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進入老年期的帝王深深歎了口氣,撫摸著手中的龍椅扶手沉默不語,自來權勢動人心,皇室中人,似乎從來都避免不了同室操戈的命運。
作為一個帝王,他更能放心地把皇位交給一路廝殺過來的,有真本事的接班人手上。但作為一個父親,他實在無法忍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兒子互相廝殺。
元熙帝長長歎了口氣,忽而想起當年自己被顧玦拉著去找顧玄,讓顧玄收拾爛攤子的情景。
這一瞬間,元熙帝十分想見見顧玄,不知道這位老丞相是否還能如當年一樣,為他解惑。
這天剛好休沐,顧家人齊聚一堂,陪著顧玄和徐氏兩人在後花園品茶聊天,就聽見管家匆匆來報,說是門口來了貴客,不說姓名,卻給了一塊盤龍玉佩。
顧淮之等人一眼就看出來那是元熙帝腰間常掛的玉佩,神色頓時一凜,轉頭看向顧玄。
顧玄也頗感意外,吩咐眾人不要驚慌,自己帶著兒孫前往正門,開正門將元熙帝迎了進來。
元熙帝對顧府很是熟悉,多年後故地重遊,忍不住感慨道:“一晃眼這麽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當年被阿玦拖過來見丞相的情景,那會兒阿玦也就十來歲,現在,他兒子都成親生子咯!”
顧玄正暗自奇怪元熙帝怎麽會突然跑來顧府迴憶往昔,聞言立即笑道:“他啊,從小就愛闖禍,當年還是他連累了陛下,沒想到後來還和陛下成為好友,也算是你們二人之間的緣分。”
顧玦還是那副沒心沒肺的樣子,笑嘻嘻地看著元熙帝,偏頭樂道:“我還記得當年你死活不肯來,還是我硬把你給拽來的。還好把你給帶來了,不然我爹準得請家法。”
“我就知道你當初打的是這個主意,年紀不大倒是機靈得很。”元熙帝失笑,覺得顧玦這副不拿他當外人的樣子分外讓人懷念,這麽多年下來,對他態度一直不變的,也就顧玦一個了。
顧玄見狀,心中明白元熙帝這迴大概就是來懷念當年的,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意義,便給顧玦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好好招待元熙帝,反正當年顧家跟元熙帝最好的就是顧玦,現在讓他上,沒毛病。
卻不成想元熙帝又把目光放在了顧玄身上,仔細打量了顧玄一番,而後笑道:“老丞相倒是一點都沒變,看來辭官後日子過得更瀟灑。”
“也就是在家含飴弄孫,得了空約上一二好友出去賞花釣魚,再閑聊一番罷了。”
“這般閑雲野鶴的日子,真讓人羨慕。朕也上了年紀,也想偷點懶,跟丞相一樣,萬事不管,過幾天舒心日子。”
這話顧玄不好接,聞言隻是淡淡一笑,“陛下日理萬機,哪能萬事不管,老臣這是無事一身輕,陛下是天子,哪能無事?”
“好一個無事一身輕。”元熙帝點頭讚道,背著手看向天邊浮雲,眼中情緒瞬息萬變,難得露出了一絲茫然,最終化為嘴邊的一聲歎息。
元熙帝這一趟來得悄無聲息,迴宮後也沒人發現他往顧府走了一趟。隻有太子隱隱知曉此事。不過元熙帝不說,太子也不敢多問,卻感覺元熙帝近來在政事上愈發怠倦,大多政務都交由太子處理。往常太子也跟著處理政務,內容也多是無關緊要的小事,這一次,元熙帝直接把各地軍隊的折子交給了太子處理,讓文武百官以及各皇子心中掀起滔天巨浪,不知道帝王此舉意欲何為。
太子一黨自是歡欣鼓舞,也有人心中忐忑,擔心這並非好事。其他有自己小心思的人更是懊惱不已,不明白元熙帝怎麽會突然做出這樣的決定。
顧淮之也驚訝了一瞬,驀地迴想起那天元熙帝站在顧府院子裏的滄桑眼神,腦海中似乎閃過一道亮光,隱隱明悟了什麽。
想到這一點的顧淮之頓時震驚萬分,心中掀起驚濤駭浪,忍不住又多往元熙帝的方向瞥了一眼,心說自己的猜測要是真成了真,這位帝王估計要被史書大書特書,這等魄力,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值得史官多費筆墨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樣的心胸魄力,當為傳奇。
第125章 禪位
朝堂上的變化大夥兒心裏都有數,其他人沒有顧淮之想的這麽多,單純以為元熙帝是在繼續表明自己的態度,告訴所有人太子地位穩如泰山,少動點歪心思。
顧淮之還真一不留神就想多了,雖然顧淮之自己覺得他這想法不大靠譜,但顧淮之十分相信自己的直覺,覺得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但這個猜測太讓人震驚,顧淮之也不好跟別人說,憋了許久,顧淮之終於跑去探顧玄的口風,“阿公,您覺得陛下是個戀權的人嗎?”
誰知顧玄突然戳穿了顧淮之的想法,淡定笑道:“你這是想問我,陛下是不是有了退位的念頭吧?”
臥槽,顧淮之震驚得在心裏爆了個粗口,難以置信地看向顧玄,目光中滿是詫異,您都遠離朝堂這麽久了,怎麽對時事的掌控還這麽犀利啊?
