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宏倒是更清楚,畢竟他在京城當了差不多十年的臥底,對林家現在的情況比顧玄熟悉得多。一聽顧淮之這話,徐道宏立即接口道:“你說的是林朔吧?那小子確實不錯,雖然比不得你阿公當年那般驚才絕豔,但也算個人物,京城眾人誰不知林家寶樹的名頭?”


    說完,徐道宏又看了看顧淮之,忽而摸著下巴笑了笑,挑眉道:“不過你進了京,過兩天在大街上轉一圈,準保京裏那些被林朔迷得團團轉的小娘子轉頭為你癡迷!”--


    顧淮之敬謝不敏,趕緊擺手道:“那還是算了,最難消受美人恩,我可不希望自己什麽時候多出一筆桃花債來。”


    徐道宏心下奇怪,怎麽這小子愣是沒個少年風流的樣兒呢,看起來竟然還有點青澀。


    徐道宏頓時想歪了,忍不住用眼神詢問顧玄:你沒給他安排通曉人事的婢妾?


    看明白徐道宏意思的顧玄心情瞬間變得有些微妙,說起來之前自己也提過這事兒來著,不過顧淮之怎麽都不願意。現在突然被徐道宏又提醒了一番,顧玄忍不住多看了顧淮之幾眼。


    顧淮之背後汗毛都豎了起來,總覺得好像有哪裏不大對,卻又說不出來,隻能懵逼地看著他阿公和舅公。


    徐道宏見狀,忍不住拍桌大笑,“淮兒年紀也不小了,也該考慮考慮他的親事了。我家還有幾個孫女,德言婦工樣樣拔尖,其中一個嫡孫女更是由賤內親自教養,倒是和淮兒很是般配,我們兩家不如來個親上加親?”


    顧淮之這下更納悶了,你們剛剛不還在聊官製的嗎?怎麽話題突然就拐到自己的親事上來了?


    見顧玄已經陷入沉思,似乎真的在考慮這樁婚事,顧淮之趕緊把歪了樓的話題給正迴來,嚴肅地開口道:“這份官製十分不尋常,聽舅公的意思,這是馮克己的手筆?”


    徐道宏點頭,“正是。”


    顧淮之心下不好的預感愈發深重,想了想,斟酌著說道:“馮克己這人,天生大才,又因出身寒門,對士族頗有不滿。想必舅公也已經知曉,他還是新帝的舅舅,如此一來,他能想出這份集中皇權的官製也就不讓人意外了。雖然在雲州時他一直被阿公壓製,但此人明顯不


    可小覷,又有新帝給他撐腰,我個人覺得,他可能還有後招。”


    顧玄和徐道宏齊刷刷看了過來,眼中多出幾分興味,“說說看,他還會有什麽後招。”


    顧淮之咬了咬牙,徑直看向顧玄,沉聲道:“阿公可還記得,雲州刺史府最初是如何選拔人才的?”


    “當然記得,刺史府讓那些前來投奔的書生進行考試,答一些庶務律法之類的考題,而後再根據他們的答案給他們安排相應的職位。”</說著說著,顧玄的表情也凝重了不少,徐道宏一張天生笑臉也沉了下來,倒吸一口涼氣,震驚反問道:“不會吧?你的意思是,新帝很有可能聽從馮克己的意見,在全國推行這種考試做官的方式?這不可能,太荒謬了!千百年來沒人幹活這事兒!”


    顧玄也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覺得這事兒很是棘手。


    顧淮之站在曆史巨人的肩膀上,對此倒是接受良好,還冷靜地對兩位大佬分析了一波,“當初雲州這麽幹的時候,阿公你好像還誇過這樣的選才方式還挺實用,隨便挑出一個人都能處理好庶務,而不是挑出一幫眼高手低書讀了一大堆卻死腦筋的家夥。當初阿公你是高高在上的選才之人,覺得這法子好用。如今站得更高一點來看這個問題,比如說使君登基後,放眼天下,選才方式是不是也能再變一變?不得不說,原本的察舉製本來就有較大的弊端,選出來的官員中雖然有像阿公和舅公這樣心懷天下的治國能臣,但也選出了不少像寧州林郡守那般屍位素餐之輩。說句僭越的話,若我是陛下,哪怕有再多人阻攔,我也一定要變一變這選才之法。”


    顧玄和徐道宏這迴是真陷入了沉思,仔細想了想,顧玄給出了肯定意見,“他連官製都變了,再變一變選才之法,也不是不可能。不過,察舉製實行了幾千年,可不是這麽容易說換就能換掉的。”


    徐道宏也點頭附和,“這樣的方法,士族絕對不會同意。他還要靠著士族給他治天下,現在就河還沒過完就想拆橋,怕是沒那麽容易!”


