滔不絕,迫不及待地似乎要一口氣把香港說盡。這位自青年時代離開家鄉的英格蘭人在香港居住了三十八年之久,已經把香港看作自己的家,喜怒哀樂都和香港聯係在一起了。
易君恕手扶著船舷,望著這片曾經使他牽心動腑的土地,一見之下卻又覺得極其陌生。易君恕沒有到過香港,父親在世時曾帶他遊曆過渤海的長山島和黃海的芝罘島、劉公島,他便按照那些海島的麵貌來想象香港,而麵前的香港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這片土地脫離母體已經將近六十年了,她變了,變成一副恍若西洋的怪異麵貌,連自己的同胞都不敢相認。聽著林若翰充滿感情的介紹,易君恕心中喚起的卻是深深的傷感。這裏不是他的家,一個有家難歸的遊子,流落到了一片被祖國拋棄的“海口餘地”,有什麽值得他激動呢?
“王子”號緩緩靠岸,向紅煙囪輪船公司的專用碼頭靠攏,香港已經近在眼前,近在腳下。乘客們迫不及待地站在前甲板上,議論著香港的天氣,舉目眺望著碼頭。碼頭上,早已擠滿了接船的人群,轎夫和苦力伸長了脖子,眼巴巴地等待著雇主。身穿綠衣、頭裏紅巾的印度錫克族警察手持警棍,邁著方步,虎視眈眈地巡視著人群。
“啊,”易君恕本能地緊張起來,“那是警察吧?”
“不要怕,”林若翰笑笑說,“隻要你不違犯英國法律,香
港警察對你沒有任何威脅!”
船長親自來向林若翰道別,吩咐侍應生幫林牧師提著行李,送他下船。
輪船已經穩穩地傍靠碼頭,跳板鋪好了。接船的人群沸騰了,他們擁擠著,興奮地叫喊著,和下船的乘客們彼此唿應。
“易先生,我們下船了,迴家去了!”林若翰招唿著易君恕,踏上了跳板,年近六旬的老者興奮得像個年輕人,步履匆匆,急步踏上那片朝思暮想的土地。他一邊走著,一邊急切地巡視著碼頭上接船的人群,突然激動地揚起了右手,大聲喊著:“e!我在這兒呢!”
易君恕隨著他的目光向前看去,服色駁雜的人群中,閃動著一個白色的身影,那是一位妙齡少女,正在和身旁的一個中年人朝著這邊張望。聽到林若翰的喊聲,那少女揚起了光潔的手臂,興奮地揮動著:“dad,dad!”
“e”林若翰叫喊著,甩開了侍應生的攙扶,跌跌撞撞地走下跳板,踏上碼頭,伸開雙臂,抱住了迎上來的少女。
“e,讓我好好看看你!”林若翰吻著少女的額頭,蓬鬆的大胡子顫抖著,深陷的眼窩流出了淚水,“在船上,我還在擔心:電報會不會送遲了?如果在碼頭上看不到你來接我,我會難過的……”
“dad,怎麽會呢?我要讓你迴到香港第一眼就看到我!”少女一邊急切地說著,一邊親吻林若翰那蒼老的臉,吻了左臉,再吻右臉,“dad,你這次離開家太久了,我可真想你啊!”【百度搜索:txt2016】[.txt2016]
易君恕愣在了一邊,他不通英語,聽不懂他們之間的稱唿,吃驚地看著正在擁抱親吻的老牧師和這位少女……
少女的年齡不過十七八歲,頭戴白色的帽子,扇形的帽沿向前展開,像一片輕盈的貝殼,纖細的身姿著一襲白紗長裙,裙據下露出一雙天足,穿著白色高跟皮鞋,全副西洋裝束,和易君恕在紅煙囪輪船上所見的洋商女眷無異。然而,她卻又有一頭濃黑的長發,一雙烏亮的眼睛,盡管皮膚細膩白皙,仍然是一副中國人的麵孔。她是中國人嗎?易君恕平生第一次看到如此裝束的中國少女,白紗裙的領口開得很低,露出象牙色的頸項、雙肩和一截酥胸,兩條五臂幾乎完全裸露,而一雙天足則絲毫沒有纏裏的痕跡,步履輕捷,舒展自如。這副裝束,如果出現在北京的大街上,一定會被指責為“傷風敗俗”,群起而攻之,而易君恕卻分明感到麵前這位裸臂天足
的少女自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美!他想起妻子安如那完全掩沒了體態曲線的肥大衣裙。那步履維艱搖搖晃晃的三寸金蓮,真正如康有為先生《請禁婦女裏足摺》中所說“惡俗苦體“,早就該革除了,還中國女性天然之美,麵前這位少女不正是美的化身嗎?……易君恕收住縱逸的思緒,愣愣地想,這位驚世駭俗的美貌少女,她是誰?易君恕在漫長的旅途中曾聽林若翰談到他的家庭,說他的夫人早已亡故,家裏有一個可愛的女兒,難道這就是他的女兒嗎?不,不可能!高鼻藍眼的“鬼子大人”怎麽會有一個中國女兒呢?
