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古便是天府之國,九月份,成都府雅州的麥田到了插秧的季節。
麥田滔滔,無邊無際,到處都是忙忙碌碌的軍卒和百姓。
兩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正在查看播種情況,走在前麵的是平西王吳三桂,後麵跟著他的首席謀士方光琛。
吳三桂占據鬆潘、龍安、成都一帶後,欲以之為萬世之基。自古立業必先儲糧,成都一帶雖經戰亂,渺無人煙,土壤卻甚是肥沃,乃是糧食高產區。
他組織士兵屯田;給關寧軍家眷分地;讓四土部的嘉絨人移民成都;招募山間流民出山耕種;甚至花重金,買了一些女人,分給無家的關寧軍士卒,以安軍心。經過兩年多的積累,在成都府茂州、安縣、保縣、綿竹、威州、汶川、什邡一帶開懇出了大量熟田,初步實現了糧食自給。又通過與和碩特汗國、嘉絨人貿易,增加了財政收入,獲得了戰馬。
川蜀之地,冬天暖,溫水適宜,光照強,利於糧食高產。隻要不錯過農時,溫飽其實很容易解決。
吳三桂看著正忙著插秧的軍卒和百姓,來了興致,“來人,給孤取些秧苗來,孤要下田”。
“王上,這可使不得。您身份尊貴,此等粗活還是讓末將等代勞吧”,一旁的心腹、總兵王屏藩急忙勸阻。
“啥尊貴不尊貴的,再尊貴的人也得穿衣吃飯,不耕田哪來的飯吃?”
吳三桂不聽勸,執意下田播種。別說,他這秧插得還挺像個樣子,深淺合適、行株距離均勻、秧苗不飄不浮。一邊插秧,一邊還吟起了插秧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見吳三桂這麽有興致,方光琛亦當了迴農夫,赤腳下田,吟道:“種密移疏綠毯平,行間清淺縠紋生。誰知細細青青草,中有豐年擊壞聲”。
堂堂平西王親自下田插秧,周圍的關寧軍將士、百姓無不振奮,勞動的積極性大增,整個川西北掀起了大生產的浪潮。
“廷獻,這樣發展下去,用不了幾年,吾關寧軍便兵強馬壯,出川以爭天下,有何難哉?”吳三桂一邊幹活,一邊意興昂然地與方光琛聊天。
“王上,此時天下大勢,明清並列,吾等偏屈一隅,隻可擇強者而附之,欲成三足鼎立之勢,難矣”,方光琛沒有吳三桂的雄心。
“嗬嗬,廷獻勿憂,凡事皆在人為”,吳三桂大笑,一個不小心,泥水濺了一臉。
“軍報,明軍攻下了劍州”,正手持秧苗論天下,來了軍報。
吳三桂眉頭一皺,急喚方光琛商量。
“廷獻,明軍奪了劍州,切斷了我軍和保寧的聯係。汝看孤是救還是不救?”
方光琛知道吳三桂的雄心,歎了口氣道:“王若欲複興漢室,此正是反正歸明的良機;若欲爭霸天下,則唇亡齒寒,不可不救”。
“說得好,唇亡齒寒,不可不救,孤即令吳國貴、胡國柱、郭壯圖,率軍一萬五千,救援保寧”。
“王既欲救保寧,當上疏清廷調撥錢糧物資才是,斷沒有白替他們出力的道理”。
“善!”
??
劍門關,建於大劍山上,山勢崢嶸崔嵬,盡是莽崖峭壁,似刀劈斧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咚~咚~咚~”
隨著進軍鼓聲敲響,吳軍大將胡國柱部緩緩而動,副將王緒、李匡率本部居前,胡國柱率軍居後,往劍門關壓來。
這三位皆是吳軍猛將。曆史上吳軍反清失敗後,胡國柱曾為是死還是降,猶豫不決。謀士王愈擴手指窗外景色勸他曰:“君侯,您不見落花嗎?或繽紛於裀席之上,或狼藉於泥土之中……”胡國柱醒悟,遂與王緒、李匡一起自刎殉國。
“哼,想打這天險劍門關,本帥倒要看看吳三桂有沒有這副好牙口”,李成爵冷冷一笑,傳令張堯翠、白蛟龍諸將多備滾木礌石,準備作戰。
王緒左手持挨牌,右手持刀,敏捷如猿猴,向上竄去。
“嘭~嘭~嘭~”
無數巨木滾下,躲閃不及者皆壓成肉餅。
王緒剛躲過一根滾木,一塊栳栳大的礌石砸下,來不及躲閃,隻得將身子蜷曲,舉起挨牌硬抗。
“咯吱”,礌石滾過,挨牌破裂,王緒口吐鮮血。
“王兄”,李匡見狀,急喚人救下王緒,撤下山去。
第一仗便傷了大將,吳軍失了銳氣,緩緩退下。
“第二陣,攻關!”
