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顧淮之而言,當地方官,他確實沒什麽經驗。但要是論搞錢的辦法,那他可太會了!
第90章 忽悠
顧淮之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盡快帶領康郡百姓脫貧致富。話說的也動聽,然而底下的縣令卻並沒多重視顧淮之這番話。上峰的好話聽聽就算了,要是真情實感地信了,才真的成了傻子。這是他們為官多年總結出來的小經驗。
更何況,在他們心裏,顧淮之這種生下來就不知民生疾苦的貴公子都有著士族的清高,不屑於同阿堵物扯上關係。即便剛剛顧淮之已經提過銀子的事兒,但顯然,他在眾人心裏的可信度還沒升上去。
顧淮之也沒在意,好話誰都會說,成年人隻看別人做了什麽。等到他把這一堆事給盤順了,縣令們自然而然就會明白他說的不是空話。
一切的發展都需要錢,當了官還搞清高那一套那是真的不負責。你這個當官的衣食無憂不在意銀子,治下的老百姓還要吃飯呢。
搞錢這種事,顧淮之上輩子作為一個身價不菲的商人,手段那都是一套一套的。但眼下當了官,商場和官場的運轉模式完全不同,顧淮之要是貿然用上上輩子的商業套路,立馬就得被禦史噴與民爭利。雖然以顧淮之的嘴皮子,最終肯定能噴得贏,但眼下最重要的是想辦法把康郡發展起來,哪有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去跟禦史扯皮?
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官場搞經濟,顧淮之也不陌生。作為良心愛國企業,顧氏同政府也有不少合作。顧淮之對這流程也熟,雖然時代不同,套路那都是一樣的。
想搞發展,第一件事就是要多為自己所治理的地方爭取資源,這是永恆不變的定理。資源都是有限的,整個朝廷的資源就那麽多,不可能照顧到所有州縣。後世這種現象更明顯,想想最初的幾個經濟特區,再想想各省大力支持的市縣,有資源和沒資源,效果完全不一樣。
顧淮之的目的就是把康郡打造成青州的一張名片,讓人以後一提到青州就想起康郡,那康郡百姓的生活才真正會實現質的飛躍。
爭資源這事兒,還得去上峰麵前哭窮請求支援。當然,顧淮之也可以選擇自己出錢,但一碼歸一碼,公賬私賬混成一團那可是大忌。
康郡是真的窮,顧淮之跑去找張子昂要銀子的時候,那叫一個理直氣壯。張子昂都被顧淮之這個騷操作給驚了一下,“康郡不是還有公廨田嗎?怎麽就缺銀子了?”
“公廨田那點進賬,還要支付衙役的俸祿,哪能剩多少?不瞞使君,我想把康郡所有的縣道都重修一遍,各村鎮的主幹道也要重修。”
啪嗒一聲,張子昂手裏的茶杯落在地上立即摔的四分五裂,比茶杯更碎裂的是張子昂的三觀,幾乎被顧淮之這一番豪言壯語嚇得粉碎成了灰末。
張子昂滿臉不可思議地看著顧淮之,“你在說笑吧,這得要多麽大的一筆銀子,沒這麽幹事情的啊!”
顧相到底教出來一個什麽樣的祖宗,張嘴就是重修一個郡的主幹道,這口氣,元熙帝都沒他有魄力!
顧淮之卻十分淡定,要想富先修路,這可是千古不變的定理。康郡的官道爛得不像樣,被交通嚴重拖了後腿,這路必須修!
要修你自己拿錢啊!張子昂險些把心裏話嚷了出來,滿臉都是拒絕,堅決不搭顧淮之的腔。
顧淮之也是做好準備才來的,拉投資總得有個規劃吧。通俗來說就是一方講故事給另一方畫大餅從對方手裏套資金,甭管項目最終能不能成功,這餅必須得畫好。當老板的一定擁有兩項技能,一個是講故事畫大餅,另一個就是給員工打雞血。顧淮之講故事的水平不賴,上輩子幾十上百億的單子也不是沒簽過,忽悠張子昂這個官場傻白甜足夠了——
“使君先別急,聽我說完再做決定。這些年青州連年遭災,有天災也有人.禍,百姓苦不堪言。現在好不容易能過上安生日子,但前頭元氣大傷,緩不過勁兒來。若是按照往常的辦法,估摸得花費近十年的功夫才能讓青州恢複如初。耗時太久,咱們當人父母官的,總得急百姓之所急,多為他們想想。”
“為他們想想就得花費大把銀子去修路?”張子昂皺眉,“這麽大一筆銀子,直接按戶籍發給百姓他們更高興。”
“話可不是這麽說的,咱們的眼光得放長遠點。青州山清水秀,康郡更是多奇山秀險,又有豐富的曆史文化底蘊,還有山民特色風情,都是風流名士向往的好去處。咱們把路修好了,我再給我小叔去封信,邀他們過來青州遊玩。他們玩得高興了,隨手作上幾首詩賦,那咱們青州不就出名了嗎?”
“那也沒必要花費那麽多銀子去修路!”
