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前麵便是六合城了,大軍是否在此紮營?”貝勒尚善向寧南靖寇大將軍多尼稟報。
多尼歎了口氣,半晌方道:“‘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便在六合與明軍決戰吧。若天命在我大清,此戰必勝!”
他的心情十分不好,安慶、廬州、鳳陽、和州、滁州相繼失守,告急文書雪花般飄來。本來一個多月前,他就想出發增援和州、滁州等地,可是明軍孫貴、林察部足足五萬水師,不停地騷擾揚州府海門、通州、儀真各港,有一迴甚至闖入了運河,直接炮擊揚州府治江都縣。逼得他不得不加強各地江防,足足耽誤了一個多月。
一直到和州失守的消息傳來,多尼實在是坐不住了,令揚州總兵李棲鳳、參將張瑋領兵萬餘留守揚州,親自率十二萬大軍趕往六合一帶布防。
他之所以在六合紮營,並不全為了《史記》中的那段話,而是因為此地西南麵有江水可以依靠,西北麵是平原,十分利於騎兵縱橫。他的十二萬大軍中,有一半是騎兵。
朱亨嘉的大軍沿烏江渡北上,又攻下了應天府位於江北的江浦縣,再往前,發現瓜埠、六合之間有河流擋路,且有清軍駐防,便繞道滁州來安縣。在來安與錢謙益、李元胤會合後,令錢謙益率本部駐守鳳陽,以防徐州、淮安的清軍,自己親率十四萬五千大軍,出現在六合縣西北部。
“此地何名?”光武大帝問左右。
“陛下,此地乃應天府六合縣”。
“六合?六合好啊!‘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便在此紮營,若天命在我大明,此戰必勝!”
大帝的聲音堅強有力,在大帳內久久不散。
??
朱亨嘉正在大營內抹馬厲兵地準備與清虜決戰,卻報有清察哈爾副都統(滿語梅勒章京)莽古圖求見。
“宣彼入內”。
莽古圖入內,但見大帳內兵甲林立、刀槍如潮,絲毫不懼。
朱亨嘉點點頭,倒是條漢子,“爾來見朕,何事?”
“吾奉大清寧南靖寇大將軍之命,特來向偽明光武皇帝下戰書而來”。
一句偽明,氣煞諸將,大帳之內,盡是拔刀之聲。
“哼哼”,朱亨嘉冷笑一聲,心裏倒是愕然。春秋戰國時,打仗前下戰書很常見,可到了這個年代,很少有戰前下戰書的情況出現。大家都在用計,兵者,詭道也,很少約定時間、地點,真刀真槍地打,都在玩陰招。這個多尼,倒是與眾不同,竟然要與朕光明正大的打一仗!有氣魄!就衝這一點,朕若捉住他,饒他不死。
其實朱亨嘉高看了多尼,這位信郡王,太年輕,周歲才十九歲,虛歲也不過二十,從小看漢人的書長大,沒打過仗。他看很多漢書裏記載打仗前要下戰書,便派人帶了這封戰書來。殊不知,如今己無人玩這一套了。
打看戰書一看,不長,寥寥數十字,語氣竟十分謙遜:“多尼頓首明國光武皇帝陛下:仆不幸,與陛下並列兩國,致不見容於高賢。暗自懷羞,不能自已。約與七月三日辰時初刻,與陛下會獵於六合城西北三十裏處。多尼頓首”。
戰書竟寫得如此客氣,一句罵人的話都沒有,不由對多尼又多了幾分好感。提筆迴複道:“朕雖不才,聞弦歌而遵雅意”。
大家都是斯文人,要汝命都不帶髒字罵汝的,這便算同意了。
雙方約定,後日,也就是大明光武三年七月三日,決戰。
??
打仗這種事,不能老實,老實便吃虧。說是後日決戰,朱亨嘉一答應,當天便令馬進寶、卜從善領兵一萬為第一陣;高謙、蕭世忠領兵一萬為第二陣;李本深、胡茂禎領兵一萬為第三陣;自領十餘萬大軍緊隨。浩浩蕩蕩,提前往戰場出發。
兵不厭詐,提前趕往戰場,可以搶占有利地形,打起來能占大便宜。
因為自己經常使詐,所以也怕清軍使詐,擺在前三陣的,皆是降將,嫡係部隊放在後麵。這樣縱然敵人有埋伏,也不會傷筋動骨。
結果馬進寶、卜從善剛趕到戰場,便遇到清軍前鋒固山額真卓羅、梅勒額真克星格的一萬八旗。
於是,本應在七月三日開始的決戰,七月一日下午便拉開了帷幕。
雙方廝殺在一起,一邊打,一邊向各自的主帥稟告。
“這個多尼,年紀輕輕,恁地奸詐,還沒到七月三日,便提前來到。不守信用,小人”,朱亨嘉氣得大罵。
“這個光武帝,堂堂一國之君,恁地奸詐,還沒到七月三日,便提前來到。不守信用,小人”,多尼亦直搖頭,為光武大帝的品德歎氣。
??
