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西路軍主將李成爵是員猛將,當年在大西軍中就以勇猛著稱,他的作戰風格就一個字:快。


    快如旋風,日夜兼程,僅用七天就由南部縣趕到了梓潼。


    清軍主力皆在閬中,梓潼隻有一把總三百戰兵加一守備七百守兵,一千士卒稀稀疏疏地立於城牆之上。


    李成爵的先鋒張堯翠趕到時,守軍竟然以為是閬中清軍派來的運糧隊,等發現是明軍時,連城門都來不及關。


    張堯翠迅速進城,然後迅速破城,攻下了?潼。


    “張副將,汝這仗打得不錯!”


    李成爵難得地誇了一下,這位總鎮一向嚴厲,很少誇人。


    居然受了總鎮的誇獎,張堯翠滿臉放光,連忙謙虛道:“此皆聖上鴻福,總鎮指揮有方,非末將之力”。


    “好了,其他的話不要多說了,趕緊歇息一下,一個時辰後往劍州出發”。


    李成爵隻讓部下休息了一個時辰,便繼續出發,沒有最快,隻有更快,是這位總鎮的風格。


    明軍往東北方前進,被嘉陵江的支流小潼水攔住了去路,隻用了半日,便迅速紮好木筏,渡過了小潼水。


    又僅用了三天時間,直抵劍州城下。


    後世有研究明軍平川之戰的專家開玩笑說,明軍李成爵部不一定是最能打的,但一定是跑得最快的。這一點和慢性子的彭明揚截然不同,平川之戰,主要靠這哼哈二將。


    ??


    “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曰劍閣。何謂劍?指大劍山七十二峰如利劍排列”(晉張載《劍閣銘》)


    劍州,蜀中重鎮,恆溫曾在此置劍閣縣。


    地勢雖險,兵馬卻不多,精兵大多被調往閬中了。不過,還是有兵的,清四川巡撫高民瞻有兩千巡撫標營駐於此,另外尚有一千守備兵。


    此時已是夜晚,高民瞻卻不肯入眠,氣哼哼地在書房裏奮筆疾書,寫折子,彈劾一個人:平西王吳三桂。


    這吳三桂自從在嘉定吃了大敗仗後,便畏明軍如虎,躲在平武城不肯出戰。聽說這廝野心甚大。上次滅了嘉絨八部中的四土部後,獲得了數萬人口,又招募山中流民,組織軍士在成都府茂州、安縣、威州、汶川、什邡、羅江各縣屯田,企圖自給自足。擁精兵三萬餘,卻不肯為大清打仗。明軍已經入川了,李國翰額真和李國英總督三番五次令其派兵增援,死活不肯從命。


    這叫啥?往小了說,這叫擁兵自重;往大了說,這是有了不臣之心,想謀反啊!


    既然覺得吳三桂想謀反,大清忠臣高巡撫自然要上疏彈劾,“臣四川巡撫高明瞻謹奏,為平西王吳三桂橫行不法、圖謀不軌事:臣聞操莽之輩,外表柔順,內實奸詐??”


    高明瞻和吳三桂的矛盾由來已久,高巡撫初就任時,缺少活動經費,找吳三桂借三萬兩銀子應急。哪知道吳三桂竟不肯給,也是,堂堂平西王,豈會把一個小小的巡撫放在眼裏。


    於是,梁子結下了。


    此次李國翰、李國英令吳三桂派兵來援,吳三桂磨磨蹭蹭的不肯出兵,高明瞻覺得機會來了,狠狠地參了他一本。


    可憐吳三桂最多不過是擁兵自重、不聽調令而已,到了高巡撫筆下就成了“橫行不法、圖謀不軌”了。


    高巡撫有才,彈劾的折子一揮而就,洋洋灑灑足有萬言,黑材料十足,自信這折子遞上去,足夠吳三桂喝一壺。


    寫完之後,神清氣爽,忽聽“咣咣咣”,更夫的梆子響,居然已經是子時了。高巡撫想起了自己新納的小妾那白花花粉嫩的嬌軀,心裏一熱,起身往廂房走去。


    子時,劍州城下,明軍已準備就緒。


    “總鎮,末將請求登城”,副將白蛟龍向李成爵請戰。


    “去吧,記住,偷偷地摸上城去,聲音越小越好,盡量不要驚動守軍”。


    “是!”


