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知府臣呂留良泣血呈奏;為查抄通虜八大商號、以正人心事:
甲申以來,韃虜趁我國變,奪我山河。彼夷狄者,棄詩書之教化,逞騎射之猖狂,不耕不讀,無漁無商,禽獸類人,強者為王。嗚唿!自盤古開天地以降,中華之劫難,無過於此者。凡有人心,莫不投袂而起,入軍伍,捐錢糧,出人力,救國家。
然有山西商人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八人,於清虜入關前,便常往返於關內關外,為銀錢之利,忘祖宗國家,輸虜糧草軍械,為虜刺探軍情,更有甚者,策反大明將領為虜所用。胡酋順治以之為功,設宴召見,賜其服飾。彼等亦借虜勢,廣開財路,漁肉百姓。
其罪罄竹難書、人神共憤!
陛下舉義廣西,掃平韃虜,恢複中華,撥亂反正。天下無不拍手稱快,皆雲‘聖天子在朝,吾國家之幸也’。今滿人權貴、投虜貳臣,皆已伏法,唯陰結韃虜之奸商,仍逍遙於法外。或雲,商賈之害,遜於貳臣。謬矣!臣之見,八大奸商之害,不亞於洪承疇之流,不查辦,不足以平民憤!
臣忝為河間知府,經青縣,但見衛河之上,帆船蔽日、旗幟飛揚、鑼鼓喧囂、樂聲震天,其勢勝公侯之儀仗。問之,曰:’此乃介休範氏之鹽船‘。恥哉!介休範氏,諸奸之首,新皇鼎立,仍不知悔改,招搖過市,氣焰熏天,直把新朝視為夷狄胡酋之時也!
臣請查抄八大奸商及其後人之產,以明國法、正人心。此誠天下至痛快事也!微末淺識,伏惟聖裁”。
看著呂留良上的這道疏,朱亨嘉臉色鐵青,良久不言。驀地,用拳頭在禦案上重重一拍,吼道:“鹽船?朕不是令曹登榜一兩鹽也不許給那介休範氏嗎?是什麽人敢罔顧朕的諭令?”
朱亨嘉以武起家,殺的清虜漢奸海了去了,區區幾個奸商,不過是捏死幾隻螞蟻而已,並沒當什麽事。呂良留的這道疏,他一開始並不重視,直到看見“鹽船”二字,才被踩著尾巴,爆發了起來。
身為帝王,最恨臣子不把自己的話當迴事。汝今天敢不聽朕的話,明天是不是就敢取代朕做皇帝了?封建帝王,心裏便是如此陰暗!
帝王一怒,氣震山河,在一旁侍奉的司禮監秉筆太監何亮,嚇得手一抖,畫筆落地。
“奴婢該死!”
何亮慌忙請罪。
他可是宮裏的老人了,朱亨嘉還是靖江王時,他便是王府的內承奉,為人性格木訥,不愛說話,不過卻有一項絕活:擅丹青。
朱亨嘉穿越後,依稀記得這何亮很忠心,靖江王失敗後,他抱著小王子朱若極遁入空門,傳以畫技,將朱若極培養成了國畫大師:苦瓜和尚。所以,對何亮頗為信重,讓他做到司禮監秉筆太監的高位。因為何亮擅丹青,便把他當成了禦用畫師,時不時地讓他替自己畫像,以便讓後人能夠瞻仰到龍顏。
今天,皇帝的心情本來很好,讓何亮畫一副自己批閱奏章的畫,以便讓後人知道一代大帝是多麽的勤勉。不料,批著批著,好心情被呂留良的奏疏打亂了,發了火,驚落了何亮的畫筆。
伴君如伴虎,皇帝一發火,連何亮這樣跟隨多年的老人,都嚇得要命,更別提其他內侍了。
見何亮請罪,朱亨嘉怒氣稍霽,“不幹汝事,是下麵的那些官吏,膽太大,氣著了朕。汝去把錦衣衛指揮使陶成給朕找來”。
“是!”
錦衣衛指揮使陶成,亦是朱亨嘉身邊的老人,王府校尉出身,爺爺輩起,便是王府校尉,忠心耿耿。
“陶卿,朕曾令曹登榜一兩鹽都不許撥給介休範氏,可他們還是弄到了鹽。汝立即派人從曹登榜開始查,一查到底。看是什麽人敢違朕的意”,一見陶成,皇帝便陰狠地下了令。
“臣謹遵聖命”,陶成領旨告退。
朱亨嘉卻並沒有罷休,踱來踱去,忽然自言自語,“朕本想過個一兩年再拔釘子,可爾等既然不想活,便索性成全了爾等”。
這“爾等”,自然指的是滿清的“八大皇商”。北方初定時,朱亨嘉還需要這些人連通南北、恢複民生,暫時留著沒殺。現在經過一年的整肅,北方的局勢開始穩定、生產恢複,春耕也已播種,流民大量減少。倒是可以出手了,豬養肥了就得殺,殺豬,他還是很在行的
“何大伴,汝給朕擬一道旨”,光武大帝悠悠地說道。
??
