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安慶後,朱亨嘉下令在安慶休整三日,兵發廬州、和州、滁州。


    這一日,他正在處理公務:令雲貴總督文安之、四川總督陳邦彥,加強雲南、四川的防務,防止西邊的和碩特汗國趁虛而入;令駐紮江南做疑兵的袁宗第、王得仁諸部盡快過江,來安慶會合;令林察部水師沿江而下,與孫貴部合兵,伺機殲滅清揚州水師,並襲擾清軍在江北的港口、炮台??


    “陛下,有安慶士紳程德帶著本地的一些忠義賢良,捐銀三萬兩勞軍。人已在帳外了,您是否接見?”軍中書記傅啟芳稟報。


    朱亨嘉很高興,才一個府便有士紳捐銀三萬兩,若每個府都像安慶這樣,朕豈不是連軍費都不用自己掏了?自己的檄文說得明白,倘有忠義賢良捐銀助餉,要旌節表彰的。


    於是,和顏悅色地說道:“讓他們進來吧”。


    進來了十幾個安慶有名望的士紳,為首的正是程德。


    “臣叩見陛下”,“草民叩見陛下”。


    “平身”。


    朱亨嘉見那程德五十多歲,氣質儒雅,而且別人都稱草民,唯他稱臣,知道此老有功名在身。不由得心生好感,笑眯眯地問道:“先生有功名在身?”


    “臣是崇禎朝的舉人”。


    別看舉人不是官,可中了舉便有了在皇帝麵前稱臣的資格。後世的康有為就因為是光緒十四年的舉人,給皇帝上書的時候,牛哄哄地,一口一個“臣”字,好像多大官,其實啥職務都沒有。


    “好,好啊!先生不愧是吾大明的士子,時局板蕩之際,捐銀助餉,不忘明祚,精神可嘉啊!”


    “聖上謬讚。臣身為大明舉子,忍見山河淪喪,衣冠盡失,金錢鼠尾,羞見祖宗。不由得肝腸寸斷,日日流淚。可恨手無縛雞之力,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幸得王師北伐,讓吾等重見漢家威儀。此生死而無憾矣!”


    朱亨嘉一聽,十分感動,“報國未必要上陣殺敵,先生為大明捐銀助餉,亦是報國,朕當旌節表彰”,說完,令人取來筆墨,刷刷刷,寫了四個字賜於程德:“忠義之家”。


    “臣謝主隆恩!”


    按說,汝捐了銀,朕題了字,此事便告一段落,汝可以迴去了。


    不料,程德竟扭扭捏捏地賴著不肯走。


    朱亨嘉很奇怪:“先生還有事嗎?”


    程德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老淚縱橫,“臣長子早逝,兒媳孫氏立誌守節,謹守婦道。不料北伐軍中,居然有人汙其名節,求陛下作主”。


    什麽,玷汙寡婦名節?


    罵啞巴人、扒寡婦門、踢瘸子腿、挖別人家墳,乃是天下四大損事。


    在大明朝,娶寡婦過門,不算玷汙名節。可若是沒有名媒正娶,偷偷摸摸把人寡婦睡了,這個就是玷汙名節了。若寡婦同意,算“通奸”;不同意,算“強奸”。總之,沒走正常程序,屬於違法行為。


    朱亨嘉雖然也沒走正常程序,把人家高平莫氏的寡婦趙娘娘睡了,但明麵上,他還是一國之君,全國道德模範。當即裝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問道:“什麽人如此大膽,居然敢與節婦通奸?”


    “便是您前日封的安慶遊擊陸文野”。


    “陸文野?”


    朱亨嘉腦海裏閃過一個年輕帥氣的影子,不由得恨鐵不成鋼:這小子,看著聰明,辦起事來怎麽這麽糊塗?想睡寡婦,正大光明娶進門睡呀,怎麽能偷偷摸摸地來?


    想了想,令人將陸文野喚進來。


    原來這陸文野當了官後,膽子大了,直接去程府,想接孫氏過門。這一下,和孫氏的事便紙包不住火了。程德大怒,便以捐銀為名,來告禦狀。他倒大方,那三萬兩銀子,有二萬都是他所出,為的就是出口惡氣。


    “臣叩見陛下”,陸文野入內。


    因為和趙寶蓮有那麽一段,光武大帝是很同情陸文野的,想幫他。越想幫他,越不能給他好臉色看。


    把臉一沉,也不喊他平身:“陸文野,朕問汝,程舉人說汝玷汙了他兒媳孫氏清白,有無此事?汝是愛慕孫氏而已,並無實際冒犯;還是已與孫氏有了“通奸”之舉?”


