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家人興衝衝地趕迴家,到家時才剛剛晌午,大家把擔子擱下後,就開始為小年夜做準備了。

    供奉灶神的酒前兒王大茂已經送來一小罐子,他平日裏都愛喝兩口,家裏常年都有備酒,他曉得章家沒人喝酒,因此每年小年夜前,就會舀點酒送過來,給他們祭灶神用。香燭、元寶、灶神像這些,上趟章連根去鎮上,就已經買迴來。

    這些基本的都已經預備上,章友慶就帶著章程,上山去采野果子,用來擺供桌,周氏則開始弄供奉的糕點,正好家裏有桂花糖,周氏就少少做了些桂花糕,另外就是小年夜最要緊的一樣吃食—灶糖。

    早在前幾天下雪的時候,周氏就已經將幾斤黃米穀子在缸裏泡了,到這會五六天過去了,周氏想著差不多該長毛了,就在蒸做桂花糕的糯米粉時,去掀了蓋在缸上的板子,往裏一瞧,浸著的黃米穀子,已經長出約半寸長的白芽,缸麵上漂浮著一片白。

    周氏正往水缸裏看,章興就竄了進來,嘴裏嚷道:“娘,今兒是不是要做灶糖吃了。”正在灶門前燒火的章雲扭頭看去,見他一臉興衝衝的樣,就笑道:“前幾天娘泡穀子時,就已經惦記上了吧,我都見你偷偷掀開板子,看了好幾迴了。”

    “這小子,這些天在我耳朵旁一直嘀咕,我還當啥事,原來就為這個糖瓜,瞧這出息,盡惦記吃的。”周氏聽了也嗬嗬笑了起來,將板子一放,走到章興跟前,在他屁股蛋上拍了一下,道:“去,把屋裏那袋黃米給拿來,等糯米粉出籠,就得煮黃米了,待會灶糖做出來,晚上等灶王爺領走升天後,有你吃的了。”

    章興嗬嗬笑著往旁邊一跳,大聲應了,就跑出廚房,周氏、章雲瞧他那歡喜樣,都哄笑了起來,不一會,章興扛著布袋迴來了,布袋裏裝著小半袋的黃米,這是早幾個月前就存著的,平日全不舍得吃,就等著小年夜拿來做灶糖,用以供奉灶王爺,當然最主要也是給娃兒們添過年的零嘴兒。

    章雲站起身接過布袋子,將裏麵的黃米全倒進木盆裏,拿水瓢舀水進去,將黃米洗了洗,等洗幹淨後,就把水倒掉,晾在窗台上。

    這邊章雲在洗黃米時,蒸籠裏伴著糖桂花的糯米粉,蒸得差不多了,周氏將蒸籠從鍋子上捧了出來,將糯米粉翻在了砧板上,砧板上已經鋪好了打濕的粗布,章雲忙過去接了蒸籠,放在灶台上。

    周氏將粗布一包就按撳、揉搓起來,手裏忙著,嘴裏也沒空著,喚道:“雲兒,快把黃米放鍋裏去煮,再遲來不及發了。

    ”

    “噯。”章雲應了聲,取了窗台上的黃米,放鍋裏加水,蓋上鍋蓋煮,接著添了把茅草,丟些木柴,讓火燒得旺一些。

    母女倆正在廚房忙著,章友慶、章程父子倆從青屯嶺下來了,章程用襖子外麵的罩衣兜著幾大串野果子,進到廚房來。

    “好香呀。”章程還沒進來就聞到桂花香味,因此一進來就嚷了起來,章興忙跑到他跟前,去撿他兜著的野果子,撿出兩個就拉起袖子,準備抹一把往嘴裏放去,被抽出手來的周氏又拍了一屁股,笑罵道:“哪有你這麽饞的,這是得供奉灶王爺的,就算想吃,也得等過了今晚才成。”

    章興聽了,有些悻悻地把野果子放了迴去,章程哈哈笑了起來,章雲從灶門前站起身,拿了剛才裝黃米的木盆,湊到大哥麵前,章程就把兜著的果子都倒進了木盆,將木盆接過來,舀水蹲在灶旁洗起來。

    章程邊洗著野果子,邊扭頭看章興,見他一副沒勁的樣子,就悄悄向他招了招手,章興眼一亮,忙湊過去蹲到他身邊,章程迴頭偷看了眼周氏,見她在切桂花糕,並沒注意這邊,就摸了個洗過的野果子,快速塞進章興的手裏,並拿眼往廚房外直撇,示意他出去吃。

    章興馬上領會,跳起身就竄出廚房去,瞧著院子裏爹和爺爺都在,就往廚房後邊跑,在菜地那邊大口地吃起野果子。

    這哥倆的把戲被章雲全看了去,到是啥也沒說,隻挨在灶門前,抿嘴偷著笑,周氏卻是懵然不知,等到她將桂花糕都切妥當,章興已經吃完野果子,又迴廚房來了。

    周氏將桂花糕一塊塊疊進碟子裏,並朝章興瞅了眼,吩咐道:“你可別偷吃,等到祭完灶,就有你吃的了,都別急。”章興這會心裏還樂著,自然連連點頭,全應了下來。

    周氏這才笑了起來,等桂花糕都疊好後,鍋裏的黃米飯也煮得差不多了,章雲將鍋蓋掀開,噴香的飯香伴著熱氣撲麵而來,她伸手煽了煽悶熱的霧氣,張頭朝鍋裏看了看,黃米飯已經飽滿瑩亮,全一粒粒粘黏著,應該是熟了。