刺鼻的腥味彌漫在戰場上,處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和腥紅的血。
隨著雙方的援兵不斷加入,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血也越流越多。
明軍第二陣高謙、蕭世忠趕到;清軍第二陣固山額真阿爾津、梅勒額真傅喀也到了。
明軍來了第三陣李本深、胡茂禎部;清軍來了貝勒杜蘭、梅勒額真莽古圖。
雙方打成了添油戰術,糾纏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籲!”
大明蕪采總兵卜從善剛勒住馬,打算觀察一下戰場。
清梅勒額真克星格的冷箭便到了,克星格能拉六石強弓,號稱虎力。一個滿弦,“嗖”的一枝破甲箭,射碎了卜從善的胸甲,穿胸而過。
“滿洲的兒郎們,隨我殺”,固山額真阿爾津一馬當先,率先馳入明軍陣中。
“呯呯呯”,數聲銃響,一代固山,重重地摔下馬來。
“殺殺殺殺殺殺”,兩片兵海,扭曲交織,濺起漫天血霧。
“傳令全軍,迅速趕往戰場”,光武大帝正在下達軍令,忽聽兩個聲音齊唿,“不可!”
卻是鄭封和劉茂遐。
“陛下,此處乃平原,利於敵之騎兵,不利於我之步兵。請速接車陣,以阻敵軍”,鄭封急唿。
“陛下,鄭閣老所言極是,我軍糧多,清虜糧少,隻需結陣而守,三、五個月後,虜必不戰自潰呀”,劉茂遐亦言。
兩大謀士的話讓朱亨嘉冷靜了下來,是呀,在平原不結車陣,和清虜硬碰硬野戰,豈不是以我之短,攻敵之長?不可取。
為了對付敵人那漫山遍野的騎兵,光武大帝令人製造了大量的偏廂車和雙廂車,隨時可以結車陣、設炮台。還令人馴養了一千頭戰象,可惜江北寒潮雖退,卻依然極冷,來自安南國的戰象不適應嚴寒,用不了。
“唉!朕亦知道直接與清虜硬拚,不智。可若不接應,我軍前鋒的三萬兵馬就危險了”,朱亨嘉悠悠一歎。
“陛下可領大軍在此結車陣,令馬寶將軍領一支偏師接應前鋒。馬寶將軍智勇雙全,定能擔當此任”,鄭封說道。
朱亨嘉點點頭,喚來馬寶,“馬卿,朕與卿一萬五千兵馬,卿能否接應前鋒迴營?”
馬寶把胸一挺,“陛下放心,若接不迴前鋒,臣便馬革裏屍而還”。
多尼歎了口氣,半晌方道:“‘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便在六合與明軍決戰吧。若天命在我大清,此戰必勝!”
他的心情十分不好,安慶、廬州、鳳陽、和州、滁州相繼失守,告急文書雪花般飄來。本來一個多月前,他就想出發增援和州、滁州等地,可是明軍孫貴、林察部足足五萬水師,不停地騷擾揚州府海門、通州、儀真各港,有一迴甚至闖入了運河,直接炮擊揚州府治江都縣。逼得他不得不加強各地江防,足足耽誤了一個多月。
一直到和州失守的消息傳來,多尼實在是坐不住了,令揚州總兵李棲鳳、參將張瑋領兵萬餘留守揚州,親自率十二萬大軍趕往六合一帶布防。
他之所以在六合紮營,並不全為了《史記》中的那段話,而是因為此地西南麵有江水可以依靠,西北麵是平原,十分利於騎兵縱橫。他的十二萬大軍中,有一半是騎兵。
朱亨嘉的大軍沿烏江渡北上,又攻下了應天府位於江北的江浦縣,再往前,發現瓜埠、六合之間有河流擋路,且有清軍駐防,便繞道滁州來安縣。在來安與錢謙益、李元胤會合後,令錢謙益率本部駐守鳳陽,以防徐州、淮安的清軍,自己親率十四萬五千大軍,出現在六合縣西北部。
“此地何名?”光武大帝問左右。
“陛下,此地乃應天府六合縣”。
“六合?六合好啊!‘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便在此紮營,若天命在我大明,此戰必勝!”
大帝的聲音堅強有力,在大帳內久久不散。
??
朱亨嘉正在大營內抹馬厲兵地準備與清虜決戰,卻報有清察哈爾副都統(滿語梅勒章京)莽古圖求見。
“宣彼入內”。
莽古圖入內,但見大帳內兵甲林立、刀槍如潮,絲毫不懼。
朱亨嘉點點頭,倒是條漢子,“爾來見朕,何事?”