    朱亨嘉問的時候故意把“並無實際冒犯”六個字加了重音。


    陸文野混跡江湖多年,鬼精鬼精的,立即領會,當即叫起了衝天冤,“冤枉啊!陛下。臣隻是因為趕集時見了孫氏一眼,心生愛慕。又聞她寡居在家,便派人去程府提親而已。實在是連孫氏的一根手指都沒有碰過,談何汙人清白?”


    “這樣啊”,朱亨嘉問程德:“先生說陸文野玷汙孫氏名節,可有證據?”


    “這個”,程德一時語塞,“通奸”這種事得捉奸在床,他沒捉到,半晌才紅著臉道:“雖無證據,但是鄉鄰們都這麽說”。


    朱亨嘉一樂,沒證據便好辦了,當即把臉一板:“先生是讀書人,怎麽行事如此孟浪?豈可以‘莫須有’定人罪?陸遊擊是朝廷官員,汙告朝廷命官可是重罪。姑念汝不忘明祚,心懷忠義,不予論罪,退下吧”。


    程德又羞又躁,“臣告退”。


    不料,陸文野卻不肯罷休,“臣真心愛慕孫氏,願娶其過門。求陛下作主!”


    “陛下,孫氏自願為我兒守節,陸遊擊無端騷擾。求陛下作主”,程德不同意。


    “陛下,孫氏並不願守節,是程舉人強迫她的”。


    二人爭論不休。光武大帝瞅著陸文野,不由得暗讚:這小夥不錯,睡了人家,便肯娶人家,是個肯負責任的!又忽然又想到了自己和趙寶蓮的那段情,不由得心裏發酸。越發想成全這小夥。


    便發話道:“我朝法律並不禁寡婦嫁人,不過要其本人同意才是。若其本人立誌守節,汝不可壞人名節。來人,喚孫氏,朕要問問她是願意守節,還是願意嫁汝?”


    不問不要緊,一問把程德氣得半死。熟讀《烈女傳》的孫氏,居然一絲都不帶猶豫地說欲嫁陸文野。


    “陛下”,程德跪下,淚流滿麵。


    朱亨嘉不高興了,“先生這是做甚?陸文野和孫氏並未違法,朕亦不好為先生做主”。


    “犬子已亡,孫氏不願守節,臣亦不好強求。隻是臣的長孫祖新是程家的骨肉,孫氏不得帶走”。


    “這個自然,程祖新當留在程家。不過先生是明理之人,我大明以孝治天下。孫氏是程祖新親娘,當經常令其向孫氏問安才是”。


    “臣遵旨”。


    程德、陸文野、孫氏退下後,此事便告一段落。


    朱亨嘉卻有些心緒不寧,令人找來《明會典》翻了翻,隻見上麵明確記載:“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製,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除本家差役”。


    越想越不對勁,幾十年戰爭不斷,大明朝人口下降得厲害,可政策上還鼓勵寡婦守節,這不利於人口增長啊!


    遂找來鄭封問計:“鄭卿,如今大明人口不足。朕欲修法,不再旌表節婦,鼓勵她們嫁人生子、增加人口。可乎?”


    鄭封大驚:“萬萬不可呀,陛下。您若修此法,必得罪天下的道德君子,授滿清以柄,影響人心歸屬,甚至影響北伐啊!”


    “哎!這禮教真就這麽強大?難道明知是錯的,朕也不能改?”


    鄭封想了想道:“臣以為,完全取消旌表節婦,必惹非議。不如改成無子的孀婦,不再旌表。如此既增加了人口,反對也不會太強烈”。


    “嗯,鄭卿此言甚善”。


    大明光武三年五月十日,朱亨嘉下旨,不再旌表鼓勵沒生孩子的寡婦守節,打的名義是孔夫子的“仁”字。


    “朕以為,無子孀婦守節,難免孤老無依,晚景淒涼,不仁也,遂不再旌表??”


    此事在大明朝引起很大爭議,讚成者、反對者皆有之。


    後世有落地秀才、號“泱泱大明”者,極其不恥光武大帝的人品,寫了很多打油詩諷刺他。唯獨對這件事,寫詩稱讚了一下。


    牌坊


    貞潔牌坊高高立,


    癡男怨女幽幽泣。


    皇帝老兒一道旨,


    成全無數小夫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