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那官倒是和善,範三拔央求道:“劉郎官,我等趕了一天路,水米沒落肚,能不能讓我等吃點東西、喝點水再上路?”
劉泌溫和地一笑:“人嘛,到哪都得吃飯喝水,應該的。來呀,將範氏的女人孩子與成年男子分開關押,給他們吃食和水”。
左右取過食物,範三拔和範氏眾人大啃大嚼,人一餓,吃得便分外香甜。
劉泌笑咪咪地看著,不動聲色。
一番狼吞虎咽,範氏諸人食畢。
範三拔起身稱謝,“多謝劉郎官”。
“莫謝,汝等吃好喝好了嗎?”劉泌的口氣很溫和,像在對好友說話。
範三拔施了一禮,“多謝您關照,草民沒齒難忘,有機會定當報答”。
“報答便不必了,汝等也沒有機會了”。
劉泌的笑容忽然轉作猙獰,“吃好、喝好,便請上路吧。動手!”
早已安排好的士卒,拔刀向範氏諸人緩緩逼近。
範三拔大驚:“為何殺我等?”
“聖上有旨,範氏男丁,年滿十四歲皆斬”。
範三拔卻是見過世麵的,“我等是朝廷欽犯,縱是處斬,也應經過三司會審。汝怎可不審而誅?”
劉泌笑了:“不愧是範家家主,倒是好利口,可惜說也沒用”。
隨行的參將王堇英有些猶豫,“劉郎官,不如把他們押往介休,交由黃總憲處置?”
“哼!”
劉泌雙目如電,冷冷地掃了王堇英一眼,“不殺了他們,若是他們逃跑了,汝負得了這個責?”
被劉泌的目光一掃,王堇英隻覺後背發涼,連忙拔出腰刀,一刀便砍飛了範三拔的腦袋。
眾軍士齊動手,範毓馨、範毓馥、範毓覃、範毓奇等皆倒在了血泊中。
“兄長,汝好狠”,範毓奇臨死前,嘟囔了一句。
“稟孫郎官,範氏全族十四歲以上成年男子俱已殺訖,共四十三人”,刑部主事張德統計完人數,向劉沁匯報。
“很好,汝等辛苦了,本官會向朝廷為汝等請功的。將那些婦孺押往介休吧”。
劉泌看著滿地的屍體,忽然正色道:“範氏勾結韃虜,罪惡滔天,吾等替朝廷除奸,義不容辭!”
??
“哎呀,禍事了!禍事了!”
北京陳宅,順天巡撫陳曾禹急得似熱鍋上的螞蟻。
“老爺,您怎麽了?”郭巧兒急問。
“唉!黃總憲調了山西、內蒙、外蒙的邊軍,封鎖了省界、邊界。範賢弟一大家子人,如何逃得掉?他若被捕,朝廷得知是吾給他送的信,一頂‘通虜’的帽子扣下來,不光是吾,隻怕吾那老泰山都要受牽連!”
陳曾禹此時已經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埋怨道:“都是汝,出的餿主意!”
郭巧兒秀眉輕蹙,沉吟了好一會兒,才說道:“老爺,事已如此,您隻好斷尾求生了!”
“斷尾求生?”
郭巧兒聲音低垂,若隱若現,“此次傳旨的副欽差刑部右侍郎劉泌,是您那老泰山的弟子,何不求求他?無論如何,不能讓範恩公活著迴南京”,說到這,郭巧兒的聲音低如蚊蚋。
“巧兒,汝在說什麽?”
陳曾禹吃了一大驚,不可置信地望著郭巧兒,仿佛第一次認識身邊的女人。
“範恩公對妾身有恩,可是女子出嫁從夫,妾身的心中最重的永遠是老爺和孩子,絕不能讓任何人毀了咱們家!”
聽她這麽說,陳曾禹長歎了一口氣,“這讓吾如何下得去手?”
“範恩公雖有恩於您和妾身,可他是把您當成奇貨可居。您想一想,若您不是朝廷的官員、手中無權,他會為妾身贖身,並將妾身送給您嗎?”
“這個!”