顧玄搖頭失笑,將顧燮從內室叫出來,讓他迴去寫功課。
等到顧燮離開後,顧玄這才開口說道:“上迴陛下來我們顧府我便有這種預感,近來他開始放權,將大半政事就交由太子處理,我便更加確定自己的想法。”
顧淮之忍不住吸了口氣,暗自咋舌,“陛下可真有魄力,還真打算退位啊?開國之君,文治武功樣樣出眾,大權在握,居然真的甘心退位把龍椅讓給太子?”
就算在千年後,也多的是家族企業掌權人不願放權,哪怕自己跟不上時代也不樂意讓兒孫插手的事情。現在元熙帝手裏握著的可是這片大好河山以及所有人的生殺大權,帝王威嚴高不可攀,要是退位,雖然繼任的皇帝是他兒子,也是個孝順的,但太上皇和新皇……關係本就微妙,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能做出這個決定的元熙帝,當真是個狠人。
顧玄也不由感慨,“論及心胸魄力,陛下完全不輸於曆代明君。單憑這一壯舉,都能與堯舜相提並論。當年我說他野心勃勃,如今想來,倒是我狹隘了,他當初的野心,大半不是為了自己。這一生能碰上這樣一位明君,值啦!”
顧淮之默默給元熙帝點了個讚,男人的天性中就向往權勢,他能理智放權,不得不讓人說一聲佩服。
史書上的明君到了晚年犯糊塗的也不少,元熙帝要是選擇禪位,繼承者又是個經曆戰亂千錘百煉曆練出來的,完全不用擔心日後大方向出問題。
這樣的選擇,顧淮之真想拍桌叫好。就是不知道其他人能不能接受良好了,畢竟古代的皇帝是終身製,登基了不出大問題就得幹得龍馭殯天,其他人估計也沒敢往這方麵想,說不準就得被這個重磅炸.彈把三觀都給炸裂了。
被顧淮之敬佩的元熙帝這會兒正和太子大眼瞪小眼,太子現在心情就是十分驚慌,特別想奪門而逃找幾個心腹幕僚商議商議。親爹啊,您怎麽突然提到禪位的事兒了?這是在考驗我呢,還是在考驗我呢?
太子都沒敢往元熙帝在說真話這方麵想,屋裏的人都被元熙帝打發出去了,太子也顧不上形象問題,麻溜跪下一路膝行而上,一把抱住元熙帝的大腿,一邊抹淚一邊問,“父皇,孩兒尚且年輕,當不得如此重任。父皇可別再說笑嚇唬孩兒了!”
“朕沒跟你說笑。”元熙帝伸手將太子從地上扶起來,沒好氣道,“行了,別哭了,大男人哭哭啼啼像個什麽樣子?你是我兒子,我還能不知道你?這有什麽好慌的,你是我親兒子,我還能害你不成?你是太子,想當皇帝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兒,要是當不了皇帝那才是慘了!出息點,爹把這位置交給你,你就安心接著!”
太子隻覺得幸福來得太突然,伸手擦了擦眼淚,目光中滿是不舍,誠懇地說道:“能當皇帝兒子自然高興,但是爹,這江山是您一手打下來的,您這皇帝當得好好的,幹嘛要退位呢?兒子還想多跟您學幾年,也沒想著這麽快就能當皇帝啊。”
父子倆感情一向不錯,元熙帝沒用帝王自稱,太子也就順勢叫了爹,倒是讓元熙帝想起了當年還未登基時一家人和和樂樂的場景。
然而再一想到幾個兒子間的暗潮洶湧,元熙帝就覺得心口疼,順手一巴掌拍在太子頭上,沒好氣道:“滾蛋,你提前登基還不好嗎?難不成你還盼著我哪天死了再登基?”
太子頓時瘋狂搖頭,“絕對沒有!兒子就是覺得幾個弟弟心大了,總是給兒子使絆子有點煩,絕對不敢妄議親爹啊!真這麽想,那兒子不成畜生了?”
見太子一臉誠懇,眼中滿是孺慕之情,元熙帝終於覺得氣順了,耐著性子向太子解釋道:“就是那幾個臭小子鬧得我頭疼。你們都是我兒子,我雖然看重你,也不能把那幾個不孝子給打死。等我退了位,他們就知道自個兒再怎麽撲騰也是沒用的。滿朝文武也現實得很,到時候我再也不幹涉政務,他們過段時間就把我這太上皇給扔到腦後了!到那時候,沒了官員相助,你那幾個混賬弟弟想蹦躂也蹦躂不起來!”
太子聽得心酸,忍不住上前牽了元熙帝的衣袖,眼眶一片通紅,哽咽道:“爹對孩兒的一片苦心,孩兒都記住了。朝中大事孩兒不敢自專,還是該由爹來做主。”
“呸!你這臭小子就是見不得你爹我好!”元熙帝剛消下去的氣又冒了出來,鼓著眼睛罵不孝子,“合著我就不能過點清閑日子?上迴我偷偷去了顧府見了顧老丞相,他辭官後過的那才是神仙日子。一門心思在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得空又約幾個好友出門釣釣魚品品茶。我退位後,也想過過這麽悠閑的日子,你沒事兒就少來煩我!”
太子苦著臉,突然覺得馬上就要到手的皇位都不香了。聽聽親爹這嫌棄的語氣,知道的是他要退位,不知道的還以為他這是甩了個天大的麻煩呢。
這怕是龍椅第一次被人這麽嫌棄吧?莫名替龍椅感到委屈。
說來這迴好像又承了顧家的情,事定之後再把顧淮之的官職往上提一提。太子嘴上說著不要,心裏還是很誠實的,這不,都在考慮登基後該給誰賞賜的事兒了。
元熙帝做事一向雷厲風行,他決定禪位,對太子透露了這事兒後,就在後天的大朝會上宣布了這事兒。
滿朝文武當場給元熙帝表演了一個百臉懵逼,一個個都以為自己還沒睡醒,又下意識地望了望外頭的太陽,沒錯,是從東邊升起的啊,那他們怎麽突然聽到了這麽一件可怕又離奇的事情?