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國家多難,中華蒙塵。誌士仁人,莫不舍家衛國、救亡圖存。然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亦有不肖。山右八大奸商,為銅臭之利,奴顏事清、為虎作倀,忘華夷之大防,辱漢家之禮儀。既無忠心,更無廉恥。朕雖薄德,亦知山河新複,人心當正,遂窮奸黨。
著將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八人,生則梟首,死亦鞭屍。族中男丁,年滿十四歲皆斬;其餘人等,流放四川屯田。家貲財帛,收歸國庫。違悖天常、數典忘祖者,當以為鑒。宣示天下,使知朕意。欽哉。特諭。
製誥
光武六年七月十八日
之寶
??
擬完這道旨,朱亨嘉即令右都禦史黃宗義為正欽差、刑部右侍郎劉泌為副欽差,火速去山西,查辦這八大奸商。又令呂留良協辦此案。
南京孫府,孫金鼎正氣定神閑地品著香茗,正宗的特級洞庭碧螺春,到了他這個職位,不缺好茶。
忽報自己的學生、刑部右侍郎劉泌求見。這劉泌本是大理寺的一名小官,自從走了門路,拜孫金鼎為師後,官運亨通,直幹上了正三品侍郎高位。
“學生即將隨黃總憲去山西,查辦八大奸商,特來向恩師辭行”,劉泌恭恭敬敬地說道。
“嗯!”
孫金鼎對學生的恭敬很滿意,嗯了一聲,勉勵道:“那偽清八大商,做惡多端、人神共憤。汝為國除奸、義不容辭。國事為重,老夫便不挽留汝了,即刻出發吧”,說完,端起了茶杯。
劉泌告辭而去。
他走後,孫金鼎忽然想起,自己的女婿陳曾禹以前曾和介休範氏有過來往。自己嚴令禁止,也不知他聽進去了沒有。
越想越是不安。政治這個東西,越往上走,風險越大。自己和首輔關守箴一直明爭暗鬥,可不敢讓政敵抓住把柄。
急派人騎快馬通知陳曾禹,斷絕與介休範氏的一切聯係。
甲申以來,韃虜趁我國變,奪我山河。彼夷狄者,棄詩書之教化,逞騎射之猖狂,不耕不讀,無漁無商,禽獸類人,強者為王。嗚唿!自盤古開天地以降,中華之劫難,無過於此者。凡有人心,莫不投袂而起,入軍伍,捐錢糧,出人力,救國家。
然有山西商人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八人,於清虜入關前,便常往返於關內關外,為銀錢之利,忘祖宗國家,輸虜糧草軍械,為虜刺探軍情,更有甚者,策反大明將領為虜所用。胡酋順治以之為功,設宴召見,賜其服飾。彼等亦借虜勢,廣開財路,漁肉百姓。
其罪罄竹難書、人神共憤!
陛下舉義廣西,掃平韃虜,恢複中華,撥亂反正。天下無不拍手稱快,皆雲‘聖天子在朝,吾國家之幸也’。今滿人權貴、投虜貳臣,皆已伏法,唯陰結韃虜之奸商,仍逍遙於法外。或雲,商賈之害,遜於貳臣。謬矣!臣之見,八大奸商之害,不亞於洪承疇之流,不查辦,不足以平民憤!
臣忝為河間知府,經青縣,但見衛河之上,帆船蔽日、旗幟飛揚、鑼鼓喧囂、樂聲震天,其勢勝公侯之儀仗。問之,曰:’此乃介休範氏之鹽船‘。恥哉!介休範氏,諸奸之首,新皇鼎立,仍不知悔改,招搖過市,氣焰熏天,直把新朝視為夷狄胡酋之時也!
臣請查抄八大奸商及其後人之產,以明國法、正人心。此誠天下至痛快事也!微末淺識,伏惟聖裁”。
看著呂留良上的這道疏,朱亨嘉臉色鐵青,良久不言。驀地,用拳頭在禦案上重重一拍,吼道:“鹽船?朕不是令曹登榜一兩鹽也不許給那介休範氏嗎?是什麽人敢罔顧朕的諭令?”
朱亨嘉以武起家,殺的清虜漢奸海了去了,區區幾個奸商,不過是捏死幾隻螞蟻而已,並沒當什麽事。呂良留的這道疏,他一開始並不重視,直到看見“鹽船”二字,才被踩著尾巴,爆發了起來。
身為帝王,最恨臣子不把自己的話當迴事。汝今天敢不聽朕的話,明天是不是就敢取代朕做皇帝了?封建帝王,心裏便是如此陰暗!