陳曾禹覺得郭巧兒說得也有一定道理,什麽情誼不情誼的,說到底不過是權力和金錢的交換。
“老爺若行此事,須得快。否則人押到南京,咱們家便在劫難逃了”。
聽了郭巧兒的話,陳曾禹不再猶豫,親自著便服、騎快馬,晝夜兼程地尋劉泌,要取義弟的性命。
??
陳曾禹尋到劉泌時,劉泌一行剛至太原府治陽曲縣。
一見陳曾禹,劉泌便責怪道:“哎呀,這個節骨眼,陳兄不在北京待著,怎麽跑這兒來了?”
陳曾禹歎了口氣:“實不相瞞,愚兄和介休範氏有些牽連,若讓範毓奇活著進大理寺,恐怕不光是吾,便是吾那老泰山都要被波及。請賢弟救愚兄一命啊!”
“撲嗤!”
劉泌忽然一笑,“放心吧,此事,恩師已有布置。您趕緊迴北京,若讓人看見您和小弟在一起,難免惹人非議”。
陳曾禹一楞,“賢弟是說?”
“不錯,介休範氏所有成年男子,皆已伏法”。
聽了此言,陳曾禹如釋重負,一身輕鬆地騎馬返迴北京。
官場便是這樣,可以同富貴,卻不可以共患難。
二人自以為很隱秘,卻不料隔牆有耳。陶成派往欽差隊伍中的番子,認認真真記下了陳曾禹夜訪劉泌一事。
??
南京關宅,兩個人正在對奕,一個是慈眉善目的老者,謙謙君子,美玉無瑕;一個是麵如冠玉的青年人,長得好看,閬月仙葩。
“啪!”
青年人執白,落了一子,笑道:“監察禦史李國相從北直隸巡察迴來了。他發現了孫閣老的女婿、順天巡撫陳曾禹勾結介休範氏,助其取得長蘆鹽場一半的鹽。目前聖上已下旨查辦以範氏為首的八大奸商。您何不趁勢而動?”
說話者乃是大明首輔關守箴的智囊、兵部車駕司郎中唐甄。
唐甄,字鑄萬,號圃亭,今年虛歲不過二十九歲,卻被關守箴視為驚天緯地之才,引為忘年交兼智囊。此人是四川達州人,帝師唐瑜第十一代孫,著有《潛書》,被後世的梁啟超稱為“醒人之良藥,逆耳之忠言”。
他認為:民為國家邦本,為政首在富民,“國無民,豈有四政!封建,民固之;府庫,民充之;朝廷,民尊之;官職,民養之”。不光是喊口號,還有實際的富民建議:首先,整頓吏治。除貪官,任賢才,“廉者必使民儉以豐財,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舉廉舉才,必以豐財厚利為征”;其次,否定了“農本商末”的傳統觀念,提出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要共同發展;再次,改革貨幣,廢銀用錢,促進商業流通。認為以白銀作為貨幣,限製了財貨的交換,阻礙了商業的發展,“夫財之害在聚。銀者,易聚之物也”,“救今之民,當廢銀而用錢”,隻有用銅錢取代白銀,才能發揮好貨幣的流通作用。
剛開始,別人把唐甄推薦給關守箴時,關首輔還不以為然,認為這小子三十歲都不到,嘴上無毛,辦事不牢,能有何本事?等把唐甄寫的東西一看,驚得叫了起來:“唐先生大才啊!了不起!了不起!”
再不敢以年輕人視之,引為忘年之交,啥事都喜歡征求一下他的意見。
聽唐甄如此說,關守箴不露聲色地執黑,應了一子,笑道:“官場博奕,須得謹慎,不擊則已,擊則必中。老夫目前還沒有十足的把握”。
“老爺,山西巡撫劉鬥有信到”,二人正對奕得激烈,下人來報。
朝中無人莫做官,劉鬥本是清廷降官,歸明後走通了關首輔的門路,搖身一變成了關係幹將。
關守箴看完信,淡定的神情居然一頓,良久笑道:“孫金鼎走了一步臭棋啊!”
“關公,信上寫了什麽?”