反應過來的大臣們頓時跪了一地,異口同聲跪求元熙帝收迴成命。
其中有暗搓搓高興的太子一黨,也有暗自懊悔沒及時上太子這條船的騎牆派,更有充滿豪情壯誌想扶持個皇子跟太子打擂台爭大位的野心黨,甭管心裏怎麽想,這會兒倒都有誌一同地請元熙帝再慎重考慮。
還有人想把鍋往太子頭上扣,結果發現太子的臉色比他們還慌,整張臉白得嚇人,跪下來那噗通一聲也震得人耳朵疼,說的話比他們還誠懇,“兒臣惶恐,不能擔此大任,請父皇收迴成命!”
配上他那通紅的眼眶以及驚慌失措的神情,效果一級棒,棒到其他人都不好再繼續噴他了。
元熙帝眼角微微一抽,心說太子這戲演得有點太過了,真有些傷眼,麵上卻還是鎮定自若地又重複了一遍自己的決定。太子再三相辭,最後更是哭得要昏厥過去,還是在元熙帝的強勢要求下抽抽噎噎地點頭應了此事。
兩旁的史官精神萬分振奮,落筆快如狂風驟雨,飛快地記錄下這□□三辭的感人場景,而後感歎一番元熙帝與太子之間的父子情深。
誰說天家無父子的?看看,這才是父慈子孝的典範!
朝堂上演了這麽一出,至尊父子倆都覺得累。迴去後元熙帝就扔給太子一塊沾了涼水的帕子,連聲道:“趕緊把眼睛敷一敷,這眼睛紅的,看著別扭!”
太子也覺得別扭,伸手接過帕子往眼睛上一敷,發出一聲舒坦的歎息。
元熙帝忽而拍了拍他的肩膀,歎道:“日後,這江山社稷,就要交在你手上啦!你要永遠記住當年我們在雲州時的日子,想想當初雲州的百姓,多想想當年戰場的慘烈。這個皇位,承載著天下最沉重的責任,凡事多想想百姓,別再讓他們受戰亂流離之苦啦!”
說到正事,太子立即將眼睛上的帕子拿下,鄭重地跪下承諾道:“父皇您放心,兒臣不敢忘記民貴君輕四個字,一定竭盡全力治理好父皇交給我的大好河山,不讓父皇蒙羞!”
“不是讓我蒙羞,是要對得住你的良心!這世上,哪有什麽千秋萬代的皇朝?當年前朝末帝昏庸無道,以致民怨四起,我們順應天命代替前朝成了天下之主。往後若有不肖子孫昏庸無道,前朝皇室就是我趙氏的前車之鑒!這個皇位,代表了權力的同時,也代表了天底下最沉重的責任。後世子孫都要以此為戒!”
“兒臣謹記!”
父子倆還能悠哉悠哉地談心,前朝已經忙昏了頭。元熙帝一句輕飄飄的禪位,朝臣們頓時愁禿頭。這也沒個先例,禪位大典一應儀式流程該怎麽定,都是個大問題。涉及禮法的問題素來扯皮最嚴重,為個衣服上的花紋都要吵吵許久。這迴舉行禪位大典,兩位主角都是皇帝,倒是很好地避免了衣服問題,都穿龍袍就行。那問題又來了,大典在哪裏舉行?流程如何?禪位詔書誰來寫……
一件件一樁樁都讓人撓頭,想趁此機會表現自己在新皇麵前露臉的人尤其多,搶著走後門攬事兒幹。禮部王尚書被煩得一天掀一迴桌,挑燈奮戰,引經據典,終於寫出了一整套讓人滿意的禪位流程。
欽天監早就把良辰吉日算了出來,說是半年後二月二這個日子最吉利。禮部那邊還在扯皮,其他各部也坐不住了,不是,你這邊規製還沒定下來,我們怎麽好辦事呢?王尚書把禪位大典的流程定了下來,所有人都鬆了口氣,拿著清單預算找戶部預支銀子。內務府那邊最急,做龍袍可費事兒了,半年時間勉強能做出一件精致的龍袍,再也耽誤不得了。得了準信後內務府就是頭一個來戶部預支銀子的。
整個朝廷都動了起來,老百姓們也議論紛紛,都奇怪皇帝怎麽說退位就退位,心裏還怪可惜的,這麽好的皇帝,怎麽就退位了呢?又說新帝是皇帝一手教出來的,深得當今真傳,以後肯定也是個好皇帝,百姓們這才安了心,覺得自己還能過幾十年安生日子。
顧淮之也忙得腳不沾地,各部門都管戶部要銀子,每天收到的賬目表格摞起來都有幾本書高,還得一筆一筆對賬核實,工作量之巨,讓顧淮之萬分懷念後世的高科技。
顧淮之一邊核實賬目一邊忍不住吐槽,這花銷可真夠大的,要不是自己上迴掙迴了四百多萬兩銀子,這會兒馮克己就該哭了。一整套大典的用度算下來,沒個兩百萬兩白銀絕對打不住,這還是在元熙帝要求的從簡情況下的預算,真要再辦得盛大些,花銷怕是還得翻個番。
真是個燒錢的活,他外公可真是做預算的天才,製定出來的大典流程怎麽就這麽費銀子?