顧淮之繼續耐心地解釋,“使君您仔細想,這麽多人來了青州,吃的用的都要花費不少錢吧?名士大多都是世家子弟,出手闊綽根本不把錢當錢,商人們能賣出的東西更多,許多特色東西還能讓當地的百姓自己做,也是一筆額外的收入,這樣,百姓們的日子不就能慢慢好起來?再說了,商人們的生意做大了,咱們收的稅也能多些不是?隻要咱們把名氣打出去了,用不了幾年,不但能把修路的銀子賺迴來,還能多掙銀子。”
顧淮之到了康郡後,第一反應就是可以搞個旅遊區。有自然風景奇觀,又有曆史文化底蘊,還有民族特色,這都是宣傳點啊。種地得看天吃飯,顧淮之總得想辦法讓百姓們在農閑之餘撈點外快改善生活。
張子昂略有意動,但還是遲疑道:“你一開口就把山民也算了進來,怕是不知道,山民同朝廷的關係並不好,早些年都打過好幾場仗。你想讓山民也參與進來,這根本不可能,他們不給我們添亂就不錯了。”
顧淮之等的就是他這句話,聞言立即挑眉看向張子昂,笑眯眯道:“山民人數官府也沒統出個具體數目來,但略微估算一下,怕是有好幾萬甚至上十萬,這麽一大幫人口,使君心裏就沒想法?”
張子昂震驚得瞪大了眼,顧淮之又笑著補充了一句,“康郡地廣人稀,陛下前些時候還發布了均田令,鼓勵百姓去開墾荒地。康郡,或者說整個青州,那都缺人手,使君當真沒想過山民?”
張子昂簡直不敢相信顧淮之頭這麽鐵,剛來康郡就把主意打到山民頭上了。以往的青州士族打山民的主意也是派部曲去山中想辦法捉些山民下來當奴隸,顧淮之魄力可大多了,想把山民全都哄下山,怕不是白日發夢還沒醒哦。
顧淮之一見張子昂這個表情就知道他還在猶豫,便順勢退了一步,“這樣吧,一下子把康郡所有的縣道全部重修也不大好辦,不如以安順縣為例,山民就在他們縣,我要是能想辦法說服山民下山,還請使君再考慮考慮我的提議,如何?”
那當然可以!要是顧淮之真的把山民勸下了山,一下子新增這麽多人口,這得是多大的功績啊!
顧淮之也很懂,轉而又提到,“如果隻修安順縣內的主路,倒也費不了多少銀子。前任郡守貪墨了不少銀子被抄家,不如就用抄出的這筆銀子來試一試效果?”
人的心理就是這麽怪,最開始顧淮之獅子大開口張嘴就要重修整個郡的路,那沒有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兩銀子根本打不住。張子昂哪有那個勇氣做這個決定,青州又不止康郡一個郡,其他郡也要支持一下的。
現在顧淮之放寬條件,從郡變成縣,需要的銀子也瞬間少了十倍,張子昂難免有種鬆了口氣,自己賺了的微妙感受。
更何況,顧淮之還特地提了一句前任郡守抄家所得的銀子,那裏頭還要不少是那位巧立名目從百姓那裏多收的稅呢,本來就有一部分銀子是屬於老百姓的。現在顧淮之要拿這筆錢去給百姓修路,那也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沒毛病。
不過,張子昂還是覺得肉疼,“抄家總共抄出了十七萬兩銀子,區區一個安順縣,修路也用不著這麽多銀子吧?”
顧淮之詫異,“多收老百姓的稅難道不用還迴去?”
張子昂語塞,成功被顧淮之套路,拍板同意了顧淮之的要求。
顧淮之頓時一笑,成了!他本來也沒打算能說服張子昂給整個康郡修路,想想這筆花銷,隻要張子昂智商正常就不可能答應。就像之前說的,不管到那個高度,手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顧淮之是康郡郡守沒錯,他也沒辦法一上來就帶著整個康郡奔小康,還是得按照某個大領導的戰略思路,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如同顧淮之想為康郡爭取成為青州的著重支持郡一樣,在康郡,顧淮之考慮到地理位置和先天條件,斟酌了許久,最終決定把安順縣作為康郡的重點發展縣,盡快做出成績讓張子昂看到效果,然後才能從張子昂這裏騙……哦,錯了,是爭取到更多的資金發展其他縣,形成良性循環。這樣,顧淮之帶領全郡人民奔小康的目標也就不遠啦!
作者有話要說:顧淮之:騙(劃掉)拉資金,我是專業的→_→
第91章 再次開會
顧淮之辦事一向幹脆利落,張子昂這邊剛點頭,顧淮之那邊直接就趁熱打鐵讓張子昂寫下文書蓋上大印立即差人去拿銀子,全套動作一氣嗬成都不帶眨眼的。張子昂還沒反應過來呢,顧淮之已經準備帶著銀子迴去好好建設康郡了。這裏得說一句,現如今收稅並不是直接收銀子,而是按稅的類別分別收糧食布匹之類的硬通貨,顧淮之嫌麻煩,磨著張子昂全都換成了銀錢,打算迴去後讓人對著原先收稅的賬本算一算,折算成銀子和銅錢發給老百姓。
說實在的,恪守中庸之道的張子昂並不大能欣賞顧淮之這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更何況顧淮之這次前來就是為了向他討要銀子,這也讓張子昂心裏很微妙。讀書人嘛,總有那麽點清高,提到阿堵物都恨不得以袖掩麵表示自己的鄙視,哪成想顧淮之這麽清新不做作,明明出身尊貴,卻如此接地氣。草根出身的張子昂忍不住懷疑,是不是自己跟不上時代了,現如今世家風向已經大變樣了?
