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暑期的一天,北崗教委會議室裏,教委黨委一班人又在研究確定北崗四中一把手人選問題,這一次和九二年初春那一次不一樣,完全相反。上任一年後的胡主任開始對管理的下屬領導幹部動手術了。他首先要拿這個不聽話、不上門的於誌堅開刀了。他在會上首先發言說:

    “北崗四中的於誌堅完全是個土豹子,幹事情不講策略,獨斷專行,還不聽勸告,老有人反映他的問題,我的意見是把他調整下來。”

    這時候了解他的方誌軍因年齡問題已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了,誰還能替他說話呢?兩個還在位置上的老領導,一個是管教學的付主任董方明,一個是管財務及勤工儉學的鍾俊鬆。對於誌堅都很了解,他們二人提出了反對意見。鍾俊鬆說:

    “胡主任,你不清楚北崗四中的曆史,領導頻繁更換,一直就沒有穩定過,學校處於混亂狀態。於誌堅上來後有了很大的起色,解決了很多過去十幾年沒能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剛有點起色,你又要更換,這不太合適吧。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不觸及到某些人的個人利益。那樣的學校有些事情不果斷,不來硬的是不行的,我們要看主流嘛!”

    董方明接著說:“北崗四中的生源質量在全縣最差,是經過幾道篩選剩下的低分學生,幾乎都是三類苗和四類苗,又加之這幾年‘中專熱’,招生很困難,教學質量一下子很難上去,也要求他們的學生高考上重點大學線太不現實了。他們這兩年的教學秩序和教師的教學態度都有了很大的改觀。我最近了解到於誌堅正在探索一條適合他們學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正準備付諸實施。”

    這兩個人的發言,使胡天偉的思想發生了逆轉,於誌堅的位置總算保住了。

    可於誌堅哪兒知道這個差點丟官的過程。他每個暑期都和平時一樣甚至比平時還忙,一年一度的暑期招生是他最操心和頭痛的事,除了新生的招生外,還有高三年級學生因家庭種種原因輟學的問題。每年一般到了八月份高三年級提前開課,這年八月,高三開課後,發現有不少學生沒有來,那時學校在校生人數仍然嚴重不足,每少一名學生就像割於誌堅身上的肉一樣難過,他把學生看的太重要了。他親自帶著高三教師騎自行車按學生家庭住址,一家一家地去找,去做思想工作,免掉困難家庭學生的學費等。有一天,他和張獻生、李俊龍三人騎自行車,從早上天剛亮就開始出發,一共跑了十幾家,跑了二百多裏的路程。最遠跑到兩省交界處的一個村莊,離學校有一百多裏路,這裏有一名學生叫呂勝遠。找到他家後,鄰居說他們家裏人都到稻田插秧去了。於誌堅一行三人找到呂勝遠家的稻田裏,一家人正在插秧,插秧對於誌堅來講不在話下,在生產隊時每年都幹這活。他們在田埂上和呂勝遠家人說了幾句客套話後,於誌堅就褊起褲子脫掉鞋子跳到水田裏插起秧來,張獻生,李俊龍也緊隨其後。呂勝遠及家長感動得不知說什麽好,一直把秧苗插完才一起迴到呂勝遠家裏。呂勝遠的母親給他們每人做了一碗荷包蛋。於誌堅又陷入了沉思,這不僅僅是一碗荷苞蛋,這是一片情,他代表了千千萬萬勞動人民那淳樸的感情,跟那些城裏的西裝革履們花天酒地是完全不同的,老百姓這種飯沒有任何的企圖和交易。於誌堅和呂勝遠一家拉近了距離,融入了感情,關於呂勝遠的複學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這天,他們一直跑到了天黑還在找其他的學生。到了晚上,路又不熟,他們走在那漆黑的鄉村小路上,慢慢地摸索著往迴走。迴到學校已是夜間十二點鍾了,又渴又餓,他們在李俊龍老師家裏每人喝了一碗剩稀飯,吃了個涼饃就各自迴家休息了。

    在秋季開學前,於誌堅就開始著手準備開辦美術班。那個時候,除了體育教師、正規院校畢業的美術和音樂教師還很缺乏,麵向社會也很難聃到。本校教師李建新跟市師範學校的一個美術老教師熟悉,叫崔玉海。於誌堅跟李建新一起到市師範學校找到崔玉海老師,把來意向崔老師說了,崔老師很讚成於誌堅的想法,也同情這樣的學校,所以同意給他們學校兼職代課。代課時間定為每周的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那時還沒有實行雙休日,星期六還屬正常上班時間。萬事開頭難,為了能使美術班辦起來,學校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除了給崔老師開工資,還管吃住和報銷往返車費。

    一九九五年秋季開學,學校從高二年級開始,開辦了體育班和美術班。盡管規模還不很大,但這標誌著於誌堅探索的在他這樣的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開始付諸實施,由此拉開了北崗四中教學改革的序幕。