吳軍主帥吳國貴下達了軍令。
郭壯圖部動了,郭壯勳、郭宗汾各領本部兵馬衝向劍門關。
郭壯圖是吳軍中的野心家。曆史上,吳三桂反清時曾令他修建北定宮,他將銀子貪汙了,招兵買馬、擴充勢力。吳三桂死後,一度執掌了吳軍大權。
見劍門關太險,郭壯圖不願過多折損自身兵馬,虛攻了一陣,退下。
連攻兩陣,不能破關。吳國貴大怒,他在吳軍中以治軍嚴明、驍勇敢戰聞名。喚來副將王屏鐸道:“王副將,不攻下劍門關,便打不通去保寧的道路,吾輩當有進無退!”
“大帥放心,末將一定死戰”,王屏鐸被激得雙目赤紅,慨然應諾。
吳國貴一出馬,吳軍的攻勢比剛才猛烈了許多,攻得劍門關搖搖欲墜。
這位亦算英雄。另一個時空,反清作戰時中炮而亡。可惜因為是絞死永曆皇帝的執行人之一,史書對其評價不高。
見吳軍主力動了,李成爵臉上掠過一道殺氣,“告訴炮營,給本帥狠狠地轟!再告訴各軍,炮聲一停,便放‘萬人敵’”。
明軍攜帶有百餘門虎蹲炮之類的小炮,一直隱而不發,一直等到清軍主力上來才用。
“轟~轟~轟~”
這種霰彈炮,輻射範圍廣,操作簡便,一掃一大片。炮彈所過之處,清軍哭爹喊娘。
對於炮彈射不到的死角,明軍抬出了萬人敵。這種古代的燒夷彈有很多種,明軍用的乃是內中卷有稻草、火藥、火油的一床床棉被。
點上火,一張張棉被從山頂擲下,劇烈燃燒,四處飄散,漂到哪裏,就燒到哪裏,隻要沾上,就會陷入火海,即使就地翻滾,也毫無作用。
無數吳軍成了火人,拚命地拍打,在地上滾來滾去,活活被燒死。
吳軍大潰,副將王屏鐸中炮而亡。
李成爵趁勢率軍殺下山去,吳軍人馬蹈籍,傷亡兩千餘人。
吳三桂又派總兵吳之茂率軍五千增援吳國貴,除了留下一地的屍體外,始終攻不破劍門關。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劍門雄關,委實不好打!
麥田滔滔,無邊無際,到處都是忙忙碌碌的軍卒和百姓。
兩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正在查看播種情況,走在前麵的是平西王吳三桂,後麵跟著他的首席謀士方光琛。
吳三桂占據鬆潘、龍安、成都一帶後,欲以之為萬世之基。自古立業必先儲糧,成都一帶雖經戰亂,渺無人煙,土壤卻甚是肥沃,乃是糧食高產區。
他組織士兵屯田;給關寧軍家眷分地;讓四土部的嘉絨人移民成都;招募山間流民出山耕種;甚至花重金,買了一些女人,分給無家的關寧軍士卒,以安軍心。經過兩年多的積累,在成都府茂州、安縣、保縣、綿竹、威州、汶川、什邡一帶開懇出了大量熟田,初步實現了糧食自給。又通過與和碩特汗國、嘉絨人貿易,增加了財政收入,獲得了戰馬。
川蜀之地,冬天暖,溫水適宜,光照強,利於糧食高產。隻要不錯過農時,溫飽其實很容易解決。
吳三桂看著正忙著插秧的軍卒和百姓,來了興致,“來人,給孤取些秧苗來,孤要下田”。
“王上,這可使不得。您身份尊貴,此等粗活還是讓末將等代勞吧”,一旁的心腹、總兵王屏藩急忙勸阻。
“啥尊貴不尊貴的,再尊貴的人也得穿衣吃飯,不耕田哪來的飯吃?”
吳三桂不聽勸,執意下田播種。別說,他這秧插得還挺像個樣子,深淺合適、行株距離均勻、秧苗不飄不浮。一邊插秧,一邊還吟起了插秧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見吳三桂這麽有興致,方光琛亦當了迴農夫,赤腳下田,吟道:“種密移疏綠毯平,行間清淺縠紋生。誰知細細青青草,中有豐年擊壞聲”。
堂堂平西王親自下田插秧,周圍的關寧軍將士、百姓無不振奮,勞動的積極性大增,整個川西北掀起了大生產的浪潮。
“廷獻,這樣發展下去,用不了幾年,吾關寧軍便兵強馬壯,出川以爭天下,有何難哉?”吳三桂一邊幹活,一邊意興昂然地與方光琛聊天。
“王上,此時天下大勢,明清並列,吾等偏屈一隅,隻可擇強者而附之,欲成三足鼎立之勢,難矣”,方光琛沒有吳三桂的雄心。
“嗬嗬,廷獻勿憂,凡事皆在人為”,吳三桂大笑,一個不小心,泥水濺了一臉。
“軍報,明軍攻下了劍州”,正手持秧苗論天下,來了軍報。
吳三桂眉頭一皺,急喚方光琛商量。
“廷獻,明軍奪了劍州,切斷了我軍和保寧的聯係。汝看孤是救還是不救?”