顧淮之還不知道自己這次極力為康郡申請建設資金的行為讓張子昂心中宛若高峰白雪般純潔無垢的世家子形象有了那麽一丟丟的灰,這會兒的顧淮之正興衝衝地準備召集十個縣令過來開會,商討一下銀子發放問題,當然,主要還是奠定未來三年的發展方向,確定好了目標,大家有勁兒往一處使,一起過好日子。
縣令們也很懂,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一套他們熟啊。所以縣令們接了消息也不慌,仔細將自己打理妥當了,這才乘了車慢悠悠往郡城趕。結果一開會,縣令們就先被顧淮之扔下來的炸.彈給搞蒙了,啥玩意兒?退稅銀?還能有這種操作?
眾人心裏頓時犯嘀咕,覺著新來的府君未免也太實誠了,交上去的賦稅哪有退迴去的道理?也有些心術不大正的,眼珠一轉,開始啪啪撥動心裏的小算盤,這筆錢可不小啊……
顧淮之略一琢磨就明白他們心裏在想些什麽,還在錯愕中的顧淮之不管,反正事情已經安排下去了,你們得給我辦好。至於有小心思的,顧淮之微微一笑,“我初來乍到,不大了解各縣的基本情況。你們且先忙著,待我安置好家裏,就去各縣轉一轉,順便同鄉裏的百姓說說話,了解一下咱們康郡的農桑之事。”
這話一出,心裏有點想法的立即撲滅了剛竄出的小火苗,這位言下之意分明就是要親自過問百姓稅銀發放事宜,誰要是敢在這上頭伸手,那就是給了這位現成的立威機會,準得被這位新任府君當成殺雞儆猴的那隻雞。懂了,退稅銀這事兒,自己非但不能伸手,還得三令五申嚴禁底下人伸手,否則的話,被查出來了,大家一起完犢子。
顧淮之見縣令們都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不由滿意地點點頭,又看向安順縣縣令,笑眯眯地說了自己有意給安順縣修路率先發展安順縣的事情。
安順縣縣令做夢都沒想到,這麽大一餡餅啪嘰一下竟然砸在他頭上了,砸得他還有點暈乎乎,難以置信地指著自己的鼻子反問顧淮之,“府君當真要發展安順縣?”
不是安順縣縣令不自信,而是他們縣確實沒給他自信的底氣,全郡生活水平倒數的縣有什麽底氣呢?曆來都是看人白眼的安順縣縣令實在沒想到這麽件大好事能落在他頭上。
爭資源這事兒,親兄弟碰上了也會互不相讓。安順縣縣令還在懵逼中呢,其他縣縣令坐不住了,趕緊開口推銷起自己縣來。這個說我們縣離郡城近,修路花費的銀子少,不如先修我們縣的路。那個說我們縣人丁比安順縣多,修路征丁多,幹活速度快,先修我們縣的路,一準讓府君滿意……
好好一個會,愣是吵成了菜市場,青州民風本就有點彪悍,吵到最後,十位縣令差點動了手,還是顧淮之說先讓安順縣打個樣兒,往後每個縣都能修路,這才讓縣令們冷靜了下來,沒有發生血案。
不過看著縣令們卯著勁兒為自己縣爭取資源,顧淮之心裏還挺滿意。一個地方不怕有能力的貪官,反而怕沒什麽本事的鹹魚領導。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話放在官場也合適。縣令都鹹魚了,那這個縣其他官也不會有多上進,整個一潭死水,哪能帶領百姓過好日子?有拚勁才是能幹事的官。
得了顧淮之的保證,縣令們心裏也高興。當官的,甭管現在是個什麽慫樣,心裏總有點為民做事的念頭。以往世道亂,朝廷也廢物,大夥兒心裏憋著一口氣都不知道往哪兒發,現在好了,顧淮之給他們指明了一條路,甭管這個餅是否好吃,怎麽說也圓了他們一樁心事。再說了,修路,不也是政績嗎?
初心被顧淮之再次點亮的縣令們十分有幹勁兒,拿出了往年沒有的精神全力對待退稅銀之事。縣令看得嚴,底下人也沒敢亂搞事情,這批稅銀,一分不差地全都退到了老百姓手裏。
百姓們也是一臉恍惚,這些年,隻有不停給朝廷繳稅的,就沒聽過交給朝廷的稅還能退給他們的。哪怕前任郡守多讓百姓們交了稅,百姓也隻能倒黴,這事兒他們見多了,前些年還打仗呢,朝廷征稅征丁,賦稅都征到往後十年了,萬萬沒想到新朝廷這麽公道,還給他們發銀子!
還是那句話,人嘛,都是要吃飯的。百姓們不懂什麽大道理,也沒見過顧淮之這位新任郡守,但光憑顧淮之給他們退稅這事兒,就足夠讓百姓們對顧淮之的好感度爆表。
多拿一份銀子,誰心裏不高興呢?忙完地裏的活一嘮嗑,都得說一說這事兒,末了一定得感歎一句,新來的府君大人,真是個大好人呐!
