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隻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

    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隻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大抵相當於後世的填空題,墨義則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

    帖經與墨義,隻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但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

    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采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

    宴會以後,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把又把中進士稱為雁塔題名。

    唐孟郊曾作《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所以,春風得意又成為進士及第的代稱。

    常科登第後,還要經吏部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

    唐代大家柳宗元進士及第後,以博學宏詞,被即刻授予集賢殿正字。

    如果吏部考試落選,隻能到節度使那兒去當幕僚,再爭取得到國家正式委任的官職。

    韓愈在考中進士後,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

    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

    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

    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如詩人白居易向顧況投詩《賦得原上草》受到老詩人的極力稱讚,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

    對於常科考試中的這些項目,秦風是不太感冒的,秉承著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以及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原則,他更注重的明算。

    明算,主要是考數學類,幾何類的學科,比如過去的《周髀算經》《五經算》《九章律》等。

    封建時代,學子們主要以習文為主,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奪得功名,從此步入官場,光宗耀祖。

    正是這種普世的價值觀,學子們少有人去研究科學,所以這些學科就不被重視。

    但既然要改革,那便改革徹底,減弱文科類的影響,提高理科數學類的地位,這樣才能讓大唐的發展插上翅膀。

    這隻是秦風的初步構想,在未來,他甚至還打算加上物理、化學、生物、機械等學科,當然這都得一步一步來。

    這一舉措自然不被所有人認可,他們的子孫後代苦讀詩書十數載,卻突然發現科舉考試變了風向,變成了人們最不願意學習的明算,這怎麽能叫他們接受。

    不少人站出來直言上諫道:“陛下,那算學乃無用之功,哪比得上明經、進士學科。”

    “是啊,陛下,就算我們答應,天下莘莘學子也不會答應呐!”

    “陛下三思,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他們也不會答應的。”

    將五姓七望搬出來的官員正是吏部考功員外郎荀維山,同時也是這五姓七望中崔氏家族旁係的女婿,即便如此,在朝中也是鮮有人敢惹。

    要說最鬱悶的,肯定是非荀維山莫屬了,本來穩穩的當科舉主考官,誰知李二突然宣布秦風空降,取代了他。

    早知道,荀維山憑借這吏部考功員外郎之職,每年能夠收受數萬兩的賄賂,他怎麽可能輕易放棄,是以搬出了七大望族。

    荀維山這句話一出,朝中所有人都頻頻點頭,站在了他這一邊,由此可見這七大望族在朝中士子心中的地位。

    然而不說這話還好,李二本就對士族門閥的過度幹預插手所不滿,又聽了荀維山這半威脅的話,脾氣也上來了。

    李二用著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好了,朕心意已決,這七大望族若是若是不服,自可來朝堂與朕對峙。”

    說完,便讓高士昌宣布了退朝。

    恭送了李二離去,明德殿內的一應官員突然像炸了鍋一樣討論起來。

    說的最多的便是陛下是不是受了這新任藍田伯秦風的迷惑,一意孤行,冒天下之大不韙與五姓七望作對。

    “荀大人,快些將今日陛下所作的決定告知崔氏,若是陛下真令秦風那廝主考,天下必將大亂。”

    “我兒辛辛苦苦讀書十載,若是考算學,那不是白白浪費了這十年光景嗎?”

    “……”

    這些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無一不是在反對著李二陛下的決定。

    荀維山笑著行禮道:“諸位大人敬請放心,我一會兒便去崔氏府上,將此事一五一十的稟報,家主受密旨去江南,算算日子,也就要迴來了。”

    眾人聽到荀維山的話,頓時都放下了心,崔氏家族的現任家主崔民幹,不僅是黃門侍郎,還背靠博陵崔氏,那在仕子心中,絕對是超然的地位,有他出馬,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黃門侍郎,又稱黃門郎,秦代初置,即給事於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令,漢代以降沿用此官職。

    黃門侍郎是隸屬尚書省的官員,但是又是皇帝近侍,可以出入禁中,所以身份和地位較為特殊。

    隋唐時,黃門侍郎隸屬門下省,成為門下省的副官,唐玄宗天寶元年改稱門下侍郎。

    崔民幹也是和程咬金等人一樣,被李二一道密旨發去江南征調糧食,收獲頗豐,即將迴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慎重型發明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乘風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乘風歸並收藏大唐慎重型發明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