帝王一怒,氣震山河,在一旁侍奉的司禮監秉筆太監何亮,嚇得手一抖,畫筆落地。
“奴婢該死!”
何亮慌忙請罪。
他可是宮裏的老人了,朱亨嘉還是靖江王時,他便是王府的內承奉,為人性格木訥,不愛說話,不過卻有一項絕活:擅丹青。
朱亨嘉穿越後,依稀記得這何亮很忠心,靖江王失敗後,他抱著小王子朱若極遁入空門,傳以畫技,將朱若極培養成了國畫大師:苦瓜和尚。所以,對何亮頗為信重,讓他做到司禮監秉筆太監的高位。因為何亮擅丹青,便把他當成了禦用畫師,時不時地讓他替自己畫像,以便讓後人能夠瞻仰到龍顏。
今天,皇帝的心情本來很好,讓何亮畫一副自己批閱奏章的畫,以便讓後人知道一代大帝是多麽的勤勉。不料,批著批著,好心情被呂留良的奏疏打亂了,發了火,驚落了何亮的畫筆。
伴君如伴虎,皇帝一發火,連何亮這樣跟隨多年的老人,都嚇得要命,更別提其他內侍了。
見何亮請罪,朱亨嘉怒氣稍霽,“不幹汝事,是下麵的那些官吏,膽太大,氣著了朕。汝去把錦衣衛指揮使陶成給朕找來”。
“是!”
錦衣衛指揮使陶成,亦是朱亨嘉身邊的老人,王府校尉出身,爺爺輩起,便是王府校尉,忠心耿耿。
“陶卿,朕曾令曹登榜一兩鹽都不許撥給介休範氏,可他們還是弄到了鹽。汝立即派人從曹登榜開始查,一查到底。看是什麽人敢違朕的意”,一見陶成,皇帝便陰狠地下了令。
“臣謹遵聖命”,陶成領旨告退。
朱亨嘉卻並沒有罷休,踱來踱去,忽然自言自語,“朕本想過個一兩年再拔釘子,可爾等既然不想活,便索性成全了爾等”。
這“爾等”,自然指的是滿清的“八大皇商”。北方初定時,朱亨嘉還需要這些人連通南北、恢複民生,暫時留著沒殺。現在經過一年的整肅,北方的局勢開始穩定、生產恢複,春耕也已播種,流民大量減少。倒是可以出手了,豬養肥了就得殺,殺豬,他還是很在行的
“何大伴,汝給朕擬一道旨”,光武大帝悠悠地說道。
??
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國家多難,中華蒙塵。誌士仁人,莫不舍家衛國、救亡圖存。然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亦有不肖。山右八大奸商,為銅臭之利,奴顏事清、為虎作倀,忘華夷之大防,辱漢家之禮儀。既無忠心,更無廉恥。朕雖薄德,亦知山河新複,人心當正,遂窮奸黨。
著將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八人,生則梟首,死亦鞭屍。族中男丁,年滿十四歲皆斬;其餘人等,流放四川屯田。家貲財帛,收歸國庫。違悖天常、數典忘祖者,當以為鑒。宣示天下,使知朕意。欽哉。特諭。
製誥
光武六年七月十八日
之寶
??
擬完這道旨,朱亨嘉即令右都禦史黃宗義為正欽差、刑部右侍郎劉泌為副欽差,火速去山西,查辦這八大奸商。又令呂留良協辦此案。
南京孫府,孫金鼎正氣定神閑地品著香茗,正宗的特級洞庭碧螺春,到了他這個職位,不缺好茶。
忽報自己的學生、刑部右侍郎劉泌求見。這劉泌本是大理寺的一名小官,自從走了門路,拜孫金鼎為師後,官運亨通,直幹上了正三品侍郎高位。
“學生即將隨黃總憲去山西,查辦八大奸商,特來向恩師辭行”,劉泌恭恭敬敬地說道。
“嗯!”
孫金鼎對學生的恭敬很滿意,嗯了一聲,勉勵道:“那偽清八大商,做惡多端、人神共憤。汝為國除奸、義不容辭。國事為重,老夫便不挽留汝了,即刻出發吧”,說完,端起了茶杯。
劉泌告辭而去。
他走後,孫金鼎忽然想起,自己的女婿陳曾禹以前曾和介休範氏有過來往。自己嚴令禁止,也不知他聽進去了沒有。
越想越是不安。政治這個東西,越往上走,風險越大。自己和首輔關守箴一直明爭暗鬥,可不敢讓政敵抓住把柄。
急派人騎快馬通知陳曾禹,斷絕與介休範氏的一切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