顧淮之到康郡半個月,已經打下了夯實的民眾基礎,就算是對顧淮之的做法稍有微詞的張子昂,也不得不說,顧淮之這一手是真的漂亮。
顧淮之自己也沒閑著,收拾好住宅後,瞧著徐清漪和胖小子都挺精神,顧淮之想了想,離秋收還有兩個月,現如今並非農忙時節,自己還是得說話算話,下鄉去看看,實地考察一下老百姓們生活情況。
這消息顧淮之也沒瞞著,收到消息的縣令們頓時繃緊了神經,好幾個都在慶幸自己這迴沒搞事情,否則的話,怕是得去吃牢飯。
顧淮之第一站要去的,自然是被他點為著重發展對象的安順縣。
第92章 初到安順
顧淮之也沒提前跟安順縣縣令打招唿,帶著護衛收拾好行李就上路了,一路上見了村莊還時不時下車跟百姓們聊一聊天,問的當然是時下熱門話題,退稅銀的數目。
老百姓雖然大多是文盲,但涉及到切身利益時,個個兒都能瞬間化身算數高手。顧淮之這一路問來,人家一張嘴就把自己一家去年交了多少斤糧食多少匹布,折合成銀子該是多少,一氣嗬成,精明度瞬間上漲百分之百。
顧淮之自己心裏也有一筆賬,順著他們說的信息一算,顧淮之心裏挺欣慰,看來安順縣沒搞小動作,稅銀都實打實發下去了,一點灰色空間都沒有。
在此情況下,顧淮之隊安順縣縣令的印象分拉高了不少,覺得這人是個能幹實事的,這麽短的時間內將稅銀發放下去不說,還讓老百姓都明白自己家該發多少銀子,辦事效率絕對能得個優秀。
一路上慢悠悠地到了安順縣,顧淮之四下一看,倒也沒有想象中的窘迫,街上人來人往,到處都是小販的吆喝聲,還有不少討價還價的顧客,十分富有生活氣息,很是熱鬧。
顧淮之想了想,見附近有個茶攤,也不在意自己的貴公子形象,悠哉悠哉地進了茶攤找了個位置坐下,還沒開口,茶攤攤主倒是唬了一跳,趕緊取了身上的汗巾擦了擦本就幹淨的手,戰戰兢兢地迎了上來招唿道:“貴人可是要喝點茶水?小的這隻有些粗茶,怕是不合貴人的口味。”
別說茶攤攤主了,就連茶攤裏其他喝茶的人都嚇了一跳。顧淮之那通身的氣派自是不用多說,二十多年的頂級世家生活熏陶出來的貴公子,一舉一動都是優雅的代名詞,看著就知道出身顯赫。再看顧淮之身後跟著的護衛,一個個高大威猛,衣裳都是好料子做的,跟其他人的粗布麻衣形成鮮明的對比。任誰見了這場麵心裏都得犯嘀咕,驚詫於顧淮之為何會進這麽一家明顯不符合他氣質的茶攤。
顧淮之也不是真的過來喝茶的,還是讓攤主按人數上了茶,然後就開始跟周圍人嘮嗑,“我聽聞安順縣風景秀麗,有不少好去處,不知各位可知道哪些地方有美景可看?”
眾人原本挺怵顧淮之這個貴公子,這會兒見他俊臉含笑,說話也和氣,沒什麽貴人架子,大夥兒也就放鬆了下來,開始七嘴八舌向顧淮之介紹起安順縣的美景來。
跟貴人搭上話,以後出去吹噓又有談資了。
“這個我知道,咱們縣有個仙女湖,據說當年真有仙女下凡,見百姓遭了災,仙女不忍百姓受苦,使了仙法救了所有百姓,自己卻沒了性命,沉睡在仙女湖邊上,身軀化為一座山,大家都叫它仙女峰。貴人別不相信,那仙女峰看過去就跟真的仙女躺在那兒一樣,仙女湖還能見著仙女的倒影呢!”
顧淮之一邊含笑聽著,一邊在心裏記上小本本,第一個景點有了。
有了起了頭,氣氛就更熱烈了,其他人也大著膽子開口道:“還有月老廟,可靈了,誠心前去拜月老的,都得了好姻緣!”
嗯,這也是一個宣傳點。
“還有還有,當年有個很厲害的大官叫徐什麽來著,據說他被朝廷舉孝廉的時候隱居的地方就在我們縣。現在朝廷不是開了科舉了嘛,不少人都去那裏晃悠一下,想沾點大官文氣。”
“那地方我去看過,就一破草廬,有啥好看的?”
話音一落,就有路過的讀書人對他怒目而視。庸俗!那是一個簡單的草廬嗎?那可是見證了一代傳奇的草廬,是無數寒門學子期盼的希望!懂?
不管讀書人懂不懂,茶攤裏的人是不懂的。這也不妨礙他們繼續扒景點,你一言我一語,竟然報出了十多二十個去處。顧淮之再仔細問了具體地點,心下一合計,嘿喲不錯呀,這都能整合出一條完整的旅遊路線了,景點還特別多元,涵蓋了自然人文曆史神話等種種元素,擱後世,用心包裝宣傳一下,分分鍾變身成熱門景點。
當然,眼下還沒人發展旅遊業,這還是個空白市場,正好讓顧淮之有發揮的空間。
打聽完景點的消息,顧淮之又開始將話題轉到安順縣縣令身上,“我聽說最近縣衙給你們發了退稅銀,看來你們這位縣令老爺是個好官啊!”
一說到這個,眾人更來勁了。
“是啊,縣令老爺好啊,不怕貴人您笑話,當初縣衙來人說要給我們發銀子時,我還以為是騙子呢!”
“就說你腦子不好使吧,人家衙役可都穿著公服,這你都認不出?”
“嗐,還不是不相信有天上掉餡餅這好事嗎?”
“要說啊,咱們最該感謝的,該是新來的府君大人。我有個遠方親戚,他大姑的侄子的鄰居在平安縣當差,說府君大人可是特地跑去找了使君大人為我們討來了這筆銀子呢!”
“對對對,這我也聽說過,府君大人真是個大好官!我奶奶拿了銀子,高興得直說要給府君大人供個長生牌位呢!”