    “黃米飯好了,這兒我來吧。”周氏將桂花糕的碟子往灶台上一放,就將章雲替了下來,取來筲箕,把煮熟的黃米飯全盛進筲箕裏,將三隻筲箕全都給盛滿了還不夠,就把砧板也捧到鍋前,把剩餘的黃米飯倒在了砧板上,用炊帚將飯都撥散,全給攤均後,就擱廚房外的架子上晾著,筲箕裏的也一樣,撥散攤勻,放窗台上給晾涼些。

    “興子,快去喚你爹過來。

    ”周氏攤著黃米飯,就使了章興去喚章友慶,過一會章友慶就走了進來。

    “他爹,黃米飯好了,你快把缸裏的黃米穀子磨了吧。”周氏見章友慶進來,就派了他活計,這種力氣活,他做正好。

    “噯。”章友慶當即就應了,轉身到廚房門外,高聲喚了章連根過來,父子倆一道將缸子挪到了外邊的石磨旁,擼起了袖子,裝上磨拐子後,就用水瓢將黃米穀子連泡著的水一同舀出,倒進石磨的下料孔裏,擱下水瓢,就推著石磨磨了起來。

    洗好野果子,已經出廚房的章程,這會見爹磨磨,就跑過來幫手,幫著舀穀子和水進孔,又取來木盆放在石磨底下,接住磨出的碎穀和汁水。

    父子倆齊上陣,動作就很快,沒一會功夫全磨好了,正好黃米飯也攤涼了些,周氏就取走接著的木盆,到架子前,將砧板上的黃米飯都扒進木盆,之後到窗台前,把筲箕裏的也一同倒進去,和那些碎穀、汁水一道給拌均勻了。

    “雲兒,拿塊桐油布過來。”周氏手裏攪拌著,就喚了章雲去取來桐油布,等全攪拌勻了,接過桐油布將木盆蒙起來,就擱在了牆角,讓裏麵的黃米飯發酵。

    這些都預備妥當後,周氏就舀了白麵、豆麵、玉米麵,摻和起來加上水,揉起麵團來,這是用來做雜麵湯的,同樣是祭灶用的,周氏給多揉了一些,晚飯就準備吃雜麵對付了,既省時又省力,省下來的時間還有很多事得做。

    麵團很快揉好,周氏將硬麵團蓋上濕布,放木盆裏餳,隻餳上一會,就將麵團取出來,用擀麵杖擀成薄麵片,然後將麵片疊起來,用刀切成細麵條,抖散了攤開,取一撮出來放著晚上燒來祭灶,其餘的就下進已經燒滾水的鍋裏,熱騰騰的雜麵湯很快就好了,大家全都盛上一大碗,唿嚕唿嚕吃了起來。

    大家動作都很快,吃完後周氏碗筷也顧不上洗,就去後院茅草屋,抱了高粱稈出來,到堂屋裏放下,端小板凳坐著,開始紮車、馬,以備灶王爺升天時坐用。

    “他爹,黃米飯該發好了吧,天色也不早了,燒火熬糖吧,熬好糖就能祭灶了。”周氏手裏紮著車馬,心裏還惦記著那些黃米飯,就高聲喚了正在搬供桌的章友慶,章友慶同章程一起,將供桌搬到廚房,在土牆上的灶神像前放妥後,就準備熬糖了。

    章程則把已經裝好碟子的桂花糕、野果子、整碗的酒,另外還有料豆、秣草、清水,則是為灶王爺的坐騎準備的,所有這些都一一擺上供桌,香燭、元寶、火盆也都

    擺了過來,就等添上灶糖和雜麵湯,祭灶的東西就全齊了。

    章友慶去牆角將木盆取來,揭了桐油布,裏麵的黃米飯已經糊成了稀稀的黃糖漿,把木盆的黃糖漿全給倒進鍋裏,章友慶拿起幹淨的粗木棍,在鍋裏不斷地攪,慢慢地將糖漿熬成黏稠的糖膏,等糖鍋裏不再起小白氣泡,就用棍子把鍋裏的糖膏挑起,扯出尺把長的糖絲,卻是黏連不斷,一旁的章雲、章興直瞧得眼都亮了起來。

    “雲兒,把水缸板上的東西收拾掉,爹要揉糖了。”章友慶見糖已經差不多熬成了,就喚起了章雲,她忙應了聲,把水缸板上放的東西都撤了,並用幹淨的布擦了擦。

    章友慶這才起鍋,把一半的糖膏舀到水缸板上,其餘一半仍放鍋裏,待到放涼一些後,就將糖膏反複揣揉,等到揉透後就喚來章程,一個人抻著一邊,將糖抻長,之後將糖膏頭往上一合,接著再抻拉,反複多次,將糖膏拔得細長後,就放水缸板上切成小段,放進木盆裏去,剩下的一半也同樣做法。

    等到全切好,就拿一些裝上碟子,其餘的都扒進木盆,將木盆放外邊架子上去,灶糖得凍上一晚,才會變硬實,咬起來嘎巴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旺家小農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八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八荊並收藏旺家小農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