對此,王尚書唯有冷哼一聲表示自己的不屑,家天下以來第一位自願禪位的開國之君,禪位大典能寒磣嗎?這可是要被史書大書特書留給後世做典範的。要是後世也有皇帝想禪位,這不就有現成的儀製可考了嗎?後世禮部官員也不用像現在一樣,跟個沒頭蒼蠅似的到處飛,意見都不一樣。
作為後世典範的禪位大典,能這麽沒排麵糊弄過去?
王尚書還想吐槽呢,不愧是戶部的人,一個個眼睛就會盯著銀子,都不會想想事情的重要性。真是一幫掉錢眼裏的家夥!
這位也是個狠人,狠起來連自己外孫都罵。
顧淮之也沒覺得自己被內涵了,反正他兩輩子就逃不開一個錢字,俗不俗的他才不管,人嘛,總是要恰飯的。看看,把生意做好了也有好處,自己這升官速度,整個大晉朝還有誰?
新帝都私底下向顧淮之透露過,說是登基後又得給顧淮之升升官,這也就意味著,顧淮之很快就要成為大晉最年輕的尚書了。
第126章 新帝
禪位大典十分隆重,在太極殿前,元熙帝鄭重地將傳國玉璽交到了新帝手中。自此,元熙帝升級成為太上皇,新帝登基,年號嘉平,是為嘉平帝。
馮克己見外甥都含飴弄孫享受生活去了,自己一合計,眼下天下太平,國庫充盈,他這把老骨頭也該好好休息休息,麻溜向嘉平帝比遞了辭呈,決定自個兒也迴家過幾天悠閑日子。
嘉平帝都要哭了,我一登基舅公你就跑路,還沒有沒親情可言了?
馮克己用冷酷的後腦勺告訴他:沒有。
臨走時,馮克己總算對嘉平帝說了句心裏話,“我這一輩子跌過穀底也登過高峰,曆經了幾十載風風雨雨。現在決定辭官,不是不想幫你,而是朝堂上可用人才太多,我們這些老家夥也不好總占著地方,也該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就說顧淮之,多好的苗子,生來就是去戶部幹活的料,他的功績那麽多,我不離開,他怎麽往上升?陛下莫非樂意把這樣一位財神調去其他部?”
那還是算了吧。嘉平帝想想國庫那四百多萬兩銀子就覺得唿吸加速,光是順著馮克己的思路往下一想都覺得窒息。這樣一尊財神,不在戶部那就是整個大晉的損失,必須得把他留在戶部!
馮克己攤手:“這不就得了,這樣老夫也沒什麽可擔心的了,迴去過幾天舒心日子,神仙都不換!另外,老夫可是陛下的親舅公,都急流勇退了,其他還想趁著陛下剛登基倚老賣老拿捏陛下的家夥,陛下也別跟他們客氣。要是他們鬧得太過,陛下就直接讓他們迴老家去。想來也沒人反對。我辭官了他們還不辭,那就是戀權,陛下削他們的官,隻要用好了輿論,其他人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嘉平帝無奈,隻得準了馮克己的辭官請求。馮克己就高高興興地打包好東西跑去騷擾太上皇了,這會兒天氣不冷不熱,正適合踏青,太上皇現在帶著太後在別院住著,日子過得又精致又瀟灑,馮克己早就眼饞了,這會兒得了空就跑去別院蹭吃蹭喝了。
新帝登基,和臣子之間也有一番磨合期,有幾個皇子心中不服還想搞事情,都被嘉平帝給壓了下來。這幾個傻子竟然還忿忿不平跑去找太上皇告狀,說是新帝容不得手足。氣的太上皇差點把他們踹進池子裏,又怕池子裏的魚染上了他們的蠢氣,也變得又笨又呆。
為此,太上皇還特地去找嘉平帝吐槽,“那幾個蠢貨,你別跟他們一般見識,就他們那腦子也翻不出什麽大浪來。我這一輩子父母緣淺,後來有了你們,才有了家,就別再讓我晚年還經曆喪子之痛啦。等我去後,他們要是還繼續蹦躂,你覺得煩,想動手,再動手吧。反正那時候我兩眼一閉也管不了這些,他們要是還不知悔改也是他們活該!”
嘉平帝當然會給親爹這份臉麵,說實在的,嘉平帝當初還在當太子時都沒把那幾個人放在眼裏,現在登基了,就更不可能再把他們當成競爭對手了。那幾個蠢貨煩是煩了點,但太上皇為了保他們一命都禪位了,嘉平帝也不可能就此把他們給幹掉。
說起來就是太上皇那句話,就算實在忍不了他們了,也忍到日後再動手,千萬不能讓太上皇傷心。
反正就那幾個的腦子,蹦躂也蹦躂不出什麽東西來,按他們幾年,他們也該明白天高地厚了。現在他們身邊的人都認清現實準備反水了,過一段時間他們無人可用也就消停點了。
顧淮之成功升職為戶部尚書,戶部上下都拍手叫好。就指望著這位財神爺什麽時候再發發威,再給戶部長長臉。
商賈那邊,顧淮之已經為他們和內務府牽了線,現如今每一家都從內務府買到了主營的東西,每個人都笑得合不攏嘴,紛紛覺得當初那八十萬真是花對了!
報紙廣告一登,幾大商號頓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有名商號。老百姓出去買東西,聽到這熟悉的商號名字就激動,覺得這可是報紙上都誇的商號,去那兒買東西一準差不了。迴去後還能跟別人吹,說自己也能用上出名的貨,多長臉呢!