    白蛟龍領命,率五百死士,偷偷地朝城牆潛去,他是做賊的出身,幹這種事輕車熟路。


    選擇的這段城牆是斥侯查探好的,守軍最少。


    幾架長梯悄悄地搭在牆垛上,白蛟龍率死士,緣梯而上,爬得飛快。


    摸上城牆,很幸運,隻有幾個兵卒在唿唿大睡,無人察覺。


    白蛟龍一個手勢,部下便結果了酣睡的清軍。明軍紛紛上城,轉眼便上來了百餘人。


    一條小火龍由遠及近,巡夜的清軍到了。


    白蛟龍又一個手勢,部下隱於暗處。


    “幹什麽的?”


    巡夜的清軍喝問。


    “兄弟,自己人,夜深了,出個小恭”。


    “娘的,汝屙尿也不找個好地方,在城牆上尿,騷死個人”,巡夜的罵罵咧咧。


    白蛟龍嗬嗬一笑,“童子尿,不騷的”,率幾個死士悄悄逼近。


    “呀!明~”


    巡夜的忽然發現甲胄不對,“軍”字尚未出口,人頭便被砍落。


    五百死士登上城後,迅速殺散守軍,搶占了城門。


    “殺!殺!殺!”


    明軍潮水般蜂擁入城。


    ??


    巡撫衙門後堂,高明瞻正愉快地和新納的小妾探討著生命的意義,小妾的身子很柔軟,纏綿溫存,舍不得起來。


    “撫台,不好了,明軍打進來了”,左右急匆匆來報。


    “啥?明軍!”


    高明瞻一哆嗦,趕緊穿衣。


    集結了兩百多巡撫標營,登上衙門的圍牆一看,駭得麵如土地,圍牆外全是明軍,至少數千人。


    “撫台,末將護送您殺出去”,卻是標營參將。


    “咯~咯~咯~”


    大清忠臣高巡撫牙齒打顫,咯咯直響,“衝~衝~衝不出去了,都~都~都降了吧”。


    說完令人棄械,開了大門,跪地請降。


    李成爵笑咪咪地在書房審問起了高巡撫,“汝就是那偽清巡撫高明瞻?要降何不早降,我軍破城後方降,不亦晚乎?”


    高明瞻哭喪著臉,“罪人早有歸明之心,可是大帥您神兵天降,罪人根本來不及早降啊!”


    “撲嗤”,李成爵樂了,他這一路,行軍的速度確實快了些。


    急又見書房的桌案上放著道折子,打開一看,上麵寫著:“臣四川巡撫高明瞻謹奏,為平西王吳三桂橫行不法、圖謀不軌事:臣聞操莽之輩,外表柔順,內實奸詐??”


    好奇地問道:“汝和吳三桂有仇?為何彈劾他?”


    高明瞻福從心來,“大帥容稟,罪人是漢人,良心未泯,一直有反清複明之心。因恨那吳三桂,世受國恩,居然引清兵入關,讓我漢家天下,竟成遍地腥膻。是以想借虜廷之手,除之,為天下漢人出口惡氣”,說完,想起吳三桂不肯借銀子之事,不由恨得咬牙切齒。


    這話說到李成爵心坎裏了,他雖然讀書不多,卻最喜聽人講史。帳下幾個幕僚,經常和其談論吳三桂放清軍入關之事,扼腕痛惜,憤懣滿腔。


    聞言誌同道合,扶起高明瞻道:“不料高兄如此忠義,欲為國除奸。高兄放心,本鎮當向大將軍言明,汝是起義,不是戰俘”。


    二人又大罵了一頓吳三桂,越談越是投機。高明瞻很乖巧,既已歸明,立即修書,替大明招降了昭化、廣元二縣。


    人的命,天注定。這高明瞻因為上了道彈劾吳三桂的折子,居然由戰俘變成了起義有功人員,不但保住了命,還被任為陝西巡撫。


    命不是一般的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