顧淮之:……
長生牌位,倒也不必,不至於不至於。
第90章 忽悠
顧淮之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盡快帶領康郡百姓脫貧致富。話說的也動聽,然而底下的縣令卻並沒多重視顧淮之這番話。上峰的好話聽聽就算了,要是真情實感地信了,才真的成了傻子。這是他們為官多年總結出來的小經驗。
更何況,在他們心裏,顧淮之這種生下來就不知民生疾苦的貴公子都有著士族的清高,不屑於同阿堵物扯上關係。即便剛剛顧淮之已經提過銀子的事兒,但顯然,他在眾人心裏的可信度還沒升上去。
顧淮之也沒在意,好話誰都會說,成年人隻看別人做了什麽。等到他把這一堆事給盤順了,縣令們自然而然就會明白他說的不是空話。
一切的發展都需要錢,當了官還搞清高那一套那是真的不負責。你這個當官的衣食無憂不在意銀子,治下的老百姓還要吃飯呢。
搞錢這種事,顧淮之上輩子作為一個身價不菲的商人,手段那都是一套一套的。但眼下當了官,商場和官場的運轉模式完全不同,顧淮之要是貿然用上上輩子的商業套路,立馬就得被禦史噴與民爭利。雖然以顧淮之的嘴皮子,最終肯定能噴得贏,但眼下最重要的是想辦法把康郡發展起來,哪有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去跟禦史扯皮?
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官場搞經濟,顧淮之也不陌生。作為良心愛國企業,顧氏同政府也有不少合作。顧淮之對這流程也熟,雖然時代不同,套路那都是一樣的。
想搞發展,第一件事就是要多為自己所治理的地方爭取資源,這是永恆不變的定理。資源都是有限的,整個朝廷的資源就那麽多,不可能照顧到所有州縣。後世這種現象更明顯,想想最初的幾個經濟特區,再想想各省大力支持的市縣,有資源和沒資源,效果完全不一樣。
顧淮之的目的就是把康郡打造成青州的一張名片,讓人以後一提到青州就想起康郡,那康郡百姓的生活才真正會實現質的飛躍。
爭資源這事兒,還得去上峰麵前哭窮請求支援。當然,顧淮之也可以選擇自己出錢,但一碼歸一碼,公賬私賬混成一團那可是大忌。
康郡是真的窮,顧淮之跑去找張子昂要銀子的時候,那叫一個理直氣壯。張子昂都被顧淮之這個騷操作給驚了一下,“康郡不是還有公廨田嗎?怎麽就缺銀子了?”
“公廨田那點進賬,還要支付衙役的俸祿,哪能剩多少?不瞞使君,我想把康郡所有的縣道都重修一遍,各村鎮的主幹道也要重修。”
啪嗒一聲,張子昂手裏的茶杯落在地上立即摔的四分五裂,比茶杯更碎裂的是張子昂的三觀,幾乎被顧淮之這一番豪言壯語嚇得粉碎成了灰末。
張子昂滿臉不可思議地看著顧淮之,“你在說笑吧,這得要多麽大的一筆銀子,沒這麽幹事情的啊!”
顧相到底教出來一個什麽樣的祖宗,張嘴就是重修一個郡的主幹道,這口氣,元熙帝都沒他有魄力!
顧淮之卻十分淡定,要想富先修路,這可是千古不變的定理。康郡的官道爛得不像樣,被交通嚴重拖了後腿,這路必須修!
要修你自己拿錢啊!張子昂險些把心裏話嚷了出來,滿臉都是拒絕,堅決不搭顧淮之的腔。
顧淮之也是做好準備才來的,拉投資總得有個規劃吧。通俗來說就是一方講故事給另一方畫大餅從對方手裏套資金,甭管項目最終能不能成功,這餅必須得畫好。當老板的一定擁有兩項技能,一個是講故事畫大餅,另一個就是給員工打雞血。顧淮之講故事的水平不賴,上輩子幾十上百億的單子也不是沒簽過,忽悠張子昂這個官場傻白甜足夠了——
“使君先別急,聽我說完再做決定。這些年青州連年遭災,有天災也有人.禍,百姓苦不堪言。現在好不容易能過上安生日子,但前頭元氣大傷,緩不過勁兒來。若是按照往常的辦法,估摸得花費近十年的功夫才能讓青州恢複如初。耗時太久,咱們當人父母官的,總得急百姓之所急,多為他們想想。”
“為他們想想就得花費大把銀子去修路?”張子昂皺眉,“這麽大一筆銀子,直接按戶籍發給百姓他們更高興。”
“話可不是這麽說的,咱們的眼光得放長遠點。青州山清水秀,康郡更是多奇山秀險,又有豐富的曆史文化底蘊,還有山民特色風情,都是風流名士向往的好去處。咱們把路修好了,我再給我小叔去封信,邀他們過來青州遊玩。他們玩得高興了,隨手作上幾首詩賦,那咱們青州不就出名了嗎?”
“那也沒必要花費那麽多銀子去修路!”