作為一個帝王,他更能放心地把皇位交給一路廝殺過來的,有真本事的接班人手上。但作為一個父親,他實在無法忍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兒子互相廝殺。
元熙帝長長歎了口氣,忽而想起當年自己被顧玦拉著去找顧玄,讓顧玄收拾爛攤子的情景。
這一瞬間,元熙帝十分想見見顧玄,不知道這位老丞相是否還能如當年一樣,為他解惑。
這天剛好休沐,顧家人齊聚一堂,陪著顧玄和徐氏兩人在後花園品茶聊天,就聽見管家匆匆來報,說是門口來了貴客,不說姓名,卻給了一塊盤龍玉佩。
顧淮之等人一眼就看出來那是元熙帝腰間常掛的玉佩,神色頓時一凜,轉頭看向顧玄。
顧玄也頗感意外,吩咐眾人不要驚慌,自己帶著兒孫前往正門,開正門將元熙帝迎了進來。
元熙帝對顧府很是熟悉,多年後故地重遊,忍不住感慨道:“一晃眼這麽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當年被阿玦拖過來見丞相的情景,那會兒阿玦也就十來歲,現在,他兒子都成親生子咯!”
顧玄正暗自奇怪元熙帝怎麽會突然跑來顧府迴憶往昔,聞言立即笑道:“他啊,從小就愛闖禍,當年還是他連累了陛下,沒想到後來還和陛下成為好友,也算是你們二人之間的緣分。”
顧玦還是那副沒心沒肺的樣子,笑嘻嘻地看著元熙帝,偏頭樂道:“我還記得當年你死活不肯來,還是我硬把你給拽來的。還好把你給帶來了,不然我爹準得請家法。”
“我就知道你當初打的是這個主意,年紀不大倒是機靈得很。”元熙帝失笑,覺得顧玦這副不拿他當外人的樣子分外讓人懷念,這麽多年下來,對他態度一直不變的,也就顧玦一個了。
顧玄見狀,心中明白元熙帝這迴大概就是來懷念當年的,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意義,便給顧玦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好好招待元熙帝,反正當年顧家跟元熙帝最好的就是顧玦,現在讓他上,沒毛病。
卻不成想元熙帝又把目光放在了顧玄身上,仔細打量了顧玄一番,而後笑道:“老丞相倒是一點都沒變,看來辭官後日子過得更瀟灑。”
“也就是在家含飴弄孫,得了空約上一二好友出去賞花釣魚,再閑聊一番罷了。”
“這般閑雲野鶴的日子,真讓人羨慕。朕也上了年紀,也想偷點懶,跟丞相一樣,萬事不管,過幾天舒心日子。”
這話顧玄不好接,聞言隻是淡淡一笑,“陛下日理萬機,哪能萬事不管,老臣這是無事一身輕,陛下是天子,哪能無事?”
“好一個無事一身輕。”元熙帝點頭讚道,背著手看向天邊浮雲,眼中情緒瞬息萬變,難得露出了一絲茫然,最終化為嘴邊的一聲歎息。
元熙帝這一趟來得悄無聲息,迴宮後也沒人發現他往顧府走了一趟。隻有太子隱隱知曉此事。不過元熙帝不說,太子也不敢多問,卻感覺元熙帝近來在政事上愈發怠倦,大多政務都交由太子處理。往常太子也跟著處理政務,內容也多是無關緊要的小事,這一次,元熙帝直接把各地軍隊的折子交給了太子處理,讓文武百官以及各皇子心中掀起滔天巨浪,不知道帝王此舉意欲何為。
太子一黨自是歡欣鼓舞,也有人心中忐忑,擔心這並非好事。其他有自己小心思的人更是懊惱不已,不明白元熙帝怎麽會突然做出這樣的決定。
顧淮之也驚訝了一瞬,驀地迴想起那天元熙帝站在顧府院子裏的滄桑眼神,腦海中似乎閃過一道亮光,隱隱明悟了什麽。
想到這一點的顧淮之頓時震驚萬分,心中掀起驚濤駭浪,忍不住又多往元熙帝的方向瞥了一眼,心說自己的猜測要是真成了真,這位帝王估計要被史書大書特書,這等魄力,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值得史官多費筆墨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樣的心胸魄力,當為傳奇。
第125章 禪位
朝堂上的變化大夥兒心裏都有數,其他人沒有顧淮之想的這麽多,單純以為元熙帝是在繼續表明自己的態度,告訴所有人太子地位穩如泰山,少動點歪心思。
顧淮之還真一不留神就想多了,雖然顧淮之自己覺得他這想法不大靠譜,但顧淮之十分相信自己的直覺,覺得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但這個猜測太讓人震驚,顧淮之也不好跟別人說,憋了許久,顧淮之終於跑去探顧玄的口風,“阿公,您覺得陛下是個戀權的人嗎?”
誰知顧玄突然戳穿了顧淮之的想法,淡定笑道:“你這是想問我,陛下是不是有了退位的念頭吧?”
臥槽,顧淮之震驚得在心裏爆了個粗口,難以置信地看向顧玄,目光中滿是詫異,您都遠離朝堂這麽久了,怎麽對時事的掌控還這麽犀利啊?