    他首先從教師隊伍建設抓起,采取了“調整、充實、培養、提高”的八字方針。為了避免濫竽充數,上級每次舉行的大型統考,既考學生,也考教師,統考期間,考哪一科,哪一科老師不監考,也坐在教室裏參加考試,以此來看每個教師的基本功和駕馭本學科知識的能力。對於少數基本功不行,連知識水平就達不到,教學質量一直上不去,學生意見大的教師調整到非教學崗位上,再從大專院校畢業生分配過程中充實。不管學校經費多麽困難,於誌堅要求教師積極參加校內教改教研活動外,還支持鼓勵教師積極外出參加上級舉行的各種教改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建立競爭機製和激勵機製,對教學質量高的教師給予物質獎勵,政治上關心。評優,職稱晉級,工資晉級優先。使學校的教學改革能夠成功,使教學質量能夠有大的提高。

    從那個時候開始,政府一些執法部門每年在開學後就要到學校要錢。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要錢的部門也在不斷的增多,九月下旬的一天,物價部門一行四五個人要了錢之後,要求到市區吃飯。九十年代初期,於誌堅剛上任時,來客就是在鎮上吃飯,一桌五六十元錢就夠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不僅餐費漲了,還盛行跳舞唱卡拉ok,一幫人吃了飯後,就開始唱啊跳啊,一頓飯加上娛樂下來就是一仟多元。就在這天晚上,於誌堅在舞廳裏看見了一個熟人,他感到十分驚訝,這個人就是縣機械修造廠的技工曹靚。於誌堅在搞勤工儉學辦廠時經常和她打交道,因為很多機械配件需要維修或加工。她的車床操作技術非常好。她年輕漂亮,活潑可愛。她現在的濃妝豔抹,標準的舞女打扮。於誌堅不會跳舞,他隻是在卡拉ok間唱唱歌,等著客人玩結束。所以,於誌堅也不去和曹靚搭話,他知道見麵後曹靚會不好意思的。後來於誌堅才知道曹靚和她丈夫都下崗了,生活所迫。

    也就在這一年,於誌堅為了老教師們在有生之年也能住上標準的住宅樓,第一棟教師住宅樓已經動工興建了,這是他的一個民心工程。到這年的深秋,連續陰雨天氣,於誌堅嘴上不說,心裏老是惦記著工程質量。他冒著大雨查看水是不是對工程質量造成影響。查看過程中,他發現住宅樓工程旁的水溝積水很多,不能順暢地流走,這會影響住宅樓沉降不一致,甚至會影響基礎。這時民工因不能施工都已迴去了,他沒有驚動別人,自己拿把鐵鍬,冒著雨在那裏疏通積水。人們發現後,感動不已,不一會,都自覺地來了很多人,用鐵鍬在這裏疏通了積水。當時的這個場麵真實的反映了領導的帶頭作用。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暑期差點丟官的事,於誌堅以後也知道了。一些好心的人點撥他說:

    “上邊領導那裏要多走走,不要老呆在學校搞工作,除了默頭苦幹,還要抬頭望路。”

    一九九六年春節快到了,在別人地點撥下,於誌堅覺得不能隻給老師們拜年了,也要去上邊拜年。春節他除了照常給老師們拜年以外,也去給領導拜年,和給老師們拜年一樣,空著兩手走了一趟,這就是他理解的多走走。

    年罷節罷,新一年的全縣教育工作大會召開了。先有教委胡主任作主題講話,老規矩,首先總結上一年取得的成績,然後是新一年的工作安排和奮鬥目標。行政領導們總愛喊點口號,這次會議提出的口號是,“鑽研業務、狠抓教學、提高質量、爭創一流”。有口號有目標就要有人配合。胡主任講話結束後,預先安排好的幾所學校(當然離不開重點高中)在會上作堅決完成升學任務的發言。升學任務要確保好多好多,立爭好多好多。最後,縣政府管教育的領導作總結講話,講到升學率時說:

    “在各學校升學率方麵發展還不平衡,比如北崗四中與兄弟學校還有差距,要努力趕上。學校沒有升學率不行,沒有升學率就沒有生命力嘛。”然後臉朝著胡主任問:“這個學校在哪裏呀?”

    胡主任迅速迴答:“高崗鎮。”

    “噢,沒去過。”

    下麵一陣笑聲。坐在後麵的於誌堅又一次感到無地自容,很沒麵子。他又在想,領導連學校都沒去過,也不知道學校的情況,就會要升學率。

    五月的一天,一個不速之客來到了於誌堅的辦公室。他向於誌堅作了自我介紹,說:

    “於校長,我叫薛誌剛,是原丹北監獄子弟學校受聘的美術教師,本人因九三年考上湖北美術學院要去進修,校長說要去進修需要去找監獄勞資科,若勞資科領導不同意,我走了,就按解聘處理。我又去找到了監獄勞資科,勞資科領導說,‘你要去進修,這裏就取消你的崗位編製,迴來後不再接受,你自己決定。’我考學的目的就是要上學,後來還是決定進修去了。我下個月就將畢業,貴校若需要美術教師,聘用我的話,我願為貴校的美術教學作出貢獻。”

    於誌堅在想,這可真是雪中送炭,瞌睡遇到枕頭了。於是就滿口答應,說:

    “我們正需要美術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一個還不夠呢,把你的畢業證和檔案材料下一次拿來我們看一看。”

    學校不僅需要美術教師,他還在尋找音樂教師。他計劃在秋季開學使體育、美術、音樂這三個學科的專業課全部開起來,推進教學模式改革的進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不止的弄潮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希望之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希望之星並收藏奮鬥不止的弄潮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