    顧淮之定定地看著徐道宏,“士族要是全都罷官不幹,庶族就該笑死了。有才學的庶族之人也不少,士族子弟不為官,不是正好給了他們出頭的機會嗎?太史公曾言,世家,世世有祿秩家。倘若族中無人為官領俸祿,又何談世家二字?”


    官員人數就這麽多,你上趕著給人騰地方,人家高興死了好吧?到時候時間一長,寒門子弟掌控了絕大多數的話語權,誰是世家誰是寒門就不好說了。


    這事兒確實讓人頭疼,哪怕是顧玄和徐道宏,也沒能想出個較好的應對之策出來。


    最終徐道宏擺手歎道:“事情還沒影兒呢,不必這麽自己嚇自己。除了你,誰會把事情往這上頭想?”


    這就是格局問題了,在徐道宏和顧玄看來,不管朝代怎麽變,當皇帝的到底是誰,最終總歸是要用九品中正製來選官,世家地位牢不可破。這思維已經成了定式,千百年來都是這麽過來的,就跟吃飯喝水一樣是常態,誰也不會懷疑這件事的穩定性。


    結果沒想到顧淮之突然提出了一個雷,差點把他們也給炸懵了,隻能寄希望於其他人的腦子不會像顧淮之這麽可怕。


    為此,顧淮之還挨了一頓訓。


    可惜的是


    ,這一次,老天並未站在士族這邊。


    十一月,趙冀正式稱帝,改國號為齊,年號元熙。


    趙銘封太子,顧玄任尚書令,馮克己任中書令。


    隨後,元熙帝宣布,往後選官,不拘出身,全憑自身才學。從明年起,朝廷便要開科舉。


    第47章 爭論


    開科舉的消息一出,舉國震動。寒門庶族聽了消息後有多激動顧淮之尚且不知道,但不少世家卻跟被踩了尾巴的貓似的,氣得直跳腳,在家破口大罵元熙帝不遵禮法,曆朝曆代就沒有這麽幹的。


    顧家作為一流世家,這些天府裏可沒少接待前來尋主意的士族之人。


    顧玄聽了科舉的消息後,先是詫異,而後便笑著看向顧淮之,欣慰地調侃道:“沒想到,還真被你猜中了,朝廷真要開科舉。看來,你給我的這半仙的名頭,可以拿迴去自己用咯。”


    顧淮之連連擺手,心說自己就是占了個學過類似曆史的光,這頂半仙的帽子自己現在還戴不了。


    但顧玄不知道顧淮之其實是個開了掛的家夥啊,還和徐道宏一起誇他,“看來我們真的是老了,還不如淮兒看得明白。”


    徐道宏這迴對顧淮之也刮目相看,先前徐道宏可能還是把顧淮之當做一個天分不錯的晚輩,朝廷開科舉這事兒一出,徐道宏瞬間把顧淮之的等級拔高了兩個度,成了可以他們互相交流的同級人。


    顧淮之心裏還有點虛,聽顧玄和徐道宏這麽吹他心裏更是糾結得厲害,覺得大佬們可能真的高看自己了,隻能謙遜道:“不過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正巧讓我猜中了這一迴,當不得舅公你們這般謬讚。”


    “這可不是說碰巧就能碰巧的。”徐道宏隻當顧淮之是在謙虛,還繼續對顧玄誇他呢,“你這個長孫實在教養得不錯,心思靈敏又聰慧通達,得這一麒麟兒,你顧氏百年無憂矣!”


    顧淮之壓力更大了,趕緊轉移話題,“現如今士族對陛下執意要開科舉之事群情激憤,爭論不休。為這事兒,我們家的門檻都要被他們踏平了,想必舅公那邊也正煩著吧?”


    徐道宏重重歎了口氣,“也不怪他們如此激動,要不是你之前提過一次,乍一聽到這個消息,我也得去跟陛下辯上一辯。”


    顧玄同樣點頭,“正是,科舉……千年未有之事,大變即將到來,也不知這一場狂風浪潮過後,士族還能存幾家?”


    顧淮之倒是挺淡定,任何製度給社會帶來的改變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哪怕強盛如唐朝,世家勢力依舊不容小覷。世家高傲起來,談親事都看不上李氏皇族,惹得太宗大怒,說自己兩百年天子竟還比不上崔盧等世家。


    然而太宗再怎麽憤怒,世家地位依舊高不可攀,唐朝宰相薛元超還曾感歎:“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五姓女!”