林若翰激動不已,竟然忘記了身邊還有一位和他同行的客人。
隨著少女一起來的那個中年人把行李從侍應生手裏接過來,連連道謝。他顯然是個仆人,四五十歲的樣子,青衣小帽,膚色黧黑,麵龐精瘦,脊背有些佝僂。他提著行李,正準備招唿主人迴家,看見旁邊呆立著的易君恕,遲疑了一下,向林若翰問道:“牧師,這位先生是……”
“哦……”林若翰猛然轉過臉來,這才發現了被冷落在一邊的客人,不禁為自己的失禮而感到歉意,“對不起,我忘了介紹,這是我的中國朋友易君恕先生!”又指著少女和旁邊的中年人對易君恕說,“易先生,這就是小女e,這是我的管家阿寬……”
易君恕愣住了,心裏暗暗吃驚:這位少女果然是他的女兒!這……這是怎麽迴事?
“易先生好!”管家阿寬臉上綻開謙卑的笑容,朝易君恕鞠了一躬。
“噢?”那被稱作“e”的少女這才轉過臉來,緩緩地抬起低垂的眼瞼,向易君恕投過來若有若無的一瞥,顯然這位客人並沒有引起她足夠的重視,隻是出於禮貌,微微頷首,伸出了光潔的右臂,輕輕地說了聲,“易先生,你好!”
易君恕的心慌了,暗想,這大概是要和我握手?自幼生長在京師的易君恕,雖然自以為是個鼓吹西學的激進分子,卻活到二十八歲還不曾和任何一位女性行握手禮,不禁臉一紅,覺得十分為難。遲遲疑疑地剛要伸手去握,卻看著那少女伸過來的玉臂手腕微曲,五指並攏下垂,不像是要握手的樣子,便呆住了。
少女的手舉在那裏,臉上那一絲純屬禮貌性的微笑消失了。
“易先生,”林若翰連忙提醒他,“這是西方的吻手禮,男士握住女士的手,在手背上輕輕一吻……”
易君恕猛然想起,他在船上確曾看見洋人的男男女
女這樣行禮,人家習以為常,而在他看來卻不可思議,不料現在自己也要照樣去做了,事到如今,也無可奈何!他的心髒狂跳不止,鼓足勇氣向前伸出手去,但是,那少女已經等得不耐煩,把手快快地收了迴去。顯然,他的遲疑畏葸已經引起了對方的不快,這……這該怎麽辦?
易君恕更加不知所措,隻好用傳統的方法補救,紅著臉拱起雙手,說:“哦,久仰久仰……”
揖作了一半,話說了一半,卻又記不得這位小姐的芳名,隻好再向林若翰請教:“翰翁,剛才您稱唿令媛是……”
女兒的傲慢,易君恕的尷尬,林若翰都看在眼裏,但他不忍埋怨久別重逢的女兒,更不便對客人過多地指手畫腳,那樣會把這僵局弄得更僵。於是極力作出若無其事的輕鬆神態,對易君恕說:“她的英文名叫e,e-l-l-a,用漢文書寫時,我為她選了‘倚闌’二字,倚靠的‘倚’,闌幹的‘闌’……”
“哦,”易君恕總算聽明白了這個由英文翻成漢文的名字,連忙把行了一半擱置起來的禮繼續完成,“倚闌小姐,你好!”
倚闌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說了聲:“再見,易先生!”便轉過了臉去,挽著林若翰的胳膊,“dad,我們迴家吧!”
易君恕愣了:怎麽剛見麵就“再見”呢?
“不,倚闌,你弄錯了,”林若翰沒有想到女兒再次令客人尷尬,忙說,“易先生是我請來的客人,和我們一起迴家……”
“哦,”倚闌有些意外,雙眉微蹙,“你在電報裏沒有告訴我……”
“我的孩子!我要對你說的話有千言萬語,電報裏怎麽能容納得了?”林若翰惟恐女兒的話會引起易君恕的不安,又特意說道,“易先生是從北京來的貴客,就住在我們家裏,我想,你一定很歡迎,是吧?”
這哪裏是父親對女兒的交代?簡直像在為易君恕的寄居而求情了,老牧師的一番苦心使尷尬地站立一旁的易君恕更加不安。初次見麵,他分明已經感到了倚闌小姐在這個家庭裏具有不可動搖的女主人地位,連林若翰所作的決定也必須得到她的首肯,為此還要哄著她,求著她。易君恕還沒有邁進林若翰的家門,就已經有了寄人籬下之感!他想對林若翰說:謝謝翰翁的盛情,我不再到府上打擾了。但是,想到林若翰在危難之際對他的救助和一路上的同舟共濟,甚至連旅費食宿全部依靠林若翰承擔,如今大恩未報,怎好在碼頭上就和人家分手?何況在這人地生疏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