顧淮之繼續耐心地解釋,“使君您仔細想,這麽多人來了青州,吃的用的都要花費不少錢吧?名士大多都是世家子弟,出手闊綽根本不把錢當錢,商人們能賣出的東西更多,許多特色東西還能讓當地的百姓自己做,也是一筆額外的收入,這樣,百姓們的日子不就能慢慢好起來?再說了,商人們的生意做大了,咱們收的稅也能多些不是?隻要咱們把名氣打出去了,用不了幾年,不但能把修路的銀子賺迴來,還能多掙銀子。”
顧淮之到了康郡後,第一反應就是可以搞個旅遊區。有自然風景奇觀,又有曆史文化底蘊,還有民族特色,這都是宣傳點啊。種地得看天吃飯,顧淮之總得想辦法讓百姓們在農閑之餘撈點外快改善生活。
張子昂略有意動,但還是遲疑道:“你一開口就把山民也算了進來,怕是不知道,山民同朝廷的關係並不好,早些年都打過好幾場仗。你想讓山民也參與進來,這根本不可能,他們不給我們添亂就不錯了。”
顧淮之等的就是他這句話,聞言立即挑眉看向張子昂,笑眯眯道:“山民人數官府也沒統出個具體數目來,但略微估算一下,怕是有好幾萬甚至上十萬,這麽一大幫人口,使君心裏就沒想法?”
張子昂震驚得瞪大了眼,顧淮之又笑著補充了一句,“康郡地廣人稀,陛下前些時候還發布了均田令,鼓勵百姓去開墾荒地。康郡,或者說整個青州,那都缺人手,使君當真沒想過山民?”
張子昂簡直不敢相信顧淮之頭這麽鐵,剛來康郡就把主意打到山民頭上了。以往的青州士族打山民的主意也是派部曲去山中想辦法捉些山民下來當奴隸,顧淮之魄力可大多了,想把山民全都哄下山,怕不是白日發夢還沒醒哦。
顧淮之一見張子昂這個表情就知道他還在猶豫,便順勢退了一步,“這樣吧,一下子把康郡所有的縣道全部重修也不大好辦,不如以安順縣為例,山民就在他們縣,我要是能想辦法說服山民下山,還請使君再考慮考慮我的提議,如何?”
那當然可以!要是顧淮之真的把山民勸下了山,一下子新增這麽多人口,這得是多大的功績啊!
顧淮之也很懂,轉而又提到,“如果隻修安順縣內的主路,倒也費不了多少銀子。前任郡守貪墨了不少銀子被抄家,不如就用抄出的這筆銀子來試一試效果?”
人的心理就是這麽怪,最開始顧淮之獅子大開口張嘴就要重修整個郡的路,那沒有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兩銀子根本打不住。張子昂哪有那個勇氣做這個決定,青州又不止康郡一個郡,其他郡也要支持一下的。
現在顧淮之放寬條件,從郡變成縣,需要的銀子也瞬間少了十倍,張子昂難免有種鬆了口氣,自己賺了的微妙感受。
更何況,顧淮之還特地提了一句前任郡守抄家所得的銀子,那裏頭還要不少是那位巧立名目從百姓那裏多收的稅呢,本來就有一部分銀子是屬於老百姓的。現在顧淮之要拿這筆錢去給百姓修路,那也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沒毛病。
不過,張子昂還是覺得肉疼,“抄家總共抄出了十七萬兩銀子,區區一個安順縣,修路也用不著這麽多銀子吧?”
顧淮之詫異,“多收老百姓的稅難道不用還迴去?”
張子昂語塞,成功被顧淮之套路,拍板同意了顧淮之的要求。
顧淮之頓時一笑,成了!他本來也沒打算能說服張子昂給整個康郡修路,想想這筆花銷,隻要張子昂智商正常就不可能答應。就像之前說的,不管到那個高度,手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顧淮之是康郡郡守沒錯,他也沒辦法一上來就帶著整個康郡奔小康,還是得按照某個大領導的戰略思路,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如同顧淮之想為康郡爭取成為青州的著重支持郡一樣,在康郡,顧淮之考慮到地理位置和先天條件,斟酌了許久,最終決定把安順縣作為康郡的重點發展縣,盡快做出成績讓張子昂看到效果,然後才能從張子昂這裏騙……哦,錯了,是爭取到更多的資金發展其他縣,形成良性循環。這樣,顧淮之帶領全郡人民奔小康的目標也就不遠啦!
作者有話要說:顧淮之:騙(劃掉)拉資金,我是專業的→_→
第91章 再次開會
顧淮之辦事一向幹脆利落,張子昂這邊剛點頭,顧淮之那邊直接就趁熱打鐵讓張子昂寫下文書蓋上大印立即差人去拿銀子,全套動作一氣嗬成都不帶眨眼的。張子昂還沒反應過來呢,顧淮之已經準備帶著銀子迴去好好建設康郡了。這裏得說一句,現如今收稅並不是直接收銀子,而是按稅的類別分別收糧食布匹之類的硬通貨,顧淮之嫌麻煩,磨著張子昂全都換成了銀錢,打算迴去後讓人對著原先收稅的賬本算一算,折算成銀子和銅錢發給老百姓。
說實在的,恪守中庸之道的張子昂並不大能欣賞顧淮之這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更何況顧淮之這次前來就是為了向他討要銀子,這也讓張子昂心裏很微妙。讀書人嘛,總有那麽點清高,提到阿堵物都恨不得以袖掩麵表示自己的鄙視,哪成想顧淮之這麽清新不做作,明明出身尊貴,卻如此接地氣。草根出身的張子昂忍不住懷疑,是不是自己跟不上時代了,現如今世家風向已經大變樣了?