    可見當時士族地位之尊崇。


    如今元熙帝想推行科舉製,其實世家還是占了絕大部分的優勢。--


    但是其他士族之人的想法卻和顧淮之截然相反。


    來顧府拜見顧玄的人太多,顧玄不堪其煩,索性讓他們統一定個時間,一起過來把話給說明白了。


    這一次,考慮到顧淮之也快要弱冠了,顧玄有意曆練他,便將顧淮之也帶去正廳,參與了這次訴苦討


    伐大會。


    顧淮之放眼望去,來人全是如今數得上號的世家子弟。其中有一人劍眉星目,清朗如皎皎明月,正仔細打量著他。顧淮之略一思索就想起了這位的身份,巧了,不是冤家不聚頭,這位正是顧氏老對頭林氏子,看年紀,應該就是那個林家神童,當初顧琉還說顧玄有意培養顧淮之好贏過對方這個神童來著。


    一不留神,顧淮之的思緒就飄遠了,被其他人稱讚時,顧淮之保持著優雅而不失風度的笑容,心裏還在想,這人叫什麽名字來著,上次舅公好像提到過,對了,林家寶樹,林朔!


    顧淮之一邊聽他們訴苦一邊暗想:連林氏這等和顧家素來不對付的老對頭都急得來找顧玄了,看來世家這次是真慌了,要不然也不能放下多年的成見短暫破冰和好,想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林朔見顧淮之站在一旁保持微笑不吭聲,同樣也想起了顧淮之就是最近那個風頭快要壓過他的人,據說這位是顧氏玉人,同樣是少年天才,加上兩家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糾葛,林朔的注意力瞬間就全放在了顧淮之身上。見顧淮之隻是淡笑不語,林朔好不容易找了個空擋見縫插針問顧淮之,“長公子一言不發,可是腹內已有成算?”


    顧淮之正走神呢,冷不丁林朔就給他打了個聚光燈,讓其他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他身上。顧淮之忍不住暗罵林朔一聲坑貨,而後淡定笑道:“在座的都是博學多才的治國大才,晚輩哪敢輕易多嘴?不過是想來見識一番諸君的風采罷了。”


    林朔卻直覺顧淮之沒說實話,忍不住追問道:“素聞長公子才智過人,此番又聽了諸位前輩一席話,不知長公子可有何應對之策?”


    這人還沒完了是吧?顧淮之忍不住皺眉,淡淡看了他一眼,開啟了世家子必備的裝逼模式,一臉雲淡風輕的開口道:“晚輩愚鈍,不知諸位為何如此焦慮。”


    “這還有什麽不明白的?朝廷開科舉,以往我士族子弟哪裏需要考試,舉薦後直接任職便是。你竟然還說不知道我們在急什麽?”


    顧淮之淡淡看了這個迫不及待跳腳的人一眼,隨意反問道:“難道你的意思是,世家子弟的學識還不如寒門庶族嗎?”


    這人更加氣急敗壞,“那怎麽可能?”


    --


    顧淮之冷靜地向他們分析,“科舉之製一出,民心震蕩,無數寒門子弟一定會緊緊抓住這根救命稻草,陛下剛登基,也不可能朝令夕改。我們與其探討該怎麽讓陛下收迴成命,還不如仔細商量商量,怎麽從


    中為世家謀得最大的利益。”


    林朔冷哼一聲,“說得倒是容易,千百年來,士庶從來互不來往,如今陛下說開科舉就開科舉,日後我等士族竟然還要和庶人同朝為官嗎?”


    顧淮之好心提醒他,“現在朝堂上也有不少庶族官員。”


    林朔一噎,惱羞成怒,“你到底是哪邊的,怎麽盡為朝廷說話?”


    “我姓顧,當然是世家這邊的。”顧淮之微微歎氣,“隻是請諸位前輩拋去憤怒好好想一


    想,陛下真的會聽我們的勸誡收迴成命嗎?真要如此,他就不會不跟你們商量一聲就突然下了詔,這一手,分明就是在防著世家。為何?無非是怕大家你來我往吵個沒完,以至於遲遲不能開科舉罷了。”


    其他人也不是沒有腦子,聽了顧淮之這話更加垂頭喪氣,“難道就沒有另外的辦法了嗎?”


    顧淮之卻反問他們,“不過是考試罷了,諸位前輩為何泄氣?但凡考試,考的東西無非就是聖賢之言。我等士族誰家無滿室藏書?族內名士更是數不勝數,皆是滿腹經綸之大才。他寒門子有什麽?家裏有幾本書就了不起了。區區一場科舉考試,我等世家子莫非就怕了不成?”