關守箴將信遞過去,唐甄拆開一看,上麵寫著:“欽使辦差,範氏提前得知逃逸。刑部右侍郎劉泌誅範氏三十三人於漠南,似有滅口之嫌”。
劉泌溫和地一笑:“人嘛,到哪都得吃飯喝水,應該的。來呀,將範氏的女人孩子與成年男子分開關押,給他們吃食和水”。
左右取過食物,範三拔和範氏眾人大啃大嚼,人一餓,吃得便分外香甜。
劉泌笑咪咪地看著,不動聲色。
一番狼吞虎咽,範氏諸人食畢。
範三拔起身稱謝,“多謝劉郎官”。
“莫謝,汝等吃好喝好了嗎?”劉泌的口氣很溫和,像在對好友說話。
範三拔施了一禮,“多謝您關照,草民沒齒難忘,有機會定當報答”。
“報答便不必了,汝等也沒有機會了”。
劉泌的笑容忽然轉作猙獰,“吃好、喝好,便請上路吧。動手!”
早已安排好的士卒,拔刀向範氏諸人緩緩逼近。
範三拔大驚:“為何殺我等?”
“聖上有旨,範氏男丁,年滿十四歲皆斬”。
範三拔卻是見過世麵的,“我等是朝廷欽犯,縱是處斬,也應經過三司會審。汝怎可不審而誅?”
劉泌笑了:“不愧是範家家主,倒是好利口,可惜說也沒用”。
隨行的參將王堇英有些猶豫,“劉郎官,不如把他們押往介休,交由黃總憲處置?”
“哼!”
劉泌雙目如電,冷冷地掃了王堇英一眼,“不殺了他們,若是他們逃跑了,汝負得了這個責?”
被劉泌的目光一掃,王堇英隻覺後背發涼,連忙拔出腰刀,一刀便砍飛了範三拔的腦袋。
眾軍士齊動手,範毓馨、範毓馥、範毓覃、範毓奇等皆倒在了血泊中。
“兄長,汝好狠”,範毓奇臨死前,嘟囔了一句。
“稟孫郎官,範氏全族十四歲以上成年男子俱已殺訖,共四十三人”,刑部主事張德統計完人數,向劉沁匯報。
“很好,汝等辛苦了,本官會向朝廷為汝等請功的。將那些婦孺押往介休吧”。
劉泌看著滿地的屍體,忽然正色道:“範氏勾結韃虜,罪惡滔天,吾等替朝廷除奸,義不容辭!”
??
“哎呀,禍事了!禍事了!”
北京陳宅,順天巡撫陳曾禹急得似熱鍋上的螞蟻。
“老爺,您怎麽了?”郭巧兒急問。
“唉!黃總憲調了山西、內蒙、外蒙的邊軍,封鎖了省界、邊界。範賢弟一大家子人,如何逃得掉?他若被捕,朝廷得知是吾給他送的信,一頂‘通虜’的帽子扣下來,不光是吾,隻怕吾那老泰山都要受牽連!”
陳曾禹此時已經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埋怨道:“都是汝,出的餿主意!”
郭巧兒秀眉輕蹙,沉吟了好一會兒,才說道:“老爺,事已如此,您隻好斷尾求生了!”
“斷尾求生?”
郭巧兒聲音低垂,若隱若現,“此次傳旨的副欽差刑部右侍郎劉泌,是您那老泰山的弟子,何不求求他?無論如何,不能讓範恩公活著迴南京”,說到這,郭巧兒的聲音低如蚊蚋。
“巧兒,汝在說什麽?”
陳曾禹吃了一大驚,不可置信地望著郭巧兒,仿佛第一次認識身邊的女人。
“範恩公對妾身有恩,可是女子出嫁從夫,妾身的心中最重的永遠是老爺和孩子,絕不能讓任何人毀了咱們家!”
聽她這麽說,陳曾禹長歎了一口氣,“這讓吾如何下得去手?”
“範恩公雖有恩於您和妾身,可他是把您當成奇貨可居。您想一想,若您不是朝廷的官員、手中無權,他會為妾身贖身,並將妾身送給您嗎?”
“這個!”