顧玄搖頭失笑,將顧燮從內室叫出來,讓他迴去寫功課。
等到顧燮離開後,顧玄這才開口說道:“上迴陛下來我們顧府我便有這種預感,近來他開始放權,將大半政事就交由太子處理,我便更加確定自己的想法。”
顧淮之忍不住吸了口氣,暗自咋舌,“陛下可真有魄力,還真打算退位啊?開國之君,文治武功樣樣出眾,大權在握,居然真的甘心退位把龍椅讓給太子?”
就算在千年後,也多的是家族企業掌權人不願放權,哪怕自己跟不上時代也不樂意讓兒孫插手的事情。現在元熙帝手裏握著的可是這片大好河山以及所有人的生殺大權,帝王威嚴高不可攀,要是退位,雖然繼任的皇帝是他兒子,也是個孝順的,但太上皇和新皇……關係本就微妙,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能做出這個決定的元熙帝,當真是個狠人。
顧玄也不由感慨,“論及心胸魄力,陛下完全不輸於曆代明君。單憑這一壯舉,都能與堯舜相提並論。當年我說他野心勃勃,如今想來,倒是我狹隘了,他當初的野心,大半不是為了自己。這一生能碰上這樣一位明君,值啦!”
顧淮之默默給元熙帝點了個讚,男人的天性中就向往權勢,他能理智放權,不得不讓人說一聲佩服。
史書上的明君到了晚年犯糊塗的也不少,元熙帝要是選擇禪位,繼承者又是個經曆戰亂千錘百煉曆練出來的,完全不用擔心日後大方向出問題。
這樣的選擇,顧淮之真想拍桌叫好。就是不知道其他人能不能接受良好了,畢竟古代的皇帝是終身製,登基了不出大問題就得幹得龍馭殯天,其他人估計也沒敢往這方麵想,說不準就得被這個重磅炸.彈把三觀都給炸裂了。
被顧淮之敬佩的元熙帝這會兒正和太子大眼瞪小眼,太子現在心情就是十分驚慌,特別想奪門而逃找幾個心腹幕僚商議商議。親爹啊,您怎麽突然提到禪位的事兒了?這是在考驗我呢,還是在考驗我呢?
太子都沒敢往元熙帝在說真話這方麵想,屋裏的人都被元熙帝打發出去了,太子也顧不上形象問題,麻溜跪下一路膝行而上,一把抱住元熙帝的大腿,一邊抹淚一邊問,“父皇,孩兒尚且年輕,當不得如此重任。父皇可別再說笑嚇唬孩兒了!”
“朕沒跟你說笑。”元熙帝伸手將太子從地上扶起來,沒好氣道,“行了,別哭了,大男人哭哭啼啼像個什麽樣子?你是我兒子,我還能不知道你?這有什麽好慌的,你是我親兒子,我還能害你不成?你是太子,想當皇帝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兒,要是當不了皇帝那才是慘了!出息點,爹把這位置交給你,你就安心接著!”
太子隻覺得幸福來得太突然,伸手擦了擦眼淚,目光中滿是不舍,誠懇地說道:“能當皇帝兒子自然高興,但是爹,這江山是您一手打下來的,您這皇帝當得好好的,幹嘛要退位呢?兒子還想多跟您學幾年,也沒想著這麽快就能當皇帝啊。”
父子倆感情一向不錯,元熙帝沒用帝王自稱,太子也就順勢叫了爹,倒是讓元熙帝想起了當年還未登基時一家人和和樂樂的場景。
然而再一想到幾個兒子間的暗潮洶湧,元熙帝就覺得心口疼,順手一巴掌拍在太子頭上,沒好氣道:“滾蛋,你提前登基還不好嗎?難不成你還盼著我哪天死了再登基?”
太子頓時瘋狂搖頭,“絕對沒有!兒子就是覺得幾個弟弟心大了,總是給兒子使絆子有點煩,絕對不敢妄議親爹啊!真這麽想,那兒子不成畜生了?”
見太子一臉誠懇,眼中滿是孺慕之情,元熙帝終於覺得氣順了,耐著性子向太子解釋道:“就是那幾個臭小子鬧得我頭疼。你們都是我兒子,我雖然看重你,也不能把那幾個不孝子給打死。等我退了位,他們就知道自個兒再怎麽撲騰也是沒用的。滿朝文武也現實得很,到時候我再也不幹涉政務,他們過段時間就把我這太上皇給扔到腦後了!到那時候,沒了官員相助,你那幾個混賬弟弟想蹦躂也蹦躂不起來!”
太子聽得心酸,忍不住上前牽了元熙帝的衣袖,眼眶一片通紅,哽咽道:“爹對孩兒的一片苦心,孩兒都記住了。朝中大事孩兒不敢自專,還是該由爹來做主。”
“呸!你這臭小子就是見不得你爹我好!”元熙帝剛消下去的氣又冒了出來,鼓著眼睛罵不孝子,“合著我就不能過點清閑日子?上迴我偷偷去了顧府見了顧老丞相,他辭官後過的那才是神仙日子。一門心思在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得空又約幾個好友出門釣釣魚品品茶。我退位後,也想過過這麽悠閑的日子,你沒事兒就少來煩我!”
太子苦著臉,突然覺得馬上就要到手的皇位都不香了。聽聽親爹這嫌棄的語氣,知道的是他要退位,不知道的還以為他這是甩了個天大的麻煩呢。
這怕是龍椅第一次被人這麽嫌棄吧?莫名替龍椅感到委屈。
說來這迴好像又承了顧家的情,事定之後再把顧淮之的官職往上提一提。太子嘴上說著不要,心裏還是很誠實的,這不,都在考慮登基後該給誰賞賜的事兒了。
元熙帝做事一向雷厲風行,他決定禪位,對太子透露了這事兒後,就在後天的大朝會上宣布了這事兒。
滿朝文武當場給元熙帝表演了一個百臉懵逼,一個個都以為自己還沒睡醒,又下意識地望了望外頭的太陽,沒錯,是從東邊升起的啊,那他們怎麽突然聽到了這麽一件可怕又離奇的事情?