“吾奉大清寧南靖寇大將軍之命,特來向偽明光武皇帝下戰書而來”。
一句偽明,氣煞諸將,大帳之內,盡是拔刀之聲。
“哼哼”,朱亨嘉冷笑一聲,心裏倒是愕然。春秋戰國時,打仗前下戰書很常見,可到了這個年代,很少有戰前下戰書的情況出現。大家都在用計,兵者,詭道也,很少約定時間、地點,真刀真槍地打,都在玩陰招。這個多尼,倒是與眾不同,竟然要與朕光明正大的打一仗!有氣魄!就衝這一點,朕若捉住他,饒他不死。
其實朱亨嘉高看了多尼,這位信郡王,太年輕,周歲才十九歲,虛歲也不過二十,從小看漢人的書長大,沒打過仗。他看很多漢書裏記載打仗前要下戰書,便派人帶了這封戰書來。殊不知,如今己無人玩這一套了。
打看戰書一看,不長,寥寥數十字,語氣竟十分謙遜:“多尼頓首明國光武皇帝陛下:仆不幸,與陛下並列兩國,致不見容於高賢。暗自懷羞,不能自已。約與七月三日辰時初刻,與陛下會獵於六合城西北三十裏處。多尼頓首”。
戰書竟寫得如此客氣,一句罵人的話都沒有,不由對多尼又多了幾分好感。提筆迴複道:“朕雖不才,聞弦歌而遵雅意”。
大家都是斯文人,要汝命都不帶髒字罵汝的,這便算同意了。
雙方約定,後日,也就是大明光武三年七月三日,決戰。
??
打仗這種事,不能老實,老實便吃虧。說是後日決戰,朱亨嘉一答應,當天便令馬進寶、卜從善領兵一萬為第一陣;高謙、蕭世忠領兵一萬為第二陣;李本深、胡茂禎領兵一萬為第三陣;自領十餘萬大軍緊隨。浩浩蕩蕩,提前往戰場出發。
兵不厭詐,提前趕往戰場,可以搶占有利地形,打起來能占大便宜。
因為自己經常使詐,所以也怕清軍使詐,擺在前三陣的,皆是降將,嫡係部隊放在後麵。這樣縱然敵人有埋伏,也不會傷筋動骨。
結果馬進寶、卜從善剛趕到戰場,便遇到清軍前鋒固山額真卓羅、梅勒額真克星格的一萬八旗。
於是,本應在七月三日開始的決戰,七月一日下午便拉開了帷幕。
雙方廝殺在一起,一邊打,一邊向各自的主帥稟告。
“這個多尼,年紀輕輕,恁地奸詐,還沒到七月三日,便提前來到。不守信用,小人”,朱亨嘉氣得大罵。
“這個光武帝,堂堂一國之君,恁地奸詐,還沒到七月三日,便提前來到。不守信用,小人”,多尼亦直搖頭,為光武大帝的品德歎氣。
??
刺鼻的腥味彌漫在戰場上,處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和腥紅的血。
隨著雙方的援兵不斷加入,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血也越流越多。
明軍第二陣高謙、蕭世忠趕到;清軍第二陣固山額真阿爾津、梅勒額真傅喀也到了。
明軍來了第三陣李本深、胡茂禎部;清軍來了貝勒杜蘭、梅勒額真莽古圖。
雙方打成了添油戰術,糾纏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籲!”
大明蕪采總兵卜從善剛勒住馬,打算觀察一下戰場。
清梅勒額真克星格的冷箭便到了,克星格能拉六石強弓,號稱虎力。一個滿弦,“嗖”的一枝破甲箭,射碎了卜從善的胸甲,穿胸而過。
“滿洲的兒郎們,隨我殺”,固山額真阿爾津一馬當先,率先馳入明軍陣中。
“呯呯呯”,數聲銃響,一代固山,重重地摔下馬來。
“殺殺殺殺殺殺”,兩片兵海,扭曲交織,濺起漫天血霧。
“傳令全軍,迅速趕往戰場”,光武大帝正在下達軍令,忽聽兩個聲音齊唿,“不可!”
卻是鄭封和劉茂遐。
“陛下,此處乃平原,利於敵之騎兵,不利於我之步兵。請速接車陣,以阻敵軍”,鄭封急唿。
“陛下,鄭閣老所言極是,我軍糧多,清虜糧少,隻需結陣而守,三、五個月後,虜必不戰自潰呀”,劉茂遐亦言。
兩大謀士的話讓朱亨嘉冷靜了下來,是呀,在平原不結車陣,和清虜硬碰硬野戰,豈不是以我之短,攻敵之長?不可取。
為了對付敵人那漫山遍野的騎兵,光武大帝令人製造了大量的偏廂車和雙廂車,隨時可以結車陣、設炮台。還令人馴養了一千頭戰象,可惜江北寒潮雖退,卻依然極冷,來自安南國的戰象不適應嚴寒,用不了。
“唉!朕亦知道直接與清虜硬拚,不智。可若不接應,我軍前鋒的三萬兵馬就危險了”,朱亨嘉悠悠一歎。
“陛下可領大軍在此結車陣,令馬寶將軍領一支偏師接應前鋒。馬寶將軍智勇雙全,定能擔當此任”,鄭封說道。
朱亨嘉點點頭,喚來馬寶,“馬卿,朕與卿一萬五千兵馬,卿能否接應前鋒迴營?”
馬寶把胸一挺,“陛下放心,若接不迴前鋒,臣便馬革裏屍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