陳曾禹覺得郭巧兒說得也有一定道理,什麽情誼不情誼的,說到底不過是權力和金錢的交換。
“老爺若行此事,須得快。否則人押到南京,咱們家便在劫難逃了”。
聽了郭巧兒的話,陳曾禹不再猶豫,親自著便服、騎快馬,晝夜兼程地尋劉泌,要取義弟的性命。
??
陳曾禹尋到劉泌時,劉泌一行剛至太原府治陽曲縣。
一見陳曾禹,劉泌便責怪道:“哎呀,這個節骨眼,陳兄不在北京待著,怎麽跑這兒來了?”
陳曾禹歎了口氣:“實不相瞞,愚兄和介休範氏有些牽連,若讓範毓奇活著進大理寺,恐怕不光是吾,便是吾那老泰山都要被波及。請賢弟救愚兄一命啊!”
“撲嗤!”
劉泌忽然一笑,“放心吧,此事,恩師已有布置。您趕緊迴北京,若讓人看見您和小弟在一起,難免惹人非議”。
陳曾禹一楞,“賢弟是說?”
“不錯,介休範氏所有成年男子,皆已伏法”。
聽了此言,陳曾禹如釋重負,一身輕鬆地騎馬返迴北京。
官場便是這樣,可以同富貴,卻不可以共患難。
二人自以為很隱秘,卻不料隔牆有耳。陶成派往欽差隊伍中的番子,認認真真記下了陳曾禹夜訪劉泌一事。
??
南京關宅,兩個人正在對奕,一個是慈眉善目的老者,謙謙君子,美玉無瑕;一個是麵如冠玉的青年人,長得好看,閬月仙葩。
“啪!”
青年人執白,落了一子,笑道:“監察禦史李國相從北直隸巡察迴來了。他發現了孫閣老的女婿、順天巡撫陳曾禹勾結介休範氏,助其取得長蘆鹽場一半的鹽。目前聖上已下旨查辦以範氏為首的八大奸商。您何不趁勢而動?”
說話者乃是大明首輔關守箴的智囊、兵部車駕司郎中唐甄。
唐甄,字鑄萬,號圃亭,今年虛歲不過二十九歲,卻被關守箴視為驚天緯地之才,引為忘年交兼智囊。此人是四川達州人,帝師唐瑜第十一代孫,著有《潛書》,被後世的梁啟超稱為“醒人之良藥,逆耳之忠言”。
他認為:民為國家邦本,為政首在富民,“國無民,豈有四政!封建,民固之;府庫,民充之;朝廷,民尊之;官職,民養之”。不光是喊口號,還有實際的富民建議:首先,整頓吏治。除貪官,任賢才,“廉者必使民儉以豐財,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舉廉舉才,必以豐財厚利為征”;其次,否定了“農本商末”的傳統觀念,提出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要共同發展;再次,改革貨幣,廢銀用錢,促進商業流通。認為以白銀作為貨幣,限製了財貨的交換,阻礙了商業的發展,“夫財之害在聚。銀者,易聚之物也”,“救今之民,當廢銀而用錢”,隻有用銅錢取代白銀,才能發揮好貨幣的流通作用。
剛開始,別人把唐甄推薦給關守箴時,關首輔還不以為然,認為這小子三十歲都不到,嘴上無毛,辦事不牢,能有何本事?等把唐甄寫的東西一看,驚得叫了起來:“唐先生大才啊!了不起!了不起!”
再不敢以年輕人視之,引為忘年之交,啥事都喜歡征求一下他的意見。
聽唐甄如此說,關守箴不露聲色地執黑,應了一子,笑道:“官場博奕,須得謹慎,不擊則已,擊則必中。老夫目前還沒有十足的把握”。
“老爺,山西巡撫劉鬥有信到”,二人正對奕得激烈,下人來報。
朝中無人莫做官,劉鬥本是清廷降官,歸明後走通了關首輔的門路,搖身一變成了關係幹將。
關守箴看完信,淡定的神情居然一頓,良久笑道:“孫金鼎走了一步臭棋啊!”
“關公,信上寫了什麽?”
關守箴將信遞過去,唐甄拆開一看,上麵寫著:“欽使辦差,範氏提前得知逃逸。刑部右侍郎劉泌誅範氏三十三人於漠南,似有滅口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