反應過來的大臣們頓時跪了一地,異口同聲跪求元熙帝收迴成命。
其中有暗搓搓高興的太子一黨,也有暗自懊悔沒及時上太子這條船的騎牆派,更有充滿豪情壯誌想扶持個皇子跟太子打擂台爭大位的野心黨,甭管心裏怎麽想,這會兒倒都有誌一同地請元熙帝再慎重考慮。
還有人想把鍋往太子頭上扣,結果發現太子的臉色比他們還慌,整張臉白得嚇人,跪下來那噗通一聲也震得人耳朵疼,說的話比他們還誠懇,“兒臣惶恐,不能擔此大任,請父皇收迴成命!”
配上他那通紅的眼眶以及驚慌失措的神情,效果一級棒,棒到其他人都不好再繼續噴他了。
元熙帝眼角微微一抽,心說太子這戲演得有點太過了,真有些傷眼,麵上卻還是鎮定自若地又重複了一遍自己的決定。太子再三相辭,最後更是哭得要昏厥過去,還是在元熙帝的強勢要求下抽抽噎噎地點頭應了此事。
兩旁的史官精神萬分振奮,落筆快如狂風驟雨,飛快地記錄下這□□三辭的感人場景,而後感歎一番元熙帝與太子之間的父子情深。
誰說天家無父子的?看看,這才是父慈子孝的典範!
朝堂上演了這麽一出,至尊父子倆都覺得累。迴去後元熙帝就扔給太子一塊沾了涼水的帕子,連聲道:“趕緊把眼睛敷一敷,這眼睛紅的,看著別扭!”
太子也覺得別扭,伸手接過帕子往眼睛上一敷,發出一聲舒坦的歎息。
元熙帝忽而拍了拍他的肩膀,歎道:“日後,這江山社稷,就要交在你手上啦!你要永遠記住當年我們在雲州時的日子,想想當初雲州的百姓,多想想當年戰場的慘烈。這個皇位,承載著天下最沉重的責任,凡事多想想百姓,別再讓他們受戰亂流離之苦啦!”
說到正事,太子立即將眼睛上的帕子拿下,鄭重地跪下承諾道:“父皇您放心,兒臣不敢忘記民貴君輕四個字,一定竭盡全力治理好父皇交給我的大好河山,不讓父皇蒙羞!”
“不是讓我蒙羞,是要對得住你的良心!這世上,哪有什麽千秋萬代的皇朝?當年前朝末帝昏庸無道,以致民怨四起,我們順應天命代替前朝成了天下之主。往後若有不肖子孫昏庸無道,前朝皇室就是我趙氏的前車之鑒!這個皇位,代表了權力的同時,也代表了天底下最沉重的責任。後世子孫都要以此為戒!”
“兒臣謹記!”
父子倆還能悠哉悠哉地談心,前朝已經忙昏了頭。元熙帝一句輕飄飄的禪位,朝臣們頓時愁禿頭。這也沒個先例,禪位大典一應儀式流程該怎麽定,都是個大問題。涉及禮法的問題素來扯皮最嚴重,為個衣服上的花紋都要吵吵許久。這迴舉行禪位大典,兩位主角都是皇帝,倒是很好地避免了衣服問題,都穿龍袍就行。那問題又來了,大典在哪裏舉行?流程如何?禪位詔書誰來寫……
一件件一樁樁都讓人撓頭,想趁此機會表現自己在新皇麵前露臉的人尤其多,搶著走後門攬事兒幹。禮部王尚書被煩得一天掀一迴桌,挑燈奮戰,引經據典,終於寫出了一整套讓人滿意的禪位流程。
欽天監早就把良辰吉日算了出來,說是半年後二月二這個日子最吉利。禮部那邊還在扯皮,其他各部也坐不住了,不是,你這邊規製還沒定下來,我們怎麽好辦事呢?王尚書把禪位大典的流程定了下來,所有人都鬆了口氣,拿著清單預算找戶部預支銀子。內務府那邊最急,做龍袍可費事兒了,半年時間勉強能做出一件精致的龍袍,再也耽誤不得了。得了準信後內務府就是頭一個來戶部預支銀子的。
整個朝廷都動了起來,老百姓們也議論紛紛,都奇怪皇帝怎麽說退位就退位,心裏還怪可惜的,這麽好的皇帝,怎麽就退位了呢?又說新帝是皇帝一手教出來的,深得當今真傳,以後肯定也是個好皇帝,百姓們這才安了心,覺得自己還能過幾十年安生日子。
顧淮之也忙得腳不沾地,各部門都管戶部要銀子,每天收到的賬目表格摞起來都有幾本書高,還得一筆一筆對賬核實,工作量之巨,讓顧淮之萬分懷念後世的高科技。
顧淮之一邊核實賬目一邊忍不住吐槽,這花銷可真夠大的,要不是自己上迴掙迴了四百多萬兩銀子,這會兒馮克己就該哭了。一整套大典的用度算下來,沒個兩百萬兩白銀絕對打不住,這還是在元熙帝要求的從簡情況下的預算,真要再辦得盛大些,花銷怕是還得翻個番。
真是個燒錢的活,他外公可真是做預算的天才,製定出來的大典流程怎麽就這麽費銀子?
