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島,朝鮮人稱為椵島,西積不大,卻位於位於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樞紐處,占略位置重要。


    長達十五年的時間,大明軍隊以此島為基地,不時襲擾清軍後方的輝發、耀州、鞍山驛、薩爾滸等地,讓清軍晚上都睡不好覺。


    當年清廷出動重兵對付大明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毛大帥無法,撤入朝鮮。朝鮮國王李琿怕他將禍水引入朝鮮,於是以滿清軍隊不習水戰為名,勸他躲到皮島上去。


    毛大帥率殘部登上了皮島,一來便愛上了這座島,這地兒好,扼著鴨綠江口,隨時可以沿江而上,騷擾韃子後方。


    於是問部下此島名字,部下答曰:椵島。毛大帥聽了哈哈大笑,“本帥姓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改個名,以後便叫皮島吧!”


    這麽的,椵島便成了皮島。


    毛大帥霸氣,不僅給椵島改了名、連楊懷部現在所駐的身彌島也改了名,“本帥是龍,雲從龍,風從虎。以後這身彌島便改名為‘雲從島’”。


    毛大帥太狂,得罪了袁大帥,被宰了,島上內亂了三次。清軍趁勢聯合朝鮮攻陷了皮島,一把火燒了島上營寨、工事。此時皇太極已經迫使朝鮮臣服,為了釋放“善意”,將皮島歸還朝鮮,朝鮮將島上漢人遷移到平安道。


    於是,皮島遂成了不毛之地。


    說是將皮島歸還給了朝鮮。清鎮江(九連城)守將、一等昂邦章京(一等子爵)馬光遠卻經常派獐子島守軍,去皮島查看,有無反清勢力在島上活動。


    大明平北將軍楊懷率領的平遼大軍出發了,一萬水師、兩萬陸師外加一萬朝鮮精兵,走水路沿鴨綠江而上。第一個目標,便是皮島。當然,平遼大軍可不止四萬,還有六萬“大軍”,由朝鮮領議政鄭太和、兵曹判書元鬥杓率領,走陸路,慢悠悠逼近義州。


    明軍領頭的是蕩胡伯阮進率領的六十艘戰船。


    皮島已是荒島,本來無兵,此時卻有十五名清軍在此。原來是獐子島守軍派小舟來皮島巡視。


    “不好,敵襲,快走!”


    一見漫山遍海的明軍戰船,十五名正藍旗漢軍士卒,嚇得劃舟便走。


    他們的船不過是條靠槳劃行的龍舟而已,速度甚慢。


    “轟!轟!轟!”


    隨著大明水師參將阮駿的戰船噴出火舌,龍舟帶著十五名八旗漢軍沉入海底。


    首戰,明軍以零傷亡、殲敵十五名的戰果攻占了皮島。


    ??


    楊懷留下一千士兵駐守皮島,率大軍往鴨綠江口的獐子島殺去。


    此地的守軍比皮島多得多,有正藍旗漢軍一牛錄、三百大軍駐守。


    “轟轟轟轟轟轟??”


    幾輪兇猛的炮擊過後,島上的清軍便傷亡了一半。


    “殺”,大明總兵顧忠頭一個登上島,兇狠利索的一刀,切斷了清牛錄章京的頭。他是大海盜出身,打仗一貫猛,有個綽號:“橫綱顧三”。


    次戰,明軍以傷亡十餘人的代價,全殲三百守軍,攻下了獐子島。


    ??


    楊懷留兵五百守島,步兵在鴨綠江口登陸,水師沿江北上,直撲鎮江堡(九連城)。


    九連城畔草芊綿,鴨綠津頭生暮煙。


    對岸鳥鳴分異域,隔江人語戴同天。


    皇仁本自無私覆,海國從來奉朔虔。


    分付邊人慎封守,莫教樵牧擾東田。


    鎮江堡,又名九連城,自元代以來,便是中華和朝鮮“互市”之所,也是朝鮮向中華朝貢的必經之路。因為地處要道,大大小小的城堡建了九處,九城相連,故名九連城。


    以前倒真有九座城,可時間過去了幾百年,能用的隻剩下了大明所建的鎮江城和鎮江城南的一座小城。


    鎮江守將不是一般人,乃是資深大漢奸一等昂邦章京馬光遠。他降清很早,比三順王還早,是皇太極時代的老臣。為清廷出謀劃策,立下赫赫功勞。


    本來此人已經致仕在家養老了,光武大帝打滿清打得太狠,滿洲名將死了無數。順治帝無法,隻好把一些老臣重新起用。指望著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將們幫他扭轉戰局。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一等昂邦章京馬光遠來到鎮江堡走馬上任了。


    內舉不避親,一上任,他便向順治帝推薦了自己的兒子馬思文,“臣子思文,性情剛烈、敏於軍事??”。


    順治帝一見大喜,明清之戰正打得如火如荼,如此將才,豈能不用?當即任馬思文為梅勒章京,隨父駐守鎮江。


    ??


    “這九連城,東有靉河與鴨綠江,後有鎮東山,形勢險要,不好打呀”,楊懷端著千裏鏡,觀察了一下地形,不禁皺眉”。


    朝鮮禦營大將李浣稟道:“末將曾護送使節赴京朝貢,走過此處。此城建於靉河邊上,靉河看著不寬,其實水甚深,可通戰船。大帥可令戰船駛入靉河,炮擊城牆。此城定克”。


    “善!”


    楊懷依李浣之計,令阮進、顧忠率百餘艘戰船進入靉河。


    先攻鎮江城南的小城,小城上有梅勒章京馬思文率二千士兵駐守。


    “轟隆,轟隆,轟隆??”


    明軍戰船上的巨炮,轟得小城搖搖欲墜。


    “章京,如此下去,城池必失。末將請求率小舟火燒敵船”,甲喇章京紮喇獻策。


    “有勞紮喇章京了”,馬思文朝紮喇拱了拱手。


    紮喇本是錫伯族人,祖上降清較早,入了旗,混了個八旗漢軍甲喇額真,對清廷忠心耿耿。當下打開水門,率一千士卒,乘坐小船、火舫,劃著槳,朝明軍水師衝去。


    損失了一半的小船,終於接近了明軍。


    “點火”,紮喇咬了咬牙,下達了軍令,一艘艘小船起火燃燒,緩緩駛向明軍。


    “各隊保持間距,前隊用拍竿砸、用竹竿頂,後隊用火炮轟”,阮進冷冷地下達了軍令。


    這位蕩胡伯打了無數水戰,對怎麽對付火攻甚有經驗。


    前隊的戰船或用拍竿將火船砸碎,或用竹竿頂住火船,後隊的戰船和前隊保持著間距,即使前隊著火也燒不著,又用火炮轟擊火船。這還不算,明軍還在戰船防禦弱的部位,覆上了不易著火的生牛皮。


    很快,清軍的火船便被殲滅,紮喇也中炮身亡。


    “萬勝!萬勝!萬勝!”


    震耳欲聾的歡唿聲響徹靉河岸邊,無數楯車、雲梯、鵝車逼近了小城。


    “章京,末將護送您突圍去鎮江城見大帥”,親兵隊正賈虎對馬思文說。


    “咯~咯~咯~”


    馬思文的牙齒打顫、臉色蒼白,半晌方才說道:“明軍重重圍困,突不出去了。此城必破,徒死何益?掛降旗投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