顧淮之還不知道自己這次極力為康郡申請建設資金的行為讓張子昂心中宛若高峰白雪般純潔無垢的世家子形象有了那麽一丟丟的灰,這會兒的顧淮之正興衝衝地準備召集十個縣令過來開會,商討一下銀子發放問題,當然,主要還是奠定未來三年的發展方向,確定好了目標,大家有勁兒往一處使,一起過好日子。
縣令們也很懂,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一套他們熟啊。所以縣令們接了消息也不慌,仔細將自己打理妥當了,這才乘了車慢悠悠往郡城趕。結果一開會,縣令們就先被顧淮之扔下來的炸.彈給搞蒙了,啥玩意兒?退稅銀?還能有這種操作?
眾人心裏頓時犯嘀咕,覺著新來的府君未免也太實誠了,交上去的賦稅哪有退迴去的道理?也有些心術不大正的,眼珠一轉,開始啪啪撥動心裏的小算盤,這筆錢可不小啊……
顧淮之略一琢磨就明白他們心裏在想些什麽,還在錯愕中的顧淮之不管,反正事情已經安排下去了,你們得給我辦好。至於有小心思的,顧淮之微微一笑,“我初來乍到,不大了解各縣的基本情況。你們且先忙著,待我安置好家裏,就去各縣轉一轉,順便同鄉裏的百姓說說話,了解一下咱們康郡的農桑之事。”
這話一出,心裏有點想法的立即撲滅了剛竄出的小火苗,這位言下之意分明就是要親自過問百姓稅銀發放事宜,誰要是敢在這上頭伸手,那就是給了這位現成的立威機會,準得被這位新任府君當成殺雞儆猴的那隻雞。懂了,退稅銀這事兒,自己非但不能伸手,還得三令五申嚴禁底下人伸手,否則的話,被查出來了,大家一起完犢子。
顧淮之見縣令們都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不由滿意地點點頭,又看向安順縣縣令,笑眯眯地說了自己有意給安順縣修路率先發展安順縣的事情。
安順縣縣令做夢都沒想到,這麽大一餡餅啪嘰一下竟然砸在他頭上了,砸得他還有點暈乎乎,難以置信地指著自己的鼻子反問顧淮之,“府君當真要發展安順縣?”
不是安順縣縣令不自信,而是他們縣確實沒給他自信的底氣,全郡生活水平倒數的縣有什麽底氣呢?曆來都是看人白眼的安順縣縣令實在沒想到這麽件大好事能落在他頭上。
爭資源這事兒,親兄弟碰上了也會互不相讓。安順縣縣令還在懵逼中呢,其他縣縣令坐不住了,趕緊開口推銷起自己縣來。這個說我們縣離郡城近,修路花費的銀子少,不如先修我們縣的路。那個說我們縣人丁比安順縣多,修路征丁多,幹活速度快,先修我們縣的路,一準讓府君滿意……
好好一個會,愣是吵成了菜市場,青州民風本就有點彪悍,吵到最後,十位縣令差點動了手,還是顧淮之說先讓安順縣打個樣兒,往後每個縣都能修路,這才讓縣令們冷靜了下來,沒有發生血案。
不過看著縣令們卯著勁兒為自己縣爭取資源,顧淮之心裏還挺滿意。一個地方不怕有能力的貪官,反而怕沒什麽本事的鹹魚領導。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話放在官場也合適。縣令都鹹魚了,那這個縣其他官也不會有多上進,整個一潭死水,哪能帶領百姓過好日子?有拚勁才是能幹事的官。
得了顧淮之的保證,縣令們心裏也高興。當官的,甭管現在是個什麽慫樣,心裏總有點為民做事的念頭。以往世道亂,朝廷也廢物,大夥兒心裏憋著一口氣都不知道往哪兒發,現在好了,顧淮之給他們指明了一條路,甭管這個餅是否好吃,怎麽說也圓了他們一樁心事。再說了,修路,不也是政績嗎?
初心被顧淮之再次點亮的縣令們十分有幹勁兒,拿出了往年沒有的精神全力對待退稅銀之事。縣令看得嚴,底下人也沒敢亂搞事情,這批稅銀,一分不差地全都退到了老百姓手裏。
百姓們也是一臉恍惚,這些年,隻有不停給朝廷繳稅的,就沒聽過交給朝廷的稅還能退給他們的。哪怕前任郡守多讓百姓們交了稅,百姓也隻能倒黴,這事兒他們見多了,前些年還打仗呢,朝廷征稅征丁,賦稅都征到往後十年了,萬萬沒想到新朝廷這麽公道,還給他們發銀子!
還是那句話,人嘛,都是要吃飯的。百姓們不懂什麽大道理,也沒見過顧淮之這位新任郡守,但光憑顧淮之給他們退稅這事兒,就足夠讓百姓們對顧淮之的好感度爆表。
多拿一份銀子,誰心裏不高興呢?忙完地裏的活一嘮嗑,都得說一說這事兒,末了一定得感歎一句,新來的府君大人,真是個大好人呐!