對此,王尚書唯有冷哼一聲表示自己的不屑,家天下以來第一位自願禪位的開國之君,禪位大典能寒磣嗎?這可是要被史書大書特書留給後世做典範的。要是後世也有皇帝想禪位,這不就有現成的儀製可考了嗎?後世禮部官員也不用像現在一樣,跟個沒頭蒼蠅似的到處飛,意見都不一樣。
作為後世典範的禪位大典,能這麽沒排麵糊弄過去?
王尚書還想吐槽呢,不愧是戶部的人,一個個眼睛就會盯著銀子,都不會想想事情的重要性。真是一幫掉錢眼裏的家夥!
這位也是個狠人,狠起來連自己外孫都罵。
顧淮之也沒覺得自己被內涵了,反正他兩輩子就逃不開一個錢字,俗不俗的他才不管,人嘛,總是要恰飯的。看看,把生意做好了也有好處,自己這升官速度,整個大晉朝還有誰?
新帝都私底下向顧淮之透露過,說是登基後又得給顧淮之升升官,這也就意味著,顧淮之很快就要成為大晉最年輕的尚書了。
第126章 新帝
禪位大典十分隆重,在太極殿前,元熙帝鄭重地將傳國玉璽交到了新帝手中。自此,元熙帝升級成為太上皇,新帝登基,年號嘉平,是為嘉平帝。
馮克己見外甥都含飴弄孫享受生活去了,自己一合計,眼下天下太平,國庫充盈,他這把老骨頭也該好好休息休息,麻溜向嘉平帝比遞了辭呈,決定自個兒也迴家過幾天悠閑日子。
嘉平帝都要哭了,我一登基舅公你就跑路,還沒有沒親情可言了?
馮克己用冷酷的後腦勺告訴他:沒有。
臨走時,馮克己總算對嘉平帝說了句心裏話,“我這一輩子跌過穀底也登過高峰,曆經了幾十載風風雨雨。現在決定辭官,不是不想幫你,而是朝堂上可用人才太多,我們這些老家夥也不好總占著地方,也該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就說顧淮之,多好的苗子,生來就是去戶部幹活的料,他的功績那麽多,我不離開,他怎麽往上升?陛下莫非樂意把這樣一位財神調去其他部?”
那還是算了吧。嘉平帝想想國庫那四百多萬兩銀子就覺得唿吸加速,光是順著馮克己的思路往下一想都覺得窒息。這樣一尊財神,不在戶部那就是整個大晉的損失,必須得把他留在戶部!
馮克己攤手:“這不就得了,這樣老夫也沒什麽可擔心的了,迴去過幾天舒心日子,神仙都不換!另外,老夫可是陛下的親舅公,都急流勇退了,其他還想趁著陛下剛登基倚老賣老拿捏陛下的家夥,陛下也別跟他們客氣。要是他們鬧得太過,陛下就直接讓他們迴老家去。想來也沒人反對。我辭官了他們還不辭,那就是戀權,陛下削他們的官,隻要用好了輿論,其他人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嘉平帝無奈,隻得準了馮克己的辭官請求。馮克己就高高興興地打包好東西跑去騷擾太上皇了,這會兒天氣不冷不熱,正適合踏青,太上皇現在帶著太後在別院住著,日子過得又精致又瀟灑,馮克己早就眼饞了,這會兒得了空就跑去別院蹭吃蹭喝了。
新帝登基,和臣子之間也有一番磨合期,有幾個皇子心中不服還想搞事情,都被嘉平帝給壓了下來。這幾個傻子竟然還忿忿不平跑去找太上皇告狀,說是新帝容不得手足。氣的太上皇差點把他們踹進池子裏,又怕池子裏的魚染上了他們的蠢氣,也變得又笨又呆。
為此,太上皇還特地去找嘉平帝吐槽,“那幾個蠢貨,你別跟他們一般見識,就他們那腦子也翻不出什麽大浪來。我這一輩子父母緣淺,後來有了你們,才有了家,就別再讓我晚年還經曆喪子之痛啦。等我去後,他們要是還繼續蹦躂,你覺得煩,想動手,再動手吧。反正那時候我兩眼一閉也管不了這些,他們要是還不知悔改也是他們活該!”
嘉平帝當然會給親爹這份臉麵,說實在的,嘉平帝當初還在當太子時都沒把那幾個人放在眼裏,現在登基了,就更不可能再把他們當成競爭對手了。那幾個蠢貨煩是煩了點,但太上皇為了保他們一命都禪位了,嘉平帝也不可能就此把他們給幹掉。
說起來就是太上皇那句話,就算實在忍不了他們了,也忍到日後再動手,千萬不能讓太上皇傷心。
反正就那幾個的腦子,蹦躂也蹦躂不出什麽東西來,按他們幾年,他們也該明白天高地厚了。現在他們身邊的人都認清現實準備反水了,過一段時間他們無人可用也就消停點了。
顧淮之成功升職為戶部尚書,戶部上下都拍手叫好。就指望著這位財神爺什麽時候再發發威,再給戶部長長臉。
商賈那邊,顧淮之已經為他們和內務府牽了線,現如今每一家都從內務府買到了主營的東西,每個人都笑得合不攏嘴,紛紛覺得當初那八十萬真是花對了!
報紙廣告一登,幾大商號頓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有名商號。老百姓出去買東西,聽到這熟悉的商號名字就激動,覺得這可是報紙上都誇的商號,去那兒買東西一準差不了。迴去後還能跟別人吹,說自己也能用上出名的貨,多長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