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有些無語,學到一種方法就生搬硬套,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這怎麽行?

    不過,這個時代畢竟是有些局限性的,這些人想不出倒也合乎理法。

    所有人包括李二的目光都聚焦在秦風身上,看來所有人都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想知道是如何破解的。

    秦風還是不能按照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給他們解答,隻好說道:“四隻公雞值二十文錢,三隻小雞值一文錢,合起來雞數是七,錢數是二十一文。”

    “而七隻母雞呢,雞數是七,錢數也是二十一文。如果少買七隻母雞,就可以用這筆錢多買四隻公雞和三隻小雞。”

    “這樣,百雞仍是百雞,百錢仍是百錢。所以,隻要隻有求出一個答案,根據這種算法,馬上就可以求出其它的答案來。”

    講完之後,秦風問道:“這麽說,你可明白?”

    盧有俊若有所思的想著,腦海中靈光一閃,似乎是抓到了什麽,又似乎什麽都沒抓住。

    秦風也沒奢望講一次他們就能聽得懂,畢竟不說二元一次方程組還是三元一次方程組,就是他剛剛用來解釋的這個方法,都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一次性接收兩種新方法,就算在通曉明算科的盧有俊來說也是有些吃力,更別說那些壓根很少接觸過明算科的官員們了,他們都直接選擇放棄了。

    連出兩題都沒能難住秦風,盧有俊仍然不甘心,似乎有些體會到方才王敬直的感受了。

    長出一口氣,盧有俊說道:“今有一題,從一開始,累加至一百,所得為何數?”

    這個題以前從未在各種算數書籍中看到過,一次偶然的機會,盧有俊想到了這個題。

    當時,盧有俊花了一天多才將這個數算了出啦,期間也是數次算錯,每次算錯還要重頭再來,幾欲讓他放棄。

    但所幸他堅持了下來,並且最終算出了結果,並且又用一天的時間進行驗證,可以說憑借這道題他已經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了。

    “所得之數為五千又五十。”

    然而,讓盧有俊無法相信的是,秦風依舊是不假思索的說出了答案。

    這種從一加到一百的題,秦風可是從小學就開始接觸了,小學時候甚至還用算盤算過。

    不過這道題當然不用拿算盤一點一點的算,從一到一百可以看成是一組等差數列,運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即可輕而易舉算出答案。

    由於其他人從沒接觸過這樣的題,光是聽聽就覺得麻煩的緊,一百個數相加,稍有差池便前功盡棄。

    他們已經完全把自己當成了一個看客,想要看看藍田伯是如何被難住的。

    可是這藍田伯卻延續了前兩題的風格,毫不猶豫的作出了答案,而且還是正確的答案。

    這一題顯然不能用吹口哨抬腿的方法,也不能用雞翁、雞雛和雞母之間轉化,難不成又有全新的方法了?

    盧有俊滿頭疑惑,不禁問道:“恩?此題又該作何解?”

    秦風肯定是不能從等差數列開始給他講,便模棱兩可的說了句:

    “古語有雲,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今日已經教了你兩個方法,剩下的要靠你自己的悟性。”

    額,盧有俊很想說一句“學生做不到啊!”

    這個題恐怕迴去想個十天半個月都沒辦法想通吧,但是畢竟秦風都這樣說了,盧有俊也不好意思再問,便想趁著秦風在,再請教些其他的問題。

    秦風也瞧著盧有俊還想再問問題,他可不想在這些類似小學奧數題的題目上浪費時間,所以決定反客為主,先下手為強。

    秦風開口說道:“等等,既然你問了我三個問題,那我便問你一道,如何?”

    盧有俊眼睛一亮,猜測秦風的問題一定也是有挑戰性的,便放出豪言道:“但說無妨。”

    “說,有三個人去住店,住三間房,每一間房十文錢,於是他們一共付給掌櫃的三十文錢。”

    “翌日,掌櫃的說三間房隻需要二十五文便可,於是叫小二退迴五文錢給三位客人。”

    “誰知小二貪心,隻退迴每人一文錢,自己偷偷拿了兩文錢,這樣就相當於三位客人每人各花了九文錢,三人一共二十七文錢。”

    “而小二手中隻有他獨吞的兩文錢,加上那二十七文錢,一共二十九文錢,可是三個客人一開始一共付出三十文,那麽那一文錢去哪了?”

    這次秦風提出的問題聽著中規中矩,可謂是毫無花哨,可每一句都說的很在理,為何那一文錢不翼而飛了?

    越是簡單的問題,越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無論是在場的誰,此刻都覺得腦子不夠用了。

    秦風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個題猛一看很簡單,但實際上卻不是容易答出來的,至少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也作不出來。

    其實秦風還有很多題,比如著名的牛頓問題,也就是牛吃草的題,一群牛在牧場吃草,草的生長是勻速的,牛吃草量也是恆定的,問多久才能將草吃完的題。

    這樣的題恐怕他們要算一輩子了。

    果然,秦風問完之後,盧有俊就開始掰著手指頭數,但那滿臉愁容就證明情況不容樂觀。

    兩廂一對比,立刻就分出了高下,秦風能夠在盧有俊出完題就作出答案,而盧有俊卻仍舊苦思冥想。

    所以與五姓七望的這一場明算科考校,秦風完勝。

    接連兩場大獲全勝,讓秦風也是收獲了不少尊重,甚至有些人開始支持他。

    反觀五姓七望這邊,兩場铩羽而歸,王敬直現在如同霜打的茄子,焉了吧唧的,盧有俊冥思苦想,抓耳撓腮。

    盧氏、王氏在這場考校中徹底敗下了陣,失去了先前的桀驁。

    接下來五姓七望這邊派出的是崔氏的年輕一輩,崔遲昊。

    崔遲昊雖然不是崔氏年輕一輩中最為傑出的一個,但也算的上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平日裏為人低調,非崔氏一族不了解他的底細。

    今日隻有三場考校,秦風已經勝了兩場,但五姓七望不能罷休,三場一場不勝,那對他們的威信將是何等的打擊。

    所以最後一場的考校,他們隻能贏,也必須贏。

    最後一場考校的是明經科,明經科也是考試科別,明經科考經學和時務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慎重型發明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乘風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乘風歸並收藏大唐慎重型發明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