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順慶府蓬州,平虜大將軍範友賢正和平虜副將軍李定國商討平川之策。


    光武大帝令他倆領兵六萬,先掃平盤踞保寧府一帶的“二李”(李國翰、李國英),再西進消滅占據鬆藩、龍安、成都一帶的吳三桂。重任在肩,自然得好好議議。


    李定國今年虛歲三十六了,劍眉朗目、英氣逼人;範友賢比他大近二十歲,乃是光武帝的從龍舊臣。雖然範友賢的資曆比李定國老得多,但他知道,論打仗的本事,自己是不如李定國的,所以找李定國商議軍機。


    “鴻遠,陛下讓吾等先掃平二李。可這二李雖然隻有三萬兵馬,卻皆是百戰精銳。彼等將兵馬聚集於閬中(保寧府治)周圍,此城三麵被嘉陵江環繞,北有梁山關、大獲山、蒼溪城;西北有鐵山關;南部有南津關、和溪關、南部縣,皆是險關山城,猶如一顆鐵核桃,不好打呀!”


    “大將軍,鐵核桃不好打,不打便是”。


    範友賢急了,“不打?不打如何平安四川?”


    李定國一笑,“大將軍,二李集重兵於閬中,周圍各縣必然空虛,可分兵取之,包圍閬中,圍而不打。四川久經戰火,民生凋弊,保寧雖能產些糧食,但卻養不活三萬大軍,敵人的軍糧皆從陝西漢中運來。一旦圍的久了,必然糧盡,不戰自潰”。


    “好計!”


    範友賢大喜,讚道:“鴻遠用兵,真有孫武之風,如此不需大戰,便可破敵矣!”


    “大將軍,要完成包圍閬中的籌劃,需做好三件事”。


    “哦,鴻遠講來”。


    “其一、您應親率一支兵馬佯攻南部縣,迷惑二李,使其認為您的目標是閬中;其二、派一支兵馬由西邊北上,攻占梓潼、劍州、昭化、廣元,占據劍門關、依大劍山之險,阻止吳三桂救援保寧府;其三、再派一支兵馬由東邊北上,攻取巴州和百丈關,截斷漢中至保寧的糧道”。


    “嗯,便依鴻遠之策”,範友賢想了想道,“李成爵勇而有謀,可擋吳三桂,便令其領西路軍北上;彭明揚作戰穩健,可令其率東路軍襲取百丈關”。


    ??


    保寧府治閬中縣,坐落在嘉陵江西岸,山圍四麵,水繞三方,乃巴蜀要衝。


    因為是軍事重鎮,清軍主力駐紮於此。


    川陝三邊總督李國英正在總督府裏想著心事。


    前些日子,他接到大明豫國公金聲恆的勸降信,金聲恆與他都曾為左良玉部將,一起隨左夢庚降清,有些交情。可是,一年前,川陝三邊總督孟喬芳病逝了,清廷升其做了川陝三邊總督。這可是要職,不僅管著四川和陝西,還兼管甘肅。受恩如此深重,又豈肯降明?為表忠心,李總督將金聲恆的使者綁赴清廷,換來清廷稱讚的同時,也絕了自己的退路。


    這些年,明軍越發的勢大了,沒了退路的李總督心內彷徨,隻能頑抗到底了。他和李國翰製定了一個依靠閬中天險,疲弊明軍的計劃,也不知明軍肯不肯來閬中與己軍對峙。


    “稟都憲,李囯翰額真請您去額真府議事”。


    這李國翰是順治帝侍衛出身,授鑲藍旗漢軍固山額真、墨爾根侍衛,最是寵信無比,乃四川清軍主帥。此人打仗向來是衝鋒在前,戰功赫赫,雙手沾滿了漢人的鮮血。


    聽說李國翰找自己,李國英急忙前往額真府。


    一見麵,李國翰就開心地大笑,“李督憲,明軍中計了。剛得到軍報,偽明征虜大將軍範友賢親率大軍來打南部縣,這意味著偽明的主攻方向是閬中。閬中一帶地形險峻,明軍數量雖多於我軍,又能奈我何?哈哈哈!”


    李國英聽了亦是滿臉喜色,“大帥,予以為不妨放棄南部縣,誘明軍往閬中方向深入”。


    “善!本帥這就令柏永馥放棄南部縣,北上防守和溪關”。


    ??


    範友賢率三萬兵馬來到了南部縣城,他這一路本是迷惑清軍的虛招,不料對麵的清永寧總兵柏永馥竟然不戰而走。


    範友賢亦是身經百戰的老將,想了想便明白了過去,韃子這是想把我軍往閬中方向引啊!嗬嗬,幸虧本帥已與鴻遠製定了聲東擊西之計。


    假戲真做,範友賢占了南部縣城後,即令李定國北上,擺出一副要攻打閬中南部的和溪關、南津關的架勢。


    一邊佯攻,一邊耐心等待東、西路軍的消息。


    ??


    範友賢稱彭明揚做戰穩健,確實穩,每到一地,必要認真打探敵情,紮營時,營寨建得一絲不苟,壕溝、壁壘、鹿砦、柵欄,應有盡有。


    穩是穩了,可行軍速度卻慢了。


    他率一萬五千東路軍,用了二十天,才渡過清水江攻占了巴州,然後又用了半個月才走到了百丈關下。


    “紮營,把壕溝挖寬些,營寨紮牢點,多布崗哨,小心韃子襲營”,彭明揚下達了軍令。


    “總鎮,韃子的主力皆在閬中,百丈關的兵馬並不多,將士們行軍辛苦,是否簡單地紮下營寨便可?”部將李占春、於大海稟道。


    “這如何使得?為將者,未思進,先思退,紮營之事,萬萬不可懈怠”,彭明揚正色道。


    “是”,李占春、於大海二將隻得應了聲是,苦笑著率軍伐木紮營。


    百丈關得名於漢代枚乘的《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乃是著名的險關,亦是由漢中入川的要地。明軍走得這麽慢,關上守將、清敘馬總兵馬化豹自然得到了消息。


    “告訴將士們,養精蓄銳,今晚夜襲敵寨”,馬化豹下了軍令,他名字有個豹子,作戰也像豹子般驍勇。


    部下大驚:“總鎮,我軍兵少,如何能主動出擊?”


    馬化豹一瞪眼,“就是因為我軍兵少,才更要夜襲敵營,否則明日敵軍養足了精神,如何守得住關?爾等不必多慮,吾料明軍仗著兵多,又連戰連勝,必不防備”。


    清軍主力盡在閬中,馬化豹隻有兩千五百兵馬,留下五百守關,率兩千兵馬夜襲明軍營寨。


    他很倒黴,遇到了“穩”字當頭的彭明揚,剛至寨前,便被崗哨發現。衝寨時,寬寬的壕溝、堅固的壁壘、鹿砦、鐵蒺藜、拒馬、柵欄,令清軍吃盡了苦頭。


    彭明揚見襲營的清軍人數不多,令李占春、於大海出寨反包圍清軍。


    馬化豹來不及撤退,被數量眾多的明軍包圍,左衝右突,突不出去,慘死在亂軍中。


    明軍趨勢攻下了百丈關,切斷了漢中至保寧的糧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