顧淮之到康郡半個月,已經打下了夯實的民眾基礎,就算是對顧淮之的做法稍有微詞的張子昂,也不得不說,顧淮之這一手是真的漂亮。
顧淮之自己也沒閑著,收拾好住宅後,瞧著徐清漪和胖小子都挺精神,顧淮之想了想,離秋收還有兩個月,現如今並非農忙時節,自己還是得說話算話,下鄉去看看,實地考察一下老百姓們生活情況。
這消息顧淮之也沒瞞著,收到消息的縣令們頓時繃緊了神經,好幾個都在慶幸自己這迴沒搞事情,否則的話,怕是得去吃牢飯。
顧淮之第一站要去的,自然是被他點為著重發展對象的安順縣。
第92章 初到安順
顧淮之也沒提前跟安順縣縣令打招唿,帶著護衛收拾好行李就上路了,一路上見了村莊還時不時下車跟百姓們聊一聊天,問的當然是時下熱門話題,退稅銀的數目。
老百姓雖然大多是文盲,但涉及到切身利益時,個個兒都能瞬間化身算數高手。顧淮之這一路問來,人家一張嘴就把自己一家去年交了多少斤糧食多少匹布,折合成銀子該是多少,一氣嗬成,精明度瞬間上漲百分之百。
顧淮之自己心裏也有一筆賬,順著他們說的信息一算,顧淮之心裏挺欣慰,看來安順縣沒搞小動作,稅銀都實打實發下去了,一點灰色空間都沒有。
在此情況下,顧淮之隊安順縣縣令的印象分拉高了不少,覺得這人是個能幹實事的,這麽短的時間內將稅銀發放下去不說,還讓老百姓都明白自己家該發多少銀子,辦事效率絕對能得個優秀。
一路上慢悠悠地到了安順縣,顧淮之四下一看,倒也沒有想象中的窘迫,街上人來人往,到處都是小販的吆喝聲,還有不少討價還價的顧客,十分富有生活氣息,很是熱鬧。
顧淮之想了想,見附近有個茶攤,也不在意自己的貴公子形象,悠哉悠哉地進了茶攤找了個位置坐下,還沒開口,茶攤攤主倒是唬了一跳,趕緊取了身上的汗巾擦了擦本就幹淨的手,戰戰兢兢地迎了上來招唿道:“貴人可是要喝點茶水?小的這隻有些粗茶,怕是不合貴人的口味。”
別說茶攤攤主了,就連茶攤裏其他喝茶的人都嚇了一跳。顧淮之那通身的氣派自是不用多說,二十多年的頂級世家生活熏陶出來的貴公子,一舉一動都是優雅的代名詞,看著就知道出身顯赫。再看顧淮之身後跟著的護衛,一個個高大威猛,衣裳都是好料子做的,跟其他人的粗布麻衣形成鮮明的對比。任誰見了這場麵心裏都得犯嘀咕,驚詫於顧淮之為何會進這麽一家明顯不符合他氣質的茶攤。
顧淮之也不是真的過來喝茶的,還是讓攤主按人數上了茶,然後就開始跟周圍人嘮嗑,“我聽聞安順縣風景秀麗,有不少好去處,不知各位可知道哪些地方有美景可看?”
眾人原本挺怵顧淮之這個貴公子,這會兒見他俊臉含笑,說話也和氣,沒什麽貴人架子,大夥兒也就放鬆了下來,開始七嘴八舌向顧淮之介紹起安順縣的美景來。
跟貴人搭上話,以後出去吹噓又有談資了。
“這個我知道,咱們縣有個仙女湖,據說當年真有仙女下凡,見百姓遭了災,仙女不忍百姓受苦,使了仙法救了所有百姓,自己卻沒了性命,沉睡在仙女湖邊上,身軀化為一座山,大家都叫它仙女峰。貴人別不相信,那仙女峰看過去就跟真的仙女躺在那兒一樣,仙女湖還能見著仙女的倒影呢!”
顧淮之一邊含笑聽著,一邊在心裏記上小本本,第一個景點有了。
有了起了頭,氣氛就更熱烈了,其他人也大著膽子開口道:“還有月老廟,可靈了,誠心前去拜月老的,都得了好姻緣!”
嗯,這也是一個宣傳點。
“還有還有,當年有個很厲害的大官叫徐什麽來著,據說他被朝廷舉孝廉的時候隱居的地方就在我們縣。現在朝廷不是開了科舉了嘛,不少人都去那裏晃悠一下,想沾點大官文氣。”
“那地方我去看過,就一破草廬,有啥好看的?”
話音一落,就有路過的讀書人對他怒目而視。庸俗!那是一個簡單的草廬嗎?那可是見證了一代傳奇的草廬,是無數寒門學子期盼的希望!懂?
不管讀書人懂不懂,茶攤裏的人是不懂的。這也不妨礙他們繼續扒景點,你一言我一語,竟然報出了十多二十個去處。顧淮之再仔細問了具體地點,心下一合計,嘿喲不錯呀,這都能整合出一條完整的旅遊路線了,景點還特別多元,涵蓋了自然人文曆史神話等種種元素,擱後世,用心包裝宣傳一下,分分鍾變身成熱門景點。
當然,眼下還沒人發展旅遊業,這還是個空白市場,正好讓顧淮之有發揮的空間。
打聽完景點的消息,顧淮之又開始將話題轉到安順縣縣令身上,“我聽說最近縣衙給你們發了退稅銀,看來你們這位縣令老爺是個好官啊!”
一說到這個,眾人更來勁了。
“是啊,縣令老爺好啊,不怕貴人您笑話,當初縣衙來人說要給我們發銀子時,我還以為是騙子呢!”
“就說你腦子不好使吧,人家衙役可都穿著公服,這你都認不出?”
“嗐,還不是不相信有天上掉餡餅這好事嗎?”
“要說啊,咱們最該感謝的,該是新來的府君大人。我有個遠方親戚,他大姑的侄子的鄰居在平安縣當差,說府君大人可是特地跑去找了使君大人為我們討來了這筆銀子呢!”
“對對對,這我也聽說過,府君大人真是個大好官!我奶奶拿了銀子,高興得直說要給府君大人供個長生牌位呢!”
顧淮之:……
長生牌位,倒也不必,不至於不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