    林朔立即高聲道:“真是笑話,我等士族會懼怕寒門子?不過是不想同這等卑賤之人一同考試罷了,和他們同處一室,真是汙了自己的眼。你這般言辭鑿鑿,莫非就不覺得與他們共處一室實乃恥辱嗎?更何況,往常我等士族不需考試同樣可以做官,還有許多人不屑打理庶務,如今卻要通過考試才能得官,這不是天大的恥辱是什麽?”


    顧淮之還真不覺得有什麽可恥辱的。這又涉及到三觀的問題了,林朔的想法才是現如今的主流思想,覺得庶族出身卑賤不配見他們這些天之驕子。問題是顧淮之是穿越的,後世領導人還親自去貧困縣慰問人民呢,再腦殘的人也不會覺得和家境不好的在一起是一種恥辱。誰要敢說這話,立馬就能火遍全網順便被火眼金睛的網友們扒出家族關係網,達成坑爹坑親朋好友的終極成就。


    至於考試,那就再正常不過了,從小學到大學考過的試顧淮之都數不清。要是想從政當官,更是第一步就要經過公務員考試。


    顧淮之覺得完全沒毛病。


    不過目前不能說實話,顧淮之索性一攤手,“那也得陛下願意聽啊。他不聽,你又忍受不了這樣的恥辱,那就隻能不考了,數年後你沒有一官半職,庶族卻大權在握,到頭來他們一定會感謝你如今的決定。”


    元熙帝怎麽說也是結束了兩百多年戰亂的英雄人物,手下又不缺人。有人才又有兵,底氣比前朝幾代皇室都足。世家這會兒還真不好和他硬碰硬。


    林朔氣結,半晌說不出話來。


    其他人沉默了一瞬,重重歎了口氣,“難道真的別無他法了嗎?”


    說實話在的,像顧家這等對族中子弟嚴加管教的世家,其實並不在乎考不考試。覺得要命的是那些仗著一個好出身不學無術還想憑著姓氏混官職的人,科舉一出,幾乎斷了他們的官路,這些人能


    不跳腳嗎?還有另一種看不起庶務,覺得那些瑣碎的事務玷汙了他們高貴人格的家夥,以前覺得自己可厲害了什麽都不放在眼裏,當官還是別人求著他去的。現在呢,你要是不務正業不管治下庶務,也同樣得滾蛋。人性中還真有幾分賤性,往年他們嫌棄這個,看不起那個,現在真不讓他們幹了,他們心裏又不痛快了。


    對於這兩種人,顧淮之也隻能送他們兩個字,“活該”。本來就不是當官的料幹嘛跑去禍害百姓?


    見


    眾人還是愁眉不展,顧淮之忍不住說道:“你們不如先去和陛下商議一下可參加科舉之人的要求,要是選出一群有才無德之人,到時候又是一場禍端。還可以再商議一番科考的範圍,不拘於四書五經,也可有其他類別,比如算學學得好,書畫一絕的,善於水利的……都可取士,這才能讓他們施展出自己的才華,豈不比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更好?”


    眾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家裏有醉心藝術不讀正書的,更是覺得顧淮之這主意好,互相看了看,心裏便有了底,覺得明天早朝可以繼續討論一波。


    至此,顧淮之這個原本準備過來打個醬油的家夥,不知不覺就成了這次會議的焦點,並因此而聲名大噪。


    --


    更奇特的是,顧淮之勸住了士族,元熙帝那邊默默給他記了個大功,其他士族竟然也覺得他不錯,還給他刷了一波好名聲。


    顧淮之:……


    這發展,真是萬萬沒想到。


    作者有話要說:士族的高傲真的是刻在骨子裏的,內部還有鄙視鏈。《世說新語·簡傲》:謝萬在兄前,欲起索便器。於是阮思曠在坐,曰:‘新出門戶,篤而無禮’。


    當時謝家已經是大世家了,卻還是被阮氏看不起,覺得對方是新貴,沒有底蘊,禮儀不足。對同為世家的人都百般挑剔,更別提讓他們和寒門爭奪做官的機會了。從一開始,世家要的就是高高在上的特權,而不是說我比你有優勢隨便考,不把你按在地上摩擦碾成渣就算我輸。文中其實處理得比較理想化了,請大家輕噴。


    第48章 太子登門


    顧淮之勸誡士族接受科舉製,完全出乎了馮克己的預料。在馮克己的設想中,顧家作為一流世家,肯定是帶頭反對科舉的那一個,沒想到,敵軍猛然變友軍,馮克己一下子還真沒反應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家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涴並收藏世家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