方光琛知道吳三桂的雄心,歎了口氣道:“王若欲複興漢室,此正是反正歸明的良機;若欲爭霸天下,則唇亡齒寒,不可不救”。
“說得好,唇亡齒寒,不可不救,孤即令吳國貴、胡國柱、郭壯圖,率軍一萬五千,救援保寧”。
“王既欲救保寧,當上疏清廷調撥錢糧物資才是,斷沒有白替他們出力的道理”。
“善!”
??
劍門關,建於大劍山上,山勢崢嶸崔嵬,盡是莽崖峭壁,似刀劈斧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咚~咚~咚~”
隨著進軍鼓聲敲響,吳軍大將胡國柱部緩緩而動,副將王緒、李匡率本部居前,胡國柱率軍居後,往劍門關壓來。
這三位皆是吳軍猛將。曆史上吳軍反清失敗後,胡國柱曾為是死還是降,猶豫不決。謀士王愈擴手指窗外景色勸他曰:“君侯,您不見落花嗎?或繽紛於裀席之上,或狼藉於泥土之中……”胡國柱醒悟,遂與王緒、李匡一起自刎殉國。
“哼,想打這天險劍門關,本帥倒要看看吳三桂有沒有這副好牙口”,李成爵冷冷一笑,傳令張堯翠、白蛟龍諸將多備滾木礌石,準備作戰。
王緒左手持挨牌,右手持刀,敏捷如猿猴,向上竄去。
“嘭~嘭~嘭~”
無數巨木滾下,躲閃不及者皆壓成肉餅。
王緒剛躲過一根滾木,一塊栳栳大的礌石砸下,來不及躲閃,隻得將身子蜷曲,舉起挨牌硬抗。
“咯吱”,礌石滾過,挨牌破裂,王緒口吐鮮血。
“王兄”,李匡見狀,急喚人救下王緒,撤下山去。
第一仗便傷了大將,吳軍失了銳氣,緩緩退下。
“第二陣,攻關!”
吳軍主帥吳國貴下達了軍令。
郭壯圖部動了,郭壯勳、郭宗汾各領本部兵馬衝向劍門關。
郭壯圖是吳軍中的野心家。曆史上,吳三桂反清時曾令他修建北定宮,他將銀子貪汙了,招兵買馬、擴充勢力。吳三桂死後,一度執掌了吳軍大權。
見劍門關太險,郭壯圖不願過多折損自身兵馬,虛攻了一陣,退下。
連攻兩陣,不能破關。吳國貴大怒,他在吳軍中以治軍嚴明、驍勇敢戰聞名。喚來副將王屏鐸道:“王副將,不攻下劍門關,便打不通去保寧的道路,吾輩當有進無退!”
“大帥放心,末將一定死戰”,王屏鐸被激得雙目赤紅,慨然應諾。
吳國貴一出馬,吳軍的攻勢比剛才猛烈了許多,攻得劍門關搖搖欲墜。
這位亦算英雄。另一個時空,反清作戰時中炮而亡。可惜因為是絞死永曆皇帝的執行人之一,史書對其評價不高。
見吳軍主力動了,李成爵臉上掠過一道殺氣,“告訴炮營,給本帥狠狠地轟!再告訴各軍,炮聲一停,便放‘萬人敵’”。
明軍攜帶有百餘門虎蹲炮之類的小炮,一直隱而不發,一直等到清軍主力上來才用。
“轟~轟~轟~”
這種霰彈炮,輻射範圍廣,操作簡便,一掃一大片。炮彈所過之處,清軍哭爹喊娘。
對於炮彈射不到的死角,明軍抬出了萬人敵。這種古代的燒夷彈有很多種,明軍用的乃是內中卷有稻草、火藥、火油的一床床棉被。
點上火,一張張棉被從山頂擲下,劇烈燃燒,四處飄散,漂到哪裏,就燒到哪裏,隻要沾上,就會陷入火海,即使就地翻滾,也毫無作用。
無數吳軍成了火人,拚命地拍打,在地上滾來滾去,活活被燒死。
吳軍大潰,副將王屏鐸中炮而亡。
李成爵趁勢率軍殺下山去,吳軍人馬蹈籍,傷亡兩千餘人。
吳三桂又派總兵吳之茂率軍五千增援吳國貴,除了留下一地的屍體外,始終攻不破劍門關。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劍門雄關,委實不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